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與土壤【速記清單】(解析版)-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_第1頁
第四章 植物與土壤【速記清單】(解析版)-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_第2頁
第四章 植物與土壤【速記清單】(解析版)-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_第3頁
第四章 植物與土壤【速記清單】(解析版)-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_第4頁
第四章 植物與土壤【速記清單】(解析版)-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植物與土壤知識點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1.土壤的結構土壤的結構土壤生物位置枯枝落葉層小動物活動的主要場所土壤的最表層上土層既有大量植物根系分布,也有土壤生物分布土壤的中層下土層有少量根系及微生物分布土壤的最底層2.土壤生物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類生物統(tǒng)稱為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其實是直接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生物,不包括偶爾到土壤中活動的生物,如大部分鳥類。土壤生物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1)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絕大多數植物的根需要固定在土壤中,通過吸收土壤里的各種養(yǎng)分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一方面,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斷地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另一方面,植物是土壤有機物積累的重要來源。(2)動物:土壤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陸生動物都以土壤為立足點,它們在土壤上行走、活動和覓食。常見的土壤動物有原生動物、節(jié)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等。(3)微生物:在土壤中起作用最大的是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它們具有種類多、數量大、繁殖快和活動性強等特點,在土壤的物質轉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們能分解有機物,促進物質循環(huán)知識點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1.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主要是指空氣、水、腐殖質(有機物)、礦物質(無機物)等,這些非生命物質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大類。固體部分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構成,礦物質的主要成分是無機鹽。液體部分是水,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氣體部分是空氣。土壤中所有的非生命物質為土壤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2·1·c·n·j·y2.(1)水①來源:土壤水分主要來自降水(降雨、降雪)和灌溉。此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下水也可以上升補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也會凝結,直接轉變?yōu)橥寥浪?。②作用: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溶解和運輸,改善植物營養(yǎng)狀況、調節(jié)土壤溫度,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各種土壤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2)有機物①來源: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②作用: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質,腐殖質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yǎng)分。同時,土壤中的有機物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氣性,改變沙土的松散狀態(tài)(3)無機鹽有可溶于水和不可溶于水兩種,可溶于水的無機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物質。知識點三:從巖石到土壤1.引起巖石風化的因素(1)風的作用;(2)流水的作用;(3)溫度劇烈變化的作用;(4)雨水的作用;(5)生物的作用。2.土壤的形成過程堅硬的巖石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細碎的礦物質顆粒,再經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才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機物、水和空氣等物質的土壤。土壤的形成過程是十分緩慢的,直到今天,這個過程仍在不斷地繼續(xù)著。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況下大約需要100~400年,在極其寒冷的環(huán)境中,大約需要1000年知識點四:土壤的結構和類型黑鈣土東北黑土地河流沖積砂泥田1.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以及多種生物組成的。這些成分之間相互影響,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2.礦物質顆粒是組成土壤的主要物質之一,因此,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3.土壤的礦物質顆粒有粗有細,直徑為2.0~0.02毫米的叫做砂粒,直徑為0.02~0.002毫米的叫做粉砂粒,直徑小于0.002毫米的叫做黏粒。其中砂粒的滲水能力最強,黏粒的滲水能力最弱。在漏斗口放一些脫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適量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黏粒。將漏斗分別擱在錐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燒杯水。5分鐘后觀察兩個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錐形瓶內。能滲出更多水分的是砂粒_的漏斗知識點五: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1.由于土壤礦物質顆粒的組成及其比例不同,土壤的黏性不同,從而影響了土壤的通氣性能、保水性能等。2.黏性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較大,比較疏松,水易滲入或流出,通氣性能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較差。黏性較強的土壤,空隙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氣性能較差。3.各類土壤的性狀土壤名稱性狀砂土類土壤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能強,易干旱,有機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壤土類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種4.壤土類土壤的礦物質顆粒、空氣、水和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因此,壤土類土壤是適合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顒樱河萌N土壤種植植物控制變量:土壤種類不同,其余條件相同:①植株:同類、等大、長勢旺。②澆等量的水。③接受陽光而不受雨淋等。④放在同一位置。3只花盆中都澆等量的水一次實驗現象:壤土類土壤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實驗結論:壤土類土壤最適宜植物生長。壤土類土壤各成分的含量(體積百分比):固體部分(50%)(礦物質顆粒45%-49%,有機物:1%-5%);水:25%;空氣:25%版權所有1.土壤的保水、透水、通氣、保肥的能力與土壤礦物質顆粒的組成和比例有關。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連續(xù)不斷地供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yǎng)元素,以及協調土壤空氣和溫度等環(huán)境條件,使之利于植物生長的能力。土壤肥力可分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知識點六:植物的根系常見的根1.陸生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土壤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一株植物所有的根的總稱叫做根系。2.許多植物的根系十分發(fā)達,生長的范圍比枝葉大,對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另外,組成根系的每條根都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根分為主根、側根和不定根。根系類型概念代表植物區(qū)別直根系有明顯發(fā)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青菜、大豆等雙子葉植物有沒有主根和側根之分須根系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的根系水稻、小麥等單子葉植物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直根系根的數目較少,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而須根系根的數目較多,無明顯發(fā)達的主根,主要由不定根組成。不定根: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植物的種類和外界環(huán)境如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密切相關根的功能a.固定:植物的根十分發(fā)達,生長的范圍比枝葉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b.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根吸收進入植物體的。5.影響根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情況、水分狀況;缺水地區(qū)生長的植物的根往往比水源充足地區(qū)生長的植物根更為發(fā)達。在農業(yè)生產上,常利用控制水、肥等來調整作物的根系,以達到豐產的目的。須根系中也有主根,只是主根不發(fā)達、不明顯。(1)在自然條件下,植物根系所占的土地面積往往大于莖、葉的面積,其優(yōu)點是能增大植物根系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面積,有利于植物的生長(2)直根系入土較深,須根系入土較淺;雙子葉植物大多為直根系,單子葉植物大多為須根系;網狀形葉脈的植物一般為直根系,平行葉脈的植物則往往為須根系。知識點七:根的吸水和失水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長、分化、吸收養(yǎng)料最活躍的部位,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從根尖的尖端起,根據它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根毛區(qū)四個部分。3.根尖各結構的特點和功能根尖結構位置細胞結構特點主要功能根冠根尖的最頂端細胞壁薄,外層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內部細胞小、排列緊密對根起保護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斷地生長分生區(qū)根冠內側細胞壁薄,細胞核較大,細胞質濃,細胞排列緊密,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分生作用,補充根冠細胞和伸長區(qū)細胞伸長區(qū)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體積增大變長,能較快生長使根不斷伸長,伸向土壤深處根毛區(qū)伸長區(qū)上部由伸長區(qū)細胞進一步分化而來,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長度的根毛,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較大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土壤顆粒之間含有無機鹽和水分,稱為土壤溶液。5.根毛細胞吸水: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根毛細胞失水: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次施肥過多,容易導致根毛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燒苗”現象燒苗:水分進入根部的途徑:水→根毛細胞→各皮層細胞→根的木質部導管→植物體各結構。知識點八: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的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無機鹽。(一)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C、H、O、N、P、S、K、Ca、Mg微量:Fe、Mn、B、Zn、Cu、Mo、Cl不同植物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量不同:(二)無機鹽的作用有些無機鹽用于構建植物體:氮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有些無機鹽用于調節(jié)植物的生命活動:鉀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磷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和開花植物缺乏無機鹽的癥狀植株矮小,葉片發(fā)黃——缺氮植株暗綠帶紅——缺磷植株矮小,葉片有褐斑——缺鉀無機鹽作用缺乏時的癥狀含氮的無機鹽(如硝酸銨)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fā)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含磷的無機鹽(如過磷酸鈣)促進幼苗發(fā)育、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成熟提早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含鉀的無機鹽(如氯化鉀)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的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知識點九:莖的結構植物的莖按形態(tài)可分為直立莖、攀緣莖、匍匐莖和纏繞莖等;按其組成可分為草質莖和木質莖。直立莖:莖干垂直地面,直立空間向上生長,使葉片伸展,充分接受陽光;攀援莖:莖細長,莖幼小時較為柔軟,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須或吸盤等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長。匍匐莖:莖細長柔弱,平臥地面,蔓延生長,一般節(jié)間較長,節(jié)上能生不定根。纏繞莖:莖沒有卷須、吸盤等特殊,但它們的莖卻有沿著其它物體呈螺旋狀纏繞的本領.莖的組成成分:木質莖,草質莖.莖的結構:變態(tài)莖;無論呈現什么特點,都是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是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yǎng)方式的一種適應,即從環(huán)境中最大可能地獲取其生長所需的陽光。木質莖一般具有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等結構。(1)樹皮可分為韌皮部和最外層的表皮。樹皮包在莖的外層,對植物具有保護作用;韌皮部位于樹皮靠近木質部的部位,韌皮部中含有起輸導作用的篩管。(2)形成層位于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能用手剝開樹皮的地方),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分裂產生子細胞,子細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不斷長大,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使莖加粗。(3)木質部中含有起輸導作用的導管。導管和篩管的形態(tài)、結構不同,其輸導物質的類型也不同。(4)髓位于莖的中央,其細胞體積較大,具有儲藏營養(yǎng)的作用。3.木質莖的加粗生長活動與季節(jié)性的氣候變化有關,尤其是溫帶地區(qū)生長的木本植物,在外界氣候因素呈現的周期性變化影響下,木質莖的橫切面上會呈現出年輪現象。4.年輪出現在莖的木質部中,根據年輪數可推斷出樹的年齡。根據年輪的寬度變化等信息可推斷出植物生長不同時期的氣候狀況等。5.植物生長一年一般形成一個年輪。當環(huán)境條件好時,植物生長較快,形成的年輪較疏松,顏色較淺(如春材)。反之,年輪較密,顏色較深(如秋材)。知識點十: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1.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運輸的。2.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入到莖中央的導管3.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扒o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探究實驗的注意事項:(1)要將枝條的下端削成平整的斜面,以增大導管切口截面積,從而有利于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2)為了使實驗的效果更明顯,紅墨水的濃度應相對高些;(3)將枝條放在陽光下照射的目的是為葉的蒸騰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產生蒸騰拉力,以便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4)將A組枝條不用石蠟處理,B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樹皮部分,C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也能觀察到A、B組枝條只有木質部被染色,C組枝條未被染色的現象。知識點十一:有機物的運輸植物的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除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轉送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2.有機物的運輸實驗: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選取一個枝條,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厘米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士林涂抹環(huán)剝部位。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將膨大而形成枝瘤。這一現象表明有機物是通過樹皮自上而下運輸的。3.樹皮里只有韌皮部的篩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見,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知識點十二:葉的結構1.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2.葉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特征與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1)生活在潮濕、陰暗環(huán)境下的植物,一般葉片較大且葉表面無角質層,以增加換氣的面積。(2)生活在干旱環(huán)境下的植物,葉片一般較小甚至退化成針刺狀(如刺葉石竹)或小鱗片狀(如麻黃),葉表面多覆蓋有蠟質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2·1·c·n·j·y3.一片葉是由葉柄和葉片組成的,葉片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等結構組成的。(1)表皮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組成的,有利于光線的透過和葉內結構的保護;表皮上含有大量的氣孔(2)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內含許多葉綠體,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3)葉脈分布在葉肉中,多由導管和篩管構成,是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通道,同時對葉片有支持作用在能分背腹面的兩面葉中,葉肉分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知識點十三:蒸騰作用1.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吸收的水約有99%是通過蒸騰作用的方式散發(fā)出去的。2.蒸騰作用的意義:(1)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葉片溫度;(2)是植物運輸和吸收水分的主要動力;(3)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3.植物蒸騰作用的快慢受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等因素的影響。探究:蒸騰作用強弱與哪些環(huán)境因素有關?1.建立假設:(1)可能與光照的強度有關(2)可能與溫度有關(3)可能與濕度有關(4)可能與空氣流速有關2.實驗:春天的陽光下:上升慢;夏天的烈日下:上升快陰暗潮濕下:緩慢上升;電吹風吹:快速上升知識點十四:水的散發(fā)結構1.在蒸騰作用中,水是從葉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2.葉的表皮細胞排列非常緊密,其中呈半月形的細胞是保衛(wèi)細胞,兩個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3.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根毛→根中的皮層細胞→根中的導管→莖、葉中的導管→葉肉→氣孔→葉外。4.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土壤中的無機鹽溶解于水中,它們被根吸收后,隨著導管中的水流,被運輸到植物體的莖、葉等器官中。5.植物能通過氣孔的開閉來調節(jié)蒸騰作用的快慢,使植物體內始終保持著適量的水分。知識點十五:土壤是重要的資源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陸地面積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適宜農業(yè)生產。2.我國陸地面積9.6×1012米2,其中湖泊面積8×1010米2。耕地、林地、牧草地只占陸地面積的63.8%。耕地面積為1.35×1012米2,其中高產耕地僅3.98×1011米2。含水量過高:含水量過低:永久凍土:被污染的土壤:土壤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我國的土壤資源狀況土地類型國土總面積陸地總面積耕地、林地、草地耕地總面積高產耕地總面積土地面積(平方千米)960萬877萬438萬137萬29.4萬所占的比占全球6.8%占國土91.39%

占陸地總面積50%占陸地總面積15%

占耕地總面積21%我國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積、林地資源非常低。理解我國耕地資源的有限性,可以從農用耕地面積占地表面積的比例與我國人均占有耕地資源兩方面去理解。知識點十六:土壤污染與保護1.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fā)。2.土壤污染的種類(1)物理污染:核反應帶來的輻射性污染。(2)化學污染: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廢水,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等。(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產生的污染。3.耕地被蠶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鹽漬化等,都會造成土壤資源的流失。(1)水土流失是全球環(huán)境中存在的大問題。黃土高原是我國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每年被沖刷走了大量的氮、磷、鉀元素,相當于流失了數量可觀的化肥。(2)我國沙漠化現象嚴重,所以頻頻出現沙塵暴天氣。(3)土壤鹽漬化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堿化。我國的鹽漬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qū),具有分布范圍廣、面積大、類型多等特點。土壤的鹽漬化嚴重影響了耕地的質量,導致農業(yè)減產易錯點1:不清楚土壤顆粒大小對滲水性,通氣性,保水保肥性的影響,不清楚土壤的分類【例題1】如圖所示,種花用的瓦盆是用紅黏土燒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是因為()A.瓦盆沙粒含量較少 B.瓦盆保水性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氣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適合植物生長【解答】解:瓦盆的壁上有許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氣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氣性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諝庵械难鯕饪梢暂^多的透過瓦盆的壁(通過瓷盆的壁的氧氣較少)進入盆內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細胞的呼吸作用,促進花的生長。故選:C?!揪毩?】“桃蛋”是一種耐旱性強的多肉植物,適于生長在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中。則該土壤類型是()A.黏土類土壤 B.砂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以上三種都可以【解答】解:土壤的結構不同,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這與構成物質的顆粒大小有關。壤土的構成顆粒較小,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沙土的構成顆粒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顯;黏土類土壤黏性很強,土壤空隙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氣性能較差,不利于植物生長。“桃蛋”是一種耐旱性強的多肉植物,適于生長在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中。則該土壤類型是砂土類土壤。故選:B。易錯點2:不了解根尖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例題2】如圖為幼根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①區(qū)段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區(qū)段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C.③區(qū)段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 D.④區(qū)段是吸收有機物的主要部位【解答】解:A、①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A正確;B、②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B正確;C、③分生區(qū)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C正確;D、④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D錯誤。故選:D?!揪毩?】洋蔥被稱為“蔬菜皇后”,其營養(yǎng)成分豐富,對癌癥、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如圖表示洋蔥根尖的結構及部分生理過程,其中說法錯誤的是()A.幼根的生長主要依賴于a區(qū)和b區(qū) B.c區(qū)屬于分生組織,其細胞能進行①過程 C.②表示分化過程,其結果是形成組織 D.a區(qū)表皮細胞形成根毛,擴大了吸收面積【解答】解:A、c分生區(qū)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加,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qū)。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長主要是由于[c]分生區(qū)的不斷分裂和[b]伸長區(qū)的不斷長長的緣故。A錯誤。B、[c]分生區(qū)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屬于分生組織。B正確。C、圖中①表示細胞分裂、②表示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的過程,它使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變化,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從而形成組織。C正確;D、a成熟區(qū)區(qū)內有了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該結構屬于輸導組織;成熟區(qū)表皮細胞的結構有效地擴大了吸收面積,這說明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D正確。故選:A。易錯點3: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例題3】近年來,蔬果采摘成了熱門,既能體驗到采摘的樂趣,又能親近大自然。請結合所學的科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蔬菜、水果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是葉綠體。(2)蔬果管理中重要一項措施就是澆水,蔬果所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3)在種植菠菜等葉類蔬菜時,菜農常常適當施加含氮的無機鹽以促進葉的生長?!窘獯稹拷猓海?)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淀粉)和氧,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有光。因此,蔬菜、水果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是葉綠體。(2)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fā)到大氣中去了,故蔬果所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3)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在種植菠菜等葉類蔬菜時,需要的是葉,故要促進營養(yǎng)生長,即葉的生長,因此需要較多含氮無機鹽。故答案為:(1)葉綠體(2)蒸騰(3)氮【練習3】種莊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如果莊稼出現矮小瘦弱、葉片發(fā)黃,其最可能缺乏的無機鹽是()A.含磷無機鹽 B.含鉀無機鹽 C.含氮無機鹽 D.含硼無機鹽【解答】解: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缺乏時的癥狀: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fā)黃。鉀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缺乏時的癥狀:植株莖稈軟弱、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發(fā)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缺乏時的癥狀: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缺少含硼的無機鹽,油菜會花而不實。因此,如果莊稼出現矮小瘦弱、葉片發(fā)黃,其最可能缺乏的無機鹽是含氮的無機鹽。故選:C。易錯點4:不會判斷和區(qū)分莖的導管和篩管及其運輸成分和方向【例題4】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設計了如下實驗?!緦嶒灢牧虾推骶摺啃迈r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實驗步驟】①取______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縱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縱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中。【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組別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表達與交流】(1)請補充①中橫線上的內容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2)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面積。(3)將處理好的枝條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強蒸騰作用,使實驗效果更明顯。(4)若實驗結論成立,則A組的實驗現象是木質部被染成紅色且樹皮不被染成紅色;C組實驗現象是都不變紅。【解答】解:(1)對照實驗要保證單一變量。①中橫線上的內容應該是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2)扦插時,為了讓枝條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處理方法是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面積。(3)蒸騰作用會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植物的蒸騰作用受溫度、光照強度等因素的影響,實驗時將處理好的枝條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強蒸騰作用,使實驗效果更明顯。(3)A組的紅墨水能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所以A組枝條染成紅色,C組的紅墨水不能通過向上運輸,所以C組枝條未染色。(4)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不在樹皮,植物體就是靠根、莖、葉的導管把水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管道,將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自上而下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若實驗結論成立,則A組的實驗現象是木質部被染成紅色,且樹皮不被染成紅色,C組實驗現象是都不變紅。故答案為:(1)控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2)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面積(3)增強蒸騰作用,使實驗效果更明顯(3)A組枝條染成紅色,C組枝條未染色。(4)木質部被染成紅色;樹皮不被染成紅色【練習4】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童設計實驗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她取了如圖甲所示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A組枝條不做處理;B組枝條剝去下半部樹皮;C組枝條除去木質部和髓,只留下樹皮。步驟二: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均插入瓶盛有一定量稀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部分浸入紅墨水中),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1)該實驗選擇的木本植物枝條上帶有一定數量的葉片的目的是進行蒸騰作用;為了要使實驗現象明顯,應將植株放在陽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2)B組枝條橫切面上染色部位是A。A.木質部B.韌皮部C.樹皮D.篩管(3)小童要證明水分和無機鹽是從根部自下而上運輸的,需要再繼續(xù)實驗步驟三,請你寫出步驟三的實驗設計及觀察到對應的實驗現象將B組枝條縱切,用放大鏡觀察縱切面的染色部位,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窘獯稹拷猓海?)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葉片上氣體散失的“窗口”是氣孔,該結構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條上保留的葉片數量越多蒸騰作用越強烈,越有利于枝條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葉脈變紅的速度快。為了讓綠葉充分進行蒸騰作用,應將植物放在有光的環(huán)境中。(2)導管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因此紅墨水中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的。故觀察到就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3)將B組枝條縱切,用放大鏡觀察縱切面的染色部位,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就可以進一步證明: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故答案為:(1)進行蒸騰作用;陽光。(2)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