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560-XXXX《履帶起重機》(征求意見稿)_第1頁
GBT14560-XXXX《履帶起重機》(征求意見稿)_第2頁
GBT14560-XXXX《履帶起重機》(征求意見稿)_第3頁
GBT14560-XXXX《履帶起重機》(征求意見稿)_第4頁
GBT14560-XXXX《履帶起重機》(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53.020.20

J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14560—XXXX

代替GB/T14560-2016

履帶起重機

Crawlercranes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GB/T14560—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4560-2016《履帶起重機》,與GB/T14560-2016相比,除編輯性改動外,主要

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2016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工作場地海拔的要求(見4.1.1,2016年版的4.1.1);

——修改了非工作風速的要求(見4.1.3,2016年版的4.1.3);

——修改了地面傾斜度的要求(見4.1.4,2016年版的4.1.4);

——增加了伸縮機構運行速度相對誤差的要求(見4.2.1.5,2016年版的4.2.1.5);

——增加了排氣煙度排放限值要求(見4.2.3);

——修改了焊縫缺陷質(zhì)量分級和驗收的要求(見4.2.6,2016年版的4.2.5);

——修改了格構臂起重機側向位移計算示意圖(見圖1,2016年版的圖1);

——增加了實腹(箱形)臂臂架頭部位移的要求(見4.2.8.2、4.2.8.3、4.2.8.4,2016年版的

4.2.7);

——修改了變幅機構的要求(見4.4.2,2016年版的4.4.2);

——增加了伸縮機構的要求(見4.4.3);

——增加了密封性能試驗時密封性要求(見4.5.1.8);

——變幅限位器、防后傾裝置、角度限制器增加了“采用鋼絲繩變幅的”的說明(見4.8.2.3、

4.8.2.4、4.8.2.5,2016年版的4.8.2.3、4.8.2.4、4.8.2.5);

——增加了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外形尺寸圖(見5.3.1);

——最高起升速度、最高回轉速度試驗方法中增加了實腹(箱形)臂起重機的工況(見5.3.3.1、

5.3.3.3,2016年版的5.3.3.1、5.3.3.3);

——增加了主臂伸、縮時間的測量方法(見5.3.3.5);

——增加了跑偏量測試圖(見5.5.2,2016年版的5.5.2);

——空載試驗中增加了臂架伸縮的試驗方法(見5.6.2e));

——修改了額定載荷試驗方法(見5.7.2.1,2016年版的5.7.2.1);

——修改了動載荷試驗方法(見5.8.2.1、5.8.2.3,2016年版的5.8.2.1、5.8.2.3);

——修改了靜載荷試驗方法(見5.9.2,2016年版的5.9.2);

——修改了靜態(tài)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見5.10.2.3,2016年版的5.10.2.3);

——修改了密封性能試驗方法(見5.11,2016年版的5.11);

——將發(fā)動機排氣污染物測量改為排氣煙度測量(見5.13,2016年版的5.13);

——修改了可靠性試驗方法(見5.16.3,2016年版的5.16.3);

——增加了實腹(箱形)臂起重機主要結構示意圖(見圖A.3);

——增加了實腹(箱形)臂臂架組合示意圖(見圖B.2);

——修改了履帶平均接地比壓計算方法(見附錄C,2016年版的附錄C);

——修改了結構試驗方法(見表D.1、D.1.1.3,2016年版的表D.1、D.1.1.3);

I

GB/T14560—XXXX

——修改了檢驗項目表(見表E.1,2016年版的表E.1)。

本文件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27)歸口。

本文件負責起草單位:

本文件參加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14560-1993、GB/T14560-2011、GB/T14560-2016;

——GB/T13330-1991。

II

GB/T14560—XXXX

履帶起重機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履帶起重機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使用說明書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

存。

本文件適用于以內(nèi)燃機為動力的液壓式履帶起重機(以下簡稱起重機)。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323-2005金屬熔化焊焊接接頭射線照相

GB/T3766液壓傳動系統(tǒng)及其元件的通用規(guī)則和安全要求

GB/T3811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

GB/T5226.32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32部分:起重機械技術條件

GB/T6067.1起重機械安全規(guī)程第1部分:總則

GB/T6974.1起重機術語第1部分:通用術語

GB/T6974.2起重機術語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T7935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

GB/T8918重要用途鋼絲繩

GB/T9969工業(yè)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總則

GB/T10051.1起重吊鉤第1部分:力學性能、起重量、應力及材料

GB/T10051.2起重吊鉤第2部分:鍛造吊鉤技術條件

GB/T12265.3機械安全避免人體各部位擠壓的最小間距

GB/T12602起重機械超載保護裝置

GB/T13306標牌

GB/T13384機電產(chǎn)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15052起重機安全標志和危險圖形符號總則

GB/T19418鋼的弧焊接頭缺陷質(zhì)量分級指南

GB/T20062流動式起重機作業(yè)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

GB/T20118一般用途鋼絲繩

GB/T20303.2起重機司機室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20891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

GB/T21457起重機和相關設備試驗中參數(shù)的測量精度要求

GB/T21458流動式起重機額定起重量圖表

GB/T22358土方機械防護與貯存

GB/T23821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qū)的安全距離

1

GB/T14560—XXXX

GB/T24809.2-2015起重機對機構的要求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T24817.2起重機械控制裝置布置形式和特性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T24818.2起重機通道及安全防護設施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T28264起重機械安全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

GB/T34529起重機和葫蘆鋼絲繩、卷筒和滑輪的選擇

GB36886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

JB/T4198.1工程機械用柴油機技術條件

JB/T5946工程機械涂裝通用技術條件

JB/T8727液壓軟管總成

JB/T9737流動式起重機液壓油固體顆粒污染等級、測量和選用

JB/T10559-2018起重機械無損檢測鋼焊縫超聲檢測

YB/T5359壓實股鋼絲繩

3術語與定義

GB/T6974.1、GB/T6974.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格構臂latticeboom

由型鋼、鋼管或組合截面桿件連接而成的桿系結構臂架。

3.2

實腹(箱形)臂solidweb(box)boom

由板材成型、焊接而成的臂架。

3.3

主臂mainboom

與轉臺鉸接,用于支撐載荷提升、可以變幅的構件。

3.4

副臂jib

與主臂端部連接,以增加臂架長度和輔助起升的構件。

3.5

變幅副臂luffingjib

在作業(yè)過程中,可以改變與主臂夾角的副臂。

3.6

固定副臂fixedjib

在作業(yè)過程中,不可以改變與主臂夾角的副臂。

3.7

主臂桅桿mainboommast

與轉臺鉸接,鋼絲繩通過其頭部的滑輪組能使主臂變幅的構件。

3.8

副臂桅桿flyjibmast

2

GB/T14560—XXXX

與主臂端部或附近部件鉸接,用于支撐副臂的構件。

3.9

超起桅桿superliftmast

一端與轉臺鉸接,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主臂和超起平衡重連接,能改變臂架工作幅度、提高起重性

能的構件。

3.10

超起裝置superliftdevice

通過增設超起桅(臂)桿、超起平衡重和輔助機構,改善構件受力狀況及整機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起

重性能的裝置。

3.11

超起工況superliftoperatingmode

使用超起裝置的起重機作業(yè)工況。

3.12

標準工況standardoperatingmode

不使用超起裝置的起重機作業(yè)工況。

3.13

最低穩(wěn)定起升速度Minimunstableliftspeed

起升機構能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的最低速度。

4技術要求

4.1工作條件

4.1.1工作環(huán)境溫度為-20℃~+40℃,工作場地海拔一般不應超過2000m。

4.1.2工作風速要求如下:

——臂架長度不大于50m時,風速不應超過14.1m/s;

——臂架長度大于50m時,風速不應超過9.8m/s。

注:均為3s瞬時風速。

4.1.3非工作風速要求如下:

a)格構臂起重機在下列情況時,應將整個臂架放倒在地面上:

——主臂工況:主臂長度不小于50m,風速大于或等于21m/s時;

——副臂工況:主臂加副臂組合長度不小于50m,風速大于或等于15m/s時。

b)實腹(箱形)臂起重機:

——當風速大于15.5m/s時,應將副臂收回;

——當風速超過20.0m/s時,應將整個臂架收回至非工作狀態(tài)。

注:均為3s瞬時風速。

4.1.4工作地面應堅實、平整,地面傾斜度不應大于1%。若制造廠允許回轉平面的傾斜度更大或更小,

應提供相應的額定起重量圖表。

工作過程中支撐地面不應下陷。必要時根據(jù)不同地面允許的靜載荷采取相應措施,以滿足工作地面

的承載要求。地面或支撐面的承載能力應大于起重機當前工況下最大接地比壓。

注:超過上述范圍時,應與用戶協(xié)商解決。

3

GB/T14560—XXXX

4.2整機

4.2.1一般要求

4.2.1.1300t以上起重機宜帶超起裝置,帶超起和不帶超起的起重機結構形式參見附錄A,起重機常

見臂架組合型式參見附錄B。

4.2.1.2起重機的設計計算應符合GB/T3811的有關規(guī)定。

4.2.1.3起重機的額定起重量圖表應符合GB/T21458的規(guī)定。

4.2.1.4起重機應具有在規(guī)定條件下的帶載行走功能。

4.2.1.5起升、變幅、伸縮、回轉和行走等機構的運行應平穩(wěn),其運行速度與設計值的相對誤差不應

大于5%。

4.2.1.6起重機的主要外形尺寸誤差不應大于1%。

4.2.1.7起升機構卷揚鋼絲繩的單繩微動速度不應大于5m/min。

4.2.1.8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空載行走狀態(tài)的起重機以最低穩(wěn)定速度前進或后退行走20m,其

跑偏量不應大于±250mm。

4.2.1.9起重機作業(yè)過程中液壓油箱內(nèi)的相對溫升不應超過40℃,且最高油溫不應超過80℃。

4.2.1.10主臂、副臂、桅桿等有后傾可能時,應設置防后傾裝置。

4.2.1.11空載、帶基本臂的起重機在平整、堅實、干燥的地面上直線行駛時,設計爬坡能力應滿足表

1的規(guī)定。

表1設計爬坡能力

最大起重量設計爬坡能力

≤450t≥15%

不帶超起裝置

>450t≥10%

帶超起裝置≥5%

4.2.1.12發(fā)動機的技術要求應符合JB/T4198.1的規(guī)定,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應符合GB20891的規(guī)定。

4.2.1.13起重機在空載和額定載荷各工況下,應動作平穩(wěn),無異響或抖動。工作速度達到技術文件的

要求。制動可靠且在任何提升操作條件下載荷均不應出現(xiàn)明顯的反向動作。

在動載和靜載試驗過程中或試驗結束后,起重機的結構件不應產(chǎn)生裂紋、永久變形、油漆剝落。零

部件不應產(chǎn)生對起重機的性能與安全有影響的損壞,連接處無出現(xiàn)松動或損壞。

4.2.1.14起重機的履帶平均接地比壓計算見附錄C。

4.2.2噪聲

起重機在正常工作條件下運行時,司機耳旁噪聲和機外輻射噪聲聲功率級限值應符合GB/T20062

的規(guī)定。

4.2.3排氣煙度

起重機的排氣煙度排放限值應符合GB36886的規(guī)定。

4.2.4整機抗傾覆穩(wěn)定性

4.2.4.1起重機在進行靜態(tài)穩(wěn)定性試驗過程中,應不傾覆。

4

GB/T14560—XXXX

4.2.4.2起重機在進行抗后傾覆穩(wěn)定性試驗時,分別測量或計算臂架一側傾覆線上的總載荷,不應小

于起重機總質(zhì)量重力的15%。

4.2.5可靠性

4.2.5.1可靠性試驗時,起重機的作業(yè)率不應低于85%。

4.2.5.2可靠性試驗時,最大起重量小于800t的起重機可靠性試驗時間不應超過350h;最大起重量

等于或大于800t的起重機,可靠性試驗時間不作規(guī)定。

4.2.6焊接

4.2.6.1結構件的焊縫質(zhì)量應滿足機械性能設計計算的要求,焊縫缺陷質(zhì)量分級應符合GB/T19418的

規(guī)定。

4.2.6.2主要受力構件的對接焊縫,應進行探傷檢測。射線探傷時,不應低于GB/T3323-2005中的質(zhì)

量等級Ⅱ級;超聲波探傷時,不應低于JB/T10559-2018中驗收等級1級。

4.2.7涂裝

起重機涂裝技術要求應符合JB/T5946的規(guī)定。

4.2.8臂架頭部位移

4.2.8.1格構臂起重機臂架頭部最大側向位移(附錄D的測試工況),應滿足下列要求:

a)臂架組合的頭部側向水平位移不應大于整個臂架組合長度的2%;

b)單個臂架的水平側向位移不應大于單個臂架長度的2%。每個臂架的水平側向位移不包括由連

接部件變形(傾斜或扭轉)所引起的水平位移。

如果主臂上只安裝了一節(jié)副臂,應滿足公式(1)(見圖1):

≤0.02++'()+()…(1)

ZjLjZbtanZLjcostanLjsin

式中:

——副臂頭部側向水平位移(需測量),單位為毫米(mm);

Zj

副臂長度,單位為毫米(mm);

Lj——

——主臂頭部側向水平位移(需測量),單位為毫米(mm);

Zb

Z'——臂架傾斜度,單位為度(°);

——副臂與主臂夾角,單位為度(°);

——臂架扭轉角度,單位為度(°)。

'

tanZ計算見公式(2):

'………(2)

tanZ(ZbZ1)/(L1)

式中:

——在主臂頭部下方的距主臂頭L處的主臂側向水平位移(需測量),單位為毫米(mm);

Z11

L1——主臂沿Y軸任意投影長度,單位為毫米(mm)。

tan計算見公式(3):

5

GB/T14560—XXXX

………(3)

tan(ZbZ2)/(L2)

式中:

Z2——副臂撐桿頂部側向水平位移(需測量),單位為毫米(mm);

L2——副臂撐桿沿Y軸投影長度,單位為毫米(mm)。

標引序號說明:

1——臂腳中心線;

2——主臂中心線;

3——臂架傾斜度Z';

4——副臂中心線。

注:F為額定起重量。

圖1側向位移計算示意圖

4.2.8.2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在相應工作幅度起吊額定載荷作用下,只考慮臂架頭部變形時,臂架

頭部在變幅平面內(nèi)垂直于臂架軸線方向的靜位移?L按公式(4)計算:

2

?L≤kLC………………(4)

式中:

?L—靜位移,單位為厘米(cm);

6

GB/T14560—XXXX

LC—臂架長度,單位為米(m);

k—系數(shù),當LC<45m時,k值取0.1;當LC≥45m時,k值取0.1~0.15。

4.2.8.3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在相應工作幅度起吊額定載荷及在臂架頭部施加數(shù)值為5%(或制造商

提供的側載系數(shù))的額定載荷的水平側向力時,臂架頭部在回轉平面內(nèi)的水平靜位移ZL按公式(5)計

算:

2

ZL≤0.07LC…………(5)

式中:

ZL——水平靜位移,單位為厘米(cm)。

4.2.8.4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在額定載荷下,臂架頭部水平側(切)向位移不應超過表2的規(guī)定。

表2臂架頭部水平側(切)向位移限值

臂長L限值

mmm

L≤40600

40<L≤651500

65<L≤852500

85<L≤1003500

L>1005000

4.3結構

4.3.1一般要求

起重機結構件材料和結構型式應滿足使用過程中的強度、剛性、穩(wěn)定性、防腐和有關安全性方面的

要求。選用新材料應進行工藝驗證。

4.3.2臂架

4.3.2.1起重機臂架材料的選擇應符合GB/T3811的規(guī)定。

4.3.2.2當臂架截面高度大于2m時,臂架的上表面應設置臂架的安裝、拆卸、維修和保養(yǎng)的通道及安

全防護設施,通道及安全防護設施應符合GB/T24818.2的規(guī)定。

4.3.3下車

履帶的張緊程度應可調(diào)。對于具有伸縮平移功能的履帶架,其伸縮運動應平穩(wěn)。

4.3.4司機室

4.3.4.1司機室應符合GB/T20303.2的規(guī)定。

4.3.4.2司機室工作面上的照度不應低于50lx。

4.4機構及零部件

4.4.1起升機構

4.4.1.1起重作業(yè)時,載荷載荷起升或下降動作應平穩(wěn),載荷在任何位置均能可靠停穩(wěn)。

4.4.1.2載荷在空中停穩(wěn)后,再次啟動提升載荷時,在任何提升操作條件下,載荷均不應出現(xiàn)明顯的

反向動作。

4.4.1.3嚴禁起重機帶載自由下降,應通過動力來控制載荷的下降速度。若采用重力下降,可參考GB/T

24809.2-2015中4.2.6的要求。

4.4.1.4起升機構宜配置卷筒旋轉指示器或監(jiān)視裝置,將其設置在操作人員易于觀察的位置。

7

GB/T14560—XXXX

4.4.1.5起升機構應設置常閉式制動器,制動器的制動力矩應不小于1.5倍的最大工作扭矩。在緊急

狀態(tài)下制動不應導致結構、鋼絲繩、卷筒及機構的損害。

4.4.1.6對于采用多卷揚同步單鉤作業(yè)的起重機,應具有同步功能。

4.4.2變幅機構

4.4.2.1變幅機構應能在操作者控制下使臂架在任何位置均平穩(wěn)地停止;在操作人員未進行操作時,

應能保持住臂架以及額定載荷。

4.4.2.2采用鋼絲繩變幅機構時,起重機應設置常閉式制動器。常閉式制動器應能承受不小于1.5倍的

最大工作扭矩。

4.4.2.3采用鋼絲繩變幅機構時,應有防臂架后傾的檢測與限位裝置和卷筒機械鎖止裝置。

4.4.2.4采用油缸變幅機構時,同步動作的兩個液壓缸之間連接裝置的設計應能避免其中一個液壓缸

可能出現(xiàn)過載。

4.4.3伸縮機構

4.4.3.1伸縮機構應能可靠地支撐各伸出臂段,能在操作者控制下使起重臂平穩(wěn)地伸縮到預定的臂長,

并能對額定載荷進行有效的控制。

4.4.3.2伸縮機構應提供伸縮鋼絲繩檢驗的通道。

4.4.3.3應在伸縮液壓缸上安裝一套保持裝置(如平衡閥),以防止液壓系統(tǒng)意外失效(如管路破裂)

時起重臂不受控制地回縮。

4.4.3.4單缸插銷伸縮機構每節(jié)臂的臂長選擇不應少于2個臂位。

4.4.3.5單缸插銷伸縮機構應能根據(jù)伸縮缸的載荷狀態(tài)控制液壓缸的工作壓力,缸銷、臂銷液壓缸應

有機械互鎖裝置。

4.4.4卷筒

4.4.4.1多層纏繞的卷筒,應有防止鋼絲繩從卷筒端部滑落的凸緣,凸緣超出最外層鋼絲繩的高度不

應小于鋼絲繩直徑1.5倍。

4.4.4.2起升卷筒的容繩量應滿足:

a)當采用制造廠推薦的穿繩法和鋼絲繩尺寸時,能完成制造廠規(guī)定的任何工況下的起重作業(yè);

b)吊具下降到制造廠規(guī)定的最低極限位置時,鋼絲繩在卷筒上的剩余安全圈(不包括固定繩端所

占的圈數(shù))至少應保持2圈。

4.4.4.3變幅卷筒的容繩量應滿足:

a)當采用制造廠推薦的穿繩法和鋼絲繩尺寸時,臂架在0°到最大仰角的所有位置上都應能使臂

架準確變幅;

b)臂架下降到制造廠規(guī)定的最低極限位置時,鋼絲繩在卷筒上的剩余安全圈(不包括固定繩端所

占的圈數(shù))至少應保持2圈。

4.4.4.4卷筒繩槽表面和繩槽棱邊應光潔平滑,不應損傷鋼絲繩的表面。

4.4.4.5卷筒的卷繞直徑與鋼絲繩公稱直徑的比值應符合GB/T34529的規(guī)定。

4.4.4.6卷筒宜設置鋼絲繩不跳出卷筒、甚至在鋼絲繩松弛狀態(tài)時也不能跳出卷筒的防護裝置。

4.4.5滑輪

4.4.5.1滑輪輪槽應是光滑的,且表面不應有可能造成鋼絲繩損壞的缺陷。

4.4.5.2滑輪上應配備防止鋼絲繩脫槽的保護裝置,該裝置表面與滑輪最外緣間的間隙不應超過鋼絲

繩直徑的1/3或10mm中較小值。

8

GB/T14560—XXXX

4.4.5.3所有滑輪的支承處均應設有潤滑裝置。

4.4.5.4起重作業(yè)時人手可觸及的滑輪組,應設置滑輪罩殼。對可能滑落到地面的滑輪組,其滑輪罩

殼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4.4.5.5起升滑輪和變幅滑輪的卷繞直徑與鋼絲繩公稱直徑的比值應符合GB/T34529的規(guī)定。

4.4.6鋼絲繩

4.4.6.1鋼絲繩的選擇應符合GB/T3811的規(guī)定。起升鋼絲繩宜選用阻旋轉的鋼絲繩。

4.4.6.2鋼絲繩應符合GB/T8918、GB/T20118和YB/T5359的規(guī)定。

4.4.6.3鋼絲繩端部的固定和連接應符合GB/T3811的規(guī)定。

4.4.7吊鉤和吊鉤滑輪組

4.4.7.1吊鉤的選用應符合GB/T10051.1的規(guī)定。吊鉤的制造、質(zhì)量及檢驗應符合GB/T10051.2的規(guī)

定。

4.4.7.2吊鉤應設置防脫裝置。吊鉤滑輪組應設置擋繩裝置。

4.4.8回轉機構

4.4.8.1回轉機構應能隨著起重機正常工作的要求而啟動或停止,啟動和停止應平穩(wěn)。

4.4.8.2回轉機構宜設置回轉自由滑轉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應具有減少或消除由起升載荷重心與鋼絲繩不在

同一條鉛垂線上而引起的對臂架產(chǎn)生的側向力的功能。

4.4.8.3回轉機構應設置制動器,制動器的制動力矩應不小于1.25倍的最大工作扭矩,最大工作扭矩

包括風載荷和允許的傾斜載荷。制動器在所有允許的回轉位置應都能起作用。

4.4.9行走機構

4.4.9.1行走機構應具有向前和向后行走及單側轉向和原地轉向的功能。

4.4.9.2起重機以最高運行速度行走時,應保證啟動和制動時的安全。

4.4.10超起裝置

4.4.10.1超起系統(tǒng)應設置檢測超起平衡重(不含平衡重小車)離開地面狀況的裝置,采用超起平衡重

小車時應能顯示超起平衡重利用率。

4.4.10.2超起平衡重采用液壓油缸提升時,提升油缸應具有單獨調(diào)整功能,保證超起平衡重底板的水

平度。

4.4.10.3在操作者位置,應有讓操作者方便了解在特定工況下所需匹配的超起平衡重重量的提示裝置

或措施。

4.5液壓系統(tǒng)

4.5.1一般要求

4.5.1.1液壓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安裝和配管等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3766的規(guī)定。

4.5.1.2液壓元件應能保證在最大工作壓力(包括超載試驗時的壓力)和最大運行速度時,正常工作

而不失效。液壓元件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7935的規(guī)定。

4.5.1.3平衡閥與被控元件之間應采用剛性連接,且間距盡量短。

每個液壓回路都應有壓力限制裝置以防止超壓,限制壓力值不應超過最大工作壓力的110%。

4.5.1.4每個液壓回路應配有一個顯示壓力的裝置或一個壓力檢測接口。

9

GB/T14560—XXXX

4.5.1.5液壓鋼管末端有接頭時,其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2.5。

4.5.1.6液壓系統(tǒng)中,液壓油固體顆粒污染等級應符合JB/T9737的規(guī)定。

4.5.1.7起重機在正常工作時(包括性能試驗過程),液壓系統(tǒng)不應有滲漏油現(xiàn)象。

4.5.1.8在密封性能試驗時,固定結合面不應滲油,相對運動部位不應滴油。手摸無油膜或目測無油

漬為不滲油;滲出的油漬面積不超過100cm2或無油滴出現(xiàn)為不滴油。實腹(箱形)臂起重機變幅油缸

的回縮量不應大于2mm,載荷下沉量不應大于15mm。

4.5.2液壓軟管

4.5.2.1液壓軟管的技術要求應符合JB/T8727的規(guī)定,其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4。

4.5.2.2液壓軟管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軟管制造廠的規(guī)定。

4.5.2.3當液壓軟管的工作壓力大于5MPa或溫度高于50℃,且與操作者距離小于1m,又沒有其他

遮擋時,應采取保護措施以免軟管失效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

4.5.3液壓油缸

4.5.3.1承載液壓油缸(如支腿油缸、桅桿頂升油缸)應裝有與之采用剛性連接的安全裝置(如液壓

鎖、平衡閥等),以防止因液壓管路意外破裂而導致安全事故。

4.5.3.2兩并聯(lián)同步油缸應設置防過載液壓閥,當一個油缸失效時,另一個油缸可避免過載。

4.5.3.3液壓油缸的端口和閥(例如保護閥)之間的焊接或裝配連接件,爆破壓力與工作壓力的安全系

數(shù)不應小于2.5。

4.5.4液壓油箱

液壓油箱應有滿足液壓系統(tǒng)正常工作的有效容積。液壓油箱的結構至少應滿足如下要求:

——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應符合4.5.1.7的要求;

——應設置降低液壓系統(tǒng)顆粒污染的過濾器和檢測最高、最低油位的裝置;

——應設置排放口和清洗孔以便于液壓油箱內(nèi)部清洗。

4.6電氣系統(tǒng)

4.6.1電氣系統(tǒng)應符合GB/T5226.32的規(guī)定。

4.6.2采用無線遙控操作方式的起重機,無線遙控的電氣系統(tǒng)應具有監(jiān)控和故障自診斷功能,在任何

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應能實現(xiàn)自動關閉、停止工作,并應具有抗同頻干擾信號的能力。

4.6.3起重機要求多點控制時,應有互鎖功能,每一控制點均應設置緊急停止開關。

4.7操縱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

4.7.1操縱手柄、操縱踏板、按鈕、指示器及信號等裝置應安裝在便于操縱或觀測的位置,并在其附

近配置清晰的符號及圖形標識,以說明它們的用途和操縱方向。操縱手柄的動作方向與被操縱機構的運

動方向應符合GB/T24817.2的規(guī)定。

4.7.2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的操縱力及行程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4.7.3操縱手柄或按鈕動作應靈活、不互相干擾。各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在中位時,不得因震動而離

位。

4.7.4起重機應設置緊急停止裝置。當遇到緊急情況時,緊急停止裝置的按鈕應保持在接通位置,直

到緊急情況解除。

4.7.5起重機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時,控制系統(tǒng)應能可靠地防止起重機意外啟動。

4.7.6為防止誤操作,控制系統(tǒng)中應設有附加的保護裝置(如鑰匙開關)。

10

GB/T14560—XXXX

表3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操縱力及行程

操縱力操縱行程

項目

Nmm

安裝在控制臺上≤50—

操縱手柄

安裝在地板上≤160≤260

操縱踏板≤225≤260

注1:由于載荷變化而影響操縱力的大小時,應在額定起重量下測量。

注2:行程是指從空檔(中間位置)到前、后或左、右位置移動的直線距離。

4.7.7起重機開始作業(yè)時應有音響報警,警示起重機附近的人員。

4.7.8支腿操縱機構應設置在使操作人員能清楚地看見活動支腿運動方向,否則,應有音響報警。

4.8安全要求

4.8.1一般要求

起重機應按照GB/T6067.1的要求設置相應的安全防護裝置。

4.8.2限制運動行程與工作位置的安全裝置

4.8.2.1起升高度限位器

起重機應配置起升高度限位器。當取物裝置上升到設計規(guī)定的上極限位置時,應能立即切斷起升動

力源。在此極限位置的上方,還應留有足夠的空余高度,以適應上升制動行程的要求。

4.8.2.2下降深度限位器

起重機應配置下降深度限位器。當取物裝置下降到設計規(guī)定的下極限位置時,應能立即切斷下降動

力源,確保在卷筒上纏繞的鋼絲繩滿足4.4.4.2的要求。

4.8.2.3變幅限位器

采用鋼絲繩變幅的起重機應配置變幅限位器。臂架在極限位置時,控制系統(tǒng)應自動停止變幅向危險

方向動作,并確保在卷筒上纏繞的鋼絲繩滿足4.4.4.3的要求。

4.8.2.4防后傾裝置

采用鋼絲繩變幅的起重機應配置防后傾裝置。該裝置可吸收鋼絲繩或吊具因故障突然釋放載荷造成

的沖擊,防止臂架或桅桿向后運動。

4.8.2.5角度限制器

采用鋼絲繩變幅的起重機應設置角度限位器。角度限位器可有效限制主臂、副臂的最大、最小工作

角度。

4.8.2.6水平顯示器

水平顯示器應安裝在起重機的司機室中或操作者附近的視線之內(nèi)。水平顯示器的顯示誤差不應大于

±0.1°。

4.8.3防超載的安全裝置

11

GB/T14560—XXXX

起重機應配置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12602的規(guī)定并至少具備以下功能:

a)操作中能持續(xù)顯示額定起重量或額定起重力矩、實際起重量或?qū)嶋H起重力矩、載荷百分比,并

應通過指示燈顯示載荷狀態(tài):

——綠燈亮:表示實際起重量或?qū)嶋H起重力矩小于實際幅度所對應的相應額定起重量或額定起

重力矩的90%;

——黃燈亮:表示實際起重量或?qū)嶋H起重力矩在實際幅度所對應的相應額定起重量或額定起重

力矩的90%~100%之間,同時蜂鳴器斷續(xù)報警;

——紅燈亮:表示實際起重量或?qū)嶋H起重力矩大于實際幅度所對應的相應額定起重量或額定起

重力矩的100%,同時蜂鳴器連續(xù)報警。

b)報警消音功能;

c)顯示工作幅度、臂架仰角;

d)當實際起重量在100%~110%額定起重量之間時,自動停止起重機向危險方向的動作;

e)允許強制作業(yè)功能,打開強制作業(yè)開關,起重機應允許在額定起重量的100%~110%之間操作,

工作速度應滿足如下:

——電控系統(tǒng):速度小于最大允許工作速度的15%;

——液控系統(tǒng):速度小于最大允許工作速度的25%。

f)在達到起升高度、下降深度、超載、角度限位等極限狀態(tài)時,應顯示相應的報警指示。即使打

開強制作業(yè)開關,上述報警指示不應自動解除。

4.8.4安全防護裝置

4.8.4.1故障顯示裝置

起重機應設置故障顯示裝置,故障顯示方式應使用文字、圖形或語音等。故障顯示裝置至少應具有

以下功能:

a)故障顯示

——控制系統(tǒng)通訊故障;

——超載保護裝置系統(tǒng)故障。

b)報警功能:

——機油壓力過低;

——水溫過高;

——液壓濾清器堵塞。

4.8.4.2三色指示燈報警裝置

應在司機室外明顯位置設置三色(綠色、黃色、紅色)指示燈報警裝置。三色指示燈指示起重機實

際載荷狀況應符合4.8.3a)的規(guī)定。

4.8.4.3警示燈

起重機應設置臂架頂端警示燈。

4.8.4.4風速儀

起重機臂長超過50m時應設置風速儀。起重機風速儀的安裝應符合GB/T6067.1的規(guī)定。

4.8.4.5安全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

12

GB/T14560—XXXX

起重機應設置符合GB/T28264規(guī)定的安全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

4.8.4.6防護裝置

4.8.4.6.1控制裝置位置的設計應確保安全距離符合GB/T12265.3和GB/T23821的規(guī)定。

4.8.4.6.2在正常工作或維修時,為防止異物進入或防止其運行對人員可能造成危險,應設置保護裝

置。起重機上外露的、有可能傷人的零部件,如開式齒輪、鏈輪、鏈條等,均應裝設防護罩/欄。

4.8.4.6.3防護罩/欄應牢固可靠。防護罩/欄應能承受一個90kg重的人而不會發(fā)生永久變形。

4.8.4.6.4如果安全通道只可能帶個人保護裝置(如安全帶)和/或移動通道系統(tǒng)(如移動平臺或移動

梯子),應在說明書中提供選擇、安裝及安全使用的說明。

4.8.4.7安全警示標志

應在起重機的可能發(fā)生危險的部位或工作區(qū)域設置明顯可見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警示標志應符合

GB/T15052的規(guī)定。

5試驗方法

5.1試驗條件

5.1.1根據(jù)試驗工況,起重機應裝上設計規(guī)定的全部工作裝置。

5.1.2燃油箱內(nèi)應有1/3~2/3之間的油量,液壓油箱的油面應在油面指示器規(guī)定的刻度范圍內(nèi)。

5.1.3地面應堅實、平整,傾斜度不大于0.5%。

5.1.4作業(yè)性能試驗時,風速不應大于8.3m/s;結構試驗時,風速不應大于4m/s。

5.1.5試驗時的環(huán)境溫度在-20℃~+40℃之間。

5.1.6試驗載荷應標定準確,相對于標定值的允差應符合GB/T21457的規(guī)定;

5.1.7在不影響試驗效果的情況下,試驗項目可按試驗內(nèi)容和載荷情況相互穿插或組合進行。

5.2試驗準備

5.2.1資料

試驗時,應準備試驗大綱和試驗記錄等。

5.2.2測量精度

試驗中參數(shù)的測量精度應符合GB/T21457的規(guī)定。

5.3主要參數(shù)測定

5.3.1主要尺寸

測定項目為(見圖2、圖3):

a)主臂長度和副臂長度;

b)最大起升高度;

c)起重機外廓尺寸:總長(L/L’)、總寬(B2)和總高(H);

d)履帶的相關尺寸:履帶長度(L3)、履帶接地長度(L4)、履帶寬度(B1)和兩履帶總寬(伸/

縮)(B2/B)。

13

GB/T14560—XXXX

圖2格構臂起重機外形尺寸

圖3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外形尺寸

5.3.2操縱力及操縱行程

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的操縱力:測量點為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中央點。

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的操縱行程:測量操縱手柄和操縱踏板中央點的直線移動距離。

5.3.3工作參數(shù)

5.3.3.1最高起升速度

以最高速度起升,測量吊鉤通過2m(主鉤)行程所需要的時間,計算起升速度。試驗重復3次,

取其平均值作為最高起升速度。工況如下:

——格構臂起重機:基本臂為70°仰角、空載;

——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基本臂為最大仰角,空載。

5.3.3.2最低穩(wěn)定起升速度

最長主臂、額定載荷工況時,測量吊鉤通過1m(副鉤)行程所需要的時間,計算起升速度。試驗

14

GB/T14560—XXXX

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起升最低穩(wěn)定速度。

5.3.3.3最高回轉速度

以最高速度左、右回轉,測量回轉360°所需要的時間,試驗重復3次,計算回轉速度,取其平均

值作為最高回轉速度。工況如下:

——格構臂起重機:基本臂為70°仰角、空載;

——實腹(箱形)臂起重機:基本臂為最大仰角、空載。

5.3.3.4變幅時間

基本臂、空載工況時,測量臂架在工作仰角范圍內(nèi)以最高速度全程起臂、落臂所需要的時間,試驗

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變幅時間。

5.3.3.5主臂伸、縮時間

實腹(箱形)臂起重機主臂為最大仰角、主鉤空載,以最高速度由全縮(或全伸)狀態(tài)運動到全伸

(或全縮)狀態(tài),各試驗3次,分別取3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作為主臂伸、縮時間的測定值。

對于需要人工或機械作輔助以達到伸縮的主臂,允許分段測量伸、縮時間。

5.4外觀檢查

外觀檢查一般為目測檢查,這種檢查應不拆卸任何零部件或打開遮蔽物,可包括某些必要的手動操

作。同時還應檢查全部必備的證書是否提供并經(jīng)過審核。

目測檢查不少于如下項目:

a)焊縫質(zhì)量;

b)表面涂裝質(zhì)量;

c)主臂上的維修通道;

d)司機室地面防滑、門窗定位、安全玻璃使用、第二出口;

e)安全防護裝置;

f)防止鋼絲繩跳出卷筒的裝置;

g)滑輪的防止鋼絲繩脫槽裝置;

h)滑輪支承處的潤滑裝置;

i)起重作業(yè)時人手可觸及的滑輪組的滑輪罩殼;

j)吊鉤的標記和防脫裝置。吊鉤滑輪組的擋繩裝置;

k)液壓管路、線束的敷設及保護;

l)操縱件的操作、標牌和標志;

m)安全防護裝置;

n)液壓油油位;

o)起重機標牌和額定起重量圖表。

5.5行走性能試驗

5.5.1最高行走速度

試驗工況為:

——空載;

——基本臂仰角為45°;

15

GB/T14560—XXXX

——起升和回轉制動器均處于制動工況。

分別測量起重機以最高速度前進或后退各20m所需的時間,計算起重機的最高行走速度。

試驗重復各3次,分別取前進或后退3次試驗的平均值作為起重機的最高行走速度。

5.5.2跑偏量

試驗工況為:

——空載;

——基本臂為45°仰角;

——起升和回轉制動器均處于制動工況。

起重機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以最低穩(wěn)定速度前進或后退行走各20m的跑偏量e,(見圖4)。

試驗重復3次,取最大值作為起重機的跑偏量。

20m

圖4跑偏量測試圖

5.5.3行走制動功能

試驗工況為:

——空載;

——基本臂為最大仰角;

——起升和回轉制動器均處于制動工況。

起重機在低速擋行走狀態(tài),以允許最高速度行走,能夠可靠制動,測量試驗重復3次。

5.5.4履帶架伸縮功能

履帶架可以伸縮的起重機,履帶架距離由最小調(diào)整到最大,再由最大調(diào)整到最小,觀察履帶架伸縮

平穩(wěn)性,試驗重復3次。

5.6空載試驗

5.6.1試驗目的

檢查起重機各機構能否在規(guī)定的工作范圍內(nèi)正常動作,各種指示和限位裝置是否能工作正常。

5.6.2試驗方法

分別進行吊鉤起升及下降、過放、回轉、變幅、伸縮和臂架防后傾的功能試驗,試驗方法如下:

16

GB/T14560—XXXX

a)吊鉤升降

基本臂、主臂+固定副臂或主臂+變幅副臂的臂架組合時,起升吊鉤,當?shù)蹉^達到設計規(guī)

定的極限位置時高度限位器報警,并自動停止吊鉤起升動作。操作強制開關后可繼續(xù)向相同方

向動作。試驗重復3次。

b)起升卷筒上鋼絲繩過放

吊鉤以低速下降,當起升卷筒上纏繞的鋼絲繩還剩2圈時(除固定繩尾的圈數(shù)外)下降深

度限位器報警,并自動停止向危險方向運動。操作強制開關后可繼續(xù)向相同方向動作。試驗重

復3次。

c)回轉

基本臂分別以高速和低速進行全程范圍內(nèi)左右各回轉360°,左右回轉過程各制動1次。

試驗重復3次。

d)變幅

主臂+變幅副臂或主臂+固定副臂時,分別對主臂、副臂和桅桿進行全程范圍內(nèi)的變幅,

變幅到中間位置時制動1次。幅度達到設計規(guī)定的上下限制位置時,變幅限位器報警,并自動

停止變幅。操作強制開關后可繼續(xù)向相同方向變幅。試驗重復3次。

e)伸縮

主臂由全縮(或全伸)狀態(tài)運動到全伸(或全縮)狀態(tài),以低速和較高速度各進行3次,

伸、縮過程中各制動1次。

f)防后傾

對主臂+變幅副臂和超起裝置的臂架組合形式,分別操作主臂、變幅副臂或桅桿的防后傾

裝置。臂架或桅桿的后傾角度到限制位置時,系統(tǒng)自動報警,并自動停止向危險方向運動,可

向安全方向動作。試驗重復3次。

5.7額定載荷試驗

5.7.1試驗目的

驗證起重機各機構在起吊相應工況100%額定起重量的試驗載荷時的性能。

驗證超載保護裝置、三色指示燈和安全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的報警功能。

5.7.2試驗方法

5.7.2.1起吊額定載荷

額定載荷試驗的臂架組合、試驗工況和試驗循環(huán)內(nèi)容見表4。

每種工況按表4規(guī)定的一次循環(huán)內(nèi)容重復試驗3次。

表4額定載荷試驗

類別臂架組合序號試驗工況一次循環(huán)內(nèi)容

標1最大起重量a、相應工作幅度

準載荷起升到最大高度后,再下降到地面,載荷

基本臂

工2最大工作幅度、相應額定起重量在下降過程中制動1次。

17

GB/T14560—XXXX

表4(續(xù))

類別臂架組合序號試驗工況一次循環(huán)內(nèi)容

載荷起升到臂架可以回轉的離地高度,在作業(yè)

區(qū)范圍內(nèi)左右回轉360°,在左右回轉過程中各制

3最小工作幅度、相應額定起重量動1次、2次。

載荷起升到最大高度后,再下降到地面,載荷

中長主臂

在升降過程中各制動1次。

載荷起升離地,起臂至最小工作幅度,再落臂至

4最大工作幅度、相應額定起重量最大工作幅度,再將載荷下降到地面,在起、落臂

過程中各制動1次。

載荷起升到臂架可以回轉的離地高度,在作業(yè)

區(qū)范圍內(nèi)左右回轉360°,在左右回轉過程中各制

最長主臂5最小工作幅度、相應額定起重量動1次、2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