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4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學高2023屆高三4月模擬檢測驗題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區(qū)別在于是否用“身體”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深度學習的應用,人工智能的計算、學習、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身體的某些功能。它終究不是人類的身體。而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
2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創(chuàng)作的觸發(fā)是由藝術家主體和外部客體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竹,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這個“畫意”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一種能動的選擇性。這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同的。雖然人工智能現在也可以通過看圖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比如微軟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圖創(chuàng)作現代詩”的技能,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工智能的“看”與人類通過身體的“看”具有本質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與其說是一種“看”,不如說是“數據分析”。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關于事物的數據、程序、編碼等內容。通過分析所“看”之物的數據,人工智能再調動內存數據庫,找到合適的模型、編程進行所謂的“藝術創(chuàng)作”。
3藝術家的身體狀態(tài)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會進入到一種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如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tài)。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實也是一種實踐活動,藝術家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內容通過藝術表述出來。而對于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其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僅僅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為何物,對于它們來說,這些藝術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毫無溫度的符號而已。與藝術家有生命的人的身體不同,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
4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人通過勞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毫無疑問,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另一方面對象的特質也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正所謂“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同時“人如其文”——人也會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對于人工智能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來說,即使它可以對人工智能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僅僅是人工智能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驗和情感的積累,而且這些積累是作為一種數據和符號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儲存器之中,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截然不同。
5以上從身體的角度對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進行了比較,并認為二者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類的“身體”不同于人工智能機械化、數字化的“身體”。正因如此,我們才認為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完全取代。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只不過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類的身體和基本的藝術創(chuàng)作工具,而是變成了具有某種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編自張新科《藝術、身體與人工智能》)
材料二:
1在媒體溝通會現場,技術團隊展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的部分繪畫作品,不論是構圖、色彩還是虛實,小冰的作品都已經趨近于真人的繪畫表述??梢钥闯鋈斯ぶ悄軓默F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同時,因其對200余位藝術家畫作的全面學習,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相關專業(yè)人士評價小冰畫作: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涂抹,動物造型的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看起來極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而且又都能點到為止,整個畫面隨意而靈動,敢于大虛大實,敢于讓很多東西淹沒在黑暗之中。
2在小冰的命題創(chuàng)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系列中,觀眾可以驚喜地看到很多繪畫先賢的“復活”:比如使用弗蘭茨·馬爾克的筆法繪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飛機;比如好似莫奈繪畫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遠處卻是明滅的灰霾城市??梢韵胍?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
3可以這樣認為,人工智能在創(chuàng)造領域的探索并不應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應著眼于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chuàng)造者的同等水準前提下,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未來。
(摘編自“中國美術家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板橋畫竹和微軟小冰“看圖創(chuàng)作現代詩”都是通過“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這說明藝術家和人工智能都可產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
B.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水準。
C.從微軟小冰創(chuàng)作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可以看到繪畫先賢的“復活”,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
D.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通過學習人類藝術而具有一些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tài),這可以看出藝術家的身體狀態(tài)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
B.“人如其文”這--說法說明了藝術創(chuàng)作對象的特質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
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
D.人工智能在創(chuàng)造領域的探索,有助于發(fā)揮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和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更好的未來。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人工智能藝術從主題、形式到技術都令人驚嘆,面對人工智能對傳統(tǒng)藝術的挑戰(zhàn),公眾和學界都應保持理性和寬容?!?/p>
B.“當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tǒng)、理念、常識或將不復存在,也會導致對人類藝術的取締?!?/p>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藝術創(chuàng)造里面有多少勞動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現在已經實現了。”
D.“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能模仿人腦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類身體那樣感知外部環(huán)境、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只是‘人工’而非‘人類’行為。”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光明前景的認識。
1D2.C3.D
4.①材料一先使用設問開篇,用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引發(fā)關注,并引出“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這一觀點。②然后從身體的角度出發(fā),論證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過程以及對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藝術家個人的反作用,并分別對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進行了比較。③最后,得出了“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完全取代”的結論,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
5.①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可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未來。②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體現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可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③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會給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可為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項,“都可產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藝術家的“看”可產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而人工智能的“看”卻與藝術家的“看”有著本質的不同。
B項,“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水準”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三段中“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可知,影響因素還有“學習能力的強弱”。
C項,“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四段“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
故選D。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項,“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分析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五段可知題干中的因果關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
故選C。
本題考查對論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項,表述的是人們對人工智能藝術應當持有的態(tài)度。
B項,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對人類文明和藝術的沖擊與顛覆。
C項,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對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的完成和對藝術創(chuàng)造里面勞動成分的代替,與“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的論點相反。
故選D。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5個自然段,通過通讀原文,可以知道這段材料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首先,提出論點。第一自然段中首先以“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是什么呢?”這樣的問句來開頭,可以說吸引了讀者的興趣,接下來就闡述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如“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弊罱K得出“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的觀點。
其次,分析論點。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這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是并列的關系,講述的內容分別是“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家的身體狀態(tài)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薄八囆g家在創(chuàng)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倍际菑纳眢w的角度出發(fā)論述對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作用力。在其中也闡述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并進行了比較。
最后,總結論點。第五自然段對以上闡述進行總結,并得出“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完全取代”的結論,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
本題考查考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要想談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光明前景”,需要結合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以及材料二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如:
①材料一原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為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
②材料二原文“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未來”可以知道,人工智能還可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未來。
③材料二原文“可以想見,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會給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
④材料二原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體現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藍色冰河(節(jié)選)
湯成難
索朗老人一早就去了鐵懸橋,他要去看看河面的冰凍情況。一夜過后,冰又厚了一層。這條冰河是查村通往縣城的唯一途徑。
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他們就動身了。索朗老人、多吉、達瓦、達瓦父親,四個人組成一支隊伍,此行目的是將多吉和達瓦送到縣城的學校去。學校還有十一天就開學了,如果路上順利,需要步行十天,這樣正好能在開學前趕到。
他們要沿著山腳下的贊斯卡河谷徒步前行,河谷里的光線還不太好,兩側高高的山巒遮擋了陽光,四周十分寒冷。寬闊的河面只剩下窄窄的一道,水流奔襲,藍色水流涌動處可以看到冰的厚度,足足有一尺多厚。
四個人排成一隊,當頭的是達瓦父親,兩個孩子在中間,索朗老人在最后。他們都戴著雪鏡,說是雪鏡,不過是用墨汁涂抹在眼鏡上而已。大風四起,狂風夾雜著雪珠,平地又升起一片白霧,無法看清腳下。在冰河上行走,每一步都暗藏險情。每年都有被沖進冰層之下的人,每年都有死于冰河的人。
他們身上背著幾十斤重的行李——十天的干糧、木柴、鋁鍋、水壺、碗、帳篷,蹚水的靴子,以及孩子們的衣物。肩上的背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腳下打滑,尤其是在有坡度的雪上,每走幾步就會摔倒一次,滑出很遠。每當這時,達瓦的父親就會笑起來,兩個孩子也跟著一陣笑。
不久前的一場雪覆蓋大地,又結成一道薄薄的浮冰,腳踩上去,嘎吱一聲,落在另一層冰面上。鞋底很快便沾上了冰塊,厚厚的,得用力跺一腳,或者坐下來使勁敲掉。為了保持體力,四個人并不說話,山谷靜悄悄的,耳邊只有冰碴破裂的清脆聲。
孩子們這一去不知幾年才能回來,縣城離查村有三百多公里,那里有一個福利學校,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捐贈的。查村附近沒有學校,當然,查村的孩子大多是不讀書的,他們一輩子在山坳里放羊、割草,過著繁重又簡單的生活。幾年前,一些開明的父母把孩子送到福利學校去。去福利學校的孩子無法每學期回家,因為路上耽擱的時間太久,且危險四伏。
休息的時候,兩個孩子便坐到一起竊竊私語。多吉問達瓦,你想去上學嗎?達瓦搖了搖頭,又點點頭。達瓦很想做村里的孩子王,他以為今年不去上學,這樣自己就成為村里年齡較大的那一個了。達瓦也問多吉,想去上學嗎?多吉想了會兒,點了點頭,又搖搖頭。多吉內心是復雜的,他多么想去縣城啊,可又害怕離開查村。
多吉問索朗老人,什么時候可以回來?
唔,我的小多吉啊,索朗老人一邊整理背包一邊說,還沒有到那兒就想著回來咯。
我會想念我的羊。多吉低著頭說。
唔,到那兒你就不會想念啦。
可是……多吉皺了皺眉,順便把快要流出來的鼻涕用袖子擦掉。
他們繼續(xù)上路了,多吉走在索朗老人前面,他放慢腳步,對索朗老人說,我還沒和我的羊道別呢。
唔,羊兒們知道我們的小多吉去讀書啦。
母羊快要產子了。多吉又轉過頭說。
唔,我的小多吉啊,別擔心,佛祖會保佑它們的。
積雪還在加深,覆蓋著山川大地。風吹著冰口,發(fā)出尖嘯之聲。傍晚,他們經過一處寬闊的河面,腳下的冰一踩一個坑,冰冷的河水瞬間涌出,多吉和達瓦的靴子很快被河水浸濕。他們不得不停下來,坐在一塊干燥的石頭上。索朗老人幫多吉脫下靴子,倒出許多雪水,又使勁擰干襪子。達瓦的小腳丫也被凍得通紅,人也開始打哆嗦。達瓦的父親趕緊生起一小堆火,給他們烤干襪子和鞋,畢竟這才是出發(fā)的第一天,接下來還有更艱難的路要走。
達瓦和多吉說,他們會順利到達縣城的,因為他的阿媽向佛祖祈求過了。他褪下一只手套,從脖子里拽出一串念珠給多吉看,這是他的阿媽從山頂寺廟里求回來的。
多吉也脫掉手套,紅通通的小手在念珠上摩挲一陣。多吉沒有阿媽,他的阿媽在他出生時就死了。他也沒有喝過阿媽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學會說話了,他問爺爺,他的阿媽呢?索朗老人便指著一只母羊告訴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媽咯。
多吉想起那個在查村逗留的年輕人。
當他合上本子的時候,一張照片從本子里面緩緩飄了下來。
這是什么?多吉看著紙片問道。
是照片,蝴蝶的照片,這叫藍色閃蝶。年輕人撿起來遞給多吉,說是幾年前在非洲拍的。
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屬般的藍色光澤,碩大的翅膀使它們在天空像輕盈的鳥一樣翱翔。年輕人把照片送給了多吉。非洲在哪里?非洲離這兒遠嗎?多吉問年輕人。
哦,年輕人想了想,指著冰河說,得先從這兒走出去才行。
四個人走了一整天,現在又餓又累。他們找到一個背風處,決定在這里安營扎寨。夜空中繁星點點,多吉還睡不著覺,伸出半個腦袋看著頭頂的天空。他的眼前突然閃過一顆藍色的東西,啊,是藍色閃蝶。多吉還沒叫出聲來,藍色就不見了,他不知道是自己眼花了還是真的看見閃蝶了。他皺了皺眉,輕輕嘆了口氣。
……
一連兩天,太陽都沒有出現,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遠,他們握緊拐杖,在雪地里緩慢前進。好在到了第三天,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它們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點一點的淡藍來。
藍色,藍色。多吉指著天空告訴達瓦。這時候藍色的出現,讓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們停下來歇歇,仿佛為了慶祝這消失已久的藍天。
達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藍色閃蝶照片,多吉便解開背包找出來,他們的目光立即被粘連住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金屬一樣的藍。
一個問:它有手掌這么大嗎?
一個回答:是的。
一個又問:它能飛很遠嗎?
一個又回答:是的。
一個再問:它也能飛很高嗎?
一個再回答:是的。
他們就這樣一問一答,或一答一問,直到索朗老人催促上路了,才停止了對話。
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多吉問索朗老人,縣城里有蝴蝶嗎?
索朗老人說,我的小多吉啊,快趕路吧,縣城里什么都有。
有藍顏色的嗎?
嗯,縣城里什么顏色都有。
多吉閉上眼睛,眼前便出現一只藍色閃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氣,下牙緊緊地咬住上唇。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縣城前,大家做了充分準備,用墨汁涂抹在眼鏡上制成雪鏡,并準備了幾十斤重的行李。
B.大風四起、平地起霧、冰面打滑、光線不好等因素影響著他們能否在開學前順利趕到學校。
C.達瓦阿媽出于對行程的擔憂,前往山頂寺廟向佛祖祈求,帶回念珠讓達瓦一路隨身攜帶著。
D.索朗老人指著一只母羊告訴多吉“母羊就是你的阿媽咯”,表現祖孫二人對小動物的喜愛。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敘述以線性順序為主,“第二天”“傍晚”“一連兩天”等時間詞標志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
B.小說選取富有地域特色的意象——“冰河”,它既是行程的阻礙,又是通往希望的途徑。
C.從年輕人和多吉的交談中,可見年輕人的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也側面反映查村的閉塞。
D.“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隱喻著冰河之路已經走完,多吉的心情也變得欣喜。
8.文中畫波浪線的對話描寫,表現了多吉怎樣的心理?結合文本分析。
9.“藍色的天空、藍色的河流、藍色的蝴蝶”,小說中一直閃爍著的“藍色”有怎樣的內涵?
6.D7.D
8.①想去縣城又害怕離開查村的復雜心理。②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未知世界的向往。如“非洲在哪里?非洲離這兒遠嗎”。③對擁有照片的自得。三個“是的”表明了他的自豪。
9.①藍色的天空和河流,意味著這塊土地的遼闊、寧靜,冰河純凈圣潔,是一道壯麗神奇的風景。②藍色的蝴蝶來自年輕人帶來的照片,代表著外面的世界,象征著希望,表述了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③藍色構成小說的基調,小說里有淡淡的快樂也有淡淡的憂傷。④藍色是悲憫情懷的反映,她以扎實溫情的筆觸觀照偏遠地區(qū)人民的日常與變故,抒寫了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表現祖孫二人對小動物的喜愛”錯誤,結合原文“多吉沒有阿媽,他的阿媽在他出生時就死了。他也沒有喝過阿媽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學會說話了,他問爺爺,他的阿媽呢?索朗老人便指著一只母羊告訴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媽咯”可知,索朗老人這么說是為了安撫多吉。選項“表現祖孫二人對小動物的喜愛”曲解文意,與原文表述不符。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D.“隱喻著冰河之路已經走完,多吉的心情也變得欣喜”錯誤,結合原文“是照片,蝴蝶的照片,這叫藍色閃蝶。年輕人撿起來遞給多吉,說是幾年前在非洲拍的。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屬般的藍色光澤,碩大的翅膀使它們在天空像輕盈的鳥一樣翱翔”“一連兩天,太陽都沒有出現,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遠,他們握緊拐杖,在雪地里緩慢前進。好在到了第三天,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它們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點一點的淡藍來”“藍色,藍色。多吉指著天空告訴達瓦。這時候藍色的出現,讓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們停下來歇歇,仿佛為了慶祝這消失已久的藍天”“達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藍色閃蝶照片,多吉便解開背包找出來,他們的目光立即被粘連住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金屬一樣的藍”可知,“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是指消失已久的藍天又再次出現了,讓多吉聯想到了藍色閃蝶照片,感到十分欣喜。選項“隱喻著冰河之路已經走完,多吉的心情也變得欣喜”于文無據,與原文表述不符。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結合原文“我會想念我的羊。多吉低著頭說”“母羊快要產子了。多吉又轉過頭說”可知,想去縣城又害怕離開查村的復雜心理。
結合原文“這是什么?多吉看著紙片問道”“非洲在哪里?非洲離這兒遠嗎?多吉問年輕人”可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未知世界的向往。
結合原文“一個回答:是的”“一個又回答:是的”“一個再回答:是的”可知,對擁有照片的自得。三個“是的”表明了他的自豪。
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結合原文“藍色,藍色。多吉指著天空告訴達瓦。這時候藍色的出現,讓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們停下來歇歇,仿佛為了慶祝這消失已久的藍天”可知,藍色的天空和河流,意味著這塊土地的遼闊、寧靜,冰河純凈圣潔,是一道壯麗神奇的風景。
結合原文“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屬般的藍色光澤,碩大的翅膀使它們在天空像輕盈的鳥一樣翱翔”可知,藍色的蝴蝶來自年輕人帶來的照片,代表著外面的世界,象征著希望,表述了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
結合原文“達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藍色閃蝶照片,多吉便解開背包找出來,他們的目光立即被粘連住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金屬一樣的藍”可知,藍色構成小說的基調,小說里有淡淡的快樂也有淡淡的憂傷。
結合原文“多吉閉上眼睛,眼前便出現一只藍色閃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氣,下牙緊緊地咬住上唇”可知,藍色是悲憫情懷的反映,她以扎實溫情的筆觸觀照偏遠地區(qū)人民的日常與變故,抒寫了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也。少學《易》,為郡卒史,舉賢良,以對策高第,為茂陵令。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后遷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強畏服。會丞相車千秋死,先是千秋子為雒陽武庫令,自見失父,而相治郡嚴,恐久獲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還。相獨恨曰:“大將軍聞此令去官,必以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當世貴人非我,殆矣!”武庫令西至長安,大將軍霍光果以責過相。后人有告相賊殺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獄。久系逾冬,會赦出。數年,宣帝即位,征相入為大司農,遷御史大夫。四歲,大將軍霍光,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為右將軍,兄子樂平侯山復領尚書事。相因平恩侯許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損奪其權。又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署其一日副,領尚書者先發(fā)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復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詔相給事中,皆從其議?;羰蠚⒃S后之謀始得上聞。乃罷其三侯,令就第,親屬皆出補吏。于是韋賢以老病免,相遂代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憚之,謀矯太后詔,先召斬丞相,然后廢天子。事發(fā)覺,伏誅。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數條漢興已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晃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掾吏案事郡國及休告從家還至府,輒白四方異聞?;蛴心尜\風雨災變,郡不上,相輒奏言之。視事九歲,神爵三年薨,謚曰憲侯。
(節(jié)選自《漢書·魏相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B.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C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D.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即《易經》或《周易》的簡稱,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B.雒陽,即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東周、東漢、西晉都曾在此建都。
C.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書奏事,用袋封緘以防泄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相才識卓異,卻遭無妄之災。魏相任茂陵縣令時,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時,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狀告其濫殺無辜,魏相被關進監(jiān)獄。
B.魏相知恩圖報,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擔任要職后,提出了應想辦法削弱霍家權勢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漢宣帝的采納,朝廷隱患最終得以消除。
C.魏相殫精竭慮,輔佐皇帝治國。魏相通曉《易經》,喜歡研究漢朝舊事和大臣奏章,選擇當朝建國以來處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賢臣言論,奏請皇帝施行。
D.魏相廣布耳目,了解各地情況。魏相命令下屬查訪各地的事務,還讓他們利用休假的機會了解各處的奇聞異事,返回后進行匯報,因而地方官無法欺騙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署其一曰副,領尚書者先發(fā)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2)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
14.武庫令辭官而去為什么令魏相十分緊張?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10.C11.A12.A
13.(1)題寫其中一份為副本,掌領尚書省事務的官員先開閱副本,如果奏書的內容不當,就擱置起來不上報皇帝。
(2)宣帝才開始親自處理朝政,勵精圖治,選擇賢臣,考核其名稱和實際。
14.①擔心大將軍霍光會認為自己是因為丞相死了而不禮遇丞相的兒子;②擔憂那些當朝權貴責備自己。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賓客詐稱桑弘羊要到客舍來了??h丞沒有按時去謁見這個賓客,他就把縣丞綁了起來。魏相懷疑賓客有奸詐,就把他逮捕拘押,審訊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決這個賓客在街頭處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
“御史止傳”是“詐稱”的賓語,其中“傳”是“客舍”,是“止”的賓語,應在“傳”后斷開;排除AB;“丞”是“縛”的賓語;而“相”指“魏相”,是下個句子的主語,應在“相”前斷開,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四書’之一”錯。應為“五經”之一?!八臅笔恰墩撜Z》《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五經”一般指儒家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錯誤。結合原文“會丞相車千秋死,先是千秋子為雛陽武庫令,自見失父,而相治郡嚴,恐久獲罪,乃自免去”,魏相是因為治郡嚴峻,以致擔任武庫令的前丞相之子因害怕受罰而辭職,魏相并沒有得罪前丞相之子。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題得分點有:(1)“署”,意為“簽名,題寫”;“領”,意為“兼任較低的官職”;“屏”,意為“除去,排除”。
(2)“始”,意為“才”;“萬機”,意為“當政者處理的各種重要事務”;“練”,意為“選擇”。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相關語句是“大將軍聞此令去官,必以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當世貴人非我,殆矣!”,可見武庫令辭官而去讓魏相緊張的原因,一是擔心大將軍霍光會認為自己是因為丞相死了而不禮遇丞相的兒子;二是擔憂那些當朝權貴責備自己。
參考譯文:
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后來遷徙到平陵。魏相年輕時學習《易》,做郡里的卒史,被舉為賢良,因為對答策問名次在前,做了茂陵縣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賓客詐稱桑弘羊要到客舍來了??h丞沒有按時去謁見這個賓客,他就把縣丞綁了起來。魏相懷疑賓客有奸詐,就把他逮捕拘押,審訊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決這個賓客在街頭處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后來魏相遷升為河南太守,禁止壞人惡事,地方豪強十分畏服。正巧這時丞相車千秋死了,此前車千秋的兒子做雒陽兵器庫的長官,他自己看到父親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嚴峻,恐怕時間長了會受罪責,于是就自己辭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屬追去喊他回來,終于沒有回來。魏相自己遺憾地嘆道:“大將軍聽到這個武庫令辭了官,一定會以為我是因為丞相死了而不禮遇他的兒子。假使那些當世的權貴責備我,危險啊!”車千秋這個做武庫令的兒子到了長安,大將軍霍光果然因此責備魏相。后來又有人狀告魏相殺戮無罪的人,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于是就把魏相交給廷尉治罪。魏相被關在監(jiān)獄里很久,過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而被釋放。幾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進入朝廷做大司農,后來又升遷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將軍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勞與德行,讓他的兒子霍禹做右將軍,讓霍光的侄子樂平侯霍山又掌領尚書省事務。魏相通過平恩侯許伯向皇帝上書,認為應該想法削弱他們的權勢。根據過去的做法,凡是進上密信的,都要寫成二封,題寫其中一份為副本,掌領尚書省事務的官員先開閱副本,如果奏書的內容不當,就擱置起來不上報皇帝。魏相又因為許伯而專門告訴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們阻塞或隱藏。宣帝看過密信后十分稱贊,分別下詔給能夠參與內朝之議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說的辦理。這樣,霍氏讓人毒殺許皇后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罷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兩個孫子的侯爵爵位,令他們回家閑居,霍家別的親屬也都出朝廷到郡縣去做官了。在這個時候韋賢因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職務,魏相于是代替韋賢做了丞相。到后來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懼他,打算假稱太后有詔令,先把丞相魏相召來殺了,然后廢黜天子。事情被發(fā)覺,霍氏的人被殺了。宣帝才開始親自處理朝廷政事,勵精圖治,選擇賢臣,考核名實,魏相作為丞相,總管各官署的事務,很得皇上的歡心。魏相通曉《易經》,有學習的想法喜歡研究漢朝舊事和大臣奏章,認為古今體制不同,如今重要的在于奉行舊例罷了。多次列舉漢朝以來國家方便處理事務的方法措施,以及賢臣賈誼、晃錯、董仲舒等所說的話,上奏請求施行它們,皇上施行這些策略。魏相下令給橡史,他們去訪各地以及休假回來,從家里回到府中,就要說說各處的奇聞異事。有時有反叛或者風雨天災等,郡里沒有上報,魏相總是上奏這些事。管理政事九年,神爵三年去世,謚號叫做憲侯。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題冷泉亭①
辛棄疾
直節(jié)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huán)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山木潤,瑯玕②濕。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③,今為客。
①冷泉亭:亭在西湖靈隱寺西南飛來峰下的深水潭中,為西湖名勝之一。②瑯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綠竹。③吾家,指的家鄉(xiāng)歷城(今濟南),素有“泉城”美譽。
15.下列對這首詞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寫冷泉亭附近的風景,下片寫游亭的活動及由此生發(fā)的感情。
B.開頭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山路兩旁樹木整齊挺立的雄偉之勢。
C.“誰信”四句,運用了設問和想象,表述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美。
D.整首詞托物言志,借“翠竹”“鸞鳳”等意象表述詞人高潔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16.此詞的詞眼為“恨”,詞中體現了哪些“恨”的情感?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15.D16.①思念故鄉(xiāng)的傷感。“風物本吾家”句,由冷泉亭周圍景物觸發(fā)了對與此相似的家鄉(xiāng)的思念,以及歸不得的傷感之情。
②家國之痛。當時北方的中國在異族統(tǒng)治之下,“本吾家”“今為客”之嘆,飽含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嘆了。
③壯志難酬的苦悶“醉舞”兩句,以鸞鳳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華橫溢,卻只能借酒澆愁,排遣苦悶,寄居江南,不能收復失地,壯志難酬。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整首詞托物言志”錯。此詞還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詞人借冷泉亭周圍與家鄉(xiāng)相似的景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哀嘆。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思念故鄉(xiāng)的傷感。“風物本吾家”句,詞人因看到冷泉亭周圍的景物有與家鄉(xiāng)相似的地方,而詞人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領,故聯想到被金人占領的北方失地,以及歸不得的傷感之情。因此,這里的“恨”有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恨”。
家國之痛。借景抒情,詞人借冷泉亭周圍與家鄉(xiāng)相似的景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哀嘆,當時北方的中國在異族統(tǒng)治之下,“本吾家”“今為客”之嘆,飽含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嘆了。
壯志難酬的苦悶?!白砦琛眱删?,“鸞鳳”漢族傳說中的神鳥。比喻賢良、俊美的人,這里喻詩人懷才,但為什么“醉舞”?那只能是懷才不遇,難以實現理想,所以詩人應是懷才不遇,難以實現理想的形象,于是解酒消愁。以鸞鳳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華橫溢,卻只能借酒澆愁,排遣苦悶,寄居江南,不能收復失地,壯志難酬。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鏡鑒的修養(yǎng)方法。
(2)《蜀道難》中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氣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來,梅花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借寫梅花抒發(fā)高潔的情志或隱逸的情懷的詩句不勝枚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見賢思齊焉②.見不賢內自省也③.連峰去天不盈尺④.枯松倒掛倚絕壁⑤.遙知不是雪⑥.為有暗香來
示例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示例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盈”“倚”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chuàng)中心現有工作人員近40人,其中設計師團隊15人,90后占80%。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對流行趨勢來說更能心領神會,這對啟示文創(chuàng)設計靈感很有幫助。
文創(chuàng)產品從一個點子到最終成品,平均需要3到6個月。點子或者創(chuàng)意,常常是靈光一閃,①。因此,團隊中每個人都應該捕捉靈感,及時創(chuàng)作,力爭制作出最滿意的產品。在文創(chuàng)產品孕育過程中,產品經理也會介入。面對設計師們②的創(chuàng)意,產品經理王紅把自己比作“拽韁繩的人”?!氨热?,用什么材質呈現,是塑料、金屬、樹脂,還是毛絨?尺寸多大?顏色如何搭配?這些細節(jié)都由產品經理把關?!彼f。
文創(chuàng)產品讓承載厚重歷史的文物走向大眾,一方面大眾通過產品進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會向博物館反饋,甚至希望提供個性化定制產品?!斑@正是我們期待的,通過博物館與觀眾的雙向互動,進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為此,博物館更要嚴格把關文創(chuàng)產品質量。
文物文創(chuàng)產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質與顏值并存。文創(chuàng)產品的“外皮”可以輕松有趣,但最終展示的是③的“瓤兒”。“你要用現代方式詮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鄙蛎鹘苷f,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們對文物產生興趣,繼而才能走近。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結合文段所給語境,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產品經理王紅把自己比作“拽韁繩的人”
剛才那幾個是自己人,最近才聯系上的
B.文創(chuàng)產品讓承載厚重歷史的文物走向大眾
與會教師結合當前歷史統(tǒng)編教材進行分享
C.你要用現代方式詮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下個月的演講比賽
D.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們對文物產生興趣,繼而才能走近
閱讀這一本書,會讓我們更好地走近《紅樓夢》中的人物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18.①稍縱即逝;②天馬行空;③古色古香。19.D
20.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對流行趨勢更能心領神會,這對啟發(fā)文創(chuàng)設計靈感很有幫助。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所填成語應是“靈光一閃”的近義詞,可用“稍縱即逝”。稍縱即逝:稍微一放松就過去了(多指時間、機會)。
②所填成語必須符合“創(chuàng)意”的特性,又要與“拽韁繩的人”呼應,可用“天馬行空”。天馬行空: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多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③所填成語要結合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的內在特點,又要呼應后文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填“古色古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本題考查學生結合具體語境分辨詞語語義的能力。
A.分別指自身,王紅和跟自己一邊的人。
B.分別指過去的事實和歷史學科。
C.沒有具體的指稱對象,泛指任何一個文創(chuàng);指交談的具體對象。
D.都是“靠近,了解”的意思,是一種形象的表述。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語病有:
不合邏輯,“對……來說”使用錯誤,主客顛倒,去掉“來說”。
搭配不當,“啟示……靈感”中改“啟示”為“啟發(fā)”。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噴氣式民航客機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當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機翼上表面某些區(qū)域的氣流速度可能已經達到音速,令飛行阻力急劇增加。第一、二代噴氣式客機采用的多是傳統(tǒng)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適合于低速及亞音速飛行,在這種速度范圍內,它們具有較高的氣動效率。但是,隨著飛行速度的進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設計已不可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尋求一種①,又能保持較高氣動效率的翼型。C919的機翼設計運用的是超臨界翼型。②,超臨界翼型可使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千米/小時;如果用同一厚度標準來設計古典翼型和超臨界翼型,超臨界翼型的整體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在C919飛機上,超臨界機翼與發(fā)動機、機身和吊掛之間還采用了性能更為優(yōu)化的局部融合設計,這些設計進一步提高了C919飛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通常,飛機發(fā)動機的安裝位置與機翼較近,兩者之間難免產生阻力干擾。設計人員經過反復論證研究,③,使發(fā)動機與機翼之間的阻力干擾達到了“1+1<2”的設計效果,讓兩者一起面對的阻力小于分別面對時的阻力和。
21.劃線句子能否改成“當飛行速度達到音速時,機翼上表面區(qū)域的氣流速度已經達到音速,令飛行阻力急劇增加”?請說明理由。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1.不能。原文中的“接近”一詞與前一句“^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呼應;“某些”“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邏輯上更嚴謹,去掉之后顯得過于絕對。
22.(1)既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2)相對于古典翼型(3)采用局部融合方案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言表述準確、嚴密的能力。
分析改句與原句的不同,一是原句有“接近”一詞,“接近”是形容詞,表程度和范圍,說明飛行速度還沒有到音速,與前文“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呼應;而改句缺少這個詞的修飾,語言和邏輯不嚴密。
二是原句“某些區(qū)域”“可能已經達到音速”中“某些”“可能”是對表述內容的限定,更符合實際情況;而改句缺少這種限定,語言不準確,邏輯不嚴密。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1)處,“既……又”呼應說明新的翼型的優(yōu)點,前文說古典翼型的設計“已不可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的要求”,此處應填:既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
(2)處,下文“可使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千米/小時”是說超臨界翼型與古典翼型進行比較,應填:相對于古典翼型。
(3)處,前文有“性能更為優(yōu)化的局部融合設計”,此處是說設計人員采用了這一方案,應填:采用局部融合方案。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白居易在《感鶴》詩中寫到: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白鶴卓然不群,不食腐鼠肉,不飲盜泉水,保持著高潔的品格,然而突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跳進骯臟的水池,開始和群雞爭搶稻粱腥膻,不復是純潔高雅之物。
這不禁讓我們產生思考:天性為什么就改變了呢?初心為什么不易保持?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忘卻所來、迷失所往?請結合你自身的成長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是誰動了我們的天性?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弊阋娺@是一只卓然不群、高潔自守的仙鶴。若能保持本性,矢志不渝,倒不失為一段佳話。遺憾的是,一時的貪念讓其為人所獲,淪為主人池中玩物,與群雞爭食,與烏鴉老鷹相親,不復純潔高雅之物。前后天淵之別,妍媸各異,令人唏噓。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調的是人天性的難以改變,本質的不可逆轉。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境遇的不同,我們總會無奈地發(fā)現,有的人確實如那只鶴一般發(fā)生了質的改變。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動了我們的天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杯h(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和塑造,就如同一個正在消化過程中的胃,不顯山不露水,就將一切改變成它想要的樣子。好的環(huán)境,往往能點石成金。而壞的氛圍,同樣能噬魂銷骨,改變天性。
孟子與孔子并稱,位列亞圣。試想,若不是孟母睿智地三遷,中國文化史中,將會多一個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的祭祀司儀或者市井商人,而少一位承前啟后、啟迪蒙昧的古圣先哲,這將是多么大的損失!所幸,孟母偉大,讓孟子在好的環(huán)境里耳濡目染,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實現了人生質的飛躍。反之,日本侵華之時,在本國招募的士兵,有的曾經連殺雞都不敢,可是在軍國主義的蠱惑下,卻在中國成了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這些士兵在惡的土壤中,迷失了自我,喪失了天性。
環(huán)境對一個人本性的影響和改造可見一斑,不容小覷。既然如此,為什么同樣是大千世界,卻是千人千面,而非千篇一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鄙徎?,雖生于淤泥,卻天性純潔,保持了天然的風流態(tài)度,歷來為人稱頌。出身不可選擇,際遇亦有偶然,環(huán)境從無完美,這些可能都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保持本真,不改天性,卻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北诌@大丈夫本色的蘇武,讓衛(wèi)律嚇不倒,李陵勸不降;一身大丈夫傲骨的文天祥,讓威逼褪色,讓利誘無光;堪稱大丈夫典范的聞一多,讓戰(zhàn)士激情澎湃,令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從不會因為環(huán)境和際遇的改變,而讓骨子里多一丁點的媚態(tài),更不會因為他人的威脅和誘惑,而讓膝蓋有一丁點的綿軟,自持一副大丈夫的鐵骨,從來都是錚錚作響,本色不改。
我們不管生在何處,長在何方,環(huán)境對我們天性的影響固然不可否認,但是我們要善于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因勢利導,完善天性;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因為,我本青山,環(huán)境奈我何?他人奈我何?能動我天性者,舍我其誰!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由兩段文字組成。第一段話,引用了白居易《感鶴》中的詩句,第二段話對詩句進行了解讀:白鶴天性高潔,卓然不群,可是忽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改變了天性。最后提示語中用三個問題,啟發(fā)考生進行深入思索。
材料通過詩句呈現出一種現象:原本天性純潔高雅之物,卻改變了天性,令人扼腕嘆息。當然,人之初有性善的部分,也有性惡的成分,這里的“天性”指的是性善的部分。這只鶴的天性為什么會改變呢?首先是因為它一時糊涂,陡生貪念,淪為主人池中之物;其次是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生活在骯臟的水池里,與群雞爭食,與烏鴉老鷹相親近,久而久之,難免近墨者黑,深受影響,變了天性。可見,天性的改變,外因與環(huán)境有關,內因與自身的堅守有關。堅持初心不改,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外在的環(huán)境一旦變得惡劣、低俗、困難重重、險象環(huán)生、舉步維艱,意志力不堅強、韌性不夠、忍受不了誘惑、害怕吃苦受罪的人就很容易改變初心,扭曲天性,甚至變得面目全非。當然,環(huán)境只是外因,天性是否會改變,初心是否能堅守,根本原因還在于內因,在于一個人意志力是否堅強,是否對自身品性有磨礪,是否對初心矢志不渝,是否對天性愛如至寶,是否能抵制誘惑,是否能戰(zhàn)勝挫折,是否不人云亦云。
題目要求“結合你自身的成長實際,寫一篇文章”,文體可以是記敘文或議論文。若寫記敘文,主題為堅守天性,就要將堅守的過程作為敘寫重點,以體現堅守的不易和價值;主題若與改變天性有關,可以運用對比的手法,凸顯改變前后的天壤之別,從而體現出堅守天性的可貴。若寫議論文,可以運用層進式結構,首先談天性的價值和意義,然后談改變天性的原因,最后談堅守天性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并列式結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談。
立意:
1.改了初心,便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2.我的天性我做主。
3.堅守初心,保真天性。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天性從未改。四川省石室中學高2023屆高三4月模擬檢測驗題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區(qū)別在于是否用“身體”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深度學習的應用,人工智能的計算、學習、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身體的某些功能。它終究不是人類的身體。而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
2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創(chuàng)作的觸發(fā)是由藝術家主體和外部客體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竹,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這個“畫意”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一種能動的選擇性。這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同的。雖然人工智能現在也可以通過看圖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比如微軟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圖創(chuàng)作現代詩”的技能,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工智能的“看”與人類通過身體的“看”具有本質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與其說是一種“看”,不如說是“數據分析”。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關于事物的數據、程序、編碼等內容。通過分析所“看”之物的數據,人工智能再調動內存數據庫,找到合適的模型、編程進行所謂的“藝術創(chuàng)作”。
3藝術家的身體狀態(tài)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會進入到一種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如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tài)。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實也是一種實踐活動,藝術家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內容通過藝術表述出來。而對于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其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僅僅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為何物,對于它們來說,這些藝術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毫無溫度的符號而已。與藝術家有生命的人的身體不同,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
4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人通過勞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毫無疑問,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另一方面對象的特質也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正所謂“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同時“人如其文”——人也會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對于人工智能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來說,即使它可以對人工智能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僅僅是人工智能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驗和情感的積累,而且這些積累是作為一種數據和符號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儲存器之中,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截然不同。
5以上從身體的角度對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進行了比較,并認為二者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類的“身體”不同于人工智能機械化、數字化的“身體”。正因如此,我們才認為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完全取代。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只不過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類的身體和基本的藝術創(chuàng)作工具,而是變成了具有某種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chuàng)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編自張新科《藝術、身體與人工智能》)
材料二:
1在媒體溝通會現場,技術團隊展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的部分繪畫作品,不論是構圖、色彩還是虛實,小冰的作品都已經趨近于真人的繪畫表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同時,因其對200余位藝術家畫作的全面學習,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相關專業(yè)人士評價小冰畫作: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涂抹,動物造型的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雌饋順O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而且又都能點到為止,整個畫面隨意而靈動,敢于大虛大實,敢于讓很多東西淹沒在黑暗之中。
2在小冰的命題創(chuàng)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系列中,觀眾可以驚喜地看到很多繪畫先賢的“復活”:比如使用弗蘭茨·馬爾克的筆法繪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飛機;比如好似莫奈繪畫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遠處卻是明滅的灰霾城市??梢韵胍?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
3可以這樣認為,人工智能在創(chuàng)造領域的探索并不應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應著眼于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chuàng)造者的同等水準前提下,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未來。
(摘編自“中國美術家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板橋畫竹和微軟小冰“看圖創(chuàng)作現代詩”都是通過“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這說明藝術家和人工智能都可產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沖動。
B.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水準。
C.從微軟小冰創(chuàng)作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可以看到繪畫先賢的“復活”,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
D.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可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通過學習人類藝術而具有一些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tài),這可以看出藝術家的身體狀態(tài)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
B.“人如其文”這--說法說明了藝術創(chuàng)作對象的特質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
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
D.人工智能在創(chuàng)造領域的探索,有助于發(fā)揮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和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yè)更好的未來。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人工智能藝術從主題、形式到技術都令人驚嘆,面對人工智能對傳統(tǒng)藝術挑戰(zhàn),公眾和學界都應保持理性和寬容。”
B.“當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tǒng)、理念、常識或將不復存在,也會導致對人類藝術的取締?!?/p>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藝術創(chuàng)造里面有多少勞動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現在已經實現了?!?/p>
D.“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能模仿人腦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類身體那樣感知外部環(huán)境、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只是‘人工’而非‘人類’行為?!?/p>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光明前景的認識。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藍色冰河(節(jié)選)
湯成難
索朗老人一早就去了鐵懸橋,他要去看看河面的冰凍情況。一夜過后,冰又厚了一層。這條冰河是查村通往縣城的唯一途徑。
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他們就動身了。索朗老人、多吉、達瓦、達瓦父親,四個人組成一支隊伍,此行目的是將多吉和達瓦送到縣城的學校去。學校還有十一天就開學了,如果路上順利,需要步行十天,這樣正好能在開學前趕到。
他們要沿著山腳下的贊斯卡河谷徒步前行,河谷里的光線還不太好,兩側高高的山巒遮擋了陽光,四周十分寒冷。寬闊的河面只剩下窄窄的一道,水流奔襲,藍色水流涌動處可以看到冰的厚度,足足有一尺多厚。
四個人排成一隊,當頭的是達瓦父親,兩個孩子在中間,索朗老人在最后。他們都戴著雪鏡,說是雪鏡,不過是用墨汁涂抹在眼鏡上而已。大風四起,狂風夾雜著雪珠,平地又升起一片白霧,無法看清腳下。在冰河上行走,每一步都暗藏險情。每年都有被沖進冰層之下的人,每年都有死于冰河的人。
他們身上背著幾十斤重的行李——十天的干糧、木柴、鋁鍋、水壺、碗、帳篷,蹚水的靴子,以及孩子們的衣物。肩上的背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腳下打滑,尤其是在有坡度的雪上,每走幾步就會摔倒一次,滑出很遠。每當這時,達瓦的父親就會笑起來,兩個孩子也跟著一陣笑。
不久前的一場雪覆蓋大地,又結成一道薄薄的浮冰,腳踩上去,嘎吱一聲,落在另一層冰面上。鞋底很快便沾上了冰塊,厚厚的,得用力跺一腳,或者坐下來使勁敲掉。為了保持體力,四個人并不說話,山谷靜悄悄的,耳邊只有冰碴破裂的清脆聲。
孩子們這一去不知幾年才能回來,縣城離查村有三百多公里,那里有一個福利學校,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捐贈的。查村附近沒有學校,當然,查村的孩子大多是不讀書的,他們一輩子在山坳里放羊、割草,過著繁重又簡單的生活。幾年前,一些開明的父母把孩子送到福利學校去。去福利學校的孩子無法每學期回家,因為路上耽擱的時間太久,且危險四伏。
休息的時候,兩個孩子便坐到一起竊竊私語。多吉問達瓦,你想去上學嗎?達瓦搖了搖頭,又點點頭。達瓦很想做村里的孩子王,他以為今年不去上學,這樣自己就成為村里年齡較大的那一個了。達瓦也問多吉,想去上學嗎?多吉想了會兒,點了點頭,又搖搖頭。多吉內心是復雜的,他多么想去縣城啊,可又害怕離開查村。
多吉問索朗老人,什么時候可以回來?
唔,我的小多吉啊,索朗老人一邊整理背包一邊說,還沒有到那兒就想著回來咯。
我會想念我的羊。多吉低著頭說。
唔,到那兒你就不會想念啦。
可是……多吉皺了皺眉,順便把快要流出來的鼻涕用袖子擦掉。
他們繼續(xù)上路了,多吉走在索朗老人前面,他放慢腳步,對索朗老人說,我還沒和我的羊道別呢。
唔,羊兒們知道我們的小多吉去讀書啦。
母羊快要產子了。多吉又轉過頭說。
唔,我的小多吉啊,別擔心,佛祖會保佑它們的。
積雪還在加深,覆蓋著山川大地。風吹著冰口,發(fā)出尖嘯之聲。傍晚,他們經過一處寬闊的河面,腳下的冰一踩一個坑,冰冷的河水瞬間涌出,多吉和達瓦的靴子很快被河水浸濕。他們不得不停下來,坐在一塊干燥的石頭上。索朗老人幫多吉脫下靴子,倒出許多雪水,又使勁擰干襪子。達瓦的小腳丫也被凍得通紅,人也開始打哆嗦。達瓦的父親趕緊生起一小堆火,給他們烤干襪子和鞋,畢竟這才是出發(fā)的第一天,接下來還有更艱難的路要走。
達瓦和多吉說,他們會順利到達縣城的,因為他的阿媽向佛祖祈求過了。他褪下一只手套,從脖子里拽出一串念珠給多吉看,這是他的阿媽從山頂寺廟里求回來的。
多吉也脫掉手套,紅通通的小手在念珠上摩挲一陣。多吉沒有阿媽,他的阿媽在他出生時就死了。他也沒有喝過阿媽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學會說話了,他問爺爺,他的阿媽呢?索朗老人便指著一只母羊告訴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媽咯。
多吉想起那個在查村逗留的年輕人。
當他合上本子的時候,一張照片從本子里面緩緩飄了下來。
這是什么?多吉看著紙片問道。
是照片,蝴蝶的照片,這叫藍色閃蝶。年輕人撿起來遞給多吉,說是幾年前在非洲拍的。
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屬般的藍色光澤,碩大的翅膀使它們在天空像輕盈的鳥一樣翱翔。年輕人把照片送給了多吉。非洲在哪里?非洲離這兒遠嗎?多吉問年輕人。
哦,年輕人想了想,指著冰河說,得先從這兒走出去才行。
四個人走了一整天,現在又餓又累。他們找到一個背風處,決定在這里安營扎寨。夜空中繁星點點,多吉還睡不著覺,伸出半個腦袋看著頭頂的天空。他的眼前突然閃過一顆藍色的東西,啊,是藍色閃蝶。多吉還沒叫出聲來,藍色就不見了,他不知道是自己眼花了還是真的看見閃蝶了。他皺了皺眉,輕輕嘆了口氣。
……
一連兩天,太陽都沒有出現,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遠,他們握緊拐杖,在雪地里緩慢前進。好在到了第三天,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它們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點一點的淡藍來。
藍色,藍色。多吉指著天空告訴達瓦。這時候藍色的出現,讓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們停下來歇歇,仿佛為了慶祝這消失已久的藍天。
達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藍色閃蝶照片,多吉便解開背包找出來,他們的目光立即被粘連住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金屬一樣的藍。
一個問:它有手掌這么大嗎?
一個回答:是的。
一個又問:它能飛很遠嗎?
一個又回答:是的。
一個再問:它也能飛很高嗎?
一個再回答:是的。
他們就這樣一問一答,或一答一問,直到索朗老人催促上路了,才停止了對話。
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多吉問索朗老人,縣城里有蝴蝶嗎?
索朗老人說,我的小多吉啊,快趕路吧,縣城里什么都有。
有藍顏色的嗎?
嗯,縣城里什么顏色都有。
多吉閉上眼睛,眼前便出現一只藍色閃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氣,下牙緊緊地咬住上唇。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縣城前,大家做了充分準備,用墨汁涂抹在眼鏡上制成雪鏡,并準備了幾十斤重的行李。
B.大風四起、平地起霧、冰面打滑、光線不好等因素影響著他們能否開學前順利趕到學校。
C.達瓦阿媽出于對行程的擔憂,前往山頂寺廟向佛祖祈求,帶回念珠讓達瓦一路隨身攜帶著。
D.索朗老人指著一只母羊告訴多吉“母羊就是你的阿媽咯”,表現祖孫二人對小動物的喜愛。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敘述以線性順序為主,“第二天”“傍晚”“一連兩天”等時間詞標志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
B.小說選取富有地域特色的意象——“冰河”,它既是行程的阻礙,又是通往希望的途徑。
C.從年輕人和多吉的交談中,可見年輕人的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也側面反映查村的閉塞。
D.“頭頂濃重的烏云開始變得稀薄”,隱喻著冰河之路已經走完,多吉的心情也變得欣喜。
8.文中畫波浪線的對話描寫,表現了多吉怎樣的心理?結合文本分析。
9.“藍色天空、藍色的河流、藍色的蝴蝶”,小說中一直閃爍著的“藍色”有怎樣的內涵?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也。少學《易》,為郡卒史,舉賢良,以對策高第,為茂陵令。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后遷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強畏服。會丞相車千秋死,先是千秋子為雒陽武庫令,自見失父,而相治郡嚴,恐久獲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還。相獨恨曰:“大將軍聞此令去官,必以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當世貴人非我,殆矣!”武庫令西至長安,大將軍霍光果以責過相。后人有告相賊殺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獄。久系逾冬,會赦出。數年,宣帝即位,征相入為大司農,遷御史大夫。四歲,大將軍霍光,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為右將軍,兄子樂平侯山復領尚書事。相因平恩侯許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損奪其權。又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署其一日副,領尚書者先發(fā)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復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詔相給事中,皆從其議?;羰蠚⒃S后之謀始得上聞。乃罷其三侯,令就第,親屬皆出補吏。于是韋賢以老病免,相遂代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憚之,謀矯太后詔,先召斬丞相,然后廢天子。事發(fā)覺,伏誅。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數條漢興已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晃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掾吏案事郡國及休告從家還至府,輒白四方異聞。或有逆賊風雨災變,郡不上,相輒奏言之。視事九歲,神爵三年薨,謚曰憲侯。
(節(jié)選自《漢書·魏相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B.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C.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D.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謁/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論/棄客市/茂陵大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即《易經》或《周易》的簡稱,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B.雒陽,即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東周、東漢、西晉都曾在此建都。
C.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書奏事,用袋封緘以防泄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相才識卓異,卻遭無妄之災。魏相任茂陵縣令時,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時,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20-2025大規(guī)模定制多主體畫像系統(tǒng)參考架構
- 臨沭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梧州貨運從業(yè)資格考題
- 2025年景德鎮(zhèn)貨運從業(yè)資格仿真考題
- 醫(yī)院食堂押金合同范本
- 個人和工廠合作合同范本
- 保健品定購合同范本
- 加工類工程合同范本
- 農業(yè)倉庫出租合同范本
- 債務繼承協(xié)議合同范例
- (完整word版)英語四級單詞大全
- 備考期末-六選五-專項練習-2022-2023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 產品設計思維 課件 第1章 產品設計思維概述
- 雙重血漿置換
- 兒童和青少年高尿酸血癥的預防和管理
- 產品質量檢驗確認單
-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實驗指導書-實驗報告
- 酒店服務禮儀(中職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燃燒器更換施工方案
- 體育旅游課件第二章體育旅游資源
- 節(jié)能降耗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