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辭”的文體特點。2.掌握文中重點字詞,把握文言句式,準確翻譯關鍵語句,3.體悟作者的情感變化,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4.正確理解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樂天安命”的思想和隱居的生.活態(tài)度。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難點重點:掌握文中重點字詞,把握文言句式,準確翻譯關鍵語句,體悟作者的情感變化,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正確理解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樂天安命”的思想和隱居的生.活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語: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社會里,有時候是不是也會向往那種回歸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繪這種生活的經(jīng)典文言文——《歸去來兮辭》,一起感受陶淵明的皈依自然之旅。二、課前預習任務檢測1.作者簡介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2.寫作背景義熙元年(405年)。41歲的陶淵明在親友的勸說下,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縣令。到任81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以兇狠貪婪遠近聞名,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h吏說:“當東帶迎之?!本褪菓敶┐髡R、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闭f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xiāng)。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3.作品介紹《歸去來兮辭》的基本內容:全文敘述了陶淵明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達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文章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相為表里,成“雙美”之勢。4、文言現(xiàn)象積累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橫”)2、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為什么)多義詞1.行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②趙王畏秦,欲毋行(前往)③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執(zhí)行)④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行為)③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⑥琵琶行(文體之一)⑦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行列,隊伍)2.引①引而不發(fā)(開弓)②引壺觴以自酌(端起)③乃引匕首提秦王(舉起)④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帶領)⑤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吸引)⑥乃設九賓禮于庭,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⑦李憑箜篌引(詩歌體例)3.乘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同乘一輛車)②乘虛而人(利用)③聊乘化以歸盡(順隨)④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③自京師乘風雪(冒著)⑥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4.策①振長策而御宇內(鞭子)②策扶老以流憩(拄著)③退而論書策(竹簡)④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5.之①求之靡途(代詞,代“為長吏”)②四方之事(助詞,“的”)③悅親戚之情話(助詞,的)④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取獨)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獨)⑥審容膝之易安(取獨)⑦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取獨)⑧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6.以①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使、讓)②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③問征夫以前路(介詞,拿)④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連詞,來,表目的)③倚南窗以寄傲(連詞,來,表目的)⑥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果)⑦策扶老以流憩(連詞,表修飾)⑧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⑨景翳翳以將人(連詞,表修飾)四樂琴書以消憂(連詞,來,表目的)(11)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12)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13)聊乘化以歸盡(連詞,表順承,然7.而①奚惆悵而獨悲(表并列)②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③風飄飄而吹衣(表修飾)④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折)⑤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7.而⑥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⑦撫孤松而盤桓(表修飾)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飾)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飾)⑩臨清流而賦詩(表修飾)古今異義原文古義今義1.于時風波未靜指戰(zhàn)亂。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2.嘗從人事指做官。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配,獎罰等工作。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不久。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4.悅親戚之情話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常用于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5.悅親戚之情話知心話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6.于是悵然慷慨感慨。指大方的行為7.恨晨光之熹微遺憾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8.將有事于西疇指耕種之事指發(fā)生某事。/泛指9.幼稚盈室小孩指不成熟的做法。10.知來者之可追挽救,補救。追趕,追求11.策扶老以流憩拐杖扶著老人12.問征夫以前路行人指出征的人13.既窈窕以尋壑幽深曲折的樣子;女子文靜而美好。14.景翳翳以將入陽光景色詞類活用①名詞作動詞: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彈琴,讀書)或棹孤舟(棹:用槳劃)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②名詞作狀語: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時矯首而遐觀(時:常常)情在駿奔(駿:像駿馬)當斂裳宵逝(宵:在晚上)③形容詞作名詞: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懷)攜幼人室(幼:兒童、小孩④動詞作名詞: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⑤使動用法:眄庭柯以怡顏(怡:使愉快)審容膝之易安(安:安適)⑥意動用法:樂琴書以消憂(樂:以……為樂)悅親戚之情話(悅:以……為愉快)⑦形容詞作動詞: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特殊句式1.判斷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富貴非吾愿2.賓語前置復駕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去哪里)樂夫天命復奚疑(“疑奚”疑惑什么)3.省略句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寓形宇內復幾時(省略介詞,寓形“于”宇內復幾時)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足以為酒(省略賓語,足以“之”為酒)云無心以出岫(省略介詞,云無心以出于岫)4.被動句遂見用于小邑(見,被)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5.狀語后置句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將有事于西疇(即“于西疇有事)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即“于武昌喪”)問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問征夫”)5、題解歸去:回去來:助詞,無實際意義兮:語氣助詞辭:一種文體6、文體知識鏈接——辭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故又稱楚辭、楚辭體。屈原所作的《離騷》為這種文體的早期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人們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文體特點:(1)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2)押韻和句式都比詩自由,又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常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3)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一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4)以六字句為主,多按三拍讀。辭與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是"鋪采摘文,體物寫志"的,重鋪陳。初讀文本,文藝疏通和理解1、聽朗誦,正字音,整體把握文章圍繞“歸去”寫了哪些內容呢?歸去之因歸去之樂歸去之悟本文就緊緊圍繞“因、情、悟”三個字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陶淵明的隱逸情懷。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序文:余家貧,耕植(v作n,種植的糧食)不足以(用來)自給。幼稚(古今異義,adj作n,年齡較小的孩子)盈(adj作v,充滿)室,瓶無儲粟,生生(前一個"生"為動詞,維持;后一個"生"為名詞,生活,生計)所資(憑借),未見其術(解決的辦法)。親故(親戚好友)多勸余為長吏(地位較高的官員),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求之靡(沒有)途。會(恰逢)有四方之事(出使到外地去的事務),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連詞,表原因)余貧苦,遂見(表被動)用于小邑。于時(在那時)風波未靜,心憚(害怕)遠役,彭澤去(距離)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足夠用來)為(釀)酒。故便求之。譯文: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關使,蒙江洲刺史對我的厚愛,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里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里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樣子)有歸歟(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之情。何則(為什么呢?多用于自問自答)?質性(資質、本性)自然,非矯厲(勉強克制自己的情感欲望)所得。饑凍雖切(急迫),違己交?。ㄟ`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嘗從人事(從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皆口腹自役(都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飲食役使自己)。于是悵然(失意的樣子)慷慨(古今異義,古義:感嘆;今義:指大方的行為),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當斂裳(收拾行裝)宵(n作狀,連夜)逝(離去)。尋(不久)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n作狀,像騎著駿馬一樣)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譯文】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chǎn)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那是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職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著趕快去奔喪,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就著這件事陳述自己的心意,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第一段歸去來兮,田園將蕪(田地荒廢)胡(為什么)不歸!既自以(讓)心為(表被動)形(身體)役(奴役),奚(為什么)惆悵(失意)而(表并列)獨悲?悟已往之(取獨)不諫(挽回),知

來者(未來的事情)之可追(補救)。實(確實)迷途其(語氣副詞,大概)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認識到今天回家是正確的,昨天做官是錯誤的)。舟遙遙(漂流搖蕩的樣子)以(表修飾)輕飏(飛揚、輕快),風飄飄而(表修飾)吹衣。問征夫以(拿、把)前路,恨(遺憾)晨光之(取獨)熹微(光線微弱)。【譯文】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fā)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jīng)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遺憾天亮的太慢。第二段

乃(于是)瞻衡宇(簡陋的房屋),載欣載奔(一邊高興,一邊奔跑)。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院中小路)就(接近、靠近)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拿來)壺觴(酒杯)以(表目的,來)自酌,眄(mian)(看)庭柯(草木的枝莖,這指樹)以(表目的,來)怡(使動,使…愉快)顏。倚南窗以(表目的,來)寄傲(adj作n,傲世的情懷),審(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狹?。┲ㄈ—殻┮装玻ㄊ谷税惨荩?/p>

園日(n作狀,每天)涉(游玩、走到)以(表承接)成趣,門雖設而(表轉折,卻)常關。策(拄著)扶老(拐杖)以(表修飾或承接)流憩(無目的地漫步、隨時隨地地休息),時(時常)矯(舉)首而(表修飾)暇觀(遠望)。云無心(無意)以(表修飾)出岫(xiu)(峰巒),鳥倦飛而(表承接)知還。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以(表修飾)將入(指太陽落山),撫孤松而(表修飾)盤桓(徘徊)。【譯文】終于看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我?guī)е變簜冞M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倚著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種樂趣,

小園的門經(jīng)常地關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云氣自然而然的從山里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举p析】作者歸家,喜與家人團聚,亦享受家中簡樸寧靜。他描繪在庭院中自斟自飲、賞景、漫步的生活,流露出內心的寧靜滿足。文章藝術特色鮮明,通過生動描繪和細膩情感表達,展現(xiàn)作者情感世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象征意象,如山中云氣、倦鳥歸巢,體現(xiàn)對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自敘方式(第一人稱)使讀者深入感受作者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第三段

歸去來兮,請息(斷絕)交以(表目的)絕游。世與我而相違(不合),復駕言(駕車出游;言:助詞,無意義)兮焉求(賓語前置,"求焉",追求什么)?悅(意動,認為…愉悅)親戚之情適(知心話),樂(認為…快樂)琴書(n作動,彈琴讀書)以(表目的)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春及":春天到了;"以":介詞,把)[即“農(nóng)人以春及告余”介賓結構后置句],將有事(指農(nóng)事)于西疇(田地)[即“于西疇有事”介賓結構后置句]?;颍ㄓ袝r)命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或棹(n作

v,用槳劃)孤舟。既窈窕(曲折幽深的樣子)以(表修飾)尋(循著)壑(山谷),亦崎嶇而(表修飾)經(jīng)(經(jīng)過)丘[既“尋窈窕之壑,亦經(jīng)崎嶇之丘",倒裝句,強調定語(前置)]。木欣欣以(表修飾)向榮[草木滋長茂盛的樣子],泉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而(表修飾)始(起點,引申為"源頭")流。善(羨慕)萬物之得時(順應天時),感吾生之行(將要)休(終結)。【譯文】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nóng)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布蓬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jīng)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將要結束。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相當于“何”,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驚恐匆忙、心神不定)欲何之(到、往)?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期求)。懷(留戀、愛惜)良辰以孤往,或植(立,扶著)杖而耘(除草)耔(培土)。登東皋(水邊向陽的高地)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姑且)乘化(順隨自然)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翻譯】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么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nóng)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么可猶疑的呢!四、課堂小結《歸去來兮辭》的主題主要是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贊美了農(nóng)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文章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抒寫作者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達了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第二課時情境導入在第二課時開始之際,讓我們共同穿越回東晉,那個風雅與亂世交織的時代,再次踏上陶淵明筆下“歸去來兮”的心靈之旅。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探了《歸去來兮辭》的背景,領略了陶淵明決定棄官歸隱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將更深入地走進他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超脫塵俗、回歸自然的寧靜與自由。課中學習驅動任務一:精讀與解析1、閱讀序文,思考陶淵明既然選擇“歸去”,當初又為何要出仕?“家貧”“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維持生計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親故勸說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施展抱負彭澤去家百余里地點合適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滿足嗜好2、請你從小序中找出辭官原因,哪一點是最根本的?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違背本性饑凍雖切,違己交病身心痛苦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深愧于志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為妹奔喪小結序言序言第一層出仕的原因家貧子多、生生無術、親故勸告、家屬引薦諸侯惠愛、彭澤不遠、公田有利、足以為酒第二層辭官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喪于武昌質性自然任性隨情第三層交代寫作的時間和緣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開篇連用兩個反問句,有何作用?明確: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直抒胸臆,既有對自己久滯官場導致田園荒蕪的責,表達了自己歸田之志的堅決。,發(fā)了自己當初為了謀生而出仕的痛苦。從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5、如何理解“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明確:這幾句是自寬之辭?!拔蛞淹恢G”,過去的已成為事實,不可改變了,后悔之意溢于言表。“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讓自己有了一點安慰。用今“是”而昨“非”直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生活。7、“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用了什么手法,體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明確;(1)“遙遙”和“飄飄”兩個疊詞,表現(xiàn)出作者擺脫“樊籠”復返自然的舒暢。(2)運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3)用舟輕快、風吹衣的飄逸來表現(xiàn)自己歸居田園的輕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強的感染力。表現(xiàn)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輕松愉快的心情.“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明確:用典、夸張。“審容膝之易安”用典。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陳仲子者,齊人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妻曰: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狹小。對比。即“寄傲”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審容膝之易安”物質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鮮明的對比突出傲世的情懷。任務二:合作探究詩人到家后感受到了哪些樂趣?表達了怎樣的隱士情懷?①家人相迎之樂:僮仆歡迎,稚子候門②居家之樂: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③游園之樂: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第二段中松菊和孤松有何深刻內涵?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在中國古代文人的墨寶中,松菊常被描繪為超凡脫俗、高潔無暇的象征。其中,“松菊猶存”這一表述,恰似詩人自喻,彰顯其高潔的品格依舊保持,未曾受到世俗紛擾的玷污。而在“撫孤松而盤桓”的描繪中,作者更是借孤松之形,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展露自己如孤松般傲然挺立、堅定不移的卓然氣節(jié)。3、歸園圖中,作者的心情怎樣?結合詩句,進行分析。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擬人,把云和鳥人格化,用“無心”形容流云,用“知還”形容倦鳥。流云無心出山,象征我無意富貴而出仕;倦鳥知還巢,喻我渴望辭官歸田。我反省自責,無意于官場繁華,向往自由生活,厭倦仕途束縛,愿如倦鳥歸巢,追尋內心的寧靜與自由。任務三:體悟情感第三段中作者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悅親戚之情話”:親友往來,互訴衷腸——家庭之樂“樂琴書以消憂”琴書為伴,消除憂傷——愛好之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春天來臨,耕種西疇——交往/鄰里之樂“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駕車乘舟,恣意遨游——出游之樂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表露。2、有人說“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表現(xiàn)了作者樂盡哀來之悲。你對這兩句是如何理解的?“善萬物之得時”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萬物順應時節(jié)、蓬勃生長的贊賞。這里,陶淵明以“善”字形容萬物,不僅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可,也透露出他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向往。這種欣賞,反映了他對自然與生命本源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然而,緊接著的“感吾生之行休”一句,則帶有明顯的悲情色彩。這里的“行休”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流逝和終結,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有限性的感慨。這種感慨并非消極悲觀,而是對人生無常、時光易逝的深刻反思。在欣賞萬物得時之美的同時,陶淵明也不禁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和有限,這種矛盾心理使得他的情感顯得尤為復雜。最后兩句觸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議論[過渡],以“萬物”和“吾生”相比,將作者的孤獨傲岸從超絕塵世之上的高度,推向了品味生命與自然的深度3、面對短暫的余生,陶淵明決定怎樣度過?懷良辰以孤往——悠游山水(生活追求)或植杖而耘籽——躬耕田園登東皋以舒——獨抒性靈(精神追求)臨清流而賦詩——寄情詩賦“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有人評價其消極悲觀,你怎么看?(1)“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有人評價其消極悲觀,你怎么看?(2)產(chǎn)生原因:這種態(tài)度反映了作者受老莊的思想的影響,消極避世,鄙視官場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3)觀點:古代文人志士視出仕為必然追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