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斯諾在書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實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革命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本書因而得名《紅星照耀中國》。書中確立的紅色主題,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始終。1938年,為了在國民黨統治區(qū)出版方便,本書曾易名為《西行漫記》。題目解說埃德加·斯諾(EdgarSnow,1905—1972),美國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遠東前線》和《大河彼岸》等。斯諾于1928年來到中國,1933年秋到1935年底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訪問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qū)的西方記者。作者簡介

埃德加·斯諾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陜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zhàn)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qū)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做了廣泛深入的調查。4個月的創(chuàng)作背景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陜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紅星照耀中國》這一報告文學終于誕生。主題思想作者通過與中國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以及廣大紅軍戰(zhàn)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的接觸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實情況,準確、鮮明、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斗爭業(yè)績。毛澤東和周恩來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yōu)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陜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客觀地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主要內容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1)關于紅軍長征的介紹;(2)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3)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紅軍的軍事策略;(4)作者的采訪經歷和感受。人物形象

毛澤東:一個睿智而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他熟讀世界歷史,熟知世界政治,是個認真研究哲學的人;他是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戰(zhàn)略家。毛澤東代表了中國人民大眾的迫切要求,是個蘇區(qū)人民擁護他,南京政府卻對他恨之入骨的人。他熱愛工作,生活簡樸,廉潔奉公,吃苦耐勞,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同時又有當機立斷的魄力。

周恩來: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顯然是中國人中間最罕見的一種人,一個行動同知識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純粹知識分子?!?/p>

彭德懷:具有樂觀、豁達、勇敢的精神品質。他個性率真,大公無私。他身體健康、動作敏捷,作為一名統率大軍的指揮員又不失活潑、天真的個性,“他的談話舉止里有一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轉彎抹角的作風”。藝術特色

《紅星照耀中國》的獨特魅力源于書中那些鮮活的歷史事實,以及作者呈現這些歷史事實的藝術技巧。1.鮮活真實的內容

(1)人物的真實性。作者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描述了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時代,試圖從這些人的出身和成長經歷中,找尋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2)敘述內容的真實性。書中記錄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資料。全書是按照作者探尋“紅色中國”的時間順序編排的,作者用他耳聞目睹的共產黨人及紅軍、蘇區(qū)的真實情況,力求解開“紅色中國”這個謎。整本書內容豐富,引人入勝。

(3)背景環(huán)境的真實性。對背景環(huán)境的介紹和描寫,奠定了整本書真實感的基礎。書中記述的當時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真實可信。2.高超的表現技巧

(1)運用典型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如寫作者剛剛進入紅區(qū)時,周恩來迎接作者的細節(jié)描寫,繪聲繪色,讓書中的人物鮮活了起來。

(2)對比手法。對比手法是作者在書中使用較多的表現手法之一。本書通過對比,表現了紅區(qū)與白區(qū)兩個世界的區(qū)別,在這種對比中,二者高下立判。(3)風趣幽默的戲劇性場景。書中許多對話和場景富有戲劇性,讓人忍俊不禁。例如書中描寫李克農的一個小通信員的內容。專題一: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1.外貌形象與言談舉止2.出身與家庭3.童年的經歷4.受教育情況5.參加革命的起因6.參加革命后的經歷專題探究周恩來(1898—1976),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yè)后赴日本求學。1918年,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fā)生重要轉折。1919年回國,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9月入南開大學。1920年去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回國,在國共合作期間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31年12月,離開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紅軍戰(zhàn)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對實際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并繼續(xù)被選為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專題二:關于長征

1.長征的起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

2.長征的路線紅軍長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甘肅、陜西等14個省,行程約為二萬五千里。

3.長征中面臨的主要困難第一,敵軍的圍攻。紅軍一直處于敵軍的圍追堵截中。第二,我黨我軍內部的錯誤和矛盾。第三,征途中惡劣的自然條件。

4.長征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示例:(1)四渡赤水;(2)強渡大渡河;(3)飛奪瀘定橋;(4)過大草地。

5.長征的歷史價值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中,紅軍戰(zhàn)士們突破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zhàn)略轉移的凱歌,寫下人類近現代戰(zhàn)爭史上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專題三:信仰與精神

1.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即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了這個信仰,共產黨人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才能在各種政治風浪中堅定政治立場,不迷失方向。

2.長征精神的內涵①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②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③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④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⑤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3.當代青少年如何傳承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青少年應了解崢嶸歲月,從小培養(yǎng)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從我做起的良好習慣,并且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精神,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可靠接班人。1.閱讀《紅星照耀中國》,回答問題。中考真題(1)《紅星照耀中國》曾用名《_________》,書中采訪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如______、______、______、彭德懷、賀龍、劉志丹等,描述了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______環(huán)境和______時代,試圖從這些人的出身和成長經歷中,尋找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西行漫記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家庭青少年(2)《紅星照耀中國》中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層面的“事實”: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訪“紅色中國”的全過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關注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共產黨及紅軍是如何絕處求生的,其生存、發(fā)展的根本是什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的信仰及其對于中國命運的思考?!凹t色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共產黨領袖人物的成長歷程(3)《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之一在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義還在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一個外國人的所見所聞,客觀地向全世界報道了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紅色中國”產生、發(fā)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了客觀的評價下列關于《紅星照耀中國》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边@里的“大遷移”指的是紅軍長征。B.這是一部具有新聞報道性的作品,及時性是它暢銷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該書以作者陜北之行的經歷為線索,切實報道共產黨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書充滿激情的議論,忠于客觀事實,具有“事實勝于雄辯”的威力。B3.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霸谶@段自修期間,我讀了許多的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圖,懷著很大的興趣研究了它。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穆勒的一部關于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孟德斯鳩寫的一本關于法律的書。我在認真研讀俄、美、英、法等國歷史地理的同時,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边@段文字節(jié)選自紀實作品《紅星照耀中國》。該文描述的“我”是______(填寫姓名),從選段中你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樣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熱愛讀書,潛心研究,興趣廣泛,知識面廣,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經濟法律等。自主推薦閱讀王樹增《長征》【作者簡介】

王樹增,軍旅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遠東朝鮮戰(zhàn)爭》、長篇歷史隨筆《1901年》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局饕獌热荨?/p>

全書以長征的時間推進和地域轉換為基本架構,從1934年10月貴州甘溪突圍寫到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完整地展現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紅軍歷盡艱險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的歷史。這種全景式的寫法,使得《長征》有著史詩般的宏大與莊嚴。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著力發(fā)掘偉大的長征精神。他認為:“堅定的信仰,這是長征留給我們非常寶貴的精神遺產?!薄緦懽魇址ā?.作為紀實文學作品,真實是必須堅守的原則。為此,作者搜集了大量資料,采訪了許多紅軍老戰(zhàn)士,還進行了實地調查。2.在遵循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長征》有著濃厚的文學色彩。作者帶著強烈的感情來表現長征中的“人”,既有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濃墨重彩的描繪,也有對很多無名紅軍戰(zhàn)士細致入微的刻畫。作者善于表現歷史事件中的精彩細節(jié),使歷史人物真正“活”起來,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緦崙?zhàn)演練】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4—1935年間,中國紅軍長征的路上,________的召開,使毛澤東同志重新回到了中國紅軍的領導層,并重新獲得了軍事指揮權,從而改變了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命運。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3.請說出幾個中央紅軍長征中的主要事件?!臼纠浚孩僮窳x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②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③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④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⑤爬雪山,過草地;⑥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勝利會師。4.長征勝利有什么偉大的歷史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