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教案設計_第1頁
古代詩歌教案設計_第2頁
古代詩歌教案設計_第3頁
古代詩歌教案設計_第4頁
古代詩歌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教案設計——詩歌的語言

古代詩歌作品的語言既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主要的方法。說它是一個重要內容,是由于高考就這方面本身會設置題目;說它是一個重要方法,是由于通過語言能夠關心我們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詩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分。高考要求的語言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肯定程度的評述,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肯定程度的評析。

一、詩歌語言的途徑

主要說以下三點:

(一)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爽,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爽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二)把握語言風格:清爽絢麗平淡(質樸)

明快含蓄簡潔(洗煉)

1、清爽:用語新奇,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樸、自然):其語言力求樸實,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閑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閑得意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顏色,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顏色鮮亮的畫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經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會。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昂揚,布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6、雄奇:氣概宏偉,立意奇怪: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氣概: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概,使讀者體會到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寬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覆蓋著凝重膚淺的愁悶顏色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把握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實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昂揚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

(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

(四)品嘗語言風格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奇妙,而是要品嘗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爽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精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詳細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怎樣的感情。

二、母題遷移

1、《江西樂平縣)人?!朵浌聿尽氛f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本曲以談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燕子春來秋去,寒時搬走,熱時飛回,唧唧喳喳忙個不停.有時落于王府華弟,有時歇于尋常巷陌.看朝代興榮時多,亡時也多。

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迫的樣子。本曲以談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4、《葛溪驛》

《葛溪驛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解釋:葛溪:今江西省戈陽縣。驛:驛站是古代官方設立的旅店。缺月:不圓的月亮。漏:漏壺,古代計時器。未央:未盡。明滅:忽明忽暗。歲月:時間。起:起來。行人:詩人自指

:皇祐二年(1050)秋天,詩人從家鄉(xiāng)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弋陽,寫下這首詩。這時的詩人正患著病,身體非常虛弱,詩中提到了這一點,所謂“病中最覺風露早”,寫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膚透骨的感覺。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這兩句是說夢中身體對冷風寒露更加敏感.而夢中回家,不覺得路途實際有多長.

全詩以客行為線索,從鄉(xiāng)思到憂時,既貫穿一氣,又推轉變化。前半寫景,感覺真實,后半抒情,筆力充足,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5、《寒食孟云卿》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介紹: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

孟云卿與杜甫友情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由于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真誠感情。

元結極為推重孟云卿的詩。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編選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代七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云卿詩5首。其詩作照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zhàn)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意。766年(大慶元年),孟云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詩序中元結自稱:“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相友,幾二十年。材業(yè),次山不如云卿;詩賦,次山不如云歲,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歲,孟云卿聲名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行至?!备叨仍u價孟云卿的品德與才學,熱忱贊揚彼此兄弟般的真誠友情。

孟云卿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劇變時期,安史之亂中,他家境困頓,飄泊四方。其詩反于聲病,藻繪,語言樸實。其《傷時二首》有“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之句,頗能反映社會現實。其一生坎坷,卒年卒地不詳。

:孟云卿天寶年間科場失意后,曾流寓荊州一帶,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就在這樣的飄泊流寓生活中的一個寒食節(jié)前夕,他寫下了這首絕句。

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于江南氣候暖和,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其次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乃關西人,遠游江南,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寒食佳節(jié),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jié)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xiāng)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哀景寫哀情,即陪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漂亮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氣。

下聯(lián)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多外出游春,吃現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格外清爽,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別的節(jié)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奇開心的感受,而對于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于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卻發(fā)人所未發(fā),由“堪悲”二字,引發(fā)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于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jié)的歡樂;而對于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尷尬的辛酸!奇妙地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致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并不在“貧”字上大作。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哀思的現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好像是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預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每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非常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傷。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奇,構思奇妙,特殊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犯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行多得的佳作。

6、晚唐《寒食日獻郡守》

《寒食日獻郡守晚唐張友正》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介紹:張友正[唐]作草書自云得漢人心法。其用筆過為鋒長而力弱,殆不行持,故使筆常動搖,勢若宛轉。其書別構一體,得意成就。雖神明潛發(fā)不逮古人,然自然處正自過人?!稄V川書跋》

;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哀思的現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好像是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預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每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非常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傷。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奇,構思奇妙,特殊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犯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行多得的佳作。

7、訴衷情陸游)

訴衷情(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①。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②。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③。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④!

[題解]四十多歲時曾到四川、陜西等地參與過軍隊,很有一番理想,以殺敵救國為己任,但未能如愿。到老閑居家鄉(xiāng),仍感萬分圓滿。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苦悶心情。

[解釋]①梁州——在今陜西漢中一帶。曾在梁州軍中工作過。②關河——關隘和河防,都是形勢險要的地方。③鬢先秋——鬢發(fā)已象秋霜一樣白。④天山句——天山,在xq,這里借指南宋的西北邊疆。滄州,水邊的地方,通常用來稱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指晚年居住的家鄉(xiāng)山陰(紹興)城外的鑒湖。

[語譯]

⊙想到年輕時為功名萬里從軍,

跨駿馬,上梁州,保衛(wèi)邊疆。

舊時的關河在哪里,已如夢境,

穿過的貂裘,也變得暗淡無光。

⊙敵人未毀滅,我的頭發(fā)已白,

想到這,就要哭,但有何用?

誰能料這一生竟這樣空過,

我的心在西北,身卻要老死湖旁!

:這首詞是晚年隱居山陰農村以后寫的,詳細寫作年月不詳。

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在梁州參與對敵戰(zhàn)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于萬里疆場,的確想創(chuàng)立一番不朽的業(yè)績?!耙挿夂睢辈荒軉螁卫斫鉃殛懹慰释非蟠蠊俸竦摚捎谠趯懛ㄉ显谶@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墒?,陸游的愿望并未變成現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舊消失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無影無蹤,當年的戰(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連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昂礈纭闭f明敵寇依舊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罢l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心情。“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分散,它很簡單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經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是由于,兩者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全都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全部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8、《溪居即事崔道融》

《溪居即事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介紹:崔道融,唐朝荊州人。以征辟為永嘉令,累官右補闕。避地入閩。《申唐詩》三卷,《東浮集》九卷,今編詩一卷。崔道融的詩作和羅隱一樣,流傳的不多。其風格或清爽,或凝重,比較多樣。所選的四首詩里前兩首非常活潑生動,后兩首則凄苦悲郁。其中《牧豎》一詩流傳較廣。

: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薰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為生產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好像于無意中留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罢l家”即不知是哪一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