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練習(xí)1-專題三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練習(xí)1-專題三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練習(xí)1-專題三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練習(xí)1-專題三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練習(xí)1-專題三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A組一、(2018北師大二附中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3分)觀鴨說[明]吳廷翰家僮取鴨卵伏之,得雛鴨數(shù)十。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愛,戲之。不數(shù)日,僮以告曰:“雛鴨有斃者矣。”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落,予讓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贝稳?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曰:“曷不以畜鴨雛?”僮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卻。竿之,則遂群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則又或沉而沒,或浮而出,盤旋戲躍于萍藻間。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搖相羊①,容與②如也。既晡③,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fù)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叢,不可得,遂縱之。明日至,亦如之。其聲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余乃嘆曰:“大哉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于淵澤,虎豹之于山林,細而蠛蠓④之于蹄涔⑤,各遂其性而已。鴨之不育于陸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豈能以育民乎?君子為政,當(dāng)斯民淪喪之后,煩之以法令,脅之以刑罰,誘之以智巧,蕩之淫華,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qū)之以道德,蕩之以禮義,納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所為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為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蹦藦?fù)嘆曰:“因育鴨得育民,然則茲觀也,鴨與也乎哉!”述觀鴨。(取材于《吳廷翰集》,有刪改)[注]①消搖:逍遙,安閑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②容與:安逸自得的樣子。③晡:傍晚。④蠛蠓(mièměng):也稱“蠓”,一種小飛蟲。⑤蹄涔(cén):蹄跡中的積水。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予讓僮不善畜也讓:責(zé)備B.僮趨而去趨:快步C.其足逡逡然前而卻卻:停止D.囿之以淳樸囿:約束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憑欄而語曰行安而俗美B.其聲呴呴然然則茲觀也C.曷不以畜鴨雛造化不能以育物D.竿之,則遂群奔水中鴨之不育于陸而育于水3.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3分)()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B.(僮)稍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C.(鴨)則相與復(fù)嬉于渚,或逐于堤D.及其久也,(則)教成而化行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①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譯文:

②則雖械之使為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譯文: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鴨叫聲稚嫩,羽毛潔凈油亮,格外招人喜愛,作者忍不住要去逗這些小鴨子玩。B.長在盆里的小鴨萎靡不振,甚至倒斃,這是無水蓄養(yǎng)的緣故,與作者、僮仆無關(guān)。C.回歸水池的小鴨生機勃勃,熱鬧非凡,這既證明了前面的錯誤,也為下文說理蓄勢。D.作者借“養(yǎng)鴨”說“育民”的道理,強調(diào)順應(yīng)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6.作者寫作此文有何用意?結(jié)合文本中“育鴨”的過程,說說他從中悟出什么樣的“育民”道理。(5分)答:

二、(2018海淀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4分)聽雨堂記乙未,中郎①令吳,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隱,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懷子由②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聽雨”。十月,予往吳省之,見而嘆曰:“吾觀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顛沛流離之際,室家妻子瀟然不在念,而獨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風(fēng)雨之感無日無之,乃竟不得與子由相聚也?!编岛?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骯臟③好盡,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則可以隱。夫孰有子瞻與子由兩相知者?以兩相知之兄弟,而偕隱于山林,講究性命之理,彈琴樂道,而著書瑞草、何村之間,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違性乖質(zhì),以戰(zhàn)于功名之途,卒為世所忌,幾至于死。彼黃州之行已矣,元祐初,既得放歸陽羨,當(dāng)此時,富貴功名之味,亦既嘗之矣;世路風(fēng)波之苦,亦既歷之矣;己之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見矣,肱已九折矣?;蛘凶佑芍脸?或移家至許,或相攜而歸,使不得遂其樂于中年者,庶幾得遂于晚歲,亦奚不可。胡為乎招即來,麾即去,八年榮華,所得幾何?而飄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島之中,遂不得與子由再見,此吾之所不曉于子瞻者也。夫人責(zé)自照。陶潛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剛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學(xué)陶,夫不學(xué)之于少,而學(xué)之于老,是賊去而彎弓也。今吾兄弟三人,相愛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無兄,子由無弟,其樂尚減于吾輩。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獨吾觀兩兄道根深,世緣淺,終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內(nèi)寬而外激,心和而跡孤,尤與山林相宜。今來令吳中,令簡政清,了不見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豈有鑒于子瞻之覆轍,彼所欲老而學(xué)之者,中郎欲少而學(xué)之乎?如是則聽雨之樂,不待老而可遂也,請歸以俟。(有刪改)[注]①即袁宏道,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蘇轍在《<逍遙堂會宿二首>并引》中寫道:“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壯,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復(fù)移守膠西,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雹垠a(kǎnɡ)臟(zǎnɡ):剛直倔強的樣子。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皆非治朝也治朝:治理朝政B.子由之狷介寡合狷介:潔身自好C.庶幾得遂于晚歲庶幾:或許,大概D.相愛不啻子瞻之于子由不啻:不亞于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隱或可以免于功名B.而獨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而乃違性乖質(zhì)C.乃竟不得與子由相聚也乃欲學(xué)陶D.其樂尚減于吾輩豈有鑒于子瞻之覆轍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扁其退居之堂曰“聽雨”為自己的閑居之所題寫匾額為“聽雨”B.足以招尤而取忌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C.陶潛之可仕而不物陶淵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卻不受外物牽絆D.是賊去而彎弓也這就像在盜賊離開后把弓折斷啊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今來令吳中,令簡政清,了不見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譯文:

5.閱讀第一段和注釋②,用自己的話回答“子瞻懷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內(nèi)容。(4分)答:

6.文章結(jié)尾說袁氏三兄弟的“聽雨之樂”不待老年就可實現(xiàn)。根據(jù)文意概括作者這樣說的理由。(5分)答:

三、(2017海淀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5分)觀大水記文天祥自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盡處為障東橋,橋外數(shù)十步為道體堂。自堂之右循嶺而登為銀灣,臨江最高處也。銀灣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橋曰“兩峰之間”,而止焉。此濱江一直之大概也。戊辰歲,余自禁廬①罷歸,日往來徜徉其間。五月十四日,大水,報者至。時館中有臨川杜伯揚、義山蕭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學(xué)試,群走京師,惟孫子安未嘗往。輒呼馬戒車,與二客疾馳觀焉,而約子安后至。未至“天圖畫”,其聲如疾風(fēng)暴雷,轟豗震蕩而不可御。臨岸側(cè)目,不得往視,而隔江之秧畦菜壟悉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對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僅有洲頂,而首尾俱失;老松數(shù)十本,及水者爭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狀。至障東橋,坐而面上游水從“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萬丈,洶涌澎湃,直送乎吾前,異哉!至道體堂,堂前石林立,舊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負去。酒數(shù)行,使人候“六月雪”可進與否,圍棋以待之。復(fù)命曰:水?dāng)嗟?。遂止。如銀灣,山勢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據(jù)委折之會,乃不知一覽東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狀無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則銀灣遂為觀瀾之絕奇矣。坐亭上,相與諧謔,賦唐律一章,縱其體狀,期盡其氣力,以庶幾其萬一。予曰:“風(fēng)雨移三峽,雷霆擘兩山。”伯揚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漢莫從天上翻?!本捶蛟?“八風(fēng)卷地翻雷穴,萬甲從天驟雪鬃。”惟子安素不作詩,聞吾三人語,有會于其中,輒拍手捋須、捧腹頓足,笑絕欲倒,蓋有淵明之琴趣焉。倚闌逾時,詭異卓絕之觀不可終極,而漸告晚矣。乃令車馬從后,四人攜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顫,手足飛動,形神不自寧者久之。他日,予讀《蘭亭記》,見其感物興懷,一欣一戚,隨時變遷,予最愛其說。客曰:“羲之信非曠達者。夫富貴貧賤、屈伸得喪,皆有足樂,蓋于其心而境不與焉。豈以昔而樂、今而悲而動心于俯仰之間哉?”予恍然有間。人生適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間萬物無以易此。前之所欣,所過者化,已不可追記,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則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奮筆,乘興而為之記,且諗②同游者發(fā)一噱。(有刪改)[注]①禁廬:宮廷。②諗(shěn):勸告,告訴。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止焉止:停止,此為“到了終點”之意B.如建瓴千萬丈 建瓴:傾倒水瓶,形容水勢大C.前是立亭以據(jù)委折之會 委折:回環(huán),曲折D.予恍然有間 間:機會,機遇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吾里之士以大學(xué)試B.與二客疾馳觀焉C.洲故垤然隆起D.乃不知一覽東西二三里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此濱江一直之大概也這就是臨江一帶的概貌B.有偃蹇不伏之狀呈現(xiàn)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樣子C.以庶幾其萬一能大致寫出這種奇絕景色的萬分之一D.霄壤間萬物無以易此天地間萬物都不能改變它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至道體堂,堂前石林立,舊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負去。譯文:

5.從全文看,“乘興而為之記”的“興”指之興,之興和之興。(6分)

6.請用自己的話回答,文中王羲之與“客”對人生的認識有何不同。你更認同誰的看法?簡要說明理由。(6分)答:

四、(2017西城二模)閱讀下面兩組文言文,完成問題。(24分)(一)謝生應(yīng)鸞,客其叔文濤先生臨淄縣署,繼為費縣令借司筆札。一日,坐轎拜客,書片紙付下役李升喚輿伺候。及出視,乃騾車也。生怒叱之。李曰:“適奉明諭,止言備輿,未言備轎?!鄙?“汝真鈍漢,輿即是轎。因轎字不典,故通稱輿字?!崩钚υ?“昔淮南王《諫擊閩越書》,曾有‘輿轎逾嶺’一語,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輩中有此通品?!彼旖怛叧酥?令李步隨于后,曰:“汝既腹有書笥,亦知此間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①,武城人。’而記子輿氏(曾子)所居武城,獨別之曰南,是魯當(dāng)日有兩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傳子羽(澹臺滅明)所居為費縣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縣。此說謬妄?!鄙?“汝何所見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師,獲钅且弱地?!Ч四?‘吳師……伐武城,克之。’《孟子》載:‘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與邾接壤,而當(dāng)吳越之路,即今費縣之武城也。《齊乘》亦謂‘子游弦歌舊邑②,在費西、滕東兩縣之間’,而從無兩武城之說?!鄙?“果爾,則《史記》所載,何獨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見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別于兩地而言。如《平原君傳》中‘封于東武城’,亦其例也?!鄙髧@賞。歸述于費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禮書。不一年,致千金產(chǎn),稱里中富戶。后文濤先生修《臨淄縣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備顧問,挈之俱往。而所談臨淄舊典,皆屬淄川縣事。生怪問之。李曰:“小人篋中秘書,只有淄川,并無臨淄?!鄙笠?急索秘冊以觀。蓋《說鈴》兩本,破碎不全,僅《山東考古錄》十余頁,及《閩小記》四五頁。而當(dāng)日輿轎之論,武城之考,偶然于數(shù)頁中道著耳!生乃嘆曰:“文人命運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類也。”其叔聞之,亦大笑,賞以資斧,遣之回費。鐸曰:“儉腹子挾芝麻《通鑒》③,翩翩然置身臺省④,亦趁著十年好運耳!”(取材于沈起鳳《諧鐸·騾后談書》,有刪改)(二)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卷足而寢。僧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是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鄙?“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節(jié)選自張岱《<夜航船>序》,有刪改)[注]①澹臺滅明:復(fù)姓澹臺,名滅明,與后文的曾子、子游同為孔子弟子。②舊邑: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發(fā)現(xiàn)澹臺滅明是當(dāng)?shù)氐娜瞬?。③儉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鑒》:吳地人好食芝麻茶點,有商家用殘缺的《通鑒》包裝茶點,一位多次買過這種茶點的人從包裝紙上學(xué)了點零碎知識,到處賣弄時被識破,其人被戲稱為“芝麻通鑒”。④臺省:唐代朝廷諸省的并稱,后泛指顯官要職。1.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繼為費縣令借司筆札司:掌管B.適奉明諭,止言備輿 適:剛才C.伐武城,克之 克:攻下D.除其役,拔充禮書 除:任命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及出視,乃騾車也僧乃笑曰B.令李步隨于后 別于兩地而言C.而記子輿氏(曾子)所居武城 而所談臨淄舊典D.享重名而邀厚福 僧畏懾,拳足而寢3.對下列語句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書片紙付下役李升喚輿伺候?qū)懥艘粋€紙條交給下役李升,讓他備好車馬伺候B.此小人桑梓之地這里是我的家鄉(xiāng)C.夫與邾接壤,而當(dāng)吳越之路那與邾國接壤,并且正處在通往吳越的道路上的D.賞以資斧,遣之回費賞給他資產(chǎn)和農(nóng)具,送給他回家的路費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①不意若輩中有此通品。譯文:

②歸述于費令,亦奇之。譯文:

5.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用恰當(dāng)?shù)脑~語填空。(3分)從“學(xué)識”看,《諧鐸·騾后談書》中的李升與《<夜航船>序》中的士子都可謂①。不過李升在論述關(guān)于“武城”的問題時可謂②,令謝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談闊論則可謂③,博人一笑而已。

6.李升與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但作者們借以表達的意圖卻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其不同之處。(6分)答:

五、(2017東城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3分)(一)于成龍,漢軍鑲黃旗人??滴跗吣?授直隸樂亭知縣。八年,署灤州知州。以罪囚脫逃降調(diào),樂亭民列其善政,兩叩閽吁留,下巡撫金世德勘實,得復(fù)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二十一年,擢江寧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寧,以成龍廉潔,傳諭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隸巡撫。諭詢:“畿輔重地利弊應(yīng)興革者,宜何先?”成龍奏:“弭盜為先。奸惡之徒,仗旗下名色,窩藏匪類,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當(dāng)執(zhí)法治之?!奔鹊秩?疏言:“弭盜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間已遵行。惟旗下莊屯向不屬州縣,本旗統(tǒng)領(lǐng)遠在京師,僅有撥什庫①在屯,未能約束。應(yīng)令旗人與民戶同編保甲,撥什庫、鄉(xiāng)長互相稽察,盜發(fā),無問所劫為旗為民,協(xié)力救護。得盜,賞;藏盜、縱盜,罰?!毕虏孔h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顛、太監(jiān)張進升及大盜司九、張破樓子等,置于法。三十三年,召詣京師。疏言運河、黃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設(shè)專員,而無顧此失彼之虞。又計河工所費繁多,請開捐例②,減成核收;并推廣休革各員,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納。上召成龍入,問:“開捐例得無累民?”成龍奏:“無累?!鄙显?“捐納之人,豈盡殷實?大約稱貸者多,不朘削百姓,則逋負何由而償?”成龍乃請罪。上因問:“爾嘗短山東巡撫靳輔③,謂減水壩不宜開,今果何如?”成龍曰:“臣彼時妄言,今亦視輔而行?!蓖⒊甲h成龍懷私妄奏,當(dāng)奪官,上命留任,仍興舉簡要各工。三十七年,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事。三月,請修永清、固安舊堤,挑浚渾河淤沙。十月竣工,詔賜名曰永定河,建廟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臨閱高家堰、歸仁堤諸處,以增筑疏浚事宜,諭令籌辦。尋以病乞假,命在任調(diào)治,遣醫(yī)往視。三十九年,卒,賜祭葬如例,謚曰襄勤。(取材于《滿漢名臣傳》,有刪改)[注]①撥什庫: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納資捐官的規(guī)例?!肚迨犯濉みx舉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軍需三者,曰暫行事例,期滿或事竣即停?!雹劢o:清代治河專家。(二)公治樂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間苦樂,利弊沿革,士民賢不肖,皆周知無遺?;蚺d、或除、或?qū)?、或?無不深愜于情……去之日紳士餞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擁馬首涕泗長流不絕公隕涕慰勞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還者。(取材于王士禎《如山于襄勤公年譜墓志銘》)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弭盜為先弭:消除B.召詣京師 詣:到,往C.爾嘗短山東巡撫靳輔 短:缺少D.尋以病乞假 尋:不久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宜何先B.無問所劫為旗為民C.上因問D.今果何如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奸惡之徒,仗旗下名色,窩藏匪類奸詐險惡之人,倚仗旗人的名義,私藏壞人B.嗣后有如此者,臣當(dāng)執(zhí)法治之我的后代有這樣的人,我定當(dāng)執(zhí)行法律懲治他們C.河防各設(shè)專員,而無顧此失彼之虞河防各處設(shè)置負責(zé)人,從而沒有顧此失彼的憂患D.不朘削百姓,則逋負何由而償(如果)不剝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債務(wù)用什么來償還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明清時期,知縣、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長官的名稱。從文章內(nèi)容看,知府官職高于知縣。B.中國古代表示官職變動有專門的詞語,文中表示升遷的有擢、賜等,表示貶謫的有降、署等。C.謚號是君主時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例如于成龍謚號“襄勤”。D.古代有干支紀(jì)年、年號紀(jì)年、生肖紀(jì)年等紀(jì)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為年號紀(jì)年。5.用斜線(/)給文段(二)中畫橫線的部分?jǐn)嗑洹?3分)6.請在橫線上分別填寫兩個恰當(dāng)?shù)乃淖衷~語,評價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現(xiàn)。(4分)于成龍:

康熙帝:

7.于成龍在任職期間曾受到處分,而百姓兩度向朝廷申請挽留他。請結(jié)合兩個文段,簡要說明他受百姓愛戴的原因。(4分)答:

B組一、(2018朝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3分)(一)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①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曰:“不齊②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jì)?!笨鬃釉?“善,小節(jié)也,小民附矣,猶未足也?!痹?“不齊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學(xué)矣。中節(jié)也,中民附矣,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shù)。”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務(wù)來賢人。夫舉賢者,百福之宗也。不齊之所治者小也,不齊所治者大,其與堯、舜繼矣?!?二)宓子賤為單父宰,過于陽晝,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shù)。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晝曰:“夫投綸錯餌,迎而吸之者也,陽橋③也,其為魚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博而厚味?!卞底淤v曰:“善?!庇谑俏粗羻胃?冠蓋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賤曰:“車驅(qū)之,車驅(qū)之,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庇谑侵羻胃?請其耆老尊賢者,而與之共治單父。(三)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襲,學(xué)焉得習(xí)?以是學(xué)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祿少,粥不足及親戚,親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說,而復(fù)往見子賤,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賤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誦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學(xué)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祿雖少粥得及親戚是以親戚益親也所得者二也公事雖急夜勤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親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取材于劉向《說苑》,有刪改)[注]①單父,春秋時魯國邑名。②不齊,宓子賤以名自稱。③陽橋:一種白色的魚。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治單父而眾說說:高興B.過于陽晝過:經(jīng)過C.夫投綸錯餌錯:放置D.親戚益疏矣益:更加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其為魚也,薄而不美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B.冠蓋迎之者交接于道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自子之仕者異乎三子者之撰D.是以朋友益疏矣以其無禮于晉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齊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我的父親曾侍奉過三個人,我的兄長曾侍奉過五個人B.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從前堯、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來觀察、了解天下C.請其耆老尊賢者,而與之共治單父請出那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并與他們共同治理單父D.王事若襲,學(xué)焉得習(xí)?以是學(xué)不得明也公事纏身,所學(xué)的知識怎能得到溫習(xí)?因此學(xué)習(xí)不能明白領(lǐng)會4.請用斜線(/)給文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洹?3分)今履而行之是學(xué)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祿雖少粥得及親戚是以親戚益親也所得者二也公事雖急夜勤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親也所得者三也。5.請寫出四個恰當(dāng)?shù)乃淖衷~語,來評價宓子賤在文中的表現(xiàn)。(6分)答:

6.孔子認為“不齊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jì)”,雖然好,卻是“小節(jié)”。你贊成孔子的說法嗎?請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并闡明理由。(5分)答:

二、(2017海淀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1分)(一)秦昭王問孫卿子①,曰:“儒無益于人之國?”孫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jǐn)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勢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②;居于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③,有親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之為人下如是矣?!蓖踉?“然則其為人上何如?”孫卿曰:“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內(nèi),禮節(jié)修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此君義伸乎人矣,通于四海,則天下應(yīng)之如讙④,是何也?則貴名白⑤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nèi)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对娊?jīng)》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夫其為人下也如彼,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于人之國也?”昭王曰:“善!”若夫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賢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萬物得宜,事變得應(yīng),言必當(dāng)理,事必當(dāng)務(wù),君子之所長也。(取材于《群書治要·儒效》,有刪改)(二)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⑥、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魯定公謂孔子曰:“學(xué)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⑦所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shè)法而不用無奸民。(取材于《孔子家語》,有刪改)[注]①孫卿子:荀子。②朝飲其羊:賣羊前先讓羊喝飽水以增加重量。③罔不分:捕來的魚蝦或獵物不按出力多少分配。④讙:喧嘩。⑤白:顯赫。⑥不封:不建高大的墳?zāi)?。⑦?它們的。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者法先王,隆禮義隆:尊崇B.言必當(dāng)理,事必當(dāng)務(wù)當(dāng):擔(dān)任C.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節(jié):制度D.而西方之諸侯則焉則:效法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儒無益于人之國通于四海B.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若夫論德而定次C.雖隱于窮閻漏屋雖天下可乎D.無置錐之地故近者歌謳而樂之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謹(jǐn)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謹(jǐn)慎地做臣子,并使他們的君主尊貴B.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儒者居高位時,作用就更大了C.遠者竭蹶而趨之遠方之人不辭辛勞去投奔他D.能不能皆得其官是否都能夠得到他們的官職4.請用斜線(/)給《孔子家語》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洹?4分)于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shè)法而不用無奸民。5.作者為什么認為儒者可以為人師?根據(jù)《群書治要·儒效》第二段內(nèi)容概括作答。(4分)答:

6.仿照下面語段中句①的形式,將橫線上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4分)《群書治要·儒效》中的很多觀點能夠在《孔子家語》中得到印證,如:①孔子在做中都宰時依據(jù)人們能力的強弱分配不同的職位,可以證明儒者能夠“量能而授官”;②;③。

三、(2017海淀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3分)袁先生傳①薛季宣袁先生,諱溉,字道潔,汝陰人也。嘗舉進士,免貢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鄉(xiāng)民為保聚,與金人及群劫抗,屢克。后移居富順監(jiān)。先生初從二程先生學(xué),聞蜀薛先生名。富順鄰家薛翁以賣香自給,其子晨以香出,父則掩關(guān)待之。子莫而歸,因不復(fù)事鄰里,莫詳其趨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謁之,薛翁慢罵不應(yīng)。先生固已疑之矣。間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積日屢造其門,薛翁喜而見之。先生與之語,不對;再見談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見縱論六經(jīng),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學(xué)已博,然寡要。夫經(jīng)所以載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將以會道爾。”薛翁擊節(jié)稱善,因以所學(xué)授之。居月余,勵先生出關(guān),薛翁因亦遁去。先生出關(guān)至夏口,岳開府飛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見而出,不辭而行。語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無圓機之士,難乎免矣!”未幾而及難。先生因家荊州,往來夷陵、秭歸諸郡,與士夫言必稱善,悅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為汝陰盛族,嘗有客過其舍,先生察其狀貌有異,白諸父曰:“客奸人也?!贬慵胰吮苤?。是夜客以寇來,遂與鄉(xiāng)社義兵斗死。后眾欲據(jù)前山為保,先生爭之,不聽。獨將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沒。金人大至,欲以萬眾攻山后營。先生塢中兵不滿千,召其眾計曰:“虜則勢盛,吾知數(shù)術(shù),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虜砦山阿,先生使數(shù)十人各執(zhí)鼓燧,如四山伏,約虜軍噪擾,燔山擊鼓為應(yīng)。有談經(jīng)客愚甚,先生激使為虜裝,竊虜號入宿虜酋帳下,以二矢授曰:“夜中發(fā)矢而竄?!笨腿缦壬?恇恇④僅能發(fā)箭。虜營驚亂,顧見火光并起,鼓聲四合,因潰自相攻殺數(shù)百人,遂不敢復(fù)至。甌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學(xué)不可復(fù)見,走于先生焉取焉?嘗侍先生觀弈,能為負棋,易置數(shù)子,以弱為強。外舅強先生弈,則曰:“先人嘗以弈為廢事⑥,所不忍違?!弊邚膯柫x理之辨,先生曰:“學(xué)者當(dāng)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請終身誦服斯語。(有刪改)[注]①本文是南宋哲學(xué)家薛季宣為其師袁溉所作的傳記。②免貢:沒有考中。③刺:名帖,名片。④恇恇:害怕,驚恐。⑤薛某:“某”與下文的“走”均為謙辭,指作者。⑥廢事:耽誤做事。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莫而歸莫:傍晚B.勵先生出關(guān),薛翁因亦遁去 遁:逃跑C.天下兵荒甫起 甫:始,剛D.如四山伏 如:到……去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與金人及群劫抗吾與點也B.其子晨以香出 失其所與,不知C.因以所學(xué)授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D.先生一見而出 搶榆枋而止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不復(fù)事鄰里,莫詳其趨步于是不再與鄰里往來,沒有人了解他的行跡B.幕府無圓機之士,難乎免矣幕府里沒有圓滑機巧的人,災(zāi)難可以免除了C.竊虜號入宿虜酋帳下竊取敵人的口令進入敵營,并在首領(lǐng)的帳下過夜D.圣人之學(xué)不可復(fù)見,走于先生焉取焉(如果)圣人的學(xué)說不能再見到,我到先生那里學(xué)習(xí)什么呢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①夫經(jīng)所以載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為!(3分)譯文:

②走請終身誦服斯語。(3分)譯文:

5.根據(jù)第二段內(nèi)容,請用三個熟語(包括成語)從不同角度概括薛翁這一人物的特點。(3分)答:

6.文章寫了袁溉的哪些過人之處?請概括回答,并選擇其中一點談?wù)勀惬@得的啟示。(5分)答:

四、(2017東城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4分)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賞厚而信,罰嚴(yán)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于是遂焚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敵之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比酥科潴w、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車轅于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于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比藸庒阒?。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比藸広呏?。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李悝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訟者,令之射的,中之者勝,不中者負。”令下而人皆疾習(xí)射,日夜不休。及與秦人戰(zhàn),大敗之,以人之善射也。宋崇門之巷人服喪而毀,甚瘠,上以為慈愛于親,舉以為官師。明年,人之所以毀死者歲十馀人。子之服親喪者,為愛之也,而尚可以賞勸也,況君上之于民乎!越王慮伐吳,欲人之輕死也,出見怒蛙,乃為之式[注]。從者曰:“奚敬于此?”王曰:“為其有氣故也。”明年之請以頭獻王者歲十馀人。韓昭侯使人藏弊褲,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褲不以賜左右而藏之?!闭押钤?“非子之所知也。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顰笑哉!褲之與顰笑相去遠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取材于《韓非子》,有刪改)[注]式:通“軾”,在這里是憑軾致敬之意。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罰嚴(yán)而必必:堅決B.比降北之罪 北:北方C.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著D.韓昭侯使人藏弊褲 弊:破舊的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吾賞厚而信B.不救火者C.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D.有能徙此于西門之外者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比死敵之賞和戰(zhàn)死在敵陣的獎賞相同B.乃倚一車轅于北門之外而令之曰(吳起)就倚靠著一輛戰(zhàn)車到北門外發(fā)號施令C.為其有氣故也因為它有勇氣D.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皺眉有皺眉的緣故,笑有笑的緣故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1)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譯文: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譯文:

5.選文講述了許多賞罰之事,闡述賞罰與政事的關(guān)系?!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針對不同的進諫方式給予不同的賞賜:“①,受上賞;②,受中賞;③,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對賞罰的見解:“不宜偏私,④。”(4分)

6.選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別講述了越王與吳起的故事,你更贊同誰的做法?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說明理由。(5分)答:

五、(2017西城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4分)。夫毀譽是非不可定矣。以漢高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譽之則親。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知世之聽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聽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呂氏春秋》云:邾[注]之故,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邾之君曰:“不若以組?!臂ゾ?“善!”下令,令官為甲必以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為組。人有傷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組者,其家為甲裳多以組也?!臂ゾ粣?于是乎止,無以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為甲以組而便也,公息忌雖多為組何傷?以組不便,公息忌雖無以為組亦何益?為組與不為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說也。凡聽言不可不察。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盡啜之。文侯曰:“樂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倍聨熧澰?“其子且食之,其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事之情一也,所以觀者異耳。從城上視牛如羊,視羊如豚,所居高也。窺面于盤水則圓,于杯則虧,面形不變,其故有所圓有所虧者,所自窺之異也。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庸詎知世之所自窺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無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夫忘家殉國,則以為“不懷其親,安能愛君”。衛(wèi)公子開方、吳起、樂羊三人是也。若私其親,則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則忘其身”。穰苴殺莊賈是也。故《傳》曰:“欲加之罪,能無辭乎?”審是非者,則事情得也。(節(jié)選自《反經(jīng)·忠疑》,有刪改)[注]邾,古國名。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毀之則疏,譽之則親毀:破壞B.多有所尤,所聽必悖矣 悖:謬誤C.人有傷之者曰 傷:中傷D.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說也 累:妨礙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何以知其然耶其誰不食B.為甲裳以帛 樂羊以我故C.不若以組 若私其親D.于杯則虧 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令官為甲必以組(邾君)命有關(guān)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絲帶連綴B.窺面于盤水則圓在盤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圓形完整的C.所自窺之異也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區(qū)別罷了D.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指揮軍隊時就該忘掉自己的父母4.下列詩句闡釋的哲理和作者的觀點“事之情一也,所以觀者異耳”接近的一項是(3分)()A.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B.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C.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譯文: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譯文:

6.本文對“聽言”有怎樣的看法?請結(jié)合文本,選擇其中的一點談?wù)勊o你的啟示。(6分)答:

答案精解精析A組一、1.C卻:后退,退卻。2.CC項中兩個“以”可譯為“用來”。A項“而”,前一個是”作修飾連詞“地”或不譯,后一個是并列連詞“而且”。B項“然”,前一個是形容詞詞尾譯為“……的樣子”,后一個作代詞“這樣”。D項第一個“之”作代詞,指“鴨子”;第二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3.B省略成分要仔細推敲前后語境。根據(jù)前一句知B項錯誤,“稍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省略的主語應(yīng)是“鴨”。4.答案①一會兒后,就開始玩水,有的仰起頭來喝水,有的低下頭來啄東西,幾個湊到一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②那么,現(xiàn)在即使用武器打他們使他們做壞事,每天打他們想他們觸犯刑律,讓他們冒著性命危險去作奸犯科,也辦不到了。解析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第①句關(guān)鍵詞:狎,玩耍;或,有的;適,到;所,地方。第②句關(guān)鍵詞:雖,即使;械,打;為惡,做壞事;蹈刑,觸犯刑律。5.B通讀全文,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B項錯在“這是無水蓄養(yǎng)的緣故”,原文說“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可知盆里有水。6.答案用意:作者借“育鴨”的小事說“育民”的大道理。道理:在少水的盆里育鴨時,小鴨萎靡不振,甚至倒斃。在池中育鴨時,小鴨生機勃勃,于是作者領(lǐng)悟出“育民”的大道理:應(yīng)順應(yīng)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解析通讀全文,作者借“育鴨”的小事說“育民”的大道理,強調(diào)當(dāng)政者應(yīng)順應(yīng)百姓本性。可使民生養(yǎng)蕃息,既富且昌。本文作者認為應(yīng)該以禮義道德去教化百姓,而不能用“暴政”去壓抑老百姓。老百姓本性純良,一旦養(yǎng)成良好風(fēng)氣,即使強迫他們走違法亂紀(jì)的道路都是做不到的。[參考譯文]家中的僮仆拿鴨蛋來孵化,得到幾只雛鴨。開始飼養(yǎng)的時候,給它們一點點水,它們發(fā)出呴呴的聲音,它們的羽毛泛出白色的光澤,我很喜歡它們,逗弄著它們。沒過幾天,僮仆來告訴我:“已經(jīng)有雛鴨死亡了。”接著,我聽它們的聲音,它們啾啾地發(fā)出哀鳴;觀察它們的羽毛,非常疏松,快要散落了,我責(zé)怪僮仆沒有好好飼養(yǎng)。僮仆說:“不是我沒有好好飼養(yǎng),是飼養(yǎng)雛鴨的時候不用水啊?!钡诙?我剛好在亭子里休息,當(dāng)時雨剛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漲滿,我回過頭來,非常高興,靠著欄桿對僮仆說:“為什么不把這池水拿來飼養(yǎng)雛鴨呢?”僮仆趕忙跑去,不一會兒,用籮筐裝著雛鴨來了,雛鴨們只是剛剛出到水邊,就非常不安害怕,它們仰起了頭,斜視著,鴨足不敢舉步,又想前進又一邊后退。拿起竹竿驅(qū)趕它們,就一起飛奔到水里,有的揚起雙足游去,有的拍打翅膀飛起來,很久都沒有安定下來。一會兒后,就開始玩水,有的仰起頭來喝水,有的低下頭來啄東西,幾個湊到一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又或者沉到水底,不見蹤影,或者浮出水面,在浮萍水藻之間嬉戲跳動。過一會兒,歇下來把頭埋到羽毛里,拍打翅膀,有的搖搖擺擺地走路,有的蜷縮著站著,有的低下頭睡覺,非常逍遙,非常安閑自得。傍晚時候,僮仆想用籮筐把它們裝好帶回,它們就在水邊再和僮仆嬉戲,有的跑到堤岸上去,有的藏到叢林里去,僮仆抓不到它們了,于是就放掉它們了。到第二天,也是這樣,它們發(fā)出嗈嗈的聲音互相唱和,它們的羽毛發(fā)出明亮的光澤。它們距離到池塘飼養(yǎng)僅僅三天,已經(jīng)比原來長胖了三倍了。我于是感嘆說:“造物主養(yǎng)育萬物真是偉大啊!大到就像把龍蛇放在深淵和湖澤,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飛蟲放到馬蹄印的積水里,都是各自順從了它們的習(xí)性罷了。像鴨子不能在陸上飼養(yǎng),而要在水上飼養(yǎng),也是同樣的道理啊。如果違反它們的習(xí)性,造化不能用來養(yǎng)育萬物,圣人又怎么能夠用來教育人民呢?當(dāng)權(quán)者治理政務(wù),面對人民艱難困苦的時候,用法令干擾他們,用刑罰要挾他們,用投機取巧的智慧引誘他們,使他們放蕩,逐漸忘記自己的本性,生計一天天緊張,人民成群地死去但當(dāng)權(quán)者卻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變統(tǒng)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們,用禮儀教化他們,用忠信招攬他們,用淳樸的道德約束他們,人民沒有不驚愕害怕的,不敢相信當(dāng)權(quán)者,不敢過安穩(wěn)的生活。等到時間長了,教化成功了,行為習(xí)慣了,風(fēng)俗變好了,再回頭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現(xiàn)在即使用武器打他們使他們做壞事,每天打他們想他們觸犯刑律,讓他們冒著性命危險去作奸犯科,也辦不到了。”于是我再感嘆說:“因為養(yǎng)鴨子我得到了治理人民的道理。就是從這里觀察出來的,鴨子給我的啟發(fā)啊!”我就記錄了觀鴨的事。二、1.A“治朝”,指和平昌盛之朝,是一個名詞性短語;選項A理解為“治理朝政”,定性為動詞性短語,詞性、意義皆誤。2.BA選項的第一個“或”理解為有的人,第二個“或”為也許。B選項都是轉(zhuǎn)折連詞,然而。C選項第一個“乃”表轉(zhuǎn)折,第二個“乃”表順承,于是。D選項第一個“于”表比較,第二個“于”是引出對象。3.D“彎弓”,根據(jù)上下文應(yīng)該理解為“挽弓”,拉開弓的意思,而不是折斷。此句應(yīng)理解為“這就像賊離開之后才拉開弓箭(準(zhǔn)備去射賊)啊”。4.答案現(xiàn)在來吳縣擔(dān)任縣令,政令簡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見他處理政務(wù)的繁忙,但是他心里常常好像不快樂。解析關(guān)鍵詞:令,擔(dān)任……縣令;了,完全;繁,繁忙;其中,他心中;自得,快樂。5.答案蘇軾與蘇轍從小“未嘗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分)長大及宦游四方后,希望團聚、重享“夜雨聽蕭瑟”的閑居之樂;(2分)宦途多年,兄弟沒能相聚的遺憾。(1分)解析結(jié)合注釋“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可知兄弟情深;再由注釋“既壯,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得知蘇氏兄弟渴望團聚,共享閑居之樂;最后再由注釋“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復(fù)移守膠西,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以及原文“夜床風(fēng)雨之感無日無之,乃竟不得與子由相聚也”可知兄弟兩人最終也沒能相聚,深感遺憾。6.答案袁氏兄弟間的情感不亞于蘇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倫之樂勝過二蘇;作者(袁中道)沒有仕途之牽累,兩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對蘇軾兄弟的覆轍有所鑒戒。解析本題考查文意理解、信息篩選及概括歸納的能力。答案可由最后一段分析概括得出。[參考譯文]乙未年,中郎做吳縣縣令,念及我們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隱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見),就取蘇軾思念蘇轍之意,為自己的休息閑坐之所題寫匾額為“聽雨”。這一年的十月,我去吳縣探望他,見到聽雨堂后(不由)感嘆道:“我看蘇軾為官四十多年,在顛沛流離之時,家室妻子全然不顧念,卻唯獨沒有一刻能忘記蘇轍,對兒時兩人風(fēng)雨對床的人生樂趣的感念,沒有一天沒有的,可是最終他也沒能和蘇轍相聚。”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時代。蘇軾剛直倔強,無所保留地進諫忠言;蘇轍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倆都有隱居山林的風(fēng)骨氣度,(本質(zhì)上)不是迎合世俗謀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個人了解他,就可以隱居了。何況蘇軾、蘇轍兩人互為知己?兩個互為知己的兄弟,一起隱居山林,講究性命之理,彈琴論道,在瑞草橋、何村中著書,恐怕也不會太寂寞吧??墒撬谷贿`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終被世人忌妒,幾乎處于死地。那黃州之行也就罷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陽羨,在那時,富貴功名的滋味已經(jīng)嘗過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經(jīng)歷過了;自己的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約可見了,可謂歷經(jīng)磨練而富有經(jīng)驗了?;蛘哒刑K轍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許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鄉(xiāng),讓不能在中年實現(xiàn)的樂趣,在晚年實現(xiàn),也不是不可能的。為什么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八年之間,榮華富貴得到了多少呢?結(jié)果是被貶謫惠州、儋州,飄零寂寞,最終不能與蘇轍相見,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貴在自我了解。陶潛可以做到出仕卻不為外物所役(而辭官),是因為他性情剛毅啊。子瞻被貶到海南以后才想學(xué)陶淵明,他不在年輕的時候?qū)W,卻在老年的時候?qū)W,這和賊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彎弓射箭是一樣的?,F(xiàn)在我們兄弟三人,相親相愛的程度不亞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沒有哥哥,子由沒有弟弟,他們的快樂要比我們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許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兩個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緣分淺,終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寬廣而外顯激切,心態(tài)平和而行跡孤傲,尤其適宜隱居?,F(xiàn)在來吳縣擔(dān)任縣令,政令簡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見他處理政務(wù)的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樂。莫非從子瞻的覆轍中有所鑒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時候?qū)W陶淵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輕的時候?qū)W陶淵明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兄弟對床聽雨的快樂,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實現(xiàn)了,請讓我回去等待這一天。三、1.D間:不久,一會兒。2.AA.介詞,因為。B.代詞,風(fēng)景/助詞,……的樣子。C.副詞,本來、原來/連詞,因此。D.連詞,表轉(zhuǎn)折,卻/連詞,表順承,于是,就。3.D易:交換。4.答案行至道體堂,堂前怪石林立,過去都浮出水面,現(xiàn)在卻像是被有力氣的人一夜間都背走了。解析詞語“舊”(從前,過去,曾經(jīng)),“負”(背、馱、搬、運),一個1分;語句整體通順,前兩句1分,后兩句1分。5.答案觀水賦詩(唱和,同游)感物解析按照文本結(jié)構(gòu),“興”指的是上文的觀水的興致,一同游樂賦詩的興致,游覽時感悟人生的興致。6.答案(第一問)王羲之:情感隨境遇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興的地方,它發(fā)自內(nèi)心,與外界無關(guān)。(第二問)答案略?!袄碛伞币暢浞殖潭?分為三個檔次賦分。解析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概括,由“他日,予讀《蘭亭記》,見其感物興懷,一欣一戚,隨時變遷”可以看出,王羲之的觀點是“隨時變遷”;由“客曰:‘羲之信非曠達者。夫富貴貧賤、屈伸得喪,皆有足樂,蓋于其心而境不與焉’”可知,客的觀點是“皆有足樂”“于其心而境不與焉”,與內(nèi)心有關(guān),與外界無關(guān)。[參考譯文]從門進山,經(jīng)過萬松林,來到“天圖畫”,一條大江橫亙在眼前。往前走幾百步,到了一座山嶺的盡頭,就是松江亭。松江亭與兩千尺的大堤相連接,堤的盡頭是障東橋,橋外幾十步遠的地方便是道體堂。從道體堂的右邊沿著山嶺攀登上山就到了銀灣,這是臨江最高的地方。銀灣往上有一座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橋叫“兩峰之間”,即到了終點。這就是臨江一帶的概貌。戊辰年,我從朝廷罷官歸來,每天往來徘徊于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發(fā),報告消息的人來了。當(dāng)時學(xué)館中有臨川人杜伯揚、義山人蕭敬夫,此地的學(xué)子因為參加太學(xué)考試,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孫子安未曾去。就讓人準(zhǔn)備馬匹,駕好車子,和兩位客人快速奔馳去觀看,約定孫子安隨后趕來。還沒到“天圖畫”,就聽到水聲像狂風(fēng)巨雷,轟鳴震響,顯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邊側(cè)目觀看,不能正視往下看。江對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沒了。到了松江亭,亭對著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過去像山丘一樣隆起,到現(xiàn)在卻只剩下洲頂,其余都不見了;老松樹有幾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爭相顛簸搖擺,顯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樣子。走到障東橋,坐下來面對著上游的水從“六月雪”峰頂瀉下,就像從千萬丈的高處往下傾倒,洶涌澎湃,波浪翻滾,一直送到我們眼前,真是雄偉奇異啊!行至道體堂,堂前怪石林立,過去都浮出水面,現(xiàn)在卻像是被有力氣的人一夜間全部背走了。飲了幾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我們)下著圍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來說:大水截斷了道路。于是我們不再前行。轉(zhuǎn)到銀灣,山勢回旋曲折,水到這里便打著旋渦,轉(zhuǎn)折而去。當(dāng)初在這里建亭,占據(jù)山水回旋曲折的交會之處,卻不知在這里可以放眼東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無不盡收眼底。因此,從今天看來,銀灣就成了觀覽大水的絕妙之處。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各賦律詩一首,盡力描寫大水的形態(tài),希望用盡力氣能大致寫出大水聲勢的萬分之一。我說:“風(fēng)雨移三峽,雷霆擘兩山?!辈畵P說:“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漢莫從天上翻?!本捶蛘f:“八風(fēng)卷地翻雷穴,萬甲從天驟雪鬃?!敝挥凶影蚕騺聿蛔髟?聽了我們?nèi)说脑娋?心中有所感悟領(lǐng)會,總是拍手捋須,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淵明不通音律、又常撫無弦琴的情趣那樣。我們倚著亭欄觀看了很長時間,奇詭怪異、超卓絕妙的景觀,變化無盡,不能徹底領(lǐng)略,但天色卻漸漸暗了下來。于是就叫車馬跟在后面,四個人挽著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還耳鳴目眩、手足顫抖,身體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靜。從前,我讀《蘭亭記》,見到文中說,人受外物的觸動生發(fā)感情,有時高興有時悲傷,都隨著自己的遭遇變化著,我很同意這樣的觀點??腿苏f:“王羲之實在不是曠放達觀的人。人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失意還是得志,擁有還是喪失,都有值得高興的地方,這是因為它發(fā)自內(nèi)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為從前歡樂、現(xiàn)在悲傷就在須臾之間改變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順?biāo)煨脑噶T了,譬如我今天所經(jīng)歷的,天地間萬物都不能和它交換。從前(讓我)感到高興的事物,過后就沒有了,已不可追憶,我想(如果)以后(讓我)歡欣的事物到來,那么今天(讓我)欣喜的事物又會很快被忘記,所以急忙起身奮筆疾書,乘興寫了這篇記,并告知同游的人,讓他們也聊發(fā)一笑。四、1.D除:免除。2.CA.副詞,卻,竟然/副詞,表順承關(guān)系,于是,就。B.介詞,在/介詞,對。C.都是代詞,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D.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3.D應(yīng)為“賞給李升一些盤纏,讓他回到費縣去”。4.答案①沒想到你們這類人中竟然有這樣學(xué)問淵博的人。②(謝生)回(到費縣)后向費縣縣令敘述了(這件事),(縣令)也認為(李升)不同尋常。解析①“意”(想到),“若輩”(你們這類人),“通品”(學(xué)問淵博)。②“述于費令”(向費縣縣令陳述,狀語后置句),“奇”(“覺得奇怪”,意動用法)。5.答案(示例)①一知半解(才疏學(xué)淺、半瓶子醋、半吊子……)②頭頭是道(有理有據(jù)、無懈可擊……)③裝腔作勢(強不知以為知、豬鼻子插蔥……)解析第①空所填詞語感情色彩應(yīng)為貶義;第②空,由“令謝生心服口服”可知,所填詞語應(yīng)為褒義;第③空,由“博人一笑而已”可知,所填詞語應(yīng)為貶義。6.答案①沈起鳳借李升的故事表達了對有些人沒有真本事、靠運氣得到高位的現(xiàn)象的批判。②張岱借士人的故事表達了對那些不懂裝懂的人的嘲諷。解析結(jié)合兩則故事對比分析即可。[參考譯文](一)謝應(yīng)鸞,在他叔叔文濤先生任職的臨淄縣署做幕僚,后來又被費縣縣令借用,做管理文書的工作。一天,謝生要坐轎訪客,寫了一張紙條交給下人李升,讓他備好車馬候命。等謝生出門一看,發(fā)現(xiàn)竟然是一輛騾車。謝生大怒,斥責(zé)李升。李升說:“剛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說備輿,沒有說備轎?!敝x生說:“你真是個蠢夫,輿就是轎。因為轎字沒有典故出處,所以通稱為輿?!崩钌χf:“昔日淮南王《諫擊閩越書》中就有‘輿轎逾嶺’一句,怎么能說沒有典故出處呢?”謝生愕然,說:“沒想到你們這類人中竟然有這樣學(xué)問淵博的人?!庇谑侵x生(命人)把騾子解下來,自己騎在騾子上,讓李升在后面步行跟從,說:“你既然腹有詩書,也知道費縣這里關(guān)于武城的事嗎?”李升說:“這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怎么能不知道?”謝生問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澹臺滅明是武城人,而記載曾子居住的武城時,卻用南武城來區(qū)別稱呼,這是說魯國當(dāng)時有兩個武城啊!是不是這樣呢?”李升回答:“一般都認為澹臺滅明所住的是費縣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現(xiàn)在的嘉祥縣。這種說法是錯的?!敝x生問:“你根據(jù)什么這樣說呢?”李升回答:“《春秋》記載,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滅邾師,并將钅且弱之地占為己有?!Ч四?‘吳國軍隊……攻打下了武城?!睹献印分杏涊d:‘曾子住在武城的時候,有越人入侵?!虼?和邾國接壤,并且正處在通往吳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現(xiàn)在費縣的武城啊?!洱R乘》也說‘子游擔(dān)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費西、滕東兩縣之間’,從來就沒有兩個武城的說法?!敝x生說:“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史記》記載的為何獨有個‘南武城’這個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的淺見揣度,是因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這兩個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邊)。所以《史記》里說‘南武城’,是為了與這兩個武城區(qū)分開而說的。如《平原君傳》中‘封于東武城’,也是這種情況。”謝生聽后大為嘆賞。回(到費縣)后向費縣縣令敘述了(這件事),(縣令)也認為(李升)不同尋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為禮儀文書。不到一年,李升的家產(chǎn)就增至千金,成為鄰里間的富戶。后來文濤先生編修《臨淄縣志》,招謝生前去。謝生認為李升可以充當(dāng)顧問,于是帶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談及的臨淄舊事,都是(臨淄下轄的)淄川縣的事情。謝生奇怪,問李升緣故。李升說:“小人書箱中私藏之書,只有關(guān)于淄川的內(nèi)容,并沒有關(guān)于臨淄的內(nèi)容。”謝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書來看。原來是兩本《說鈴》,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頁《山東考古錄》(注:《山東考古錄》是《說鈴》中一卷的卷名),另外還有四五頁《閩小記》。當(dāng)時李升與謝生所談到的輿轎之論和關(guān)于兩座武城的考證,都恰巧是在這幾頁書中談到的!謝生于是感嘆道:“那些憑借運氣享受了重名厚祿的文人,都是屬于這一類的?!蔽臐壬犃?也大笑,賞給李升一些盤纏,讓他回到費縣去?!吨C鐸》評論道:“那些腹中空空無學(xué)問的人憑借著殘缺支離的《通鑒》,輕而易舉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過就是借著十年的好運氣罷了?!?二)過去有一個僧人,與一個讀書人同宿在(狹窄的)夜航船上。讀書人高談闊論,讓僧人很是敬畏,一直蜷著腳休息(不敢伸腳)。后來僧人聽到讀書人話里有破綻,就說:“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說:“是兩個人?!鄙擞謫?“這樣的話,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讀書人說:“自然是一個人?!鄙擞谑切χf:“這樣說起來,還是讓小僧我伸伸腳吧?!蔽?、1.C短:說人短處,說人壞話。2.AA.均意為“什么”。B.……的人/名詞,處所。C.于是/憑借。D.結(jié)果/飽。3.B應(yīng)為“以后有這樣的人,我定當(dāng)執(zhí)行法律懲治他們”。4.B賜:賞賜,不表升遷。署:委任,暫任、代理官職,不表貶謫。5.答案去之日/紳士餞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擁馬首涕泗長流不絕/公隕涕慰勞/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還者。6.答案于成龍:恪盡職守/盡職盡責(zé)/知錯能改康熙帝:知人善任/體恤百姓(各寫出兩個詞即可)解析有效閱讀區(qū)域在第三段,在對人物事件的描述中,抓住人物的行為、思想等幾方面進行概括即可。7.答案要點:①管理樂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潔;②政治清明,有善政;③深諳百姓疾苦;④興利除弊;⑤對官員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⑥辦事符合民意。[參考譯文](一)于成龍,漢軍鑲黃旗人??滴跗吣?被任命為直隸樂亭知縣。八年,被委任灤州知州。因為罪犯脫逃(將)被降職調(diào)走,樂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兩度向朝廷申訴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撫金世德調(diào)查核實,得以恢復(fù)職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寧知府。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寧,因為于成龍廉潔,傳達皇上的詔令嘉獎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隸巡撫?;噬显t令詢問:“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應(yīng)興利除弊,首要的事應(yīng)當(dāng)是什么?”于成龍上奏說:“消除盜賊是根本。奸詐險惡之人,依仗旗人的名義,私藏壞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卻不敢深入追究。以后有這樣的人,我定當(dāng)執(zhí)行法律懲治他們?!钡饺沃?給皇上上奏說:“消除盜賊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該制度)民間已經(jīng)遵照施行了。只有旗人的村子向來不屬于州縣(管轄),本旗的統(tǒng)領(lǐng)又遠在京師,只有撥什庫在村里,不能按約定的條件管束(他們)。應(yīng)當(dāng)讓旗人與民戶共同編入保甲制,撥什庫、鄉(xiāng)長互相檢查,發(fā)生盜劫,不用問被盜劫的是旗人還是百姓,(都)協(xié)力救助保護。抓到盜賊的,(一律)賞賜;窩藏或放縱強盜的,(一律)懲罰?!被噬习堰@事交給相關(guān)部門商議執(zhí)行。先后逮捕懲治了旗兵沈顛、太監(jiān)張進升和大盜司九、張破樓子等人,(都)依法處置。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師。(他)上疏說運河、黃河的低薄的堤壩,都應(yīng)筑高加厚。河防各處設(shè)置負責(zé)人,從而沒有顧此失彼的憂患。又計算治河工程耗資繁多,請求啟用納資捐官的規(guī)例,按官位品級核算收費;并推廣到被罷免的各官員,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資得官?;噬险髡儆诔升埲氤?問道:“啟用納資捐官的規(guī)例能不累及百姓嗎?”于成龍回奏:“不會連累(百姓)?!被噬险f:“納資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開口向別人借錢的人很多,(如果)不剝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債務(wù)用什么來償還?”于成龍于是主動承認錯誤并請求懲罰?;噬嫌谑菃?他):“你曾經(jīng)說山東巡撫靳輔的壞話,說泄洪的減水壩不應(yīng)當(dāng)打開,現(xiàn)今結(jié)果怎么樣?”成龍說:“我那時信口胡說,如今也效法靳輔那樣去做?!背写蟪钾?zé)備于成龍心存私念胡亂上奏,應(yīng)當(dāng)削去官職,皇上讓(他)復(fù)任原職,仍舊興建檢查各項重要的工程。三十七年,(皇上)讓他以總督的官銜身份兼管直隸巡撫的事務(wù)。三月,(他)請求修繕永清、固安舊堤,清除渾河沉積的淤沙。十月工程完工,皇帝下詔賜名為永定河,建廟來祭祀。三十八年,皇上南巡,親臨察看高家堰、歸仁堤各處,把增筑疏浚的事務(wù)交給于成龍籌措辦理。不久他因病重請假,皇帝讓他在職任上調(diào)養(yǎng)治療,(還)派太醫(yī)前往照看。三十九年,于成龍辭世,皇帝依例賜予祭葬之禮,加封謚號為襄勤。(二)于公管理樂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潔。所有市井中的苦與樂,利與弊的沿襲改革,官員百姓賢能與否,全都了解,無一遺漏?;蚴桥d辦,或是革除,或是寬大,或是嚴(yán)厲,無不非常符合民情……離開的那天,紳士在官署為他餞行,百姓們在郊外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擁著馬頭痛哭不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