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導學案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1頁
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導學案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2頁
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導學案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3頁
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導學案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4頁
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導學案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16:兩次鴉片戰(zhàn)爭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結合兩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國際國內背景,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簡單情境,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突出考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2、創(chuàng)設學術情境和綜合情境,結合晚清前期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考查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特點和影響,突出考查唯物史觀、歷史理解。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簡單情境,結合晚清前期中國知識界應對西方文化沖擊的主要史事,考查中國近代思想文化領域的特點及作用,突出考查時空觀念、歷史理解。4、聯系晚清時期社會生活領域的變化,創(chuàng)設學術情境和綜合情境,認識社會生活領域變化的表現及特點,著重考查史料實證、歷史理解。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1、19世紀中期的世界(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的逐步確立。(2)經濟: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英、法、美等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3)外交:爭奪殖民地,西方列強在全球范圍內侵略擴張。19世紀40年代,俄國勢力侵入中國東北和新疆地區(qū)。美國也積極參與到侵華活動中。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都把矛頭指向了中國。2、19世紀中期的中國政治:停留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tǒng)治依舊頑固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科技落后,處在傳統(tǒng)狀態(tài)軍事:作戰(zhàn)能力低下,主要使用的是冷兵器,遠遠落后于英國的熱兵器階級:社會階級矛盾激化,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二、兩次鴉片戰(zhàn)爭1、鴉片戰(zhàn)爭(1)原因:根本原因:英國蓄意要打開中國國門,把中國變?yōu)槠渖唐肥袌龊驮袭a地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煙的決心(2)經過:1840年,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懿律率軍艦和士兵開進廣州海口,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清政府組織了抵抗。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結束。(3)結果: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內容: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協(xié)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1844年,美國、法國先后分別迫使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通過這些條約,英、美、法三國從中國獲得了協(xié)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通商口岸傳教權等。(4)影響: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原因:根本原因:列強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絕了列強的修約要求借口:“亞羅號”事件(2)經過:1856年,英法兩國對中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美、俄兩國以調停人面目出現。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8月占領天津,10月,英法聯軍搶劫、焚毀圓明園后,進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3)結果:中國戰(zhàn)敗,英法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取了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內河航行權等大量權益。鴉片以“洋藥”名義,納稅進口,實現了鴉片貿易合法化。俄國借機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并承認此前簽訂的《璦琿條約》,搶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余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土地,還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此后大規(guī)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4)影響: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了嚴重侵犯,從《南京條約》到《北京條約》,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開眼看世界林則徐,代表作《四洲志》,介紹西洋各國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魏源,代表作《海國圖志》,了解外國知識的“百科全書”,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繼畬,代表作《瀛寰志略》,系統(tǒng)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影響: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開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一、明清繁榮下的危機中國西方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部分國家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經濟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英國開始工業(yè)革命,進入機器生產階段文化文化專制禁錮思想;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但未發(fā)展為近代科學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近代科學產生外交海禁與閉關鎖國殖民擴張,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二、時空觀念下的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1、繼續(xù)根本原因: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英國等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戰(zhàn)爭性質: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戰(zhàn)爭。戰(zhàn)爭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擴大從戰(zhàn)爭的進程看:侵略力量擴大,第一次是英國,第二次是英法聯合出兵,美、俄參與;侵略時間增長,第一次歷時兩年多,第二次延續(xù)四年之久;侵略區(qū)域擴大,第一次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qū),第二次從沿海一直侵入中國清政府的都城;簽約國和條約增多,第一次只與英、法、美三國簽約,第二次簽約國和簽約數增多。從戰(zhàn)爭的影響看: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更多主權遭到破壞;中國市場被徹底打開,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2023年北京卷)關于鴉片戰(zhàn)爭,有人認為,“自由貿易者背后的經濟能力極其強大,無法遏制或阻擋”“如果在鴉片之外還有其他好的選擇,比如說糖蜜或者大米,這場沖突就可能被稱為糖蜜戰(zhàn)爭或者大米戰(zhàn)爭”。對于上述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①濫用了自由貿易原則

②混淆了毒品與一般商品的區(qū)別③沒有揭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

④意在說明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將鴉片戰(zhàn)爭完全歸因于于自由貿易,是不科學的,濫用了自由貿易原則,①正確;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將鴉片貿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與一般商品的區(qū)別,②正確;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的本質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而對中國進行的侵略,而該學者沒有看到英國侵略中國的本質,完全歸因于自由貿易,③正確;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自由貿易背后的經濟能力極其強大,就算不是鴉片,英國還會以別的理由打開中國的市場,因此該學者認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時間,排除④。綜上,A項正確,排除BCD項。2.(2023年湖北卷)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將不平等條約強加給中國,清朝原有的法律體系隨之發(fā)生改變?!侗本l約》簽訂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擊拐賣人口出洋、允許華民出洋務工的條文。1909年,清政府頒布《大清國籍條例》,以保護海外華僑。上述材料說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響明顯 B.條約體系與中國國內法關系密切C.清朝被迫從閉關鎖國走向開放 D.清政府通過調整法律以應對時局【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原有的法律體系隨之發(fā)生改變?!=衫龔母旧媳淮蚱??!洞笄迓衫沸略龃驌艄召u人口出洋、允許華民出洋務工的條文?!逭C布《大清國籍條例》,以保護海外華僑”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列強侵略的不斷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內容如海禁等規(guī)定被逐漸打破,還新制定了打擊拐賣人口、保護海外華僑的法律規(guī)定,可知清政府通過調整法律以應對時局,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鑒西方法律,排除A項;《北京條約》簽訂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這體現了條約對中國國內法的影響,但這不能概括題干中“清朝根據局勢變化修訂和新出臺法律”等相關信息,排除B項;清政府并未采取對外開放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3.(2023年遼寧卷)1842年,清廷擬照英軍兵船式樣造新船,“并以船炮圖說,飭江蘇、福建、浙江三省督撫詳勘”。浙江巡撫認為現有舊船“雖不能爭勝于外洋,尚可牽制于內港”,“與其務高大之名”,不若造“適用之船”,其他督撫亦有相似意見。道光皇帝遂決定“暫緩辦理”。這反映出(

)A.因循守舊思想阻礙革新 B.中央與地方矛盾尖銳C.中體西用思想影響廣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廷擬照英軍兵船式樣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撫認為現有日船“雖不能爭勝于外洋,尚可牽制于內港”,“與其務高大之名”,不若造“適用之船”,其他督撫亦有相似意見,道光皇帝遂決定“暫緩辦理”,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礙革新,A項正確;材料末體現中央與地方矛盾尖稅,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因循守舊思想阻礙革新,未體現中體西用思想影響廣泛,排除C項;材料反與行政效率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4.(2023年山東卷)下表為1871~1921年中國進口的棉布、棉紗、鋼鐵、米等四類貨物在進口總值中的占比(%)情況。其中甲是(

)比重年份貨物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鋼鐵 B.棉紗 C.米 D.棉布【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1871~1921年(中國)。據表格信息可知甲從1871~1873的2.8,逐漸上升到18.6,之后逐漸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7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棉紗的需求量增多,同時受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一戰(zhàn)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對棉紗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受到打擊,棉紗的需求量減少,所以甲應是棉紗,B項正確;由于近代中國,仍是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對鋼鐵的需求量整體占比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國作為傳統(tǒng)的種植大國,本身米產量較高,需求量應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鋼鐵,丁是米,與設問不符,排除AC項;近代中國國門被打開,西方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所以棉布的進口量應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項。故選B項。5.(2023年天津卷)下表所示英國對華貿易的總體狀況直接導致了(

)英國對華貿易額及流入中國的白銀統(tǒng)計表(單位:萬英鎊)年份英國對華貿易額英國流入中國的白銀(折合為英鎊)出品進口1850157.4584.96.11853175.0825.657.91855127.81066.4139.11856221.61065.2321.9A.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 B.搶奪中國權益的加劇C.以夷制夷主張的提出 D.列強瓜分狂潮的出現【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50年至1856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英國對華貿易額始終是進口遠大于出口,使得英國流入中國的白銀逐漸增加,不能滿足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加速了列強對華的進一步侵略,直接導致了搶奪中國權益的加劇,B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導致中國社會性質改變,與英國對華貿易情況無關,排除A項;英國對華貿易的總體狀況直接導致了搶奪中國權益的加劇,未體現以夷制夷主張,排除C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D項。故選B項。1.下面是清道光帝給某大臣下達諭旨的部分內容:“其前請之通商貿易五處,除福州地方萬不可予,或另以他處相易外,其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處,均應準其來往貿易,不得占據久住,香港仍堅持賞借’?!边@一諭旨(

)A.頒布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 B.隱含著“天朝上國”觀念C.導致了社會性質的根本變化 D.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完整2.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即使依靠鴉片盈利,英國也沒有改變對華貿易逆差地位,上海從英國進口的貨值先升后降,1854年尚低于1845年。這反映了(

)A.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影響很有限 B.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突飛猛進C.自然經濟對外來經濟的抑制 D.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成果顯著3.19世紀中期以前,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田賦。1901年清政府財稅收入約8820萬兩,其中,田賦收入為2650萬兩,關稅收入也是2650萬兩。在關稅收入中,海關稅收為2380萬兩,常關(負責管理水路沿岸與主要內陸貿易)稅收只有270萬兩。這可以用來說明晚清時期(

)A.海關稅收成為主要稅源 B.財政收入大幅攀升C.農民生存壓力得到緩解 D.財稅結構發(fā)生變化4.“清朝將歐洲使節(jié)視為朝貢使節(jié),歐洲政府尋求平等待遇的訴求也被一再駁回。而歐洲人則認為平等貿易是一項自然權利。最終,文化的沖突爆發(fā)了戰(zhàn)爭,中國人為此付出了代價?!边@一表述掩蓋了(

)A.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fā)展 B.中外制度文化的差異C.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D.英法聯軍的侵略罪行5.《南京條約》和附約里各種苛刻的條款,滿漢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內中提及今后兩方面的文書要用平等語氣來往,開“夷人”隨意置喙之門,反而使他們深感不安。這反映出當時清政府(

)A.對宗藩體系崩潰的無奈 B.民族國家意識逐漸覺醒C.對國門開放的深切擔憂 D.被迫適應近代外交體制6.鴉片戰(zhàn)爭后,代表英國在《南京條約》上簽字的璞鼎查,在英國國會上狂熱地宣布:“所有英國蘭開夏郡紗廠之出品,以供中國一省制襪之需,尤恐不足焉?!碑斖鈬倘伺d高采烈地把各式各樣的產品運進中國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命運不是滯銷就是虧本。這一結果源于(

)A.晚清國人民族意識的充分覺醒 B.目給自足小農經濟在中國仍占主導C.清廷“天朝上國”觀念深刻影響 D.五口通商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布局7.1861年漢口開埠后,一方面,根據日益擴大的貿易需求,產生了新的行業(yè)。漢口的洋布、洋紗、五金、華洋百貨和西藥等行業(yè)在開埠后產生或發(fā)展起來。另一方面,原有的土貨原料購銷行業(yè)發(fā)展壯大。以茶葉為例,開埠后建立了大批茶行。這表明漢口開埠后(

)A.開始與國際市場建立聯系 B.成為國際金融大都市C.商品生產的能力大大增強 D.商業(yè)出現分化和改組8.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一些資本薄弱的中國行商缺乏周轉資金,在銷售了外國貨物以后不能籌款歸還,而外國商人卻樂于不收賬款,以很高的利息借與行商,過幾年以后再結算,就出現數目龐大的“商欠”。這表明當時(

)A.十三行經營理念嚴重落后 B.列強開始對華進行資本輸出C.近代金融信貸制度的缺失 D.近代民族工業(yè)資本較為薄弱9.外交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也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如下兩則史料的變化體現出晚清政府(

)史料一1851年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后伊犁將軍亦辦理邊界事務,而較重要的問題均由俄國樞密院與清朝理藩院進行交涉。史料二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規(guī)定,停止俄國樞密院與理藩院交涉制度,由俄國外交大臣與中國軍機大臣直接交涉,平等照會。A.仍固守天朝上國理念 B.因壓力出賣國家利益C.外交思想隨時代進步 D.朝貢體系的土崩瓦解10.魏源認為,英夷國律例,凡他國商攜違禁貨物入境者,罰其貨價三倍。是即科以彼國之法,亦無可辭。其非因繳煙土而停貿易又明矣。這反映出魏源(

)A.把師夷長技延伸到政治領域 B.肯定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C.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 D.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夷狄觀念11.1863年,天津港所進口商品中以棉布、糖等為主的生活資料的進口值占整個進口總值的31.2%,到1883年又增長到80.7%。與此同時,棉紗、機器、木材和鐵路材料等產品所占比重,卻始終未超過1%。這反映了此期天津港腹地(

)A.產業(yè)結構嚴重失衡 B.市場開放程度較低C.工業(yè)基礎異常薄弱 D.民眾消費理念沛后12.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實施“值百抽五”的低稅率。就連外國駐華公使阿禮國也不禁感嘆說:“哪有國家像中國這樣低的外貿稅率呢?”。清政府的這種做法()A.限制中外貿易保護國內市場 B.便于列強對華傾銷工業(yè)品C.扭轉貿易逆差開辟海外市場 D.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主權13.林則徐在編譯《四洲志》時是按照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順序進行敘述的。在介紹國家時從離中國較近、與近代中國接觸較多的安南開始,由近及遠,由東向西地介紹暹羅(今泰國)、緬甸、印度、巴社(今伊朗)等亞洲國家,而英國、俄國被放在20位之后。這種編譯順序(

)A.反映了中國近代外交的層次性B.符合中國人對世界的傳統(tǒng)認知C.向國民完整展現了世界的輪廓D.推動了《四洲志》在國內的傳播14.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詳細輯錄了《瀛寰志略》中介紹英國“火輪船”的文字:“近年英吉利制火輪船遞送文書,由印度海駛至亞丁入紅海?!贝送?,魏源所撰《英吉利小記》中對火輪船也有專門介紹:“河橋五道,河中多火輪舟……火輪舟行最速,所以通文報?!蔽涸创伺e(

)A.肯定了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價值 B.找到了救亡圖存的有效路徑C.喚醒了國人革新政治的意識 D.回應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挑戰(zhàn)15.清末,漢口、上海、福州、寧波等地頒布章程或告示,禁止制販假茶、劣茶。在上海,江海關要求各洋商在滬購運綠茶時,“秉公抽提,各該號茶商均以化學實驗,如再驗有滑石、白蠟等粉渲染、欺偽各弊,即將該號箱茶全數充公嚴罰”。這可用于說明(

)A.茶葉成為中外貿易主要商品B.中國開始卷入世界市場C.中國茶葉生產實現了工業(yè)化D.茶葉品質影響中外貿易16.“美國政府應為美國人要求在中國的治外法權權利,這不是要中國讓與的問題,而是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就是說,像當時中國那樣一個國家是沒有資格主張一般的屬地主權原則,以保持其對國境內外人的管轄權的。”這(

)A.標志著中國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犯B.表明當時國際法排斥屬地主權原則C.體現出中國近代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D.說明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具有不平等性17.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咸豐帝說:“俄夷與英夷雖未能遽離為二…若假以辭色,使知中國相待,與英夷迥不相同,亦可用為馴服英夷地步。如咪夷既不助惡,即用以轉。大約夷人重利,英夷操五口之利權,為各夷所歆美。法夷助惡,固欲分沾其利?!庇纱丝梢?,當時咸豐帝(

)A.對列強侵華本質有清醒的認識 B.準備發(fā)動人民群眾以抵御外辱C.意圖以夷制夷來維護國家安全 D.籌劃與外國建立平等外交關系18.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在英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署。英方為此專門繪制了《〈南京條約〉的簽訂與鈐印》一圖(下圖),作者在畫面結構、人物形象等方面都進行了精細設計。這些設計《南京條約》的簽訂與鈐?。?/p>

)1.居于畫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負責簽約的欽差大臣者英,但在他頭頂的正上方繪著一幅英國女王的肖像畫。2.畫面前景左下側繪有一個文件箱,點明了“簽約”的主題,右下側繪有一只小狗,象征忠誠。A.反映英國謀求對華商品輸出 B.具有強烈的政治意涵C.真實再現當時條約簽訂場景 D.打破了傳統(tǒng)夷夏觀念19.洋(機)布排擠土布的過程(1840-1894)年份184018601894全國棉布應有供給量(萬匹)60005.962459.568624.6其中:洋(機)布(萬匹)比重(%)27.30.461988.43.189708.814.15全國土布應有產量(萬匹)59732.760471.058915.8其中:自給布(萬匹)商品布(萬匹)28215.031517.728780.931690.129879.929035.9該表反映了(

)A.經濟結構逐漸失衡 B.外國商品優(yōu)勢凸顯C.小農經濟根深蒂固 D.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20.晚清臺灣產樟腦每石售價50元,利潤達30%以上,行銷日廣,價值日增,西人甚愛。清廷于是將樟腦貿易改為官辦,引發(fā)洋人“自由貿易”之爭。1868年,英軍開往安平港口,閩浙總督被迫渡臺與英方訂立《樟腦條約》,廢除樟腦官辦并進行賠償。這反映了當時(

)A.洋務派官辦產業(yè)路線已趨破產 B.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依附性C.臺灣地區(qū)近代化水平高于內地 D.清朝政府主動適應國際規(guī)則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海關1861-1910年華商洋商進出口稅比例年代進出口正稅(庫平銀)洋商稅占進出口稅%華商稅占進出口稅%186118661871187318781883188818931898190319101,500,5071.080,1482.143,1101.982,3612.475,7792.357,5033.658,8113.674,9964.820,6577.198,9907.405,55110010010099.6991.4990.5891.5189.5092.2194.0293.180000.318.519.428.4910.507.795.986.82——摘編自湯象龍編著《中國近代海關稅收和分配統(tǒng)計—1861-1910》“江海關”即上海海關,是近代中國最大的海關,其海關稅額統(tǒng)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中國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根據材料,就材料整體或局部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國棉布商業(yè)經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各進銷環(huán)節(jié)已基本建立,形成了一個從通商口岸到內地城鎮(zhèn)的銷售網(見下圖)。——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第二卷: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資本主義》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材料中提煉信息,概括一條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征,并說明你的理由。(要求:特征概括符合史實,理由說明充分。)參考答案:1.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其前請之通商貿易五處,除福州地方萬不可予,或另以他處相易外,其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處,均應準其來往貿易,不得占據久住,香港仍堅持賞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在與英國的外交時,主要關注對于英國賞借“香港”,不開放“福州”等細節(jié)問題,沒有意識到這是對于國家主權的破壞,說明當時的清政府還隱含著“天朝上國”觀念,B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朝是咸豐帝在位,不是道光帝在位,排除A項;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才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材料主旨為“天朝上國觀念對外交影響”,而“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完整”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根據材料“即使依靠鴉片盈利,英國也沒有改變對華貿易逆差地位,上海從英國進口的貨值先升后降”及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卷入到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但英國并沒有改變對華貿易逆差的地位,這折射出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中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C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影響很有限”的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突飛猛進”的說法與題干及史實不符,排除B項;19世紀6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逐漸產生,選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期(中國)。根據材料“1901年清政府財稅收入約8820萬兩,其中,田賦收入為2650萬兩,關稅收入也是2650萬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清政府的財稅收入中,田賦收入和關稅收入各占了約30%。這表明晚清時期清政府的財稅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盡管田賦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其相對重要性已經下降,D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田賦收入為2650萬兩,海關稅收為2380萬兩,其地位與田稅相當,故海關稅收成為主要稅源之一,“海關稅收成為主要稅源”的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材料主要表現901年清政府財稅收入,沒有和其他年份的財政收入進行對比,無法得出“財政收入大幅攀升”的結論,排除B項;晚清時期農民生存壓力很大,“農民生存壓力得到緩解”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4.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闡述的是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將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歸咎于文化的差異,這種對鴉片戰(zhàn)爭原因分析是錯誤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發(fā)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于是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C項正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和材料無關,排除A項;中外文化制度差異不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排除B項;英法聯軍侵略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倒是內中提及今后兩方面的文書要用平等語氣來往,開‘夷人’隨意置喙之門,反而使他們深感不安”可知,清政府對《南京條約》中有關平等文書往來的內容深感不安,說明清政府被迫適應近代外交體制,D項正確;宗藩體制涉及國內皇帝與宗親、功臣等實力集團的關系以及國際上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特殊的傳統(tǒng)關系,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民族國家意識逐漸覺醒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排除B項;材料與擔憂國門開放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認為他們的商品在中國會供不應求,但他們卻發(fā)現外國的商品在中國不是滯銷就是虧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對外來商品有排他性,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國人民族意識淡薄,排除A項;“天朝上國”的觀念不會影響英國商品在中國的銷售,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英國商品在中國滯銷的原因,與中國對外貿易布局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61年(中國)。依據材料概況可知:受漢口開埠影響,出現了新的行業(yè),可知商業(yè)出現了分化,另一方面,原有的行業(yè)中,以外國需求為主的行業(yè)發(fā)展突出,說明出現了改組,D項正確;開始與國際市場建立聯系,敘述不準確,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武漢在國際上地位的論述,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商品產量的敘述,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一些資本薄弱的中國行商缺乏周轉資金,只能向外國商人借高利貸,這表明當時中國缺失近代金融信貸制度,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十三行的經營理念,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列強對華進行資本輸出是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排除B項;這一時期近代民族工業(yè)尚未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晚清中國。通過史料一中“與理藩院進行交涉”到史料二中“平等照會”的變化,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外交理念與實踐逐步擺脫天朝上國思想,朝著近代民族國家、國際法要求的方向發(fā)展,C項正確;清政府同意與俄國平等照會體現天朝上國理念受到沖擊,排除A項;接受平等照會總體上是在遵從近代外交規(guī)則,而非出賣國家利益,排除B項;晚清朝貢體系土崩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B【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近代(中國)。魏源認為英國法律中對于攜帶違禁物品進入英國的,罰其貨價三倍,這是參照他國做法實行的,屬于國際通行做法,因此收繳鴉片并非英國停止和中國貿易的理由,由此可見,魏源希望參考英國的做法來解決貿易糾紛,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西方的法律制度,B項正確;材料內容并未提及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項;林則徐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排除C項;從稱呼上看,魏源并未突破夷狄觀念,排除D項。故選B項。1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題意可知,1863年到1883年,天津港進口的商品主要以生活資料為主,生產資料所占比重始終很低,說明此時國內工業(yè)發(fā)展水平較低,基礎薄弱,對生產資料需求有限,C項正確;生產資料進口比重低可以說明工業(yè)基礎薄弱,但無法說明產業(yè)結構嚴重失衡,排除A項;近代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市場開放程度并不低,排除B項;民眾消費以生活資料為主,所以生產資料進口比重低不能說明民眾消費理念滯后,排除D項。故選C項。1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政府實施“值百抽五”的低稅率,有利于列強對華進行商品輸出,不利于保護國內市場,B項正確;清政府實施“值百抽五”的低稅率,并不會限制中外貿易,也不會起到保護國內市場的作用,排除A項;清政府的這種做法便于列強對華傾銷工業(yè)品,未體現這種做法扭轉貿易逆差開辟海外市場,排除C項;《南京條約》中的“協(xié)定關稅”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主權,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3.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近代的中國。依據材料可知,林則徐按照距中國由近及遠的方式介紹外國,體現了中國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這與中國人對于世界的傳統(tǒng)認知相符,B項正確;該編譯順序主要反映中國認識世界的思維,與近代外交的層次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僅提及個別國家,無法推出其完整展現了世界的輪廓,排除C項;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四洲志》在國內并未受到重視,排除D項。故選B項。14.D【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詳細輯錄了《瀛寰志略》中介紹英國“火輪船”的文字,在《英吉利小傳》中對火輪船也有專門介紹,說明魏源認識到西方科技的先進,意在“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回應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挑戰(zhàn),D項正確;魏源此舉回應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挑戰(zhàn),材料內容與傳統(tǒng)文化無關,排除A項;魏源沒有找到救亡圖存的有效路徑,排除B項;魏源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并未提出變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張,排除C項。故選D項。1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禁止制販假茶、劣茶”“驗有滑石、白蠟等粉渲染”“充公嚴罰”等可知,政府對茶葉的質量管理做出明確規(guī)定,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茶葉質量存在一定問題,政府重視茶葉質量是出于外貿利益的考量,故這可用于說明茶葉品質影響中外貿易,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其他商品,無法得出“茶葉成為中外貿易主要商品”的結論,排除A項;中國開始卷入世界市場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而B項的“開始”一說材料證據不足,排除B項;材料雖涉及“化學實驗”,但這與茶葉生產并無關系,并且“中國茶葉生產實現了工業(yè)化”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6.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是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就是說,像當時中國那樣一個國家是沒有資格主張一般的屬地主權原則”和所學可知,排除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資格,治外法權是不平等條約的產物,違反了國際法所公認的主權原則,說明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具有不平等性,D項正確;據材料無法說明“開始”的說法,而且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規(guī)定是領事裁判權制度在中國的開端,排除A項;當時國際法認可屬地主權原則,排除B項;材料沒有割地的內容,未涉及領土完整的破壞,排除C項。故選D項。17.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若假以辭色,使中國相待,亦可用為馴服英國夷地步”可知當時咸豐意圖以夷制夷來維護國家安全,C項正確;當時對列強侵華未有本質清醒認識,排除A項;材料沒體現發(fā)動群眾,排除B項;平等關系材料沒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8.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居于畫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負責簽約的欽差大臣者英,但在他頭頂的正上方繪著一幅英國女王的肖像畫”“右下側繪有一只小狗,象征忠誠”可知,英方在《南京條約》簽訂過程中,繪制相關場景,突出英國的國家地位,丑化中國形象,具有強烈的政治意涵,B項正確;五口通商反映英國謀求對華商品輸出,排除A項;該場景繪制并未真實再現當時條約簽訂場景,具有丑化內涵,排除C項;材料與打破傳統(tǒng)夷夏觀念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0-1894年(中國)。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近代以來洋布在中國的銷售量不斷增加,但土布產量的絕對優(yōu)勢和土布里排除商品布后自產布仍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說明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生產和自然經濟在當時中國仍然頑強生存,C項正確;該表反映了小農經濟仍占優(yōu)勢,未涉及經濟結構變化,排除A項;材料中的洋布是指用機器織成的布,并不是外國商品,未體現外國商品優(yōu)勢凸顯,排除B項;該表反映了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生產和自然經濟在當時中國仍然頑強生存,“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20.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晚清中國。據材料可知,臺灣的樟腦主要銷往西方國家,且西方國家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反對清政府插手和限制樟腦貿易,目的是將中國變?yōu)樵袭a地,反映列強的經濟侵略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依附性,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將樟腦貿易改為官辦是洋務派的主張,且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處于剛剛開始的時期,尚未到已趨破產的階段,排除A項;樟腦屬于原料,其生產需要的技術水平和工業(yè)實力要求不高,僅憑此不能斷定臺灣近代化水平高,排除C項;清政府是在英國的脅迫之下廢除樟腦官辦的,并非“主動適應”,排除D項。故選B項。21.論題:從中國海關的進出口稅比例的變化看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特點。首先,洋商稅收占比的逐漸上升揭示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增強。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了眾多通商口岸,并賦予外國商人在華貿易的特權。這導致洋商得以利用其資本、技術、管理和航運優(yōu)勢,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從1861年到1910年,洋商稅收占比從100%逐漸曲折發(fā)展到93.18%,而同期華商稅收占比則從0%曲折發(fā)展至6.82%。這一顯著變化不僅反映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經濟的侵略性滲透,并且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這也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商業(yè)勢力在面對外資競爭時的困境,以及近代化的艱難。其次,華商稅收占比的波動下降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商業(yè)勢力在面對外資競爭時的困境。盡管部分華商試圖引進西方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自我革新,但由于資金、技術和市場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限制,他們往往難以與洋商抗衡。此外,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和海關稅率的設定往往偏袒洋商,進一步削弱了華商的市場地位。這使得華商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逐漸邊緣化,進而影響了其稅收占比。此外,稅收比例的變化還反映了中國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以及海關制度的改革。在這一時期,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關管理、提高稅收效率以及維護國家利益,進行了一系列的海關制度改革。例如,引入西方的會計和管理方法,提高海關征稅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然而,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華商與洋商之間的競爭壓力。綜上所述,上海海關1861-1910年華商與洋商進出口稅比例的變化不僅揭示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經濟的侵略和滲透,也反映了中國社會內部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以及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海關制度的改革。這一歷史現象對于我們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社會經濟變遷以及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如由材料“洋商稅占進出口稅%”與“華商稅占進出口稅%”的數據變化結合題干“上海海關,是近代中國最大的海關,其海關稅額統(tǒng)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中國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笨芍湔擃}:從中國海關的進出口稅比例的變化看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特點。其次,依據材料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說明。根據材料“洋商稅占進出口稅”的數據變化“從100%到89.50%再到93.18%”可知,洋商稅收占比的逐漸上升揭示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增強,再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如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了眾多通商口岸,并賦予外國商人在華貿易的特權。這導致洋商得以利用其資本、技術、管理和航運優(yōu)勢,在中國的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