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十則》教學素材(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_第1頁
《《人間詞話》十則》教學素材(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_第2頁
《《人間詞話》十則》教學素材(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_第3頁
《《人間詞話》十則》教學素材(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_第4頁
《《人間詞話》十則》教學素材(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天仙子①張先《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②,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③,往事后期空記省④。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注釋]①天仙子:唐教坊曲名。②《水調(diào)》:曲調(diào)名。③流景:流水年華。④期:期約。②小倅:副職。這里指判官。③天仙子:唐教坊曲名。來自西域,本名《萬斯年》,后用為詞牌。固唐皇甫松有“懊惱天香應有以”句,遂取以為名。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兩體:單調(diào)三十四字,有五仄韻、四仄韻、兩仄韻、三平韻、五平韻數(shù)種;雙調(diào)六十八字,仄韻。④臨晚鏡:就鏡自照而感傷衰老。⑤后期:瞻望未來。⑥記:思念。⑦省(xǐng醒):省悟。⑧弄:擺弄。⑨落紅:落花。⑩水調(diào):曲調(diào)名。⑾流景:浙去的光陰。景,日光。⑿并禽:成對的鳥兒。這里指鴛鴦?!蹲g詞》

《水調(diào)》歌聲響起,我把盞飲酒傾聽。醉后午覺醒來,心中憂愁仍舊。送別春天,春去幾時才能回來?當黃昏時照鏡,會感傷那流逝的光景,往事和以后的期許,枉然都是浮云。

雖池上昏暮,沙岸卻有鴛鴦并棲。月光破云而出,花影搖曳不停。有重重簾幕低垂,密密遮住了房間的燈影。風兒飄忽不定,我心才開始平靜。想必到明日,看那飄落的紅花,鋪滿花間的路徑?!咀g文】手持酒杯細聽那《水調(diào)》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還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后空自讓人沉吟。鴛鴦于黃昏后在池邊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徑?!驹u點】此篇為暮春傷懷之作,是張先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詞中描寫詞人醉酒銷愁,為春光流逝、往事成空、后會無期而感傷。上片主要寫詞人的思想活動,頗具平淡之趣。前兩句寫詞人原本想借聽調(diào)喝酒排遣心中的愁悶,但結果卻是“醉醒來愁未醒”,醉意雖然消除了,但心中的愁卻沒有減去一分。這兩句與馮延巳《鵲踏枝》中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有些相似,都是寫歡樂過后容易生出無盡的哀情。但仔細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馮詞所寫的是酒盡人散之后確實產(chǎn)生的蕭索情懷,而本詞中,詞人想到酒盡人散后可能產(chǎn)生的哀愁,便根本沒去參加宴會。于是,詞人不由得發(fā)出慨嘆:“送春春去幾時回?”此句中有兩個“春”字,然意思不盡相同,前一個“春”字指季節(jié),即指大好春光;下一個“春”字指時光,“春去”既表達了詞人對年華易逝的感傷之情,還蘊涵著對年少青春時光的追憶和惋惜之情。這就照應了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記省。”“臨晚鏡,傷流景”是反用杜牧詩句:“自悲臨曉鏡,誰與惜流年?”以“晚”易“曉”,主要在于寫實。杜牧原詩是寫女子早晨梳妝,感嘆時光易逝,因而用的是“臨曉鏡”;而本詞中將“曉”改為“晚”,是因為詞人午醉之后,又休息半晌,此刻已接近黃昏,一直躺著卻仍然不能消愁解憂,于是起來“臨晚鏡”。這個“晚”字用得極妙,可謂一語雙關,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隱指自己已到晚年?!皞骶啊比齻€字進一步補充,更加明確地表達出了詞人對時光易逝、青春不再、人到晚年的感傷?!巴潞笃诳兆允 币痪渲械摹昂笃凇逼鋵嵄緸椤坝朴啤?。而詞人最終之所以選用了稍嫌樸拙的“后期”,而未采用看起來更加空靈、更加傳神的“悠悠”,是因為相比而言,“后期”與前面提到的“愁”、“傷”等詞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些。“后期”一詞,既暗含著往事已經(jīng)如過眼云煙一樣逝去,一去不復返,又流露出了因錯失機緣而耽誤期約的后悔之情。但是后悔也無濟于事,只能“空自省”,以追憶往事。然而,即使回憶往事的一些美好片斷,也并不能從中得到些許安慰,反而會平添更多的煩惱。正因如此,詞人想到即便縱情于美酒和歌舞之中,也不能消除自己的愁悶,所以索性連盛大的宴會也干脆不去參加了。這一句不著痕跡地就把一腔自甘孤寂的苦情寫得如此惆悵感人,令人叫絕。下片寫動態(tài)之景,極有空靈之美。由于沒有去參加盛大的宴會,所以夜幕降臨的時候,詞人便獨自到小園中散步,希望以此來排遣一整天都郁積在心中的苦悶?!吧成喜⑶莩厣详浴保~人在夜幕中看到了這樣溫馨的景色,遺憾的是,夜空中本來應該有月亮的,而此時的夜空中卻只有濃云,毫無月色。詞人只好帶著遺憾準備回住處。沒想到,正在這時,“云破月來花弄影”,一陣風吹開了濃云,露出了藏在云里的月亮。同時,花兒也被風吹動,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弄影??吹酱饲榇司埃~人孤寂的心情才感到了一絲絲欣慰。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說到:“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然而,這一傳誦千古的名句的絕妙之處不僅在于遣詞造句上,更在于它所傳達出的思想感情上。詞人一整天都無法排遣心中的愁緒,沒想到,在一天將盡時卻意外地感受到了一絲即將流逝的春意,可想而知,詞人當時的心情是多么復雜。通過此句,詞人不僅表達了自己憂傷中略帶欣慰的復雜心情,更讓讀者從中體會到了一絲喜悅,看到了一幅美景。難怪楊慎在《詞品》中說:“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接下來,詞人寫到“重重簾幕密遮燈”,因為外面有風,詞人生怕大風將屋里的燈焰吹滅,于是進了屋后趕緊把簾幕拉起來,遮住燈焰。但是,風越來越大,簾幕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遮擋燈焰了,此時燈焰在不停地閃動。一句“人初靜”,既表現(xiàn)出夜深人靜之時,風勢愈加迅猛的情境,又與上片提到的“不赴府會”相照應,說明此時府中的酒宴歌舞都已經(jīng)結束了,人都已經(jīng)散去了,一切都安靜下來了?!懊魅章浼t應滿徑”一句,是說剛剛還在月光中婆娑弄影的花朵,經(jīng)過這一夜春風的摧殘,一定會落紅滿徑。其中既蘊涵著詞人對春天逝去的感傷,又有對自己已經(jīng)遲暮的嘆惋,還有對自己賞春偶得佳景的欣喜,將詞人惜春、憶舊、懷人的復雜心情刻畫了出來。本詞字句凝練,體現(xiàn)了張詞的藝術特色。尤其是詞中“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描繪出了一幅絕美的圖畫,實為神來之筆。[賞析]這是一首送春詞。上闋寫春愁無限及人生遺憾。五句話寫五件傷怨的情事:《水調(diào)》歌怨聲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歸去不知何時能回;臨鏡而傷年光飛逝,回憶往事歷歷,只有空懷舊夢。下闋通過“并禽”寫自己孤獨,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無奈;以“落紅應滿徑”暗喻作者情緒的低落。全詞調(diào)子沉郁傷感,情蘊景中?!霸破圃聛砘ㄅ啊笔乔Ч艂髡b的名句。這首詞是為人稱道的佳作。王國維贊:“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妙處在于詞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間的現(xiàn)象,攝入詞中。這是北宋名篇之一,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則由于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據(jù)陳師道《后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張先所創(chuàng)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這首詞下有注云:“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說明詞人感到疲怠,百無聊賴,對酣歌妙舞的府會不敢興趣,這首詞寫的就是這種心情。其實作者未嘗不想借聽歌飲酒來解愁。但在這首詞里,作者卻寫他在家里品著酒聽了幾句曲子之后,不僅沒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煩了。于是在吃了幾杯悶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馮延巳《鵲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边@同樣是寫“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閑愁。只不過馮是在酒闌人散,舞休歌罷之后寫第二天的蕭索情懷,而張先則一想到笙歌散盡之后可能愁緒更多,所以根本連宴會也不去參加了。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幾時回”的感嘆來。沈祖棻《宋詞賞析》說:“張先在嘉禾做判官,約在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五十二。這首詞乃是臨老傷春之作,與詞中習見的少男少女的傷春不同。”這話確有見地。但張先傷春的內(nèi)容卻依然是年輕時風流繾綣之事。理由是:一、從“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微逗出個中消息;二、下片特意點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說鴛鴦一類水鳥,天一黑就雙棲并宿,燕婉親昵,如有情人之終成眷屬。而自己則是形影相吊,索居塊處。因此,“送春春去幾時回”的上下兩個“春”字,也就有了不盡相同的涵義。上一個“春”指季節(jié),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僅指年華的易逝,還蘊涵著對青春時期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這就與下文“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作者所“記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嘆流光的易逝,或傷人事之無憑,而是有其具體內(nèi)容的。只是作者說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讓讀者憑想象去補充。這大概就是所謂詞尚“婉約”的特點吧。“臨晚鏡,傷流景”。杜牧《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有句云:“自悲臨曉鏡,誰與惜流年?”張反用小杜詩句,以“晚”對“曉”,主要在于寫實。小杜是寫女子晨起梳妝,感嘆年華易逝,用“曉”字;而張先詞則于午醉之后,又倦臥半晌,此時已近黃昏,總躺在那兒仍不能消解憂愁,便起來“臨晚鏡”了。這個“晚”既是天晚之晚,當然也隱指晚年之晚,這同上文兩個“春”字各具不同涵義是一樣的,只是此處僅用了一個“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三字給補充出來了?!巴潞笃诳沼浭 本渲械摹昂笃凇币槐咀鳌坝朴啤薄脑~意含蓄看,“悠悠”空靈而“后期”質實,前者自有其傳神入妙之處。但“后期”二字雖嫌樸拙,卻與上文“愁”、“傷”等詞語綰合得更緊密些?!昂笃凇庇袃蓪右馑?。一層說往事過了時,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個“空”字;另一層意思則是指失去了機會或錯過了機緣。所謂“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會引起人無限悵惘之情,后者則使人一想起來就加重思想負擔。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為好事的,卻由于自己錯過機緣,把一個預先定妥的期約給耽誤了(即所謂后期),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隱說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隨著時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記省”中去尋求。但尋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煩惱。這就是自己為什么連把酒聽歌也不能消愁,從而嗟老傷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會也不想去參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卻偏把這個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繳的手法寫出,乍看起來竟像是事情的結果,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寫得格外惆悵動人,表面上卻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極盡婉約之能事了。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靜態(tài);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tài)。靜態(tài)得平淡之趣,而動態(tài)有空靈之美。作者未參加府會,便在暮色中將臨時到小園中閑步,借以排遣從午前一直滯留在心頭的愁悶。天很快就暗下來了,水禽已并眠在池邊沙岸上,夜幕逐漸籠罩著大地。這個晚上原應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嘗不想趁月色以賞夜景,才步入園中的。不料云滿夜空,并無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這時,意外的景色變化在眼前出現(xiàn)了。風起了,霎那間吹開了云層,月光透露出來了,而花被風所吹動,也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弄影。這就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在于修辭煉句的功夫,主要還在于詞人把經(jīng)過整天的憂傷苦悶之后,居然在一天將盡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一曲折復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曲曲傳繪出來,讓讀者從而也分享到一點欣悅和無限美感。這才是張先的許多名句之中唯獨這一句始終為讀者所喜好、欣賞的主要原因。前人對此句評價極高,如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評云:“心與景會,落筆即是,著意即非,故當膾炙?!睏钌鳌对~品》云:“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王國維《人間詞話》則就遣詞造句評論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边@已是權威性的評語。沈祖棻說:“其好處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極其生動細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動:都暗示有風,為以下‘遮燈’、‘滿徑’埋下伏線?!蹦槌觥捌啤?、“弄”兩字而不只談一“弄”字,確有過人之處,然還要注意到一句詩或詞中的某一個字與整個意境的聯(lián)系。即如王國維所舉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如果沒有“紅”、“春”二詞規(guī)定了當時當?shù)厍榫?,單憑一個“鬧”字是不足以見其“境界全出”的。張先的這句詞,沒有上面的“云破月來”(特別是“破”與“來”這兩個動詞),這個“弄”字就肯定不這么突出了?!芭敝髡Z為“花”,賓語為“影”,特別是那個“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關鍵所在,除沈祖棻談到的起了風這一層意思外,還有好幾方面需要補充說明的。第一,當時所以無月,乃云層厚暗所致。而風之初起,自不可能頓掃沉霾而驟然出現(xiàn)晴空萬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層吹破了一部分,在這罅隙處露出了碧天。但云pochu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過了一會兒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開之處。這樣,“破”與“來”這兩個字就不宜用別的字來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賞花,后來雖到園中,又由于陰云籠罩,暮色迷茫,花的風姿神采也未必能盡情地表現(xiàn)出來。及至天色已暝,群動漸息,作者也意興闌珊,準備回到室內(nèi)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開天際,大地上頓時呈現(xiàn)皎潔的月光,再加上風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掃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嬌艷麗質一下子搖曳生姿,這自然給作者帶來了意外的欣慰。接下去詞人寫他進入室中,外面的風也更加緊了,大了。作者先寫“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后寫“風不定”,倒不是遷就詞譜的規(guī)定,而是說明作者體驗事物十分細致,外面有風而簾幕不施,燈自然就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子就趕快拉上簾幕,嚴密地遮住燈焰。但下文緊接著說“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而燈焰仍在搖擺,這個“不定”是包括燈焰“不定”的情景在內(nèi)的?!叭顺蹯o”一句,也有三層意思。一是說由于夜深人靜,愈加顯得春夜的風勢迅猛;二則聯(lián)系到題目的“不赴府會”,這里的“人靜”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場面這時也已經(jīng)散場了吧;三則結合末句,見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憶往,甚且包括了懷人)的一片深情。好景無常,剛才還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紅,經(jīng)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在園中的小徑上了。作者這末一句所蘊涵的心情是復雜的:首先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天畢竟過去了;復次,自嗟遲暮的愁緒也更為濃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沒有去赴府會,居然在園中還欣賞了片刻春光,否則錯過時機,在想見到“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動人景象就不可能了。這正是用這末一句襯出了作者在流連光景不勝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閃現(xiàn)出的一星晶瑩艷麗的火花——“云破月來花弄影”。沈祖棻《宋詞賞析》:張先在嘉禾作判官,約宋仁宗慶歷元年,年五十二。據(jù)題,這首詞當作于此年。但詞中所寫情事,與題很不相干。此題可能是時人偶記詞乃何地何時所作,被誤認為詞題,傳了下來。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云破月來”句,心與景會,落筆即是,著意即非,故當膾炙。楊慎《詞品》:“云破月來花弄影”,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黃蓼園《蓼園詞選》:聽“水調(diào)”而愁,自傷卑賤也?!八痛骸彼木洌傲鞴庖兹?,后期茫茫也?!吧成稀倍?,言所居岑寂,以沙禽與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結句仍繳送春本題,恐其時之晚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此詞“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薄队駱谴骸纺甏?

作者:

\o"宋祁的詩全集"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分類標簽:宋詞三百首

婉約詩作品賞析【注釋】①縠皺:即皺紗,喻水的波紋。②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評解】這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詞中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上片寫春日絢麗的景色,頗有精到之處,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點染得極為生動。下片抒寫尋樂的情趣。全詞想象新穎,頗具特色?!炯u】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沈雄《古今詞話》:人謂“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隨意落墨,風流閑雅。起兩句,虛寫春風春水泛舟之適。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綠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氣貫注,亦是動人輕財尋樂之意。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于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凹t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結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游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游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里,詞人對于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躍然紙上。這首詞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艷,將執(zhí)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崔護題詩題都(1)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3)[1](1)都:國都,指唐時的京城長安。題都城南莊(2)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3)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2]折疊譯文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3]作品鑒賞這首詩表達出詩人的無限悵惘之情。折疊賞析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后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叭嗣嫣一ㄏ嘤臣t”,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lián)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耙琅f”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jié)性,有富于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于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于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折疊名家點評沈括《夢溪筆談》:詩人以詩主人物,故雖小詩,莫不埏蹂極工而后已。所謂“旬鍛月煉”者,信非虛言。小說崔護《題城南》詩,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焙笠云湟馕慈?,語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秖今何處在”。至今所傳此兩本,惟《本事詩》作“秖今何處在”。唐人工詩,大率多如此。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語意為主耳。后人以其有兩“今”字,只多行前篇。吳喬《圍爐詩話》:唐人作詩,意細法密,如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后改為“人面秖今何處在”,以有“今”字,則前后交付明白,重字不惜也。作者簡介崔護(?-831)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縣)人。貞元十二年(796)時登第(即進士及第)。大和三年(829)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嶺南節(jié)度使。終嶺南節(jié)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度圃姟反嬖娏?,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jīng)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另一首《五月水邊柳》一詩寫柳,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描摹垂柳的萬千風情,寫得盡態(tài)極妍,惟妙惟肖。各詩作中的“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日,魚翻谷雨萍”等都是極難得的對句,充分顯示了殷功爐火純青、完美無缺的藝術。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譯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臺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隨著狂風大作,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注釋⑴幾許:多少。許,估計數(shù)量之詞。⑵堆煙:形容楊柳濃密。⑶玉勒:玉制的馬銜。⑷雕鞍:精雕的馬鞍。⑸游冶處:指歌樓妓院。⑹章臺:漢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臺街”語。唐許堯佐《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地。⑺亂紅:凌亂的落花。\o"收起"▲賞析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于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數(shù)”,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巴ピ骸鄙钌?,“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nèi)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huán)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

顯示全部賞析二作者:佚名這首詞亦見于馮延巳的《陽春集》。清人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保ā端嚫拧ぴ~曲概》)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宋初詞風承南唐,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歐與馮俱仕至宰執(zhí),政治地位與文化素養(yǎng)基本相似。因此他們兩人的詞風大同小異,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詞據(jù)李清照《臨江仙》詞序云:“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李清照去歐陽修未遠,所云當不誤。此詞寫閨怨。詞風深穩(wěn)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嘗嘆其用疊字之工;茲特拈出,用以說明全詞特色之所在。不妨說這首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先說景深。詞人像一位舞臺美術設計大師一樣,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安排。讀著“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這兩句,似乎在眼前出現(xiàn)了一組電影搖鏡頭,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隨著鏡頭所指,讀者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皸盍褵煛?,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著一“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是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瑣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無重數(shù)”?!盁o重數(shù)”,即無數(shù)重。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與此同義。一句“無重數(shù)”,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墒窃~人還沒有讓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點。他先說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臺路”。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jīng)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望。這種寫法叫做欲揚先抑,做盡鋪排,造足懸念,然后讓人物出場,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再說情深。詞中寫情,通常是和景結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側重。此詞將女主人公的感情層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筆將抽象的感情作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深深庭院中,人們仿佛看到一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無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評曰:“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丝芍^層深而渾成?!保ㄍ跤秩A《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且看這兩句是怎樣進行層層開掘的。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惟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第三層是花兒竟一旁緘默,無言以對。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還是不肯給予同情,殊令人納悶。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像故意拋舍她似的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她不可能不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筍有苞有節(jié)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這是此篇一大特色。最后是意境深。詞中寫了景,寫了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讀此詞,總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從環(huán)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nèi)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日:“‘三月暮’點季節(jié),‘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保ā短扑卧~選釋》)暮春時節(jié),風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個中意境,仿佛是,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惟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尤其是結句,更臻于妙境:“一若關情,一若不關情,而情思舉蕩漾無邊?!保ㄉ螂H飛《草堂詩余正集》)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tài)。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短ど小れF失樓臺》年代:

作者:

\o"秦觀的詩全集"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注釋】:①津渡:渡口。②可堪:那堪。③驛寄梅花:引用陸凱寄贈范曄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作者以遠離故鄉(xiāng)的范曄自比。④郴(chén):郴州,今湖南郴縣。⑤幸自:本身?!驹u解】這首詞是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時所寫,表達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xiàn)實政治的不滿。上片寫旅途中所見景色,景中見情。下片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愁恨心情。詞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炯u】王國維《人間詞話》: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羈旅,哀怨欲絕。起寫旅途景色,已有歸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別,無理已極,沉痛已極,宜東坡愛之不忍釋也。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詞層次極為分明。開頭兩句都以對句起,都是平敘;中間第三句一頓;末兩句是中心所在。雖是小詞,用的是慢詞作法。--引自惠淇源《婉約詞》此詞為作者紹圣四年(1097)貶謫郴州時在旅店所寫。詞中抒寫了作者流徙僻遠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鄉(xiāng)的悵惘之情。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描寫了詞人謫居郴州登高悵望時的所見和謫居的環(huán)境,但景中有情,表現(xiàn)了他苦悶迷惘、孤獨寂寞的情懷。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他謫居生活中的無限哀愁,他偶爾也情中帶景?!办F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夜霧籠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樓臺在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霧障,無處可尋了。當然,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為緊接著的兩句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詞人閉居孤館,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從時間上來看,上句寫的是霧濛濛的月夜,下句時間又倒退到殘陽如血的黃昏時刻。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實寫詩人不堪客館寂寞,而頭三句則是虛構之景了。這里詞人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為情而設,意味深長?!皹桥_”,令人聯(lián)想到的是一種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霧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產(chǎn)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聯(lián)想,而如今在朦朧夜色中迷失不見了;“桃源”,令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一片樂土,而如今在人間再也找不到了。開頭三句,分別下了“失”、“迷”、“無”三個否定詞,接連寫出三種曾經(jīng)存在過或在人們的想象中存在過的事物的消失,表現(xiàn)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眱删鋭t開始正面實寫詞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xiàn)實生活。一個“館”字,已暗示羈旅之愁。說“孤館”則進一步點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單。而這座“孤館”又緊緊封閉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間的詞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時此刻,又傳來杜鵑的陣陣悲鳴;那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西下,這景象益發(fā)逗引起詞人無窮的愁緒。杜鵑鳴聲,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游子歸思的意象。以少游一個羈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館,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聽到的是杜鵑啼血,所見到的是日暮斜陽,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可堪”者,豈堪也,詞人在這重重凄厲的氣圍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王國維評價這兩句詞說:“少游詞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yōu)槠鄥栆印!边^片“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連用兩則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極寫思鄉(xiāng)懷舊之情?!绑A寄梅花”,見于《荊州記》記載;“魚傳尺素”,是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意指書信往來。少游是貶謫之人,北歸無望,親友們的來書和饋贈,實際上并不能給他帶來絲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別恨離愁而已。因此,書信和饋贈越多,離恨也積得越多,無數(shù)“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無重數(shù)”的恨。詞人這種感受是很深切的,而這種感受又很難表現(xiàn),故詞人手法創(chuàng)新,只說“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有這一“砌”字,那一封封書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于達到“無重數(shù)”的極限。這種寫法,不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沉重堅實而又無法消解。在如此深重難排的苦恨中,迸發(fā)出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從表面上看,這兩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fā)遠望懷鄉(xiāng)之思。郴江,發(fā)源于湖南省郴縣黃嶺山,即詞中所寫的“郴山”。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經(jīng)耒陽縣,至衡陽而東流入瀟水湘江。但實際上,一經(jīng)詞人點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這兩句由于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為誰”兩個字,無情的山水似乎也能聽懂人語,詞人在癡癡問詢郴江:你本來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歡聚在一起,究竟為了誰而竟自離鄉(xiāng)背井,“流下瀟湘去”呢?實際上是詞人面對著郴江自怨自艾,慨嘆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yè),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場政治斗爭的漩渦中去呢?詞人筆下的郴江之水,已經(jīng)注入了作者對自己離鄉(xiāng)遠謫的深長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這結尾兩句的意蘊就更深長豐富了。此詞表達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xiàn)實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滿。在寫作上,詞人善用對句寫景抒情。上片開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霧靄與月色對舉,造成一種朦朧的意境,籠罩全詞;下片開頭亦用對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雖然表現(xiàn)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贈這同一內(nèi)容,卻能造成書信往來頻頻不斷的氣勢,與“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相照應??傊?,此詞以新穎細膩、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寫了作者在特點環(huán)境中的特定心緒,抒發(fā)了內(nèi)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貶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使用寫實、象征的手法營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詞境,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身為北宋婉約派大家的卓越藝術才能。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賞析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這一種外于而又高于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未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于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fā)現(xiàn)與開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恒的宇宙的對立。人們不斷發(fā)出哀傷的感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自顧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詠懷詩》)。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但是,即使說困境與背謬注定要伴隨人類的全部進程(這是一個存在主義的觀念),在不同的階段上,人還是要尋找不同的解脫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詩意上的,人也要發(fā)現(xiàn)一種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所以到東晉末,在玄學的背景中,陶淵明的詩開始表現(xiàn)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這就是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相反地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在他的這《飲酒》第五首之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而優(yōu)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對象,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盡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xiàn)代語匯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鉆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他發(fā)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于是有了這首詩的前四句。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败囻R喧”,意味著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所謂“冠帶自相索”。因為陶淵明喜歡訴窮而人們又常常忘記貴胄之家的“窮”與平民的“窮”全不是一回事,這兩句詩的意味就被忽視了。實在,陶家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是潯陽最有勢力的一族。所以,盡管陶淵明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門無車馬終究是不尋常的。所以緊接著有一問:你如何能做到這樣?而后有答,自然地歸結到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斑h”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脫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此處的“心遠”便是對那爭名奪利的世界取隔離與冷漠的態(tài)度,自然也就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所居之處由此而變得僻靜了。進一步說,“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著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fā)問,第四句回答作結。高明在這種結構毫無生硬的人為痕跡,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fā)感慨: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字宙而存在。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原來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遷變的表現(xiàn),只是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投入到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和名利的競逐中,以至喪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滿焦慮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只有歸復自然,才能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人(題名叫《飲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另一種版本,“見南山”的“見”字作“望”。最崇拜陶淵明的蘇東坡批評說: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東坡先生非常聰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處,他的話說得不錯。這里不能作“望”,是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還可以深一步說: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全在于人有著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帶來得之驚、失之憂,根本上破壞了生命的和諧。所以,在這表現(xiàn)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

見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結伴而飛,歸向山林。這一切當然是很美的。但這也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在陶淵明的詩文中,讀者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句子:“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卉木繁榮,和風清穆”(《勸農(nóng)》)等等,不勝枚舉。這都是表現(xiàn)自然的運動,因其無意志目的、無外求,所以平靜、充實、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該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個自然運動中完成其個體生命。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jīng)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實際的意思,是說這一種真諦,乃是生命的活潑潑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體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后世禪家的味道,在這里已經(jīng)顯露端倪了。

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體悟,去咀嚼。

這首詩,尤其是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得到很高的稱譽。然而簡單地以這種美學境界來概括陶淵明的全部創(chuàng)作,又是偏頗的。因為事實上,陶淵明詩文中,表現(xiàn)焦慮乃至憤激的情緒,還是很多,其濃烈?guī)缀醭^同時代所有的詩人。但也正因為焦慮,他才尋求靜穆。正像開頭說的,這是在新的困境與背謬中所尋得的理念和詩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也許,人們能夠在某個時刻,實際體驗它所傳達的美感,進入一個純?nèi)黄胶偷摹⑼鼌s人生所有困擾的狀態(tài),但這絕不可能成為任何人(包括陶淵明)的全部人生。潁亭留別朝代:元代作者:元好問原文: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厥淄ぶ腥?,平林淡如畫。譯文及注釋譯文老朋友珍惜這臨別的時節(jié),到水邊我停下回家的車駕。天地清朗拓開我遠眺的目光,萬物自然就像是與人親如一家。北風吹起,連下了三日大雪,造化神工,主宰著事物變化。九大山郁蔥蔥高峻崢嶸,絲毫也不受那欺凌踐踏;潁水上清波淡淡而起,潔白的鷗烏悠悠而下。想著回家的游人呵,自然是心緒焦急;事物固有的情態(tài)呵,卻本是悠游閑暇。臨別時舉杯痛飲,徒然地辜負吟嘯之心;前路的滾滾黃塵,真足以讓人悲慨嘆咤?;仡^遙看呵亭中的友人,只見那一片平林恬澹如畫。注釋1.重:珍重,珍惜。分攜:分手,離別。2.乾坤:本為《易經(jīng)》中的兩個卦名,乾之象為天,坤之象為地,故以乾坤稱天地。清眺:謂視野開闊,眺望時眼目清爽遼遠。3.相借:相憑借,相依靠。4.太素:古代指構成天地萬物的物質,這里指大自然?!读凶印ぬ烊稹分腥眨骸疤卣?,質之始也。”《乾坤鑿度》:“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物之始也。”秉:掌握,主持。元化:天地間萬物的發(fā)展變化。5.九山:九座大山;指河南省西部的輾轅山、潁谷山、告成山、少室山、大箕山、大陘山、大熊山、大茂山、具茨山。崢嶸:山勢高峻的樣子。6.了(liǎo):完全,一點兒也。陵跨:欺侮,踐踏。7.淡淡:水波動蕩的樣子。8.白鳥:指鷗、鷺等白羽水鳥。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9.懷:懷想,心想。10.物態(tài):事物的存在形態(tài),這里指事物的固有規(guī)律。11.壺觴(shāng):酒壺酒杯,這里意為舉杯飲酒。吟嘯:吟歌嘯。古人常用吟嘯來表示悠然自樂的意思。《晉書·謝安傳》有:“安吟嘯自得。”12.塵土:路途的塵土,這里也用來指代塵世的勞碌奔波生活。悲咤:悲涼慨嘆。咤,嘆息聲。郭璞《游仙詩》:“撫心獨悲咤。”13.亭中人:指前來潁亭送行的李治、張肅、王元亮等人。14.平林:平原上的樹林。澹:安靜的樣子。賞析作者:佚名“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與故人的分離,總是讓多愁善感的人黯然神傷。山長水遠,生死契闊,不知何時方能相見。詩人走走停停、頻頻回首,最后索性下了馬車,與朋友臨水而坐,把酒共飲。起句點明別離的主題,“重分攜”、“駐歸駕”,表現(xiàn)了和友人依依惜別的深重情意,奠定了整首詩濃厚的情感氛圍?!扒ふ骨逄?,萬景若相借”,這里不是孤立地描寫景物,而是借此表現(xiàn)詩人的情感活動。這里一切安詳靜謐,放眼望去,天長水闊、無涯無際;自然界萬物自由生長、生生不息、此消彼長。此聯(lián)描畫遠景,意境闊大明朗,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于筆端,納浩浩江流于眼底,為整首詩渲染出了一個江流邈遠,山色蒼茫的氛圍。著墨極淡,開闊空白、疏可走馬,卻給人以偉麗雄奇之感,深得國畫淡處著色而氣韻生動之三昧。“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詩人在這里表明萬物相互憑借、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朔風吹過,會有大雪三日;形成天地的要素掌握著天地萬物本原的發(fā)展變化。陳子昂《感遇》有句:“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并?!边z山由此悟到凡事都有典定數(shù),于是他開解朋友并寬慰自己:就這樣吧,生死窮通皆有定,悲歡離合總難免。此時詩人的心境已漸漸從離別的傷懷中解脫出來,變得目光開闊,心明朗?!熬派接魨槑V,了不受陵跨”,九座大山郁郁青青、山勢險峻、氣韻崢嶸、壁立萬仞而不可凌辱。詩人在這里描繪了一幅清剛雄健、格調(diào)高遠的圖畫,使遠歸和送別之人心胸為之一廓?!昂ǖ?,白鳥悠悠下”,上聯(lián)氣勢雄健,此聯(lián)舒緩柔和,形成鮮明對比。清冽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只有微風偶爾掠過時,會在水面上激起淡淡的水紋;身著素羽的鳥兒悠閑自在地在天空中緩緩飛翔,輕輕滑落在長滿青草的水渚?!昂ā焙汀鞍坐B”,“淡淡”和“悠悠”,“起”和“下”,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將“寒波”和“白鳥”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情感。“淡淡”、“悠悠”兩個疊字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江水的平靜和鳥兒的從容;而“寒”和“白”則用淡墨著色,留出大量的飛白,簡筆勾勒出了一幅沖淡平和、寧靜閑雅的幽美意境。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之情。一是體現(xiàn)詩人面對大自然的美麗景致,不由得心胸豁然開朗、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詩人的寄托。既然社會如此動蕩不安,還不如退而臨水,過一種安詳寧靜的生活。此聯(lián)不是泛泛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堪稱千古絕唱。“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自然的景致是如此閑淡有致,而詩人歸去的心情,卻是急迫的。用自然物態(tài)的悠閑自在、從容不迫,來襯托詩人的似箭歸心,有著強烈的藝術效果?!皦赜x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前人常用“壺觴”來表示飲酒閑適的生活。如陶潛《歸去來辭》:“引壺觴以自酌?!泵鎸θ绱嗣谰埃娙私蛔“丫婆R風,吟詩長嘯。這是歷代文人詩酒生涯的理想生活圖景:置醇酒一斛,約朋友兩三,覓美景一處,流觴曲水,吟詩唱和……這是何等的瀟灑,何等的飄逸。然而,詩人的筆鋒一轉,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想起在塵世間的勞碌奔波,遠離家鄉(xiāng)的漂泊、知交的零落,詩人不由得悲從中來,仰天長嘆?!盎厥淄ぶ腥耍搅皱H绠嫛?,進一步描寫歸途的景色。長亭相送,終有一別,詩人與朋友灑淚告別,登上了漫長的赴任之路。當轔轔的馬車漸行漸遠之時,詩人戀戀不舍地回頭張望,看到朋友們?nèi)耘f佇立長亭,但身影已經(jīng)模糊不清,終于織進了一片漠漠煙林……此情此景,宛如一幅澹遠清雋的小畫,韻味深長。此聯(lián)境界恬淡,氣韻生動,頗有王維詩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神韻和陶潛清新明麗的美感。這首與眾不同的留別詩,沒有將筆墨花在寫離情別緒上,恰恰相反,它表現(xiàn)的是對這種情緒的超脫,通過大段的寫景它表現(xiàn)出一種人生的解脫,對心靈超脫境界的向往,否則就難以理解這首詩,特別是詩中的景物描寫的深意。全詩由交代離別折向眺望之景,又回到抒發(fā)感慨,最后復歸為“無我之境”的超然,跌宕有致,而“懷歸”二句實乃點題之筆,不可放過。作為五古,這首詩也體現(xiàn)出元好問的詩風。元好問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北宋詩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賞析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此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nèi)烁窕瑢⒅饔^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俺睢?、“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xiàn)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lián)系,但充滿哀愁、對節(jié)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睆慕癯炕厮葑蛞?,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蔼毶稀睉稀半x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拔黠L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xiàn)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xiàn)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吧介L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宋代詩人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diào)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diào),六十字,仄韻。(2)危樓:高樓。(3)黯黯:心情沮喪憂愁。(4)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與"對"意同。(6)強樂:強顏歡笑。強:勉強。(7)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譯文: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

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

精神萎靡神色憔悴。作者信息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內(nèi)排行第七,俗稱柳七,當時他和兄長三復、三接被世人譽為“柳氏三絕”。柳永在宋詞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說李煜是宋詞婉約派的開門人,那么柳永就是將婉約風格推向了鼎盛。在形式上,他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fā)展成為能夠容納更多內(nèi)容的長調(diào)慢詞;在內(nèi)容上,他擺脫了官詞的束縛,大膽地描寫市井百姓的情調(diào)和情緒;在語言上,創(chuàng)造性地大量使用民間俚語,使詞通俗化、口語化。正因為如此,他的詞不僅風格浪漫多情、委婉凄美,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當時廣為流傳,以至于“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三變作新樂府,天下詠之”。樂工每譜得新曲,必找他填詞,而歌妓只要唱了他填詞的歌曲,就會“聲價十倍”。這是宋代任何詞人都無法相比的。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學大家中,死后形成節(jié)日祭悼民俗的只有兩人,一位是屈原,另一位就是柳永。自北宋仁宗到南宋高宗的上百年間,為了祭奠這位詞人,清明節(jié)風行“吊柳七”的民俗,也叫“上風流冢”。據(jù)說仁宗皇帝聽說了這件“奇事”,不太相信,就派了一名大臣前往柳永的葬地樂游原上探看虛實,結果大臣回來后,不僅證實確有其事,還抄錄了一首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比首诳春?,不禁為自己埋沒了人才而臉紅。衣帶漸寬終不悔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皝幸形秋L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皝幸小保瑒t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按撼睢?,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fā)。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敖K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xiāng)》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古詩十九首》里有“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的詩句,以上結穴或許是從這兩句演化而來,但古詩顯然表現(xiàn)得較為含蓄、平和,與之相比,柳永的表達更直白,感情更濃烈,態(tài)度更決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此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蓖鯂S借用柳永的這兩句詞來說明成大事業(yè)、做大學問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忘我、堅韌、鍥而不舍的精神,雖然和詞的原意不合,但足見他對這兩句詞非常欣賞。簡析折疊賞析一《蝶戀花》又作《鳳棲梧》,是同一詞調(diào)的不同名稱。這一詞調(diào)經(jīng)常用來表達“男女相思”的主題。上闋情、景交融,寫作者登高望遠,觸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遠而懷遠。下闋抒發(fā)情感,寫作者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澆愁,而結果相思未解更覺無趣,于是索性任自己的思緒飛揚,發(fā)出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愿消瘦憔悴的感慨?!镑鋈幌暾?,惟別而已矣?!弊髡呔镁玫卣玖⒃诟邩侵希p輕吹拂著他的面頰的春風勾起了他對遠方情人的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的天際,一股愁緒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開來。讓愁緒生于天際,是為了讓這愁緒由遠而近、由小而大,這樣即使人感受到作者的相思是那樣的博大、那樣的久長,也給無形的相思賦予了一種如云似霧的形象,使人們仿佛看到了愁緒的翻涌、思念的流動。另外,魂牽夢繞的情人遠在他鄉(xiāng),人們不由得會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那生于天際的愁緒或許就是她“放飛”的!雖然天各一方,無法相見,但思念的愁緒將兩人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樣的意境,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巧妙、渾厚而又浪漫天成。“草色煙光殘照里”,既是作者眼前的實景,也是他內(nèi)心愁苦的寫照。草色青青、暮靄氤氳,黃昏的落日將一抹斜陽潑灑在蒼茫的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樣的空曠寂寥。然而,更加寂寥的是內(nèi)心,思念已經(jīng)使他的內(nèi)心如眼前的大地般荒蕪。一個“殘”字,道出了作者的無奈和凄涼。是的,除了思念,他還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默默“無言”,獨倚高樓,極目遠方,遙寄相思。此時無聲勝有聲,這里的“無言”,勝過萬語千言,包含萬千思緒,囊括萬千風情??墒?,有誰能理解這種無言憑闌念遠相思之意呢?遠方的情人,你能理解嗎?很少有人沒有嘗過相思之苦,然而苦到讓人無法“會”意、不能理解,當是苦到了極致。下闋,作者似乎豁然開朗,想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場,“對酒當歌”,強作歡顏,借此放縱身心,把苦澀的愁緒拋到九霄云外。然而,思念是根植于心的,用酒來麻醉自己和強迫自己開心,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到頭來不僅沒有排遣愁苦,反而使自己越發(fā)地感到無聊、無趣、無味。不過作者并不是以此來說明“借酒澆愁愁更愁”這一盡人皆知的道理,而是進一步反襯自己對遠方的情人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摯和強烈,更重要的是,為下一句起到轉承的作用。結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兩句是全詞之睛、通篇之警策。既然“對酒當歌”也無法排遣心中的愁苦,那么就索性任由自己的愁緒漫天飛舞,讓相思來得更猛烈些吧!相思是一種折磨,但這種折磨苦中含蜜,為了心愛的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一個“終”字,使得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至死靡他的才子詞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對“消得”的解釋稍有爭議,胡云翼先生的《宋詞選》里注釋為“值得”,可謂深得其解。這兩句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的真摯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蕩氣回腸,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折疊賞析二這首詞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xiàn)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飄泊異鄉(xiāng)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皝幸形秋L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紙那樣突現(xiàn)出來了?!帮L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巴麡O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按撼睢?,又點明了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nèi)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么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愁恨的聯(lián)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jīng)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安萆珶煿鈿堈绽?,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diào)?!盁o言誰會憑闌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nèi)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