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_第1頁
《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_第2頁
《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_第3頁
《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_第4頁
《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見梁啟超的史料觀張永猛《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梁啟超先生1921年秋,在南開大學做的演講。書中提出的有些觀點在今天看來可能不夠恰當、不夠完備,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觀點的提出,在當時中國史學理論界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奉獻的。重讀這部經(jīng)典,它的諸多觀點對于我們的讀書、學習仍有很大的指導、幫助作用,里面被遺忘或無視的思想方法,將會給我們更多啟示?!吨袊鴼v史研究法》目錄自序第一章史之意義及其范圍第二章過去之中國史學界第三章史之改造第四章說史料第五章史料之搜集與鑒別第六章史跡之論次梁啟超史料觀的內(nèi)容1、什么是史料2、怎樣搜集史料3、怎樣鑒別史料4、怎樣利用史料“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日者也。”1、對史料的定義

一、什么是史料2、梁啟超對史料的態(tài)度〔1〕史料是史學的根底“史料為史之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那么無復史之可言?!薄?〕史料的搜集與選擇“最勞而最難”〔3〕珍惜史料,對史料的亡佚很痛心“不治史學,不知文獻之可貴與夫文獻散佚之可為痛惜也?!币?、什么是史料3、史料的分類——“得史料之途徑”第一大類:“在文字記錄以外者”〔1〕“現(xiàn)存之實跡”遺址、遺跡等〔2〕“傳述之口碑”口述性材料〔3〕“遺下之古物”考古實物、傳世文物及文物的模型影像一、什么是史料遺址遺跡口述材料文物文字記錄之外的史料第一類史料第二大類:“在文字記錄者”〔1〕舊史重新評價舊史,突出史料價值;傳記作用為史之缺乏取者多,為史料之可取者廣?!?〕“關(guān)系史跡之文件”法律文獻、檔案、文書、函牘私人家傳、墓文“溢美之文”〔3〕“史部以外之群集”經(jīng)部、子部、集部〔小說〕一、什么是史料一、什么是史料〔4〕類書及古逸書輯本《世本》《逸周書》〔5〕“古逸書及古文件之再現(xiàn)者”考古出土文獻〔6〕金石及其他鏤文刻石〔碑刻中多有溢美〕、金文等〔7〕外國人著述民族史、宗教史、移民史在文字記錄者第二類史料檔案文書古逸書史部外之群集外國著述舊史考古文獻金石善為史者,固可以舉其所聞所見無一而非史料。二、怎樣搜集史料

1、搜集史料的重要性

史料散在各處,非用精密明敏的方法以搜集之,那么不能得。又真贗錯出,非經(jīng)謹嚴之抉擇,不能甄別適當。二、怎樣搜集史料

2、搜集史料的方法廣泛搜集、旁征博引第一步第二步須耐煩。每遇一事項,吾認為在史上成一問題有應研究之價值者,即從事于徹底精密的研究,搜集同類或相似之事項綜析比較,非求得其真相不止。須將腦筋操練純熟,使常有銳敏的感覺。每一事項至吾前,常能以奇異之眼迎之,以引起特別觀察之興味。二、怎樣搜集史料

3、搜集史料的精神“恒注意于常人所不注意之處,常人向來不認為史料者,吾偏從此間覓出可貴之史料?!边z佚之史跡雖大半皆可遇而不可求,但吾總須隨處留心,無孔不入,每有所遇,斷不放過。三、怎樣鑒別史料史料以求真為尚,真之反面有二:一曰誤,二曰偽。正誤辨?zhèn)?,是謂鑒別。1、正誤的方法反正法“鑒別史料之誤者或偽者,其最直接之法,那么為舉出一極有力之反證?!贝荷昃S歇與上海歷史的關(guān)系。三、怎樣整理史料2、辨?zhèn)巍?〕辨?zhèn)螘瘛捌鋾按鷱奈粗浕蚪^無人征引而突然出現(xiàn)者,十有九皆偽。”●“其書雖前代有著錄,然久經(jīng)散佚,乃忽有一異本突出,篇數(shù)及內(nèi)容等與舊本完全不同者?!薄瘛捌鋾粏栍袩o舊本,但今來歷不明者,即不可輕信?!薄瘛捌鋾鱾髦w從他方面可以考見,而因以證明今此題某人舊撰為不確者?!比?、怎樣整理史料●“真書原本經(jīng)前人稱引,確有佐證,而今本與之歧義者,那么今必為偽?!薄瘛捌鋾}某人撰而書中所載事跡在本人后者,那么其書或全為偽。”●“其書雖真,然一局部經(jīng)后人竄亂之跡既確鑿有據(jù),那么對于其書之全體須慎加鑒別?!薄瘛皶兴耘c事實相反者,那么書必偽。”三、怎樣整理史料●“兩書同載一事絕對矛盾者,那么必有一偽或具偽?!薄衲硶w例與時代不符的,可判為偽。●“某書中所言其時代之狀態(tài)與情理相去懸絕者。”●“某書中所表現(xiàn)值之思想與其時代不相銜接者,即可斷為偽?!比?、怎樣整理史料〔2〕辨?zhèn)问聟^(qū)分偽事應采取的態(tài)度:●“辨證宜勿支離于問題以外”●“偽事之反證,以能得直接史料為最上?!薄癫荒苤苯优卸▊问碌?,可以間接推斷。

四、梁啟超史料觀綜述1、系統(tǒng)界定史料的范圍。指出史料是“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日者也”,并詳細闡述對史料的具體分類。把許多歷來不認為是史料的遺跡、文物等歸入史料范疇之中,擴大了史料的范圍。不拘泥于前人的觀點,帶有進化論觀點。2、以考據(jù)的心態(tài)對待史料。其對史料的分類、搜集、鑒別之中無不表達著考據(jù)學的思想、方法。他對史料搜集的“求真”,在對史料進行鑒別時的窮根溯源和廣征博引,都是考據(jù)方法的具體運用??紦?jù)方法和原那么是詳備搜集史料,系統(tǒng)整理史料的必由之路,是治史必須掌握的方法。沒有嚴謹?shù)目紦?jù),很難駕馭史料,引用史料的時候也容易錯誤百出。“思想批評必須建設(shè)于事實的根底之上,而非然者,其思想將為枉用,其批評將為虛發(fā)?!彼?、梁啟超史料觀綜述3、有關(guān)史料的理論多出自于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梁啟超先生在說明某個理論或方法的時候,無不列舉自己在探索、研究、解決歷史問題時的做法。從中總結(jié)方法,并升華為理論或指導思想。通過系統(tǒng)闡述,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史料觀。其所舉例子都是具體到某一個細微問題的解決上,具有實用性特點。但是,其總結(jié)方法時往往針對一二個問題而闡述,多有重疊。由經(jīng)驗到理論,中間要有一個檢驗的過程。梁先生區(qū)分偽書、偽事的方法很多,是不是用他的方法就能準確區(qū)分?后人多有評價、批評、改進,須謹慎對待。四、梁啟超史料觀綜述4、其史料觀反映了史學開展的時代特征,代表了二十世紀20年代以前我國史學界關(guān)于史料的認識水平。他總結(jié)和借鑒清代學術(shù)成就,批判封建史學并重新評價中國古代史料學成就,吸取西方治史方法,建立了“新史學”根底上的史料觀。其方法與王國維“二重證據(jù)法”頗具共同之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