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試卷(原卷+解析)_第1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試卷(原卷+解析)_第2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試卷(原卷+解析)_第3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試卷(原卷+解析)_第4頁
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試卷(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備考2023高考語文一輪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試卷(原卷+解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一、文言文閱讀

(2021·安徽合肥·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許懋字昭哲,高陽新城人,魏鎮(zhèn)北將軍允九世孫。祖珪,宋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父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仆射。性至孝,居父憂,執(zhí)喪過禮。篤志好學,為州黨所稱。十四入太學,受《毛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座下聽者常數(shù)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曉故事,稱為儀注之學。起家后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舉茂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轉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號為“經(jīng)史笥”。天監(jiān)初,吏部尚書范云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陽王諮議,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時有請計會稽禪國山者,高祖雅好禮,因集儒學之士,草封禪儀,將欲行焉。懋以為不可,因建議曰:“若是圣主,不須封禪;若是凡主,不應封禪。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禪,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备咦婕渭{之,因推演懋議,稱制旨以答,請者由是遂停。十年,轉太子家令。宋、齊舊儀,郊天祀帝皆用袞冕,至天監(jiān)七年,懋始請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儀注猶云“服袞冕”。懋駁之。凡諸禮儀,多所刊正。以足疾出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于召諸儒參錄《長春義記》。四年,拜中庶子。是歲卒,時年六十九。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

(選自《梁書·許懋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競不果行/

B.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

C.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

D.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競不果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毛詩,即今本《詩經(jīng)》,毛亨所傳?!对娊?jīng)》原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今獨存毛詩。

B.侍講,有多種含義,也可以指代一種官職名稱。文中表示的是在朝廷上講學之意。

C.袞冕,也稱“端章甫”,指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用于祭祀天地、宗廟等場合。

D.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木蘭詩》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之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懋聰明穎悟,勤勉鉆研學問。他十四歲進入太學,早上學到知識,晚上就能對他人復述,又將自己的理解感悟加以編撰,其書頗受歡迎。

B.許懋精通儀注,深得時人推崇。他擔任官職后,對掌故、舊制等儀注之學尤為諳熟,后來還兼任國子博士,仆射江祐稱贊他如同經(jīng)史書箱。

C.許懋忠誠正直,敢于建言勸諫。當時有人奏請高祖分別到會稽、國山祭祀天地,他旁征博引,極力進諫,最終他的建議被皇帝嘉許并采納。

D.許懋刊正禮儀,施政亦有才干。對于諸多禮節(jié)和儀式,他大都有所考查與改正;后因足疾而出京擔任始平太守,處理政事也有能干的名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性至孝,居父憂,執(zhí)喪過禮。篤志好學,為州黨所稱。

(2)不思古道而欲封禪,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

(2021·山東省桓臺第二中學高三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菹滤?,實同古義?!?/p>

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对姟吩疲骸热擞醒?,詢于芻蕘?!籼朴葜?;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是以圣無不照,故共、鯀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則隱藏其身,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梁武帝信朱異,而侯景舉兵向闕,竟不得知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碧谏跎破溲?。

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yè),草創(chuàng)與守成孰難?”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zhàn)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chuàng)為難?!蔽赫鲗υ唬骸暗弁踔?,必承衰亂,覆破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少不為難。然就得之后,志趣驕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太宗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chuàng)之難也。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君道》)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B.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C.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D.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太宗”是李世民的廟號,文中“梁武帝”“隋煬帝”則分別是蕭衍、楊廣的尊號。

B.陛下,“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氨菹隆痹刚驹谂_階下的侍者,后成為臣子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

C.唐虞,是唐堯、虞舜的并稱。堯帝,因年輕時曾被封為唐侯,所以稱為唐堯;舜帝,國號叫有虞,所以稱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職名。始于秦,漢代后職權漸重,屬尚書省。至唐時,左右仆射相當于宰相之職。南宋后廢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認為傷身子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聲色滋味,如吃喝、音樂,女色,一旦沉迷其中,就會釀成災禍。欲望越多,傷害越大。

B.唐太宗認為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須先端正自身,戒驕奢淫逸,諫議大夫魏征與詹何都認為太宗所說的,符合古人的道理。

C.魏征認為君主應該多方面聽取和采納臣下建議,不偏聽偏信。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都因偏信而被蒙蔽,太宗很贊賞他講的話。

D.魏征認為新帝王的興起,是在前朝衰亂的時候,百姓樂于推翻舊朝,四海之內都會先后歸順,是天授人與,并不是很艱難。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

9.本文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君道》,文中唐太宗君臣討論了哪些為君之道,請簡要概括。

(2021·貴州·羅甸縣教育研究室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從學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時瑞應沓至,曾嘗入對,帝語及之。曾奏曰:“此誠國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異日或有災沴,則免輿議?!奔暗奂仁芊?,大建玉清昭應宮,下莫敢言者,曾陳五害以諫。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預政,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于后,中外以為憂。真宗崩,內外洶洶,曾正色獨立,朝廷倚以為重。群臣議太后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丁謂獨欲帝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對輔臣決之,非大事令入內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曾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敝^不聽。既而允恭坐誅,謂亦得罪。自是兩宮垂簾,輔臣奏事如曾議。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碧笠馍籴?,卒從輕議。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也?!痹唬骸胺驁?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寶元元年冬,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曾曰:“后一月當知之?!比缙诙?,年六十一。

(節(jié)選自巜宋史王曾傳》)

10.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

B.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

C.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

D.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瑞應,古代以為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就降瑞以應之,謂之瑞應。

B.中外,指朝廷內外。中,指宮內、內宮,負責皇帝及皇室起居。外,指外朝,丞相府屬于外朝。

C.朔望,農歷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而月末的最后一天叫“晦”。

D.薨,古代稱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不豫”“崩”專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曾精于學問,得到眾人夸贊。王曾少年喪父,在叔父和鄉(xiāng)人培養(yǎng)下,在文辭方面鉆研較深,在后來的鄉(xiāng)貢試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關心國事,敢于直諫陳事?;实墼谡娑ń邮芊笈d土木以建宮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勸諫,只有王曾陳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勸諫。

C.王曾處事注重原則,豁達大度,不因人廢事。曹利用曾經(jīng)嫉妒王曾官比他大而不服氣,到曹利用犯罪時,王曾反而替他辯解,但曹利用沒有得到太后的諒解。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擔當。王曾身居相位時舉薦賢能不聲張,范仲淹對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十分欽佩。

13.翻譯文中劃線語句

(1)群臣議太后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

(2)曾曰:“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2021·山西大附中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霍光,字子孟,驃騎將軍去病弟也,河東平陽人。驃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還,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余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上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蔽涞郾?,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壹決于光。光與左將軍上官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婕妤,數(shù)月,立為皇后。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①。公主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又不許。長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shù)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由是與光爭權。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與燕王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zhí)退光。書奏,帝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倍蠒吖?,捕之甚急。后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弊允氰畹炔桓覐脱?,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fā)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光威震海內。

(節(jié)選自《漢書霍光傳》)

解釋:長公主:漢武帝女,因嫁蓋侯為妻,又稱蓋主或鄂蓋主。

14.下列對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稍:稍微

B.政事壹決于光壹:專一

C.公主近幸河間丁外人幸:希望

D.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怨望:怨恨

1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婕妤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B.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項羽之死》)

C.上曰:“將軍冠?!贝素M古方山冠之遺像乎(《方山子傳》)

D.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B.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C.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D.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諱,字面意義是指不可隱諱,又常常用作對尊長者死亡的一種委婉的代稱。

B.結婚,文中指男方女方兩家之間結成婚姻關系,現(xiàn)代指男性與女性結為夫婦。

C.休沐,字面意義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員每隔一段時間休沐,也就是請假休息。

D.頓首,古九拜之一,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也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光得到提攜,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長去病帶至長安,仕途上屢獲升遷,直到侍奉皇上;武帝臨終,將少子托付給他,要他行周公輔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權貴。他秉公處事,拒絕權臣的無理請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來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親國戚的抱團誣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敵想扳倒他,讓人假托替燕王上書,說霍光專權放縱,或將發(fā)生意外之變;昭帝卻不予理會,表示霍光無罪。

D.霍光挫敗政敵,威名天下傳揚。昭帝力挺霍光,政敵再也不敢發(fā)聲,于是轉而暗中謀殺霍光,結果弄巧成拙,被一舉鏟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內。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p>

(2021·河北·大名縣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從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古人云‘世亂則讒勝’,誠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漸,用絕讒構之端,猶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覺悟。前史云:‘猛獸處山林,藜藿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為之寢謀。’此實朕所望于群公也?!蔽赫髟唬骸啊抖Y》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对姟吩啤異疸┚樱瑹o信讒言。讒言同極,交亂四國。’又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蓋為此也。愿陛下深慎之!”

貞觀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趙元楷課父老服黃紗單衣,迎謁路左,盛飾廨宇,修營樓雉以求媚:又潛飼羊百余口、魚數(shù)千頭,將饋貴戚。太宗知,召而數(shù)之曰:“卿為飼羊養(yǎng)魚,雕飾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復行。當識朕心,改舊態(tài)也?!痹瑧M懼,數(shù)日不食而卒。

貞觀中,太宗謂房玄齡、杜如晦曰:“朕聞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開直言之路者,庶知冤屈,欲聞諫諍。朕歷選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則下不能上達,欲求盡忠極慮,何可得哉?而無識之人,務行讒毀,交亂君臣,殊非益國。自今以后,有上書訐人小惡者,當以讒人之罪罪之?!蔽赫鳛槊貢O(jiān),有告征謀反者。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讒構?”竟不問征,遽斬所告者。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來記我行事善惡?”遂良曰:“史官之設,君舉必書。善既必書,過亦無隱。”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書吾惡。一則鑒前代成敗事,以為元龜:二則進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則斥棄群小,不聽讒言。吾能守之,終不轉也?!?/p>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從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B.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從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C.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D.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從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李世民的廟號,廟號是指古代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的名號。

B.刺史,中國古代中央官職名,“刺”是檢核問事之意,“史”為御史之意。

C.股肱,股是大腿,肱是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股肱這里指輔佐帝王的重臣。

D.元龜,即大龜,在古代用于占卜。文中用來比喻可以用來提供借鑒的往事。

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認為執(zhí)政者對讒言的辨別能力非常關鍵,他時時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明君,防微杜漸,杜絕讒言的根源,但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B.魏征對于唐太宗杜絕讒言的態(tài)度表示支持,他引經(jīng)據(jù)典,使用了《禮記》、《詩經(jīng)》以及孔子的話來勸誡唐太宗要保持高度的謹慎。

C.蒲州刺史趙元楷意欲獻媚討好,大肆裝飾官署,還準備魚羊送與貴戚。但唐太宗毫不領情,斥為“亡隋弊俗”,他因此羞愧害怕而死。

D.褚遂良負責撰寫起居注的工作,敢于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僅要記錄皇帝的善行,也不能隱瞞其過失,太宗也認為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猛獸處山林,藜藿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為之寢謀。

(2)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讒構?

24.本文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論杜讒邪》,文中介紹了哪些杜絕讒言的方法,請簡要概括。

(2021·福建·晉江市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石守信、王審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衛(wèi)兵。趙普數(shù)以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憂之深邪?”普曰:“臣亦不憂其叛也。然熟觀數(shù)人者,皆非統(tǒng)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則軍伍間萬一有作孽者,彼臨時亦不能自由爾。”帝悟。一日,召普從容論天下之事,因喟然嘆息曰:“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其道如何”普對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節(jié)鎮(zhèn)太重,唯稍奪其權,則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復言,吾已喻矣。”頃之,帝因晚朝,與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jié)度使之樂,朕終夕未敢安枕臥也?!笔匦诺日埰涔剩墼唬骸笆遣浑y知,此位誰不欲為!”守信等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復有異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貴何?一旦有以黃袍加汝身,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謝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钡墼唬骸叭松绨遵x過隙,所以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yè);多置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泵魅眨苑Q疾,乞罷典兵,帝從之。久之,王彥超及諸藩鎮(zhèn)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從容謂之曰:“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zhèn),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yōu)賢之意。”彥超諭意,即前奏曰:“臣本無勛勞,久冒榮寵,今已衰朽。乞骸骨,歸丘園,臣之愿也?!碑a遠節(jié)度使武行德等競自陳攻戰(zhàn)閥閱及履歷艱苦。帝曰:“此異代事,何足論!”明日皆罷鎮(zhèn),奉朝請。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收兵權》,有刪節(jié))

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其道如何/

B.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其道如何/

C.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其道如何/

D.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八姓十二君僭竊/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其道如何/

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容:文中指行為上的不急迫,現(xiàn)代還多指處事不慌張,很鎮(zhèn)定。

B.頓首:通常是用于上對下或平輩間的一種禮節(jié),也常出現(xiàn)在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C.乞骸骨:意為請求回鄉(xiāng)安度晚年,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與“致仕”意思相近。

D.奉朝請: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春季為朝,秋季為請,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

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守信等人掌管禁兵,趙普多次流露出對他們兵權過大的擔心,宋太祖起初對此并不在意,認為他們一定不會背叛自己。

B.趙普抓住機會,反復以削減兵權之事進諫皇上,太祖逐漸有所領悟,最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C.宋太祖趁酒酣向石守信等人表明想法,希望他們能主動放棄兵權,安樂一生,石守信順勢以生病為由申請免去官職。

D.在宴會上,王彥超等人明白了太祖的心意,主動以年事已高且沒有大功勞,不應貪戀皇恩為由,請求辭官回家,均獲批準。

2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守信等泣謝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2)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zhèn),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yōu)賢之意。

29.請簡要概括趙普建議宋太祖“收兵權”的原因。

(2022·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楊炎議,命黜陟使與觀察使、刺史約百姓丁產,定等級,作兩稅法。唐初,賦斂之法日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各隨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民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貞元三年。時關東防秋兵大集,國用不充。李泌奏:“自變兩稅法以來,藩鎮(zhèn)、州、縣多違法聚斂。繼以朱泚之亂,爭械率、征罰以為軍資,點募自防。泚既平,自懼違法,匿不敢言。請遣使以詔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應留使、留州之外,悉輸京師。其官典逋負,可征者征之,難征者釋之,以示寬大。敢有隱沒者,重設告賞之科而罪之?!鄙舷苍唬骸扒洳呱蹰L,然立法太寬,恐所得無幾?!睂υ粚拕t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币远戎T外郎元友直為河南、江、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運淮南錢帛二十萬至長安,李泌悉輸之大盈庫[注]。然上猶數(shù)有宣索,仍敕諸道勿令宰相知。泌聞之,惆悵而不敢言。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為家,天下之財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財以養(yǎng)天下之民,己必豫焉;或乃更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兩稅之弊》)

[注]大盈庫:唐朝皇帝私有的倉庫。

3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B.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C.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D.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糾察的官,后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B.關東,有“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和“山海關以東”等說法,文中屬前者。

C.藩鎮(zhèn),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設立的軍鎮(zhèn),其形成地方割據(jù)后常對抗朝廷。

D.敕,本來是通用于下屬對長官、晚輩對長輩的用語,南北朝以后作為皇帝發(fā)布詔令的專稱。

3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朝初期實行租庸調賦役制,征收賦稅的部門各自隨意增加課稅,設立各類稅收名目,貧困家庭難以承受苛捐雜稅,紛紛逃徙。

B.在國家供養(yǎng)防秋兵經(jīng)費不足之時,李泌建議采取寬大之策,讓地方官員在保留合法的數(shù)目后,將其余非法聚集的錢財全部上交。

C.李泌將從灘南地區(qū)所得錢帛全部送入大盈庫,但唐德宗仍屢次向地方索取財物,且不讓宰相知道,李泌聽說此事,心里很懊惱。

D.文末《資治通鑒》的司馬光評論認為,君主不應該將天下的財物據(jù)為私有,批評了唐德宗貪財無度而大肆聚斂的短視行為。

(2021·云南師大附中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至秦,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拜斯為客卿。卒用其計謀,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斯奏請楚書,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書,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始皇崩,太子立為二世皇帝。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于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策及作亂態(tài)俊想高自置為候王叛秦李斯數(shù)欲請間諫二世不許章邯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囫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吾以忠死,宜矣。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于朝也?!庇谑嵌滥耸垢甙肛┫嗒z,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選自《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有刪節(jié))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杰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李斯數(shù)欲請間諫/二世不許/章邯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B.于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杰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李斯數(shù)欲請間諫/二世不許/章邯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C.于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杰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李斯數(shù)欲請間諫/二世不許/章邯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D.于是楚成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杰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李斯數(shù)欲請間諫/二世不許/章邯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名況字卿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又稱孫卿,戰(zhàn)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主張性惡論。

B.三公為秦朝地位最尊顯的管行政的丞相、管軍事的太尉、管司法的御史大夫三個官職的合稱,秦后均為虛銜。

C.二世指秦朝第二個皇帝胡亥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他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始皇死后立為太子繼承皇位。

D.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chuàng)皇帝為自己的稱號。

3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盲目自負。他已身陷囹囫,卻自負有功于秦且頗有辯才,定能清除奸臣。

B.李斯遭人構陷。他身居丞相高位,被人覬覦,遂遭奸臣羅織罪名而滿門抄斬。

C.李斯善于謀略。他到秦國后,多次出謀劃策,輔佐秦王統(tǒng)一天下,成就帝業(yè)。

D.李斯毀譽參半。他既有助秦制定律令統(tǒng)一文字之功,也有焚書毀滅文化之過。

3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以忠死,宜矣。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

(2)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

(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鄙显唬骸昂我??”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鄙吓?,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碑斒侵畷r,匈奴新大入朝毿①,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日間以內者,寡人制之;間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當是之時,趙幾霸。其后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旦一樵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馀,不能復為官。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注:①朝毿(sān):地名。

3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

3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帝,是指漢文帝劉恒,因為他擅長于政治經(jīng)濟的治理,所以廟號被尊為“文”。

B.父,在古代是對老年人的尊稱,亦是加在男子名下的美稱。文中是對馮唐的尊稱。

C.尺籍伍符,是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詐的守則。

D.持節(jié),節(jié)即符節(jié),是綴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時,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

3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唐回答文帝疑問,直言冒犯龍顏。文帝向他詢問李齊的情況,他認為李齊不如廉頗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樣的大將,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馮唐談論將帥,借古制勸諫君王。他告訴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將帥,禮節(jié)隆重;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無需再奏報朝廷。

C.馮唐性格耿直,論魏尚出于公義。魏尚厚待軍吏,威懾匈奴,因報功有誤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嚴苛,賞輕罰重,文帝采納了他的勸諫,赦免魏尚。

D.馮唐被推舉為官,卻年事已高。漢景帝即位,任命他為楚國丞相,不久被免職;漢武帝即位時,征詔賢良之士,大家舉薦他,但他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4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p>

(2)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

(2021·陜西·千陽縣中學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少勤學業(yè),有詞藻,尤工書。開元中,舉進士,登甲科。事親以孝聞。四命為監(jiān)察御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又充河東朔方試覆屯交兵使。

有鄭延,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齒,天下聳動。遷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侍御史、武部員外郎。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逆狀牙孽,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廥廩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真卿恐搖人心,紿諸將曰:“吾素識憕等,其首皆非是?!彼煅鼣刈庸猓懿厝?。異日,結芻續(xù)體,斂而祭,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歸,共推真卿為帥,得兵二十余萬。

方朝廷草昧不暇給,而真卿繩治如平日。廣平王總兵二十萬平長安。辭日,當闋不敢乘,趨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騎,真卿劾之。帝還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諄諄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肅然。

李希烈僭稱帝,使問儀式,對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耳?!鼻矊⑿辆罢?、安華至其所,積薪于廷曰“不能屈節(jié),當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希烈使閹奴等害真卿,曰:“有詔?!闭媲湓侔?。奴曰:“宜賜卿死?!痹?“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使人何日長安來”奴曰:“從大梁來?!绷R曰:“乃逆賊耳,何詔云!”遂縊殺之,年七十六。子頵、碩護喪還,帝廢朝五日,贈司徒,謚文忠。

(選自《新唐書·顏真卿傳》有刪改)

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廥廩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

B.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廥廩/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

C.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廥廩/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

D.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廥廩/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東,因黃河流經(jīng)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黃河以東,故該地區(qū)古時稱為河東。在秦漢時期,河東指河東郡地,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B.廣平王,爵位名。歷代封爵制度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同姓封王基本一致,異姓則可封為公侯伯子男,不能封王。

C.闋,可以指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臺,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可以指神廟、陵墓前豎立的牌坊。此處應為前者。

D.耄,年老(八九十歲)。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shù)字表示,而是用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比如:孩提、垂髻、總角、及笑、弱冠、而立、花甲、古稀等。

4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真卿為人剛直,尊重禮法。鄭延柞沒有安葬已經(jīng)死去二十九年的母親;廣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廣平王上馬騎行,他們都受到了顏真卿的彈幼。

B.顏真卿富有才干,機敏警覺。五原很久不能決斷的冤獄,他可以立即判決。安祿山的反叛剛剛露出苗頭,他就料定其定會叛亂并積極應對。

C.顏真卿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因不攀附楊國忠而被調職離京。李希烈向他詢問稱帝儀式,他直言拒絕并當面斥責他是反賊,面對死亡威脅也不屈服。

D.顏真卿威望很高,備享哀榮。安祿山叛亂時,十七個郡同一天主動歸順,他被推舉為主帥。他被縊殺后,皇帝五天不上朝,并贈予高官美謚。

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真卿恐搖人心,紿諸將曰:“吾素識憕等,其首皆非是。”

(2)積薪于廷曰:“不能屈節(jié),當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

(2021·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邦華,字孟暗,吉水人。崇禎元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京營故有占役、虛冒之弊。邦華必親校,非年壯力強者不錄,自是軍鮮冒濫。營將三百六十,聽用者稱是。一官缺,請托紛至。邦華悉杜絕,行計日省成法。每小營各置簿,月上事狀于協(xié)理,以定殿最。舊制,三大營外復設三備兵營,營三千人,餉視正軍,而不習技擊,益為豪家隱冒。邦華核去四千余人,又汰老弱千,疏請歸并三大營不另設,由是戎政大厘。其年十月,畿輔被兵,簡精卒三千守通州,二千援薊州,自督諸軍營城外,軍容甚壯。邦華自聞警,衣不解帶,捐貲造炮車及諸火器,又以外城單薄,自請出守。十二年四月,起南京兵部尚書,定營制,汰不急之將,并分設之營。謂守江南不若守江北,防下流不若防上流。乃由浦口歷滁、全椒、和,相形勢,繪圖以獻。于浦口置沿江敵臺,于滁設戍卒,于池河建城垣,于滁、椒咽喉則筑堡于藕塘。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邦華密疏請帝固守京師,仿永樂朝故事,太子監(jiān)國南都。居數(shù)日未得命,又請定、永二王分封太平、寧國二府,拱護兩京。帝得疏意動,繞殿行,且讀且嘆,將行其言。會帝召對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遷便給事中光時亨以倡言泄密糾之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聯(lián)志定矣。遂罷邦華策不議,未幾,賊逼都城,亟詣內閣言事。魏藻德漫應曰:“姑待之?!卑钊A太息而出,已,率諸御史登城,群奄①拒之不得上。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國②祠。明日,內城亦陷,乃三揖信國曰:“邦華死國難,請從先生于九京③矣?!彼焱独Q而絕。

(節(jié)選自《明史·李邦華傳》)

[注]①奄:同“閹”,宦官。②文信國:即文天祥。③九京:九泉。

4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帝召對/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遷便/給事中光時亨以倡言泄密糾之/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B.會帝召對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遷/便給事中光時亨以倡言泄密糾之/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C.會帝召對/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遷/便給事中光時亨/以倡言泄密糾之/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D.會帝召對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遷便/給事中光時亨以倡言泄密糾之/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4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殿最,等級的高低上下。古代考核軍功政績,下等稱“殿”,上等稱“最”。

B.疏,這里是上疏的意思,即臣下向皇帝進呈奏章。如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C.永樂,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期間編修的《永樂大典》匯集古今圖書數(shù)千種。

D.監(jiān)國,通常指皇帝外出時,由一重要人物(通常為皇太子)留守宮廷代為處理國事。

4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邦華治腐有方。京營原有占役、虛冒的弊病;一官內缺,請托現(xiàn)象嚴重;舊制兵營機構庸冗。李邦華認真對待,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

B.李邦華治軍有道。李邦華擔任南京兵部尚書,制定軍營制度,淘汰作戰(zhàn)不力的將領,提出大膽的防御策略,積極布防,防患未然。

C.李邦華為國分憂。李自成攻破山西后,李邦華秘密上疏,請求皇上固守京師,同時建議仿照前朝舊例,讓太子在南都代理國事。

D.李邦華以身殉國。外城被攻破,李邦華跑到文信國祠堂住下,次日內城也被攻破,李邦華三拜信國,然后上吊自盡,以身殉國。

4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邦華自聞警,衣不解帶,捐貲造炮車及諸火器,又以外城單薄,自請出守。

(2)未幾,賊逼都城,亟詣內閣言事。魏藻德漫應曰:“姑待之。”

(2021·新疆烏魯木齊·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舉明經(jīng),調汴州參軍。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杰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敕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

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坐誤斧昭陵柏,罪當免,高宗詔誅之。仁杰奏不應死,帝怒曰:“是使我為不孝子,必殺之?!比式茉唬骸皾h有盜高廟玉環(huán),文帝欲當之族,張釋之廷諍曰:‘假令取長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棄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后世謂陛下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武后謂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譖卿者,欲知之乎?”謝曰:“陛下以為過,臣當改之;以為無過,臣之幸也。譖者乃不愿知?!焙髧@其長者。

會為來俊臣所構,捕送制獄。于時,訊反者一問即臣,聽減死??〕家式苤脤?,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實?!笨〕寄送ο?。其屬王德壽以情謂曰:“我意求少遷,公為我引楊執(zhí)柔為黨,公且免死?!比式車@曰:“皇天后土,使仁杰為此乎!”即以首觸柱,血流沫面。德壽懼而謝。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遺使案視??〕济式芄趲б娛拐?,私令德壽作謝死表,附使以聞。后乃召見仁杰謂曰:“承反何耶?”對曰:“不承反,死笞掠矣。”示其表,曰:“無之。”后知代署,因免死。武承嗣屢請誅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p>

后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shù)百萬,官不能足,更詔天下日施一錢助之。仁杰諫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終由地出。不損百姓,且將何求?今邊垂未寧,宜寬征鎮(zhèn)之徭,省不急之務?!焙笥墒橇T役。

圣歷三年卒,年七十一。贈文昌右相,曰文惠。

(節(jié)選自《新唐書·狄仁杰傳》)

4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B.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C.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D.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5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廷諍,也寫作“廷爭”,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遞奏章進諫。

B.棄市,指古代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于街頭示眾。

C.鳳閣鸞臺,指中書省和門下省,武周時改稱為鳳閣、鸞臺。

D.革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換代乃變革以應天命。

5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狄仁杰善良仁厚,仗義助人。他見同府參軍鄭崇質的母親年老多病,崇質又將出使邊遠之地,便主動請求代其出行。

B.狄仁杰依法辦案,持正秉公。高宗違律要殺誤砍昭陵柏樹的臣子,狄仁杰以漢文帝的舊事規(guī)勸高宗,二人得以免死。

C.狄仁杰智慧機敏,堅守氣節(jié)。被構陷入獄,他設法自救;面對來俊臣的嚴刑拷打和當面勸誘,他寧死也不誣陷同僚。

D.狄仁杰體恤百姓,心系社稷。武后準備斥巨資造浮屠大像,狄仁杰直言進諫,認為此舉會加重百姓負擔,于國不利。

5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

(2)不損百姓,且將何求?今邊垂未寧,宜寬征鎮(zhèn)之徭,省不急之務。

(2021·寧夏銀川·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慎從吉字慶之,錢俶之婿也。為元帥府長史。歸宋,歷將作少監(jiān)。從吉自歸朝,居散秩幾三十年,頗以文酒自娛,士大夫多與之游。景德初,上言求領事務,判刑部。頗留意法律,條上便宜,天下所奏成案率多糾駁。大中祥符初,改授衛(wèi)尉卿,糾察在京刑獄,拜右諫議大夫,判吏部銓。初,選人試判多藉地而坐,從吉以公錢市莞席給之。臨事敏速,勤心公家,所至務皦察,多請對陳事,上謂其無隱。

八年,改給事中,權知開封府。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太緩則滯惟須酌中耳請屬一無所受才數(shù)月有咸平縣民張斌妻盧氏訴侄質被酒詬悖張素豪族,質本養(yǎng)子,而證左明白,質賄于吏。從吉子大理寺丞銳時督運石塘河,往來咸平,為請于縣宰,斷復質劉姓,第令與盧同居。質洎盧迭為訟,縣聞于府。從吉命戶曹參軍呂楷就縣推問。盧兄文質又納錢七十萬于從吉長子大理寺丞鈞,鈞以其事白從吉,而隱其所受。即詔御史王奇、直史館梁固鞫之。獄成,從吉坐削給事勒停。

又高清者,庫部郎中士宏之子,景德中舉進士,宰相寇準以弟之女妻之??苁献?,故相李沆家復婿之。歷官以賄聞,頗恃姻援驕縱,被服如公侯家,以是欺蠹小民。知太康縣,民有詣府訴家產者,清納其賄,時已罷任,即逃居他所。銳嘗就清貸白金七十兩,清以多納賄賂,事將敗,求以為助。時方鞫盧氏獄,從吉請對,發(fā)其事,欲以自解。逮清等系獄,命比部員外郎劉宗吉、御史江仲甫劾之。清枉法當死,特杖脊黥面,配沙門島。從吉坐首露在已發(fā),當贖銅,特削諫議大夫。天禧三年,起為衛(wèi)尉卿。明年,判登聞鼓院。坐與寇準善,以光祿卿致仕。未幾卒,年七十。

(節(jié)選自《宋史·慎從吉傳》)

5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太緩則滯/惟須酌中耳/請屬一無所受/才數(shù)月/有咸平縣民張斌妻盧氏/訴侄質被酒詬悖/

B.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太緩則滯/惟須酌中耳/請屬一無所受/才數(shù)月/有咸平縣民張斌妻盧氏/訴侄質被酒詬悖/

C.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太/緩則滯惟/須酌中耳/請屬一無所受/才數(shù)月/有咸平縣民張斌妻盧氏/訴侄質被酒詬悖/

D.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太/緩則滯惟/須酌中耳/請屬一無所受/才數(shù)月/有咸平縣民張妻盧氏/訴侄質被酒詬悖/

5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權知,即暫代之意;宋官員以臨時差遣治事,官銜前帶“知”字,為主持之意。

B.進士,唐宋時期沿襲隋朝設進士科。通過古代科舉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測試者,稱為進士。

C.黥面,在臉上刺字、涂墨;本是古代的一種風俗,后用為對犯人的刑罰。

D.致仕,原意是辭去官職,后用以指退休;古代致仕的年齡一般為六十歲。

5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慎從吉官場失意,常以文酒自娛。他曾當過元帥府長史,歸附宋朝后,擔任閑官將近三十年,常以詩文飲酒自娛,與許多士大夫玩在一起。

B.慎從吉為官務實,公事盡心盡力。他任職吏部時,買來草席讓候選官員坐著測試;公事勤勉,務求明察,經(jīng)常請求奏陳事情,受到皇上肯定。

C.慎從吉受到牽連,遭受勒令停職。盧氏訴侄一案中,他的兩個兒子因各自接受一方賄賂使案件久拖不決;朝廷查明真相,他因此被勒令停職。

D.慎從吉坐失良機,終被削職贖罪。高清受賄之事將敗露時,曾請求慎銳幫助;而他在審理盧氏一案中才坦白這件事,因此被削去諫議大夫。

5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張素豪族,質本養(yǎng)子,而證左明白,質賄于吏。

(2)歷官以賄聞,頗恃姻援驕縱,被服如公侯家,以是欺蠹小民。

(2021·河北衡水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嚴起恒傳

王夫之

嚴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陰人。舉北闈,中崇禎辛未進士,就館,試詩文中格。授刑部主事,寬廉精慎,為秋曹最。差提獄務,矜恤囚系,縱其械具,與沐浴,時與湯粥。

時畿南例選銓曹,永淳力主用起恒,公揭已出,遣客勸令一謁執(zhí)政,起恒佯謝諾,益閉戶不與外人相見,遂不得調。已乃升廣州知府,南海寶貨充斥,起恒食淡衣粗、以廉聞天下。王思任,其姻也,攜客游羅浮,過廣州,起恒報謁,公宴之外,無私相見。思任舟車之貲逮絕,就起恒求傔力數(shù)輩,起恒謝無有,思任幾窮??傊粕颡q龍聞之,乃赍金幣,遣舟車送思任歸。

起恒清慎端和,不為捭闔赫奕,而驕帥悍兵,服其德望。郝永忠、盧鼎、黃朝宣、張先璧、曹志建恣行無所憚,捶擊監(jiān)司,如其牙校,顧斂手受起恒約束,如部將。時楚吏緣聞、廣建國,皆旦夕躐拔至九卿。起恒不妄依附,守故銜兩載。稍擢太仆少卿,已乃晉戶部侍郎,督理錢法軍餉。

永歷四年春,清兵犯南韶。慈圣太后遽欲挾上棄肇慶西避,起恒堅請車駕勿動。上召赴內廷,面諭允留。起恒叩頭起,詣閣草敕,征調援兵,方吮毫間,兩宮已登舟,上就輦矣。是冬,兩粵縫陷。上奔南寧,化澄率諸臣四竄,惟起恒從。客有勸起恒必去者,起恒泫然曰:“吾留此即免禍豈復能有所效顧今日亦安往哉患難君臣所相報者唯一死爾伏草間以求活吾固不能國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死于奸,死于敵,唯天所命耳!”永歷五年,孫可望遣其將吳將軍者入見,挾兵擁行宮,猝入起恒舟,佯請與語。語競,遽揮銅椎擊中起恒腦,墮水死。上聞,痛哭。出金募泅人,得起恒尸,裹以御衾,買棺葬于南寧江岸。

起恒相四年,隨上播遷,上屢欲加恩,固辭不受。署中無長物,故衣敝輿,食不兼味。與人言,開誠盡辭,群心悅服;至其不可,則未嘗以一字丐人恩澤,雖怨背不恤也。尤善理財用,在肇慶。請上親征,立親征庫,不旬日得四萬金。精甲名馬盈數(shù)百。俄為夏國祥所忌,以中旨取庫金入內用,事遂不行。出入群小間,內外交困?;I量撓沮。起恒遇害,國遂以亡。

(選自《永歷實錄》,有刪節(jié))

5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留/此即免禍/豈復能有所效/顧今日亦安往哉/患難君臣所相報者/唯一死爾/伏草間以求活/吾固不能/國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B.吾留/此即免禍/豈復能有所效顧/今日亦安往哉/患難君臣所相報者/唯一死/爾伏草間以求活/吾固不能/國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C.吾留此/即免禍/豈復能有所效顧/今日亦安往哉/患難君臣所相報者/唯一死/爾伏草間以求活/吾固不能/國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D.吾留此/即免禍/豈復能有所效/顧今日亦安往哉/患難君臣/所相報者唯一死爾/伏草間以求活/吾固不能/國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5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闈是明朝時期科舉制對北京順天府鄉(xiāng)試的通稱,南京應天府鄉(xiāng)試稱南闈。

B.秋曹即刑部。古代辦事的官署叫部曹。因有秋后問斬一說,稱刑部為秋曹。

C.九卿是中央部分行政長官的總稱,一般以秩中二千石的一類的高官為九卿。

D.戶部是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和祭祀的權力機關,長官為戶部尚書。

5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嚴起恒為人正直,不攀附權貴,盡管政績突出,在銓選中卻常常失去升遷的機會。

B.嚴起恒為人清廉。生活儉樸,不善經(jīng)營。姻親王思任找他資助,他都拿不出錢來。

C.嚴起恒為官正直謙和,以德服人。那些平時放縱妄為的將領,都甘愿受他約束。

D.嚴起恒為人堅貞,忠于朝廷。當明朝大勢已去時,眾將紛紛逃脫,他卻不離不棄。

6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差提獄務,矜恤囚系,縱其械具,與沐浴,時與湯粥。

(2)起恒清慎端和,不為捭闔赫奕,而驕帥悍兵,服其德望。

61.王夫之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2022·湖北·高三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當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

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1]懼,乃奔保晉陽。

三家以國人圍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敝遣唬骸白雍我灾??”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敝遣汇4谜埵褂邶R。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率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釉唬骸拔倚闹淙灰?,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勗唬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后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絕不祀。

(取材于《史記》《資治通鑒》)

解釋:[1]趙襄子:晉國臣子,趙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韓康子分別為魏地之主和韓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墻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塊夾板的高度。

6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B.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C.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D.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6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有多種紀年法,“晉出公十七年”屬于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B.參乘,即“驂乘”。古時站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

C.“韓、魏翼而擊之”的“翼”指兩側,與《鴻門宴》中“翼蔽沛公”相同。

D.侯,古代的一種爵位等級。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6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時晉國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著晉國的大權,并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B.臣子疵見微知著,預見韓、魏必反,向智伯進言反被懷疑,便請求出使齊國。

C.張孟談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陣營,致使智氏滅族。

D.韓、趙、魏分別得到了諸侯封號,瓜分了晉國的國土,歷史的格局發(fā)生了改變。

6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

(2)“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66.韓、魏二子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請從文中找出動作描寫的語句來加以佐證。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3高考文言文常見考點:古代文化常識

一、文言文閱讀

(2021·安徽合肥·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許懋字昭哲,高陽新城人,魏鎮(zhèn)北將軍允九世孫。祖珪,宋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父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仆射。性至孝,居父憂,執(zhí)喪過禮。篤志好學,為州黨所稱。十四入太學,受《毛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座下聽者常數(shù)十百人,因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曉故事,稱為儀注之學。起家后軍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舉茂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講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轉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號為“經(jīng)史笥”。天監(jiān)初,吏部尚書范云舉懋參詳五禮,除征西鄱陽王諮議,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時有請計會稽禪國山者,高祖雅好禮,因集儒學之士,草封禪儀,將欲行焉。懋以為不可,因建議曰:“若是圣主,不須封禪;若是凡主,不應封禪。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禪,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备咦婕渭{之,因推演懋議,稱制旨以答,請者由是遂停。十年,轉太子家令。宋、齊舊儀,郊天祀帝皆用袞冕,至天監(jiān)七年,懋始請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儀注猶云“服袞冕”。懋駁之。凡諸禮儀,多所刊正。以足疾出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騎常侍,轉天門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于召諸儒參錄《長春義記》。四年,拜中庶子。是歲卒,時年六十九。撰《述行記》四卷,有集十五卷。

(選自《梁書·許懋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競不果行/

B.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

C.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竟不果行/

D.當是齊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而事不遂晉武/泰始中欲封禪/競不果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毛詩,即今本《詩經(jīng)》,毛亨所傳?!对娊?jīng)》原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今獨存毛詩。

B.侍講,有多種含義,也可以指代一種官職名稱。文中表示的是在朝廷上講學之意。

C.袞冕,也稱“端章甫”,指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用于祭祀天地、宗廟等場合。

D.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木蘭詩》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之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懋聰明穎悟,勤勉鉆研學問。他十四歲進入太學,早上學到知識,晚上就能對他人復述,又將自己的理解感悟加以編撰,其書頗受歡迎。

B.許懋精通儀注,深得時人推崇。他擔任官職后,對掌故、舊制等儀注之學尤為諳熟,后來還兼任國子博士,仆射江祐稱贊他如同經(jīng)史書箱。

C.許懋忠誠正直,敢于建言勸諫。當時有人奏請高祖分別到會稽、國山祭祀天地,他旁征博引,極力進諫,最終他的建議被皇帝嘉許并采納。

D.許懋刊正禮儀,施政亦有才干。對于諸多禮節(jié)和儀式,他大都有所考查與改正;后因足疾而出京擔任始平太守,處理政事也有能干的名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性至孝,居父憂,執(zhí)喪過禮。篤志好學,為州黨所稱。

(2)不思古道而欲封禪,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

1.B2.C3.B4.(1)天性極為孝順,為父守孝期間,所奉喪禮超過常規(guī)。專心致志,勤奮好學,被鄉(xiāng)里之人稱贊。

(2)不思考古人治國之道,卻想舉行封禪大典,這都是君主居上貪慕虛名、臣子處下阿諛旨意的表現(xiàn)。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此事”作“齊桓欲行”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晉武(帝)”作“泰始中欲封禪”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也稱‘端章甫’”錯誤,“袞冕”指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端章甫”語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意思是“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這是小相的穿戴”?!罢赂Α辈皇腔实?、上公的服冠,因而不同于“袞冕”。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他擔任官職后,對掌故、舊制等儀注之學尤為諳熟”錯誤,根據(jù)原文“尤曉故事,稱為儀之學。起家后軍豫章王行參軍”,“起家”意思是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所以應是“在擔任官職之前”就已經(jīng)對掌故,舊制等儀注之學尤為熟悉。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至孝,極為孝順;父憂,父親去世;過禮,超過常規(guī);篤志,專心致志;“為……所”,被。

(2)古道,古人治國之道;好名,貪慕虛名;“好名于上”狀語后置句,應為“于上好名”;阿旨,阿諛旨意;“阿旨于下”狀語后置句,應為“于下阿旨”;“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判斷句。

參考譯文:

許懋,字昭哲,是高陽新城人,魏朝鎮(zhèn)北將軍許允的九世孫。祖父許珪,在宋朝任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父親許勇慧,在齊朝任太子家令,冗從仆射。生性極孝,在為父親服喪時,守孝超過常禮。篤志好學,被鄉(xiāng)里稱贊。十四歲入太學,從師學《毛詩》,清晨領受老師的說解,傍晚便能復講,座下聽講的人常有數(shù)十百,因此編撰《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傳于世。尤其通曉舊事,稱之為儀注學。起家任后軍豫章王行參軍,轉任法曹,舉茂才,遷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文惠太子聞其名而召見他,讓他在崇明殿侍講,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間,轉任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許懋與司馬褧志同友好,仆射江柘極推重他,稱他“經(jīng)史笥”。天監(jiān)初年(502年),吏部尚書范云舉薦許懋酌定五禮,授征西鄱陽王諮議,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當時有人奏請在會稽筑壇祭天,在國山辟基祭地,高祖雅好禮儀,便召集儒學人士,草擬封禪禮儀,將要舉行封禪事。許懋認為不能舉行此事,就建議說:“如果是圣主,不須封禪;如果是凡主,不應封禪。當時齊桓想舉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行,便舉出怪異的事情制止他。秦始皇登泰山,在山坡中,來了暴風雨,在松樹下休息,封松樹為五大夫,沒有登上山頂。晉武帝泰始年間想封禪,最終未能實行。這些國君,有什么功德?不想想古道而想封禪,皆是在上的君主好名,在下的臣子迎旨?!蔽涞郾頁P和采納了許懋的意見,于是進一步擴充了許懋的建議,作為圣旨回答請求封禪的人,因此便中止了這一計劃(武帝天監(jiān)八年(509年)正月)。十年(511年),轉任太子家令。宋、齊朝的舊禮儀,祭天祀帝皆穿繡龍的禮服戴著禮帽,到了天監(jiān)七年(508年),許懋第一個提出應穿黑羊羔皮衣祭天。但到現(xiàn)在,在明堂有祭祀時,儀注還是說“服袞冕”。許懋予以駁斥。凡是各種禮儀,他都校正了許多錯誤。許懋因腳病出任始平太守,施政有能干的聲譽。加任散騎常侍,轉任玉門太守。中大通三年(531年),皇太子召諸儒士參錄《長春義記》。四年(532年),許懋授任中庶子。當年去世,時年六十九歲。撰寫《述行記》四卷,有文集十五卷。

(2021·山東省桓臺第二中學高三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古義。”

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