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講義)_第1頁
貨幣銀行學(講義)_第2頁
貨幣銀行學(講義)_第3頁
貨幣銀行學(講義)_第4頁
貨幣銀行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貨幣與貨幣制度第一節(jié)貨幣的產生與本質一、貨幣的產生商品價值形式的演變1、簡單的、偶然的價值形式2、擴大的、總和的價值形式3、一般價值形式4、貨幣形式本質: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 第二節(jié)貨幣的職能(FunctionsofMoney)一、價值尺度■貨幣具有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的職能■商品的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二、流通手段■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是指貨幣能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決于3要素:價格(P)、待出售的商品數量(Q)、貨幣流通速度(V)M=PQ/VPQ:商品價格總額三、貯藏手段■金屬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貨幣退出流通貯藏起來,就執(zhí)行貯藏手段的職能■金屬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可自動地調節(jié)流通中的貨幣量四、支付手段:當貨幣作為價值運動的獨立形式進行單方面轉移時,就執(zhí)行了支付手段的職能,表現形式:商品的讓渡與貨幣的回流出現分離商品賒銷五、世界貨幣:貨幣越出國界,在世界市場發(fā)揮一般等價物作用時便執(zhí)行世界貨幣的職能??偨Y:五大職能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是貨幣兩個最早的最基本的職能。第四節(jié)貨幣制度的演變和發(fā)展(MonetarySystem)一、貨幣制度的形成貨幣制度的概念:貨幣制度是指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的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簡稱幣制。二、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1、貨幣金屬與貨幣單位貨幣金屬(MonetaryMetal):貨幣由何種金屬鑄造(規(guī)定幣材,當今現代各國貨幣都是信用貨幣的前提下,選擇幣材的技術意義已經超過經濟意義,規(guī)定技術標準,例如如何防偽等等),金屬貨幣制度的最基本要素。貨幣單位(MonetaryUnit):國家法定的貨幣計量單位,規(guī)定名稱和所含的貨幣金屬量2、通貨的鑄造、發(fā)行與流通程序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包括金屬貨幣、紙幣和銀行券。通貨的鑄造與發(fā)行:金屬貨幣制度下,本位幣與輔幣的鑄造;信用貨幣制度下,紙幣與不可兌換銀行券的印制發(fā)行?!霰疚粠?StandardMoney)本位幣:是一國的主幣,是用貨幣金屬按國家規(guī)定的貨幣單位鑄造的鑄幣。輔幣(FractionalMoney)定義:輔幣是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通貨,主要供小額周轉使用。輔幣與本位幣有固定的兌換比例。3、金準備制度主要用途:作為世界貨幣的準備金;作為國內金屬貨幣流通的準備金;作為支付存款和銀行券的準備金三、貨幣制度的演變1、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以白銀為貨幣金屬,以銀幣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2、金銀復本位制:在金銀復本位制下,法律規(guī)定金銀都是鑄造本位幣的材料。金幣和銀幣可以同時流通,都可以自由鑄造,都具有無限法償力。金銀都可以自由輸入輸出。(2)金銀復本位制的三種形態(tài):平行本位幣制雙本位幣制跛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平行本位制是指金幣與銀幣的比價由市場上金銀比價自發(fā)決定的金銀復本位制。雙本位制:雙本位制是指金幣與銀幣的比價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金銀復本位制。缺點:是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又稱“格雷欣法則”,是指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但法定比價固定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被人們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是指,金銀幣都是本位幣,但國家規(guī)定金幣能自由鑄造,銀幣不能自由鑄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銀幣的最高額度。金銀幣按法定比價交換。嚴格意義上講,跛行本位制已經不是復本位制,而是由復本位制向金本位制過渡的一種形式。3、金本位制: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主要形式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第五節(jié)現代經濟中的貨幣量與層次劃分一、從貨幣的職能界定貨幣貨幣供應量包括那些執(zhí)行貨幣主要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工具狹義的貨幣:M1=通貨(C)+商業(yè)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D)二、按貨幣資產的流動性程度劃分貨幣層次強調貨幣的價值貯藏手段職能,貨幣是一種資產,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流動性。流動性:貨幣與商品的轉換能力、貨幣之間的相互轉換的能力(方便程度與損失程度)三、貨幣層次的劃分:舉例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M0=流通中現金M1=M0+企業(yè)單位活期存款+農村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信用卡存款M2=M1+企業(yè)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第三章信用(Credit)第一節(jié)信用的產生與發(fā)展一、信用的解釋經濟學解釋:信用(Credit)是一種體現特定經濟關系的借貸行為。二、信用特征:信用反映的是債權債務關系四、信用發(fā)展階段1、高利貸信用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存在于一切私有制經濟中2、資本主義信用借貸資本的運動形式。(1)定義:資本主義信用主要表現為借貸資本的運動。3、社會主義信用第二節(jié)信用形式與信用工具一、信用的主要形式(KindsofCredit)1、商業(yè)信用商品交易過程中企業(yè)之間直接提供的信用(1)含義:商品交易過程中,企業(yè)之間以延期付款或預付貨款的形式直接提供的信用,它是現代信用制度的基礎。典型的商業(yè)信用中包括兩個同時發(fā)生的經濟行為:商品買賣行為和貨幣借貸行為(2)商業(yè)信用的特點:商業(yè)信用的主體是廠商;商業(yè)信用的客體是商品資本;商業(yè)信用和產業(yè)資本的動態(tài)一致。(4)商業(yè)信用的局限性:2.銀行信用(1)概念:BankCredit。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通過吸收存款和發(fā)放貸款所形成的信用。銀行信用是當代經濟中信用的主要形式,但不能完全取代商業(yè)信用銀行信用和商業(yè)信用有何區(qū)別?(上海交大2003年研)答:(1)商業(yè)信用和銀行信用的定義。(2)區(qū)別主要表現在:①債權債務人不同。②信用規(guī)模,范圍,期限和資金使用方向上的區(qū)別。另:前者信用鏈條不夠穩(wěn)定,容易引起信用危機;后者可利用其在信用領域的優(yōu)勢進行信息生產,降低成本。③商業(yè)信用不具有信用創(chuàng)造功能,而銀行信用具有信用創(chuàng)造功能。任何經濟實體只有在先獲得貨幣資本或者商品資本的前提下才能提供信用,而且對外提供信用的規(guī)模大小要受到自身資本量的制約。只有銀行能夠通過存款進行貸款,且能用貸款的方式創(chuàng)造存款,創(chuàng)造信用。3.國家信用:國家及其附屬機構作為債務人或債權人,依據信用原則向社會公眾和外國政府舉債或向債務國放債的一種形式4、消費信用:消費信用是工商企業(y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給消費者用于消費支出的信用。5、租賃信用: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將持有物品(財產)定期出租給承租人的一種信用形式。6、國際信用:國家間相互提供的信用。二、信用工具1、信用工具的特征:(1)期限性(maturity)。(2)流動性(liquidity)(3)風險性(risky)。(4)收益性(yield)(因為信用工具又稱金融工具,故與第五章金融市場中金融工具的特征相同)2、信用工具的分類分類方式:按融資方式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信用工具按償還期限的長短分:短期、長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3、短期信用工具(1)國庫券:國家財政當局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解決臨時需要而發(fā)行的一種短期政府債券。(2)票據①定義:是指出票人簽發(fā)的、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見票時或在到期日、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價證券。②功能:①支付功能——基本功能②流通功能③信用功能——核心功能③行為:出票:是指出票人簽發(fā)票據并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行為。背書:是指在票據背面或者在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并簽章的行為。承兌:是指票據付款人在票據上簽字蓋章,寫明“承兌”字樣,承諾在票據到期日支付票據金額的行為。本票與匯票的區(qū)別之一即包括是否需要承兌。保證:是指非票據債務人對于出票、背書、承兌等所產生的債務予以擔保的法律行為。貼現:是指將未到期的合格票據到金融機構兌付現款,受讓人則扣除從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的行為。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率×銀行持有票據時間(貼現期)到期值=面值×(1+票面利率×時間)貼現額(現款)=票據到期值-貼現息④種類: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fā),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簽發(fā),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地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支票:是出票人簽發(fā)的、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yè)務的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4、長期信用工具長期信用工具包括債券和股票兩大類,統(tǒng)稱為有價證券。(1)債券①定義:債券是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的債務憑證。②特點:是債權債務憑證;有到期日;收益相對固定;風險較小。(2)股票①定義:是股份公司籌集資本時發(fā)給股東作為投資入股、分享紅利(或股息)和參與公司管理的所有權憑證。②特點:是所有權憑證;沒有到期日;收益不固定;風險較大。③分類:●按股東享有的權利不同分為優(yōu)先股票和普通股票。優(yōu)先股的優(yōu)先權:一是優(yōu)先取得股息,二是優(yōu)先獲得財產清償。普通股股東享有:經營決策參與權、盈利分紅權、新增認股優(yōu)先權以及公司解散時剩余財產優(yōu)先分配權。(注意優(yōu)先股股東和普通股股東權力上的區(qū)別)第四章利息與利率一、利息的本質⑹馬克思對利息本質的論述利息直接來源于利潤;利息只是利潤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利息同利潤一樣,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態(tài)。二、利率的分類1、利息率的概念利息率簡稱利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其相應本金的比率。利息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杠桿,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微觀經濟運行都有重要作用。利息率=利息額/本金2、利息率分類生活中常提的分與厘:對于年利率來說,一厘是百分之一;對于月利率來說,一厘是千分之一;對于日利率來說,一厘是萬分之一;⑵按利率是否隨市場規(guī)律自由變動:市場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市場利率(marketinterestrate)是指按市場規(guī)律自由變動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場內在力量對利率形成的作用。官定利率(officialinterestrate)又稱法定利率,是由一國中央銀行所規(guī)定的利率,各金融機構必須執(zhí)行。公定利率(pactinterestrate)由民間權威性金融組織商定的利率,各成員機構必須執(zhí)行。⑶按利率在借貸期內是否調整,利率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固定利率(fixedrate)是指在整個借貸期間內按事先約定的利率計息而不作調整的利率。浮動利率(floatingrate)是指在借貸期間內隨市場利率的變化而定期進行調整的利率。⑷按利率是否考慮了通貨膨脹的因素,即真實水平利率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名義利率(nominalinterestrate)是指包括了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機構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realinterestrate)是指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即為實際利率。正利率和負利率:當名義利率高于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大于0時,即為正利率;反之則為負利率。⑹按金融機構對同類貸款利率制定不同的標準劃分一般利率是金融機構按照一般標準發(fā)放貸款和吸收存款所執(zhí)行的利率,主要針對普通客戶使用。優(yōu)惠利率是指國家通過金融機構對于需要重點扶植或照顧的企業(yè)、行業(yè)或部門所提供的低于一般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三、單利和復利(終值和現值)1、單利和復利⑴單利概念:單利率是指以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計算下期利息。單利求和公式:I=PV0×r×n其中:I=利息;PV=本金(或稱本金現值);r=利率或貼現率;n=期限;下標號0=現在的或當期的本金和利息總和的公式:S=PV0+I=PV(1+r×n)⑵復利概念:計息期內不僅本金計息,各期利息收入也轉化為本金在以后各期計息,逐期滾動。也俗稱“利滾利”。公式:按照復利方式的利息求和公式為:I=PV0×[(1+r)n-1]其中:I=利息;PV=本金(或稱本金現值);r=利率或貼現率;n=期限;下標號0=現在的或當期的2、終值和現值⑴終值概念:終值(futurevalue,FV)是指現在的錢在未來若干時期后的價值。公式:假如利率在整個借貸期間保持不變,而且是每年計息一次,終值的計算公式為:其中:FV=終值,PV=現值,r=年利率,下標號0=現在的或當期的,n=年限。例:銀行公布的3年期存款的年利率為8%,每年計息一次。存入100元,3年之后這筆資金的終值為:

答:100×(1+8%)3=125.97(元)⑵現值的概念概念:現值(presentvalue,PV)是指未來若干時期后才可得到的錢在目前的價值。公式:假如在整個貼現期間貼現率保持不變,而且貼現的頻率是每年一次,那么,現值的計算公式為:四、利率決定理論及其影響因素2、古典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19世紀八九十年代,費雪等經濟學家對支配和影響資本供給和需求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建立了儲蓄和投資決定利率的理論,被西方經濟學家稱為“古典”利率理論。古典利率理論的基本特點是從儲蓄和投資等實物因素來討論利率的決定,認為利率決定于資本的供給和需求,這兩種力量的均衡決定了利率的水平■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即:,式中的S代表意愿的儲蓄,i代表利率?!鐾顿Y是利率的減函數,即:,式中的I代表意愿的投資。3、凱恩斯學派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利息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其數量的大小,即利率的高低是由貨幣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貨幣供給是外生變量,基本是由貨幣當局所掌握和控制,因此,貨幣供給獨立于利率的變動,用Ms表示貨幣當局決定的貨幣供給?!鋈藗儗ω泿帕鲃有缘钠?,即貨幣需求(L)則是內生變量,取決于公眾的流動性偏好,起因于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流動性偏好理論圖示:假設以表示貨幣供給;以表示貨幣需求;當時,是由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決定的均衡利率。如圖所示:流動性偏好陷阱: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即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此時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4、新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理論基本主張:利率為借貸資金的價格,借貸資金的價格決定于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求關系,而借貸資金的供求既有實物市場的因素又有貨幣市場的因素,即有存量又包括流量。借貸資金的供求:借貸資金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保有的貨幣余額;借貸資金供給則來自于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這種觀點既考慮了商品市場的投資儲蓄與利率的關聯(lián),又考慮了貨幣市場的貨幣供給關系。第五章金融市場一、金融市場概述1、金融市場的含義概念:金融市場是資金供求雙方借助金融工具進行各種貨幣資金活動的市場。2、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⑴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是指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而形成證券買賣雙方的單位。⑵交易客體:貨幣資金⑶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動中產生,能夠證明金融交易金額、期限和價格的書面文件。⑷交易價格:反映的是在一定時期內轉讓貨幣資金使用權的報酬。⑸金融市場的管理:指中央銀行及有關監(jiān)管當局為維護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而進行的管理。金融市場的功能:(1)有效動員和籌集資金。(2)合理配置和引導資金。(3)靈活調度和轉化資金。(4)實現風險分散,降低交易成本。(5)實施宏觀調控。4、金融工具(又稱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這些特征間的關系(1)期限性(maturity)。又稱償還期,是指信用工具的債務人償清債務之前所經歷的時間。(2)流動性(liquidity)。又稱變現能力,是指信用工具在較短時間內變現且不產生損失的能力。(3)風險性(risky)。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是否會遭到損失的風險。信用工具的風險有兩類:①違約風險。②市場風險。(4)收益性(yield)。是指信用工具為持有人提供一定的收益的特點。名義收益率=票面利息/面值即期收益率=票面利息/購買價格一般來說,金融工具的償還期限越長,流動性越差,風險越高,收益也高,反之,償還期限越短,流動性越高,風險越小,收益也較低。5、金融市場的分類①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劃分:短期金融市場(貨幣市場),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內。長期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②按金融交易的程序不同,分為發(fā)行(一級)市場和(二級)流通市場。發(fā)行(一級)市場是新金融工具最初發(fā)行上市的市場。流通(二級)市場是已上市的舊的金融工具買賣轉讓的市場?,F貨市場即現金交易市場,是當天成交、當天交割,最遲三日內交割完畢。期貨市場是以標準化的合約為交易對象的市場。二、貨幣市場1、貨幣市場概念:指以短期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期限在一年以內(包括一年)融資活動的交易市場,又稱短期資金市場或短期金融市場。2、貨幣市場特點:①期限短、流動性強、風險低;3、子市場:同業(yè)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回購市場和國庫券市場⑴同業(yè)拆借市場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業(yè)拆借概念: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及經法人授權的非法人金融機構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融通的行為。⑵票據貼現市場概念:指通過貼現的方法融通短期資金的場所和機制。票據貼現期限與利率■貼現期限:最短3天,最長不超過1年,多為3-6個月。貼現率又稱貼現利率,是銀行在進行票據貼現時收取利息占票據期值的比率?!鲑N現計算:①計算應收票據的到期值:不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應收票據的面值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應收票據面值×(1+票據年利率×票據到期天數/360)②計算貼現息: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年利率×貼現天數/360天貼現凈額=票據到期值-貼現息⑶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定義:金融機構發(fā)行的定期定額并可轉讓的存款憑證,簡稱CDs。本質(與普通定期存款的區(qū)別):金額固定且較大;大都不記名但可轉讓;期限數天至數月不等;利率固定或浮動,且較高;不可提前兌??;不計提法定準備金。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類別:■(美國)國內存單■歐洲美元存單■揚基存單:外國銀行在美分支機構發(fā)行的以美元為面值的定期存單?!鰞π顧C構存單■滾動存單:由一系列6個月期存單組成?!鼋浖o人存單:通過經紀人或交易商出售,可獲聯(lián)邦存款保險。■分期付款存單:先存入部分金額,以后逐步補足。⑷回購協(xié)議市場定義:證券賣出者(正回購方)與買入者(逆回購方)簽定、在一定期限內按約定價格將所賣證券購回的協(xié)議。包括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先賣再買;逆回購:先買再賣⑸國庫券市場含義:國庫券的發(fā)行、流通和貼現的場所。特點:國庫券的流動性強;信譽高;風險小,收益高。三、資本市場1、資本市場概述⑴概念:中長期資金融通或中長期金融證券買賣的市場。⑵特點:期限長、風險大、流動性低、收益高;價格波動大;交易目的是融通長期投資資金和獲利;主要是有形市場。⑶子市場:股票市場,中長期債券市場,證券投資基金市場2、股票市場⑴定義:股份有限公司發(fā)行的證明股東權利的所有權憑證。⑵特征:責權性;無期限性;流通性;報酬剩余性;決策參與性;高風險高收益性。⑶股票分類:普通股、優(yōu)先股①定義:普通股:股東享有廣泛的公司權益、股利不固定、在盈余和剩余財產分配方面位于優(yōu)先股之后的股票。優(yōu)先股:股東權利受到一定限制,股利固定,在盈余和剩余財產分配方面有優(yōu)先權的股票。②普通股與優(yōu)先股區(qū)別:內容優(yōu)先股普通股盈余分配權優(yōu)先分配且固定后分配且不固定剩余財產分配權優(yōu)先分配后分配優(yōu)先認股權沒有享有經營決策權沒有(或有限),不參與公司經營決策享有(選舉權、表決權)3、債券市場⑴債券定義與特征:定義:資金需求者向資金供給者出具的承諾按一定利率、期限還本付息的債務憑證。特征: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⑶債券價格①債券價格類型:票面價格、發(fā)行價格、市場價格②債券理論價格:附息債券定價(每年付息時)利隨本清債券貼現債券定價③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單利收益率:I年利息收入A票面價值P購買價n持有期限復利收益率:考慮利息再投資的收益率,即把未來的收益(期值)折現等于投資本金時的貼現率。I年利息收入A票面價值P購買價n持有期限r收益率債券收益率計算舉例:利隨本清債券收益率計算面值1000元、期限5年、年利率10%的單利計息債券,平價發(fā)行,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問該債券的單利收益率和復利收益率分別為多少?答:單利最終收益率=10%復利最終收益率=貼現債券收益率計算例1:期限9個月的貼現債券,面值1000元,發(fā)行價格970元,其單利收益率是多少?答:例2:期限3年的貼現債券,面值1000元,發(fā)行價格800元,其復利收益率是多少?答:四、金融衍生工具1、金融衍生工具⑴概念:由傳統(tǒng)金融工具衍生出來的各種金融合約及組合形式的總稱。⑵分類:按照自身交易方法及特點,金融衍生工具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大類: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互換合約。2、遠期合約(forwards)⑴定義:金融遠期合約(ForwardContracts)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間,按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資產的合約。*一般地,買入標的物的一方稱為多頭(LongPosition),而在未來賣出標的物的一方稱為空頭(ShortPosition)。3、期貨合約(futures)⑴定義:是指協(xié)議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按約定的條件(包括價格、數量、交割地點、交割方式)買入或賣出某種金融工具的標準化協(xié)議。⑷遠期與期貨比較:4、期權合約(options)⑴定義:金融期權:是指賦予合約買方在規(guī)定的時間或期限內按約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某種金融資產的權利的合約。也可以根據需要放棄行使這一權利。*期權費:為了取得這一權利,期權合約的買方必須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注:期權的買進方可能是未來標的資產的買進方,也可能是未來標的資產的賣出方。⑵基本類型:①根據買方對標的物的權利不同,可以分為:■看漲期權(CallOption買權):賦予期權買者購買標的資產權利的合約■看跌期權(PutOption賣權):賦予期權買者出售標的資產權利的合約②根據交割日的規(guī)定不同,可以分為:■歐式期權:必須在到期日選擇是否交割;■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前任何一天(包括到期日)選擇是否交割。⑷期權與期貨的區(qū)別①履約責任不同期貨交易中,履約責任是雙方的,對雙方都有強迫性。期權交易中,只對賣方具有強迫性,買方可以履約,也可以放棄。②履約保證不同期貨交易雙方均需開立保證金帳戶,并按規(guī)定繳納履約保證金。期權交易中,只有期權出售者才需開立保證金帳戶,并按規(guī)定繳納保證金③現金流轉不同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成交時不發(fā)生現金收付關系,但在成交后,由于實行逐日結算制度,交易雙方將因價格的變動而發(fā)生現金流轉。期權交易中,成交時由購買者支付一定期權費,但在成交后,除了到期履約外,交易雙方將不發(fā)生任何現金流轉。④盈虧風險不同期貨交易在合約到期前,買賣雙方的盈虧都是無限的;期權交易在合約有效期內,買者損失有限、盈利無限,而賣者則相反,即盈利有限,而損失的風險都是無限的⑤市場形式不同前者可在交易所內、也可在場外交易;后者須在交易所內進行第六章商業(yè)銀行一、商業(yè)銀行概述⑴定義:商業(yè)銀行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多種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為客戶提供多功能、綜合性服務的金融企業(yè)。3、商業(yè)銀行的職能⑴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銀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征的職能。銀行作為信用中介,一方面動員和集中一切閑散的貨幣資本,另一方面則借助于信用,把這些貨幣資本投向國民經濟的各部門。⑵支付中介支付中介是指通過存款在帳戶上的轉移,代理客戶支付;或在存款的基礎上,為客戶兌付現款等。在這里,商業(yè)銀行成為工商企業(yè)的貨幣保管者、出納員和支付代理人。⑶信用創(chuàng)造⑷信息中介信息中介職能是指商業(yè)銀行通過其所具有的規(guī)模經濟和信息優(yōu)勢,能夠有效解決經濟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⑸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是商業(yè)銀行利用其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業(yè)務過程中所獲得的大量信息,憑借這些優(yōu)勢,運用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和工具,為客戶提供的其他服務。4、商業(yè)銀行的組織制度涵義:指一個國家用法律形式所確定的銀行體系結構以及組成這一體系的各類銀行、金融機構的職責分工和相互關系。⑴商業(yè)銀行的組織制度形式①單元制■涵義:單元制銀行是指那些不設立或不能設立分支機構的商業(yè)銀行。美國最為典型。②分支行制■涵義:指法律上允許在除總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設有若干分支機構的一種銀行制度。我國商業(yè)銀行即采取該項組織形式。③持股公司制■涵義:又稱集團銀行制,是指由某一銀行集團成立股權公司,再由該公司控制或收購兩家以上的若干銀行而建立的一種銀行制度。④代理銀行制■涵義:又稱往來銀行制,是指銀行相互間簽訂代理協(xié)議,委托對方銀行代辦指定業(yè)務的制度。⑤聯(lián)鎖制■涵義:又稱連鎖經營制或聯(lián)合制,是指兩家以上商業(yè)銀行受控于同一人或同一集團,但又不以股權公司的形式出現的銀行制度二、商業(yè)銀行業(yè)務㈠商業(y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㈡商業(yè)銀行的負債業(yè)務負債:指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yè)務,銀行的資金來源可分為:銀行資本和銀行負債。1、商業(yè)銀行負債業(yè)務⑴各類存款①活期存款。指法人存款戶隨時存取和轉讓的存款。持有活期存款帳戶的存款者可以用各種方式提取存款,活期存款帳戶又稱為交易帳戶或支票帳戶?;钇诖婵畹奶攸c:●具有很強的存款派生能力?!窳鲃有源?,存取頻繁,手續(xù)復雜,存款成本高,風險較大,因此不付利息?!窕钇诖婵钪邢鄬Ψ€(wěn)定部分可以用于發(fā)放貸款。②儲蓄存款(非交易賬戶)。個人為了積蓄貨幣和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開立的存款。一般使用存折,不能簽發(fā)支票。儲蓄存款的特點:●儲蓄存款多是個人為積蓄購買力而進行的存款?!窠鹑诒O(jiān)管當局對經營儲蓄業(yè)務的商業(yè)銀行有嚴格的規(guī)定創(chuàng)新形式:●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OW):是儲蓄賬戶,可以付息,但是與一般儲蓄賬戶不同,可開出有支票作用但無支票名稱的“可轉讓支付命令”?!褡詣愚D賬服務賬戶(ATS):客戶在銀行設立兩個賬戶:活期存款賬戶和儲蓄存款賬戶,活期存款賬戶的余額永遠是1美元,當客戶開出支票后,銀行即自動把支票金額從儲蓄賬戶轉到活期存款賬戶并進行付款,使客戶兼得兩種賬戶優(yōu)點。③定期存款(非交易賬戶)。法人存款戶與銀行預先約定存款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CDs,消費者存單,貨幣市場存單⑵非存款性負債業(yè)務(借款業(yè)務)①同業(yè)借款。指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資金周轉,解決銀行短期資金余缺,調劑法定準備金頭寸。②中央銀行借款。中央銀行向商業(yè)銀行提供的信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再貼現,二是直接借款。③從國際金融市場借款④以回購協(xié)議借款⑤發(fā)行商業(yè)票據和金融債券㈢商業(yè)銀行的資產業(yè)務商業(yè)銀行的資產業(yè)務是指銀行將通過負債所獲取貨幣資金加以運用的業(yè)務,是銀行獲取收益的主要途徑。主要包括現金,證券投資和貸款三項。1、現金:現金是銀行的一線準備,開展業(yè)務的重要保證;流動性非常高,盈利性很低,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庫存現金●準備金:商業(yè)銀行為應付日常的提款要求而保留的資金●法定準備金:央行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必須持有的準備金?!癯~準備金:銀行超額持有的準備金與庫存現金?!駪宅F金:應收而還未收到的那部分資金?!翊娣磐瑯I(yè):銀行相互存放的資金,相互結算和轉帳等服務。2、證券投資業(yè)務:商業(yè)銀行將資金用于在證券市場買賣有價證券進行投資的活動。⑴投資對象:主要是各種證券,包括國庫券、中長期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市政債券或地方政府債券以及公司債券。3、商業(yè)銀行貸款業(yè)務:即商業(yè)銀行作為貸款人,按照一定的貸款原則和政策,以還本付息為條件,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提供給借款人使用的一種借貸行為。貸款是商業(yè)銀行最大的資產業(yè)務。⑴貸款的分類?!癜促J款保障條件劃分:信用放款/擔保放款/票據貼現等擔保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保證貸款●按貸款風險度劃分:正常貸款/關注貸款/次級貸款/可疑貸款/損失貸款。⑵商業(yè)銀行貸款風險分類的標準:①正常貸款-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時足額償還本息;②關注貸款 -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③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依靠其正常經營收入已無法保證足額償還本息;④可疑貸款-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zhí)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⑤損失貸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㈣商業(yè)銀行的資本2、資本充足率定義:指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前兩版《巴塞爾協(xié)議》規(guī)定標準: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的資本總額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低于4%。核心資本在總資本中不得低于50%。㈤廣義的表外業(yè)務:商業(yè)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yè)務:包括狹義的表外業(yè)務(有風險表外業(yè)務)和中間業(yè)務(無風險表外業(yè)務)1、中間業(yè)務概念:指商業(yè)銀行不需要運用或較少運用自己的資金,以中間人的身份替客戶辦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項,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服務費的業(yè)務商業(yè)銀行的中間業(yè)務主要有:⑴結算業(yè)務:進行貨幣給付及資金清算的行為。異地結算的三種基本方式:1)匯兌Remittance:付款人將現款交付給銀行,由銀行把款項支付給異地收款人的業(yè)務。2)托收Collection:收款人向付款人開出一張匯票要求其付款,并連同有關單據一起交付給托收行,委托其代為收款。有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3)信用證結算letterofcredit,L/C:由銀行提供付款保證的結算業(yè)務。如果信用證上的各項條件得到滿足,無論付款人是否拒絕付款,開證銀行都有義務付款。⑵信托業(yè)務(trust)信托:將自己的財產、資金委托他人代為管理和處置的法律行為。信托業(yè)務:銀行接受客戶的委托,代替客戶進行資產管理或投資為客戶獲取收益。⑶租賃業(yè)務:金融租賃與經營租賃;⑷銀行根據各種憑證代替客戶收取款項的業(yè)務。如代收支票,代收各種費用等。⑸代理融通業(yè)務。又叫代收帳款或收買應收賬款,指銀行代企業(yè)收取應收賬款,并向企業(yè)提供資金融通的業(yè)務。⑹代客買賣業(yè)務。代客戶買賣有價證券,貴金屬和外匯。⑺銀行卡業(yè)務。發(fā)行信用卡,支票卡,借記卡⑻承兌業(yè)務。為客戶開出的匯票或票據簽章承諾,保證到期付款。⑼信息咨詢業(yè)務。信息是財富。通過信息網絡,儲存加工信息,信息咨詢2、狹義的表外業(yè)務⑴概念:狹義的表外業(yè)務是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yè)務和負債業(yè)務關系密切,并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表內資產業(yè)務和負債業(yè)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成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⑵表外業(yè)務的主要種類:●貿易融通業(yè)務,包括銀行承兌業(yè)務,商業(yè)信用證業(yè)務?!窠鹑趽I(yè)務,銀行應交易中一方申請,允諾當申請人不能履約時由銀行承擔對另一方的全部義務?!窀黝惓兄Z,包括給予老客戶的小額和短期的可撤銷的貸款承諾,也包括不可撤銷的大額長期的循環(huán)貸款承諾●貸款出售●各類金融衍生業(yè)務3、中間業(yè)務與表外業(yè)務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⑴聯(lián)系:它們的收入來源都是服務費,手續(xù)費,管理費;并且都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出來;兩者存在一部分的重合,比如商業(yè)信用證業(yè)務⑵區(qū)別:銀行對它們承擔的風險是不同的:中間業(yè)務中銀行一般處于中間人或服務人的地位,不承擔任何資產負債方面的風險;表外業(yè)務是一種潛在的資產或負債,在一定條件下表外業(yè)務可轉化為表內業(yè)務,因此銀行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三、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㈠商業(yè)銀行的經營方針基本方針: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4、“三性”之間的關系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理論商業(yè)銀行是特殊的企業(yè),有自己的經營管理理論。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銀行自身業(yè)務的發(fā)展,其管理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演變過程。(1)資產管理理論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商業(yè)貸款理論(真實票據論)存款是銀行貸款資金的主要來源,而銀行存款的大多數是活期存款,這種存款隨時可能被提取,為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商業(yè)銀行只能發(fā)放短期的與商業(yè)周轉有關的、與生產物資儲備相適應的自償性貸款。第二階段,可轉換性理論:為了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商業(yè)銀行最好將資金用于購買變現能力強的資產。即將其資金的一部分投資于具備轉讓條件的證券上。第三階段,預期收入理論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于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而無論是短期商業(yè)貸款還是可轉讓資產,其償還或變現能力都以未來收入為基礎。(2)負債管理理論是在金融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起來的理論。負債管理理論的核心是,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加強資產管理獲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動性,只要借款領域擴大,流動性就有保證。負債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存款理論向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存款理論基本觀點:存款是商業(yè)銀行最主要資金來源,銀行在吸收存款過程中是被動的,為保證其經營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銀行資金運用必須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額為限;購買理論基本觀點:商業(yè)銀行對存款不是消極被動,而是可以主動出擊,購買外界資金,目的為了增加其流動性銷售理論基本觀點:銀行是金融產品的制造企業(yè),銀行負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迎合顧客的需要,努力推銷金融產品,擴大商業(yè)銀行的資金來源和收益水平。(3)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基本思想是將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加以對照以及作對應分析,圍繞所謂缺口或差距,通過調整資產和負債雙方在一些特征上的差異,達到合理搭配。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技術方法:⑴資產分配法(資金匹配法)(2)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⑶利差管理法資產管理的方法(信貸原則)盡可能選擇信譽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者貸款項目評價的“6C”標準:1)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作風、觀念、責任心及還款紀錄。2)能力(capacity):還款人還貸款的能力。3)資本(capital):借款者的自有資本,它是影響借款者償債能力的重要因素。4)擔保(collateral):借款者提供的還款抵押品。5)經營環(huán)境(condition):款企業(yè)所處的行業(yè)前景、宏觀經濟狀況等。6)連續(xù)性(continuity):借款人經營前景的長短。四、商業(yè)銀行的信用創(chuàng)造與收縮1、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部分準備金制度非現金結算制度(轉帳結算)2、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準備金原始存款指客戶以現金的形式存入商業(yè)銀行,或者商業(yè)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指商業(yè)銀行用轉帳結算方式發(fā)放貸款或進行其他資產業(yè)務時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存款。存款準備金=庫存現金+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法定準備金=法定準備金率×存款總額超額準備金=存款準備金-法定準備金活期存款總額的增加:法定準備金總額的增加:結論:法定準備金總額的增加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增加額意味著由原始存款擴張過程實際也就是這筆原始存款全部轉化為法定準備金的過程考慮其他條件的影響(將假定條件放松):●現金漏損率(k)對存款貨幣創(chuàng)造的限制??蛻艨倳你y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tǒng),出現現金漏損。如果用k表示每$1美元活期存款中公眾作為現金提取即現金漏損的比例,則活期存款乘數公式K擴展為:●超額準備率(e)對存款貨幣創(chuàng)造的限制。為安全或應付意外之需,銀行實際持有一部分超額準備金。假定e是每$1美元存款中銀行持有超額準備的比率,我們可將K修正為:●定期存款準備率(rt)對存款貨幣創(chuàng)造的限制。對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通常分別規(guī)定不同的準備率。如果以r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比率,以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值,則可將K修訂為:4、貨幣供給決定因素⑴基礎貨幣:原始存款的源頭基礎貨幣又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指起創(chuàng)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這兩者的總和,一般用Mb表示基礎貨幣⑵中央銀行資產業(yè)務規(guī)模與基礎貨幣量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行的債權規(guī)模與基礎貨幣量。中央銀行對財政的債權規(guī)模與基礎貨幣量。外匯、黃金占款規(guī)模與基礎貨幣量。⑶基礎貨幣與商業(yè)銀行的貨幣創(chuàng)造5、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在商業(yè)銀行信用擴張或派生存款作用下可以引出數倍于自身的貨幣供給量。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相比,其比值就是貨幣乘數。用MS代表貨幣供給,Mb代表基礎貨幣,則列出下式:6、狹義貨幣供應量M1=C+D通貨與活期存款貨幣的比值:C=k*D狹義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所以我們得到狹義貨幣供應量的貨幣乘數:貨幣供給的基本模型: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第七章中央銀行一、中央銀行概述1、中央銀行產生的必要性中央銀行產生的客觀經濟原因:統(tǒng)一發(fā)行銀行券的需要;集中票據交換和清算的需要;為銀行業(yè)提供資金支持的需要;對金融業(yè)監(jiān)督管理的需要;政府融資的需要。3、中央銀行的制度類型和資本結構⑴中央銀行的基本制度類型:①單一制中央銀行:一國單獨建立中央銀行,全面、純粹行使央行職能,不兼營任何商業(yè)銀行業(yè)務。一元式:統(tǒng)一的中央銀行,機構設置采取總分行制,分行有劃定的業(yè)務轄區(qū)。;二元式:一國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相對獨立的中央銀行機構。如美、德國。②復合的中央銀行:一家大銀行集中央銀行職能和商業(yè)銀行職能于一身。③準中央銀行:政府授權某些銀行行使部分中央銀行的職能,它們不是最后貸款者。香港:發(fā)鈔銀行-中國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金融管理局④跨國型中央銀行:由貨幣聯(lián)盟成員國聯(lián)合組建。歐洲中央銀行(1998)二、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作用1、中央銀行的性質中央銀行性質的定義: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zhí)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監(jiān)督的特殊的金融機構。2、中央銀行的職能■發(fā)行的銀行:指國家賦予中央銀行集中與壟斷貨幣發(fā)行的特權,是國家唯一的貨幣發(fā)行機構。內容包括:供應貨幣;調節(jié)貨幣數量;管理貨幣流通■銀行的銀行:含義:①業(yè)務對象是商業(yè)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和特定政府部門②央行的業(yè)務仍具有銀行固有的辦理“存貸匯”業(yè)務的特征③為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同時實施監(jiān)管表現形式:①中央銀行集中商業(yè)銀行的存款準備;②中央銀行充當最后貸款人;③中央銀行是全國資金劃撥與清算中心。■政府的銀行含義:指中央銀行代表國家貫徹執(zhí)行財政金融政策,代表國庫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具體表現為:代理國庫;代理政府債券的發(fā)行;向政府融通資金;為國家持有和經營管理包括外匯、黃金和其他資產形式的國際儲備;代表國家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項國際金融活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yè)實施監(jiān)督管理;為政府提供經濟情報/決策建議,向社會公眾發(fā)布經濟金融信息。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的含義及其對該問題的理解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所謂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就是指在貨幣政策的決策和運作方面,中央銀行由法律賦予或實際擁有的自主程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布的文獻,中央銀行獨立性是指中央銀行在公布通貨膨脹率、匯率或貨幣政策目標以及根據自己的操作決定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水平時不受政府的干預,在解決中央銀行與政府間的矛盾時存在公開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銀行的管理和財務是獨立的。獨立性問題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銀行與政府的關系上。如何處理這種關系,可概括為兩點:一是中央銀行應對政府保持獨立性;二是中央銀行對政府的獨立性總是相對的。中央銀行之所以應對政府保持獨立性,是因為:(1)中央銀行與政府所處地位、行為目標不盡相同。經濟工作雖然是政府貫徹始終的中心工作,但社會問題往往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而在經濟工作中,政府面臨的也不僅限于金融。同時,政治矛盾突出時,政治所要解決的目標則壓倒一切。中央銀行工作的重點雖然也同樣要根據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總體形勢調整自己的行為,但它的全部活動所圍繞的中心始終是貨幣政策所要追求的穩(wěn)定貨幣幣值這一基本原則和目標。這就使中央銀行的行為目標與政府目標不可能時時保持全面的吻合。(2)中央銀行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機構,無論是制定和執(zhí)行貨幣政策以調控宏觀經濟運行,還是確定對金融業(yè)實施監(jiān)管的指導方針,都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和較為長期的專業(yè)經驗積累。僅憑政治經濟的普遍原理和普遍經驗在這一領域作原則性判斷和指揮,往往是不充分、不準確的。然而,中央銀行對政府的獨立性,無論如何,是相對的。因為:(1)從金融與經濟整體,與社會政治的關系看,金融雖然在現代經濟中作用極大,但在經濟社會大系統(tǒng)中,它終歸是一個子系統(tǒng)。中央銀行,處于作為金融系統(tǒng)的核心地位,自然應當服從于經濟社會大系統(tǒng)的運轉,服從于國家的根本利益。(2)中央銀行是整個宏觀調控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門,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的協(xié)調與配合,而不可能于然獨立。(3)中央銀行的活動都是在國家授權下進行的,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主要負責人也由政府委任。此外,中央銀行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也需要政府其他部門的協(xié)作與配合,而與其他部門的關系則需要由政府來協(xié)調。由于各國的國情與歷史傳統(tǒng)不同,政府賦予中央銀行的法律地位也有所不同,從而中央銀行對政府獨立性的強弱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獨立性的程度也有強弱交替的變化。三、中央銀行的主要業(yè)務2、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社會集團和個人持有對中央銀行的債權⑴貨幣發(fā)行。央行主要的負債,為商品流通和交換提供手段,也相應籌集了社會資金。⑵代理國庫和吸收財政性存款中央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代理國庫和吸收財政性存款是它的主要業(yè)務之一。中央銀行為政府融資提供條件,對國庫存款不支付利息。⑶集中存款準備金業(yè)務商業(yè)銀行及有關金融機構必須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交存存款準備,即法定存款準備金。形成中央銀行的資金來源。⑷其他負債業(yè)務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央行一般在兩種情況下發(fā)行債券:一種情況是當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過多;另一種情況是在公開市場規(guī)模有限,交易工具單調的情況下對外負債⑸資本業(yè)務總結:與商業(yè)銀行相比,中央銀行負債業(yè)務的特點: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即其資產來源,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貨幣、各項存款和其他負債。雖然資本金項目也是其資金來源,但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負債。商業(yè)銀行的負債業(yè)務也是其吸收資金形成資金來源的業(yè)務,主要包括存款負債、其他負債和自有資本。與商業(yè)銀行相比,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具有以下特點:(1)其負債業(yè)務中的流通中貨幣是其所獨有的項目,這是由其獨享貨幣發(fā)行權所形成的壟斷的負債業(yè)務。商業(yè)銀行均無此項負債,并且與此相反,現金在商業(y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屬于資產項目。(2)其業(yè)務對象不同,雖然中央銀行的負債業(yè)務也有存款,但其存款對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政府和公共機構,另一類是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同于商業(yè)銀行以普通居民和企業(yè)為存款業(yè)務對象。(3)其存款業(yè)務具有一走的強制性。不同于商業(yè)銀行的存款自愿原則,法律要求商業(yè)銀行必須在中央銀行存有一定量的存款準備金,具有強制性。3、中央銀行的資產業(yè)務⑴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和貸款業(yè)務①再貼現和貸款業(yè)務的重要性: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投放基礎貨幣②再貼現業(yè)務③貸款業(yè)務:對金融機構的放款;對政府的放款;其他放款⑵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業(yè)務各國中央銀行都經營證券買賣業(yè)務,一般稱為公開市場業(yè)務,主要是買賣政府發(fā)行的長期或短期債券。⑶中央銀行的黃金外匯儲備業(yè)務國際儲備的種類構成4、中央銀行的中間業(yè)務含義:指中央銀行為商業(y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yè)務第八章貨幣需求一、貨幣需求概述1、貨幣需求和貨幣需求理論⑴貨幣需求的含義: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各階層(個人、企業(yè)單位、政府部門等)愿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2、貨幣需求的分類⑵名義貨幣需求和真實貨幣需求①定義:名義貨幣需求,是指一個社會或一個經濟部門在不考慮價格變動情況下的貨幣需要量,用Md表示。真實貨幣需求則是在扣除價格變動以后的貨幣需要量,可記作Md/P。二、貨幣需求理論1、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⑴公式: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又稱貨幣必要量理論,表現為公式。M=PT/V式中,M為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P代表商品價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數量;PT代表商品價格總額;V代表同名貨幣的流通速度。⑵觀點:這一公式表明,M與PT成正比,與V成反比。并表明,在金幣流通條件下,貨幣流通量總是等于貨幣必要量。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紙幣數量的增減成為商品價格漲跌的決定因素。⑶理論指導意義:揭示了決定貨幣需要量的本質;反映了貨幣需要量的基本原理。2、古典貨幣數量論(傳統(tǒng)貨幣數量說)費雪方程式:現金交易說劍橋方程式:現金余額說共同觀點:認為利率對貨幣數量沒有影響,貨幣數量決定貨幣價值和物價水平,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反比,物價水平與貨幣數量成正比。⑴費雪方程式:現金交易說●公式:V=(P×T)/MM:流通中的貨幣數量。V: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貨幣在一年中媒介商品交換的次數,即貨幣的周轉率。T:商品和勞務交易總量(即實際總產出)。P:一般物價水平。M×V=P×T貨幣數量乘以在給定年份中貨幣被使用的次數定等于名義收入●P=MV/T費雪分析,在這三個經濟變量中,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內不變,因而可視為常數;交易量T對產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大體穩(wěn)定M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外生變量;故只有P和M的關系最重要:P的值特別是取決于M數量的變化。●費雪雖關注的是M對P的影響,但反過來,從該方程式中也能導出一定價格水平之下的名義貨幣需求量:⑵劍橋方程式(現金余額說)劍橋學派認為人們擁有的財富用在三種用途上:投資已取得利息、消費以取得享受、握持在手中以獲得便利和安全。劍橋學派特別把人們以貨幣形式保持的財富數量稱為現金余額,它作為第三種用途的財富總量,只是全部財富的一部分,其占全部財富的比例叫做現金余額比例。用Y表示人們的全部財富(即總收入),P表示一般物價水平,M表示現金余額,k表示現金余額比例,則全社會的名義收入為PY,貨幣需求等于現金余額,于是我們有M=k·PY。貨幣需求取決于總財富Y,物價水平P以及人們手持財富占全部財富的比例k,從而揭示了貨幣需求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③現金交易說與現金余額說的比較分析相同之處:二者都將貨幣數量作為物價變動的原因,并得出相同的結論:劍橋學派認為,如果K和Y都是常數,則物價水平與貨幣存量成正比例且同方向變化,這與費雪的結論是一致的二者的區(qū)別:現金交易說注重貨幣交易媒介的功能,強調貨幣的支出;而現金余額說則從貨幣貯藏功能出發(fā),指出人們持有貨幣的偏好現金交易說注重貨幣流通速度與支付制度的關系,而現金余額說注重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F金交易說所指的貨幣數量是某一時期的貨幣流通量,而現金余額說所指的貨幣數量則是某一時點人們手中所持有的貨幣存量。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⑴決定人們貨幣需求行為的動機凱恩斯把決定人們貨幣需求行為的動機歸結為三個方面:交易動機:是指個人或企業(yè)為了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產生的持有貨幣需要。預防動機:是指個人或企業(yè)為應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貨幣的動機。投機動機:是指個人或企業(yè)愿意持有貨幣以供投機之用。⑵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其貨幣需求方程為:M=M1+M2=L1(Y)+L2(r)式中,M1表示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是收入Y的增函數;M2表示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利率r的減函數;L是流動性偏好函數,因為貨幣最具有流動性所以也就相當于貨幣需求函數。(a)圖所示,曲線L1與利率無關,所以是一條與貨幣需求橫軸垂直或與利率縱軸平行的直線。但L2則與利率有關,利率越高,貨幣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貨幣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條向右向下傾斜的曲線。(b)圖為L1與L2相加,表現為貨幣總需求曲線L。圖中表明::(1)既然L因收入多少而增減,那么L曲線也應隨著收入的變化而移動。(2)當利率降低到某一低點后,貨幣需求就會變得無限大。這時,沒有人會愿意持有債券或其他資產,只愿意持有貨幣。這就是著名的“流動性陷阱”。圖中,當利率降至r0時,貨幣需求曲線變成與橫軸平行的直線,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變得無限大。4、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⑴弗里德曼認為影響人們持有貨幣數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恒久性收入(Yp)弗里德曼認為財富作為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很難直接計算,所以用恒久性收入代表,可以理解為預期未來收入的折現值,或預期的長期平均收入。貨幣需求與之正相關;②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W)非人力財富(物質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與貨幣需求呈負相關關系。③持有各種資產的預期收益。rm,rb,re和1/P?dp/dt,這幾個因素被弗里德曼稱為機會成本變量(持幣的機會成本)。其中rm代表貨幣的預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債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證券利率。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以外的資產收益越高,貨幣需求量越少。1/P?dp/dt代表預期的物價變動率,同時也是保存實物的名義報酬率。物價變動率越高,若其它條件不變,貨幣需求量越小。所以物價變動率上升,人們會減少購買商品的行為,從而對貨幣的需求量減小。④其他因素(u),如財富所有者的主觀偏好,以及客觀技術與制度等因素⑵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式中,M:個人財富持有者持有的貨幣量,即名義貨幣需求量;P:一般物價水平;M/P:個人財富持有者持有的貨幣所能支配的實物量,即實際的貨幣需要量;Y: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收入;W:(非人力財富)物質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Rm:預期的貨幣名義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債券收益率;Re:非固定收益?zhèn)ü善保┑氖找媛剩?/P·dp/dt——預期的物價變動率,即實物資產的名義報酬率;U——貨幣的效用以及影響此效用的因素。①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特點是:●強調恒久性收入對貨幣需求的主導作用●認為利率對貨幣需求影響很小,所以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實際上只是恒久性收入,即:Md/p=f(yp)②弗里德曼貨幣需求函數經簡化后,與古典貨幣需求函數MV=PT或M=KPY相似,不同在于:●否認K或V是常數,而把它們看作某些變量(如各項金融資產的收益率、預期的物價變動率等)的穩(wěn)定函數●變量中的Y不是當期收入,而是恒久收入,且是穩(wěn)定的,對貨幣需求起主導作用●函數式中的利率r不只限于債券利率,而包括各種金融資產以及實物資產的收益率●把物價的變動變量納入貨幣需求函數,是通貨膨脹的現實反映第九章貨幣供給一、貨幣供給1、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⑴貨幣供給:貨幣供給(moneysupply)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qū)的銀行系統(tǒng)向經濟體中投入、創(chuàng)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貨幣供給有名義和實際之分。⑵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由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和居民所持有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總和,是一個靜態(tài)的存量概念。2、貨幣層次的劃分一般根據金融資產流動性來劃分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量。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層次劃分:M0=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M1=M0+活期存款M2=M1+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存款(包括國庫券)或兩個口徑:貨幣與“準貨幣”(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⑵以我國為例:M0=流通中現金M1=M0+活期存款(狹義貨幣供應量)M2=M1+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廣義)M3=M2+金融債券、商業(yè)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3、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中央銀行集中與壟斷貨幣發(fā)行權,即“發(fā)行的銀行”是其自身之所以成為中央銀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標志。⑴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它通常是指流通中的通貨和商業(yè)銀行準備金之和。常用以下式表達:B=R+CB為基礎貨幣(也可用H代表),C為流通中的通貨R為商業(yè)銀行的準備金?;蛘弑硎緸椋夯A貨幣=商業(yè)銀行的準備金+流通于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基礎貨幣=商業(yè)銀行庫存現金+商業(yè)銀行存放于中央銀行存款+流通于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⑵基礎貨幣的形成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主要有三條渠道:對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和再貼現;通過收購黃金,外匯等儲備資產投放貨幣;通過公開市場業(yè)務投放貨幣。⑶影響基礎貨幣投放的因素●財政收支狀況。當財政出現赤字并且通過向中央銀行透支借款彌補時,基礎貨幣的投放增加;若財政收支出現節(jié)余,則基礎貨幣的投放減少?!裣蚪鹑跈C構貸款和公開市場業(yè)務。中央銀行無論采取再貸款還是再貼現的方式,只要是向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則基礎貨幣投放增加,反之則基礎貨幣投放減少。中央銀行從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則基礎貨幣的投放增加,反之則基礎貨幣的投放減少?!駠H收支情況。國際收支的變動會引起中央銀行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變動。⑷貨幣乘數反映貨幣供應量(Ms)與基礎貨幣(B)之間或它們增量之間倍數關系的量稱為貨幣乘數。用公式表示:m=Ms/B基礎貨幣是由通貨C和存款準備金R這兩者構成。通貨C雖然能成為創(chuàng)造存款貨幣的根據,但它本身的量,中央銀行發(fā)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數的增加;引起倍數增加的只是存款準備。設貨幣供給是指M1,即流通中現金與銀行活期存款之和。則:M1=C+D而B=C+R,則有:,因為:,所以:結論: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包括: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d,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t,定期存款比率t,超額準備金比率e,通貨比率k4、商業(yè)銀行與貨幣供給一般情況下,商業(yè)銀行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手段:一是調節(jié)超額準備金的比率;二是調節(jié)向中央銀行借款的規(guī)模。⑴調節(jié)超額準備金的比率商業(yè)銀行調節(jié)超額準備金的比率動機主要有兩個:成本和收益動機、風險規(guī)避動機⑵調節(jié)向中央銀行借款的規(guī)模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商業(yè)銀行增加中央銀行借款會擴大貨幣供應量,減少中央銀行借款會減少貨幣供應量。5、決定貨幣供給的其他因素■貨幣需求對于貨幣供給的決定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的直接程度受制于貨幣需求;商業(yè)銀行擴大信貸規(guī)模受制于社會的信貸資金需求;社會公眾持有現金的意愿影響貨幣供給總量。二、貨幣供給“內生性”與“外生性”1、“內生性”與“外生性”的含義■外生變量,又叫政策變量,是指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受外部因素影響而非經濟體系內部因素所決定的變量?!鲐泿殴┙o外生論是指,貨幣供給這個變量并不是由經濟因素,如收入、儲蓄、投資、消費等因素所決定的,而是由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決定的■內生變量,又叫非政策性變量,它是指在經濟機制內部由純粹的經濟因素所決定的變量?!鲐泿殴┙o內生論是指,貨幣供給的變動,貨幣當局是決定不了的,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體系中實際變量以及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等因素。計算題:1、一國的法定準備率為12%,現金漏出率為8%,超額準備率為11%,該國的流通中現金為3000億元,那么該國的M1多大?貨幣乘數多大?答:由于流通中現金為3000億元,而現金漏出率為8%,則活期存款總額為3000÷8%=37500億元。M1=3000+37500=40500億元第十章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含義及其構成要素含義: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一定時期內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個經濟變量,從而實現某種特定經濟目標的制度規(guī)定的總和。貨幣政策構成要素:①貨幣政策工具②貨幣政策中介指標;③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的內涵:穩(wěn)定幣值、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國際收支平衡貨幣政策中介指標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取的操作對象。貨幣政策中介指標應該具有如下四個特征:①可測性:指必須能對中介目標變量進行迅速和精確的測量。②可控性:央行必須能有效地控制中介目標變量。③相關性;中介目標與最終目標之間存在密切穩(wěn)定的相關性。④抗干擾性:受外來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擾程度較低。可分為近期指標:超額準備金和基礎貨幣;和遠期指標: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等。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yōu)缺點①可測性強,M0,M1,M2等指標都有很明確的定義,可以方便地進行測算分析。②可控性強,現金直接由中央銀行發(fā)行并進入流通,通過控制基礎貨幣,中央銀行也能有效地控制M1和M2;③就相關性而言,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之間有密切的關系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對貨幣供給總量或信用總量進行調節(jié),且經常使用,具有傳統(tǒng)性質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yè)務,稱貨幣政策“三大法寶”,主要掌握它們是如何調控貨幣供應量以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準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政策和再貼現政策。1)存款準備金政策。在經濟過熱時,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收縮商業(yè)銀行的派生存款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反之則相反。(因為在存款總額一定的情況下,法定存款準備金計提得越多,商業(yè)銀行保留的可用于放貸的超額準備金越少)優(yōu)點:對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影響是平等的、對貨幣供應量影響力大、速度快、效果明顯;缺點:作用力猛烈、對經濟震動大、不宜經常使用、容易引起銀行的流動性不足;2)公開市場政策。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賣出有價證券,回籠貨幣,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經濟蕭條時買進有價證券,擴張市場貨幣供應量。優(yōu)點:主動性、靈活性、直接性、可逆性;缺點:告示效應弱、各種干擾因素的存在會抵消政策影響、商業(yè)銀行不一定配合、需要有發(fā)達的金融市場;3)再貼現政策。經濟過熱時,提高再貼現率,限制商業(yè)銀行融資規(guī)模,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反之則相反。優(yōu)點:有利于中央銀行履行“最后貸款人”的職責;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和信貸結構,體現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圖;效果緩和。缺點:從控制貨幣供應量來看,并非理想工具;就其彈性而言,缺乏彈性;告示效應有局限性。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價格漲幅上升的形勢,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加大中央銀行票據發(fā)行力度。同時,發(fā)揮存款準備金工具凍結程度深、主動性強的特點,先后10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沖流動性,抑制銀行體系貨幣創(chuàng)造能力。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采用的信用調節(jié)工具.主要有:消費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有關有價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購買有價證券的比重。不動產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為抑制房地產投機。優(yōu)惠利率:指中央銀行對按國家產業(yè)政策要求重點發(fā)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yè),規(guī)定較低貼現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種管理措施。預繳進口保證金:指中央銀行要求進口商向指定銀行預繳相當于進口商品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目的在于抑制進口過快增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涵義指貨幣管理當局確定貨幣政策之后,從選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現實操作開始,到實現最終目標之間,所經過的各種中間環(huán)節(jié)相互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及因果關系的總和。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中,各種可能對政策效應產生影響的因素同樣需要引起人們關注,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有:1)貨幣政策時滯。時滯時間越長,會影響政策效果的發(fā)揮;貨幣政策的時滯按發(fā)生源和性質分類,可以分為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兩大類內部時滯又可以細分為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兩個階段。外部時滯可細分為操作時滯和市場時滯兩個階段。2)貨幣流通速度,其變動幅度很難準確地預測和估算,一旦變動幅度超出了中央銀行的預期范圍,就可能產生貨幣供應量過大或過小的情況,從而引起經濟的過熱或萎縮;3)微觀主體的預期作用,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推出后,各經濟主體立刻會根據所獲取的各種信息來預測政策的后果,并很快做出對策。貨幣政策的作用可能會被這種對策所沖消;4)與其他經濟政策的配合是否協(xié)調,主要是與財政政策的配合,在不同時期,根據經濟實際運行情況,采用不同的政策組合;5)政治、經濟體制方面的因素。

《會計基礎》光盤模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會計是以()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jiān)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本題分數:1分)A.實物B.商品C.貨幣D.勞動2、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基本職能的是()。(本題分數:1分)A.會計核算與會計預測B.會計預算和會計決算C.會計核算與會計監(jiān)督D.會計分析和會計決策3、會計對象是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本題分數:1分)A.經濟活動B.經濟資源C.資金運動D.勞動耗費4、()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賬務會計報告等奠定了理論與實務基礎。(本題分數:1分)A.會計主體B.會計分期C.會計核算D.持續(xù)經營5、某企業(yè)接受追加投資180萬元,款已到并存入銀行,該項業(yè)務使得企業(yè)()(本題分數:1分)A.資產增加180萬元,同時負債增加180萬元B.資產增加180萬元,同時所有者權益增加180萬元C.所有者權益增加180萬元,同時負債增加180萬元D.所有者權益增加180萬元,同時負債減少180萬元6、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的計量屬性是()。(本題分數:1分)A.歷史成本B.可變現凈值C.重置成本D.現值7、以下(),不屬于財務成果的計算與處理。(本題分數:1分)A.計算分配利潤B.提取盈余公積C.向國家計算繳納所得稅D.向國家繳納增值稅8、我國的法定記賬方法是()(本題分數:1分)A.增減記賬法B.收付記賬法C.借貸記賬法D.單式記賬法9、()是根據明細分類科目設置的用來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明細分類核算的賬戶。(本題分數:1分)A.總分類賬戶B.明細分類賬戶C.總賬D.二級賬10、借貸記賬法記賬符號“借”表示()(本題分數:1分)A.資產增加,權益減少B.資產減少,權益增加C.資產增加,權益增加D.資產減少,權益減少11、在一定時期內多次記錄發(fā)生的同類型經濟業(yè)務的原始憑證稱為()(本題分數:1分)A.一次憑證B.累計原始憑證C.轉賬憑證D.匯總原始憑證12、下列適合采用多欄式明細賬格式核算的是()。(本題分數:1分)A.原材料B.制造費用C.應付賬款D.庫存商品13、賬戶是根據()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分類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本題分數:1分)A.會計要素B.會計科目C.會計主體D.會計信息14、現金清查中,無法查明原因的長款,應記入()賬戶核算。(本題分數:1分)A.其他應付款B.其他應收款C.管理費用D.營業(yè)外收入15、由于非正常損失導致存貨的盤虧一般應作為()處理。(本題分數:1分)A.營業(yè)外支出B.財務費用C.管理費用D.壞賬損失二、多項選擇題:1、會計核算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等環(huán)節(jié),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本題分數:2分)A.報告B.計量C.記錄D.確認2、下列組織可以作為一個會計主體進行會計核算的有()(本題分數:2分)A.獨資企業(yè)B.企業(yè)的銷售部門C.分公司D.子公司3、下列各項,屬于企業(yè)會計核算具體內容的有()(本題分數:2分)A.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B.財產物資的收發(fā),增減和使用C.債權債務的發(fā)生和結算D.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4、利潤表的格式有()(本題分數:2分)A.賬戶式B.報告式C.單步式D.多步式5、復式記賬的意義()。(本題分數:2分)A.可以完整地反映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B.可以使記賬手續(xù)更為簡單C.可以全面、系統(tǒng)地記錄和反映經濟業(yè)務D.可以保持資金平衡關系6、記賬憑證的審核內容包括()(本題分數:2分)A.是否有原始憑證為依據B.應借應貸科目和金額是否正確C.項目的填列是否齊全D.書寫是否正確7、會計賬簿按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本題分數:2分)A.分類賬簿B.活頁賬C.備查賬簿D.數量金融式賬簿8、下列表述,適合于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是()(本題分數:2分)A.大大減少了登記總賬的工作量B.總賬上不能反映經濟業(yè)務的來龍去脈、不便于查賬C.層次清楚、簡單明了,手續(xù)簡便、容易掌握D.適用于規(guī)模較小、業(yè)務量較少、記賬憑證不多的單位9、財產清查主要解決以下哪幾個問題()(本題分數:2分)A.確定單位財產物資的實存數和債權、債務的實際余額B.查明財產物資的實存數與賬面數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C.調整賬目,達到賬實相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