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_第1頁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_第2頁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_第3頁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_第4頁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頁碼頁碼/NUMPAGES總頁數(shù)總頁數(shù)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往年題考)(時間:60分鐘分數(shù):100分)班級:姓名:分數(shù):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我們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下列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A.礦產資源 B.土地資源 C.氣候資源 D.水資源2、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A.長白山一武夷山B.昆侖山一祁連山一橫斷山脈C.天山一陰山D.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3、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A. B. C. D.4、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調水 B.防治水污染 C.興修水庫D.節(jié)約用水5、印度最容易發(fā)生的自然災害是:()A.火山B.地震C.泥石流D.水旱災害6、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中國位于()A.東亞 B.西亞 C.南亞 D.中亞7、“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已成為城市居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氣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傘”使用率最高的是()A.烏魯木齊 B.西寧 C.哈爾濱 D.長沙8、我國的某山脈,以北以旱地為主,以南以水田為主,以北的耕作制度是兩年三熟,以南的耕作制度是一年兩熟,這條山脈是()A.天山 B.陰山 C.秦嶺 D.南嶺9、人們按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理單元,其中我國位于哪個地區(qū)(

)A.南亞 B.西亞 C.東亞 D.中亞10、“天氣”與“氣候”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下列現(xiàn)象中描述天氣的是()A.云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B.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C.昨天晴空萬里,艷陽高照D.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未掛絲11、下面四幅圖中,表示北半球的是()A. B. C. D.12、下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名稱是()A.①黃土高原②華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②長江中下游平原C.①青藏高原②云貴高原 D.①內蒙古高原②東北平原13、新疆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是我國多雪地區(qū),當?shù)孛窬佣酁槿俗中挝蓓?、窗戶較小的木屋,該民居結構主要功能是()A.防御風沙B.防御臺風C.防御風雪D.防御地震14、關于東北地區(qū)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東北三省氣候冷濕,長冬無夏B.“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概括了東北地區(qū)的山河大勢C.三江平原森林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D.夏季降水集中,春旱嚴重15、如下圖,沿著圖中箭頭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國哪一個地理要素的變化規(guī)律()A.人口,密度逐漸增大 B.年降水量逐漸減少C.夏季風逐漸增強 D.地勢逐漸降低16、古詩詞中不乏描述地理現(xiàn)象,揭示地理規(guī)律的詩句,下列詩句中,描述氣溫日較差大的是A.才從塞北踏春來,又向江南看杏花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D.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17、對東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 B.水網(wǎng)密布,湖泊星羅棋布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地表崎嶇,多喀斯特地貌18、讀我國沿106°E地形剖面圖,圖中甲地形區(qū)是()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19、地球的平均半徑約是()A.6378千米 B.4萬千米 C.6371千米 D.8萬千米20、東南亞的位置特點是()A.三洲五海之地 B.連接東西方的鐵路樞紐C.“十字路口”的位置 D.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21、我國領土南北跨度大,絕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A.熱帶 B.北溫帶 C.南溫帶 D.北寒帶22、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滾滾河水哺育了沿岸億萬兒女,孕育了古老、燦爛的華夏文明。讀圖關于兩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南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B.黃河②處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發(fā)洪水災害C.長江中游有眾多的支流匯入,其中③是湘江D.長江干流有多座水電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23、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A.尼羅河B.亞馬孫河C.長江D.密西西比河24、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有多種菜系,下列四種菜系相對應的省區(qū)及省會城市正確的是()A.“粵菜”—廣東—福州 B.“湘菜”—湖北—武漢C.“魯菜”—山東—青島 D.“川菜”—四川—成都25、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二、綜合題(第1題12分,第2題10分,第3題15分,第4題13分,共50分)1、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此圖長江水系圖,長江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發(fā)源于高原的山脈,注入海。(2)上、中、下游劃分點分別為和。(3)主要支流②是,④是。(4)圖中L、K兩個水電站中,三峽水電站是_________。(5)長江的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是我國巨大的“_______________”。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6)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河段。(7)長江中下游存在著嚴重的泥沙淤積、洪澇災害、水污染等環(huán)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請你獻計獻策。2、讀黃土高原局部區(qū)域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數(shù)字①是(山脈),說明其自然地理意義(兩點即可)。(2)圖中數(shù)字②是(河流),描述其在圖示區(qū)域的主要水文特征(兩點即可)。(3)延安與西安相比,年平均氣溫(填“高”或“低”),簡要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兩點即可)。(4)在流水的沖刷作用下,黃土高原形成了黃土峁、黃土塬和黃土墚等基本地貌形態(tài)。推測這三種地貌形態(tài)的演變先后順序:。(填序號)(5)小流域綜合治理是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重要舉措,如某小流域等高線地形圖所示,應在a、b、c、d四處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打壩淤地應在處,修筑梯田應在處。(填字母)3、讀“臺灣省地理位置圖”(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臺灣省隔A______海峽與B______省相望。(2)圖中C是______山脈。(3)圖中D、E、F、G所表示的島嶼中,表示釣魚島的是______。(4)在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主要聚居在臺灣的少數(shù)民族是______族。4、讀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四大地理區(qū)域名稱。B____地區(qū),C____地區(qū)。(2)A地區(qū)與B地區(qū)的分界線是山脈?①_______和河流②________,此線以南農作物熟制是______,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3)圖中B地區(qū)的耕地類型以_____為主,氣候類型主要的是______。(4)圖中D地區(qū)地形以_____為主,最突出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是_____。(5)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下列人文活動與我國A地區(qū)不相符的是_________。A、以大米為主食B、?;┖土锉鵆、端午節(jié)喜歡賽龍舟D、愛吃魚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A2、D3、B4、A5、D6、A7、D8、C9、C10、C11、C12、D13、C14、B15、B16、D17、A18、B19、C20、C21、B22、D23、A24、D25、D二、綜合題(第1題12分,第2題10分,第3題15分,第4題13分,共50分)1、(1)長度水量青藏唐古拉東(2)宜昌湖口(3)漢江贛江(4)L(5)水能寶庫黃金水道(6)上游(7)疏通水道,加固大堤治理水污染退田還湖2、(1)①秦嶺秦嶺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800mm年降水量線所經(jīng)過的地方,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等,任意答出兩點即可。(2)黃河黃河在黃土高原地區(qū)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