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個小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共24分)1.(3分)近年,我國在信息、材料和能源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量子計算機中的電子器件都是超導體制成的 B.“祝融號”火星車利用電磁波將信息傳回地球 C.水力、風力、太陽能發(fā)電都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D.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樣被處理2.(3分)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A.筷子“折斷”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3.(3分)如圖的四幅圖中,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A.用力握緊球拍 B.滾動軸承 C.車軸加潤滑油 D.鞋底有花紋4.(3分)據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屆時遠方的賓客將有機會品嘗云南特色小吃“過橋米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熱湯表面的油層加快了湯汁的蒸發(fā) B.加入米線后,熱湯從米線吸收熱量 C.放入熱湯中的肉片很快熟了,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內能 D.湯的香氣撲鼻,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5.(3分)同學們正在進行排球訓練,排球離開手后先向上運動,達到最高點后落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排球離開手上升過程中一直受到托力的作用 B.排球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C.排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D.排球運動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熱量,機械能不變6.(3分)對如圖所示四幅圖的說明中,錯誤的是()A.圖中地球磁場的N極在地理北極的附近 B.圖中電風扇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C.圖中電磁起重機吸起大量鋼鐵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 D.圖中搖動發(fā)電機的手柄,線圈快速轉動、切割磁感線,小燈泡發(fā)光7.(3分)將規(guī)格都是“220V150W”的一臺電風扇、一臺電視機和一只電烙鐵分別接入家庭電路中,正常工作相同時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三個用電器均能將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 B.根據R=可計算出三個用電器的電阻相等 C.三個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樣多 D.三個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相等8.(3分)如圖甲所示,用動滑輪將正方體物塊從裝有水的容器底部緩慢勻速提起,拉力F隨提升高度h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7.5%,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物塊的邊長為0.6m B.動滑輪重為300N C.提升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前,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大于87.5% D.將物塊提升至上表面與水面相平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為1650J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9.(2分)音樂課上,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是由聲帶產生的。在需要安靜環(huán)境的醫(yī)院、學校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處減弱噪聲。10.(2分)由蘋果下落得到啟示,提出“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觀點的科學家是。被踢出去的足球能在草地上繼續(xù)滾動是因為足球具有。11.(2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攬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與在月球上相比,帶回的月壤樣品質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通常情況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銹鋼勺、陶瓷碗等物品中,是導體。12.(2分)我國自主研發(fā)設計、制造的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設計時速620千米,合m/s(結果保留整數)。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氣體流速快,壓強,為避免候車乘客被“吸”向列車,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區(qū)域候車。13.(2分)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負壓救護車救治和轉運感染者,“負壓”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外界氣壓,使新鮮空氣流入車內,而車內被污染的空氣通過無害化處理后排出,最大限度地減少醫(yī)護人員與病人交叉感染。救護車疾馳而過,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的。14.(2分)如圖甲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張開,則金屬箔片和橡膠棒帶(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如圖乙所示,根據圖中的電流方向,可以判斷通電螺線管左端的磁極是極。15.(2分)民間俗語“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屬于過程(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如圖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對質量、初溫均相同的煤油和蓖麻油加熱相同時間,觀察到蓖麻油比煤油的溫度變化大,說明的比熱容更大。16.(2分)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cm(選填“8”、“18”或“28”);把近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應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17.(2分)如圖所示,燈泡L1標有“6V3W”、L2標有“6V2W”字樣,電源電壓6V恒定不變。閉合開關S,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則甲、乙兩電路中流過L1的電流I1:I1′=,L2消耗的實際功率P2P2′(選填“>”、“=”或“<”)。18.(2分)如圖所示,水中有一支長14cm、底部嵌有鐵塊的蠟燭,露出水面的長度為1cm,點燃蠟燭,至蠟燭熄滅時,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熄滅時蠟燭所剩長度為cm。(ρ蠟=0.9×103kg/m3)三、作圖、實驗及探究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31分)19.(1分)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cm。20.(4分)在圖中,畫出動力F的力臂L。21.(4分)如圖所示,按照安全用電原則,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開關、燈泡接入家庭電路中。22.(7分)如圖1所示,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和一塊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可以確定像的。實驗中有同學從蠟燭一側透過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發(fā)生了光的射。改善“重影”問題的辦法是。解決問題后,移動點燃的蠟燭,多次測量并分析得出結論。(2)小明發(fā)現上述實驗中難于準確測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多次實驗,就得出了像與物大小的關系,于是他換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塊進行實驗。①如圖2甲所示,將一組木塊置于玻璃板前,改變該組木塊的位置,進行三次實驗,用筆在白紙上標記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圖2乙所示。根據對應頂點就能準確測出相應的距離,再將白紙沿(選填“EF”或“GH”)對折,若像和物的對應頂點都,則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對稱性。②如圖3所示,用疊加的方法改變物的大小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木塊的位置保持不變物的大?。úAО迩澳緣K的個數/個)123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塊的個數/個)123(3)某小組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實驗時,發(fā)現木塊的像較暗、不易辨識,聯系日常照鏡子的經驗,解決方法是(選填“照亮木塊的像”或“照亮木塊”)。23.(8分)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源電壓為3V,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R′的最大阻值為20Ω。(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乙所示的實物圖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示數變小。(2)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B端的目的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fā)現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若電路僅有一處故障,故障是。(3)排除故障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記錄數據如表。請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紙中把未標出的兩個點描出來并畫出I﹣U圖像。序號12345電壓U/N1.22.02.22.42.8電流I/A0.120.200.220.240.28分析圖像可得: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4)若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要用到阻值為5Ω、10Ω、15Ω、20Ω、25Ω的電阻。將10Ω的電阻換成15Ω后,若保持電壓表的示數為1.5V不變,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動。換用25Ω的電阻進行實驗時,發(fā)現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都無法使電壓表的示數達到1.5V,原因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選填“過大”或“過小”)。24.(7分)某小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先進行。(2)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甲、乙、丁、戊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F4。由圖甲和丁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F?。健#?)以下選項中若成立,則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A.F1﹣F2=F3﹣F4B.F1﹣F3=F4﹣F2C.F3﹣F2=F1﹣F4(4)另一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A的示數逐漸,B的示數逐漸,且A、B示數的變化量(選填“相等”或“不相等”)。(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多選)A.測力計A的示數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B.實驗器材生活化,測力計固定、示數更穩(wěn)定C.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四、綜合題(本大愿共3個小題,共25分)要求:(1)語言表述簡練、準確;(2)寫出必要的運算和推理過程(3)帶單位計算;(4)計算結果若有近似,均保留兩位小數。25.(8分)自行車騎行是生活中一種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如圖所示,小明騎自行車出行的途中,沿直線勻速經過一段長100m的平直路面,用時20s。該過程中前后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0cm2。若小明的質量為55kg,自行車重150N,騎行時受到的阻力為總重的0.03倍。(ρ水=1.0×103kg/m3,g=10N/kg)(1)求騎行時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2)該壓強相當于多高水柱產生的壓強?(3)求騎行過程中動力做的功及功率。26.(9分)中國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fā)射,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如圖所示是某火箭發(fā)射時的場景,目前運載火箭一般使用液態(tài)氫作為燃料、液態(tài)氧作為助燃劑?;鸺剂系陌l(fā)展如表1所示,表2是一些燃料的熱值。表1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燃料氧氣和汽油混合偏二甲肼煤油液態(tài)氫氧化劑四氧化二氮液態(tài)氧液態(tài)氧表2燃料熱值燃料熱值汽油4.6×107J/kg煤油4.6×107J/kg柴油4.3×107J/kg氫1.4×108J/kg(1)使用氫作為燃料的主要優(yōu)點是:和。(2)某火箭發(fā)射時攜帶了3×104kg液態(tài)氫燃料,這些燃料完全燃燒最多能將多少千克初溫為20℃的水加熱至沸騰?[c水=4.2×103J/(kg?℃),當地大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3)氫能源車的發(fā)動機工作時將液態(tài)氫轉化為氫氣在氣缸中燃燒。某次測試中,一輛氫能源車以70kW的功率勻速行駛0.5h,消耗了2kg燃料,求該發(fā)動機的效率。27.(8分)交通安全要求廣大司機“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酒后駕駛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某科技興趣小組設計了一種簡易的酒精檢測儀,其電路原理如圖2甲所示。電源電壓為12V,R1是氣敏電阻,其阻值隨呼氣酒精濃度K的變化關系如圖2乙所示,R2為滑動變阻器。檢測前對檢測儀進行“調零”,即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表的示數為0.1A,調零后變阻器滑片位置保持不變。查閱到相關資料如圖1。(1)求“調零”后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2)檢測前R2工作10s消耗的電能;(3)對某司機進行檢測時,電流表示數為0.16A,依據信息窗資料,通過計算判斷該司機屬于非酒駕、酒駕還是醉駕。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個小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共24分)1.(3分)近年,我國在信息、材料和能源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量子計算機中的電子器件都是超導體制成的 B.“祝融號”火星車利用電磁波將信息傳回地球 C.水力、風力、太陽能發(fā)電都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D.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樣被處理【解答】解:A、計算機中的電子器件主要是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A說法錯誤;B、火星距離地球太遠,目前火星車是利用電磁波將信息傳回地球,故B說法正確;C、水力、風力、太陽屬于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故C說法錯誤;D、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料具有放射性,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故D說法錯誤。故選:B。2.(3分)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A.筷子“折斷”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解答】解:A、筷子“折斷”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C、日晷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C符合題意;D、雨后彩虹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3.(3分)如圖的四幅圖中,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A.用力握緊球拍 B.滾動軸承 C.車軸加潤滑油 D.鞋底有花紋【解答】A、用力握緊球拍,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正確;B、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屬于減小摩擦,故B與題意不符;C、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摩擦,故C與題意不符;D、鞋底有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與題意不符。故選:A。4.(3分)據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屆時遠方的賓客將有機會品嘗云南特色小吃“過橋米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熱湯表面的油層加快了湯汁的蒸發(fā) B.加入米線后,熱湯從米線吸收熱量 C.放入熱湯中的肉片很快熟了,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內能 D.湯的香氣撲鼻,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解答】解:A、熱湯表面的油層減小了液體的蒸發(fā)面積,減緩了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所以熱湯表面的油層減緩了湯汁的蒸發(fā),故A錯誤。B、加入米線后,米線的溫度比湯汁的溫度低,所以米線從湯汁中吸收熱量,故B錯誤。C、放入熱湯中的肉片比湯汁溫度低,肉片從湯汁中吸收熱量,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錯誤。D、湯的分子擴散到空氣中,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5.(3分)同學們正在進行排球訓練,排球離開手后先向上運動,達到最高點后落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排球離開手上升過程中一直受到托力的作用 B.排球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C.排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D.排球運動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熱量,機械能不變【解答】解:A、排球和手之間是彈力,產生彈力時不能離開物體,故排球離開手上升過程中,排球不受手的托力作用,故A錯誤。B、排球下落過程中,排球的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速度增大,動能增大,故B正確。C、排球運動到最高點,不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排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排球在最高點不受平衡力作用,故C錯誤。D、排球運動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熱量,這是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少,內能增加,故D錯誤。故選:B。6.(3分)對如圖所示四幅圖的說明中,錯誤的是()A.圖中地球磁場的N極在地理北極的附近 B.圖中電風扇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C.圖中電磁起重機吸起大量鋼鐵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 D.圖中搖動發(fā)電機的手柄,線圈快速轉動、切割磁感線,小燈泡發(fā)光【解答】解:A、地球是個巨大的磁體,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二者并不完全重合,故A錯誤;B、電風扇的主要部件是電動機,其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確;C、電磁起重機的主要部件是電磁鐵,其工作時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故C正確;D、搖動發(fā)電機的手柄,線圈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小燈泡發(fā)光,這是電磁感應現象,故D正確。故選:A。7.(3分)將規(guī)格都是“220V150W”的一臺電風扇、一臺電視機和一只電烙鐵分別接入家庭電路中,正常工作相同時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三個用電器均能將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 B.根據R=可計算出三個用電器的電阻相等 C.三個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樣多 D.三個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相等【解答】解:AB、電烙鐵工作時,能將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電風扇、電視機工作時,其消耗的電能不只是轉化為內能,還會轉化為機械能或光能和聲能;雖然三個用電器的規(guī)格相同,但公式R=只適用于純電阻用電器,即利用該公式能計算電烙鐵的電阻,不能計算電風扇和電視機的電阻,事實上它們的電阻也是不相同的,故AB錯誤;C、三個電器都在額定電壓下工作,實際功率相同都是100W,由W=Pt可知相同時間內三個電器消耗的電能一樣多,故C正確;D、電風扇工作時,電能轉化為內能和機械能;電視機工作時,電能轉化為內能、光能和聲能;電烙鐵工作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且相同時間內三個電器消耗的電能相同,因此相同時間內,電烙鐵產生的熱量最多,故D錯誤。故選:C。8.(3分)如圖甲所示,用動滑輪將正方體物塊從裝有水的容器底部緩慢勻速提起,拉力F隨提升高度h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7.5%,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物塊的邊長為0.6m B.動滑輪重為300N C.提升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前,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大于87.5% D.將物塊提升至上表面與水面相平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為1650J【解答】解:A.動滑輪繩子的有效股數n=2,由圖乙可知,物塊浸沒時繩子的拉力F1=1375N,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由F=(G+G動﹣F?。┛傻茫?375N=(G+G動﹣F?。┅仼仼仼仮佼斘飰K完全離開水面后繩子的拉力F2=2000N,由F=(G+G動)可得:2000N=(G+G動)﹣﹣﹣﹣﹣﹣﹣﹣﹣﹣②由①②可得:F浮=1250N,因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所以,由F?。溅岩篻V排可得,物塊的體積:V=V排===0.125m3,由V=L3可得,物塊的邊長:L===0.5m,故A錯誤;B.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即87.5%=×100%﹣﹣﹣﹣﹣③由②③可得:G=3500N,G動=500N,故B錯誤;C.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提升物塊完全離開水面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81.8%,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小于87.5%,故C錯誤;D.將物塊提升至上表面與水面相平的過程中,由圖乙可知,物體上升的高度h=0.6m,拉力F=1375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0.6m=1.2m,此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W=Fs=1375N×1.2m=1650J,故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9.(2分)音樂課上,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在需要安靜環(huán)境的醫(yī)院、學校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解答】解:歌聲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學校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答案為:振動;聲源。10.(2分)由蘋果下落得到啟示,提出“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觀點的科學家是牛頓。被踢出去的足球能在草地上繼續(xù)滾動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解答】解: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是由科學家牛頓提出來的。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xù)滾動,是由于足球具有慣性。11.(2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攬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與在月球上相比,帶回的月壤樣品質量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通常情況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銹鋼勺、陶瓷碗等物品中,不銹鋼是導體?!窘獯稹繉⒃氯缼Щ氐厍颍|量不會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玻璃杯、塑料瓶和陶瓷碗是絕緣體;不銹鋼是金屬屬于導體。12.(2分)我國自主研發(fā)設計、制造的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設計時速620千米,合172m/s(結果保留整數)。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氣體流速快,壓強小,為避免候車乘客被“吸”向列車,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區(qū)域候車?!窘獯稹拷猓簳r速620千米,即620km/h=≈172m/s;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氣體流速快,壓強很小,人外側的壓強大于內側壓強,人在內外壓強差的作用下,被壓向列車出現事故。故答案為:172;小。13.(2分)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負壓救護車救治和轉運感染者,“負壓”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使新鮮空氣流入車內,而車內被污染的空氣通過無害化處理后排出,最大限度地減少醫(yī)護人員與病人交叉感染。救護車疾馳而過,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運動的?!窘獯稹拷猓贺搲壕茸o車:通過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使新鮮空氣流入車內,而車內被污染的空氣通過無害化處理后排出。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人們事先選定的、假設不動的,作為基準的物體。救護車疾馳而過,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運動的。14.(2分)如圖甲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張開,則金屬箔片和橡膠棒帶同種(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如圖乙所示,根據圖中的電流方向,可以判斷通電螺線管左端的磁極是極?!窘獯稹拷猓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接觸驗電器后,一部分電子轉移到金屬箔片上,金屬箔片帶上負電,所以橡膠棒和箔片帶同種電荷。(2)運用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大拇指指向左端,所以左端是螺線管的N極。故答案為:同種;N。15.(2分)民間俗語“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屬于凝華過程(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如圖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對質量、初溫均相同的煤油和蓖麻油加熱相同時間,觀察到蓖麻油比煤油的溫度變化大,說明煤油的比熱容更大。【解答】解:霜是由于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形成的。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初溫相同,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小的物質升溫較快,比熱容大的物質升溫較慢,蓖麻油比煤油溫度變化大,故煤油的比熱容更大。故答案為:凝華;煤油。16.(2分)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18cm(選填“8”、“18”或“28”);把近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應將光屏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窘獯稹拷猓河蓤D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像,說明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為照相機的應用,物距應該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應大于10cm小于20cm,所以此時的像距可能是18cm;近視鏡是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會延遲光的會聚,所以把近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故答案為:18;右。17.(2分)如圖所示,燈泡L1標有“6V3W”、L2標有“6V2W”字樣,電源電壓6V恒定不變。閉合開關S,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則甲、乙兩電路中流過L1的電流I1:I1′=2:5,L2消耗的實際功率P2變大P2′(選填“>”、“=”或“<”)?!窘獯稹拷猓焊鶕=可知,燈泡L1的電阻為:R1===12Ω;燈泡L2的電阻為:R2===18Ω;甲圖中兩個燈泡串聯,則此時的總電阻為:R=R1+R2=12Ω+18Ω=30Ω;甲電路中的電流即通過燈泡L1的電流為:I1===0.2A;乙圖中的電源電壓為6V,兩個燈泡并聯,則燈泡L1正常發(fā)光,通過燈泡L1的電流為:I'1===0.5A;則甲、乙兩電路中流過L1的電流I1:I1′=0.2A:0.5A=2:5;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關系可知,甲中L2兩端電壓小于電源電壓,乙中L2兩端電壓等于電源電壓,由于L2兩端電壓變大,電阻不變,根據P=可知,L2消耗的實際功率變大,即P2<P2′。故答案為:2:5;變大。18.(2分)如圖所示,水中有一支長14cm、底部嵌有鐵塊的蠟燭,露出水面的長度為1cm,點燃蠟燭,至蠟燭熄滅時,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熄滅時蠟燭所剩長度為4cm。(ρ蠟=0.9×103kg/m3)【解答】解:蠟燭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點燃蠟燭,至蠟燭熄滅時,蠟燭自身的重力減小,受到的浮力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溅岩篻V排可知,蠟燭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小,液面會下降,根據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ρ蠟=0.9×103kg/m3=0.9g/cm3,h蠟=14cm,h排=13cm;設燭的截面積為S,則蠟燭的重力為G蠟=m蠟g=ρ蠟V蠟g=ρ蠟h蠟Sg;設鐵絲的重量為G鐵,又因漂浮,故G蠟+G鐵=G排水=ρ水V排g=ρ水Sh排g,則有ρ蠟h蠟Sg+G鐵=ρ水Sh排g,0.9g/cm3×14cm×Sg+G鐵=1.0g/cm3×S×13cm×g則G鐵=0.4g/cm3×Sg,蠟燭熄滅時設燭長為L,因蠟燭燃燒到與水面平齊處即被水熄滅,故此時蠟燭和鐵絲共同處于懸浮狀態(tài),則有:G蠟剩+G鐵=G排水′,即:ρ蠟LSg+G鐵=ρ水LSgρ蠟LSg+0.4g/cm3×Sg=ρ水LSgL===4cm。故答案為:變??;4。三、作圖、實驗及探究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31分)19.(1分)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3.40cm。【解答】解: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在3.4cm中間,估讀為3.40cm,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3.40cm。故答案為:3.40。20.(4分)在圖中,畫出動力F的力臂L?!窘獯稹拷猓焊軛U能繞O點轉動,即O為支點,過O點向動力F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其力臂L,如圖所示:21.(4分)如圖所示,按照安全用電原則,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開關、燈泡接入家庭電路中?!窘獯稹拷猓簣D中開關與燈泡已相連,火線連接開關,零線直接接燈泡的螺絲口,這樣在斷開開關時,切斷火線,能避免觸電事故發(fā)生。如圖所示:22.(7分)如圖1所示,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和一塊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實驗中有同學從蠟燭一側透過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發(fā)生了光的反射。改善“重影”問題的辦法是用較薄的玻璃板。解決問題后,移動點燃的蠟燭,多次測量并分析得出結論。(2)小明發(fā)現上述實驗中難于準確測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多次實驗,就得出了像與物大小的關系,于是他換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塊進行實驗。①如圖2甲所示,將一組木塊置于玻璃板前,改變該組木塊的位置,進行三次實驗,用筆在白紙上標記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圖2乙所示。根據對應頂點就能準確測出相應的距離,再將白紙沿GH(選填“EF”或“GH”)對折,若像和物的對應頂點都重合,則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對稱性。②如圖3所示,用疊加的方法改變物的大小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木塊的位置保持不變物的大?。úAО迩澳緣K的個數/個)123像的大?。úAО搴竽緣K的個數/個)123(3)某小組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實驗時,發(fā)現木塊的像較暗、不易辨識,聯系日常照鏡子的經驗,解決方法是照亮木塊(選填“照亮木塊的像”或“照亮木塊”)。【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觀察并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會發(fā)生反射現象,造成重影;玻璃板如果薄,兩個像距離近,測量誤差小,實驗效果好,所以為了改善“重影”,可以選擇較薄的玻璃板;(2)①實驗中應該將實驗數據沿平面鏡的位置對折,即為GH,若像和物的對應頂點都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對稱性;②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玻璃板前后木塊的個數始終相等,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物體成像要清晰,就必須讓木塊有足夠光線射向平面鏡才能成像,所以應該照亮木塊。故答案為:(1)位置;反;用較薄的玻璃板;(2)①GH;重合;②相等;(3)照亮木塊。23.(8分)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源電壓為3V,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R′的最大阻值為20Ω。(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乙所示的實物圖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示數變小。(2)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B端的目的是保護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fā)現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若電路僅有一處故障,故障是定值電阻斷路。(3)排除故障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記錄數據如表。請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紙中把未標出的兩個點描出來并畫出I﹣U圖像。序號12345電壓U/N1.22.02.22.42.8電流I/A0.120.200.220.240.28分析圖像可得: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4)若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要用到阻值為5Ω、10Ω、15Ω、20Ω、25Ω的電阻。將10Ω的電阻換成15Ω后,若保持電壓表的示數為1.5V不變,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動。換用25Ω的電阻進行實驗時,發(fā)現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都無法使電壓表的示數達到1.5V,原因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過?。ㄟx填“過大”或“過小”)?!窘獯稹拷猓海?)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示數變小,說明電阻變大,滑動變阻器要接左半段,故接入滑動變阻器的A接線柱。如圖,從電源正極出發(fā),經開關、滑動變阻器,先經過電流表的正接線柱,從電流表負接線柱流出,再經過定值電阻,回到電源的負極,此時電壓表與定值電阻并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電路連接如下圖。(2)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B端,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電路電流最小,滑動變阻器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fā)現電流表無示數,說明電路是斷路,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說明電壓表并聯的部分是斷路,故障是定值電阻斷路。(3)在I﹣U圖像上描出(2.0V,0.20A),(2.4V,0.24A),用線連接各點,如圖。根據圖像可以得到: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4)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串聯在3V電源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1.5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是1.5V,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的阻值之比是1:1,當定值電阻是10Ω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是10Ω,當定值電阻是15Ω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也是15Ω,故滑動變阻器滑片向B端移動使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當定值電阻是25Ω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也應該是25Ω,才能保持電壓表示數是1.5V,由于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是20Ω,電壓表的示數總是大于1.5V,所以無法使電壓表的示數達到1.5V。故答案為:(1)如上圖;(2)保護電路;定值電阻斷路;(3)如上圖;(4)B;過小。24.(7分)某小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先進行校零。(2)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甲、乙、丁、戊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F4。由圖甲和丁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1﹣F3。(3)以下選項中若成立,則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A.F1﹣F2=F3﹣F4B.F1﹣F3=F4﹣F2C.F3﹣F2=F1﹣F4(4)另一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A的示數逐漸變小,B的示數逐漸變大,且A、B示數的變化量相等(選填“相等”或“不相等”)。(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BC(多選)A.測力計A的示數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B.實驗器材生活化,測力計固定、示數更穩(wěn)定C.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解答】解:(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要指向零刻度線,如果沒指向零刻度線,需要校零;(2)由圖甲可知物體的重力G=F1,由圖丁可知物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F3,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紾﹣F′=F1﹣F3;(3)由圖乙可知空燒杯的重力為F2,由圖戊可知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與燒杯的總重力為F4,則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F4﹣F2,當F?。紾排即F1﹣F3=F4﹣F2可知,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相等;(4)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由稱重法F?。紾﹣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變小,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時薄塑料袋內水的重力越大,即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越大,薄塑料袋的質量忽略不計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量相等;(5)比較兩種實驗方案可知,改進后:A.由稱重法F?。紾﹣F′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故A錯誤;B.由圖2的實驗裝置和器材(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可知,實驗器材生活化,測力計固定、示數更穩(wěn)定,故B正確;C.薄塑料袋不計質量,能同步觀察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從而得出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故C正確。故答案為:(1)校零;(2)F1﹣F3;(3)B;(4)變?。蛔兇?;相等;(5)BC。四、綜合題(本大愿共3個小題,共25分)要求:(1)語言表述簡練、準確;(2)寫出必要的運算和推理過程(3)帶單位計算;(4)計算結果若有近似,均保留兩位小數。25.(8分)自行車騎行是生活中一種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如圖所示,小明騎自行車出行的途中,沿直線勻速經過一段長100m的平直路面,用時20s。該過程中前后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0cm2。若小明的質量為55kg,自行車重150N,騎行時受到的阻力為總重的0.03倍。(ρ水=1.0×103kg/m3,g=10N/kg)(1)求騎行時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2)該壓強相當于多高水柱產生的壓強?(3)求騎行過程中動力做的功及功率?!窘獯稹拷猓海?)小明的重力為:G小明=mg=55kg×10N/kg=550N,小明和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為:F=G小明+G自行車=550N+150N=700N,自行車前后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S=20cm2=2×10﹣3m2;騎行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p===3.5×105Pa;(2)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h===35m;(3)騎行時自行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