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病原性細菌_第1頁
主要的病原性細菌_第2頁
主要的病原性細菌_第3頁
主要的病原性細菌_第4頁
主要的病原性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的病原性細菌2024/6/61第一節(jié)葡萄球菌2024/6/62概述葡萄球菌廣泛分布于空氣、飼料、飲水、地面及物體表面。人及畜禽的皮膚、黏膜、腸道、呼吸道及乳腺中也有寄生。2024/6/63分類葡萄球菌屬分3種: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腐生葡萄球菌——白色或檸檬色2024/6/642024/6/65金黃色葡萄球菌2024/6/66一、所致疾病1、化膿性疾病——膿腫、創(chuàng)傷感染、敗血癥或膿毒敗血癥,牛羊乳房炎,雞關節(jié)炎,豬、羊、兔等滲出性皮炎(皮膚壞死、脫落)等2、毒素中毒性疾病——飼料、食物中毒,嘔吐、腹瀉、腸炎2024/6/672024/6/68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tài)與染色圓形,直徑0.8μm(0.5-1.5μm

),排列成葡萄串狀。在膿汁、乳汁、液體培養(yǎng)基中常呈雙球或短鏈排列。無芽胞,無鞭毛,多數(shù)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2024/6/692024/6/610在膿汁、乳汁、液體培養(yǎng)基中常呈雙球或短鏈排列。2024/6/6112、生化特性及抵抗力(1)生化特性致病性葡萄球菌多能分解甘露醇、血漿凝固酶試驗陽性(家兔、人、馬、豬的血漿)。(2)抵抗力抵抗力較強,80℃30min方可將其殺死。高度耐鹽、耐膽汁,能在含10-15%氯化鈉的肉湯或瓊脂培養(yǎng)基上生長。(普通瓊脂含氯化鈉0.5%)

2024/6/612

取肉湯培養(yǎng)物0.3mL同0.5mL凝固酶試驗兔血漿于8×100mm試管內(nèi)充分混合,置37℃培養(yǎng)。定時觀察是否有凝塊形成,至少觀察6h。

以內(nèi)容物完全凝固,使試管倒置或傾斜時不流動者為陽性。試驗中需同時做巳知陽性和陰性對照。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漿凝固酶實驗2024/6/6133、培養(yǎng)特性A、普通瓊脂平板上生長良好,菌落呈金黃色,濕潤、光滑、隆起的圓形菌落,直徑1~2mm,有時可達4~5mm。B、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形成的菌落較大。菌落周圍可形成完全透明溶血環(huán)(β溶血,紅細胞完全溶解)。2024/6/614產(chǎn)溶血素,菌落周圍呈明顯的β溶血。2024/6/6154、抗原

葡萄球菌細胞壁上的抗原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質(zhì)兩種抗原。所有人源菌株都有葡萄球菌蛋白A(SPA),動物源毒株則少見。2024/6/6165、毒素和酶金色葡萄球菌可產(chǎn)生多種毒素和酶,故致病性強。常引起化膿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1)毒素A.溶血素:具有溶血作用,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質(zhì)。B.殺白細胞素:損傷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C.腸毒素:引起人胃腸炎和食物中毒。腸毒素耐熱,100℃30min仍有毒性。動物中以幼貓和幼猴敏感。D.表皮脫落毒素:引起葡萄球菌性皮炎。2024/6/617(2)酶

A.凝固酶:是一種能凝固人、兔、馬、豬血漿的蛋白質(zhì)。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標之一。B.耐熱核酸酶:在100℃15min與或60℃2h不被破壞,對DNA或RNA有較強的降解能力,利于病菌擴散。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標之一。

除產(chǎn)生上述酶類外,還可產(chǎn)生溶纖維蛋白酶、透明質(zhì)酸酶、磷酸酶、卵磷脂酶、脂酶等。2024/6/6182024/6/6191.涂片、染色

化膿性病灶取膿汁、滲出液,乳腺炎取乳汁敗血癥取血液中毒癥取剩余食物、嘔吐物或糞便將病料涂片,染色,鏡檢,如見有大量典型的葡萄球菌可初步診斷。2024/6/6202.分離培養(yǎng)鑒定將病料劃線接種于5%綿羊或兔血液瓊脂平板,37℃培養(yǎng)18~24h,菌落金黃色,周圍呈溶血現(xiàn)象。

血液、剩余食品、嘔吐物、糞便等病料需經(jīng)增菌肉湯培養(yǎng)后再劃線接種2024/6/6213、動物試驗

實驗動物中家兔最為易感。

家兔皮下接種24h培養(yǎng)物1.0m1,可引起局部皮膚潰瘍壞死。靜脈接種0.1~0.5ml,于24~48h死亡。剖檢可見漿膜出血,腎、心肌及其他臟器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膿腫。進一步鑒定還要做凝固酶試驗、耐熱核酸酶試驗、分解甘露醇試驗,陽性者多為致病菌。2024/6/622第二節(jié)鏈球菌2024/6/623概述

鏈球菌種類很多,共有30種,常見的有10幾種。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動物體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乳汁等都有存在,有些是非致病菌,有些構成人和動物的正常菌群,有些可致人或動物的各種化膿性疾病、肺炎、乳腺炎、敗血癥等。2024/6/624一、所致疾病馬腺疫(鼻漏、頜下淋巴結膿腫等)——馬腺疫鏈球菌牛乳房炎——無乳、停乳、乳房鏈球菌豬淋巴結膿腫、腦炎——豬鏈球菌人的化膿性炎癥、扁桃體炎等——化膿鏈球菌2024/6/625二、主要生物學性狀1、形態(tài)與染色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0.5-1μm,常排列成鏈狀或成雙。革蘭氏染色陽性。一般致病性鏈球菌的鏈較長,非致病性菌株較短。肉湯中呈長鏈排列,固體培養(yǎng)基上呈短鏈。葡萄球菌:在膿汁、乳汁、液體培養(yǎng)基中常呈雙球或短鏈排列。2024/6/6262024/6/6272024/6/6282、培養(yǎng)特性普通培養(yǎng)基中生長不良。添加血液、血清、葡萄糖等生長良好。在血液瓊脂平板上長成灰白色、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細?。?.1-1mm)菌落。多數(shù)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力,溶血環(huán)的大小和類型因菌株而異。2024/6/6292024/6/6302024/6/6313、抗原鏈球菌分為20個血清群。與致病性有關的M蛋白(細胞壁的蛋白質(zhì)抗原)主要見于A群鏈球菌。根據(jù)M蛋白不同,將A群鏈球菌分為60多個血清型。

M蛋白與致病性及免疫原性有關2024/6/6324、分類鏈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的溶血現(xiàn)象在鑒定鏈球菌的致病性方面有一定的意義。α型溶血鏈球菌菌落周圍形成不透明的草綠色溶血環(huán)。致病力不強,多為條件性致病菌。β型溶血鏈球菌菌落周圍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環(huán),紅細胞完全溶解。這類菌致病力強。γ型溶血鏈球菌菌落周圍不溶血。一般為非致病菌。2024/6/6335、致病性(毒素和酶)鏈球菌的不同致病菌株,分別可產(chǎn)生溶血素、溶纖維蛋白酶(又名鏈激酶

)、脫氧核糖核酸酶(又名鏈道酶)、透明質(zhì)酸酶等,其性質(zhì)與作用與葡萄球菌的酶類似。2024/6/634三、微生物學診斷1、涂片染色鏡檢

取病料(膿汁、乳汁、血液、組織)涂片染色鏡檢,見革蘭氏陽性、成對或鏈狀排列的球菌,可作初步診斷。2、血瓊脂平板分離觀察菌落特征、溶血等,并進行生化試驗。2024/6/635第三節(jié)埃希氏大腸桿菌2024/6/636腸桿菌科成員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為人和動物的腸道后段的正常菌群,不具有致病,其中部分血清型的菌株有較強致病性,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2024/6/637一、所致疾病致病性大腸桿菌能引起動物的大腸桿菌病。豬: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水腫病。雞:發(fā)生急性敗血癥、氣囊炎、關節(jié)滑膜炎、眼球炎、臍炎、輸卵管炎和腹膜炎等。

大腸桿菌在公共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學上,常用作被糞便污染的檢驗指標。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實驗研究中,也常以本菌為實驗材料和研究對象。2024/6/638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

菌體為卵圓形或桿狀。兩端鈍圓,散在或成對,大小為1-3×

0.4-0.7μm。

多數(shù)有周身鞭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革蘭氏染色為陰性。2024/6/6392024/6/6402024/6/6412、培養(yǎng)特性

本菌為兼性厭氧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形成圓形凸起、光滑、濕潤、半透明、灰白色、直徑約2-3mm的中等大菌落。

本菌大多可以發(fā)酵乳糖產(chǎn)酸產(chǎn)氣。麥康凱瓊脂上形成紅色菌落。伊紅美藍瓊脂上產(chǎn)生黑色帶金屬閃光的菌落。一些致病性菌株在綿羊血瓊脂平板上呈β溶血。2024/6/642普通瓊脂:培養(yǎng)18-24小時,形成圓形、濕潤、半透明、隆起、乳白色中等大小菌落。普通肉湯:培養(yǎng)24小時后,培養(yǎng)基渾濁,有淺灰色沉淀,并有特殊的糞臭味。遠滕氏培養(yǎng)基:形成紫紅色,有光澤菌落。麥康凱培養(yǎng)基:形成紅色菌落。SS培養(yǎng)基:一般不生長或生長較差,生長者呈紅色。伊紅美蘭瓊脂: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菌落。血液瓊脂:某些致病菌株,菌落周圍形成β溶血(菌落周圍血液完全溶解,形成透明環(huán))。2024/6/6433、生化特性

能分解多種糖類,并產(chǎn)酸產(chǎn)氣;其中絕大多數(shù)菌株能迅速發(fā)酵乳糖,這是鑒別本菌的重要依椐之一。凡是能發(fā)酵乳糖產(chǎn)酸產(chǎn)氣,并且靛基質(zhì)試驗陽性、甲基紅試驗陽性,VP試驗和枸櫞酸鹽實驗陰性,即為典型的大腸桿菌。2024/6/6442024/6/6454、抗原及血清型

O抗原(菌體抗原,有173種)為脂多糖K抗原(表面抗原,有80種)H抗原(鞭毛抗原,有56種)F抗原(菌毛抗原)F4(K88)、F5(K99)、F6(987P)、F41等。根據(jù)對大腸桿菌抗原的鑒定,用O:K:H排列表示其血清型。如O8:K23:H19,即表示該菌具有O抗原8,K抗原23,H抗原19。2024/6/6465、毒力和致病性(1)產(chǎn)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

是一類致人和幼畜腹瀉的病原性大腸桿菌。幼畜常因劇烈水樣腹瀉和迅速脫水死亡,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致病力主要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腸毒素(外毒素)兩類毒力因子構成。黏附素性菌毛主要有F4(K88)、F5(K99)、F6(987P)和F41,其次為F42和F17。(2)產(chǎn)類志賀毒素大腸桿菌(SLTEC)

是一類可產(chǎn)生類志賀毒素的病原性大腸桿菌??芍仑i的水腫病,以頭部、腸系膜和胃壁漿液性水腫為特征,常伴有神經(jīng)癥狀,發(fā)病率較低,但致死率很高。

2024/6/647三、微生物學診斷可取病料進行細菌分離。將病料接種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遠滕氏培養(yǎng)基、伊紅美蘭瓊脂、血液瓊脂等培養(yǎng)基上,挑取可疑菌落進行純培養(yǎng)及生化試驗.2024/6/648斜面/底層產(chǎn)氣;H2SA產(chǎn)酸(黃色)K產(chǎn)堿(紅色)2024/6/649四、免疫防治本菌由于血清型復雜,難以制備出通用的有效的菌苗。因此,可從發(fā)病地區(qū)分離菌株,自制菌苗免疫母畜或自備抗血清,用于幼畜防治。近年也有制備多價黏附素菌苗,如K88、K99、987P、F41等菌苗的,有一定預防效果。致病性大腸桿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和抗生素敏感,可用于治療。但由于機體易產(chǎn)生耐藥性,因此最好能分離大腸桿菌,并進行藥敏試驗,以選擇有效的藥物。

2024/6/6502024/6/651第四節(jié)沙門氏桿菌

2024/6/6522024/6/6532024/6/654一所致疾病

沙門氏菌屬是腸桿菌科中的一個大屬,目前至少有2107血清型。沙門氏菌是一群寄生于人類和各種動物腸道中的病原菌。雞白痢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馬流產(chǎn)沙門氏菌2024/6/655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

為兩端鈍圓、細長的中等大桿菌,大小為2~3

×

0.4~0.9μm。除雞白痢沙門氏菌和雞傷寒沙門氏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運動。多數(shù)有菌毛。革蘭氏陰性。2024/6/6562024/6/657雞白痢沙門氏菌2024/6/6582、培養(yǎng)特性

沙門氏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即能生長良好。普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18~24小時,形成無色、半透明、光滑、濕潤,直徑2~3mm中等大小菌落。S.S瓊脂:生長成與培養(yǎng)基顏色一致的淡黃色或無色菌落(由于本菌不發(fā)酵乳糖)。產(chǎn)生H2S的菌株,菌落中心形成黑色小點。2024/6/6593、生化特性

由于本屬細菌不發(fā)酵乳糖,故可與大腸桿菌相鑒別。為此,設計出SS瓊脂培養(yǎng)以利鑒別。不產(chǎn)生靛基質(zhì),甲基紅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大多數(shù)細菌產(chǎn)生H2S。2024/6/660

4、抗原結構沙門氏菌抗原結構復雜,主要有菌體(O)抗原和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Vi)三種。

O抗原:存在于菌體表面,其化學成分為多糖—類脂—蛋白質(zhì)。

H抗原:存在于鞭毛中,化學成分為蛋白質(zhì)。

Vi抗原:僅少數(shù)菌株有表面抗原,它與沙門氏菌的毒力有關。2024/6/661二、診斷

對末污染的被檢組織,可直接在普通瓊脂、血瓊脂或鑒別培養(yǎng)基平板上劃線分離。已污染的被檢材料如飲水、糞便、飼料、腸內(nèi)容物和已敗壞組織等,因含雜菌數(shù)遠超過沙門氏菌,故常需要增菌培養(yǎng)基(亞硒酸鹽肉湯、膽汁肉湯等)增菌后再行分離。1.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2.生化試驗:如糖發(fā)酵、M.R、VP、靛基質(zhì)、枸櫞酸鹽試驗。2024/6/6622024/6/663三、免疫防治仔豬可用仔豬副傷寒沙門氏菌弱毒苗C500進行免疫預防,有一定效果。

沙門氏菌病可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或預防。通常需要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菌藥。有雞白痢和雞傷寒的雞群,應定期反復用凝集試驗進行檢疫,將陽性雞和可疑雞全部淘汰,以凈化雞群。2024/6/664第五節(jié)炭疽芽孢桿菌2024/6/665一、所致疾病炭疽桿菌(炭疽芽孢桿菌),可引致多種動物的炭疽,其中草食獸最易感,犬、貓、食肉獸等則有相當大的抵抗力,禽類一般不感染。食草動物——急性敗血癥豬——慢性的咽部局限感染犬、貓和食肉獸——腸炭疽2024/6/666二、主要生物學性狀1、形態(tài)及染色特性革蘭氏陽性粗大桿菌大小為:3-8×1.0-1.5μm菌體直,兩端平截,呈竹節(jié)狀。在病料中-----單在或呈短鏈。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呈長鏈狀。并于培養(yǎng)18~24h后開始形成芽孢。2024/6/667病料中人工培養(yǎng)基上單在或呈短鏈呈長鏈狀2024/6/6682024/6/669在動物體外可形成芽孢。芽孢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小于菌體)。2024/6/670在動物體內(nèi)及血液、血清瓊脂上-----形成莢膜。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不形成莢膜。2024/6/6712024/6/6722、培養(yǎng)特性

為需氧菌。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形成灰白色、不透明、大而扁平、表面干燥、邊緣呈卷發(fā)狀菌落。

明膠穿刺培養(yǎng)呈倒立的雪松狀。

2024/6/6732024/6/6742024/6/675低倍鏡下炭疽桿菌菌落邊緣呈卷發(fā)樣2024/6/676

在含青霉素0.5IU/ml的培養(yǎng)基中,細胞壁肽聚糖合成抑制,形成原生質(zhì)體串,稱為“串珠現(xiàn)象”。若青霉素加至10IU/ml,則完全不能生長或輕微生長。據(jù)此可與其他需氧芽孢桿菌相鑒別。2024/6/6773、抵抗力

繁殖體——抵抗力不強。60℃

30-60min、75℃5-10min即可被殺死。

芽孢——抵抗力特別強。121℃高壓蒸汽5-10min,160℃

干烤1h。

干燥保存40年以上的炭疽芽孢仍有活力。2024/6/6784、抗原結構

A、莢膜抗原僅見于有毒菌株,與毒力有關,是一種半抗原,無保護作用,可用于血清學鑒定。

B、菌體抗原成分為多糖。與細菌毒力無關,但性質(zhì)穩(wěn)定,經(jīng)腐敗、加熱抗原性不被破壞。Ascoli反應,加熱處理抗原依據(jù)在此。

C、保護性抗原是一種胞外蛋白質(zhì)抗原成分,為炭疽毒素的組成成分之一。2024/6/6795、致病性

炭疽桿菌毒力主要與莢膜和毒素有關。(1)莢膜抗吞噬,使炭疽桿菌易于擴散,引起感染乃至敗血癥。(2)

炭疽毒素炭疽毒素EF,水腫因子(毒素)LF,致死因子(毒素)PA,保護性抗原與致病性有關2024/6/680三、微生物學診斷

疑似炭疽的病畜尸體嚴禁剖檢,只能自耳部采血,必要時可切開肋間采取脾臟。皮膚炭疽可采取病灶水腫液或滲出物,腸炭疽可采取糞便。1.細菌學檢查病料涂片以堿性美藍、瑞氏或姬姆薩染色法染色鏡檢,如發(fā)現(xiàn)有莢膜竹節(jié)狀大桿菌,即可作出初診2.血清學檢查多用已知抗體來檢查被檢的抗原。

Ascoli氏沉淀反應、間接血凝試驗、協(xié)同凝集試驗、串珠熒光抗體檢查、瓊脂擴散試驗、酶標葡萄球菌A蛋白間接染色法、熒光抗體間接染色法等。2024/6/681第六節(jié)產(chǎn)氣莢膜桿菌2024/6/682概述

產(chǎn)氣莢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飼料、食物、糞便及人畜的腸道中,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多種嚴重的疾病。

2024/6/683一、所致疾病本菌的致病性主要在于它所產(chǎn)生的毒素。可引起動物組織的壞死、分解、產(chǎn)氣、水腫及全身癥狀。

動物和人的氣性壞疽、壞死性腸炎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腸毒血癥仔豬紅痢根據(jù)毒素不同,可將產(chǎn)氣莢膜梭菌分為A、B、C、D、E、F6個型。2024/6/684二、主要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與染色為兩端鈍圓的G+大桿菌。大小為4-8×1-1.5μm。

無鞭毛。

莢膜——在動物體內(nèi)可形成莢膜。芽孢——在動物體內(nèi)可形成芽孢。芽孢大而卵圓,位于菌體中央或近端,

直徑大于菌體,使菌體呈梭狀。一般條件下罕見形成芽孢。2024/6/6852024/6/6862、培養(yǎng)特性

A、D、E型菌株最適生長溫度為45℃,B、C型為37-45℃。本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即可生長,若加葡萄糖、血液等則生長更好。在葡萄糖血液瓊脂上形成直徑2-5mm,中央隆起的圓盤狀菌落,表面常有輻射狀條紋,菌落邊緣呈鋸齒狀,外觀似“勛章”樣,菌落周圍有雙重溶血區(qū)。2024/6/6872024/6/6883、生化特性在牛乳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8-10小時,可引起牛乳凝固,同時產(chǎn)生大量氣體(因牛乳中的乳糖被分解)使凝塊破裂成多孔海綿狀,嚴重時甚至噴出管外,稱“暴裂發(fā)酵”。此現(xiàn)象可用于本菌的快速診斷。2024/6/6892024/6/690三、微生物學診斷

可通過涂片鏡檢、分離培養(yǎng)和動物接種等鑒定。

鑒定本菌的要點是:1、革蘭氏陽性粗桿菌、不運動。2、厭氧。3、在葡萄糖血液瓊脂平板——似“勛章”樣菌落,有雙層溶血環(huán)。4、可引起牛乳暴裂發(fā)酵。5、胸肌注射鴿,可致其死亡(越夜),胸肌涂片可見有莢膜的菌體。2024/6/691腸道內(nèi)毒素的檢查

對于腸毒血癥,應檢查腸內(nèi)容物中是否有毒素。方法是:取死亡動物回腸內(nèi)容物,加1-3倍生理鹽水混勻,過濾,或離心后,取上清液5-10ml,給家兔耳靜脈注射,5min后處死家兔,將其置于37℃5-8h,則兔體膨脹,剖檢發(fā)現(xiàn)各臟器均有氣泡,尤以肝臟最甚,稱“泡沫肝”。此外,將上清液0.1-0.3ml靜脈注射小白鼠,如小白鼠于數(shù)小時內(nèi)死亡,則可證明含有毒素。2024/6/692第七節(jié)破傷風梭菌2024/6/693概述

破傷風梭(桿)菌是引起人畜破傷風的病原。本病以骨骼肌產(chǎn)生強直性痙攣的癥狀為特征,故又稱為強直癥,此菌也稱為強直梭菌。破傷風梭菌常存在于土壤和人畜糞便中。2024/6/694一、主要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與染色

本菌為兩端鈍圓、細長、正直桿菌,4-8×

0.3-0.5μm,多單在。革蘭氏陽性。

嚴格厭氧,接觸氧后很快死亡。2024/6/695在動物體內(nèi)外均能形成圓形芽孢,位于菌體一端,橫徑顯著大于菌體,而使芽孢體呈鼓槌狀。2024/6/6962024/6/6972.致病性

芽孢經(jīng)傷口侵入機體后,即可在其中發(fā)育繁殖,產(chǎn)生強烈外毒素,毒素吸收后引發(fā)破傷風。

造成此病發(fā)生的創(chuàng)傷必須具有厭氧環(huán)境破傷風痙攣毒素——毒力非常強,可引起神經(jīng)興奮性異常增高和骨骼肌痙攣。破傷風溶血素——與致病性無關。2024/6/6982024/6/6993、易感動物

馬屬動物的最敏感,綿羊、豬次之,牛、山羊犬、貓等發(fā)病較少,禽類和冷血動物不敏感。實驗動物家兔、小鼠、大鼠、豚鼠對破傷風痙攣毒素易感。2024/6/6100二、微生物學診斷

破傷風臨床癥狀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學診斷。三、免疫防治

用明礬沉淀破傷風類毒素,注射后1個月產(chǎn)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若第2年再注射1次,則免疫力可持續(xù)4年。

破傷風抗毒素血清可用于緊急預防(發(fā)生嚴重創(chuàng)傷或大手術之前)及治療破傷風。免疫力產(chǎn)生迅速,但僅能維持2~3周。

2024/6/61012024/6/6102第九章豬丹毒桿菌2024/6/6103概述

豬丹毒桿菌又稱紅斑丹毒絲菌。豬丹毒桿菌是引起豬丹毒的病原菌,可使3~12月齡豬發(fā)生豬丹毒,表現(xiàn)為急性敗血型、亞急性疹塊型、慢性關節(jié)炎及心內(nèi)膜炎。

2024/6/6104人的皮膚丹毒2024/6/6105一、生物學特性1、形態(tài)及染色

該菌為纖細的微彎或直的桿菌,大小為0.5-2.5×0.2-0.4μm。在病料中,常單在、成對或成叢排列。在慢性感染病灶內(nèi),呈彎曲的長絲狀。在白細胞內(nèi)呈叢集排列。

革蘭氏染色陽性。

2024/6/61062024/6/61072024/6/61082、培養(yǎng)特性

需氧菌。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差。加入5-10%血液、血清,0.2-0.5%葡萄糖等生長良好。血液瓊脂平板——培養(yǎng)24-48h形成圓形、光滑、透明的針尖大露珠狀菌落,有的周圍有狹窄的綠色溶血環(huán)(α溶血環(huán))。明膠穿刺——培養(yǎng)6-10天,沿穿刺線向周圍橫向生長,呈試管刷狀,但不液化明膠。2024/6/61092024/6/61102024/6/6111二、微生物學診斷1、涂片鏡檢取發(fā)熱期病豬血液,或死后取肝、脾、腎、淋巴結、心血等,涂片、鏡檢,發(fā)現(xiàn)革蘭氏陽性、細長、成對、成叢的桿菌,可初步診斷。2、分離培養(yǎng)病料接種血瓊脂平板,37℃培養(yǎng)24-48h,觀察菌落形態(tài),并染色鏡檢,進一步做明膠穿刺試驗。3、動物試驗病料處理后接種小白鼠和鴿子,若病料中含丹毒桿菌,則動物于2-5天死亡,尸體內(nèi)可檢出大量丹毒桿菌。4、血清學診斷(1)凝集試驗:玻片凝集、試管凝集、協(xié)同凝集等。(2)熒光抗體試驗2024/6/6112三、免疫防治

本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目前,我國應用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和豬丹毒弱毒凍干苗(用20%鋁膠生理鹽水稀釋后,接種斷奶仔豬),進行免疫預防。治療上主要選用青霉素等抗菌藥物治療病豬。亦可使用用?;蝰R制備的豬丹毒高免血清,做緊急預防和治療。2024/6/6113第十節(jié)結核分枝桿菌2024/6/6114概述

本屬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許多是人和多種動物的病原菌。結核分枝桿菌可引起人以及畜禽的結核病。根據(jù)其致病性可分為三個種:結核分枝桿菌(人型菌)——主要侵害人牛分枝桿菌(牛型菌)——主要侵害牛,特別是奶牛,以及人和豬、羊等。禽分枝桿菌(禽型菌)——主要侵害禽類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結核病,表現(xiàn)為患病部位形成結節(jié)和干酪樣壞死病灶。2024/6/61152024/6/61161、形態(tài)與染色

結核分枝桿菌是一類平直或稍彎的細長桿菌,大小為1-4×0.3-0.6μm,因繁殖時有分枝生長而得名。不產(chǎn)生鞭毛、芽孢或莢膜。本菌用普通染色法染色時,不易著色(細胞壁含有特殊的糖脂)。故一般用抗酸染色法染色,用抗酸染色法染色時,結核分枝桿菌呈紅色,其它細菌和細胞等呈藍色。

萋尼氏抗酸染色法:石炭酸復紅3%鹽酸酒精堿性美藍一、生物學特性2024/6/61172024/6/61182024/6/61192024/6/61202024/6/61212024/6/61222024/6/61232、培養(yǎng)特性

本菌為專性需氧菌。對營養(yǎng)的要求極為嚴格,必須在含有血清、蛋黃、甘油、馬鈴薯以及某些無機鹽的培養(yǎng)基上才能緩慢生長。常用的培養(yǎng)基是羅杰二氏培養(yǎng)基、改良羅杰二氏培養(yǎng)基等。一般需要2~8周才能見到菌落。

菌落呈黃色、顯著隆起、表面粗糙皺縮、堅硬不易破碎、似菜花狀。

2024/6/61242024/6/6125牛型結核桿菌菌落2024/6/61263、抵抗力

分支桿菌的抵抗力很強,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可存活6-8個月。

對濕熱的抵抗力較弱,62-63℃15min即可殺死。對低溫抵抗力強,0℃可存活4-5個月。一般的消毒藥作用不大。2024/6/6127致病性

特點:細胞內(nèi)寄生、形成局部病灶結核桿菌侵入機體后,被巨噬細胞吞噬,但不被消化降解,相反在其內(nèi)繁殖,形成病灶,產(chǎn)生干酪樣壞死,壞死灶被多種細胞包圍,形成結核結節(jié)。

2024/6/6128二、微生物學診斷1.顯微鏡檢查取病料涂片,抗酸酸色后鏡檢,如發(fā)現(xiàn)紅色成叢桿菌時,可做出初步診斷。2.分離培養(yǎng)常用羅杰二氏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8周,培養(yǎng)陽性時,進行培養(yǎng)特性和生化特性鑒定。3.變態(tài)反應多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