學校疫情防控演練方案_第1頁
學校疫情防控演練方案_第2頁
學校疫情防控演練方案_第3頁
學校疫情防控演練方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疫情防控演練方案為進一步規(guī)范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堅決打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落實細化學校疫情控應急演練預案,提高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強化意識、優(yōu)化流程落實責任,確保突發(fā)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有效保障學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切實提高全員防控能力,有效阻止傳染源,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一、組織機構及職責1、疫情防控領導組:及時跟上級部門聯系,根據上級指示做好防控工作;快速協調各組成員、物資等。組長:副組長:2、后勤保障組:提供所需要應急演練的設施、設備和物資,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開展;組長:組員:3、秩序維持組:在演練過程中,負責現場秩序維護、人員疏散等。組長:組員:4、信息聯絡組:負責信息的收集、上報工作。信息聯絡員:5、醫(yī)療保障組:護送疑似病例進出隔離室,疑似病例在隔離室觀察等待期間,為其提供必要的物品。醫(yī)療保障員:6、消毒組:對疑似病例所在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組長:組員:二、演練內容學校大門學生入校應急處置,包括發(fā)現、上報、隔離、就診、消殺、排查等環(huán)節(jié)。三、演練時間及地點時間:地點:四、演練流程1、指揮學生入校,提醒學生戴好罩,排好隊并保持1米間距,由手持測溫槍給學生測溫。負責組織進入校門的師生進行消殺。手持消毒液,先噴手心手背,再經過消毒墊將病毒隔絕在校門外,并引導學生進入入校安全通道。2、在測溫時發(fā)現一名學生臉色發(fā)紅、精神狀態(tài)差,體溫超過37.3G馬上聯系疫情報告人,讓體溫異常學生立即戴防護罩、手套,第一時間把學生帶入臨時觀察點,對學生用水銀體溫計進行二次測溫,并負責進行問詢、了解,對其身體狀況做初步的判定,并登記相關信息。負責跟隨體溫異常學生后對其經過路線進行消殺,并對體溫異常學生和密接人員的用品和活動軌跡消毒、體溫異常學生的排泄物和嘔吐物消毒。心理咨詢教師對體溫異常學生進行心理疏導。3、臨時觀察點二次測溫體溫超過37.3C,由通知總負責人校長和分管副校長,上報衛(wèi)生服務中心,區(qū)教育和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同時通知該學生班主任,由班主任通知學生家長。4、在學校把學生帶到臨時觀察點的同時,大門負責宣布安全通道關閉,請轉入備用通道。負責引導學生轉入備用通道,入校通道進行消殺,并對體溫異常學生和密接人員的用品和活動軌跡消毒、異常學生的排泄物和嘔吐物消毒。五、預期效果1、全校師生熟知應急處置過程,做到應對疫情鎮(zhèn)定、迅速、避免恐慌。2、提高全校師生應急處理能力,細化落實應急措施。3、促進學校防控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六、其他安排及注意事項1、其他領導現場積極配合處置并提出改進意見建議,辦公室負責疫情上報和輿情應對,負責防疫用品的準備并現場處置,負責全程拍照和錄像。2、通知學生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y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罩、手套。3、現場分管校長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和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wěn)定。4、現場消毒人員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由隔離室觀察人員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并做好人員登記。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5、請示政府和教育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校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6、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