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貨幣均衡_第1頁
第十二章 貨幣均衡_第2頁
第十二章 貨幣均衡_第3頁
第十二章 貨幣均衡_第4頁
第十二章 貨幣均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貨幣均衡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一、AD曲線AD=C+I+G+NX總需求曲線表示在一系列價格總水平下經濟社會的均衡的總支出水平。總需求函數(shù)可以表示為:Y=AD(P)??傂枨笄€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利率效應財富效應匯率效應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一、AD曲線利率效應從通常的意義上看,價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勞務越貴,所需交易的現(xiàn)金就越多,支付的金額就越大。如果貨幣供給沒有變化,價格上升使貨幣需求增加時,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利率就會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資水平下降,因而使總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一、AD曲線財富效應也稱實際余額效應價格水平上升,使人們所持有的貨幣及其它以貨幣固定價值的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人們會變得相對的貧窮,于是人們的消費水平就相應的減少,這種效應稱為實際余額效應。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一、AD曲線匯率效應價格下降,國內產品相對便宜,本幣貶值,出口增加,增加總需求。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二、AS曲線總供給(Aggregatesupply)是經濟社會的總產量(或總產出),它描述了經濟社會的基本資源用于生產時可能有的產量。一般而言,總供給主要是由生產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勞動與資本)的數(shù)量和這些投入組合的效率(即社會的技術)的決定的。第一節(jié)貨幣與國民收入三、AD-AS模型短期宏觀經濟均衡的三種狀態(tài)充分就業(yè)失業(yè)通貨膨脹第二節(jié)通貨膨脹一、通貨膨脹的定義通貨膨脹是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總水平持續(xù)明顯上漲的過程。三個含義:1)總體價格水平,而不是個別價格。2)價格水平的持續(xù)上升,某些暫時性的或一次性的價格水平上升不能算通貨膨脹。3)應該是較為明顯的價格上漲,而不是輕微的上漲。通貨緊縮:總體價格水平的持續(xù)的和較為明顯的下降。二、通貨膨脹的度量通貨膨脹的程度可以用物價上漲的幅度來衡量。通貨膨脹率即總體價格水平上漲的幅度。其計算公式為:世界上較為流行的價格指數(shù)有以下三種:(1)消費物價指數(shù)(consumerpriceindex,CPI)該指數(shù)是根據(jù)家庭消費的代表性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動狀況而編制的。優(yōu)點:及時反映消費品供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搜集,公布次數(shù)較為頻繁(通常每月一次),迅速直接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局限性:范圍較窄,不包括公共部門的消費、資本品、中間品的價格變動。從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一部分消費品價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質量的改善,CPI不能準確地表明這一點,因而有夸大物價上漲幅度的可能。(2)批發(fā)物價指數(shù)(WholesalePriceIndex,WPI)是根據(jù)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發(fā)價格編制的指數(shù)。優(yōu)點:對商業(yè)周期反映敏感。缺點:不包括勞務產品在內,同時只計算了商業(yè)周期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和批發(fā)環(huán)節(jié)上的價格變動,沒有包括商品最終銷售時的價格變動,其波動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價格波動幅度。因而在用它判斷總共與總需求的對比關系時,可能會出現(xiàn)信號失真的現(xiàn)象。(3)國民生產總值價格平減指數(shù)(GNPdeflator):該指數(shù)反映了一國生產的各種最終產品價格變化狀況。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就是將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乘以100。國民生產總值價格平減指數(shù)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涵蓋范圍廣,除了居民消費品外,還包括公共部門的消費、生產資料和資本產品以及進出口商品,因此能夠較準確的全面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趨勢。缺點:數(shù)據(jù)不易搜集,需要對不在市場上發(fā)生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進行換算,因此難以經常性地統(tǒng)計公布。附:理想指數(shù)艾奇安(A.A.Alchian)和克萊因(B.Klein)在《論通貨膨脹的正確測量》中,建議采用理想指數(shù)。理想指數(shù)是一種包括所有資產: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耐用和非耐用資產,消費性和生產性資產,人力和非人力資產在內的指數(shù)。由于資產是所有現(xiàn)在與未來消費服務流量的來源,所以在理論上,理想指數(shù)最能準確反映通貨膨脹對消費的侵蝕程度。附:通貨膨脹缺口在經濟理論中,除了用物價指數(shù)來衡量已經發(fā)生的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外,還有一種測量通貨膨脹壓力大小的方法,即測算“通貨膨脹缺口”。通貨膨脹缺口與以物價指數(shù)衡量的通貨膨脹率不同,前者只是用來估計通貨膨脹發(fā)生的可能性,后者則用于度量現(xiàn)實的通貨膨脹。測算通貨膨脹缺口的工作最初是由凱恩斯作的,它等于有效總需求與可供私人消費的商品與勞務總量之間的差額,表現(xiàn)在市場上對商品和勞務消費的過度需求。當這種過度需求的壓力加大而又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緩和釋放時,通貨膨脹就可能現(xiàn)實地發(fā)生。三、通貨膨脹的分類1.按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有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四種爬行式通貨膨脹指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年率部超過2%—3%,并且在經濟生活中沒有形成通貨膨脹的預期。溫和式通貨膨脹,價格總水平上漲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體百分比不統(tǒng)一。奔騰式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上漲率在2位數(shù)以上,且發(fā)展速度很快。惡性通貨膨脹,物價上升特別猛烈,且呈加速趨勢。2.按市場機制的作用劃分有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型通貨膨脹公開型通貨膨脹的前提是市場功能完全發(fā)揮,價格對供求反應靈敏,過度需求通過價格的變動得以消除,價格總水平明顯地、直接地上漲。隱蔽型通貨膨脹則是表上貨幣工資沒有下降,物價總水平也為提高,但居民的實際消費水準卻下降的現(xiàn)象。其前提是在經濟中已積累了難以消除的過度需求壓力,但由于政府對商品價格和貨幣工資進行嚴格控制,過度需求不能通過物價上漲而吸收,商品供不應求的現(xiàn)實通過準價格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黑市、排隊、憑證購買、有價無貨以及一些產品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質量下降等等。3.按預期劃分有預期性通貨膨脹和非預期性通貨膨脹預期性通貨膨脹是指通貨膨脹過程被經濟主體預期到了,以及由于這種預期而采取各種補償性行動引發(fā)的物價上升運動。如在工資合同中規(guī)定價格的條款;在商品定價中加進原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因素。一般認為只有非預期性通貨膨脹才有真實效應,而預期性通貨膨脹沒有實在性效果,因為經濟主體已采取相應對策抵消其影響了。4.按成本劃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以及結構型通貨膨脹5.其他①按是否推進通貨膨脹政策劃分有自主性通貨膨脹、被動性通貨膨脹②按通貨膨脹是否由于國際因素傳遞引起有內生性通貨膨脹、外生性通貨膨脹③按是否存在戰(zhàn)爭因素劃分有戰(zhàn)時通貨膨脹、和平期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1.定義: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是指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從而導致物價上漲。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弗里德曼語)2.成因:①政府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來彌補;②國內投資總需求超過國內總儲蓄和國外資本流入之和;③國內消費總需求超過消費品供給和進口消費品之和,形成所謂的“消費膨脹”。3.途徑:①經濟運行對貨幣需求大大減少,于是,即使貨幣供應無異常增長,原有貨幣存量也會相對過多;②在貨幣需求量不變時,貨幣供應增加過多是主要因素。4.理論形態(tài):①凱恩斯學派的過度需求論②貨幣學派的數(shù)量論凱恩斯在《通論》中認為貨幣變動對物價的影響是間接的,影響物價的因素除貨幣量之外,還有成本單位和就業(yè)量等多種因素,貨幣數(shù)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貨膨脹性,要視經濟體系是否達到充分就業(yè)而定:(1)在達到充分就業(yè)分界點以前,貨幣量增加,就業(yè)量隨有效需求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存在閑置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源,供給有彈性,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產量增加的作用,此時貨幣數(shù)量增加不具有十分的通貨膨脹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業(yè)量和產量;另一方面也使物價逐漸上漲。(2)當達到充分就業(yè)以后,由于各種資源已充分利用,供給無彈性,貨幣量增加后有效需求增加,但“已無增加產量之作用,僅使成本單位隨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漲,此種情況,稱之為真正的通貨膨脹?!庇脠D表示,在充分就業(yè)時的產量Yf點之前,總供給曲線SS具有價格彈性,向上傾斜,表示在價格上升的同時,可以誘導產業(yè)的增加。在達到Yf之后,SS曲線變?yōu)榇怪本€,短期內,物價上升已無法刺激產量增加,需求增加只能引起“真正的通貨膨脹”。產出量Y物價水平

POSSD4D3D2D1貨幣學派理論: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新貨幣數(shù)量說,認為“通貨膨脹主要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使貨幣量比產量增加更快造成的。貨幣量的作用為主,產量的作用為輔。許多現(xiàn)象可以使通貨膨脹率發(fā)生暫時的波動,但只有當它們影響到貨幣增長率時,才產生持久影響?!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1.定義: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由成本的提高時,總供給函數(shù)向上移動而引起的通貨膨脹。下圖中,充分就業(yè)時的產量為Yf,在此之前,總供給曲線具有價格彈性。當總需求不變時,由于成本上升,總供給曲線上移,導致產量下降,同時價格水平上升。價格水平PO產出量YSDS3S2S1圖中,充分就業(yè)時的產量為,在此之前,總供給曲線具有價格彈性。當總需求不變時,由于成本上升,總供給曲線上移,導致產量下降,同時價格水平上升。2.原因:(1)貨幣工資推進通貨膨脹(2)利潤推進通貨膨脹(3)原料價格上升(4)間接成本推動3.政府干預經濟的情況面對失業(yè)增加,產量下降的現(xiàn)象,政府必然采取擴張性政策,相應擴大總需求。失業(yè)和產出量可以恢復到原有水平,而物價則進一步上升。如下圖所示,由于成本推動,總供給曲線由S1上移到S2,如果總需求不變,則物價由a上升到b,而產出由Yf減少到Y1。政府采取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將總需求曲線由D1上移到D2,產出雖恢復到Yf,但物價進一步上升到c。為抵消通貨膨脹因素,工人會進一步要求提高工資,廠商提高價格,總供給曲線上升到S3。如此下去,物價循a-b-c-d-e,作螺旋上升。形成“混合性通貨膨脹”。在現(xiàn)實中,需求與供給因素往往互相結合,極難將其區(qū)分為兩種獨立的現(xiàn)象。S物價水平P產出量YOS3S2S1三、結構性通貨膨脹1959年,舒爾茲(C.L.Schultze)發(fā)表《最近美國的通貨膨脹》,從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需求在部門之間的移動來解釋通貨膨脹的原因,即“需求移動論”。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一些部門興盛,一些部門衰落。需求增加的部門,工資、物價上升,需求減少的部門,工資、物價上升卻未必降。由于短期內需求在部門之間的大規(guī)模轉移,資源缺乏流動性,以及工資和價格缺乏下降的彈性,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發(fā)生結構性通貨膨脹。

1974年,??怂梗↗.R.Hicks)在《凱恩斯經濟學的危機》將社會經濟部門劃分為“擴展部門”和“非擴展部門”,分析了產生通貨膨脹,特別是滯脹的主要原因。擴展部門在經濟繁榮時期工資上升,但在衰退時卻降不下來。當擴展部門工資上升時,非擴展部門為求公平,也增工資。1972年,托賓發(fā)表《通貨膨脹與失業(yè)》提出了關于相對工資的理論。與??怂挂娊庀嗨??!毕?怂?托賓勞動供給理論”。

結構性通貨膨脹模型的核心是:經濟中存在兩大部門,(需求增加部門,需求減少部門;先進部門,保守部門;擴展部門,非擴展部門;開放部門,非開放部門),由于需求轉移,勞動生產率增長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貨膨脹率的變化,一個部門的工資、物價相應上升,但勞動力市場的特殊性要求兩個部門工人的工資以同一比例上升,相反的情況出現(xiàn)時,工資與物價存在向下的剛性,結果引起物價總水平的普遍持續(xù)上升。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1.強制儲蓄效應2.收入分配效應3.資產結構調整效應4.惡性通貨膨脹與社會經濟危機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關系:1.促進論2.促退論3.中性論通貨膨脹的治理措施:1.宏觀緊縮2.收入政策3.指數(shù)化政策4.供給政策5.對外經濟政策通貨緊縮1、通貨緊縮定義:2、通貨緊縮成因和分類3、通貨緊縮的經濟效應4、通貨緊縮的治理政策附1:中國經濟轉軌時期的通貨膨脹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RPI6.02.41.91.52.88.86.07.318.517.8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881999RPI2.13.98.613.221.714.86.10.8-2.0-2.5

資料來源:《中國統(tǒng)計年鑒》我國4次通貨膨脹高峰及其原因(1)1980通脹高峰(6%)財政赤字。1980年財政赤字為127.5億元。貨幣超額投放。貨幣流通增長率1980年為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