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導學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屈原列傳》導學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屈原列傳》導學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屈原列傳》導學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朱河中學高二語文導學案使用時間:2023年11月日編印人:羅云鳳審核:高二語文組班級:高二()班小組:組姓名:第一次評價:第二次評價:高二語文《屈原列傳》【學習目標】1.了解司馬遷及《史記》,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句和文言知識,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的生平。2.分析屈原的形象,領會其獨特的人格風采。3.分析文章藝術特色,學習敘議結合、虛實相生的寫作方法?!緦W習過程】一、辨識通假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2.屈平既絀()3.齊與楚從親()4.乃令張儀詳去秦()5.厚幣委質(zhì)事楚()二、詞類活用1.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2.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3.蟬蛻于濁穢()4.其后楚日以削()5.讒諂之蔽明也()6.悲其志()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明道德之廣崇()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10.正道直行()11.惠王患之()12.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13.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14.同死生,輕去就()三、古今異義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古義:今義:今年的下一年。2.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古義:今義:無理狡辯,動詞。3.顏色憔悴古義:今義:由物體發(fā)射、反射或透過的光波通過視覺所產(chǎn)生的印象。4.形容枯槁古義: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象或性質(zhì)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義:今義:舉止行動不慌不忙,鎮(zhèn)靜、沉著。6.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古義:今義:(憑感情、意氣等)行事。四、文言句式1.“離騷”者,猶離憂也。()譯文:2.秦,虎狼之國。()譯文: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譯文:4.為天下笑。()譯文:5.方正之不容也。()譯文:6.不凝滯于物。()譯文:7.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譯文:8.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譯文:9.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譯文:10.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譯文:五、作者簡介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司馬遷生于龍門,20歲外出考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和文獻。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著書,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記》。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8篇,均已散佚,唯《藝文類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賦》片段流傳下來。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jīng)過和修史的抱負。六、寫作背景屈原,恰逢于七雄并峙、社會亟趨統(tǒng)一的戰(zhàn)國時代。當時的七國中,秦、楚、齊三國力量最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秦、楚尤為強盛,合縱、連橫的斗爭十分激烈。蘇秦說:“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戰(zhàn)國策》)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楚國面臨的危機,對內(nèi)主張改革內(nèi)政,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tǒng)一中國。由于懷王、頃襄王寵幸奸佞之人(如令尹子蘭、寵妃鄭袖等人),對秦實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擊,兩次放逐到江南一帶。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覺無力挽救楚國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極度悲憤絕望,就在這一年五月初五(農(nóng)歷),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羅江。七、文學常識《史記》《史記》記載上起上古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共計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表10篇,書8篇?!妒酚洝凡坏且徊繗v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學名著。該書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語言簡潔生動,而且接近口語,對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響。八、整體感知這篇文章通過寫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有著直接的關系,贊揚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義的品德,處處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九、文脈梳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十、任務探究任務探究一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分析人物形象[任務導引]屈原,一位讓世代中華兒女年年記起的先祖,一個讓歷代文人士子朝誦夜吟的巨擘,是我們這個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一個厚重的標題。拂去歷史的云煙,撣落鏖戰(zhàn)的塵埃,一尊偉岸的獨行者身影從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漸行漸近。屈原,是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任務設計]1.屈原在政治和文學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課文塑造了屈原怎樣的形象?2.從文章中的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有怎樣的差異?表現(xiàn)了屈原怎樣的品質(zhì)?包含了司馬遷怎樣的感情?任務探究二敘議結合,虛實相生——賞析文章的藝術特色[任務導引]司馬遷一改寫史書之大忌,在有限的歷史素材中,肆意加入自己的主觀認知,邊敘邊議,議論抒情,使此文產(chǎn)生詩一般的語言、纏綿悱惻的情感、回腸蕩氣的藝術感染力。[任務設計]3.課文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作品《離騷》。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離騷》的?又是怎樣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寫的?4.從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78年,屈原兩次被逐流放,期間做過什么,文中都未提及,既是歷史素材的缺乏,又是給讀者想象的空間。作者是如何將這段時光巧妙帶過的?文章是如何使用虛實相生的手法的?

高二語文《屈原列傳》【學習目標】1.了解司馬遷及《史記》,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句和文言知識,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的生平。2.分析屈原的形象,領會其獨特的人格風采。3.分析文章藝術特色,學習敘議結合、虛實相生的寫作方法?!緦W習過程】一、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同“旨”)2.屈平既絀(“絀”同“黜”,指被罷免官職)3.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4.乃令張儀詳去秦(“詳”同“佯”,假裝)5.厚幣委質(zhì)事楚(“質(zhì)”同“贄”,見面禮)二、1.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名詞用作動詞,效法,繼承)2.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名詞用作狀語,內(nèi):在內(nèi);外:在外)3.蟬蛻于濁穢(名詞用作狀語,像蟬一樣)4.其后楚日以削(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地)5.讒諂之蔽明也(動詞用作名詞,說好人的壞話,諂媚國君)6.悲其志(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悲傷)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詞用作名詞,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端方正直的人)8.明道德之廣崇(形容詞用作動詞,闡明)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形容詞用作動詞,詆毀)10.正道直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正:使……正;直:使……直)11.惠王患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患)12.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動詞的使動用法,存,使……保全;興,使……振興)13.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形容詞作名詞,忠,忠誠之士;賢,賢良之人)14.同死生,輕去就(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同,把……看作等同;輕,把……看輕)三、1.古義:第二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前311)。2.古義:騙人的假話。3.古義:指人的容貌,臉上的氣色。4.古義:外貌,模樣。5.古義:委婉得體。6.古義:當權。四、1.“離騷”者,猶離憂也。(判斷句)譯文:“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2.秦,虎狼之國。(判斷句)譯文:秦國,是像虎狼一樣的國家。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動句)譯文:誠實不欺卻被懷疑,忠心卻遭誹謗。4.為天下笑。(被動句)譯文:被天下人恥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動句)譯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饞臣)所容。6.不凝滯于物。(被動句)譯文:不為外物所拘束。7.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賓語前置句)譯文:沒有哪個不想尋求忠臣、選拔賢人來輔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狀語后置句、省略句)譯文: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在)水邊一邊行走一邊吟唱。9.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狀語后置句)譯文:對于治理國家的道理很明白,對于應對的言辭也很嫻熟。(此句通常意譯為: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10.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句)譯文:作為一個人,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臟物的污染呢?五、作者簡介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司馬遷生于龍門,20歲外出考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和文獻。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著書,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記》。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8篇,均已散佚,唯《藝文類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賦》片段流傳下來。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jīng)過和修史的抱負。六、寫作背景屈原,恰逢于七雄并峙、社會亟趨統(tǒng)一的戰(zhàn)國時代。當時的七國中,秦、楚、齊三國力量最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秦、楚尤為強盛,合縱、連橫的斗爭十分激烈。蘇秦說:“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戰(zhàn)國策》)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楚國面臨的危機,對內(nèi)主張改革內(nèi)政,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tǒng)一中國。由于懷王、頃襄王寵幸奸佞之人(如令尹子蘭、寵妃鄭袖等人),對秦實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擊,兩次放逐到江南一帶。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覺無力挽救楚國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極度悲憤絕望,就在這一年五月初五(農(nóng)歷),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羅江。七、文學常識《史記》《史記》記載上起上古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共計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表10篇,書8篇。《史記》不但是一部歷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學名著。該書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氛Z言簡潔生動,而且接近口語,對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響。八、整體感知這篇文章通過寫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有著直接的關系,贊揚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義的品德,處處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九、文脈梳理①懷才不遇②贊其品格十、任務探究任務探究一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分析人物形象[任務導引]屈原,一位讓世代中華兒女年年記起的先祖,一個讓歷代文人士子朝誦夜吟的巨擘,是我們這個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一個厚重的標題。拂去歷史的云煙,撣落鏖戰(zhàn)的塵埃,一尊偉岸的獨行者身影從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漸行漸近。屈原,是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任務設計]1.屈原在政治和文學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課文塑造了屈原怎樣的形象?政治才能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內(nèi)政: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外交: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看透張儀的陰謀,勸懷王殺張儀;恨子蘭勸懷王入秦而不返楚國的興衰存亡與屈原息息相關文學才能主要著作:《離騷》《懷沙》《天問》《招魂》《哀郢》,《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浪漫抒情詩抒發(fā)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熾熱感情2.從文章中的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有怎樣的差異?表現(xiàn)了屈原怎樣的品質(zhì)?包含了司馬遷怎樣的感情?①差異:通過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們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一種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種是隨波逐流,明哲保身。②品質(zhì):兩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潔的品格和堅定的操守,表現(xiàn)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質(zhì)。③感情:從屈原與漁父的對話中我們可看出司馬遷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也表現(xiàn)出他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任務探究二敘議結合,虛實相生——賞析文章的藝術特色[任務導引]司馬遷一改寫史書之大忌,在有限的歷史素材中,肆意加入自己的主觀認知,邊敘邊議,議論抒情,使此文產(chǎn)生詩一般的語言、纏綿悱惻的情感、回腸蕩氣的藝術感染力。[任務設計]3.課文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作品《離騷》。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離騷》的?又是怎樣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寫的?作者從解題、成因、評價、內(nèi)容、風格五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其文約,其辭微,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