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考2024】高中(語文)各地模擬作文及范文匯編
2024備考·各地模擬作文及范文匯編
1.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回答“‘符合社會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之間’你會如何選擇"這一問題時,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表示:“請一定要對自己保持誠實,過那種自己滿意、認可的人生?!?/p>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例文:
一、忠于自我,從心所欲
在人生的千川萬水中,我們都是在旅程里跋涉前行的探索者,表面上自由隨心,卻往往受限于看似“正確"、仿若“范本”的人生模式,如同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在規(guī)定、督促、引導著我們該如何行走、如何選擇。然而,人生是否成功,并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忠于自我,從心所欲,選擇自己滿意的人生道路。
人生不是一場角逐爭勝的競賽,也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由自己選擇、創(chuàng)造的,人們可以認可規(guī)則,按照社會的“通用型"期待去生活,也可以從心所欲,自由追夢,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安排。在合法合規(guī)、不違反社會公德道義的前提下,誰都無須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度量自己的人生,只需完全忠實于自我,跟隨內(nèi)心的吶喊,過上一種不委屈、不為難、不勉強的生活,即是成功。
人生的目的不在于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而在于在追求中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誠實面對自我,即意味著審視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判斷自己的沉浮得失,沉淀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明確自己的希望理想,不被俗世輿論所誤導,不被強權盛名所牽累,不為道德枷鎖所綁縛,不為旁人指點而生愧。這種清醒通透、豁達灑脫,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姿態(tài),一種不可多得的成功。遵從本源本心,則代表著跳出僵硬的認知框架,掙脫裹挾的價值濁流,離開多余的顏面功夫,撕下虛偽的矯飾言辭,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面對自己真正的心靈需求,開拓屬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享受屬于自己的美滿人生。這種勇敢真誠、熱烈浪漫,本身就是一份特立獨行的昂揚,一份圓融深邃的智慧。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與日俱增,假如我們逼迫自己違背自我意愿,強制自己去過一種抗拒厭惡、無法接納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難免疲憊,精神難免焦慮,整個人則將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相反,如果忠于自我,從心所欲,那么我們大概率會感到快樂愉悅、積極樂觀,生活將會充滿熱情與樂趣,我們也會有更充足的動力和能量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人生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有意義。
正如上野千鶴子所說:“請一定要對自己保持誠實,過那種自己滿意、認可的人生?!弊屛覀冎矣谧晕?,從心所欲,不慕浮華,不鶩虛聲,活出最真實、最坦蕩的自我,擁有最合意、最自由的人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題目呈現(xiàn)了人生道路的兩種選擇,選擇“符合社會和他人期望的自己"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胺仙鐣退似谕淖约?強調(diào)我們應該在社會期望值的引導下,遵循社會角色賦予的責任和貢獻期待,將社會期待轉化為行動能力,順應社會期待而成長,社會期待對于人的價值塑造、社會的平穩(wěn)運行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社會期待有時也必然孕育了與自我觀念的矛盾。如果社會整體價值并不高尚,一味固守于期待,會對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過分專注于社會期待,會讓人喪失自己內(nèi)心的定力。而一旦迎合外界的期待成了習慣,一味屈內(nèi)心之志,反而會活得茫然而無方向?!白鲎约合胱龅氖虑榈淖约骸保瑩碛歇毩⒌乃枷?、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客觀情況,聽從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想要的人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內(nèi)在動力涌出。正如材料中日本學者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所言,“對自己保持誠實,過那種自己滿意、認可的人生"。寫作時可以選擇贊成的一種人生選擇展開論述,也可以綜合兩者,展開思辨思考,比如:順應社會期待同時努力地發(fā)展自我,活出自我生命的精彩。
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社會和個體相互成就和促進。社會期待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們個體,同時我們也應當懷有自己生命的熱度。接下來從為什么的角度展開論述,一、人的本質(zhì)終究是社會性,我們在服務他人中成全了自我。二、清醒于世,依自己又可以重新定義自我的角色。我們?nèi)f不可止于外界的角色期待,從社會期待上升到自我期待,依自我內(nèi)心的動力活出生命的期待。三、被社會期待,又改變著社會期待。當社會角色影響與自我動力相結合,可享個人與社會共進步。
立意:
1.將社會期待和自我定位相統(tǒng)一。
2.保持自我的獨立性,修正調(diào)整社會期待。
3.不能被社會期待修剪成為夭梅、病梅。
4.社會期待和個體精彩相互成就和促進。
2.作文。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往往想要擺脫焦慮,有人卻說“焦慮是創(chuàng)造力的根基。”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題目自擬;(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二、強大內(nèi)心,克服焦慮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80后"摩拜創(chuàng)始人套現(xiàn)15億,也有無數(shù)人苦讀成功學書籍,但事業(yè)還是沒有起色。大勢所趨,社會越浮躁浮夸,焦慮焦灼之風越盛。
同齡人正在遠遠把你甩在身后,“出名要趁早”,這樣的話現(xiàn)在被很多人拿來自嘲或激勵自己。事實上,年少有為不代表成功,大器晚成也值得期待。過分攀比只會帶來焦慮,只有內(nèi)心真正強大才能克服焦慮,免陷于盛行的焦慮之風中。
克服焦慮,要使內(nèi)心強大充實,讓焦慮的雜草無處可生。
心靈強大,靜觀形勢,不焦躁,才能邁向成功。19世紀的美國一直固守孤立主義,與焦躁、一直混戰(zhàn)的歐洲不同,美國靜靜地發(fā)展著,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實力弱小。美國克服焦慮,鎮(zhèn)定地發(fā)展經(jīng)濟,最后在世界大戰(zhàn)中奪得了世界霸權。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談什么工業(yè)革命?同樣,20世紀的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步伐堅定,以大國心態(tài)不焦躁不激進,平穩(wěn)地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堅持不懈的奮斗中,以強大的心態(tài)勇立世界發(fā)展之潮頭。
國家發(fā)展的強大心態(tài)給我們以時代的啟示。那么對于個體,常陷入各媒體信息影響的我們,克服焦慮迫在眉睫。
焦慮時,給自己以鼓勵,強大內(nèi)心,才能不懼怕失敗。馬克思辯證否定觀認為事物總是自己否定自己。只有強大的心靈才能使自己凈化,以平常心去對待焦灼之風,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去對待事業(yè),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對待失敗,以不卑不亢的表現(xiàn)去對待對手,那么就會像孟子所說“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認清所處環(huán)境的焦躁,用強大的內(nèi)心去遠離焦慮,才有視野上和內(nèi)心中的凈土,才能感受時代發(fā)展的美好。
習近平主席說,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那些抨擊中國浮躁的人,眼中絲毫看不到浮躁之外的凈土,自己首先焦慮了。近年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的改變,產(chǎn)業(yè)升級的加快,經(jīng)濟進入新常態(tài)的陣痛,也是一條克服焦慮、適應中國模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不要因為焦躁的氛圍就人云亦云,不肯自己思考。前路漫漫,坎坷總是有的,中國在時代浪潮前該何去何從?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思考。而當下的中學生,肯定也要努力克服焦慮,用強大的心靈去思考、去體會,沒有平時平心靜氣的研究試題,就沒有考試的高分。只有不驕不躁,以平穩(wěn)強大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才能收獲勝利的果實。
只有強大內(nèi)心,才能變壓力為動力,不焦不躁。只有內(nèi)心強大,不焦慮,才能有思考,不迷失,才能適應時代潮流。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只有一句話,首先指出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不斷努力想要擺脫焦慮,可是有人卻對焦慮給出肯定性的評價,認為焦慮也能促進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題目要求考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可見,本則材料的重心,在于討論我們?nèi)绾慰创箲]和利用焦慮的問題。焦慮指的是人在面對無法掌控的情況時,,因為其中不確定性的存在,而導致壓力增大的一種情緒反應。人們想擺脫焦慮,是看到焦慮消極性的一面,認為焦慮是一種”害”,在趨利避害這種人類普遍心理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選擇努力“擺脫焦慮”。而認為焦慮是創(chuàng)造力的根基,是看到了焦慮積極性的一面,某種程度上焦慮可以讓人看到隱憂,看清未來,激發(fā)潛能。
現(xiàn)代社會人們似乎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焦慮的原因是什么?從時代大背景來說,轉型期社會的飛速變化發(fā)展也加劇了這種焦慮。如今的中國,時代跑得太快,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在這樣的大時代里前行,如同逆水行舟,容不下太多喘息的時間,危機感使得焦慮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
徹底擺脫焦慮現(xiàn)實嗎?焦慮可以說是人類進化的副產(chǎn)品,只要人類的進化過程沒有停止,人類社會依舊存在,焦慮就不會消除。
既然焦慮是難以擺脫的,我們該如何對待焦慮呢?走出集體焦慮的迷思,需要來自社會的關注與關切,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給他們一個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更重要的還在年輕人自身,面對社會情緒的裹挾,必須保持頭腦清醒、視野開闊,才可對那些消費焦慮的矯揉造作免疫。
當然,適度的焦慮也可以成為一種能動因素,一種建設性力量,甚至促成一種活躍狀態(tài)——如同鲇魚效應,鲇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huán)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同樣,在克服焦慮的過程中,個體的能力也將得到超越,創(chuàng)造力也將得到激發(fā)。
從“談談你的思考"可知,文體是議論文。寫作時首先可以對“焦慮的原因和內(nèi)容”展開討論,思考面對什么情況應該正視焦慮、面對什么情況又應該怎么辦。
3.按要求作文。
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fā)展往往不夠平衡,有人說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對此,你怎么看?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三、控人物之平衡,鑄偉大之發(fā)展
日月輪替,萬象更新。在人類的社會發(fā)展中,有兩種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控物能力,二是自控能力。這兩種能力通常很難做到均衡發(fā)展;要說哪種能力更重要,是有失偏頗的。
控物,走向成功的基石。
控物能力,即對事物的掌控能力,使客觀事物為己所用,充分發(fā)揮效力的能力。在日常交往中,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必不可缺的。古有《說苑·建本》中云:“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懂得借助外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善于掌控外物的是有大智慧的人?!熬由钱愐玻萍儆谖镆?。”耳熟能詳?shù)牟荽杓墓适?,正是諸葛亮佯攻曹操,誘其進攻,巧借萬箭,才完成任務,化險為夷。
自控,成人立業(yè)的基礎。
自控能力,眾所周知,即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理性地應對事物,做出合理的行動上。它是實行自我支配的一種能力,是成熟的體現(xiàn)。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真乃成大事者。學習工作中難免會有負面情緒產(chǎn)生,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在感知道工作有壓力的環(huán)境時,能保持冷靜,不帶負面情緒或有消極行為,可以持續(xù)性完成工作。著名的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控制住自己,經(jīng)得起考驗,才會成功。君可見,古有越王勾踐為一雪前恥,數(shù)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在隱忍中積蓄力量,終得償所愿。今有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一朝因遲到被教書先生所罰,便下定決心,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激勵自己,終成一代文豪。
私以為,爭論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誰主誰次,孰優(yōu)孰劣,是沒有必要的。要順應發(fā)展、走向成功,二者必相互協(xié)調(diào),相與為一。既不能光控物忽略了自控,也不能只自控忽略了控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既重視控物,又重視自控,才能有助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更要有這種認識。充分發(fā)揚控物與自控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充分、有力地加入到對社會的生產(chǎn)建設中去。如此而來,人類社會發(fā)展必是蒸蒸日上、朝氣磅礴。
人類社會發(fā)展中,應追求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的平衡。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過,偉大往往是各種對立品質(zhì)自然平衡的結果。尋找控物與自控之間的平衡,方能鑄就偉大。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先指出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fā)展不平衡,從而引出一個問題,有人認為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重要,你有什么樣的認識,也就是說,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
要想寫好這篇作文,先要理解什么是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說能夠自己控制自己。比如,你在家中做作業(yè)時,不能看手機玩游戲,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你有自控能力。再比如,我們都知道破壞環(huán)境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有些國家或個人仍然破壞環(huán)境,謀求私利,這也是缺乏自控能力。一般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往往是不考慮后果??匚锬芰κ侵笇ν馕锏目刂颇芰Α1热?,通過使用大棚技術改變植物生存的環(huán)境,從而讓植物改變自己的開花結果的時間,從而人們可以吃到反季的瓜果蔬菜等。當然,這個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涉及各個領域,因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控物能力越來越強。
我們清楚概念之后需要思考,究竟是自控能力重要還是控物能力重要呢,這里有辯證關系。如果認為自控能力重要,就可以從自控能力對于個人發(fā)展、國家發(fā)展或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談。因為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只有控制各個方面的誘惑或貪欲,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如果不能控制自我,可能會帶來損失甚至是滅亡的危險。如果認為控物能力重要,則需要分析控物能力對于個人發(fā)展或社會發(fā)展有何重要作用。如果認為二者均重要,則可以重點談其中一點,另外適當補充。
寫作時,你可以先明確觀點: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重要。然后主體安排成層進式,先從個人自控能力有助于事業(yè)成功,舉一些例子;再到國家,因為自控能力強國家得到大的發(fā)展;最后就是整個社會,如果都具有自控能力,我們的社會或者星球才會走向未來。最后,照應開篇。
立意:
1.自控能力比自控能力重要。
2.控物能力比自控能力重要。
3.控物之時更要自控。
4.閱讀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你當然可以說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但到頭來,每個人也只是經(jīng)歷其中的一種。
對于這樣的認識,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四、生活的無限可能
拋去種種現(xiàn)實的桎梏與拖累,生活就是天馬行空的可能性集合。而有人說:“你當然可以說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但到頭來,每個人也只是經(jīng)歷其中一種?!薄吧畹臒o限可能"意味著未來的不確定,我們可以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可能性進行無限拓寬填充。只要我們向往某種生活的可能性,并為此前行努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完成我們所期待的目標。
可是脫離現(xiàn)實的生活只是空中樓閣。人的生命長度、生命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致力于把每個可能性都探索實踐一次,也不是每個天馬行空的想象最終都能落地發(fā)芽。好比陶淵明因缺乏“生生所資”走入官場,李賀因犯父諱一生與政治無緣。人們往往只得在可能性中選取一種推行下去,使其成為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
最終“只是經(jīng)歷其中的一種人生"并不意味著其他生活的可能性不存在。我們可能幸運,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符合心意的“可能”,并一直甘之如飴地將其推進下去,如安德魯懷爾斯從十歲立志證明費馬大定理,選擇成為一名數(shù)學家的可能性,最終解決了這個困擾數(shù)學界三百余年的難題;但我們也可能未必如此,而是踏上一種不盡如意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知并不是經(jīng)歷其中一種就意味舍棄其他可能性,它們依舊存在,正如人生有隨時改道的可能。
即使經(jīng)歷一種人生,生活依舊是可能性的集合——重要的是隨時有改換可能的勇氣與決心,而非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正如陶淵明做了彭澤縣令后深覺“心為形役”,便毅然辭官,以“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完成了可能性的轉換,最終收獲了“悠然見南山"的安靜恬適;又如聶赫留朵夫在過了幾年軍隊生活墮落成紈绔子弟后,決定向瑪斯洛娃贖罪,幫助她重獲對生命的感知,逐漸走向人生、人性的“復活”。
不要因為無限可能而失去前行的方向,不要因為過多的選擇而患得患失。當今社會,許多曾不被理解看好的人生被主流接納,越來越多曾聞所未聞的可能走入人們的視野。我們似乎應該變得更加自由,而現(xiàn)實卻是很多年輕人陷入了信息過載,他們在無限的可能中消磨徘徊,在取舍中猶豫躊躇,最后卻哪種可能性都沒過好。這本是因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把可能性變?yōu)槿松?jīng)歷的關鍵在于不遺余力地踐行。
所以,去擁抱踐行有無限可能的人生吧。即使只能經(jīng)歷一種生活,只要心懷勇氣與魄力,人生也不會就此失去無限可能性。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提到生活充滿無限可能,但每個人也只能經(jīng)歷其中的一種。由此看來,我們要承認,生活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人生不被預設,那就意味著我們?nèi)松梢跃哂懈叨鹊淖灾餍院妥杂尚?。那么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限可能給我們帶來希望。
但是人在客觀上會遇到限制。因為人的時間、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人做每一個選擇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另外一個選擇的錯過。所以選擇的本身就代表了限制。這種客觀的絕對限制就意味著人只能對于客觀世界做到有限體驗而不是無限體驗。而同時,任何一種人生,都是需要深耕才能做到深刻體驗,也就是說,想要真正完整經(jīng)歷一種生活,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時間投入。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論點,面對選擇,最為理性的做法就是專注。然后從選擇的角度去論述,正如那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概念那般,雖然人生豐富,但是我們應該選擇其中一種并且去有序地生存,具有目的性的價值篩選才是一種客觀理性的選擇。再從人生體驗的角度去分析,可進行對比論證,強調(diào)專注與深耕對人生的重要性,而各種可能性的淺嘗輒止,只會讓我們生命變得淺薄而一無所獲。最后總結全文,珍惜我們的經(jīng)驗和可能性,堅定于自己的人生選擇,才能實現(xiàn)真正人生的價值。
立意:
1.投入地體驗人生的韻味。
2.深耕的人生最有價值。
3.無限的選擇,有限的人生。
4.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5.有人說,生命的價值在于生存基礎上的美好生活。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五、踐行真善美,求索真境界
自古以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探求從未停歇。賢哲智士、世間學者,傾盡聰慧智量,歷遍千辛萬苦,旨在描摹出生命價值的底蘊。然而,無論過去未來,生命的價值,都不僅停留在追求個人的生存及發(fā)展層面,而始終凌駕于自身之上,始終在于對真、善、美的無窮探尋、無盡求索。
探索真理為生命之本。探索真理是科學、技術、社會等各領域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人類智慧的永恒主題,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們對未知的渴望,反映了我們追求真實、理性、公正的內(nèi)在需求,還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加明智和有道德的決策,讓我們對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能始終保持好奇心,承認并接受世界的復雜性,提取出一種對深入理解世界和自我、推動個人和社會進步的渴望。
追求善行為生命之魂。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與“超越”是作為最高級別的增長需求而存在的。當滿足了個體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后,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為人謀福、替人著想等美好的精神品質(zhì)亟當呈現(xiàn),人性中的光明與溫暖當如火燭般照耀著身邊每一寸空間。幫助他人,貢獻社會,點滴善意,八方匯聚,最后形成匡扶正義、人心向正、積善成流的社會正能量,不僅能夠閃現(xiàn)生命的光輝,更能傳遞生命的意義、書寫生命的價值。
追尋美好為生命之色。生命如一場無盡的尋寶之旅,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發(fā)現(xiàn)散落的奇珍。壯麗河山、名勝景觀、華美建筑、藝術珍品固然可謂大美無言,生活中的點滴溫情、細微體貼、平凡勞動也盡顯至美無華的風采。追尋美的形象,讓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得以提升,讓生命本身充滿了收貨和喜悅;追尋美的品質(zhì),讓我們的生命境界得以完善,讓生命過程閃耀著高尚與純真。
生命價值,絕不僅在于生存及發(fā)展,乃在于探索真理、追求善行、尋找美好。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并一力踐行。在漫長的生命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尋求自己的生命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目標。我們當以開放的心態(tài)、勇敢的精神、堅定的決心,讓生命在探索真理中得以完善,在追求善行中得以豐富,在尋找美好中得以升華。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呈現(xiàn)關于生命價值的探討。生存基礎是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前提條件,也是“美好生活"的物質(zhì)基礎,生存基礎、美好生活、生命價值依次構建了生命三重維度:活著、生活、存在。位列最高維度的生命價值更是一個人泅渡世界、跨越人生的動因和初衷。生存基礎、美好生活、生命價值是鐵三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生活方式取決于生存基礎的多寡和穩(wěn)固程度。另一方面,一個人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既會產(chǎn)生與之對應的生命價值,更會被生命價值賦予更深刻的持久性。就生存基礎而言,可聯(lián)想到近期熱議的話題“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這是當代大學畢業(yè)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殘酷的就業(yè)環(huán)境、理想的工作以及對應的社會認可和期待顯得高不可攀時,對巨大落差導致的荒誕感發(fā)出的叩問,更是一種需要傾聽、需要關懷的呼喊等。就美好生活而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應當注意不能把美好生活局限在對物質(zhì)的狹隘追求上。欲望愈發(fā)迷離,現(xiàn)實愈發(fā)殘酷,感受愈發(fā)荒誕,當生活的美好定義不再困囿于拜金、消費、權勢文化、娛樂、網(wǎng)紅、階層躍遷等社會價值觀時,美好才有可能顯現(xiàn)。最后是生命價值,遵循內(nèi)心生命價值的指引,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找尋自己有意義的人生,并且更有義務去承擔這樣的人生:獲得與之匹配的生存基礎,破除滾滾紅塵、繁花似錦的妄念。無論這種意義是什么,崇高或者渺小,玄遠還是樸實,都敵不過因生命真實、人間值得而坦然說出的三個字:不后悔。在這顆星球上,數(shù)十億人不是無數(shù)個數(shù)字一的簡單累加,而是無數(shù)個我的并列呈現(xiàn),恰好我也在序列之中,是獨一無二的一環(huán),散發(fā)著自己的光彩,用我的重量留下存在的痕跡,那也是一種美好。
綜上,寫作時當扣住“生命的價值"、“生存基礎”、“美好生活"這三個關鍵詞展開論述,辯證分析其中的關系,落腳點當在“生命的價值”上。
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在追尋價值中,實現(xiàn)生命的美好。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人只有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生存基礎是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前提。二、追尋“大我"的生命價值,在奉獻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三、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有落地的方案以及百折不撓的行動力。
立意:
1.奉獻人類共同的美好生活。
2.在追尋生命價值中實現(xiàn)生命的美好。
3.物質(zhì)富足為次,生命的價值更重。
6.寫作。
甲:道路坎坷不平,人心也不平,這世上大概只有水是平的。
乙:水也不平。你沒看到,高處的水與低處的水根本就不在一個平面。
上面的對話引起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答案】例文:
六、踏平坎坷再出發(fā)
有人認為世路不平,坎坷所在皆是,有的人甚至認為,連作為高度測量基準的海平面都不平。
確實如此??墒亲屑毸剂浚叩推鸱?、崎嶇坎坷似乎是世界的常態(tài),處處一馬平川、毫無波瀾才是奇乎怪哉呢。
萬物參差不齊,因此連一碗水都難以端平。自然世界和人生也就難以萬事順利、盡如人意了。然而物不平、事不順,不能成為我們放棄努力、悲觀厭世的理由。
就是孔子也大概率沒料到自己會成為“至圣先師”。雖然他“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但那恐怕是長期焦慮的結果。他幼年喪父、“少也賤”,全靠自學成才;政治上也不順遂,見棄于魯國,所以才周游列邦,依然郁郁不得志;在陳絕糧,在衛(wèi)險死于匡人之手,晚年又喪子、失愛徒。人生之路可謂極度不平,但他矢志不渝,傳道授業(yè)、編纂典籍、更新儒家思想,流風遺被華夏,最終卓然挺立于世界文化巨人之列。
司馬遷遭受不白之冤,蘇軾險些死于御史們羅織的文字獄,杜甫顛沛流離,談遷《國榷》稿被盜,愛迪生屢遭實驗失敗之苦,喬布斯數(shù)次被逐出自己開創(chuàng)的公司……他們幾乎沒有時間抱怨不公平,便各自投入著述、實驗、技術革新之中,終于有所成立。
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深知功不唐捐,而嘆息惋傷都無大用,為錯失星星而悲傷,可能終不免和太陽、月亮擦肩而過。
大概孔子在川上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時,已經(jīng)抱定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倘若用來描述孔子踏平坎坷的不悔之志,也許最適合不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邏輯地看,無論你如何看,不管平與不平,人生之路已在眼前蜿蜒。我們唯一能著力的,是走好它,或者像愚公一樣搬掉橫亙的高山,鏟除不平,筑成大道。
而往深處想,人生的意義不就在于經(jīng)歷“不平嗎”?倘若一帆風順,處處都是鋪滿鮮花和贊美的坦途,沒有絲毫對比的話,幸福感恐怕也就難以完全建立起來。
話再說回來,追求絕對的“平”,杜絕努力、逃避困難,恐怕只是我們的執(zhí)念,只能淪為一廂情愿。在戰(zhàn)勝困難、移除障礙、踏平坎坷的過程中,我們豐富了對世界和人生的認知,也深刻體察到自我的力量和價值,逐步建立起自信。還有什么比這種自我奮進的成長,更令人欣慰呢?
當然,我們不歌頌苦難,也斷不自會找苦吃。但我們依然會在遇到困難和不平時,不疑不懼,“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
何況我們走過之后也許會發(fā)現(xiàn),風雨成就了彩虹,險阻不平,反而強健了我們的心胸?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甲乙二人就“平"表達自己的觀點。甲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闡述了不平的現(xiàn)狀,強調(diào)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然后給出了一個貌似的平的方向,但也不過是表象而已。乙則更加徹底地否定了平的存在,用更加冷峻的視角去審視不平的外部世界與內(nèi)在心靈環(huán)境。
乙所說高處的水和低處的水根本不在一個平面,是從外部世界的評判角度來給“平”下了一個絕對的概念定義。殊不知,處于高處的水和貌似處于低處的水皆在流動之中,于海陸之間,甚至于不同介質(zhì)之間,更重要的是其二者本質(zhì)并無差別,內(nèi)在的“平"也別無二致。因此,這種分別心就會讓這個世界變得充滿不確定性與差異性,從而使我們喪失對世界的理解的可能。
不平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情況,而概述來看,道路不平和人心不平,是我們這個世界境遇的客觀復雜,每個人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也會遇到不一樣的人,所以我們不可能在后天要求所有人能夠得到絕對一致的待遇。而水代表的就是每個人所面對的人生起點是復雜的,不同人會生活在不同的人生高度之上,所以我們不得不做出的判斷就是我們會遇到這樣不同的起點,有些人的出生就是我們所無法達到的終點。
寫作時我們可以這樣安排:首先,開篇指出:確實,我們追求平本身是具有合理性的。然后分析我們要了解到羅爾斯提出的正義觀——機會平等原則,也就是我們社會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通過后天努力來獲得自我階層躍遷的機會,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追求公平,是建立在機會平等的認知之下的客觀兌現(xiàn)。然后論證追求平是具有合理性的,因為平是一種原則上公平的追求,而這是一種正義的表達,相似水平高的努力投入能夠給我們帶來相似的人生結果和境遇,后天努力帶來的價值以及規(guī)則平等,這個是正確的,比如高考就是機會平等的踐行。最后,再次強調(diào),我們應該通過自身努力追求平。
立意:
1.追求平是合理的。
2.不平是客觀存在的。
3.路見不平就要吼。
4.踏平坎坷再出發(fā)。
7.根據(jù)要求寫作。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傾向于做出“最優(yōu)”的選擇;但很多情況下,我們未必做了“最優(yōu)"的選擇。你對此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七、擇最優(yōu)之選,行人生之路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隨時隨地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選擇。但不論選擇如何豐富,總會有一條,會被認為是“最優(yōu)選”。比如,蒼鷹的最優(yōu)選必然是在高空翱翔,而非徘徊于天際;鯊魚的最優(yōu)選也往往是遨游深海,而非擱淺于沙灘。而我們,也往往會主動或被動地做出自己的最優(yōu)選,并為之而追逐向前。
誠然,做出“最優(yōu)"選擇,有利于促進我們?yōu)槟繕瞬粩嘞蚯皧^進。
就比如科研中,正是出于獲取最佳科研結果的最優(yōu)選,平均年齡24歲的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呂志鵬教授團隊才會選擇不畏困難,試錯上百次,勇爭第一。在結果的最優(yōu)選面前,一切困難都不是阻礙。正是出于航天夢圓的最優(yōu)選,中國航天史上,一批批年輕的中國航空航天團隊選擇不斷攻堅克難。而為了國歌在奧運會上響起的最優(yōu)選,一個個參賽運動員勇敢克服傷病困擾,不斷突破勇爭先。正是預見到“最優(yōu)選”可能帶來的美好前途,人們才會有奮勇前行的動力,而不是消極躺平,不思進取。從這一角度來說,雖然我們可能暫時無法做出“最優(yōu)選”,卻也應當有向著“最優(yōu)選”不斷前進的勇氣。
但是,對于“最優(yōu)選”,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此時此刻我們追求的“最優(yōu)選”,就會是永遠的“最優(yōu)選"嗎?
未必。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此時此刻你踏入這條河流是最優(yōu)選,彼時彼刻卻是未必。因此,有時候,我們在當下取景框架下所做出的“最優(yōu)”選,只是一種暫時的表象,很快就會變成并不最優(yōu)的選擇。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想要做出“最優(yōu)選”,就必須要用變化的、運動的視角去做出“最優(yōu)選”。
同時,我們基于自身做出的“最優(yōu)選”,對他人、對大眾而言也會是最優(yōu)選嗎?
也未必。當我們站在自我內(nèi)部的取景框出發(fā),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最優(yōu)選時,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摒棄掉他人的利益。因此,過度追求“最優(yōu)選”,也可能會讓我們陷入自私單一的處境,總是以利己視角作為衡量結果的唯一變量,做出非理性選擇。就比如過去,我們只關注某個人、某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卻忽視了對人類整體環(huán)境的破壞。不斷地透支,最終對全人類的利益產(chǎn)生了貶損,也為人類的長遠發(fā)展埋下了隱患。
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當我們想要做出“最優(yōu)選"時,就必須跳脫出個人的狹隘視角,從社會宏觀的幸福總和角度去長遠考量。比如,揆諸過往,廖俊波做出“賺錢的事讓群眾干,不賺錢的事讓黨委政府干”的“最優(yōu)選”,周恩來做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優(yōu)選”,馬克思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當他們做出選擇時,面臨的大多是他人的不理解;但時至今日,我們才知道,他們做出的,是對群眾、全中國甚至是全人類的“最優(yōu)選”。視諸當下,把造福一方百姓作為“最優(yōu)選”,黃文秀放棄了高薪工作,把青年的風采寫在為強國扶貧的路上;疫情爆發(fā),諸多逆行者們勇往直前,放棄了個人的“最優(yōu)選”,為的卻是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的最優(yōu)選。
如今,我們在做出人生之選時,不能僅僅限于眼前,限于自身,而當“風物長宜放眼量"。唯有如此,“最優(yōu)選”才真正恰如其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
日常生活中需要人具備做出最優(yōu)選擇的意識和能力。即基于諸多可能性選擇的前提,實現(xiàn)選擇之后,有效落地并達成最終目的。俯瞰日常生活,我們尋求攻略、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專業(yè)點評……體現(xiàn)著做出最優(yōu)選擇的傾向。樂于做出最優(yōu)選擇,為之付出大量精力,為的是避免未經(jīng)理性雕琢的天然判斷,經(jīng)過利弊權衡、得失考量。如此舉動不可不說是一種認真對待生活、認真經(jīng)營人生的態(tài)度。
但是,未必做出最優(yōu)選擇的事實,則提醒人在不同緯度上知與行的偏狹。意愿上的傾向性,無法根除意識中的怠惰和局限,最優(yōu)選擇需要與時俱進的常識、認知以及創(chuàng)造力。傾向于做出最優(yōu)選擇,離不開匹配的學習能力以及近似博弈論時時刻刻進行計算取舍的個人算力。正因如此,最優(yōu)選擇應是進取的動因和演化路徑,而不是盲目探求以及依賴捷徑。但是,當最優(yōu)選擇不再是只有少數(shù)人知曉的信息優(yōu)勢,開源之后,人人都傾向于已知的最優(yōu)選擇,無疑是使所有參與生活博弈、社會競爭的人無可奈何地陷入最優(yōu)選擇的囚徒困境。即人人都選擇最優(yōu),最優(yōu)選擇名存實亡,甚至變作諸多可選擇項中的最壞選擇。當下青年的就業(yè)困境,不正是諸多最優(yōu)項被公眾接納后形成了內(nèi)卷態(tài)勢下的局面?試問名校、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宇宙盡頭的考公路和直播賽道,青年人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可選項?
所以,寫作時,對于最優(yōu)選擇,可以先承認其準確性與高效率性。但在此基礎上,還應展開思辨性討論,說明最優(yōu)選擇在眾星捧月中收獲了“唯一正確"的期待,其余選擇悉數(shù)沉入萬馬齊喑的可哀態(tài)勢,而真正的損失是最優(yōu)選擇消除本應存在的更好選擇,最優(yōu)選堂而皇之的成為了終極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人們傾向于的“最優(yōu)”,從本質(zhì)上來說,僅僅只是表面增長,而這樣一種表面增長,從本質(zhì)上來說,不會給我們帶來必然的客觀增益。因為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我們當下取景框架下所作出的“最優(yōu)"評價,并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客觀印證。所以,對此則可對材料后一種觀點展開論證:人生的最優(yōu)選,從來不是唯一選,要走出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恐慌。打開后的格局只迷戀最高處,會被冗雜信息和不確定概率的浮云遮望眼,洞見精微,窺探無窮,正確的答案不止有有一個。當社會共識只接納單一的“最優(yōu)選擇”時,無論出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還是以個體之力踐行社會責任,個人都應當找到同質(zhì)化競爭之外的更好選擇,找到自己的生態(tài)位,在小而美的細分領域中,成為社會多樣性演化圖景中的一抹亮色。
立意:
1.破除最優(yōu)迷霧,追求實質(zhì)進步。
2.最優(yōu)選永遠是自己最舒心的選擇。
3.盲目追求最優(yōu)選只會帶來內(nèi)卷。
8.作文。
有人認為,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倒。也有人認為也不盡然。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八、沒成功,只因為摔的跤還不夠
惠蒂爾說過,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
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從來沒失敗的人,其實也從來沒獲勝過。那些從來沒跌跤的人,其實也從來沒攀登過。
換句話說,世上沒有人從不跌倒,但總是能重新站起來的人并不多。成功考驗的,是人的清醒;而失敗考驗的,是人的意志。就好像頭撞南墻的人,總不肯回頭,其中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如果繞開了,于別人來說是這個人終于回歸了理智;但對于撞了好幾次最終放棄的人來講,這個失敗讓他投降了。所以說,想要成功就不能害怕摔跤。一下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法的人,幾乎沒有。很多事情的嘗試,找到竅門的關鍵,多在于經(jīng)驗的累積和靈感的忽然降臨。
也就是說,那些在成功路上沒有經(jīng)歷失敗的人終究不會成功。正所謂“先苦后甜”,你第一口吃下去是甜的,但當你不斷品嘗的時候,你卻發(fā)現(xiàn)原本苦的東西突然間變甜了,人生也是如此,沒有經(jīng)歷失敗怎能成功。所以,人在成功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挫折,在挫折中成長。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蹦闶∫淮危诙螄L試也許你就會成功;你失敗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第n次嘗試也許你就會成功。為什么呢?因為你在這n次的失敗,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學習,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生就像一場賭局,誰也不可能是常勝將軍,誰也不可能總是輸家。人要經(jīng)得起失敗,要經(jīng)得住暴風驟雨的考驗,更要敢于從不幸的敗局中重新站立起來。有了這樣的信念,人便不會在膽怯中舉步不前,搖擺不定,眼前的任何困境也不會再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人一生難免會遇到湍流和險境,但如果你把一時的結果看得太重,就會讓自己變得畏首畏尾,從而失去生命的斗志。失敗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它是通往成功路上必須交的學費,是我們汲取經(jīng)驗獲得成長的大好機遇。沒有經(jīng)歷過“輸"的人,自然也無法收獲最后的“贏”。
勝利就是那么一錘子的事情,我們的生活中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嗎?生活是一個延續(xù)而漫長的過程,“眼看他建高樓,宴賓客,轉眼樓塌了”,這樣的先例還少嗎?一時的成功,并不會減少我們內(nèi)心的迷惘和困惑。成功者往往都是輸?shù)闷鸬娜?,他們不是未曾被擊倒過,而是在被擊倒之后,仍能夠堅定地站起身、向著前方勇敢地邁進。
“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有些事我們可以回避,有些事情不能。對于那些無法回避的事情,不要害怕失敗。想贏就不要怕輸,想收獲人生的輝煌,就不要怕經(jīng)歷失敗或是遭受打擊。勝利固然值得驕傲,在拼搏中經(jīng)受失敗的人更值得尊重。只要你輸?shù)闷?,就一定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雄鷹不屈于狂風暴雨的洗禮,收獲廣闊無垠的天空:鯉魚不屈于逆流而上的艱辛,終躍龍門,畫龍翱翔與九天之上:鳳凰不屈于烈火焚身,終涅槃重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審題時,應充分理解“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倒"中“攀登”和“跌倒"的含義?!芭实恰毕笳鲓^斗,“跌倒"象征受挫、失敗?!皬牟慌实堑娜?,很少跌倒”這句話有道理,因為不攀登,不奮斗的人遇到的問題和艱難自然比奮斗的人少,他跌倒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即使跌倒,也可能不是爬不起來的“跌倒,"不是徹底的失敗,如不搞社會革命的人,不會因革命而喪失性命,但這種所謂的安穩(wěn)也只是忍辱偷生,這種所謂的安穩(wěn)是碌碌無為的平庸。那些從來沒失敗的人,其實也從來沒獲勝過。那些從來沒跌跤的人,其實也從來沒攀登過。另一部分的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倒”也不盡然,他們認為這種說法不科學。因為沒成功,只因為摔的跤還不夠,其實“跌倒"并不可怕,沒有“攀登”,不奮斗的人生才可怕,奮斗會讓人品嘗到成功后的喜悅,奮斗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奮斗讓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雖然奮斗可能會“跌倒”,會失敗,但自古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走上巔峰,享受跌跌撞撞后的莫大的喜悅和自豪感。
寫作時,可同意材料中的觀點,也可不同意,或者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材料中的觀點實際是談論的是“奮斗"不奮斗”和成功與失敗的問題。文章的正文部分,可采用遞進式結構,先論述奮斗可能遇到挫折,但挫折會讓人越挫越勇;接著論述不奮斗的人生庸庸碌碌;最后論述不怕跌倒,勇于奮斗。文章可列舉大學生村官楊寧多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但她從不放棄,摔倒了爬起來,最終帶領村民走出貧困,走上致富之路的事例,論證不怕跌倒,勇于攀登的觀點。
立意:
1.無懼失敗,勇攀高峰。
2.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攀登。
3.不奮斗,不青春。
9.作文。
有人認為唐詩《春江花月夜》中的“江"與“夜”是因為“春"、“花月”的映襯才美;也有人認為應該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獨立才美。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九、你,且美且獨立
我們總是擔心這世界美得還不夠,于是我們喜歡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對于“春江花月夜"的斷句,多數(shù)人的觀點是“春江、花月夜”——這江,當然是春天的江了;這夜,當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時宜。
我卻傾向和欣賞另一種解讀。
臺灣美學大師、作家蔣勛先生,在他的《說唐詩》一書中認為,“春江花月夜"應該斷為“春、江、花、月、夜”,“這是五個獨立的名詞,它們應該是并列關系,不是主從的修飾關系。"他說,“我不喜歡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歡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為它們各自獨立,并且有各自獨立的美?!?/p>
是的,世間萬物,獨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飾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別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顆追逐甚至貪戀的心。我們樹立榜樣,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飾別人的美好詞句也能用來修飾自己;我們總想把那些金光閃閃的代表成功和高貴的標志,移植裝飾于自己周身,讓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這樣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為風景,彼此欣賞??墒牵憧?,有誰因為誰停止了奔流?有誰因為誰忘記了綻放?有誰因為誰紊亂了圓缺?
我想,當有一天,你也成為人群中受人矚目的風景,能于千萬人中辨識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萬個靈魂中獨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內(nèi)心深處的平和且高貴的性格、修養(yǎng)、思想。你自身的美好,只與你的本真有關,與形容無關,與修飾無關,與自身以外的世界無關。就像,如果你是一條江,你的不舍晝夜奔流赴海,與春無關;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詳和靜謐,與花月無關。
揆諸當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獎之后轉身離去,在與自己的獨處中學佛參禪,溫一壺月光下酒,俯瞰百合花開,細品桃花心木,獨留瀟灑背影人間;君不見陳貝兒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鏡頭記錄最真實的中國,展現(xiàn)出個體獨立張揚的美……你內(nèi)心一定有某種火焰,將你和其他人區(qū)分開來。當你內(nèi)心的熾熱與時代的觀念矛盾時,當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舍棄人際交往時,不妨大膽些,保持自我的獨立,與萬千個獨立的自我一起匯成一個異彩紛呈的時代。
你,且美且獨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引用了不同的人對于“春江花月夜"所呈現(xiàn)出的美的不同觀點——“江”與“夜"是因為“春”、“花月"的映襯才美與“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獨立才美。引出了本則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映襯的美"與“獨立的美”,引導考生思考“映襯"、“獨立”與“美"之間的關系,由此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立意,如“美麗需要映襯”“各美其美,獨立成美"或者“映襯與獨立交相輝映,合成大美”等。
寫作時,可采用遞進式的論證結構,從“映襯的美"與“獨立的美”的內(nèi)涵,“映襯"、“獨立”與“美"之間的關系,如何活出人生之美等角度展開具體論證。在論證“如何活出人生之美”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活出人生之美需要我們?nèi)谌爰w、相互映襯;需要我們堅定內(nèi)心,活出自我等。
在論證過程中,可以采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如可以引用張梅“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xié)。"以及陳果教授“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钡难哉?,論證獨立之美的內(nèi)涵。也可以列舉伯牙在鐘子期的映襯下彈出世間絕唱,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談以及紅花在綠葉的映襯下更顯魅力的例子,論證映襯之美的內(nèi)涵與意義。
立意:
1.各美其美,獨立成美。
2.美麗需要修飾與映襯。
3.在映襯中凸顯自我,于獨立中彰顯個性。
4.兼顧獨立與映襯,成就人生之美。
10.作文。
再多的馬車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車。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十、量變一定引起質(zhì)變?
量變引起質(zhì)變,這已然成為了一個真理。然而,就如同再多的馬車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車那樣,量變中的量與質(zhì)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時,那么就算將量做到極致也無法真正地觸及到質(zhì)。
馬車是傳統(tǒng)者、平庸者,而火車是先進者、創(chuàng)新者,這便是二者的本質(zhì)區(qū)別。傳統(tǒng)者的數(shù)量再如何積累,也無法真正地突破從而得到新的事物。
創(chuàng)新者與平庸者,不過一步之遙,然而火車走在前面,馬車跟在后面,于是量與質(zhì)產(chǎn)生了本質(zhì)的區(qū)別。阿爾貝·加繆曾言:“青年人不知道,經(jīng)驗是一種失敗,只有丟棄一切,才能知曉一點東西。"新事物無法由舊事物疊加而來,再鋒利的刀劍也抵不過一把普通的左輪手槍,再厲害的冷兵器也干不過熱兵器,這是兩個文明的代差。1881年唐胥鐵路上的馬拉火車事件,之所以發(fā)生得如此荒唐而又在意料之中,也不過是因為被傳統(tǒng)思想束縛久了的人們天真地以為,馬車與火車并沒有什么不同,而忽視了火車所代表的跨時代意義。
被馬車束縛,禁錮了自己的思想,必將畫地成牢,反之主動研究火車,探索真正的質(zhì)變,卻能迎來新的突破。在科學發(fā)展史上,禁錮思想而阻礙發(fā)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將科學視為奇技淫巧,而沉浸在已有的技術榮光中無法自拔,卻未曾料到,自己甚至連現(xiàn)代科學的邊都沒有觸及到,一味沉浸在已經(jīng)擠不出多少水分,幾近枯竭的傳統(tǒng)技術海綿,擠得再用力,也無法得到新的火車,技術也無法轉化為科學。
永遠缺乏沖破桎梏的勇氣,僅僅希望從固有的東西中獲取成功,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因此,這些人永遠只能成為平庸者,只能沿著創(chuàng)新者留下的腳印緩慢前行。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xiàn)狀者,只有不斷地進取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得到火車。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有發(fā)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fā)明之力者,雖新必舊。真正意識到創(chuàng)新的意義,不再過分沉醉于傳統(tǒng)的馬車,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至于漸漸地落在漸行漸遠的馬車后面。
李四光曾言,做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蠶殼以外的世界的。墨守成規(guī)的人即是這蠶,他們被那嚴絲合縫的繭殼遮住了視線,心心念念地想著自己的“馬車”,一切新事物都能被他們理解為用舊事物疊加而能帶來,我們應該撕去這層厚重的繭殼,而去追隨“火車"。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
“再多的馬車加在一起”就是“馬車的積累”,“也得不到一列火車”指的是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突破。整個句子理解起來就是:馬車就是馬車,多個馬車積累在一起也不會是火車,火車就是火車,二者的屬性是不一樣的。馬車和火車在大方向是屬于同一個大領域的,即都是運輸工具。這樣才具有可比性。但是,兩者是屬于不同的性質(zhì)層面的。相對而言,馬車運用畜力,應該是一種原始的、簡單的、源自于生活的,較為低級的運輸工具,我們簡稱為低質(zhì)層的事物;而火車則運用煤、電等能源,應該是一種復雜的、有較多科技含量、建立在精深的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的運輸工具,我們稱為高質(zhì)層的事物。高質(zhì)層的事物比低質(zhì)層的事物更具復雜性,知識技術機能的含金量要高得多,所包含的人類的有價值的思維思考要多得多,也就更具有功效性,更具有價值意義。而低質(zhì)層的事物因為其自身的特質(zhì),即使累積的量再多,可能也比不上一個高質(zhì)層的事物。因為有時創(chuàng)造的低質(zhì)層的事物量再多,也只是在一個低層面上簡單重復,也發(fā)展不出高質(zhì)層的事物,無法推動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審題時一定要透徹理解“馬車"的內(nèi)涵與象征。這不是“量”上的一個變化,而是“質(zhì)"的變化。我們可以把它擴展到理論經(jīng)驗和實踐上,如中國古人只重視生活經(jīng)驗而不注重邏輯或理論的事實,再進一步聯(lián)想到文化領域、政治領域、生活領域也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樣一想,思路大開。
寫作時,可以先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佐證作文材料,或是直接對作文材料予以解釋。比如,馬車是古時經(jīng)驗,拼加馬車是無謂重復,是機械堆疊;火車是現(xiàn)代工業(yè),利用火車是科技創(chuàng)造,是突破超越。兩者雖共一“車”字稱謂,卻有云泥之別。然后一語說清本質(zhì)“世界的發(fā)展未必是量變到質(zhì)變,或者說,許多質(zhì)量可能基本不需要那些簡單的‘量’"。在此基礎上,可適當分析能夠促成“質(zhì)變”的因素,比如理性思考探索的熱情和內(nèi)驅(qū)動力,迎接新事物的格局、眼界與勇氣,開放的社會氛圍等等。對此,可考慮適當列舉瓦特、愛迪生等人物事例進行論證,說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及其助力因素。最后,還可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促進由量到質(zhì),由低到高突破發(fā)展。對此,仍可以從激發(fā)內(nèi)驅(qū)動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與其他思想碰撞互動、提供鼓勵質(zhì)量創(chuàng)新的制度保障、社會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等等來談。
立意:
1.技術的進化不是連續(xù)的。
2.無謂量變無法造就質(zhì)變。
3.方向錯了,再怎么花力氣也沒用。
4.量變不一定產(chǎn)生質(zhì)變。
11.人們對待生活總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有人相信理越辯越明,可以通過辯論統(tǒng)一認識;也有人認為即使你再有說服力也難以改變對方立場,不如選擇沉默。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十一、理越辯越明
生活中總是充滿“不同"之間的碰撞。孟子就曾說過:“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有人認為,展開辯論才能走向統(tǒng)一;也有人認為改變艱難,不如在沉默中存異。我認為,在交鋒的火花中才會迸出真理,面對不同觀點立場,我們應展開辯論,理越辯越明。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一定也堅守著“理越辯越明"的觀點。為了尋求真理,他常常在集市中、在大街上攔住行人,向他們發(fā)問并要求回答。對待學生,他依舊以問引導,在“問”中引發(fā)思考,在“辯"中深化思考。在辯論中,我們的目光不囿于自己的觀點,而是放開眼界,向?qū)α⒚嬷袑ふ艺`。在不斷向外探索的過程中同時向內(nèi)審視,辯論強迫我們看見對方優(yōu)點的同時看見自己的缺點。如此,我們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認知,去粗取菁,吐故納新。
誠然,人都有“先入為主”的陋習,心理學家們在調(diào)查后也發(fā)現(xiàn):人們往往只愿意從外界中接收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對于不和之聲則直接屏蔽。更有許多人頑固自我,改變他們的立場難如登天。但這并非放棄辯論的原因。
冥頑不靈者、按圖索驥者畢竟只是少數(shù)。盡管改變是艱難的,自我封閉而拒絕改變之人卻著實只是少數(shù)。因少數(shù)人而否定整體,因辯論失敗便索性放棄辯論,不免過于悲觀,也過于輕言放棄了。如果只因?qū)Ψ搅鲭y以改變便保持沉默,將再無文化交融、思想碰撞;再難有靈魂與靈魂激蕩泛起的連漪;每個人坐井觀天,仿佛河伯一般“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實則貽笑大方。
那么,在面對不同時,我們究竟應如何應對呢?
越愿意表達自我,越愿意分享思想的人,常常更正確。他們不畏懼辯論,敢于挑起辯論,敢于接受辯論?!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時時辯論,從他人的思想中汲取最新鮮的養(yǎng)分,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鮮活。但同時,我們也應謹記“求同存異"。辯論的目的是明理,絕非追求萬人統(tǒng)一的思想。理越辯越明,在交鋒中獲得更清晰的道理與認知是終極目的,卻并不能因此強求他人,面對自守者強硬地敲開他的腦殼。只求同不存異便容易陷入《1984》中的思想集權,多么可怕!
綜上,面對不同,應勇于與之辯論,才能獲得明晰的事理,獲得鮮活的思想。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作文題分為觀點表述和寫作提示兩個部分。從觀點表述上看,給出了兩種相反的觀點,面對不同觀點立場,我們應該展開辯論還是保持沉默。這是寫作必須牢牢抓住的中心話題,不可偏離。
第一,“人們對待生活總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這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一類現(xiàn)象的抽象和概括,是種種“具象"的一種“抽象”,是后面兩種觀點得以生發(fā)的“對象"。因此它是寫作時不能在思考中丟下的一個“大前提”“大條件”,也就是不能孤立地分析辯論或是沉默的好壞、優(yōu)劣、長短等,選擇辯論還是沉默必須以“面對不同觀點立場”為前提條件。如何看待“人們對生活總有不同的觀點立場"?這與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生活有關,每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一樣;哪怕面對宏觀層面的共同的社會生活,又因個人的生活愿景、追求的不同,以及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差異而產(chǎn)生對生活不一樣的感受。
第二,兩個相互對立的觀點:有人相信理越辯越明,可以通過辯論統(tǒng)一認識;也有人認為即使你再有說服力也難以改變對方立場,不如選擇沉默。每個觀點兩句話內(nèi)部形成前因后果關系。從前一觀點而言,其成立的內(nèi)在邏輯在于:辯論讓不同的觀點立場相互交鋒,讓不同看法進行比對,以明真假,辨善惡,現(xiàn)美丑,從而激濁揚清,讓道理統(tǒng)一于符合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的層面。從后一觀點來看,有說服力卻難以改變對方立場,背后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對方立場之堅定,每人都固守自己的原則、底線和認識生活的邏輯、對生活的價值訴求;另一方面,自己所謂的“說服力”也可能僅僅是自己相信堅守的立場和邏輯,可能因自己的認知缺陷和偏誤,導致“說服力"不強而不自知,更大的可能性其實是不同人的認知和理解差異,加上人人固守自我,因而難以達成理解上的和解、認同或一致。再仔細看,前一觀點說“通過辯論統(tǒng)一認識”,“辯論"是途徑,而“統(tǒng)一認識”是目的;細看后一觀點,“沉默"其實是“難以改變對方立場”后采取的做法。綜合看,兩個相互對立的觀點,也有統(tǒng)一之處,即改變對方立場達到統(tǒng)一認識的目的。
對立之處在于兩點:一是方式的區(qū)別,即辯論和沉默的區(qū)別;二是結果的區(qū)別,即前一觀點中辯論雙方可能達成統(tǒng)一或者達不成統(tǒng)一,后一觀點中則達不成統(tǒng)一?!稗q論”,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認識和意見。可見辯論的價值恐怕不在于說服對方,更不在于把不同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而在于讓真理越辯越明,來求同存異并在某些方面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認識、觀點和立場?!俺聊?,大意為“不說話"或“不愛說話”?!安徽f話"不等于對不同觀點沒有判斷和選擇,可能恰是對某種觀點立場的無聲的反對和無法改變的無奈,也或者是某種限度之內(nèi)的默許?!安粣壅f話”也不等于沒有對矛盾想法的思維糾葛、碰撞,可能是不屑于改變別人觀點的無奈或憤怒;也可能是苦于找不出摒棄假惡丑以回歸真善美的觀點立場之辦法和策略時的苦悶、無助。辯論和沉默看似不同的選擇,也可能都是面對錯誤立場觀點的反對和不贊同,還可能是對道理、真理的不同堅守方式。
寫作時應當站在以“面對不同觀點立場"為前提條件,分析為何會采取“辯論”或者“沉默"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各自的利弊是什么;再進一步闡述何時何事面對何人可以“辯論”,哪種情況下“沉默"。最后要論述清楚“辯論”不是胡攪蠻纏,而是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沉默"不應是不敢發(fā)聲的怯懦。
立意:
1.學會辯論,成就人生。
2.當辯則辯,當默則默。
3.懂得辯論,展現(xiàn)自我。
4.沉默也是一種反擊。
切記:常讀、熟讀天花板范文,是作文快速提分的最佳密碼
常讀、熟讀經(jīng)典范文必能短時間提高作文水平。
因為常讀、熟讀,學生心中必能學到如下建構佳作的方法:
如何準確而深刻地立意,并讓立意有高度、有溫度,符合時代精神;如何設置凝練鮮明的標題,且契合主題;如何依托材料開篇落筆;如何順勢提出中心論點;如何以思辨視角設置分論點;如何使用厚重感、時代感的論據(jù);如何緊扣思辨主題行文;如何漸進式論述論點;如何讓多種論證方法無痕介入;如何嚴謹論述、透徹說理;如何讓行文體現(xiàn)出嚴密的邏輯思維;如何凸顯思想的高度、思辨的深度;如何使用名人名言;如何過渡與照應;如何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關照當代青年;如何簡潔收束,強化、升華中心論點,彰顯寫作的時代意義等。
一言以蔽之,熟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運行業(yè)保安工作總結
- 北京市安全管理工作總結
- 銀行工作總結團結合作追求卓越
- 2023-2024學年北京市101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 家具行業(yè)招聘成功案例
- 娛樂設施行業(yè)推廣計劃總結
- 醫(yī)療話務員工作總結
- 醫(yī)學美容診所前臺工作總結
- 2024年認識安全標志的教案
- 涼亭制定安裝協(xié)議書(2篇)
- 2024美容院規(guī)章制度(31篇)
-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解讀課件
-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機械操作考核試卷
- 2024-2030年中國紀錄片行業(yè)前景動態(tài)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小學數(shù)學教師培訓完整方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吉林省高職高專單獨招生考試數(shù)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 DGTJ08-9-2023 建筑抗震設計標準
-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
- 2024年防災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期末試卷A(有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釬焊板式換熱器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