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卷(廣東專用)

(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人憑著經驗和智慧,發(fā)現人類居住的地球表層的山川水土的差異,影響了生物存在和器物制造

的品質,又體驗到山川水土上氤藏著一種"氣”,與人類呼吸相通,生命相依。地理環(huán)境以獨特的地形、

水文、植被、禽獸種類,影響了人們的宇宙認知、審美想象和風俗信仰,賦予不同山川水土上人們不同的

稟性。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地理環(huán)境制約較多,又以為“萬物皆靈”,崇拜自然物象,特殊地域

的萬有物象就在冥冥中嵌入其心靈深處,形成原始信仰,并攜帶原始信仰這份文化行李,習慣成自然地走

向文明。

在中國,“地理”向來是經史子集四部中“史部”的分支,這種“以史為干、以地為支”的原生知識

結構,使“中國地理學”帶有濃郁的人文色彩。“言其地分”“條其風俗”,成為地理學的基本思路,并

將之與圣人的學統(tǒng)聯系起來,有所謂“凡民含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

之風:好惡取舍,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鬃尤眨阂骑L易俗,莫善于樂。言圣王在上,統(tǒng)

理人倫,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也”。剔除其間的圣王教化說教,可

以看出其在知地理中強調“觀風俗”,形成非常深厚的“風俗地理觀”。

早期文獻是史地縱橫,文學蘊含于其間,而蘊含則是以“風俗”作為萃取劑的。眾所周知,中國詩歌

有兩個源頭,一個是《詩經》,一個是《楚辭》。《詩經》的收集,《漢書?藝文志》根據劉歆《六藝略》,提

出了“采詩說”:“《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誦其言謂之詩,詠其

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這里也隱含著一個“風俗地理觀”。

如此采詩,自然采來了不少平民的或泥土的聲音。那么,朝廷樂師又是如何對之結構和編撰,最終經孔子

刪定的呢?《詩經》分為三體:十五國風,大小雅,以及頌。這個順序就是由地理的民俗,通向士人階層,

通向朝廷的政教,一直通向宗廟的祭祀,穿越了原野、朝政、天國三界,而這一切是以地理作為基礎的。

十五國風開始于“周南”和“召南”,就周公、召公在漢水、汝水、長江流域這一帶,推行其政治教化,

從現實的政治升平而開始,然后再回到地理的方國。先回到衛(wèi)國,衛(wèi)、邢、鄢,這是過去殷商王朝的核心

地帶,然后回到洛水流域,它先從中國要害地方商、周兩朝最核心的地方開始十五國風,然后擴散到周圍

擴散到鄭、齊、魏、唐,唐就是晉,現在的太原一帶;還有秦、陳,陳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安徽亳州一

帶。從地理的核心轉到周邊,最后回歸幽(今陜西彬縣),幽在歧山之北,是周人的祖先公劉崛起之地,所

謂“篤公劉,于幽斯館”“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是周朝開國的地方?!对娊洝返?/p>

十五國風,隱藏著一種潛在的地理意識,由中心到邊緣,由現實到歷史,以漩渦式的地理運轉脈絡,總攬

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五百年之間中原諸國民間的吟唱,頗多“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人間聲音?!对?/p>

經》的詩歌跳動著二三千年前中國人的精神脈搏,其十五國風以螺旋式的地理結構,牽引著中國人文對中

心與邊緣、歷史與現實的結構性想象和安排。

作為另一個詩歌的源頭的《楚辭》,崛起在長江流域,楚人多才,奇思妙想,產生了屈原的《離騷》《九

歌》這樣的千古絕唱。他用楚國的語言、楚國的聲韻、楚國的地名、楚國的名物,展開了富有神話色彩的

想象,與天地鬼神進行令人心弦顫動的對話。楚國疆域本是三苗遷移居住之地,這里的巫風祭祀歌舞,自

然會刺激長期被流放的屈原,孕育著他神異奇詭的想象力。對此,一千年后的流放文人劉禹錫身臨其地,

猶有同感。《新唐書?劉禹錫傳》說:“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馬。州接夜郎諸夷,風俗陋甚。

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聲倫佇。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

乃倚其聲,作《竹枝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鼻迦耸嫖挥H臨其地,也作《黔苗竹枝詞》一卷

日“夫古者軒采風不遺于遠,而劉夢得作《竹枝詞》。武陵人歌之,傳為絕調”。南楚夜郎之地,多民族聚

居,而巫風歌舞極盛,對于孕育疏野奇幻的歌詩的產生,長期存在著野性的活力。

因而《楚辭》曠世獨步,與《詩經》雙峰并峙,成為另一個獨立的詩歌想象和語言表達的系統(tǒng)。中國

文學開頭的時候就和地理空間結下不解之緣,出現了代表著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兩個各具千秋的詩性智慧

的系統(tǒng),這樣,我們去采風,去發(fā)掘民間資源,發(fā)掘人文地理資源,以及展開我們的想象方式,就有了兩

個源頭?!霸妼W雙源”是中國文學的根本性特點,單源容易枯羯,雙源競相涌流,“雙源性”賦予中國詩

歌開放性的動力。這就是地理賦予文學生命現場和意義源泉,即地理造福于人文之所在。

(摘自楊義《“史干地支”的原生知識結構與詩學雙源》)

材料二:

在區(qū)域文化類型的豐富性上,中國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形成了一塊塊色彩豐富的、具有獨特的環(huán)

境板塊、歷史傳承和群體行為方式的區(qū)域文化“七巧板”或“馬賽克”?!皡^(qū)域文化類型的七巧板”使得

我們的思想文化的底蘊非常深厚,多姿多彩。

中國思想文化的源流是非常復雜的,并非單線汲取、單源發(fā)展的,其底蘊深厚,流派迭出,式樣多姿

多彩,跟區(qū)域文化的交替匯入、相互作用極有關系?!芄暮蟠庥隰攪?,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

唯有在魯國保存周公禮樂最是完整。魯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孔子十二歲的時候,晉國上卿韓宣子出

使魯國,“觀書于大史氏,見《易象》與《音春秋》”,感嘆說:“周禮盡在魯矣?!备髦T侯國往往到魯

國學習周禮和古代文獻,魯國就以“禮儀之邦”馳名。所以,孔子在魯國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是得天獨厚,以

周禮作為他思想的軸心。

但是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鬃邮艢q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生子,魯昭

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榮幸,就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所以孔子與奉祀商朝的宋國,淵源

很深。魯國民間的和官方的文化,加上周邊的由杞國傳下來的夏文化、由宋國傳下來的商文化,使孔子的

儒學既能夠在魯的本土區(qū)域生根,又淵博豐厚而能傳之久遠,演變成為古代中國主流的思想文化體系。

(摘自楊義《文學地理學四大領域與區(qū)域類型的“七巧板效應”》)

1.下列對材料相應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聊的一項是()

A.“以史為干,以地為支”的原生知識結構既能觀風俗,也能施行圣王教化。如要推行王者的說教風化,

移風易俗,孔子認為“樂教”是很好的方式。

B.從民間的“誦”“詠”到“風雅頌”,經歷了采詩之官、朝廷樂師、孔子、朝廷官員、王者共五重修整,

而王朝需要推行政治風化,則反向為之。

C.與十五國風截然不同的獨立系統(tǒng)《楚辭》崛起在長江流域,立足楚地風俗風物,展開浪漫想象,與天地

鬼神對話,成為長江文明的詩學源頭。

D.儒學能在魯國本土區(qū)域生根,源于魯國保存周公禮樂最為完整,”周禮盡在魯矣”,又融合了魯國民間

文化及周邊的夏、商文化。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思俄的一項是()

A.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地理環(huán)境制約較多,加之崇拜自然物象,形成原始信仰,人類攜帶著這份

信仰,習慣成自然地走向文明。

B.中國早期文獻無“地理”獨立分支,后人按照“言其地分”“條其風俗”的方式,從兩大源頭中,厘清

地理結構,尋味文學意蘊。

C.《詩經》十五國風的地理運轉脈絡是從地理的核心轉到周邊,最后又回歸周朝開國的地方,形成了中心

到邊緣、現實到歷史的地理結構性安排。

D.清人舒位、唐人劉禹錫、戰(zhàn)國屈原都感受楚地楚風的原始野性活力,借用楚地語言、聲韻、地名、名物

創(chuàng)作或仿作,其神異奇詭的想象力造福后人。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作者“風俗地理觀”觀點的一項是()

A.《論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p>

B.《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C.《蘭亭集序》(王羲之):“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p>

D.《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韓愈):“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p>

4.請根據材料簡要闡釋如何以“風俗”為萃取劑確認“詩學雙源”?

5.西漢的建立誕生了正史《三國志》,文學名著《三國演義》。請結合材料,簡要闡釋《三國演義》如何體

現文學地理學的“七巧板效應”?

【答案】

1B2.C3.D

4.①《詩經》的十五國風,乃采詩之官發(fā)掘的民間資源,“哀樂之心感,歌詠之聲發(fā)”,具有強烈的現實

主義色彩。

②《楚辭》用楚地語言,借鑒楚地的巫風祭祀歌舞,有強烈的疏野奇幻之風格,成為浪漫主義源頭。

5.①環(huán)境板塊:北方曹魏,巴蜀劉漢,江南東吳,三足鼎立的地理格局,流派迭出。

②歷史傳承:基于《三國志》等歷史事實,結合民間故事,建構精彩歷史故事。

③群體行為:正統(tǒng)儒學思想的指引下,民眾將“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寓于故事人物的褒貶中。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共五重修整”曲解文意,而且“推行政治風化,則反向為之”于原文無依據。從材料中“如此采詩,

自然采來了不少平民的或泥土的聲音。那么,朝廷樂師又是如何對之結構和編撰,最終經孔子刪定的

呢?”“這個順序就是由地理的民俗,通向士人階層,通向朝廷的政教,一直通向宗廟的祭祀,穿越了原

野、朝政、天國三界”可以得知,根據“采詩說”采詩官收集民間聲音,經過朝廷樂師的結構和編撰,經

孔子的刪定,再到朝廷。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形成了中心到邊緣、現實到歷史的地理結構性安排”曲解文意,作者表述是“隱藏著”“潛在的”“牽

引著……結構性想象和安排”這樣的詞語,并非“形成了”。

故選C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題,應根據作者對“文學地理學”的解讀,先看其地理因素,再看是否有“風俗”行為,然后品味

其文學意蘊。

A.“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體現了地理風俗特點。

B.“登高”“遍插茱萸”體現了地理風俗特點。

C.“修禊事也”體現了地理風俗特點。

D.“多感慨悲歌之士”是韓愈對燕趙之地的個人認識,其中并未體現風俗的相關內容。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原文“《詩經》的收集,《漢書?藝文志》根據劉歆《六藝略》,提出了'采詩說'”“這個順序就是

由地理的民俗,通向士人階層,通向朝廷的政教,一直通向宗廟的祭祀,穿越了原野、朝政、天國三界,

而這一切是以地理作為基礎的”“《詩經》的十五國風,隱藏著一種潛在的地理意識,由中心到邊緣,由

現實到歷史,以漩渦式的地理運轉脈絡……頗多’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人間聲音”可以歸納出:《詩

經》的十五國風,乃采詩之官發(fā)掘的民間資源,“哀樂之心感,歌詠之聲發(f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

結合原文”作為另一個詩歌的源頭的《楚辭》,崛起在長江流域”“他用楚國的語言、楚國的聲韻、楚國的

地名、楚國的名物,展開了富有神話色彩的想象,與天地鬼神進行令人心弦顫動的對話”“楚國疆域本是

三苗遷移居住之地,這里的巫風祭祀歌舞,自然會刺激長期被流放的屈原,孕育著他神異奇詭的想象力”

可以歸納出:《楚辭》用楚地語言,借鑒楚地的巫風祭祀歌舞,有強烈的疏野奇幻之風格,成為浪漫主義源

頭。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材料二原文“在區(qū)域文化類型的豐富性上,中國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形成了一塊塊色彩豐富的、

具有獨特的環(huán)境板塊、歷史傳承和群體行為方式的區(qū)域文化‘七巧板'或‘馬賽克'”可以看出,我們想

要探尋《三國演義》的“七巧板效應”,就可以從環(huán)境板塊、歷史傳承和群體行為方式等角度展開分析。

結合材料一”中國文學開頭的時候就和地理空間結下不解之緣,出現了代表著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兩個各

具千秋的詩性智慧的系統(tǒng)”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單源,而是在雙源引領下,呈現出豐富

多彩的面貌。而在地理環(huán)境方面,三國時期北方曹魏,巴蜀劉漢,江南東吳,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

權,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地理格局,這就使三國故事并不僅僅只能產出正史,而也可以形成《三國演義》這

樣的故事。

從文學的發(fā)展來看,先有官方編修的正史《三國志》,而結合材料一“如此采詩,自然采來了不少平民的或

泥土的聲音”可知,我國歷史上一直不乏從民間吸取文學靈感源泉的傳統(tǒng)。由此可知,《三國演義》基于《三

國志》等歷史事實,結合民間故事,建構精彩歷史故事。

民間關于三國的故事很多,不同的人也會對三國人物有不同的情感傾向。而結合《三國演義》的故事內容

可知,其中“擁劉反曹”的情感特征非常明顯,這或許是作者有意為之,也或許是民間采風的結果,因此

將“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寓于故事人物的褒貶中。這一方面是受到正統(tǒng)儒學思想的指引,另一方面也是

受到所選取的故事中大部分群眾“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影響。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凌波渡(節(jié)選)

孫頻

入學第一個晚上臥聊,劉立林的第一句話是,我今年二十九歲。就這一句,其他三個男生便同時住了

嘴。他的第二句話是,我考這所大學考了整整十年,每年都考。他說,我十八歲高中畢業(yè)就輟學了,家里

窮,供不起我上大學,我父母都不讓我上學了,因為我下面還有弟弟妹妹,他們催我快些出門打工,給家

里減少負擔。我十八歲就離開家來到了北京打工,我從十九歲開始考大學,年年考這所大學,一直考到今

年才考上。

第二天早晨,也不知道是幾點就被樓下的讀英語聲吵醒了。三個人揉著眼睛四下里一打量,床上床下

卻只見到他們三人。那第四張床是空的,被子沒疊,蜷成一團,像一只余溫還沒散盡的蟬蛻。三個人從床

上跳下來齊刷刷地蹦到了窗口前,從二樓的窗口俯視下去,一眼就看到了繚繞的晨霧中浮動的一頂白亮白

亮的頭皮,明晃晃地照著人的眼睛。沒問題,就是他,這頭頂簡直就是他的胎記,隨便走到哪,只一眼就

把他從人堆里挑出來了。

劉立林只有兩條可以換洗的內褲,花棉布被漂洗得太久了的緣故,纖維畢露,像魚身上露出了嶙峋的

魚骨。其中有一條還在正中間破了一個大洞,其實穿在身上基本上也就是個擺設了,實質上是衣不遮體的。

劉立林每次把內褲往出晾的時候,宿舍的三個哥們兒就在一旁急,好像人家不小心穿了他們的內褲。

①大哥,這內褲咱還是晾在屋里吧,干凈,屋里干凈。劉立林理都不理他們,根本沒覺得他們是在說

話,晾好衣服便背起雙肩包揚長而去。

劉立林每天晚上都是卡著點回宿舍的,決不早回,前腳進門后腳就熄燈。于是他便黑咕隆咚地爬到床

上,點個蠟燭頭,借著昏暗的燭光接著看書。在不看書的時候,四個男生就在黑暗中躺著臥聊一會。

你們見過那種地下室嗎?地下二三層的地下室,里面窄的就能放一張床,住在那樣地下室就像住在很

深的地底下一樣,讓人感覺自己像地下的蟲子,墻壁上終年濕漉漉地長著青苔和蘑菇,被子和枕頭潮濕得

一擰就能擰出水來。你要是幾天不住,一翻開被子就能看到被子里發(fā)霉了,綠色的像草一樣的霉,高高長

在被子里。所有的衣服都散發(fā)著霉味,自己都覺得自己簡直像從陰暗的墳墓里爬出來的。我在這樣的地下

室里住了五年,住到后來渾身都起滿了紅色的小疙瘩,奇癢無比。背上夠不著的地方我就在墻上蹭,最后

就會把一整塊皮蹭掉,沒有了皮的地方又會發(fā)炎起水泡。

②每晚熄燈之后,221宿舍就像一鍋溫開水一樣反反復復地煮著劉立林的那點事,煮得只剩下骨頭了,

還在煮。漸漸的劉立林發(fā)現沒有人再邀請他說,大哥,給我們講點什么吧。

開始的時候他有些落寞地卻是屹然地等著,像個胸前戴滿軍功章的老紅軍,就不信沒人來請他做報告。

但是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別人聊天的時候,他也插進來聊,卻是說不了兩句就拐到自己身上了,想起我

那時候……其他三個男生拼著命把話題又拉回來,剛說了沒兩句,又被劉立林拐走了。他像撫摸戰(zhàn)甲和槍

傷一樣撫摸著自己這點往事,就這么點貼身的東西怎么能被人剝奪走?簡直是要把一尾魚的鱗片刮走。他

們太殘忍了。

除了學習、背單詞之外,劉立林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他畢業(yè)后回了老家能做個多大的官。他經常問別

人,你說我回去能做個官不?鄉(xiāng)長總能做得了吧,不會連個鄉(xiāng)長也做不了吧。別人就問他,大哥,你就是

想做個鄉(xiāng)長么,那還用這么費勁八百地每天背那么多單詞?做鄉(xiāng)長又用不上的。劉立林臉都沒朝著說話的

人多看一眼,只對著窗外冷冷一笑。

期末考試的時候,劉立林在馬哲、思修等多份考卷的主觀題答題紙上答非所問地寫下了同一份答案,

是他自創(chuàng)的一首打油詩。這首長長的打油詩主要是對他十年間所經歷過的磨難的血淚訴說,從十九歲一直

說到他二十九歲。他倒不是沒看懂那題在問他什么,他是知道像他這樣的學生是不多的,他覺得這樣答題

一定能夠感動了老師們,他期望著他們能給他一個出其不意的高分,可等到最后成績下來,他那幾門課也

就是個勉強及格,并沒有出現他想象中的高分。這件事打擊了劉立林。③誰要是在背地里傳誦他那首打油

詩被他聽到了,他就會一言不發(fā)地撲上去,連挖對方祖墳的心都有。

愿意聽劉立林說話的人越來越少,經常是他的話還溫在嘴里沒熟呢,就被半生不熟地堵回去了。他其

實不過是想借著說話憑吊一下過去的自己,他仍然疼惜著那些死在半路上死在往事里的自己,他們竟然不

給他機會?他們竟然這樣殘忍地對待一個九死一生過的人?他受了那么多苦,他們居然這樣對待他?他們

敢?

為了表示抗議,晚上三個男生臥聊的時候,他獨自點起一個蠟燭頭,躲在一頂昏黃的燭光的帳篷里看

書,絕不參與他們的話題,不管是什么話題,他絕不進去,他們也別想進來。④三個男生聊著聊著就睡著

了,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守著那團光禿禿的燭光,像打著一盞燈籠在曠野里踽踽獨行。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主人公一味地想通過訴苦的方式獲得同情悲憫,來獲得心靈的滿足,最終如同踏在水面之上,不會

心安,反映小說標題之義。

B.劉立林很能吃苦,在上大學后仍有種種表現,如背英語單詞、卡著點回宿舍,但其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

設定,他的堅持更多是慣性使然。

C.小說通過夸張、變形等手段設置情節(jié),十年只考一所大學,當鄉(xiāng)長而苦讀英語,荒誕而又真實,深得

卡夫卡《變形記》手法之妙。

D.小說從大學新生入校的第一個夜晚寫起,借助舍友的視角來展現劉立林經歷的獨特,將人物的躁動不安

以及自憐自傷等微妙心理刻畫出來。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干凈”是反語,意思是說你的內褲又臟又丑,勸他不要晾到外面去。

B.句子②運用比喻,形象地說明劉立林的講述已了無新意,不能再引起舍友的興趣。

C.句子③以動作、心理描摹,透露人物的敏感、沖動、過激,也表現其性格中脆弱的一面。

D.句子④借獨守孤燈,形象地展現劉立林的孤獨,他無法融入大眾,只能踽踽獨行。

8.劉立林講自己的故事與《祝?!防锵榱稚┲v阿毛的故事頗為相似,請寫出相似點。

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執(zhí)著?怪異?錯位;乙組提出一個

關鍵詞:迷失。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答案】

6.B7.D

8.①故事內容都是悲劇性的。劉立林講自己奮斗考大學時的艱難困苦,祥林嫂講自己失去親人的悲慘遭遇。

②講故事的心情是相似的。劉立林心情低落,自戀自傷,祥林嫂內心悲傷。

③講故事的方式是相似的。都是反復講,直到別人厭煩。

9.參考示例:

①主人公劉立林也許是怪異的,他比同學大很多,他貧窮、落后而不在意。他每天早晨五點起床背單詞,

他堅守著自己的內心而不去改變,別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怪異的存在。

②他與這個世界也有很多的錯位。他祥林嫂似的不斷加強這種感覺,仿佛在宣泄,也仿佛在找認同或同情。

陷入了這種怪圈,還真讓人可憐。他的錯位在于與周圍世界的格格不入。劉立林這個故事,用怪異、錯位、

不堪回首,也許不算太過分。

③但夢想的執(zhí)著,也許意味著甘愿承受,正所謂涅槃,你需要浴火。吃苦,很明顯不是個意味美好的詞語,

但是如果你不把它當做苦呢?劉立林告訴了我們答案。吃苦,終究是有目標的,但這個目標究竟應該怎樣

設定?很多時候我們是盲目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吧。成長終究需要執(zhí)著。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

B.“但其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設定,他的堅持更多是慣性使然”曲解文意。由原文“劉立林最關心的一個

問題是他畢業(yè)后回了老家能做個多大的官”,當別人打擊他時,他“劉立林臉都沒朝著說話的人多看一眼,

只對著窗外冷冷一笑”,可見他的堅持是有目標的。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語言的能力。

D.“他無法融入大眾,只能踽踽獨行"理解錯誤。由原文“為了表示抗議,晚上三個男生臥聊的時候,他

獨自點起一個蠟燭頭,躲在一頂昏黃的燭光的帳篷里看書”,可見他并非“無法”,而是執(zhí)著。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題目要求分析劉立林講自己的故事與《祝福》里祥林嫂講阿毛的故事的相似點。

可以從故事的內容、講故事的心情和講故事的方式或者效果上分析。

劉立林講自己考大學的艱難經歷,住地下室,吃饅頭,邊打工養(yǎng)家邊復習;祥林嫂講自己失去孩子的事情,

可見故事內容都是悲劇性的。

劉立林講故事時內心充滿自戀、自傷,“我十八歲高中畢業(yè)就輟學了,家里窮,供不起我上大學”“住在

那樣地下室就像住在很深的地底下一樣,讓人感覺自己像地下的蟲子”他的內心是沉郁的,心情沉重;祥

林嫂反復說著“我真傻”,內心充滿痛苦和后悔,因此,講故事時兩人的心情是相似的。

劉立林講故事是不斷重復,”愿意聽劉立林說話的人越來越少,經常是他的話還溫在嘴里沒熟呢,就被半

生不熟地堵回去了”,祥林嫂講故事也是重復到人們不愿意聽時??梢姸酥v故事的方式是相似的。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能力。

本題要求學生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短評思路。

文學短評要有觀點,有思路。比如甲組,三個詞語的順序要考慮。劉立林這個人物身上最光彩的部分是執(zhí)

著。當然他也有怪異的行為,與周圍環(huán)境錯位的時候。所以這三個詞要分清主次,建議按邏輯順序,從表

面到本質,由怪異到錯位,再挖掘他最光彩的部分,執(zhí)著。

如果寫乙組“迷失”,就要著重分析人物在現實中不愿意放棄過去,背著重重的過去,迷失了自己人生的

本質追求。他的執(zhí)拗、怪異都是他迷失的表現。祥林嫂似得講故事,不管不顧地埋頭與自己的舊行為、舊

觀念。

然后結合文本加以分析,組織語言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吳王壽夢有四子,長曰謁;次日余祭;次曰夷昧;次日季札,號日延陵季子,最賢,三兄皆知之。于

是王壽夢重,謁以位讓季子,季子終不肯當。謁乃為約目:“李子賢便國及李子則關可以黃及匹弟相繼

飲食必祝日:“使吾早死,令國及季子?!敝]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時

使行,不在。庶兄僚日:“我亦兄也?!蹦俗粤閰峭?。季子使還,復事如故。謁子光日:“以吾父之意,

則國當歸季子;以繼嗣之法,則我嫡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于是乃使專諸刺僚,殺之,以位讓季子。

季子日:“爾殺吾君,吾受爾國,則吾與爾為共篡也?!焙跞ブ恿?,終身不入吳。君子以其不殺為仁,

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學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議日:“古者五帝禪賢,三王世繼,孰是?將為之?!辈┦科呤宋?/p>

對。鮑白令之對目:“天下官②,則讓賢是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故五帝以天下為官,三王以天下為家?!?/p>

秦始皇帝仰天而嘆日:“吾德出于五帝,吾將官天下,誰可使代我后者?”鮑白令之對日:“陛下行桀紂

之道,欲為五帝之禪,非陛下所能行也?!鼻厥蓟实鄞笈眨?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紂之道也?趣說

之,不解則死?!绷钪畬υ?“臣請說之。陛下筑臺干云,宮殿五里,建千石之鐘,立萬石之篦。婦女連

百,倡優(yōu)累千。興作驪山宮室,至雍相繼不絕。所以自奉者,彈天下,羯民力。偏較自私,不能以及人。

陛下所謂自營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然無以應之,面有慚色。遂罷謀,無禪

意也。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注釋】①庶幾: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與“私”相對。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季A子B賢C使D國E及F季G子H則I吳J可K以L興M乃N兄。弟P相Q繼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薨”的意思是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帝王或皇后之死則稱“崩”。

B.“當”的意思是承擔,與《種樹郭橐駝傳》中“名我固當”的“當”意思不相同。

C.“卒”的意思是最終,與《孔雀東南飛》中“供養(yǎng)卒大恩”的“卒”意思相同。

D.“捐”的意思是舍棄,與成語“細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謁不得已繼承王位,他每次飲食都虔誠禱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傳位賢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時,他借出使逃避繼位;光讓位給他時,他逃到延陵。

C.鮑白令之認為是實行禪讓制還是世襲制,取決于君王是以天下為公還是以天下為家。

D.鮑白令之以事實為依據批評秦始皇“行桀紂之道”,令秦始皇啞口無言,面露慚色。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繼嗣之法,則我嫡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

(2)若何以言我行桀紂之道也?趣說之,不解則死。

14.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治國者怎樣做才能達到“至公”的境界。

【答案】

10.CHM11.C12.B

13.(1)按照繼承王位的禮法,我是嫡子,應當代替他繼承君位。僚憑什么做吳王!

(2)你憑什么說我做的是桀紂那樣的事?趕快說清楚,說不出道理就處死你。

14.①不戀權位。季札拒絕吳國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

②愛惜民力。鮑白令之批評秦始皇“歹單天下,竭民力”不是天下為公。

③博愛無私。鮑白令之批評秦始皇自私,不顧百姓,不能做到天下為公。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季子賢能,如果君位傳給季子,那么吳國就能興盛。我們就按照兄弟次序繼承王位。

“季子賢”是主謂結構,表意完整,應與后文斷開;

“使國及季子”是“則吳可以興”的條件,應分別單獨成句,且“季子”作“及”的賓語,在“季子”后

斷開;“吳”作主語,“可以興”作謂語,主謂結構,表意完整,應與后文斷開。

故選CHM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和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

B.當,承擔,句意:季子始終不肯接受。當,恰當,句意: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c.兩個“卒”意思不同。句意:(他)最終離開吳國去到延陵。卒,完成,引申為報答句意:能夠終身侍奉

公婆報答他們的大恩。

D.捐,舍棄,句意:拋棄諸侯之位不覺得遺憾。捐,舍棄,句意:小的大的都不拋棄。

故選C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

B.“借出使逃避繼位”錯誤,于文無據。原文是“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時使行,不在”,當時季子出

使在外,不在國內。并非故意“借出使逃避繼位”。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

(1)“以”,按照;“繼嗣”,繼承王位;“當代”,應該代替。

(2)“若”,你;“何以”,憑什么;“趣”,同“促”,趕快,急促。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君子以其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矣”

可知,季札拒絕吳國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因此,治國者需要做到不留戀權位。

由“所以自奉者,彈天下,竭民力……陛下所謂自營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可知,

鮑白令之批評秦始皇耗盡天下的資財,竭盡全國的民力,這樣“竟然想要以天下為公有呢”,因此,治國

者需要做到愛惜民力。

由“偏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謂自營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可知,鮑白令之

批評秦始皇自私,不顧百姓,不能做到天下為公。因此,治國者需要做到博愛無私。

參考譯文: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謁;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味;少子叫季札,被稱為延陵季子,在兄弟

中數他最賢能,三個兄長都知道這一點。于是吳王壽夢死后,長子謁要將王位讓給季子,季子始終不肯接

受。謁便作誓約說:“季子賢能,如果君位傳給季子,那么吳國就能興盛。我們就按照兄弟次序繼承王位?!?/p>

(他)每當吃飯時便祈禱說:“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傳給季子。”謁死后,余祭繼位;余祭死后,夷昧

繼位;夷昧死后,輪到李子繼位。這時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國內。他的庶兄僚說:“我也是兄長。”就自

立為吳王。季子出使回國,侍奉吳王僚跟侍奉從前的吳王一樣。謁的兒子公子光說:“按照我父親的意愿,

君位應當歸于季子;按照繼承王位的禮法,我是嫡子,應當代替他繼承君位。僚憑什么做吳王!”于是派

專諸刺殺吳王僚,行刺成功后,將王位讓給季子。季子說:“你殺死我的國君,我再接受你的國家,那么

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人了。"(他)最終離開吳國去到延陵,終身不再進入吳國。君子認為他不行殺戮

是仁慈,不要王位是道義。不將國家作為自身的私產,拋棄諸侯之位不覺得遺憾,放棄尊貴地位沒有憤恨,

可以說接近“至公”的境界了。

秦始皇吞并了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議說:“古代五帝傳位讓賢,夏、商、周三代之君世襲,哪一

種作法對?我將采用對的做法?!逼呤畟€博士官沒有一人回答。鮑白令之回答說:“天下公有,那么禪讓

賢人就對;天下私有,那么世襲就對。所以五帝是以天下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為私有。”秦始皇仰天長

嘆說:“我的國運出自五帝(秦統(tǒng)一中國之后,依照'五德終始說‘,宣揚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

我將以天下為公有,誰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君位呢?"鮑白令之回答說:“陛下做的是桀紂那樣的事,卻想

模仿五帝禪讓王位,這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鼻厥蓟蚀笈f:“令之上前來!你憑什么說我做的是桀紂

那樣的事?趕快說清楚,說不出道理就處死你?!滨U白令之回答說:“請允許我說一說。陛下修筑樓臺上

接云霄,建造宮殿連亙五里,造重達千石的大鐘,鑄重達萬石的鐘鼓架('篋'音jD,本指掛鐘磬的架子

上的立柱)。嬪妃數百,藝人上千。興建驪山宮室,到(成陽的)雍門接連不斷。為了一己的享樂,耗盡天

下的資財,竭盡全國的民力。這樣自私自利,而不顧及他人。陛下是所謂的只為自己謀利的君主,怎能與

五帝的德行相比,竟然想要以天下為公有呢?”秦始皇默不作聲,無言以對,臉上有羞慚的神色。于是放

棄了這個打算,再也沒有禪讓天下的意思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陳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煙水空。帶斜陽、一片征鴻。欲頓閑愁無頓處,都著在兩眉峰。

心事寄題紅,畫橋流水東。斷腸人、無奈秋濃?;厥讓訕菤w去懶,早新月、掛梧桐。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無確的一項是()

A.詞作以祈使句式領起,開篇即規(guī)勸人們別去采擷,就有一種難言苦衷和殊怨之情。

B.三、四句寫夕陽、鴻雁,呼應題目,說明“休去”的原因;寫鴻雁,觸發(fā)懷人之情。

C.五、六句寫無端之閑愁,饒有情趣,使無跡可尋的“愁”落在眉間,形跡可見。

D.結尾句中的“新月”遙遙升起,給人一種空靈剔透之感,紓解了詞人的愁緒。

16.此詞在揭示主題思想時采取事事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寫法,十分講究內在邏輯。請簡要分析。

【答案】

15.D

16.①上片寫“閑愁”,因“征鴻”而引發(fā)懷遠,觸景生情。②下片點明“閑愁”源于“心事”。有了“心

事”,所以“題紅”,又因眼前的秋濃(深秋的景象)而更催人斷腸。③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

產生懷愁的總樞紐是秋濃。如此事事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且回環(huán)往復,神味宛然。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紓解了詞人的愁緒”錯。結尾一輪初出之月遙掛在疏疏落落、衰敗凋零的梧桐樹梢上,更增添了心煩

意亂的思緒。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及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鑒賞詩歌的內在邏輯“事事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意思是景與情、情與行之間相關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依次發(fā)

生,承接而來,這是詩歌的“內在邏輯”。

①上片開篇即言“休去采芙蓉”,下文便說明原因:一是暮秋時節(jié),無可采擷;二是夕陽西下,征鴻南飛,

易引發(fā)相思之情。正由于心中思念遠方的人,即有心事,才會觸景生情,閑愁便表現在兩眉之間。

②下片點明“閑愁”源于“心事”。閑愁怎么排解呢?于是引發(fā)“題紅”,但橋下流水無情,加之秋意甚

濃,心事仍無法排解,便只能回樓。歸去后,抬頭見到新月掛梧桐,一番心事又不免被勾出,又因眼前的

秋濃(深秋的景象)而更催人斷腸。

③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產生懷愁的總樞紐是秋濃。如此事事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且回環(huán)往復,

神味宛然。此乃因物牽情,物情交織,物景生情,情味宛然。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難》中,李白以浪漫主義手法著力描寫了蜀道之上險峻瑰麗的山川,其中的“,”

兩句寫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飛瀉的氣勢。

(2)《種樹郭橐駝傳》中,有的種植者“,”,作者柳宗元對這種用近乎破壞的方式來檢驗

樹木生存狀態(tài)的做法,予以批評。

(3)荷花,也稱芙蓉、蓮花,歷來為文人所青睞,或用以描繪優(yōu)美風光,或用以象征高潔品格,或用以比

喻美好理想,比如“,”。

【答案】①.飛湍瀑流爭喧眩②.破崖轉石萬壑雷

③.爪其膚以驗其生枯④.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⑤.有三秋桂子⑥.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示例二:⑤涉江采芙蓉⑥蘭澤多芳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示例三:⑤竹喧歸浣女⑥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示

例四:⑤水面清圓⑥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

示例五:⑤制菱荷以為衣兮⑥集芙蓉以為裳(屈原《離騷》)

示例六:⑤接天蓮葉無窮碧⑥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的字有:湍,瀑,喧,廄,瞇,壑,疏,涉,喧,浣,菱。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款名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火爆全網。它的成功并非①,而是源于以深度學

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長期積累。ChatGPT不僅能夠寫詩、寫代碼、寫文案,甚至能獨立完成一篇學

術論文其出色的表現,既讓人贊嘆,也不禁讓人擔心機器將會取代人工。

其實,()o比如,不少網絡平臺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屬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過很多人工智

能客服機械重復的話語、“禮貌”而毫無信息增量的反饋,給人的感受實在是一言難盡。相較而言,ChatGPT

能更聰明地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面對各式各樣的要求,ChatGPT并未表現出②的窘態(tài),反而

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ChatGPT的表現并不令人意外,但它的橫空出世還是讓人有點③o有人憂心忡忡,認為人

工智能遲早會替代人類現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但這恰恰說明,(),而是材料的堆砌。隨著機器自身素

材的積累,比ChatGPT更“聰明”“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誕生。因此,(),不如聚

焦自身思想的創(chuàng)新,讓機器當好人類的“秘書”。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如果缺乏創(chuàng)新,一味

跟風模仿,文化產品就會同質化、低端化、很可能敗下陣來。文化從業(yè)者應該意識到,創(chuàng)新引領文化產業(yè)

高質量發(fā)展,才能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18.請在文中括號里補寫恰當的語句,使它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內容貼切,整段文字結構完整、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20.請以“文化產品”為開頭將上面畫線句重組,句中使用設問并體現因果關系。可適當增刪詞語,但句子

要保持連貫。(4分)

【答案】

18.①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鮮(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已有應用)

②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創(chuàng)新

③與其擔心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工作(與其擔心被替代)

19.①一蹴而就

②捉襟見肘(應接不暇/左支右細/顧此失彼)

③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20.[例1]文化產品因為一味跟風模仿所以會同質化、低端化。如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不敗

下陣來?只有創(chuàng)新!

[例2]文化產品為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很可能敗下陣來?是因為缺乏創(chuàng)新,一味跟風模仿,

從而導致同質化、低端化。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下文“比如,不少網絡平臺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屬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過很多人工

智能客服機械重復的話語、‘禮貌’而毫無信息增量的反饋,給人的感受實在是一言難盡”可知,網絡平

臺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屬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說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已有應用,并不新鮮,所以此

處應該填寫“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鮮”或者“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已有應用”。

第二空,結合上文“認為人工智能遲早會替代人類現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和下文“而是材料的堆砌”可

知,替代人類現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這些文字工作只是材料的堆砌,說明并非思想的創(chuàng)新,所以此處應

該填寫“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創(chuàng)新”。

第三空,結合下文“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創(chuàng)新,讓機器當好人類的‘秘書'”可知,機器只是人類的“秘

書”,那么就不必擔心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工作,與“不如”搭配使用的詞語是“與其”,所以此處應該

填寫“與其擔心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工作”或者“與其擔心被替代”。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此處語境是指ChatGPT的成功并非一下子就成功的,應該用“一蹴而就”?!耙货矶汀?,比喻

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第二空,此處語境是指ChatGPT并未表現出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的窘態(tài),所以應該用“捉襟見肘”,或

者“應接不暇”“左支右細”“顧此失彼”。“捉襟見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爛,

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皯硬幌尽保稳菝谰昂芏?,來不及觀賞。現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多,

應付不過來。“左支右細”,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問題?!邦櫞耸П恕?,顧了

這頭,丟了那頭。形容照顧不過來。

第三空,此處語境是指ChatGPT的橫空出世還是讓人有點突然,來不及應付,所以應該用“措手不及”,

或者“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處理。“猝不及防”,事情來得突

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改變句子原來的結構,重新確定主語、謂語和賓語,但并不改變原意,是該類型題目考查的特點。

題目要求以“文化產品”為開頭重組句子,句中使用設問并體現因果關系。

可以把“如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不敗下陣來”作為設問句,回答就是“只有創(chuàng)新”,把“一

味跟風模仿所以會同質化、低端化”做為原因,改成“文化產品因為一味跟風模仿所以會同質化、低端化”,

因為“文化產品”為開頭,所以可以組成:文化產品因為一味跟風模仿所以會同質化、低端化。如何在人

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不敗下陣來?只有創(chuàng)新!

還可以把“為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很可能敗下陣來”做為設問,以“文化產品”為開頭,改

成“文化產品為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很可能敗下陣來”,回答是“缺乏創(chuàng)新,一味跟風模仿,

從而導致同質化、低端化”,也是原因,所以可以組成:文化產品為何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者”面前很

可能敗下陣來?是因為缺乏創(chuàng)新,一味跟風模仿,從而導致同質化、低端化。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忙走至當地,笑道:”既行令,還叫②姐姐來行更好?!北娙硕贾芩兄畋氐芒谔嶂?,故聽了

這話,都說很是。①便拉了②過來。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內,沒有站著的理。”回頭命小丫頭子:“端

一張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雹谝舶胪瓢刖?,謝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鐘酒,笑道:“酒令大

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雹谖撮_口,③便下了席,擺手道:“別這樣

捉弄人家,我家去了?!北娙硕夹Φ溃骸边@卻使不得?!雹诤攘钚⊙绢^子們:“拉上席去!”小丫頭子們

也笑著,果然拉入席中。③只叫饒了我罷!②道:“再多言的罰一壺。”③方住了聲。②道:“如今我說

骨牌副兒,從④起,順領說下去,至③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

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毛逾詩畫歌賦,成諳俗適,比上一句,都要吐韻(或日貍韻)。.

錯了的罰一杯?!北娙诵Φ溃骸斑@個令好,就說出來?!雹诘溃骸坝辛艘桓绷?。左邊是張‘天'。"④道:

頭上有青天?!北娙说溃骸昂??!雹诘溃骸爱斨惺莻€‘五與六'。”④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雹诘?

“剩得一張‘六與幺'。"④道:“一輪紅日出云霄?!雹诘溃骸皽惓杀闶莻€‘蓬頭鬼‘。"④道:“這

鬼抱住鐘旭腿?!闭f完,大家笑說:“極妙?!雹茱嬃艘槐?。

(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回,有刪改)

21.根據上文對“牙牌令”玩法介紹,請運用《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段落中的詩句,補寫出下列

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蓬頭鬼落花紅滿地

選自四庫全書《宣和牌譜》

例:“右邊人牌倆個‘四'”一一“弟走從軍阿姨死?!?/p>

(1)“中間'四二’真好看。”一一"。"

(2)“湊成'落花紅滿地'。"

22.選段標序號的空缺處是紅樓夢中的幾位重要人物。下列最符合原文的一項是()(3分)

A.①鳳姐;②鴛鴦;③劉姥姥;④賈母。

B.①黛玉;②寶釵;③湘云;④寶玉。

C.①晴雯;②襲人;③劉姥姥;④寶玉。

D.①黛玉;②寶釵;③湘云;④探春。

【答案】

21.①.今年歡笑復明年(或: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夢啼妝淚紅闌干)

②.門前冷落鞍馬?。ɑ颍荷倘酥乩p別離)

22.A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特點及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從文中可知,說出的詩句要與前面的句子押韻。那么與“右邊人牌倆個‘四'”押韻的句子就可以作為答

案。由此可以填“弟走從軍阿姨死”。

比照上面的例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