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7200字】_第1頁
【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7200字】_第2頁
【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7200字】_第3頁
【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7200字】_第4頁
【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72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研究開題報告一、研究問題與文獻綜述(研究背景與問題、相關文獻綜述、主要參考文獻)1.選題背景中日兩國的音樂交流綿延兩千余年,源自隋唐以來,其主流歷來是日本列島攝取以中國音樂文化作為營養(yǎng),以創(chuàng)造日本自己的音樂文化,然而時過境遷,到了近代,即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葉,這一交流的流向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學堂樂歌是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便是由中國留日學生發(fā)起和推廣開來的。從學堂樂歌開始,我國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拉開了歷史帷幕。我國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在學術界一直是討論的熱點。關于音樂學習的價值取向,既有美育和求知的雙效價值取向,也有以開發(fā)智能與塑造健全人格為價值取向。郭聲健認為音樂教育具有一定的“育人”價值,這種價值對從事各行各業(yè)的人來說都是有著一定必要性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教育的這種育人價值將會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體現(xiàn)的越來越明顯。兩千多年前,當柏拉圖以及蘇格拉底指出音樂在靈魂塑造上的重要性之后,音樂教育逐漸成為了西方基礎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一環(huán)。明治維新以后,日本政府為了實現(xiàn)國民性的脫亞入歐,引入了西式教育,音樂教育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在日本逐漸風行起來。不過音樂教育在日本的發(fā)展并不是單純的引入,而是經歷了一個自我調適的過程,從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西式音樂教育,即既具有國際水準,但又不失日本特色。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音樂教育也進入了全新發(fā)展的時代。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音樂教育也將迎來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普通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社會交往、文化傳承的價值。小學音樂教育是實施德育、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塑造小學生道德教育和小學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每個小學生得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的重要保證。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對音樂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掌握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fā)展。2.研究問題日本和我國是同在亞洲的鄰邦,兩國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多相通的共性,音樂教育也不例外。通過中日兩國小學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對比兩國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的異同,并以此總結出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推動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3.文獻綜述筆者通過對知網(wǎng)進行文獻檢索,檢索主題為“中外音樂教育”、“國外小學音樂教育”、“中國小學音樂教育”、“日本小學音樂教育”,共搜到相關文獻萬余篇,但關于中日小學音樂教育比較研究的有效文獻不足10篇。根據(jù)本文研究的內容需要,擬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文獻的考察和綜述:一是國外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二是國內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三是中日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1.日本小學音樂教育研究現(xiàn)狀音樂課程在國外的小學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通過認真分析和總結國外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可以將教授音樂學科的方式歸納為以下幾點:1徹底改變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的傳統(tǒng)學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②以綜合音樂史與音樂理論知識為基礎進行素質訓練;③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發(fā)掘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產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⑨有意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由探索、引導探索、即興創(chuàng)作等能力。日本的中小學音樂課程一直受到政府的較高重視,被列入必修課程。其教學領域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表現(xiàn)”,一個是“鑒賞”。在早期的日本學校音樂教育中,“表現(xiàn)”領域中的“唱歌”一直居于音樂教學的中心地位,并結合歌曲進行識讀樂譜的學習。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中小學音樂課內容有了新的拓展,以豎笛、簧樂器和打擊樂為主要形式的器樂教學,以即興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特色的創(chuàng)作教學進入了中小學音樂教學領域,大大地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也給音樂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化。日本現(xiàn)行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音樂編》是日本文部省于平成10年(1999)12月14日頒布,平成13年(2002)及平成14年(2003)開始實施。學習領域包括:1、表現(xiàn)(1)感覺音樂并認識音符(2)感覺音樂要素,學習音樂表達方式(3)掌握演唱、演奏技巧(4)創(chuàng)作音樂并表現(xiàn)之(5)理解并運用音符、休止符、常用記號和其他音樂材料;2、鑒賞(1)通過聆聽感受音樂、想像音樂(2)運用音樂材料。2.國內小學音樂教育研究現(xiàn)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開始慢慢恢復,與此同時,小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一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前后三次召開全國性教育工作會議,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小學的音樂教育逐漸步入正軌。1985年,自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首次組織關于我國教育工作的研討大會。在會上,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曾明確提出:“我國各級中小學、高校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教育改革的規(guī)定,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秾W校藝術教育工作文件匯編》為落實這一政策,各級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門制定了新的規(guī)定:1.成立專門的音樂藝術教育管理部門;2.重視音樂藝術教育的作用與意義;3.制定小學音樂教育的課程大綱與課程培養(yǎng)計劃。到1989年,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進入了迅速發(fā)展階段,分別從理論、課程方案、師資等方面進行發(fā)展和改革,取得了可觀的成績。自進入20世紀以來,社會發(fā)生巨大的變革,人類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分別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這使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與提高。我國教育部門先后制定實施了大量關于“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指導性文件,比如制定新的課程標準、建設新的藝術教育體系、提高音樂課程的價值與作用等。2001年6月由中國國家教育部頒發(fā)了《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其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內容已基本與當今世界先進國家的同類音樂課程標準相一致,這說明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正努力與國際接軌。新《標準》圍繞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中小學教育改革目標,提出了“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钡目偰繕恕T诮虒W內容標準方面,《標準》劃分了四個“學習領域”:1、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xiàn)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與流派);2、表現(xiàn)(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識讀樂譜);3、創(chuàng)造(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實踐);4、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姐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中小學校在專業(yè)院校教育模式的牽引下,都采用了較為專業(yè)的音樂教育模式。但是在一些偏遠、貧困的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端,造成這一現(xiàn)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shù)氐恼蛯W校沒有意識到音樂學科在目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造成了音樂課堂屢屢被其他科目所占,甚至從來不開設音樂課的現(xiàn)象。3.中日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近年來,關于中國和日本音樂的比較研究漸成熱點,并且從1995年開始到2015年9(每兩年一屆),中日兩國的音樂學者先后十一次在福建、天津、哈爾濱、日本沖繩、上海、長沙、武漢、南京、濟南、上海和新疆舉辦了“中日音樂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提交以及近年來發(fā)表的相關論文五百余篇,但有關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卻相對較少,涉及音樂教育學習領域的專題比較更是幾乎沒有。馬達教授在《中日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之比較研究》一文中認為,中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二十世紀初以學習日本學校唱歌為開端的,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接受了美國教育思想的影響,中國“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試行標志著中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己與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發(fā)達國家的音樂教育在思想、觀念、方法上相銜接。馬達在《中日初中音樂教科書的比較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兩國初中音樂教科書的編排方法、歌曲的數(shù)量和類型、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欣賞、器樂教學等內容的異同,提出了中國中學唱歌內容應增加作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原伴奏譜,音樂欣賞中應加入世界各國民族音樂介紹、賞析,及音樂課應加入音樂即興表現(xiàn)和創(chuàng)作活動等建議。林能杰博士《關于在學校實施民族音樂教育意義的思考—通過中日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比較》一文,對中日民族音樂學者、音樂教育學者在民族音樂一般概念理解上做了比較,分析了民族音樂獨具的教育意義。周顯寶《日本明治時代的改革與中國清末明初的改良—中日音樂教育比較研究》一文,從背景上對二者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做了比較,從而分析出二者在音樂教育與變革上的異同:日本的音樂教育改革是徹底的、官方的、自上而下的;中國的音樂教育改良是不徹底的、民間的、自下而上的。周顯寶《中日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及其改革之比較》對二十世紀上半葉中日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音樂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音樂教育教學實踐等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中日兩國的音樂教學內容具有較多的相似性與一致性,不同的是民國時期中國的音樂教學內容偏向于知識的傳授,而二戰(zhàn)后日本的音樂教學內容受美國的影響,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管建華《中日音樂發(fā)展接受西方影響之比較》一文,是從中日接受西方音樂的背景之異同、中日學校音樂教育與新音樂進程之異同、中日音樂接受西方影響的歷史反省和從影響關系看中日音樂發(fā)展的未來四個方面來比較論述的。談到中日傳統(tǒng)文化類型特征的三個差異,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原發(fā)性”類型特征,日本為“繼發(fā)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強的“自生創(chuàng)造性”,日本則有“移植模仿性”特征;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穩(wěn)定保守性”或“超穩(wěn)定結構性”特征,日本則有“隨機應變性”。在學校音樂教育中談到,日本學習音樂教育始于1872年,與西方聯(lián)系緊密,教育發(fā)展過程中與西方同步;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始于1904年,開始受日本影響,19世紀20年代受歐美影響,50年代又受到蘇聯(lián)的影響。宋瑾《中日比較:音樂的東西方關系處理》一文對中日兩國在音樂的東西方關系處理上的歷史與現(xiàn)狀進行了并置比較,提出建立全球音樂文化大生態(tài),以及在全球視野中看待各國音樂文化的必然和必要,歸納出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四種具體類型,即原型、變型、雜交型與新型。馮蕓《對中日學校唱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思考》對近代日本學校唱歌與中國學堂樂歌的發(fā)生、發(fā)展軌跡進行了比較與分析。文章談到日本的學校唱歌是明治維新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在日本音樂的近代化和提高國民的音樂修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歌曲數(shù)量繁多,有些直到今天仍廣為傳唱。中國的學堂樂歌是愛國民主運動的產物,受到日本學校唱歌的直接影響,短時期內蓬勃發(fā)展,但很快便銷聲匿跡;由于大多是填詞歌曲,國人自己創(chuàng)作旋律的歌曲數(shù)量有限,能夠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臺灣的趙琴博士在《西方影響下的中日學校唱歌與學堂樂歌發(fā)展的比較》中對中國學堂樂歌與日本學校唱歌的淵源關系進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學堂樂歌的成敗得失。4參考文獻著作類約翰·杜威.民主與教育[M].譯林出版社,2012.韋斯特伯里.科學課程與通識教育——施瓦布選集[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發(fā)行部,2008.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尹愛青.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齊珊云.探究性學習教學示例·音樂[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富士川游,吳秀三.教育病理學[M].李任仁譯.上海:上海三友書店,1933.期刊類王文.淺析中日高等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科建設的特點與優(yōu)勢——以四川音樂學院與日本伊莉莎白音樂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5,(08).武軍,梁曉爽.中外學前音樂教育比較研究[J].大眾文藝,2014,(18).崔學榮.中美音樂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比較[J].中國音樂,2014,(03).李小君.中外小學音樂教師培養(yǎng)模式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06).牛多林.中日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概況比較——讀《日本音樂教育概況》有感[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06).龔萬菁.探索中英兩國專業(yè)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音樂教學與中國的關系[J].大眾文藝,2011,(07).李昕.中外音樂藝術教育的差別與比較淺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21).于慧.中日音樂教育目標社會價值與本體價值的主導地位研究[J].藝海,2010,(08).楊樺.中德音樂教師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0,(15).王丹.中西方音樂教育思想比較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9,(27).馬達.中日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周顯寶.中日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及其改革之比較[J].高等教育研究,2005,(08):102-107.鮑常光.中、日、美三所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比較[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04).克萊南,金經言.德國音樂教育的歷史與現(xiàn)狀[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01):20-30.謝宗昆,周傳明.音樂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的地位[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2).謝宗昆.音樂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的地位[J].臨沂師專學報,1993,(04).王廷軍.吉林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2014(04)余錚.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分析與建議[J].藝術教育,2014(2).楊惠君.小學音樂教育情境創(chuàng)設三法[J].甘肅教育,2013(6).楊秋儀.音樂教育的目標[[J].中國音樂教育,2012(4).劉綿綿.音符時值的藝術[J].中國音樂教育,2008(09).郭聲健.從多元智能機構理論看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J].人民音樂,2004(4)曲香竹.香港初中男女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差異[J].中國音樂教育.2003(5).學位論文曲玲玲.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5.翟宗艷.中小學音樂合作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盧丹丹.承舊啟新的音樂教學模式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朱連珍.21世紀中日初中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王驪驪.文化多樣性視角下的中美學校音樂教育之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宋群華.中日音樂教育中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比較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楊艷芳.意大利“瑞吉歐”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齊樂.中日兩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張楊.中日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楊樺.中德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6.于慧.中日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黃志鵬.中小學音樂教育主題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4.高鵬.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04.外文文獻[1]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解說.《改訂の経緯》[J].2008(8)[2]笹野恵理子.子供の學校音楽カリキュラム経験の內容構造分析.《カリキュラム》[J].2012(3)[3]田原昌子.我が國の音楽教育法に関する研究.《プール學院大學研究紀要第53號》[J].2012(3).[4]田原昌子.フィンランドの音楽教育.《プール學院大學研究紀要第51號》[J].2011(5).二、研究意義(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1.理論意義日本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音樂文化交流,與中國在音樂文化的發(fā)展上有著許多共通之處。通過對中日兩國小學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可以借鑒日本小學音樂教育的成功經驗,總結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經驗和教訓,為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及今后學校音樂教育學習領域的修訂提供比較系統(tǒng)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jù)。2.現(xiàn)實意義目前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方面的研究日趨成熟,通過對中日小學音樂課對比,能夠在已有的研究理論上借鑒別國優(yōu)點避免教育漏洞。本研究通過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際和實地考察,試圖從中歸納經驗,為小學音樂教育者提供例案參考參考。三、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或框架;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等)1.研究目標本課題旨在對20世紀以來至今中國和日本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習領域的發(fā)展概況進行一個梳理的基礎上,并通過對兩國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中歷史、文化等背景,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響,以及音樂教育思想、教育目標的分析與比較,并結合對日本岡山小學和吉林市吉化實驗小學的音樂課程的實地考察調查、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淺析,揭示出兩國學校音樂教育學習領域的特點和共同規(guī)律,探求其發(fā)展趨勢。2.研究框架題目: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比較研究——以岡大附小和吉化實驗小學為例緒論1.研究背景2.研究目的與意義3.中日研究現(xiàn)狀4.研究目標與方法本論1.中日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1.1音樂教育課堂調查1.1.1岡大附小音樂教育課堂調查1.1.2吉化實驗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