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重要 - 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 論文_第1頁
“我”不重要 - 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 論文_第2頁
“我”不重要 - 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 論文_第3頁
“我”不重要 - 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 論文_第4頁
“我”不重要 - 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不重要——一例中職女孩離家出走的咨詢案例摘要:本文通過對離家出走女孩的咨詢案例,了解到原生態(tài)家庭的“重男輕女”的觀念,讓女孩產生了心理偏差,導致它心理失衡,過分敏感、多疑,焦慮,回避型人格傾向等。在咨詢過程中,我們運用“認知療法”進行治療,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與發(fā)展過程進行了解釋、分析,并給與疏導。經過咨詢,求助者改變了原有的錯誤認知,建立起新的觀念,能正確對待家庭親子關系,正確處理同學關系,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對生活抱有樂觀的態(tài)度,達到了心理咨詢的目標。關鍵詞:認知療法;中職;咨詢;一、了解來訪者的主訴剛剛來到心理咨詢室,一位老師帶著兩個女生過來,一個滿臉焦急,一個眼淚未干。我知道一定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希望得到我的幫助。我安排她們坐下,委婉地問她們:能夠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教育理念:咨詢師給當事人應該是友好的、支持的,兩者之間有一種溫暖的環(huán)境氣氛。老師只說了一句,這個女孩剛從汽車站找回來!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只聽陪伴來的那個女孩,開始數(shù)落當事人的父母。說當事人的父親是一個“重男輕女”,且專制型的家長,他從來不知道關心女兒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因為她沒有照顧好弟弟而對當事人大打出手,從來看不到女兒的優(yōu)點,對女兒的表現(xiàn)非常失望。所以,當事人覺得在家里已經沒有任何必要,決定擺脫父母,離家出走,永遠也不想再見到他們。是陪伴來的那個女孩子早上發(fā)現(xiàn)當事人沒去學校,聯(lián)想這兩天她所發(fā)生的事情,于是報告給班主任。班主任建議把當事人帶到了心理咨詢室。我反問當事人是這樣的嗎?她望了我一眼,沒有說話。我又再次提醒她,你能告訴我,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希望我能夠給你幫助,她還再遲疑。教育者站在當事人的立場考慮她猶豫的原因:有可能她顧及她們,不希望自己更深的隱私讓其他人知道。這時我請學生的班主任找一下這孩子的家庭地址,并在隔壁房間等我。并請另一個女生離開。等她們離開后,當事人就和我聊了起來。教育理論:心理咨詢注重的是氣氛,要求給當事人安定、安心,即產生安全感。當事人慢慢地開始向我訴說自己所發(fā)生的事情。我一點也不想呆在這個家里,我討厭父母,父親的強勢,母親的懦弱。我也不想呆在學校,我感覺同學都瞧不起我。所以我要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了。咨詢老師:你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呢?能和我說說嗎?當事人:在我家里,我沒有發(fā)言權,父親專制,母親不敢發(fā)表任何意見,但父親對弟弟特別好,他要什么就買什么,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好像我不是他的女兒似的。在學校,我總覺得同學們用有色眼鏡看我,使我渾身不自在,讓我感覺非常緊張,學習也學不下去。所以既然這樣,不如離開這個地方,離家出走。咨詢老師:也許這個主意你已經想了好久,通過深思熟慮才做出決定的。心理咨詢師要尊重來訪者,要能和當事人產生共情。當事人:是的,我已經想了好久,但我沒有勇氣。這次因為和弟弟發(fā)生爭執(zhí),我被父親不分青紅皂白的揍了一頓,我心里氣憤,再加上這次考試考得非常差,更加堅定我出走的決心!咨詢老師:你想過你的母親嗎?你走后,你母親會傷心嗎?當事人看著我,沒有說話。它的內心在做激烈的斗爭。說明她內心很在意母親,雖然嘴上不說。當事人:我希望我母親會傷心,那樣至少證明她是愛我的。當事人心理卻缺乏安全感,心理咨詢師通過這個入口打開學生的心結。咨詢老師:你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進入深處給她發(fā)現(xiàn)自我的機會。當事人:平時在家很少和她講話,因為她懦弱,我也瞧不起她,但至少在家里面只有她對我稍微好一些,給我留好吃的。咨詢老師:說明你內心還是希望獲得媽媽的愛!給她一個思考,引導當事人有新的體驗和感受。咨詢老師:在學校,為什么會覺得同學瞧不起你呢?當事人:因為他們都知道我的家庭情況,而且還給我起外號,“多多”,每次聽到我的心理都會發(fā)狂,但表面裝作無所謂,我懷疑是小敏(陪同她來的女生)告訴他們的。我受夠這樣的生活,我要離開。家庭、學校、同學都在給她“施壓”,讓她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通過逃避的方式掩蓋內心的無助與對社會的不滿。咨詢老師:你有想過離家出走,你怎么生活嗎?當事人:只要能離開這個地方,做什么工作都可以。我初中有個同學在無錫打工,我可以去找他,尋求幫助。離家出走也是有目的的,說明這孩子不是盲目的做事情,已經為自己想好出路。當事人持有消極的情緒,自己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但不知道求助老師,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逃避、遠離。咨詢老師:是呀,現(xiàn)在的就業(yè)形勢,沒有文憑也許可以立足。我想你的同學應該工作在最底層,做最辛苦的工作,你愿意以后和她一樣嗎?家里面親戚家的孩子有上大學的嗎?當事人:有,我姑姑家的姐姐大學畢業(yè)了,在小學教語文。咨詢老師:你羨慕她嗎?(這種新的體驗以促進其認知、行為發(fā)生變化,發(fā)現(xiàn)自己向上性)當事人:望了望我,低下了頭。小聲的說著羨慕。我剛進學校的成績是很好,可是現(xiàn)在的成績非常糟糕,我已經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了。咨詢老師:你是認為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學,不如現(xiàn)在就決定,出去打工。當事人:是的。問題的關鍵:從學生角度,看待學生離家出走的目的是遠離家庭父親的專制,遠離學校同學的嘲諷,遠離自己沒希望的大學夢。從剛剛談話中可以看出學生扔具有自我向上的潛力,那么心理咨詢師要引導當事人的內在潛力朝著積極地一面。咨詢老師:那你和父母說過你想去打工的想法了嗎?當事人:沒有,他們不會同意的。咨詢老師:哦,你沒有和他們交流怎么會知道結果呢?當事人:因為他們不讓我退學,希望我在學校上課、學習。這個認知與之前他提到父親的“重男輕女”有些違背,我需要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事實的真相。咨詢老師:需要老師和他們溝通嗎?當事人:好吧。心理咨詢必須從被動傾聽中解脫出來,既要積極參與,又不剝奪來訪者的主體性,從而真正變得具有效率,說明當事人是需要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溝通的。我利用這個時間去當事人的家里和她的父親交流溝通了1個小時,了解了當事人的家庭背景和其他的一些情況。和班主任進行了交流,了解這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通過班主任,從班級找來了幾個同學了解她在同學眼中的樣子。一般資料(一)學生情況和家庭背景學生情況:芳芳,女,17歲,身高1米65,身材偏瘦,對口升學班學生。家庭背景:當事人出生在一個建檔立卡戶比較貧窮的家庭,家中有生病的爺爺,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弟弟15歲,讀初三。母親文盲,不工作,在家照顧一家的生活起居。父親小學未畢業(yè),個性比較強,工作也比較努力,在建筑工地干活。家庭的重擔全壓在父親一個人身上。這些是通過和當事人父親交流了解到的。咨詢師了解和觀察到的信息芳芳的父親40歲,身上衣服有很多灰塵。當聽到孩子離家出走時,滿臉不相信的表情。他認為我累死累活的去工作,不就是為了你們兩個可以上個大學嗎?弟弟比你小,不揍你揍誰呀?多給弟弟買些東西怎么了?他能幫我種地,做家務,當個勞動力使,你呢?不知道心疼父母。班主任描述:這學生平時很安靜,不惹事,學習認真,但是成績不佳,而且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同學描述:我們不愿意和她玩是因為,她很敏感,動不動就生氣。同學起得外號不是針對她的家庭,是因為她的一次口誤,就傳開了。三、評估與診斷1.評估:(1)精神狀態(tài):情緒不穩(wěn)定,心情壓抑;(2)身體狀態(tài):晚上睡不好覺,這段時間經常失眠;(3)社會交往狀態(tài):不愿與他人交往,與同學關系疏遠,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產生退學念頭。2.診斷

嚴重心理問題。3.診斷依據(jù)(1)來訪者睡眠不好,經醫(yī)院檢查,已經排除器質性病變。(2)根據(jù)郭念鋒教授區(qū)分心理正常與異常三原則,該來訪者產生情緒困擾有明顯的原因:情緒性質和強度與現(xiàn)實處境相符合,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yī)行為;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心理狀態(tài)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問題。(3)該來訪者的內心沖突來自三方面:第一,想得到父親的愛可是又痛恨父親的專制;第二,想和同學好好相處,但是又怕同學瞧不起自己;第三學習努力程度與獲得成績不成正比。這些都屬于常形沖突,可排除神經癥性問題。(4)該來訪者的不良情緒已經出現(xiàn)泛化,焦慮的事情很多。(5)該來訪者的主導癥狀是心理脆弱,過分敏感、多疑,自卑,焦慮,回避型人格傾向。因處在青春期情緒反應尚在正常范圍內;持續(xù)3-4個月;社會功能受到較大影響,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四、咨詢目標的確立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商定,確立以下咨詢目標:近期目標:消除芳芳對父親“專制”的恐懼,增強家庭的親子關系,讓芳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學不再喊芳芳的外號,能主動和同學交朋友,敞開心扉,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運用放松技術或積極的自我對話,以降低焦慮水平;繼續(xù)努力學習,多請教老師,尋找自己更好地學習方法,讓成績提升,增強其自信心。若有問題,主動約心理咨詢師,說出自己的想法。長期目標: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提高有效處理各種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五、干預此案例我運用認知療法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與發(fā)展過程進行了解釋和分析,是根據(jù)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助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在對求助者進行深入的分析后,咨詢師與求助者協(xié)商,采用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對其進行治療。方法與原理: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認為導致不適行為和情緒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認知過程和觀念。貝克提出了五種認知治療技術:識別自動化思維、識別認知性錯誤、真實性驗證、去中心化、憂郁或焦慮水平的監(jiān)控。雷米提出,認知治療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變那些中心的、深層的錯誤觀念,通過從表層的錯誤觀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層并最終予以糾正。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吸收了二者的認知和行為策略達到改變的目的。如本案例中,當事人已經有了退學的想法,可是學校老師不夠重視這個問題,沒有了解清楚這孩子的內在感受,當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時,就已經在向你發(fā)出“警告”。(1)心理失衡;由于當事人的家庭是建檔立卡戶,在班級屬于貧困戶。在當事人的心中造成了不滿,我為什么會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而且把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歸根為自己的父親,埋怨爺爺?shù)纳。杏X處處不如別人,自卑心理時不時的會冒出來!思考: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家庭,那為什么不能主動適應呢?如果現(xiàn)在你是父親的角色,你應該怎么辦呢?過分敏感,多疑;當事人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她總覺得同學們都瞧不起自己,又不愿意主動和同學交往,在學校呆不下去,想逃避當前的學習。思考:只要努力了,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ㄅθ谌氚嗉壍拇蠹彝?,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活動,真心的對待他們,相信別人也會真心地對待你?。┗乇苄腿烁駜A向;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zhàn)多采取回避態(tài)度或無能應付。面對家庭的困難,她把責任都推卸給父母,怪他們不能給她提供好的生活,又因為父親對弟弟偏愛一點,使得她心理更容不她的弟弟,什么都要和他比較,他有的她也要。只要有一點不如意,就覺得家里面對她不夠重視,逃避對家庭的責任,并且從不主動幫母親做家務,不去關注父母的辛苦。思考:父母整天的辛苦是為了什么?姐姐應該怎樣對待弟弟?家務“應該”誰來做?(4)焦慮焦慮主要是緊張不安、提心吊膽等情感體驗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神經癥。這段時間因為和弟弟的摩擦,被父親的責罵,自己成績的下降,同學們的瞧不起,讓她產生恐懼,導致睡眠質量不好。通過認知療法的治療,讓她消除焦慮的情緒,重回自信!六、咨詢效果評估求助者在家長、班主任、同學們的配合下,經過一個月的咨詢,告訴咨詢師她已基本擺脫了不良情緒,焦慮與自卑。生活也充實了許多,與父母的關系、弟弟的關系,同學們的關系也變得好了起來。求助者說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以前擔心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并且向咨詢師表示要好好地把時間放在學習上,表示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爭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