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2024屆中考歷史猜題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自14世紀中葉起,歐洲發(fā)生了一場思想文化運動,下列關于這場運動表述正確的是A.宣揚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 B.起源于法國,傳播于歐洲C.是封建時代的曙光 D.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人文主義思潮流行2.世界三大宗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下列與公元元年的確定有關的宗教創(chuàng)始人是A.漢謨拉比B.穆罕默德C.耶穌D.喬達摩?悉達多3.關于下面兩本著作與馬克思主義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B.《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C.《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D.《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都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來源4.他被恩格斯稱為“現實主義大師”,其作品《人間喜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是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他是()A.達爾文 B.巴爾扎克 C.貝多芬 D.凡?高5.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中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是A.鐘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歐陽詢6.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fā)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實現長期、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經濟發(fā)展,力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對此,最準確的理解是()A.科技革命→經濟實力→政治格局B.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經濟實力C.經濟實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D.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經濟實力7.下表是清朝前期康熙到嘉慶年間土地與人口變化表。據此可以推知()年代人口(億)耕地面積(萬畝)康熙六十年0.25673564雍正十二年0.27389013乾隆十八年1.02770811嘉慶十七年3.61679152A.人地矛盾越來越嚴重B.康乾盛世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C.傳統經濟政策受到西方入侵的影響D.土地兼并問題日益突出8.19世紀中期,英國的煤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國的7倍,德國的8倍,法國的近10倍,生產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這主要得益于英國A.光榮革命的進行B.圈地運動的擴大C.殖民擴張的加強D.工業(yè)革命的開展9.張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業(yè)家,在中國最早提出“實業(yè)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放棄高官厚祿,其創(chuàng)建的大生紗廠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你認為大生紗廠經營“最景氣”時期應該是在()A.“一戰(zhàn)期間” B.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 C.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10.下列關于當今世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貢獻B.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類進入信息社會C.中國是世界多極化趨勢中重要的政治力量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影響已經消除11.20世紀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財政預算的20%投入到教育領域,這說明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原因之一是()A.美國大力支持 B.重視對教育的投入C.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 D.正確的經濟政策12.經濟全球化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同時也加劇了全球范圍內文明和價值觀的沖突。下列應對全球化措施不正確的是A.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市場B.趨利避害,因勢利導C.努力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D.坐觀全球化,實行貿易壁壘13.請仔細觀察如下圖圖示,中間圓圈里的?處應該填A.聯合國B.經濟全球化C.恐怖主義D.世界和平14.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成為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這里的“歷史轉折點”指的是()A.鴉片戰(zhàn)爭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 C.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D.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15.2016年12月31日在陜西舉行了“黃陵謁祖祈福中華——2017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系列活動。該活動旨在號召全球華人緬懷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A.炎黃二帝B.堯C.舜D.禹16.閱讀下圖,圖中新年獻詞發(fā)表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是A.將士血戰(zhàn)臺兒莊B.轉戰(zhàn)陜北殲強敵C.千里挺進大別山D.百萬雄師過大江17.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從1.37萬億港元增長到2.49萬億港元,年均實際增長3.2%,在發(fā)達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連續(xù)23年被眾多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qū)之一。這充分說明了A.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B.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C.“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正確D.祖國統一大業(yè)已經完成18.史料記載:1876年,中國寧波海關稅務司李圭首次參加在美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他發(fā)現美國展品“約居十之八”,而中國“競無一物于此”。會后,他大聲疾呼“機器正當講求”。這一主張屬于下列哪個派別A.頑固派B.維新派C.洋務派D.革命派19.在1905年的上海,人們的所見所聞可能有①看到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的告示②遇到中國同盟會的會員③見到報童在街上售賣《青年雜志》④聽到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的消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羅斯福為了應對經濟大危機,制定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全國工業(yè)復興法》《農業(yè)調整法》《社會保障法》等法律。這些法律的共同作用是有利于A.防止盲目競爭B.完全消除經濟危機C.國家干預經濟D.鞏固工農聯盟21.在洋務企業(yè)的刺激下,l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沿海一些地區(qū)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買辦和手工業(yè)作坊主開設工廠,雇用工人進行生產。這說明洋務運動()A.引進了西方機器工業(yè) 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國資本主義擴張22.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區(qū)和各民族的交往形式主要有兩種。下列歷史事件所體現的交往形式明顯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希波戰(zhàn)爭 B.亞歷山大東征 C.羅馬的擴張 D.阿拉伯數字的傳播23.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A.毛澤東B.江澤民C.胡錦濤D.鄧小平24.下圖反映了紅軍長征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堕L征組歌》中描述這個歷史事件的歌詞是A.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B.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C.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D.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會議名稱)和華盛頓會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暫時穩(wěn)定的世界統治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成立的標志是《________》的發(fā)表。26.近代英國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16世紀,著名戲劇家________創(chuàng)作了《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不朽名作: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________》中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27.________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________會戰(zhà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關鍵性戰(zhàn)役。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某校九年級(2)班的同學以“美國的歷史”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材料一:美國南北戰(zhàn)爭,并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單純地為了奴隸制這個道德問題或是像稅制那樣狹隘的經濟問題。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饒的新大陸,究竟是由農業(yè)還是由工業(yè)來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勢力還是由第二次浪潮勢力來統治?美國的未來基本上是個農業(yè)社會還是工業(yè)社會?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yè)化的大局已定?!园枩亍ね蟹蚶铡兜谌卫顺薄凡牧弦恢校瑸槭裁凑f“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yè)大局已定”?與此同時的中國社會正在發(fā)生哪些變化?材料二漫畫《羅斯福給山姆大叔看病》根據材料二漫畫的寓意,指出國會在羅斯福新政中起到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解決美國的貧困問題給出了什么藥方?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海軍學院發(fā)表演講。美國要重返亞太,亞太之所以成為“前沿”,是因為從印度洋到美國西海岸,有世界一半的人口有美國信賴的盟友,有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國家,還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貿易和能源線路。今日美國必須立足亞太,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結合材料三和時代背景,你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二戰(zhàn)后美國采取了哪些做法?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發(fā)布報告說,到2030年,美國的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你如何看待這一論斷?請簡要說明理由。29.(6分)統一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國家統一了,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大約距今(2019年)5000-3000年間,黃河中下游出現了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華夏族,……民族融合不斷在進行,……經秦漢四百年的發(fā)展,華夏族成為統一的民族,中國也逐漸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饕荨吨袊褡暹吔费芯俊犯鶕牧弦缓退鶎W知識指出中國逐漸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在哪一歷史時期?材料二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大國,……在世界歷史中,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地理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也是這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獜堌M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認為“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國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這個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材料三漢武帝執(zhí)政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形成了輝煌的“西漢盛世”,漢武帝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諸多首創(chuàng)精神和積極的治政態(tài)度……他兩次派遣使團出使西域,建立起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豐富和充實了華夏文明。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上具有“首創(chuàng)精神的措施。材料中“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是什么?材料四至元元年(1264年),總制院設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于宣政殿(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見吐蕃使臣)之故,更名宣政院。——《元史.百官志三》材料四中“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見吐蕃使臣”,推動了唐蕃之間哪一友好交往事件的發(fā)生?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宣政院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什么歷史意義?材料五“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明史專家吳晗《朱元璋》材料五中,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材料六(兄弟二人割據叛亂,殘酷壓迫天山南北回部各族民眾。)“兵餉、徭役繁興,供給稍遲,家立破;及出亡(兵敗逃亡),又盡其貲(同資,財物)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紛紛逃亡”。——《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卷15面對材料六中出現的問題,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對天山南北地區(qū)的管轄?目前祖國尚未完全統一,“臺獨分裂勢力”還很猖獗,請從歷史發(fā)展角度分析,海峽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是什么?并簡要說說你的理由30.(7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同樣適用國家間的交往。材料一:到了宋代,瓷器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輸出的大宗貨物,……特別是廣州、明州、杭州等地,大批瓷器從這些港口啟運,源源不斷地銷往亞洲、非洲各地?!獡f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南京獅子山下的靜海寺,是一座飽經滄桑的紀念性建筑,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史恥辱的開端。寺內懸掛一口高1.842米的大銅鐘,每年8月29日社會各界人士都要組織一次撞鐘儀式,重溫歷史,警鐘長鳴。材料三: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中國的兩段談話:“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黨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不熱愛和平的‘海盜’式國家?!薄?960年“多年來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tài)度是主席和總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們帶到一起來的,是認識到世界上出現了新形勢?!薄?972年材料四:多虧了這個條約,對華‘門戶開放’終于實現了。——美國國務卿休斯請回答:據材料一指出瓷器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針對宋朝出現的這一經濟現象,政府設置哪一機構負有主要管理職責?試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靜海寺的大銅鐘與近代哪場戰(zhàn)爭失敗有關?它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三中尼克松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變化?造成此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條約”是指哪一個?它對當時哪一國際體系確立至關重要?這一體系的實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據材料“自14世紀中葉起,歐洲發(fā)生了一場思想文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D符合題意;宣揚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與文藝復興無關,A排除;文藝復興發(fā)源于意大利,B排除;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C排除。故在D。2、C【解析】依據題干中提示信息“公元元年的確定有關的宗教”,結合課本所學,基督教在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這一地區(qū)的猶太人長期遭受受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后來這種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后來被稱為基督教?,F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的,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C項符合題意;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A項不合題意;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B項不合題意;公元前6世紀,印度人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佛教,后人將其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隱修者。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3、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fā)展,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4、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巴爾扎克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他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故B項正確。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貝多芬是浪漫主義音樂家,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凡?高是后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5、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所以B項符合題意;A項是三國時期曹魏時的書法名家,CD項是唐朝的書法家。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6、A【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fā)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實現長期、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經濟發(fā)展,力爭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由此得出:科技推動經濟發(fā)展,經濟實力決定著政治格局。A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現在A。7、A【解析】

依據表格給出的數據表明人地矛盾越來越嚴重。清朝前期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fā)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fā)展到1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1.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隨之而來的是進一步開荒墾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傷害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從表格中體現不出來,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8、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時間“19世紀中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此時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工業(yè)生產能力居世界首位,號稱“世界工場”,D正確;光榮革命發(fā)生在1688年即17世紀后期,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已經開展圈地運動,時間不符合題意,AB排除;英國殖民擴張的加強也是取決于工業(yè)革命的推動,C排除。故選D。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謇提出了“實業(yè)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yè),“一戰(zhàn)”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發(fā)展很快,出現短暫“春天”、“一戰(zhàn)”結束后,列強卷土重來,企業(yè)開始走下坡路。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0、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因此“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影響已經消除”是不正確的;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關于當今世界的敘述,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故選D。11、B【解析】

材料“日本每年把全部財政預算的20%投入到教育領域”說明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原因之一是重視對教育的投入,B正確;ACD也屬于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但是材料內容沒有體現,排除。故選B。12、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各國應該積極參與,加強合作,不應該坐觀全球化,實行貿易壁壘,D說法不正確。AB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D13、B【解析】

依據題干及所學可知,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局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把發(fā)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fā)展,故B符合題意;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故A不符合題意;冷戰(zhàn)的結束使世界形勢發(fā)展的總趨勢走向緩和,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但仍然存在著很多矛盾沖突,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fā)的深層矛盾爆發(fā),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不斷,恐怖活動抬頭,威脅著世界安全,故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4、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奮起的歷史轉折點;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選項C符合題意;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黃河流域,生活著黃帝和炎帝部落,他們?yōu)榱藸帄Z中原已開發(fā)地區(qū),以炎帝為首的部落和以黃帝為首的部落在“阪泉之野”大戰(zhàn),炎帝戰(zhàn)敗,歸附黃帝,兩個部落不斷繁衍,形成了日后華夏族的主體,故A符合題意;堯、舜、禹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军c睛】抓住題干關鍵詞“人文始祖”是解題的關鍵,炎黃兩個部落不斷繁衍,形成了日后華夏族的主體。16、D【解析】

根據題干圖片“1949年新年獻詞”,可知與百萬雄師過大江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選項D符合題意;將士血戰(zhàn)臺兒莊是1938年;轉戰(zhàn)陜北殲強敵1947年;千里挺進大別山1947年;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7、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一國兩制”發(fā)展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這說明“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證明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正確性,故C符合題意;香港回歸后仍保持資本主義制度,故A不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故B不合題意;還沒回歸,故D表述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8、C【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他大聲疾呼‘機器正當講求’”可知,李圭實際上喊出了洋務派的心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在“自強”的口號下,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總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選項C符合題意;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的,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fā)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廢除了變法詔令,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戊戌變法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選項AB不符合題意;1911年孫中山等革命派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①符合題意;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②符合題意;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③不符合題意;淞滬會戰(zhàn)發(fā)生在1937年,④不符合題意。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行新政,“新政期間,國會先后通過了《產業(yè)復興法》、《社會保障法》、《全國勞工關系法》、《公平勞動標準法》等70多個法案”,可知羅斯福新政的顯著特點就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開創(chuàng)了利用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生活的范例。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1、B【解析】

結合題干中的內容可知,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的一部分人開始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使中國的沿海地區(qū)出現了近代化的工廠,這說明了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军c睛】掌握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解題的關鍵。22、D【解析】抓住關鍵詞“明顯不同于其他三項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文明交流與發(fā)展的方式有暴力沖撞和和平交流兩種方式,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屬于和平交流;而ABC三項屬于暴力沖突。故選D。23、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所以鄧小平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4、B【解析】

依據題干圖片“飛奪瀘定橋”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途中,為了取得戰(zhàn)爭的主動權,不惜代價,飛奪瀘定橋,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C項詩句描述的就是這一歷史事件,C項符合題意;A項描述的是遵義會議的史實,不符合題意;C項描述的是爬雪山過草地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描述的是紅軍在吳起鎮(zhèn)會師的史實,不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的內容都與題干的圖片描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故選B?!军c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圖片內容,從中提煉關鍵信息“瀘定橋”,結合長征的相關史實來解答本題,逐一分析四個選項涉及的地點,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也需要學生能夠正確的分析圖片。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巴黎和會聯合國家宣言【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分別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等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921至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簽訂《四國條約》《五國條約》和《九國公約》,確立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為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世界的新秩序。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國家,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建立。26、莎士比亞物種起源【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亞,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27、凡爾登斯大林格勒【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1916年的凡爾登戰(zhàn)役,歷時十個月,雙方傷亡七十多萬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殘酷的戰(zhàn)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zhàn)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zhàn)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關鍵性戰(zhàn)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不僅是蘇德戰(zhàn)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原因:美國實現了國家統一,使國內市場更加廣闊,原料增多;奴隸制被廢除,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變化:中國正在進行“洋務運動”,開啟了近代化開端。(2)作用:助手(配合);藥方:挽救銀行;直接救濟;以工代賑;通過《全國工業(yè)復興法》;大量興辦公共工程等(圍繞“羅斯福新政”作答)。(3)目的:推行霸權主義;稱霸世界;做法:“馬歇爾”計劃、美蘇冷戰(zhàn)、扶植西歐對抗社會主義陣營、扶植日本等。(4)贊成;原因:政治格局多極化加強;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崛起;中、俄軍事實力加強,美國軍事霸主地位受到影響;美國自身實力衰落;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等?!窘馕觥?/p>

(1)根據題干材料“北軍的勝利,美國的工業(yè)化大局已定”可以看出,材料說的是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聯系所學可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國家統一,使國內市場廣闊,原料增多;奴隸制的廢除,為發(fā)展資本主義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這就決定了美國工業(yè)化的道路成為必然。此時的中國正在進行“洋務運動”,開啟了近代化開端。(2)依據材料二的漫畫“羅斯福給山姆大叔看病”寓意可知,國會在羅斯福新政中起到助手的作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總統為化解美國的危機,實行新政,采取措施挽救銀行;直接救濟;以工代賑,大量興辦公共工程;恢復工農業(yè)生產,國會通過《國家產業(yè)復興法》等。(3)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美國調整外交戰(zhàn)略,重返亞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實質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一直妄想稱霸世界,建立單極世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二戰(zhàn)后美國采取了“馬歇爾”計劃、美蘇冷戰(zhàn)、扶植西歐對抗社會主義陣營、扶植日本等做法。(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贊同“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這一觀點。因為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日益崛起;俄羅斯、中國等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也會影響美國的軍事霸主地位;美國自身實力的衰落;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军c睛】理解并識記美國南北戰(zhàn)爭、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的相關史實。29、(1)秦朝或秦漢時期(2)中央集權制度;(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絲綢之路(4)文成公主入藏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5)說明了我國古代的皇權專制逐步加強(6)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7)實現統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