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單元比例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第1課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0~41頁例1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比例的形成過程,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并能
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能運用比例的性質(zhì)進行判斷。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中的三幅情境圖。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投影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fā)愛國情操。
(1)三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志一一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組織匯報。
2.小組交流: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
什么共同點呢?(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fā)現(xiàn)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二、探索新知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1)投影出示操場上國旗和教室里國旗的長和寬。學生計算出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
板書:2.4:1.6=3/260:40=3/2
(2)引出比例的意義。
教師: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并指出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
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2,4:1.6=60:40)
在這三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3)介紹比例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嗎?怎么寫?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4)完成教科書第40頁“做一做”第1、2題。①嘗試完成。②反饋說理。
2.認識比例,知道比例各項的名稱。
(1)自學教科書第41頁的第一段話,初步認識比例各項的名稱。
(2)出示其中一個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4:1.6=60:40
(板書:Ij陰,)
1--------外項-------
(3)同桌說說自己寫的比例各項的名稱。
(4)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外項和內(nèi)項是否會改變?
(5)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學生自主思考,集體交流,了解比和比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出示例lo
(1)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zhì)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究。
(2)組織學生觀察組成比例的兩個內(nèi)項和兩個外項,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關系?
(3)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指名匯報,學生可能會說:
兩個外項的積是2.4X40=96,兩個內(nèi)項的積是1.6X60=96。
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4)驗證其他的比例有沒有這個規(guī)律。
(5)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這個規(guī)律是怎樣的?
學生匯報,可能會說: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教師投影出示:
教師投影出示=二::白3x15=455x9=45
(6)教師:這個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引導學生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是什么?
組織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補充: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7)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性質(zhì)嗎?(a:b=c:d,則ad=bc)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
做比例。比例由四項組成,兩端的兩項叫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比例的內(nèi)項。在比例里,
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都可
以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3
2.4:1.6=了
2.4:1.6=60:40
3
60:40=左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
1-內(nèi)項」
-------外q---------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第2課時解比例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2頁例2、例3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在解比例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學會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重點】
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求出比例中未知項的解。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例題投影圖。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能很快說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項各是幾?(學生試說)
14:21=2:()1.25:()=2.5:4
教師:我們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個
未知項。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對自己有信心嗎?
(板書課題:解比例)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投影出示例2o
2.指導學生審題,根據(jù)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3.指出其中的未知項,說一說你想怎樣解答。
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交流中既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把比
看作除法,那么x:320=l:10就可以轉化成x^320=14-10,學生就可以應用原來學習解方程
的有關知識來解;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把x:320=l:10轉化成10x=320Xl來解。
4.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解:設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l:10
根據(jù)什么?)
10x=320Xl(|'u]:
x=(320xl)/10
x=32
(二)教學例3。
1.出示例3。
2.讓學生說說這個比例中的內(nèi)項和外項分別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解答。
4.組織交流訂正。
2.4/1.5=6/x
解:2.4x=1.5X6
x=(1.5x6)/2.4
x=15/4
小結:解比例時,先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把比例轉化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進行解答。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的知識。在解比例時,我們先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把比例轉
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進行解答。
【板書設計】
解比例
解:設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l:10
10x=320Xl(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x=320xll0
x=32
答:這座模型高32m。
2.4/1.5=6/x
解:2.4x=1.5X6
x=(1.5x6)/2.4
x=15/4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依靠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自
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本節(jié)課設計時重點展示如何將新知識(解比例)轉化成學生
原有知識(解方程)的過程,并且這個轉化過程完全建立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學中加強
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學習的策略,然后運用“獨立思考一一互
相交流一一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解比例的教學過程中,有些同學在列比例時會出現(xiàn)錯誤,究其
原因是對比例的意義理解不透徹。
第3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練習八第6、7、9~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性質(zhì)。
2.通過練習,鞏固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練習過程中鞏固比例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鞏固,引入練習
(-)教師活動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
例的基本性質(zhì)。)2.怎樣解比例?
(解比例時,先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把比例轉化成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3.導入新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和比例知識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練習課)
(二)學生活動
L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有關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和解比例的知識。
2.了解課堂學習任務。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出示補例:24的因數(shù)有(),從中選擇四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是()(這個比例你是
怎樣依據(jù)比例的知識找出來的?)
小明也寫了一個比例(其中有一個數(shù)看不清,你能找出這個數(shù)嗎?)。4:6=2:(?)
你是怎樣找到的?運用了什么知識?
2.教科書練習八第6題。
教師用投影出示第6題,引導學生看題,理解題意。
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指名匯報判斷方法。
組織學生可能會說:
(1)先計算1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看是不是72次。因為45秒跳54次,1分鐘也就是60秒
就要跳5445X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
(2)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
說明小紅說得對。
3.教科書練習八第7題。
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4.練習八第9題。(1)依據(jù)題意說出題中能寫出兩個比嗎?(2)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
(3)利用列比例解答完成。
5.練習八第10題。(1)嘗試列比例。(2)說這樣列的理由。(3)獨立解答。(4)反饋交流。
6.練習八第11題。(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答?(2)怎樣列比例解答?(3)嘗試完成。(4)
反饋交流算理。
7.練習八第14題。(1)交流討論。(2)反饋說理。
怎樣判斷所寫的比例正確?(依據(jù)比例基本性質(zhì)的反用)
8.練習八第15題。(1)嘗試完成。(2)同桌相互交流。(3)全班交流。
三、鞏固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針對哪些知識展開了練習?通過練習,大家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練習課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課時正比例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5頁例1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圖
象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用事物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
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用y/x=k(一定)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情境圖。
學生:直尺等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驗,引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數(shù)學來自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在生活情境中找找數(shù)學的奧秘吧?。ㄍ队?/p>
出示教科書第45頁例1圖和統(tǒng)計表)
二、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觀察變量。
根據(jù)上面統(tǒng)計表,小組討論:它有哪幾種量呢?銷售數(shù)量和總價這兩種量有變化嗎?總價和
數(shù)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匯報:彩帶數(shù)量增加,總價也相應增加;彩帶數(shù)量減少,總
價也相應減少。)
2.引導研究定量。
(1)思考:觀察統(tǒng)計表中的這兩種量,你還能想到與之相關的哪個量?
(2)讓學生獨立計算表中彩帶的單價。
(3)匯報:彩帶單價的計算方法及算式。
(板書:總價/數(shù)量=單價)
(4)小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匯報,觀察計算出的單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單價相同)
(5)介紹: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值,是單價。在這里,單價相同,數(shù)學上叫做“一定”。
[板書單價(一定)]
3.認識成正比例的量。
(1)再次觀察統(tǒng)計表,小組討論:統(tǒng)計表中哪種是變化的量,哪種是不變的量?總價和數(shù)
量這兩種變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
(2)匯報明確:總價和數(shù)量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總價隨著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而且總價與
相應數(shù)量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3)揭示成正比例量的意義。
教師: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
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指出:
總價和數(shù)量是成正比例的量,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關系。
板書課題:正比例
4.教學字母關系式。
(1)講述:如果表中第一種變化的量用x表示,第二種變化的量用y表示,不變的量(即
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與定量的關系?
(2)學生試列:y/x=k(一定)。
(3)全班交流: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以及正比例關系的式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兩種量必
須具備哪些條件?
(兩種量要有關聯(lián);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隨著它的變化而變化;兩種量的比值一定。)
5.引導舉例,強化認識。
(1)舉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自由舉例。
(2)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很多相關聯(lián)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關聯(lián),但不成比
例。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這
兩個量才成正比例。
三、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
1.出示坐標系,介紹坐標系橫軸上和縱軸上的數(shù)據(jù)表示的含義。
(橫軸上的數(shù)據(jù)表示彩帶數(shù)量,縱軸上的數(shù)據(jù)表示彩帶總價。)
2.引導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進行描點連線,畫出正比例關系圖象(投影出示例1圖象)。
3.小組交流:(1)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從這個圖象可以直觀看到
總價與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數(shù)量增加,總價也隨著增加。)
(2)把數(shù)對(10,35)和(12,42)所描的點與前面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同一條直線上)
(3)不計算,根據(jù)圖象判斷,如果買9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4)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shù)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成正比例關系的量。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要滿足以
下三個條件:一、這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二、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三、這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
【板書設計】
正比例
總價/數(shù)量=單價(一定)一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關系
y/x=k(一定)fy和x成正比例關系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數(shù)學概念教學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首先,
通過初步觀察、實驗、計算感知概念。其次,強化認識,正確建模。最后,找準把握概念的
“關健詞”,深化認識。提出“要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備哪幾個條件”這
個問題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對后面運用概念作有利地指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
正比例的意義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時,還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誤。
學生往往關注到的是兩種量之間是否存在“比”的關系,而忽略了這兩種量是否是變化的量,
以及它們的比值是否一定這兩個要素。因此今后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促
進學生思維嚴密性的發(fā)展。
第2課時反比例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7頁例2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
遷移能力。
2.經(jīng)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
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情境圖和相關課件。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另一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一一成反比例的量。
(板書課題:反比例)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1)投影出示例2情境圖。
說一說:從圖中可獲得哪些信息?(杯子的底面積不同,杯子中水的高度也不相同。)
(2)探究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投影出示例2中表格。)
小組討論:
①水的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有關系嗎?
②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水的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師生交流總結: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大而不斷變小的,而且高
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結合正比例的意義,同桌說說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
鼓勵學生嘗試總結反比例的意義,如果個別學生講的不完整,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最后得
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
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2.組織學生說一說:反比例關系怎樣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
面的式子表示:xXy=k(一定)。
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和交流,并組織學生對同學舉出的例子進行判斷和評價。教師也可以
舉出一些常見的例子作為示范或補充。
4.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
引導學生比較例1和例2,小組討論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歸納填空。(投影出示
表格)
不同點
名稱共同點
特征關系式
兩種量中相對
正比例
兩種()應的兩個數(shù)的
關系
(一定)
的量,一計量()-xo
(]另一
種量也隨著兩計量中相對
反比例()x()
()o巨的兩個數(shù)的
關系=()(一定)
()-Xo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兩種量之間的一種關系一一反比例關系。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反
比例關系和正比例關系一樣都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但反
比例關系和正比例關系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是乘積一定,用字母表示
反比例關系是:xXy=k(一定)。
【板書設計】
反比例
底面積X高度=體積(一定)f底面積和高度成反比例關系
xXy=k(一定)fx和y成反比例關系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對小學階段學習的數(shù)量關系的概括與總結,也是初中學習反比例函數(shù)的鋪墊,可
以說這部分內(nèi)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構建探究式學
習方式,大膽增加了例1與例2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正反比例的認識和理解。本堂課的一大
特點是: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澳隳芘e出生活中反比例關系的例子
嗎?”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思維真可謂多姿多彩,他們列舉了許多
已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特別是有的學生舉出了幾個特殊的不是反比例的例子,真是一石激起千
層浪,引起了廣泛的、積極的爭議,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在辯論中升華了認識,糾正了
偏差,也充分體現(xiàn)了矛盾、問題從學生中來和到學生中解決的教學理念。
第3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練習九第3~16*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圖象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兩種量是否
成正、反比例關系。
【教學重點】
在練習過程中加深對正、反比例的認識。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種量之間的正、反比例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鞏固,引入練習
(-)教師活動
1.正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正比例關系?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
表示反比例關系?
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Xy=k(一定)
2.正比例關系的圖象有什么特點?(所描的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3.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些和正、反比例知識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練習課)
(-)學生活動
1.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正比例圖象特點2了解課堂學習任務。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練習九第3~5題。
第3題:要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判斷。
第4題: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完成練習(依據(jù)正比例特點填寫)
第5題:先根據(jù)數(shù)據(jù)畫出圖象,再觀察圖象特點,使學生看到畫出的圖象是一條直線。判斷
樹高和影長是否成正比例,讓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2.第6、7題:獨立完成此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練習九第8、9題。(1)判斷。(2)說理由,重點寫出關系式。
4.練習九第10題。(1)根據(jù)關系式xXy=10填寫。(2)讓學生先填表,再說說是怎樣想的。
5.練習九第12~14題。小組合作完成并交流。
6.練習九第15*、16*題。(1)嘗試完成。(2)反饋交流,說理由。
三、鞏固小結
1.鞏固知識。
這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許多數(shù)量之間的正、反比例關系,通過練習大家有哪些收獲?
2.小結。
我們在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時,要先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變化的量,再看
這兩種量是比值一定還是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關系;如果是積一
定,這兩種量就成反比例關系。
【板書設計】
練習課
正比例:y/x=k(一定)圖象特點:所描的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反比例:xXy=k(一定)
3.比例的應用
第1課時比例尺(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3頁例1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認識比例尺的種類,能夠進行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相互轉化,學
會求比例尺。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的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力。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比例尺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從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例題投影圖。
學生:收集一些地圖,直尺等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大約1200千米,可是一只螞蟻從北京到上海只用了5秒,大家知道是
怎么回事嗎?(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畫線段。
(1)在練習本上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2)在練習本上能畫出一條10米長的線段嗎?如果要畫,你有什么辦法?
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并算一算畫出的線段長度和實際長度的比。
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畫的線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長的線段進行怎樣變化得到
的。
3.導入。
由于大家畫出的線段長度和實際長度的比不一樣,因此大家畫的線段長度也就不一樣了。所
以畫圖的時候應該有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叫做比例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比例尺的內(nèi)
容。
[板書課題:比例尺(1)]
二、探索新知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閱讀教科書第53頁上面的內(nèi)容。
2.你認為什么叫比例尺呢?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深入理解比例尺。
教師:實際上比例尺就是一個比(不能理解為一把尺子),像1:500、1:200、1:100就是不同
的比例尺,誰能說說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1:1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
100厘米,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
(二)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1.出示教科書第53頁的兩個比例尺。
說說這兩個比例尺有什么區(qū)別。
教師進行說明。
引導學生認識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
2.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的轉化。
提問:怎樣把轉化成數(shù)值比例尺呢?
學生嘗試轉化,組織匯報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lcm:50km
=lcm:5000000cm
=1:5000000
(強調(diào)先統(tǒng)一單位,比例尺不帶單位。)
3.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關系。(表示的意義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三)理解2:1表示的意義。
1.圖上距離2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厘米。
2.小結。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尺寸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
這時比例尺的前項比后項大。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四)嘗試研究例1。
1.導入:剛才我研究了哪些內(nèi)容,運用所學,你會解決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嗎?
2.思考:要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求?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嘗試完成例1。
(板書: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尺的有關知識。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比例尺按形式可分為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為了計算方便,
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前項是1的比例尺是縮小比例尺,后項是1的比例
尺是放大比例尺。
【板書設計】
比例尺(1)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lcm:50km
=lcm:5000000cm
=1:5000000
【教學反思】
比例尺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
來說比較陌生、抽象,難以理解,且與實際生活較遠,不易讓學生直觀理解。因此在教學過
程中,突出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在學生身邊挖掘素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畫10
米的線段,讓學生感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進而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二是,注重學生自學
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比例尺的意義,書本上講解比較清晰,況且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
學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自學教科書第53頁上面的內(nèi)容,自學后組織學生匯報,
教師在重點處進行點撥;三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
狀態(tài),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能力。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比例尺多為
縮小比例尺,生活經(jīng)驗具有一定局限性,以后教學中要多收集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放大比例尺,
拓展學生的認知。
第2課時比例尺(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4~55頁例2、例3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教學情境圖。
學生:直尺、三角板等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解比例。
L5:4=x:20
4x=1.5X20
x=1.5X204-4
x=7.5
2.提問:什么叫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比例尺的相關知識來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
[板書課題:比例尺(2)]
二、探索新知
(-)運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
1.投影出示例2。引導學生讀題,觀察投影圖。
(1)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的線路。(2)說說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2.小組交流。
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求實際距離呢?
(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
3.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4.全班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解:設從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是xcm。
7.8/x=1400000
x=7.8x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從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大約是31.2km。
(二)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問題。
1.出示例3。
2.交流解題策略。先寫出線段比例尺,再根據(jù)比例尺算出相應的圖上距離,最后畫圖。
3.分小組解決問題。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4.組織匯報交流。
(1)將單位“m”轉化成單位“cm”。200m=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
(2)求出圖上距離。
小明家到學校的圖上距離:20000X(l/10000)=2(cm)
小亮家到學校的圖上距離:(40000-20000)X(1/10000)=2(cm)
小紅家到學校的圖上距離:25000X(1/10000)=2.5(cm)
(3)在例3的方框中畫圖。
(4)展示小組最好的作品進行集體評價。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當我們要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時,我們可
以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利用關系式“圖上距離=實際距離X
比例尺”或“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來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單位名稱的
統(tǒng)一。我們在設計平面圖時,要先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平面圖的比例尺,再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出
相應的圖上距離,最后再畫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用比例尺解決問題:這部分的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已知
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教科書為學生
創(chuàng)設了兩個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自體
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答上述兩類問題。在教
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利用比例尺的意義列方程(比例)解決問題時,最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是
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對問題中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的區(qū)分上,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兩方面
問題特別注意。
第3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7~58頁第8~12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鞏固比例尺的計算方法以及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
的轉化方法。能根據(jù)比例尺熟練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根據(jù)比例尺熟練地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將實際距離通過比例尺轉化為圖上距離,然后畫出平面圖。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練習題投影圖。
學生:每人準備一幅中國地圖,測量自家房屋中一間長方形房間的長和寬,直尺、三角板等
畫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舊知鞏固,引入練習
(-)教師活動
1.比例尺的意義是什么?常見的比例尺包括哪幾類?數(shù)值比例尺一般要寫成怎樣的形式?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常見的比例尺包括數(shù)值比例尺和
線段比例尺。數(shù)值比例尺一般要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一些和比例尺知識相關的問題。
(板書課題:練習課)
(-)學生活動
1.回憶、交流比例尺的意義,常見比例尺的種類,以及數(shù)值比例尺的書寫要求。2.了解課堂
學習任務。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
1.練習十第8題。(填表題)
(1)分別說說每道題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2)說出每題的解題依據(jù)是什么。(3)說
出你的解題方法。(4)獨立完成。(5)集體反饋、評價。
2.練習十第9、10題。
這兩道題都是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計算圖上距離。
第9題是求圖上距離,可以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直接根據(jù)關系式“圖上距
離=實際距離X比例尺”進行計算。
第10題:(1)說出收集到的你家房子的有關數(shù)據(jù)。(2)依據(jù)比例尺1:200算出圖上距離。
(3)根據(jù)計算結果畫出你家房子的平面圖。
3.練習十第11、12題。這兩道題都是較為開放的題目。
第11題:(1)交流討論,合理確定比例尺。(2)單位轉化。(3)求出圖上距離。(4)畫圖。
第12題:(1)展示自己收集的中國地圖并填寫出比例尺。(2)獨立解答第(2)~(4)題。
(3)全班交流算法,解答思路。(4)集體評價。
(-)學生活動
1.獨立完成練習十第8題。參與教師組織的全班交流討論。
2.討論交流對題目的理解及解題思路。學生根據(jù)所求的圖上距離,畫在圖上。討論交流確定
比例尺、畫圖。填寫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三、鞏固小結
怎樣計算一幅圖的比例尺?怎樣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我們在畫平面圖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得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可以根據(jù)比例
尺的意義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據(jù)相應的關系式用算術方法解;畫平面圖時要先將實際距離
根據(jù)比例尺轉化為圖上距離。
【板書設計】
練習課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X比例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第4課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9~60頁例4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例畫出放大與縮小的圖形;通過圖
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2.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形放大與縮
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
會把圖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與縮小。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情境圖、例題圖、實物投影儀,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方格紙。
學生:直尺、三角板等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投影出示下列現(xiàn)象,讓學生說說這些現(xiàn)象中,哪些是把物體放大,哪些是把物體縮小?
(見教科書第59頁圖)
2.導入。像照相、用放大鏡看書、投影儀放大圖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與縮小的現(xiàn)象。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圖形是怎樣放大或縮小的。
(板書課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二、探索新知
1.尋找放大的規(guī)律。
(1)出示例4。
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2)審題:從圖中你獲得什么信息?
(3)小組討論: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因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是2:1,2+1=2,所以就是要把圖形的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板書:2:1=2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4)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上面畫出放大后的圖形。畫完后小組里面比較一下,你們畫的是不是
一樣,交流一下你們各是怎樣畫的。
(5)展示學生作品,交流畫法。
重點評講三角形的畫法:按2:1放大就是把圖形的各邊放大2倍,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和斜
邊都要放大2倍。畫圖時,先把兩條直角邊放大2倍,再把斜邊連起來就行了。
(6)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①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放大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整體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一個圖形按2:1放大后,圖形的大小變了,形狀沒變。)
(板書:圖形的大小變了,形狀沒變)
②你是怎么知道圖形的形狀沒變呢?(因為放大前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4:3=4/3,放大后三
角形底和高的比是8:6=4/3,比值相等,所以形狀沒變。)
③再具體比較它們的內(nèi)角、邊長、周長,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每個內(nèi)角的大小沒變,邊長、
周長變了,每個邊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周長也相應擴大到原來的2倍。
2.尋找縮小的規(guī)律。
(1)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長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縮小,各個圖形又會發(fā)生什
么變化呢?同學們猜想一下。
(學生猜測:圖形變小了,但形狀沒變。)
(2)組織驗證,讓學生畫出縮小后的圖形。提問:正方形按1:3縮小也就是怎樣縮小呢?
同理說說長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縮小又是怎樣縮???
(學生匯報并板書:1:3=1+3=1/3,也就是把正方形的各邊縮小到原來的1/3o同理長方形
各邊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三角形呢?)
(3)學生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圖。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4)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匯報畫法。
(5)比一比,再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三組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組圖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狀相同。)
(6)小結。圖形的各邊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圖形的大小變了,形狀沒變。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將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與縮小。圖形的放大與
縮小指的是將圖形的各邊進行放大與縮小,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所得的圖形只是
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板書設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各邊擴大到原來的2倍
1:3=y各邊縮小到摩來的上
各邊縮小到原來的十所形的大小變了.形狀沒變
,:4=T
l:2=}各邊輸小到原來的十
【教學反思】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主要是體現(xiàn)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使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更加扎實。面對這
一新內(nèi)容的教學,要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要正視學生的樸素認識與數(shù)學概念之
間的差距。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有自己的樸素認識。但是,這一
認識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而數(shù)學上的圖形放大與縮小則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與縮小,
它是一種定量的刻畫。這一差距正是我們進行教學時需要加以利用的。二是要重視放大與縮
小的比的理解,鼓勵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表述圖形放大與縮小的過程,真正理解比的含義。
第5課時用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1~62頁例5、例6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以前學過的用歸一、歸總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進一
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用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用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復習題和教科書例題情境圖。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
式子來表示?[板書:y/x=k(一定),xXy=k(一定)]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5(課件出示情境圖)。
1.回顧舊知。
(1)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
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可以先求出單價,再求總價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shù)關系再求總價。)
2.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1)梳理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多少?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一定,所以()和()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兩家的()和()
的()相等。
③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2)學生獨立列比例式解答。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全班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xl0
x=28xl04-8
x=35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35元。
3.加深認識。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10:x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
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fā)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
果帶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用算術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教學例6。
1.出示例題。
2.引導學生嘗試用比例解決問題。
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哪兩個量是變化的?它們能組成什么比例?你能根據(jù)對應的數(shù)值
列出等式嗎?(因為5天的用電量一定,所以平均每天用電量和天數(shù)成反比例,也就是說平
均每天用電量和天數(shù)的乘積相等。)
3.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4.組織全班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x天。
25:5=100:x
x=100x54-25
x=20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20天。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比例解決問題,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一、分析題意,
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二、依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義
列出方程;三、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板書設計】
用比例解決問題
正比例:定)
反比例:工xy=*(一定)
f一.分析題意.判斷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
解題步驟,二,依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三、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抓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特征進行的。首先進行復習,一是兩種相
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二是如何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樣找出等量關系。
在新課的教學中,圍繞比例應用題的特征設問:題目中有三種量,哪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哪
兩種量是變化的?變化的規(guī)律怎樣?它們成什么比例?你能寫出等式嗎?通過學生自主探
究獲得新知,然后通過“練”達到鞏固和提高。一節(jié)課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
全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課的內(nèi)容。
第6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練習十一第1、2、4、6~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方法,鞏固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練習中經(jīng)歷“審題、解題、交流、評價”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評價與自我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鞏固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教科書練習題投影圖。
學生:直尺等常規(guī)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鞏固,引入練習
(一)教師活動
L我們在進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時要注意什么?(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將圖形的各邊按一定
的比進行放大與縮小。放大與縮小后,圖形的形狀不變,大小變了。)
2.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有哪些?[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
比例,成什么比例;依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意義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3.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些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練習課)
(-)學生活動
1.回憶、交流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方法以及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
2.了解課堂學習任務。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
1.練習十一第1題。
投影出示練習題的四個圖,讓學生進行判斷。本題只有圖D的各邊是按2:1放大了,因為它
的四條邊都是原圖A各邊長度的2倍。
判斷后,讓學生說說理由。
2.練習十一第2題。
第(1)個問題是將直角三角形的各邊進行放大。第(2)個問題是將直角三角形的各邊進行
縮小。進行放大和縮小時,都是先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進行放大與縮小,最后畫斜線。
第(3)個問題要將二個三角形聯(lián)系起來看。
3.練習十一第4題、第6題至第12題。
這幾題都是用比例知識解決的問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進
行獨立解答。學生解答后組織全班交流和相互評價。
第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809-2024物聯(lián)網(wǎng)工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設備兼容性要求和模型
- GB/T 44802-2024柔性直流輸電用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驅動器技術規(guī)范
-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從“朕即皇帝”到“主權在民”第1節(jié) 歐洲的君主專制教案 岳麓版選修2
- 2024秋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5 小島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 6 百分數(shù)教案 新人教版
- 湖南省衡陽市高中數(shù)學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 1.3 函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 1.3.1 單調(diào)性與最大(小)值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 八年級地理上冊 第二章 第三節(jié) 氣候與人類活動教案1 中圖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 第一章 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 第二節(jié) 元素周期律第3課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 租用家庭氧氣瓶合同(2篇)
- 棕櫚油供銷合同(2篇)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教案)
- 電信營業(yè)廳業(yè)務辦理指南預案
- 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
- 2023年12月英語四級真題及答案-第2套
- 2024天貓男裝行業(yè)秋冬趨勢白皮書
- 運營內(nèi)控副行長/經(jīng)理資格認證考試題庫(2021版)
- 辦公技能競賽試題
-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名師課件
- 2024年綿陽科技城新區(qū)事業(yè)單位考核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10人(高頻重點復習提升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韶關市仁化縣教育局招聘中小學臨聘教師筆試真題2022
- 七年級英語上冊(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