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宋濂_第1頁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_第2頁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_第3頁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_第4頁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1)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2)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3)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4)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翻譯:我從小就特別熱愛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看,就常常去向藏書的人家借,(借來后)自己動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日期,按時歸還.(有時)天氣十分寒冷,硯池里的水都結(jié)成堅固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書,抄錄完畢,親自跑去送還對方,不敢稍微超過約期.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遍讀各種書籍.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賢的學問;又擔心自己無法和大師,名人交往,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之外,捧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聦W問的前輩請教.那位前輩道德很高,名望很大,弟子門生多得擠滿了整個房子,但他對待學生從來沒有略微把話說得柔和些,把臉色放的溫和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他,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傾耳聆聽;有時候遇前輩訓斥,呵責,我的態(tài)度更加恭敬,禮貌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等到他高興后,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終也聽到了一些收獲.我外出跟從老師學習,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深數(shù)尺,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回到學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女仆拿著熱水給我澆灌,給我裹上被子,慢慢地才暖和起來.我寄居在旅店里,每天兩頓飯,從沒享受過鮮魚肥肉的好滋味.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系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耀眼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的衣服,和他們在一起,毫無羨慕的意思.這是因為我內(nèi)心有值得快樂的地方,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現(xiàn)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天子的寵愛,跟隨在公卿之后,每天服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shù)胤Q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現(xiàn)在各位學生在太學里讀書,朝廷每天供給食糧,年年有父母寄來的衣服,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坐在大廈底下誦讀《詩》、《書》,不再有奔走的辛勞了;有司業(yè),博士做老師,沒有問了不告訴,求了得不到的事情了;凡該有的書,都已搜集在這里,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錄,向別人借書然后才讀得到.如果有學業(yè)不夠精進,道德修養(yǎng)不成功,不是天資低下,而是不如我這么專心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東陽的學生馬君則,在太學讀書已經(jīng)二年了,同輩的人都夸他優(yōu)秀.我進京朝見皇帝時,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來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來當見面禮,信里的文辭很暢達.我和他談論學問,他語言溫和,神色平和;他自己說少年時讀書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了!他將要回家看望父母,我特意向他講述我求學情況的艱難來勉勵他。如果有人說我這是勉勵鄉(xiāng)人讀書,這正是我的用意;如果有人指責我這是向鄉(xiāng)人夸耀自己機遇好,在鄉(xiāng)人面前炫耀,哪里知道我的心意呢!導讀:人到讀書年齡,當入學從師,古來如此。如今更提倡終身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然而莘莘學子,讀到頭來,其結(jié)果卻迥然有異。有十年寒窗,一舉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頭地者;有碌碌無為,鮮有所獲者;有半途而廢,不得善終者……究其原因,除卻客觀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觀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明朝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學家,生平著作甚豐,曾主修《元史》與劉基、高啟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寫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召入朝進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xiāng)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學習態(tài)度,勉勵他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W髡卟]有因為自己的地位和長者的身份,就扳起面孔說教,而是現(xiàn)身說法,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jīng)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作者對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關于“序”

(1)書序,說明書籍著述、出版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后面的稱為“后序”。

(2)贈序,古代送別以詩文相贈,寫在詩文前的文字稱為贈序。贈序多為推崇、贊許或勉勵之辭。本文即屬此類。簡析:〈〈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是明初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宋濂69歲時,為同鄉(xiāng)青年馬生所寫的一篇臨別贈言。以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辛來勉勵馬生應當把握機會,勤奮學習。第1段:作者首先講述自己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誠懇專一。先是敘述幼時求學的情形。文章起筆就點出“嗜學”,為下文定下基調(diào)?!笆葘W”然而“家貧”,由此引出求學的勤苦:必須借書抄錄。接著敘述自己成年后求師的情形。在老師面前還要畢恭畢敬?!傲⑹套笥摇薄案┥韮A耳”,“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些表現(xiàn)既說明了“援疑質(zhì)理”的求教之艱難,又表現(xiàn)出作者求知的渴望與誠心。

第2段:寫自己從師求教的道路異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著“窮冬烈風”,“足膚皸裂、、、、、、四肢僵勁”形象地寫出了長途跋涉所遇到的種種艱難困苦,表明了自己求學時堅定的決心。生活極其簡樸。拿自己與“同舍生”作比較,用以說明作者不追求“口體之奉”、一心向?qū)W的心情。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作者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采用現(xiàn)身說法,用自身的事例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3段:敘說當今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作者采用的是對比的手法,以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太學生生活條件之優(yōu)越:太學生“日有廩稍之供”“歲有裘葛之遺”,與作者的“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形成鮮明的對比。

太學生讀書環(huán)境之優(yōu)越:太學生“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作者“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學相對比。

太學生讀書條件之優(yōu)越:太學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作者“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相對比。太學生“未有問而不告”,與作者求教時“未嘗稍降辭色”,常遇“叱咄”相對比。

作者在昔日的艱難困苦中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的太學生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只能說明太學生在學習上用心不專。“其業(yè)有不精者……豈他人之過哉”是議論,表明作者的觀點,對那些在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里卻不能學有所成者提出批評。

第4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先用“流輩甚稱其賢”贊揚馬君則善學,再用“辭甚暢達”“言和而色夷”,“少時用心于學甚勞”表明馬君則是專心致志而且學有所成的,這也是善學的結(jié)果。最后“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是為了進一步勉勵馬君則更加刻苦向?qū)W,實際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告誡。這是本篇贈序的寫作意圖?!端蜄|陽馬生序》重點題1、〈〈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自〈〈〉〉,作者是。2、宋濂(1310——1381),字,號,朝著名的。宋濂與劉基、高啟并稱為“”,明太祖朱元璋稱贊他為“”。3、〈〈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是作者寫給同鄉(xiāng)后輩學子馬君則的贈言,文中敘述了:;其目的是;文中蘊涵著這樣一個道理:4、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那些艱難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么能夠這樣做5、簡要概括在“太學”里學習的富貴人家的孩子求學時有那些優(yōu)越的條件6、為什么作者對同舍的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毫無羨慕之意7、本文作者德高望重,他寫給同鄉(xiāng)后輩的話,為什么沒有擺出名人的架勢,板起面孔來進行說教8、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結(jié)合事例談談你的看法。9、對文中語句的理解。(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表現(xiàn)了什么(2)“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北憩F(xiàn)了什么(3)“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表現(xiàn)了什么(4)“余立侍左右……則又請焉”表現(xiàn)了什么(5)“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表現(xiàn)了什么(6)“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表現(xiàn)了什么(7)“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說明什么10、本文作者宋濂“家貧,借書抄錄”,“缊袍敝衣”,處在“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舍生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和感受11、作者宋濂不因為自己衣食住行條件差而自卑,而是安于貧困,志存高遠,刻苦勤學,學有所成。結(jié)合作者的讀書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五言以上)。12、讀了〈〈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你有何感想和啟示13、讀了〈〈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你想對自己或同學說點什么作為現(xiàn)代中學生應該怎樣求學讀書14、認為讀書苦,幾乎是所有中學生的共同感受。當你了解到宋濂艱苦的求學經(jīng)歷和學有所成、功成名就時,你對讀書之苦一定會有新的認識。結(jié)合課文談一談你的認識。15、列舉古今中外勤奮刻苦學習的人物事例,并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一談感想和啟示。16、寫出你所積累的關于“勤奮讀書”、和“惜時勸學“的名言、警句。17、用原文回答。(1)統(tǒng)領全文,為全文奠定基調(diào)的句子是:(2)初步揭示自己學習勤奮的句子是:(3)表現(xiàn)作者小時候抄書之苦的句子是:(4)表現(xiàn)作者堅守信用,決不耽誤還書日期(家中沒有書卻能夠遍觀群書的原因)的句子:(5)作者趨百里外求學的原因:(6)寫遠道求學途中所受到的皮肉之苦的句子:(7)對老師德高望重的品德作概括性評價的句子:(8)說明老師確實有學問、有知名度,求教的人多的句子:(9)說明老師態(tài)度莊重、嚴肅、嚴厲,絲毫不隨便的句子:(10)說明自己求教時態(tài)度謙和、虔誠、恭敬、謹慎的句子:(11)說明自己對同舍生的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毫無羨慕之意的原因:(12)文中有對比關系的句子:(13)表明作者的觀點,對那些在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里卻不能學有所成者提出批評的句子是:(1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論點):(15)文末說明本篇贈序的寫作意圖的句子是:《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理解1.本文作者是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初(朝代)著名的文學家。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2.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時即嗜學(愛好,喜愛)(2)無從致書以觀(取得,買到)

(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4)弗之?。ㄐ傅。潘?/p>

(5)走送之(跑)

(6)不敢稍逾約(

超過

(7)既加冠(指成人)

(8)無碩師名人與游(才學淵博的老師)

(9)嘗趨百里外(快步走)

(10)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有道德學問的前輩)(11)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請教)(12)門人弟子填其室(充滿

)(13)未嘗稍將辭色(語言和臉色)

(14)援疑質(zhì)理(

提出)(詢問

)

(15)或遇其叱咄(訓斥,呵責)

(16)色愈恭,禮愈至(周到)(17)俟其欣悅(等到

)(18)負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19)足膚皸裂而不知(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20)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21)四支僵勁不能動(僵硬)(22)持湯沃灌(熱水

(23)持湯沃灌(澆洗)(24)以衾擁覆

(被子)

(25)寓逆旅主人(旅店)(26)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

(27)腰白玉之環(huán)(帶在腰間)

(28)右備容臭(香袋)(29)燁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樣子)(30)缊袍敝衣(粗麻舊絮)

(31)緼袍敝衣(破舊)

(32)略無慕艷意(羨慕)(33)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吃的穿的)(34)今雖耄老(年老)(35)猶幸預君子之列(參加)(36)承天子之寵光((37)綴公卿之后(跟隨、追隨)(38)縣官日有廩稍之供(官家給的糧食)(39)流輩甚稱其賢(同輩的人)(40)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拜見)(41)言和而色夷(平和)3.找出本文中的兩個通假字:(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著。)4.根據(jù)要求默寫:(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余幼時即嗜學。

(2)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的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4)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5)文中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句子是什么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6)贊揚馬生善學的句子是: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7)贊揚馬生文章寫得好的句子是: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8)贊揚馬生與長輩談論時態(tài)度虛心,謙恭的句子是: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5.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荆?)幼時求學的艱難(2)成年后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俊荆?)讀書難,要借書抄錄;(2)拜師難,冒嚴寒頂風雪,到外地尋師;(3)求教難,常遭“叱咄”;(4)生活難,“日再食,”穿“緼袍敝衣”?!?.作者寫自己求學經(jīng)歷艱難的目的是什么(勸勉馬生刻苦讀書,以期有所成就。)7.文章開頭的“嗜學”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統(tǒng)領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diào)。)8.作者成人后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9.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強烈的求知欲,為獲得知識學問,不辭辛苦,不怕困難,非常虛心虔誠的求教。10.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

他以讀書求知為樂,不羨慕別人的衣食之憂,專心向?qū)W,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11.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經(jīng)歷時插入同舍生優(yōu)越的條件有何用意從中你得到哪些啟示?

與同舍生對比,表現(xiàn)自己并不羨慕別人的優(yōu)越條件,而以讀書求知為樂,這種刻苦專心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2.作者寫此文,意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在《三國演義》中有那么一段,孫權(quán)通過自身體會勸說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后來這員大將設奇計襲荊州,打敗關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么這員大將叫什么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

呂蒙;啟示:后天學習很重要;勤能補拙,學能治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13.“太學生”的優(yōu)越條件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四個方面:(1)衣食無憂(無凍餒之患);(2)無需奔走(無奔走之勞);(3)有疑能解(無求師之難,有良師指教);(4)書目齊全。

14.“太學生”沒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專

1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論點)這句話說明什么?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說明人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學業(yè),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決于主觀上是否努力。16.寫出文中有對比關系的句子。

“日有廩稍之供”與“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毕鄬Ρ龋?/p>

“歲有裘葛之遺”與“緼袍敝衣”相對比;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毕鄬Ρ?/p>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相對比

17.本文為更好的達到啟迪,鼓勵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學的目的,運用了對比手法(“我”與“同舍生”生活條件的對比;“我”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對比。)說一說這種寫法的作用。

作用:通過對比,自然得出結(jié)論,推出論點,突出主旨,鮮明而有說服力。

18.“太學生”沒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太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就,就因為他們?nèi)鄙俪钥嗄蛣诘木?,缺少勤奮學習的恒力。19.作者求學條件的艱辛和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yōu)越形成對比。從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學業(yè)上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客觀條件的好壞,關鍵在于主觀上是否勤奮努力。即使客觀條件不好,但只要主觀上勤奮努力,也會取得成功??陀^條件好,如果主觀不勤奮努力,不會取得成功。

20.作者認為太學生德不成、業(yè)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專;同意這種觀點,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不一定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學業(yè),道德上的成長,取決于自己的主觀上是否努力。21.根據(jù)本文的內(nèi)容撰寫對聯(lián)。(負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傾耳讀書勤。)22.第4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贊揚馬生,勉勵他刻苦學習。)23.作者對馬生的評價是:是可謂善學者矣。這樣評價的依據(jù)是:流輩甚稱其賢。辭甚暢達。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24.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是什么(贊揚馬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勉勵馬生以及其他后學者刻苦讀書,學有所成,有所作為。)

25.讀書要善于整體把握,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經(jīng)歷,與太學生的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勉勵馬生刻苦讀書。26.說說現(xiàn)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遠大的理想。讀書雖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學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就會以苦為樂,且樂此不疲。

27.本文作者寫作此文是送給馬生的,你認為他讀過此文后,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

馬生讀過此文后,一定明白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心,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28.讀過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光榮任務,專心向?qū)W,讀書求知,自有樂趣。只有勤奮刻苦專心努力學習,才能學有所成。古人尚能在艱苦環(huán)境下求學,而我們今天,學習條件是這樣優(yōu)越,無憂無慮,我們要以宋濂為榜樣,以讀書為樂,刻苦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29.《送東陽馬生序》是傳誦了幾百年的名篇,勉勵后人學習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讀并不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更動人,卻能流傳至今。請從對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有借鑒意義的角度,談談本文為人稱頌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求學時的可貴品質(zhì),他勤奮,刻苦,專一的精神,啟迪,鼓舞,教育后人。

使人們懂得了學習的好壞與環(huán)境關系不大,關鍵取決于主觀是否努力?!端蜄|陽馬生序》測試1.請用文中語言概括作者的學習狀況。(勤且艱)2.面對艱苦的學習條件,作者是如何“勤”學的呢請摘錄文中語句回答。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3)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4)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3.第(2)自然段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其作用是什么請舉例加以說明。

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我”:緼袍敝衣

作用:突出了“我”學習之艱苦,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我”勤奮、刻苦、專心學習。4.本文作者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并不講大道理,卻直接以自身經(jīng)歷相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為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作者以自身經(jīng)歷相告,現(xiàn)身說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態(tài)度懇切,易于接受。5.《送東陽馬生序》文中表現(xiàn)了明代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其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與作者的哪些求學經(jīng)歷相對照?

有廩稍之供,裘葛之遺;坐大廈而誦詩書;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諸生衣食之豐與作者生活俸祿之薄相對照;諸生學于太學與作者借書苦讀相對照;諸生有師傳授與作者從師求學之苦相對照;諸生有求必應與作者質(zhì)疑請教之難相對照。6.《送東陽馬生序》本文所強調(diào)的主旨是什么(學習成功關鍵在于主觀努力。)7.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原因是什么(刻苦好學;博覽群書;虛心請教。)8.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勤奮好學,虛心求教,持之以恒。)9.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1)得書難(2)求師難(3)求教難(4)生活難

10、作者是如何具體寫出自己的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得書難)(2)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抄書苦)(3)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求師難,奔走苦)(4)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生活苦)11.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

12、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講述作者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13、用一個詞概括作者讀書求學經(jīng)歷的特點。(艱難)(艱苦)14、在第(1)段中,作者求學“艱難”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他是如何克服的“無從致書以觀”和“無碩師名人與游”。作者是通過“借書”,“手自抄錄”解決了無書的難題;是通過到百里之外的“鄉(xiāng)之先達”那里去請教,解決了無師的難題。15、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一層內(nèi)容里,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作者哪些品質(zhì)和學習方法(1)勤奮好學,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誠實守信抄書的讀書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16、書中的“鄉(xiāng)之先達”是怎樣一位老師宋濂是怎樣對待這位“先達”的呢你怎樣評價宋廉的求學精神的這位先達德高望重,學問淵博,但是對人嚴厲,甚至冷漠,還不時發(fā)脾氣;宋廉對待這位“先達”態(tài)度虔誠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傾耳以請”、“色愈恭,禮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復”;宋濂的求學精神是謙虛的,有問題需要請教,不因為老師態(tài)度不好而放棄請教的要求,我們應該向一切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這種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17、文章第(2)段寫了作者從師求學過程的艱苦,按照“衣—食—住—行”這幾方面,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哪部分寫的最感人先寫行,再寫住,接著寫食,最后寫衣,“行”這部分寫得最感人,艱難跋涉,山路難走,天氣惡劣,負重遠行,以至于到了旅館四肢僵硬,不能動彈。18、說明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及其作用。文中有四組對比:(1)太學生“有廩稍之供”“裘葛之遺”與作者“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作對比。

(2)太學生“坐大廈之下誦詩書”與作者“行深山與巨谷中”作對比。

(3)太學生“未有問而不告”與作者“未嘗稍降辭色”“叱咄”作對比。

(4)太學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作者“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作對比。19、簡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主旨)。本文通過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xiàn)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的對比,說明能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是否勤奮努力專心刻苦,贊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20、分析文章寫作上的特點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shù)丶右凿秩竞兔枥L,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xiàn),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shù)語,情態(tài)畢現(xiàn)。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21、列舉古人勤奮刻苦學習的事例。囊螢映雪(東晉車胤、孫康的學習故事)、懸梁刺股(戰(zhàn)國蘇秦的學習故事、東漢孫敬的學習故事)鑿壁偷光(西漢匡衡的學習故事)韋編三絕(春秋孔子的學習故事)22、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1)勉勵馬生以及其他后學者勤奮、刻苦、專心學習。(2)說明主觀努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23、“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總括上文,指出自己求學的“勤且艱”。)24、直言道出自己求學艱苦的一句話是:蓋余之勤且艱若此25、作者遠道求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的方式這是一種尊師的表現(xiàn),但最好能師生平等互動,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26、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

可取?!跋冗_”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27、課文第(2)段主要從哪些方面寫拜師求學的艱辛衣——食——住——行四個方面。28、本文在內(nèi)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舉例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對比。如:老師的嚴厲與自己的謙遜形成對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著與自己的貧困形成對比,求學的艱辛與自己的執(zhí)著形成對比。突出說明學問、成就來自于勤奮刻苦的努力。29、作者是怎樣寫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的作者寫自己年輕時學習上的艱苦情景,主要寫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開篇即點出學習上難以解決的矛盾:“家貧”和“嗜學”,由此引出了求學的艱難:常借書于人,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觀群書??酂o名師引導,趨百里外,從師叩問。窮冬時節(jié),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勁不能動”。生活上艱苦異常,粗茶淡飯一日也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但這些都未動搖作者求學的意志。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作者怡然自樂,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艷羨。精神上的富足,戰(zhàn)勝了物質(zhì)上的貧困。經(jīng)過作者的主觀努力,頑強拼搏,在付出了無數(shù)辛勤的勞動,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辛酸后,終于克服了學習上“無書”和“無師”的困難,獲得了知識,成為博學之士。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成才的必備條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艱”小結(jié)自己的學習生涯,想必馬生能從中受到啟發(fā)?!端蜄|陽馬生序》讀后感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最感動的是宋濂求學的意志。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人們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yǎng)成惰性。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jié)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出外求學,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岷亩齑笱┓e了好幾尺深,即使是“足膚皸裂”、“四肢僵勁”也不放棄。為了得到先生的解答,他簡直恭敬到了極點,又是“立侍左右”又是“俯身傾耳”,即使“遇其叱咄”,也仍然“色恭禮至”??梢娝笾挠嵌嗝磸娏野?!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與他一起學習的同舍生,個個都是公子哥,將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他卻毫無羨慕,心中只有學習這一個信念。對于學問勤勤懇懇,對老師尊敬有加,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讀《東陽馬生序》,不僅體會到了宋濂刻苦求學的精神,更學會了尊師的學習態(tài)度。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人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須要用超過常人的努力來鋪就成功之路,正如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今天我們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苦,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們提供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我們更應勤奮努力、專心致志地學習,才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端蜄|陽馬生序》閱讀測試(一)1.本文作者是,字,號,(朝代)著名的家。與劉基、高啟并列為“”。2.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時即嗜學()(2)無從致書以觀()

(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4)弗之?。ǎ?/p>

(5)走送之()

(6)不敢稍逾約()

(7)既加冠()

(8)無碩師名人與游()

(9)嘗趨百里外()

(10)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11)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12)門人弟子填其室()(13)未嘗稍將辭色()

(14)援疑質(zhì)理()()

(15)或遇其叱咄()

(16)色愈恭,禮愈至()(17)俟其欣悅()(18)負篋曳屣()()()()(19)足膚皸裂而不知()(20)四支僵勁不能動()(21)四支僵勁不能動()(22)持湯沃灌()

(23)持湯沃灌()(24)以衾擁覆

()

(25)寓逆旅主人()(26)同舍生皆被綺繡()

(27)腰白玉之環(huán)()

(28)右備容臭()(29)燁然若神人()(30)缊袍敝衣()

(31)緼袍敝衣()

(32)略無慕艷意()(33)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34)今雖耄老()(35)猶幸預君子之列()(36)承天子之寵光(37)綴公卿之后()(38)縣官日有廩稍之供()(39)流輩甚稱其賢()(40)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41)言和而色夷()3.找出本文中的兩個通假字:(1)四支僵勁不能動()(2)同舍生皆被綺繡()4.根據(jù)要求默寫:

(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

(2)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的原因的句子是:

(4)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5)文中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句子是什么(6)贊揚馬生善學的句子是:(7)贊揚馬生文章寫得好的句子是:(8)贊揚馬生與長輩談論時態(tài)度虛心,謙恭的句子是:

5.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用簡潔的語言概括。6.作者寫自己求學經(jīng)歷艱難的目的是什么7.文章開頭的“嗜學”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作者成人后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9.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

11.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經(jīng)歷時插入同舍生優(yōu)越的條件有何用意從中你得到哪些啟示?

12.作者寫此文,意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在《三國演義》中有那么一段,孫權(quán)通過自身體會勸說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后來這員大將設奇計襲荊州,打敗關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么這員大將叫什么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

13.“太學生”的優(yōu)越條件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14.“太學生”沒有成就的原因在于:

1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論點)這句話說明什么?

16.寫出文中有對比關系的句子。

17.本文為更好的達到啟迪,鼓勵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學的目的,運用了對比手法(“我”與“同舍生”生活條件的對比;“我”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對比。)說一說這種寫法的作用。

18.“太學生”沒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19.作者求學條件的艱辛和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yōu)越形成對比。從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0.作者認為太學生德不成、業(yè)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為什么?

21.根據(jù)本文的內(nèi)容撰寫對聯(lián)。22.第4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23.作者對馬生的評價是:這樣評價的依據(jù)是:

24.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是什么

25.讀書要善于整體把握,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6.說說現(xiàn)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27.本文作者寫作此文是送給馬生的,你認為他讀過此文后,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

28.讀過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9.《送東陽馬生序》是傳誦了幾百年的名篇,勉勵后人學習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讀并不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更動人,卻能流傳至今。請從對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有借鑒意義的角度,談談本文為人稱頌的原因是什么?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測試(二)1.請用文中語言概括作者的學習狀況。2.面對艱苦的學習條件,作者是如何“勤”學的呢請摘錄文中語句回答。

3.第(2)自然段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其作用是什么請舉例加以說明。

4.本文作者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并不講大道理,卻直接以自身經(jīng)歷相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送東陽馬生序》文中表現(xiàn)了明代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其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與作者的哪些求學經(jīng)歷相對照?

6.《送東陽馬生序》本文所強調(diào)的主旨是什么7.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原因是什么8.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9.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

10、作者是如何寫出自己的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11.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12、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13、用一個詞概括作者讀書求學經(jīng)歷的特點。14、在第(1)段中,作者求學“艱難”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他是如何克服的15、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一層內(nèi)容里,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作者哪些品質(zhì)和學習方法16、書中的“鄉(xiāng)之先達”是怎樣一位老師宋濂是怎樣對待這位“先達”的呢你怎樣評價宋廉的求學精神的17、文章第(2)段寫了作者從師求學過程的艱苦,按照“衣—食—住—行”這幾方面,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哪部分寫的最感人18、說明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及其作用。19、簡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20、分析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21、列舉古人勤奮刻苦學習的事例。22、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23、“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24、直言道出自己求學艱苦的一句話是:25、作者遠道求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的方式26、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27、課文第(2)段主要從哪些方面寫拜師求學的艱辛28、本文在內(nèi)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舉例說明這樣寫的好處。29.作者是怎樣寫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的送東陽馬生序一、

1.選自《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朝人。2.序,一種文體,有書序、贈序兩種。本文是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zhì)。二、閱讀探究1.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在年輕時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的(1)幼時求學的艱難: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師的艱難:a.叩問之難。b.旅途之難。c.生活之苦。2.作者“因得遍觀全書”的原因是什么愛好讀書,克服家貧和自然條件的惡劣,借書苦學。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書寫求師之艱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艱苦求學經(jīng)歷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條件,刻苦學習。4.全文中怎樣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作對比。通過對比,說明了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是否努力的道理。5.作者寫贈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勵馬生努力學習。7.古人有克服艱苦條件努力學習的佳話,試舉例。①

歐陽修畫荻習字。②

王冕僧寺夜讀。③

楊時程門立雪。④

匡衡鑿壁借光。⑤

車胤囊螢夜讀。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闡述了與本文相似的道理《為學》。本文和《為學》都說明了學業(yè)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觀條件而在于主觀努力的道理。9.你從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優(yōu)良品質(zhì)①從作者年輕時求學上看:作者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學習刻苦,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標的堅定決心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