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_第1頁
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_第2頁
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_第3頁
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_第4頁
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部編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部編版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穿著夾(jiā)襖的都市閑人,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著說:“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zè)起來,這念錯的岐韻,倒來得正好。

B.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yuán)女,蕩舟心許;鹢(yì)首徐回,兼?zhèn)饔鸨??!笨梢姰敃r嘻游的光景了。

C.十月的風翻動安祥的落葉,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園中播散(sǎn)著熨(yù)貼而微苦的味道。

D.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juà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D

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習慣性誤讀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

A.夾jiá,岐—歧;B.媛yuàn,嘻—嬉;C.祥—詳,散sàn,貼—帖。D無誤。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和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關于字音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孝道”代代相傳,不絕如縷,因此對當今的廣大青少年進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設身處地去聞才能明了。

C.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D.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幾乎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C

成語的使用;其他熟語的使用

A.不絕如縷,形容聲音微弱悠長,也形容事情危急,本句誤用為連綿不絕之意。B.設身處地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此處應改為“身臨其境”。C使用恰當;D.“幾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簡直”表示完全如此,語氣帶有夸張,此句用“簡直”更恰當。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3.(2022高一下·哈爾濱開學考)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凌萬頃之茫然

A.渺渺兮予懷B.而今安在哉

C.崖限當?shù)勒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文言句式

例句:句意: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凌茫然之萬頃。

A.句意:我的心懷悠遠。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予懷渺渺。

B.句意:可是現(xiàn)在在哪里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今在安。

C.句意: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定語后置句,“限當?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正常語序為:限當?shù)勒哐隆?/p>

D.句意: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嗎?被動句,“于”表被動。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西望夏口,東望武昌B.順流而東也

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D.明燭天南

A

詞類活用

A.名詞作狀語,向西;B.名詞用作動詞,向東行;C.名詞用作動詞,砍柴;D.名詞用作動詞,照亮。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本題針對詞類活用設題。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詞類活用——所謂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有如下類型——名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狀語③使動用法④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①作名詞②使動用法③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①作名詞②作動詞③意動用法④使動用法;數(shù)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名詞③作形容詞。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其代表作有《沉淪》《遲桂花》《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B.史鐵生,北京人,現(xiàn)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他對社會和人生有著深刻的哲理性思考。

C.蘇軾,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禮部尚書。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D.“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為文提倡“考據(jù)、義理、辭章”兼?zhèn)洌c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

A

文化常識

該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紹興人”說法錯誤,郁達夫應是浙江富陽人。

故解析為:A

該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需要考生課下博覽群書,認真做筆記,多復習記憶。文學常識知識量大,頭緒繁多,包括各種常見文體、史書體例、作家作品等。學生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需細心對比,防止張冠李戴,時代混淆等。

6.填上空。

(1)蘇軾《赤壁賦》中從聽者感受的角度側面寫出簫聲凄婉動人的句子是“”。

(2)《赤壁賦》中采用比喻手法描寫客人感慨生命短暫、人生渺小的兩句是“”。

(3)“壬戌之秋”中“壬戌”是用紀年法。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3)干支

名句;文化常識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注意易錯字:壑、蛟、嫠、蜉蝣、粟。

故解析為:⑴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⑶干支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在遇到這類“理解性默寫”時,這類題目設置了具體情境,考生從情景中篩選有用信息,看到某詩人,就該想到他們寫過的名句,這種名句意識應該有。然后,再進行聯(lián)想遷移,調(diào)動積累進行答題的能力,它啟示每一位學生,詩文的積累不是死記硬背,要在積累感悟中運用,感悟準確,默寫才能準!文化常識要在課下多記憶。

二、專題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①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我愛熱鬧,也愛寧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節(jié)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①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F(xiàn)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fā),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②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jù)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睈燮湓娋渲?,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欣賞一番?,F(xiàn)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xiàn)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③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鄙钕У诙鋵φ滩还?。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節(jié)選自季羨林《清塘荷韻》)

7.解釋下列短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獨處的妙處:

②這樣的境界:

8.兩篇選文都寫了荷,但形象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畫線處句子進行賞析。

①甲文:

②乙文:

9.閱讀乙文,說說燕園的“季荷”有什么特點,根據(jù)文意分點概括。

10.兩篇選文均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表述的思想情感卻不盡相同,請結合文章進行分析。

7.獨處的妙處在于可以不按別人的意思說話、做事、想問題,身心得到了自由;這樣的境界是指靜中見動、動而歸靜的空靈優(yōu)美的境界,淡然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

8.甲文:①運用擬人手法,把盛開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裊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臉龐,形象地表現(xiàn)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zhèn)?。②運用博喻手法,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寫出了荷花明麗透亮、點點閃爍、清新自然的美麗形象;乙文:①運用對比手法,將季荷和其他地方的荷花在色彩、花瓣上進行比較,寫出季荷色彩紅艷耀目、花瓣多的特點。②運用擬人手法?!傲桉{”“迎風弄姿”“睥睨一切”等詞語賦予荷花人的情態(tài),表現(xiàn)了荷花生命力的張揚和頑強。

9.①荷葉擴張速度和范圍驚人;②荷花高擎花瓣紅艷且繁多;③蓮瓣對影落水面意境清幽。

10.①甲文通過描寫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呈現(xiàn)出朦朧靜謐美。前三段文字體現(xiàn)了暫得安寧時的淡淡喜悅之情,透露出對恬淡生活的向往,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

②乙文寫了荷葉的生長茂盛以及蓮瓣凋落時的寧靜安詳,贊美了荷蓬勃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表現(xiàn)了面對生命消逝的豁達超然的人生境界。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欣賞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語句的表述藝術;散文

(1)該題考查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的理解能力。完成這類題型,需要了解經(jīng)歷,讀懂文本,既讀懂表層含義,又讀懂深層象征意義、比喻意義等。這就需要考生平時多做練習,培養(yǎng)語感,熟能生巧。

(2)該題考查重要語句的鑒賞能力。完成這類題目,需要多角度考慮:1、分析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回答時,先概括手法,再指出運用手法的作用;2、對人物形象的作用;3、對主題有何作用;4、結構上的作用,與題目、前文的關系。

(3)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種植在燕園的‘季荷’有什么特點,請根據(jù)文意分點概括說明”,需要立足文本內(nèi)容,鎖定區(qū)位,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lián)詞成句分條作答。

(4)本題主要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本文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以描寫荷花為重點,試比較二者在表述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需要分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比較不同。我們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性和抒情性的語句,把握住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首先要找對寫作的對象,具體對象有人、事、物、景;抽象的對象如人生、自然、情感、事理、文明、文化……。其次揣摩所描寫的對象的具體表現(xiàn)、特點;本質特征、精神品質。最后闡述所寄予的情感或者啟迪的思考。

7.該題考查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的理解能力。“這是獨處的妙處”我們首先把握“這”指什么,指代前文: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理解這兩個句子,可知“獨處的妙處”指獨處的妙處在于可以不按別人的意思說話、做事、想問題,身心得到了自由。

“這樣的境界”我們首先把握“這樣”指什么,指代前文: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深入理解這個句子,可以理解到這樣的境界是指靜中見動、動而歸靜的空靈優(yōu)美的境界,淡然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

8.該題考查重要語句的鑒賞能力。

甲文,結合“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把荷花當做人來寫,賦予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結合“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边\用三個比喻,來描寫荷花,故而運用博喻,寫出了荷花明麗透亮、點點閃爍、清新自然的美麗形象。

乙文,結合“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六個蓮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分析,主要從花色、花瓣數(shù)量等角度,把“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和“其他地方的荷花”進行對比,突出門前池塘里荷花的與眾不同。聯(lián)系上文“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分析,表現(xiàn)對自己種的荷花的特別喜愛和自豪之感。

結合“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分析,句子使用了“凌駕”“弄姿”“睥睨”等詞語,賦予荷花以人的神態(tài)和動作,生動描摹出家門前荷花的姿態(tài)和性格,表現(xiàn)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另外,“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瘣燮湓娋渲溃詈逈]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引用古詩,贊美我門前荷花堪與杭州西湖的荷花媲美。

9.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結合“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xiàn)什么東西。經(jīng)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墒牵衣N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分析,“季荷”蓮芽歷經(jīng)三年方破殼而出;結合“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范圍,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nèi),池塘內(nèi)不小一部分,已經(jīng)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fā),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分析,“季荷”的荷葉擴張速度和范圍驚人;結合“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辮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分析,“季荷”的荷花高擎,花瓣紅艷且繁多;結合“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分析,“季荷”的蓮瓣及倒影落水面,意境清幽。

10.本題主要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文前三段寫了盼望荷花發(fā)芽開花的樂趣,中間部分寫了觀賞生長旺盛的荷花,欣賞荷韻的樂趣,結尾部分寫了品味天倫之樂等樂趣。結合第⑩節(jié)內(nèi)容分析,季節(jié)變換,荷花會凋零;但它從不會放棄生的夢想,它會在寒冷的季節(jié)積蓄力量,來年春天又會美麗綻放。有生命的東西,總有“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因此,即使生命中遇到嚴寒(挫折困境)暫時凋零,也應該抱有無限希望和夢想,相信生命的力量一定能夠實現(xiàn)夢想?!白鲋禾斓膲簟K鼈兊膲粢欢軌驁A的”寫出荷花來年又會綻放,冬天是在積聚力量。由花及人,人也如荷花一樣,有順境有逆境,要在困境中積聚力量,理想才會實現(xiàn)。《荷塘月色》,全文主要寫一路行來,佇立觀望,以欣賞荷塘月色前后心情變化為經(jīng),以對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為緯來構思全文,所以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線索。感情變化是:“心里頗不寧靜”,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后來又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反映了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抒發(fā)了關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赤壁賦(節(jié)選)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后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羿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攀棲鶻之危巢

B.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C.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歸而謀諸婦

D.枕藉乎舟中放乎中流

12.下面是關于《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比較,說法有誤的一組是()

A.前賦寫江上秋月,景色寧靜清爽;后賦寫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賦以談玄說理為主,議論風生;后賦則以記敘描寫為主,奇境迭出。

C.前賦以入夢結,表現(xiàn)暫得解脫的曠達;后賦以夢醒結,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矛盾與苦悶。

D.前后二賦都是情、景、理渾然一體,巧妙地表述了的思想感情的曲折變化及心理矛盾的解決過程。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②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14.《后赤壁賦》最后寫道士化鶴及夢醒不見道士,有何作用?

11.D

12.D

13.①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永不復返),而并沒有流去;(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增減的變化。

②這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走出,將要回到臨皋去,兩位客人跟隨我,同過黃泥坂。

14.鶴象征著高貴優(yōu)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寫道士化鶴,是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曠達之思。夢醒后不見道士,表明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表現(xiàn)了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的徘徊困惑。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2)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

(3)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

(4)該題考查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別強調(diào)對作品的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悟和對文本價值的獨到理解,鼓勵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

1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A項,“?!?,后句是“高”;前句為正,危坐即端坐。B項,“適”,后句是“剛好,恰好”;前句為動詞“享有”。C項,“而”,前句為修飾關系,連詞;后句為順承,不翻譯。D項,“乎”,介詞,翻譯為:在。故解析為:D。

12.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項,《后赤壁賦》非情、理、景交融,也不是以情感變化為線索,更沒有寫出矛盾解決過程。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呈現(xiàn)出壯闊而自然的美。兩賦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同工異曲,各有千秋。《后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故解析為: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的得分點為:“逝”,流逝;“斯”,此、這,指水;“盈虛”,指月亮的圓缺;“卒”,最終;“消長”,增減。

第二句的得分點為:“是”,這;“望”,農(nóng)歷的每月十五;“步”,步行;“自”,從;“坂”,斜坡。

14.該題考查探究能力。在結束全文的第三段,寫了游后入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所以鶴象征著高貴優(yōu)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寫道士化鶴,是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曠達之思。結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里呢”。所以夢醒后不見道士,表明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表現(xiàn)了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的徘徊困惑。

三、表述運用

15.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橫線處,續(xù)寫一句話。

帆因船只而存在,而船也因有了帆的揚起,才多了動力,少了阻礙。燭因黑暗而存在,而暗也因有了燭的照耀,才多了些希望,少了些迷茫。

示例:橋因河流而存在,而河也因有了橋的橫跨,才多了份神秘,少了份俗塵。

仿寫句式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仿寫、續(xù)寫句子的能力。

解答本題要注意兩點:第一,內(nèi)容方面,注意兩種事物之間的相關性,比如例句中“帆”和“船”,“燭”和“暗”;同時,內(nèi)容要健康向上而排斥頹唐萎靡,明確兩種事物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第二,形式方面,句式要依照“……因……而存在,而……也因有了……,才多了……,少了……”的句式進行仿寫。

故解析為:示例:橋因河流而存在,而河也因有了橋的橫跨,才多了份神秘,少了份俗塵。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仿寫、續(xù)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注意兩點:第一,內(nèi)容方面,注意兩種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第二,形式方面,注意句式要求。

16.請你用形象的語言描述“竹露滴清響”這一詩句的優(yōu)美意境,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

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風輕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身姿裊娜,那竹葉如裙裾般輕輕搖曳,滴滴露水從竹葉上滑落,發(fā)出滴滴答答的脆響,更顯出夜的幽深寧靜。微風過處,送來竹的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擴展語段;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

本題主要考查擴展語句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注意審清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用形象的語言描述‘竹露滴清響’這一詩句的優(yōu)美意境,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題干要求“優(yōu)美意境”“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竹露滴清響”需要注意季節(jié)特征,一定要找出擴寫的重點,重點描寫的對象有“竹子”“露珠”“發(fā)出的響聲”,注意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

故解析為: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風輕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身姿裊娜,那竹葉如裙裾般輕輕搖曳,滴滴露水從竹葉上滑落,發(fā)出滴滴答答的脆響,更顯出夜的幽深寧靜。微風過處,送來竹的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本題主要考查擴展語句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注意審清題干的要求,還要注意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和字數(shù)要求。

17.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

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滿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別樣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棗樹,郁達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靜、悲涼;天天進去的地壇,競相生長的草木,史鐵生發(fā)現(xiàn)的,是生的歡喜,是生命的堅韌和頑強……熟悉的地方有風景,熟悉的地方常常蘊含著一個個你我都容易忽視的美麗。

這段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聯(lián)想和感悟?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

材料作文

材料的關鍵句是“熟悉的地方有風景,熟悉的地方常常蘊含著一個個你我都容易忽視的美麗”,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關注自我的心靈世界,發(fā)掘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美。

“熟悉的地方”這個限制語把學生帶回久違的、熟悉的地方和場景,也許是從小到大生活的村子,也可能是日日走過的小橋,甚至是有點厭倦的校園等?!帮L景”的含義應該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然界的風景,如田園風光,校園美景,四時之景等;一個是精神層面的風景,即一種好的風尚,一種精神、品質等等。寫作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兼而有之。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要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再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lián)系材料,運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xiàn)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部編版高中必修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精練檢測題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穿著夾(jiā)襖的都市閑人,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著說:“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zè)起來,這念錯的岐韻,倒來得正好。

B.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yuán)女,蕩舟心許;鹢(yì)首徐回,兼?zhèn)饔鸨!笨梢姰敃r嘻游的光景了。

C.十月的風翻動安祥的落葉,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園中播散(sǎn)著熨(yù)貼而微苦的味道。

D.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juà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孝道”代代相傳,不絕如縷,因此對當今的廣大青少年進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設身處地去聞才能明了。

C.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D.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幾乎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3.(2022高一下·哈爾濱開學考)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凌萬頃之茫然

A.渺渺兮予懷B.而今安在哉

C.崖限當?shù)勒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西望夏口,東望武昌B.順流而東也

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D.明燭天南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其代表作有《沉淪》《遲桂花》《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B.史鐵生,北京人,現(xiàn)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他對社會和人生有著深刻的哲理性思考。

C.蘇軾,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禮部尚書。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D.“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為文提倡“考據(jù)、義理、辭章”兼?zhèn)?,與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

6.填上空。

(1)蘇軾《赤壁賦》中從聽者感受的角度側面寫出簫聲凄婉動人的句子是“”。

(2)《赤壁賦》中采用比喻手法描寫客人感慨生命短暫、人生渺小的兩句是“”。

(3)“壬戌之秋”中“壬戌”是用紀年法。

二、專題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①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我愛熱鬧,也愛寧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節(jié)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①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F(xiàn)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fā),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②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jù)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欣賞一番?,F(xiàn)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xiàn)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③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鄙钕У诙鋵φ滩还ぁ_@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節(jié)選自季羨林《清塘荷韻》)

7.解釋下列短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獨處的妙處:

②這樣的境界:

8.兩篇選文都寫了荷,但形象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畫線處句子進行賞析。

①甲文:

②乙文:

9.閱讀乙文,說說燕園的“季荷”有什么特點,根據(jù)文意分點概括。

10.兩篇選文均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表述的思想情感卻不盡相同,請結合文章進行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赤壁賦(節(jié)選)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后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羿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攀棲鶻之危巢

B.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C.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歸而謀諸婦

D.枕藉乎舟中放乎中流

12.下面是關于《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比較,說法有誤的一組是()

A.前賦寫江上秋月,景色寧靜清爽;后賦寫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賦以談玄說理為主,議論風生;后賦則以記敘描寫為主,奇境迭出。

C.前賦以入夢結,表現(xiàn)暫得解脫的曠達;后賦以夢醒結,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矛盾與苦悶。

D.前后二賦都是情、景、理渾然一體,巧妙地表述了的思想感情的曲折變化及心理矛盾的解決過程。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②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14.《后赤壁賦》最后寫道士化鶴及夢醒不見道士,有何作用?

三、表述運用

15.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橫線處,續(xù)寫一句話。

帆因船只而存在,而船也因有了帆的揚起,才多了動力,少了阻礙。燭因黑暗而存在,而暗也因有了燭的照耀,才多了些希望,少了些迷茫。

16.請你用形象的語言描述“竹露滴清響”這一詩句的優(yōu)美意境,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

17.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

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滿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別樣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棗樹,郁達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靜、悲涼;天天進去的地壇,競相生長的草木,史鐵生發(fā)現(xiàn)的,是生的歡喜,是生命的堅韌和頑強……熟悉的地方有風景,熟悉的地方常常蘊含著一個個你我都容易忽視的美麗。

這段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聯(lián)想和感悟?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

解析解答部分

1.D

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習慣性誤讀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

A.夾jiá,岐—歧;B.媛yuàn,嘻—嬉;C.祥—詳,散sàn,貼—帖。D無誤。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和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關于字音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2.C

成語的使用;其他熟語的使用

A.不絕如縷,形容聲音微弱悠長,也形容事情危急,本句誤用為連綿不絕之意。B.設身處地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此處應改為“身臨其境”。C使用恰當;D.“幾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簡直”表示完全如此,語氣帶有夸張,此句用“簡直”更恰當。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3.C

文言句式

例句:句意: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凌茫然之萬頃。

A.句意:我的心懷悠遠。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予懷渺渺。

B.句意:可是現(xiàn)在在哪里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今在安。

C.句意: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定語后置句,“限當?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正常語序為:限當?shù)勒哐隆?/p>

D.句意: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嗎?被動句,“于”表被動。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4.A

詞類活用

A.名詞作狀語,向西;B.名詞用作動詞,向東行;C.名詞用作動詞,砍柴;D.名詞用作動詞,照亮。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本題針對詞類活用設題。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詞類活用——所謂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有如下類型——名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狀語③使動用法④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①作名詞②使動用法③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①作名詞②作動詞③意動用法④使動用法;數(shù)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名詞③作形容詞。

5.A

文化常識

該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紹興人”說法錯誤,郁達夫應是浙江富陽人。

故解析為:A

該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需要考生課下博覽群書,認真做筆記,多復習記憶。文學常識知識量大,頭緒繁多,包括各種常見文體、史書體例、作家作品等。學生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需細心對比,防止張冠李戴,時代混淆等。

6.(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3)干支

名句;文化常識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注意易錯字:壑、蛟、嫠、蜉蝣、粟。

故解析為:⑴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⑶干支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在遇到這類“理解性默寫”時,這類題目設置了具體情境,考生從情景中篩選有用信息,看到某詩人,就該想到他們寫過的名句,這種名句意識應該有。然后,再進行聯(lián)想遷移,調(diào)動積累進行答題的能力,它啟示每一位學生,詩文的積累不是死記硬背,要在積累感悟中運用,感悟準確,默寫才能準!文化常識要在課下多記憶。

7.獨處的妙處在于可以不按別人的意思說話、做事、想問題,身心得到了自由;這樣的境界是指靜中見動、動而歸靜的空靈優(yōu)美的境界,淡然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

8.甲文:①運用擬人手法,把盛開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裊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臉龐,形象地表現(xiàn)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zhèn)?。②運用博喻手法,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寫出了荷花明麗透亮、點點閃爍、清新自然的美麗形象;乙文:①運用對比手法,將季荷和其他地方的荷花在色彩、花瓣上進行比較,寫出季荷色彩紅艷耀目、花瓣多的特點。②運用擬人手法?!傲桉{”“迎風弄姿”“睥睨一切”等詞語賦予荷花人的情態(tài),表現(xiàn)了荷花生命力的張揚和頑強。

9.①荷葉擴張速度和范圍驚人;②荷花高擎花瓣紅艷且繁多;③蓮瓣對影落水面意境清幽。

10.①甲文通過描寫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呈現(xiàn)出朦朧靜謐美。前三段文字體現(xiàn)了暫得安寧時的淡淡喜悅之情,透露出對恬淡生活的向往,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

②乙文寫了荷葉的生長茂盛以及蓮瓣凋落時的寧靜安詳,贊美了荷蓬勃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表現(xiàn)了面對生命消逝的豁達超然的人生境界。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欣賞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語句的表述藝術;散文

(1)該題考查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的理解能力。完成這類題型,需要了解經(jīng)歷,讀懂文本,既讀懂表層含義,又讀懂深層象征意義、比喻意義等。這就需要考生平時多做練習,培養(yǎng)語感,熟能生巧。

(2)該題考查重要語句的鑒賞能力。完成這類題目,需要多角度考慮:1、分析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回答時,先概括手法,再指出運用手法的作用;2、對人物形象的作用;3、對主題有何作用;4、結構上的作用,與題目、前文的關系。

(3)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種植在燕園的‘季荷’有什么特點,請根據(jù)文意分點概括說明”,需要立足文本內(nèi)容,鎖定區(qū)位,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lián)詞成句分條作答。

(4)本題主要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本文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以描寫荷花為重點,試比較二者在表述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需要分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比較不同。我們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性和抒情性的語句,把握住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首先要找對寫作的對象,具體對象有人、事、物、景;抽象的對象如人生、自然、情感、事理、文明、文化……。其次揣摩所描寫的對象的具體表現(xiàn)、特點;本質特征、精神品質。最后闡述所寄予的情感或者啟迪的思考。

7.該題考查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的理解能力。“這是獨處的妙處”我們首先把握“這”指什么,指代前文: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理解這兩個句子,可知“獨處的妙處”指獨處的妙處在于可以不按別人的意思說話、做事、想問題,身心得到了自由。

“這樣的境界”我們首先把握“這樣”指什么,指代前文: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深入理解這個句子,可以理解到這樣的境界是指靜中見動、動而歸靜的空靈優(yōu)美的境界,淡然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

8.該題考查重要語句的鑒賞能力。

甲文,結合“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把荷花當做人來寫,賦予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結合“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边\用三個比喻,來描寫荷花,故而運用博喻,寫出了荷花明麗透亮、點點閃爍、清新自然的美麗形象。

乙文,結合“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六個蓮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分析,主要從花色、花瓣數(shù)量等角度,把“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和“其他地方的荷花”進行對比,突出門前池塘里荷花的與眾不同。聯(lián)系上文“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分析,表現(xiàn)對自己種的荷花的特別喜愛和自豪之感。

結合“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分析,句子使用了“凌駕”“弄姿”“睥睨”等詞語,賦予荷花以人的神態(tài)和動作,生動描摹出家門前荷花的姿態(tài)和性格,表現(xiàn)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另外,“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引用古詩,贊美我門前荷花堪與杭州西湖的荷花媲美。

9.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結合“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xiàn)什么東西。經(jīng)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分析,“季荷”蓮芽歷經(jīng)三年方破殼而出;結合“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范圍,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nèi),池塘內(nèi)不小一部分,已經(jīng)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fā),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分析,“季荷”的荷葉擴張速度和范圍驚人;結合“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辮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分析,“季荷”的荷花高擎,花瓣紅艷且繁多;結合“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分析,“季荷”的蓮瓣及倒影落水面,意境清幽。

10.本題主要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文前三段寫了盼望荷花發(fā)芽開花的樂趣,中間部分寫了觀賞生長旺盛的荷花,欣賞荷韻的樂趣,結尾部分寫了品味天倫之樂等樂趣。結合第⑩節(jié)內(nèi)容分析,季節(jié)變換,荷花會凋零;但它從不會放棄生的夢想,它會在寒冷的季節(jié)積蓄力量,來年春天又會美麗綻放。有生命的東西,總有“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因此,即使生命中遇到嚴寒(挫折困境)暫時凋零,也應該抱有無限希望和夢想,相信生命的力量一定能夠實現(xiàn)夢想?!白鲋禾斓膲?。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寫出荷花來年又會綻放,冬天是在積聚力量。由花及人,人也如荷花一樣,有順境有逆境,要在困境中積聚力量,理想才會實現(xiàn)?!逗商猎律?,全文主要寫一路行來,佇立觀望,以欣賞荷塘月色前后心情變化為經(jīng),以對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為緯來構思全文,所以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線索。感情變化是:“心里頗不寧靜”,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后來又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反映了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抒發(fā)了關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11.D

12.D

13.①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永不復返),而并沒有流去;(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增減的變化。

②這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走出,將要回到臨皋去,兩位客人跟隨我,同過黃泥坂。

14.鶴象征著高貴優(yōu)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寫道士化鶴,是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曠達之思。夢醒后不見道士,表明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表現(xiàn)了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的徘徊困惑。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