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全冊課件》_第1頁
2023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全冊課件》_第2頁
2023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全冊課件》_第3頁
2023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全冊課件》_第4頁
2023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全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全冊教學課件全冊教學課件第1課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學習目標1.掌握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2.掌握大運河的開通及意義;3.掌握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過程和影響;4.掌握隋朝滅亡的原因。西晉東晉南方:北方: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81(鮮卑族)北魏三國魏蜀吳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北朝589南朝一、隋的統(tǒng)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楊堅,改元開皇,定都長安)2、隋的統(tǒng)一:589年,隋朝滅陳,統(tǒng)一南北。隋五牙戰(zhàn)船復原模型隋滅陳渡江作戰(zhàn)的艦船3、隋的疆域:隋材料:公元316年,短暫的統(tǒng)一王朝西晉滅亡。直到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再一次實現(xiàn)了南北統(tǒng)一。期間,政權并立,戰(zhàn)火紛飛。隋的統(tǒng)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開創(chuàng)隋唐時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統(tǒng)”局面,為后來經濟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合作與探究:想一想:隋朝的統(tǒng)一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隋文帝楊堅(1)隋文帝在隋朝統(tǒng)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tǒng)一?措施:①經濟上:發(fā)展經濟,編訂戶籍,統(tǒng)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4、隋朝經濟的發(fā)展與繁榮(2)隋文帝在采取這些措施之后,結合課本,說說他采取這些措施后的影響如何?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使人口數(shù)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②出現(xiàn)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倉示意圖(3)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有哪些?

時間

項目隋初隋盛世結論(表現(xiàn))人口3000多萬人4600多萬人墾田1900多萬頃5500多萬頃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興洛倉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隋煬帝(楊廣)(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楊廣派人入宮將父文帝殺死,又假稱文帝詔賜兄楊勇死,縊殺之;遂即位,為隋煬帝。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通運河?二、開通大運河隋煬帝運河水,蕩悠悠,隋煬皇帝下?lián)P州。一心只把瓊花看,萬里江山一旦丟。

揚州瓊花,學名“聚八仙”,號稱“維揚一枝花,四海無同類”。相傳揚州蕃厘觀有瓊花,隋煬帝慕其名,特赴揚州觀賞。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通運河?政治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經濟目的:搜刮江南財富;軍事目的:為攻打高麗轉運軍事物資便利;個人目的:貪戀江都美景。一言以蔽之: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二、開通大運河隋煬帝南巡隋煬帝龍舟模型京口瓜洲古渡口遺址大運河風光大運河蘇州段寶帶橋大運河風光隋朝的大運河示意圖一條:一條貫穿南北的大動脈二長:二千多千米三點:三個城市洛陽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河:貫穿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江都(揚州)長安六?。嚎缭搅鶄€省份(從北至南)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隋朝大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思考:隋煬帝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①隋文帝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繁榮,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提供了經濟基礎。②隋朝國家統(tǒng)一,使隋煬帝有征發(fā)幾百萬人的可能性。(人力資源)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江淮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淮左名都”之譽。揚州有許多文化古跡,其中之一就是古運河。它最早開鑿于春秋末年,當時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和晉國,便命令從江蘇的揚州到淮水開一條運河,取名邗溝,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運河。到了隋朝,為了溝通南北漕運,隋煬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開通了包括邗溝在內的大運河,形成了全國運河系統(tǒng)。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糧食全靠大運河。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想一想?

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边@句話是什么意思嗎?水運糧食在古代為什么這么重要?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

取盡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大運河的開通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開通大運河思考: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有什么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三、開創(chuàng)科舉取士制度“科”指考試科目;“舉”指選舉人才??婆e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個人有資格做官。

李富貴的簡歷出身:高門權貴的子弟學識:寫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極人品:欺善怕惡,為富不仁

張有才的簡歷出身:一貧如洗,草根階層學識:出口成章,真才實學人品:為人正直,敢于直言魏晉南北朝時期,vs

由此可見,科舉制創(chuàng)立前,想要做官必須同時具備哪兩個條件?這種選官制度有何弊端?

條件:1.本人要出自高門權貴家庭2.必須有地方官員和高門權貴的推薦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弊端:①任人惟門第,缺乏公平性,許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學的人無法擔任高官;②選官的權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

《廿二史札記》謂:“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實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書選用”。

魏文帝曹丕時,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由特定官員(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但是,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后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于門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xiàn)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才,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這種官吏選拔制度在兩晉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廢止,行之四百年。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劉毅傳》公門有公,卿門有卿。——《晉書·王沈傳》只注重門第科舉制誕生的背景張有才李富貴皇帝這樣能不能選拔出有用的人才?按身份出身來選拔官員太不公平了??!對我的統(tǒng)治有利嗎?不利為了消除這些弊端,隋文帝采取了什么方式來選官?分科考試思考: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各種人帶來什么變化?高門權貴的子弟:寒門學子: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朝廷):失去憑出身做官的機會失去選官的權力得到選官的權力和大批人才得到憑才學做官的機會作用: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他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請回答:這種通過分科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稱為什么?科舉制請回答: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志是什么?隋煬帝時,創(chuàng)立進士科。進士科:科舉考試的主要科目,考試內容以經學和時務策為主。合作與探究:材料一:這種制度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它最大的合理性在于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材料二: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說過,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思考:(1)材料一、二中所提及的“這種制度”指的是什么?其誕生的標志性事件又是什么?(2)根據(jù)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種制度”的創(chuàng)立有何劃時代的意義??婆e制創(chuàng)立的影響/意義:①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②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婆e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四、隋朝的滅亡隋統(tǒng)一全國后,隋文帝說“方今區(qū)宇一家,煙火萬里,百姓又安,四夷賓服”??墒呛镁安婚L,這個強大的王朝和秦朝一樣,很快就滅亡,這是為什么呢?合作與探究:

材料一:隋朝大業(yè)年間(隋煬帝年號)民役簡表時間大事民役數(shù)量(包括力役和兵役)605年三月營建東都,工程進行了十一個月每月二百萬人605年三月開鑿通濟渠男女百多萬人605年四月開鑿邗溝十多萬人605年五月營建西苑一百七十多萬人606年七月巡游江南四十多萬人607年八月修筑長城一百多萬人608年正月開鑿永濟渠男女百多萬人608年七月再修長城二十多萬人612年正月遠征高麗三百多萬人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①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②隋煬帝修筑長城,開鑿大運河,多度役使民力,計劃了社會矛盾,使人民無法正常從事生產勞動。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隋煬帝的暴政。啟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必須正確使用民力,大會效力。③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力。短暫的隋朝——二世而亡隋煬帝暴虐無道的統(tǒng)治,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隋朝統(tǒng)治瓦解。618年,隋煬帝被部下在江都殺死,隋朝滅亡。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處?①統(tǒng)治時間短,因為暴政而亡。②結束了分裂,實現(xiàn)統(tǒng)一。④制定影響深遠的制度——秦: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隋:確立了科舉制。③興建大工程——秦:長城;隋:大運河小結: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媽媽是皇帝哥哥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圖片。圖1

隋末農民起義圖4

李淵起兵反隋圖6

玄武門之變圖3

唐太宗—李世民圖5

隋煬帝荒淫無度圖2

女皇武則天圖5

隋煬帝荒淫無度圖1

隋末農民起義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圖片。圖4

李淵起兵反隋圖6

玄武門之變圖3

唐太宗—李世民圖2

女皇武則天材料一:“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隋書·楊玄感傳》材料二:“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舊唐書·李密傳》提問:材料顯示了什么現(xiàn)象?一、唐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定都:618年李淵(唐高祖)長安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長子李建成太子 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 598-649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齊王 603-626唐高祖竇皇后四子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后,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元貞觀。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迅速,國力逐步強盛的治世局面。為什么會出現(xiàn)“貞觀之治”,原因何在?二、“貞觀之治”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材料二: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貞觀政要·論務農》正確認識君民關系,重視人民的力量政府要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

結合下列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有哪些開明的治國思想?

材料三:太宗嘗謂公卿曰:“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貞觀政要·論求諫》材料四:太宗謂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币坡犝_意見,虛心納諫大臣要廉潔奉公

結合下列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有哪些開明的治國思想?

結合下列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在位時實行了哪些政策與措施?材料二:太宗謂侍臣曰:“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逓閮|兆人父母,唯欲躬務儉約,必不輒為奢侈……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貞觀政要·論務農》材料一:貞觀二年,皇后親蠶?!杜f唐書》材料三:公卿奏請建暖閣,太宗曰:“若遂來請,糜費良多。昔漢文將起露臺,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于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為人父母之道也?”固請至于再三,竟不許。戒奢從簡發(fā)展生產,減輕賦稅勞役材料四:唐興……由是州縣之數(shù),倍于開皇、大業(yè)之間。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合并州縣,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結合下列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在位時實行了哪些政策與措施?材料五:唐太宗對大臣的訓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勤于政事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貞觀政要·論任賢》思考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么共同之處?(1)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教訓(2)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人民的賦稅(3)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1.改革賦役制度2.沿襲完善“三省六部制”3.修改法令,編《唐律疏議》4.完善科舉制貞觀新政:

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增強,史稱“貞觀之治”政治上經濟上1。推行均田制2.獎勵墾荒3.輕徭薄賦民族關系上1.抵抗外族騷擾2.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

(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貞觀政要·納諫》

(經過唐太宗一段時間的統(tǒng)治)天下大捻,流散者咸歸故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虧)糧,取給于道路焉。

——《資治通鑒》對比兩段材料,有何不同?想一想

在道德上李世民也許應該受到譴責,但他生活的特定歷史年代使他不能“仁慈”。而唐太宗的遠見卓識、寬廣的政治胸懷,博覽群才、勵精圖治,推動了唐朝歷史的發(fā)展,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如何評價唐太宗李世民?三、女皇武則天武則天(624~705),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自稱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為名。1、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作用: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姚崇狄仁杰

宋璟武則天時的名臣治國措施:無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很多人對她褒貶不一,那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怎樣評價她呢?評價方法:看她是否在歷史上對社會起了推動作用宋慶齡: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毛澤東:武則天確是個治國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三、開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名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成為“開元盛世”

《資治通鑒》:姚崇善于應變,辦理各種事務;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場。兩人都同心協(xié)力輔佐玄宗,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唐的賢明宰相,前有房玄齡、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們比。

根據(jù)上文,說一說姚崇、宋璟為官各有何特點。你認為應該怎樣用人才能把國家治理得更好?暢想天地動腦筋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么共同之處?秦隋:都是完成統(tǒng)一后很快滅亡都是統(tǒng)治者殘暴無道、政治黑暗都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漢唐:統(tǒng)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訓出現(xiàn)了繁榮的局面都輕徭薄賦,整頓吏治,任用賢良都成為影響當時世界的大國“貞觀之治”唐朝建立:618年李淵(唐高祖)長安李世民(唐太宗)年號貞觀經濟上:發(fā)展生產,減輕賦稅勞役政治上: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用人上: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國號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小結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練習反饋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漢武帝

唐太宗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民族關系

削減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fā)展科舉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舉辦太學重視人才培養(yǎng),擴充國學規(guī)模,增加學員民族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3課盛唐氣象導入新課讀詩歌猜詩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憶昔》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你知道上面三首詩歌分別是哪三位詩人的作品嗎?學習目標1.歸納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2.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關系3.了解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4.知道唐代詩歌和書畫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藝術特點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經濟的繁榮1.農業(yè)(1)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yè)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fā)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2)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曲轅犁筒車2.手工業(yè)(1)紡織業(yè):品種繁多,絲織工藝水平最高,蜀錦冠于全國(2)陶瓷業(yè):生產水平也很高(3)其他行業(yè):造船業(yè)、礦冶業(yè)、造紙業(yè)等都頗具規(guī)模越窯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白瓷:類雪似銀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唐三彩駱駝載樂俑蜀錦3.商業(yè)(1)表現(xiàn):商業(yè)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fā)達,貿易往來頻繁。出現(xiàn)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2)都城長安特點地位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yè)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開元通寶探究點:民族交往與交融二1.唐與突厥(1)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廣大地區(qū),經常對唐朝進行騷擾(2)結果:唐太宗發(fā)兵反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3)影響: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觀察地圖,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個民族的祖先?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唐蕃友好交往(1)文成公主入藏背景: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他松贊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材料:在西藏地區(qū),流傳著一首贊美文成公主的詩歌: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fā)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選自烏廷玉編寫《隋唐史話》

根據(jù)材料和課本知識,說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概況和影響帶去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y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2)唐中宗時,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與唐和親,贏取了金城公主。他上書唐朝皇帝說,唐朝和吐蕃“和同(為)一家步輦圖(3)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qū)的各族首領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2)西北、西南等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好而密切的聯(lián)系(1)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shù)民族人士擔任3.民族交融進一步發(fā)展結合圖片和課本知識,說說唐朝社會風氣的特點2.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shù)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探究點:開放的社會風氣三1.積極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1.唐詩探究點:多彩的文學藝術四(1)唐朝時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2)代表人物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唱,深受大眾歡迎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fā)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xiàn)實,揭示了統(tǒng)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杜甫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zhàn)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的痛苦,抒發(fā)悲憤凄婉之情討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主要描寫哪些的方面內容藝術家代表作作品特點《顏氏家廟碑》柳公權《金剛經碑》《歷代帝王圖》形態(tài)各異,神形兼?zhèn)鋮堑雷?/p>

落筆雄勁,風格奔放顏真卿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方折峻麗,筆力勁健閻立本《送子天王圖》2.藝術(1)書法繪畫(2)當時的音樂、舞蹈吸收了周邊民族的藝術精華,多姿多彩課堂小結經濟文學藝術民族關系社會風氣LOREMLOREMLOREMLOREM繁榮和睦開放多彩

積極進取文明開放

盛唐氣象隨堂訓練1.唐朝對陶瓷業(yè)有“南青北白”之說,其著名的產地各是()

A.越窯、邢窯

B.越窯、定窯

C.汝窯、邢窯

D.汝窯、定窯A2.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A.有利于加強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進了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C.使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權歸屬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融合的高潮B3.王明特別喜歡歷史,他想通過唐詩來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這段歷史,請你給他推薦一個最佳人選()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隱A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導入新課澳大利亞唐人街日本唐人街你知道“唐人街”的名稱是由何而來的嗎?學習目標1.了解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況2.識記遣唐使、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實及貢獻3.理解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原因、影響,認識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的影響及啟示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遣唐使和鑒真東渡(1)背景: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2)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3)概況(1)日本派遣使節(jié)來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2)跟隨遣唐使節(jié)來華的,還有很多留學生和留學僧等(3)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阿倍仲麻呂紀念碑1.遣唐使(4)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弘法大師行狀繪詞》(1)地位: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

鑒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扶桑,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2.鑒真東渡(2)概況:東渡日本,歷盡艱辛,雙目失明,6次乃成。在754年抵達日本(3)影響: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鑒真準備東渡相關鏈接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國唐朝高僧鑒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為一級國寶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義,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一一二探究點:唐與新羅的關系1.背景: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2.概況: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3.影響(1)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2)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一一三探究點:玄奘西行1.背景:唐朝與天竺有頻繁的交往2.概況(1)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2)遍訪天竺名寺,研習佛法,曾在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材料一:玄奘離國已久,懷念祖國的心情越來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國國王、廣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鳩摩羅國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來,要為他建立一百所專院。無奈玄奘歸國心切,留學求經的目的既然已經達到,說什么也要回國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辭別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們,滿載著印度人民的友誼、榮譽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經,啟程回國了。結合教材回答玄奘的歷史功績。材料二:《大唐西域記》書影3.功績玄奘取經回長安圖(1)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2)根據(jù)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勤奮刻苦持之以恒不圖名利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讓我想想了解了鑒真和玄奘的故事,我們應學習他們怎樣的精神?(1)我們必須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fā)展經濟文化(3)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以史為鑒:課堂小結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玄奘西行:求取佛經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鑒真東渡:傳授佛經、傳播中國文化中國和日本中國和印度唐與新羅的關系中國和新羅1.唐朝的對外關系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盛況,主要是因為()A.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B.政治制度領先于世界各國C.開辟了發(fā)達的水陸交通路線D.統(tǒng)治者以開明態(tài)度吸納世界先進文化隨堂訓練A2.唐朝時期,中國與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交往紐帶是()A.互派使節(jié)B.佛教C.交換土特產D.科技交流B3.下列內容哪些是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

①都是為了求取佛經②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貢獻③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④都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A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導入新課《玄宗幸蜀圖》

在馬嵬坡,玄宗為保軍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楊貴妃。此后,玄宗入蜀。但盡管如此,也未能挽救大唐王朝由盛世轉向衰敗的命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段歷史,以從中汲取教訓學習目標1.了解安史之亂的過程,掌握其背景、時間和影響2.了解黃巢起義的相關史實。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滅亡的時間和標志3.知道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的局面,辯證分析其影響新課探究1.背景一探究點:安史之亂(1)內憂外患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2)外重內輕節(jié)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3)重兵在握安祿山兼任三個邊地的節(jié)度使,擔負東北地區(qū)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2.概況(1)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xiàn)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fā)動叛亂,史稱

“安史之亂”,持續(xù)八年之久(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唐朝內調西北地區(qū)精兵,并在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亂(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遭到浩劫(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3.影響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杜甫《無家別》探究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二1.黃巢起義(1)背景唐朝后期,統(tǒng)治腐朽,宦官專權,中央已無力控制范鎮(zhèn)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連年災荒,無以為生(2)爆發(fā):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zhàn)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tǒng)治以致命的打擊(3)結果:原為起義軍將領的朱溫投降唐朝,被封為節(jié)度使,與其他藩鎮(zhèn)聯(lián)合鎮(zhèn)壓了黃巢起義黃巢起義軍進軍路線示意圖朱溫2.唐朝滅亡(1)朱溫逐漸控制朝政,并陸續(xù)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jù)勢力(2)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一一三探究點: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裂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南方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wěn)定,經濟有一定的發(fā)展雖然政權分立,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北方: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南方: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北漢(北方割據(jù)太原)特點1特點2特點3歷史趨勢材料一:五代十國,包括五代與十國等眾多割據(jù)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建立為止;也可以定義為到宋朝統(tǒng)一十國剩余政權為止。

五代十國形成的歷史根源和影響是什么?材料二: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北方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qū)政局相對穩(wěn)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fā)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1)在取得成就時,我們要保持戒驕戒躁的恭謹態(tài)度(2)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3)要始終如一地堅守自己的信念(4)親近賢達之人,遠離不肖者……結合唐玄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為而導致的不同結果,談談你對此有何啟示以史為鑒:課堂小結

由盛轉衰

唐朝滅亡

致命打擊

安史之亂

朱溫奪權

黃巢起義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隨堂訓練1.領導安史之亂的主要人物是()A.安祿山B.宇文化及C.朱溫D.姚崇A2.下列關于黃巢起義的說法,錯誤的是()A.起義軍攻入了長安B.起義軍建立了政權C.黃巢起義徹底推翻了唐朝的統(tǒng)治D.起義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統(tǒng)治C3.藩鎮(zhèn)名義上雖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實則是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他們擁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鎮(zhèn)割據(jù)的最嚴重后果是什么()A.影響中央財政收入B.危害國家的統(tǒng)一局面C.形成五代十國D.使得中央政令無法實行B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6課北宋的政治導入新課你是否聽說過“黃袍加身”的故事小小電影院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2.識記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3.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理解宋初統(tǒng)治者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北宋的建立(1)概況: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部下?lián)砹⑺敾实郏?)結果:趙匡胤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宋太祖趙匡胤2.北宋的統(tǒng)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先南后北,陸續(xù)消滅了南方割據(jù)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北宋形勢圖3.強化中央集權材料:觀察五代十國存在的時間圖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宋太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五代十國時期,政局動蕩不止,政權壽命短暫強化中央集權(1)軍事目的:解決武將專權的積弊“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統(tǒng)調分離: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更戍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2)行政①中央目的:防止宰相權力過大原則:分化事權,削弱相權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權、財政大權宰相不止一人,設相當于敷在想的若干人,共同議政②地方為加強控制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1)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2)在各州府設置通判(3)財政①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宋朝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結合五代十國的歷史,說說在宋代,節(jié)度使的權力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軍權財權民政人事調度五代十國有大軍指揮調度權擁有轄區(qū)的民政處理權力北宋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人事調度權全部歸屬中央擁有轄區(qū)的財政權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員有握兵之重,無發(fā)兵之權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一一二探究點:重文輕武的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xiàn)1.文臣統(tǒng)兵格局形成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統(tǒng)兵格局逐漸形成文官擔任要職,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牽制,統(tǒng)軍的指揮權被嚴重束縛2.科舉制改革和發(fā)展(1)概況: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2)影響:①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②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范仲淹包拯歐陽修宋朝名臣材料:關于宋朝GDP的統(tǒng)計:一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光臨先生,據(jù)他的統(tǒng)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于歷代最高峰,為7.5兩白銀,遠遠高于晚明2.88兩,要到19世紀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二是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他認為:“在960—1280年間,盡管中國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著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總值則從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币簿褪钦f,宋代的經濟與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yōu)于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遙遙領先于同時代的歐洲。

(1)根據(jù)材料,說說宋朝經濟發(fā)展狀況如何。宋朝經濟發(fā)展迅速,水平較高。宋太宗(2)宋朝在歷史上是一個軍事積貧積弱的朝代,結合材料,說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zhàn)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3)啟發(fā):鑒于此,你認為國家在實施大政方針時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①政策的傾向一定不能走極端②要綜合、全盤考慮戰(zhàn)略問題③要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合理地實施各種政策④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林立,但恐怖主義、霸權主義仍然存在的時代,適度的強軍政策是絕對需要的3.作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宋朝科舉考試圖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愐≌n堂小結北宋建立:960年,趙匡胤,定都開封強化集權重文輕武:壓抑武將,文臣統(tǒng)兵,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軍事:“杯酒釋兵權”,統(tǒng)調分離,更戍法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行政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換,設通判財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北宋的政治隨堂訓練1.“陳橋兵變”講的是下列哪一個人的歷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A2.宋朝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將專政弊端B.統(tǒng)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視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當大任D.武將無能A3.下列與科舉有關的措施,出現(xiàn)在宋朝的是()A.創(chuàng)立考試辦法選拔官員

B.開創(chuàng)進士科C.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D.增加科舉考試科目C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導入新課《天龍八部》同學們都看過《天龍八部》吧,那里面的喬峰本來認為自己是什么人?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是什么人?而虛竹又是娶了哪里的公主?當時漢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人建立的西夏,構成了一個民族政權并立的特殊歷史時期學習目標1.了解契丹興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實2.知道遼與北宋之間的戰(zhàn)與和,掌握澶淵之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3.正確認識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契丹族與黨項族1.契丹族(1)興起②唐末,北方漢人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③9世紀后期,契丹已經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產業(yè),并開始建筑房屋、城邑①隋唐時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日益密切遼(契丹)(2)政權建立和統(tǒng)治②阿保機建國后,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①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都城在上京臨橫府遼(契丹)北宋西夏2.黨項族材料:黨項,漢西羌之別種……世代割據(jù)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段飨耐鯂c東方金字塔》(1)興起:唐朝時,黨項族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與中原文化的接觸漸多,社會生產有所發(fā)展(2)政權建立和統(tǒng)治11世紀前期,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fā)展農牧經濟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元昊北宋、遼和西夏建立政權的基本情況民族契丹族漢族黨項族政權遼北宋時間916年1038年建立者趙匡胤元昊都城上京東京興慶重大事件陳橋兵變重文輕武宋夏議和澶淵之盟耶律阿保機960年西夏一一二探究點:遼與北宋的和戰(zhàn)占領燕云十六州后,遼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遼太宗時執(zhí)政晚期,雙方友好,互通使節(jié)宋太祖時宋多次進攻失敗,轉而采取防御政策宋太宗時澶淵之盟宋真宗時宋真宗1.背景(1)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威脅都城開封(2)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2.內容遼與宋議和,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3.影響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著和平局面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zhàn)。宋軍堅守遼軍背后的城鎮(zhèn),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

材料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如何正確評價澶淵之盟?盟約使遼宋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使雙方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對于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統(tǒng)一。但是盟約也體現(xiàn)了北宋政府的貪圖茍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一一三探究點:西夏與北宋的關系材料一:元昊稱帝后,先后與北宋進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zhàn)。

——《宋史新論》元昊稱帝后,多次率軍隊進攻北宋1.背景材料二:達成和議,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元昊對宋稱臣……宋每年予西夏“歲賜”……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2.結果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3.影響材料三:直至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和平協(xié)議,史稱“慶歷和議”。這次平等和議換得了宋夏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遼宋夏形勢圖課堂小結契丹興起及與北宋的和戰(zhàn)西夏建立及與北宋的關系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上京臨橫府澶淵之盟后,維持和平局面11世紀前期,元昊,興慶府宋夏議和后,邊界貿易興旺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隨堂訓練1.“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shù)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边@首詩描述的是哪個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

C.漢族D.匈奴族AB2.澶淵之盟發(fā)生在哪兩個政權之間()A.遼和西夏B.北宋和遼C.北宋和西夏D.北宋和吐蕃3.西夏和北宋和談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敗了B.宋朝被西夏打敗了C.宋夏連年交戰(zhàn),雙方損失很大D.夏受到遼的威脅,需要聯(lián)合北宋C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導入新課岳飛20歲從軍,到39歲遇害,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成長為一員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將。你知道他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學習《金與南宋的對峙》,學習岳飛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滿江紅》岳飛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學習目標1.知道金的建立、金滅遼與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實2.了解岳飛抗金的英勇事跡,知道宋金議和的內容及影響3.認識岳飛抗金的正義性,正確看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女真族的崛起1.概況:女真族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過著游牧漁獵的生活2.統(tǒng)一:11世紀末,完顏部的首領阿骨打進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3.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完顏阿骨打就是金太祖4.鞏固完顏阿骨打(1)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2)頒行女真文字(3)發(fā)展生產一一二探究點:金滅遼及北宋1.背景:女真崛起,遼和北宋的統(tǒng)治危機重重2.金滅遼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勢力收復被遼占領的失地,與金訂立盟約,相約夾攻遼朝1125年,遼被金滅亡2.金滅北宋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1)根據(jù)所學,回答為什么金會在滅遼之后對北宋動手?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敗和軍事上的無能。(2)讀教材,說說金滅北宋的基本情況?宋徽宗、宋欽宗無心抵抗,只想著妥協(xié)求和。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一一三探究點: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北宋滅亡后,趙構即位,趙構就是宋高宗,后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2.南宋與金的戰(zhàn)和(1)背景: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2)概況:岳飛率領“岳家軍”北伐收復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戰(zhàn)果岳飛抗金(3)結果:宋高宗和權臣秦檜為了維護自身統(tǒng)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飛班師,以“莫須有”

的罪名將其殺害岳飛廟塑像岳飛廟前的秦檜夫婦跪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英雄故事會郾城大捷撼山易,憾岳家軍難!讓我想想(1)漢族人民的支持(金兵殘殺漢人,抗金是在保護漢族人民生命財產)(2)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zhàn)(3)岳飛個人的才華與品質……(1)堅決抗擊金朝的進攻,屢建戰(zhàn)功(2)岳家軍作戰(zhàn)勇敢、紀律嚴明(3)冤死使人民對他更加同情懷念

……岳飛抗金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岳飛為什么深受人民的愛戴?宋金和議內容結果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南宋統(tǒng)治者滿足于現(xiàn)狀,偏安江南一隅宋金對峙局面形成民族政權并立簡表政權名稱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遼(契丹)10世紀初契丹族上京北宋漢族東京西夏11世紀前期黨項族興慶12世紀初期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南宋漢族趙構阿保機960年趙匡胤元昊金1127年臨安課堂小結金建國:1115年金滅遼:1125年金滅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岳飛抗金宋金議和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金與南宋的對峙隨堂訓練1.1115年,在會寧稱皇帝建立金的是()

A.阿保機B.阿骨打

C.元昊D.耶律德光B2.“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南宋哪位大將領導的“岳家軍”的生動寫照()A.寇準B.韓世忠C.王彥D.岳飛D3.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是()A.堰城大捷B.南宋收復建康C.南宋建立D.南宋與金達成和議D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fā)展導入新課牛耕灌溉插秧收獲揚場入倉耕獲圖看圖識農事學習目標1.了解宋代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2.知道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概況,理解我國古代南方經濟發(fā)展的原因3.認識宋代的生產發(fā)展和商業(yè)繁榮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居當時世界領先地位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農業(yè)的發(fā)展1.原因2.結果(1)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fā)展(2)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戰(zhàn)亂較少(3)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1)南方農業(yè)發(fā)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2)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fā)展進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同時,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qū)也得到很大開發(fā)3.具體表現(xiàn)(1)糧食作物特點:①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②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諺語稱:蘇湖(常)熟,天下足水稻:①南方的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長②北宋時將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qū);南方農民培育出許多優(yōu)良品種③南方水稻在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廣到北方占城稻(2)經濟作物特點:在南方有很大發(fā)展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產茶的州縣比以往有所增加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區(qū)尚限于廣東和福建;南宋后期推進到江淮、川蜀一帶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時期,人口分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方人口超過北方。南方戰(zhàn)亂少,北方人大量南遷。材料:一一二探究點:手工業(yè)的興盛1.特點:兩宋時期,南方的手工業(yè)非常繁榮,紡織業(yè)、制瓷業(yè)、造船業(yè)的成就尤為突出泉州灣宋代海船模型“號為冠天下”的

蜀地絲織品纏枝牡丹紋梅瓶(1)紡織業(yè)2.表現(xiàn)紡織業(yè)絲織業(yè)棉紡織業(yè)北宋時,南方勝過北方發(fā)達地區(qū)有四川、江浙南宋后期興起海南島已有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相關鏈接黃道婆,又名黃婆或黃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由于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yè)的始祖。南宋棉毯(2)制瓷業(yè)制瓷業(yè)宋朝是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瓷器,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為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中心宋瓷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以單色釉的高度發(fā)展著稱,其色調之優(yōu)雅,無與倫比宋代是中國的瓷器藝術臻于成熟的時代,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位于巔峰地位(3)造船業(yè)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造船業(yè)廣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海船規(guī)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先進指南針一一三探究點:商業(yè)貿易的繁榮1.宋代商業(yè)宋代商業(yè)商業(yè)城市特點:分布在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代表:人口多達百萬的開封和杭州城郊市鎮(zhèn)概念: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商業(yè)貿易區(qū)鄉(xiāng)鎮(zhèn)草市概念:受都市商貿活動輻射而形成的商業(yè)區(qū)空間:店鋪數(shù)量增加,可以到處開設店鋪時間:不受限制,出現(xiàn)早市和夜市想一想,南方商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條件有哪些(1)自唐朝晚期開始,南方的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取得重大發(fā)展,為商業(yè)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自北宋開始,南方戰(zhàn)亂少,相對安定,為商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3)南宋時期,南宋政權重視商業(yè)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以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了商業(yè)的繁榮貨郎圖2.海外貿易海外貿易政府態(tài)度——鼓勵管理機構——市舶司范圍: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岸作用:外貿所得成為南宋重要財政收入特點: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世界海外貿易大國大商港:廣州、泉州3.紙幣(1)出現(xiàn)原因①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②金屬貨幣攜帶不便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交子”②南宋時,紙幣發(fā)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2)出現(xiàn)及發(fā)展交子會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4.經濟重心南移(1)開始:唐朝中期(2)結束:南宋(3)表現(xiàn):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清明上河圖課堂小結經濟重心南移開始農業(yè)發(fā)展手工業(yè)發(fā)達商業(yè)繁榮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唐朝中期南宋南方經濟水平宋代經濟的發(fā)展隨堂訓練1.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yè)超過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戰(zhàn)禍少,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B.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得到推廣

C.南方重視興修水利

D.麥田面積擴大A2.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A.交子B.會子C.關子D.銅子A3.全國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是在()A.魏晉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D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導入新課看圖猜民族猜猜他們是哪那個少數(shù)民族?在歷史上,這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輝煌歷史?學習目標1.了解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的基本史實及建立蒙古政權的時間,知道蒙古滅西夏與金的史實2.識記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的相關史實3.理解忽必烈推行漢制的原因及影響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1.背景(1)12世紀時,蒙古草原部落之間頻繁發(fā)生戰(zhàn)爭,人們盼望草原統(tǒng)一起來,結束戰(zhàn)爭(2)鐵木真感悟到只有草原統(tǒng)一才能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沒有逃避的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戮。2.概況(1)鐵木真率部多次征討,逐一打敗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2)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tǒng)一,建立了蒙古政權(3)鐵木真被擁立為大漢,被尊稱為成吉思汗鐵木真3.措施(1)行政: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機構(2)軍事:組建了一支萬人護衛(wèi)部隊(3)文化:創(chuàng)制蒙古文字促進了蒙古族的發(fā)展壯大鐵木真,生于1162年,1184年前后被推為“可汗”,從此開始統(tǒng)一蒙古和漠北的事業(yè)。1206年,建立蒙古汗國。1227年率軍進攻西夏,7月,病死于六盤山一一二探究點:蒙古滅西夏與金蒙古滅西夏南宋成吉思汗率軍進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拒絕→1227年,西夏滅亡借道宋境進攻金→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滅金南北對峙過程過程相關鏈接蒙古大汗國的擴張(地跨歐亞)蒙古成吉思汗和他的繼任者先后滅西夏、金,降伏畏兀兒、吐蕃,攻占大理一一三探究點: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1.元朝的建立(1)背景: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改行汗制舉措具體表現(xiàn)取諫漢儒“行漢法”“行仁政”“不弒殺”施行“治國安民”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實施漢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2.元朝的統(tǒng)一(1)概況:①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南宋滅亡②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完成全國統(tǒng)一(2)影響元朝疆域圖忽必烈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jù)局面,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姓名:文天祥學歷:南宋狀元官職:丞相兼樞密使人物檔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考:元朝的統(tǒng)一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堅持不懈,你認為他值不值得敬佩?為什么?如何評價文天祥?(2)他在抗元斗爭中堅貞不屈,表現(xiàn)出崇高的氣節(jié)。(3)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xiàn)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jié),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統(tǒng)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1)值得。課堂小結12世紀時1206年1227年1279年1276年1271年蒙古混戰(zhàn)統(tǒng)一蒙古西夏滅亡元統(tǒng)一全國金滅亡南宋滅亡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忽必烈繼承汗位1260年1234年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是()A.滅亡西夏B.統(tǒng)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隨堂訓練B2.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建立者是()A.秦始皇B.忽必烈C.阿骨打D.成吉思汗B3.下列不屬于結束分裂重新統(tǒng)一中國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宋朝D.元朝C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1課元朝的統(tǒng)治導入新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qū),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qū),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元朝統(tǒng)治者是如何進行有效地管理的呢學習目標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實,知道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2.識記元朝的中央政權機構,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3.認識元朝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的貢獻一一新課探究探究點: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元朝的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tǒng)一王朝2.元朝的疆域(1)疆域四至北逾陰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南越海表(2)特點①元朝的版圖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②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qū),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tǒng)治范圍之內3.民族融合(1)回族形成:唐朝以來,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2)元朝境內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合一一二探究點:行省制度1.中央集權制度(1)確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2)內容中央行政軍事監(jiān)察樞密院御史臺吏工戶禮兵刑中書省六部中書省的古今對比相關鏈接元朝的中書省相當于當今中國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在唐朝,中書省只是一個決策機構,尚書省管理全國政務;在元朝,大都及其周圍地區(qū)(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書省直接管轄2.行省制度(1)目的:對空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2)含義:行政區(qū)劃與管理的制度(3)實施①中央直轄:“腹里”(山東、山西、河北)②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qū)之外,設置了10個行?、坌惺≈拢豪^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4)意義:為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生活時期:元朝性別:男姓名:王二人物檔案家庭住址:某某省,某某路,某某府,某某州,某某縣行省制設立的影響(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對秦朝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fā)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時期繼續(xù)沿用,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的基礎(2)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在一些邊遠地區(qū)設立行省,如云南行省、遼陽行省等大大加強了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客觀上促進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的交流一一三探究點:元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1)目的: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2)特點:因地制宜(3)表現(xiàn)①對臺灣的管轄材料一: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材料二:元朝時的臺灣根據(jù)材料和課本知識,說出元朝管轄臺灣的措施及意義。措施: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意義: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元朝時的西藏②對西藏的管轄蒙古對西藏的管轄背景在進攻南宋的同時開始對西藏地區(qū)用兵和招降,后來共同議定,吐蕃各地歸附蒙古舉措在西藏統(tǒng)計戶口,設置驛站元朝對西藏的管轄舉措①西藏地區(qū)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qū)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②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