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專題十二文言文梳理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_第1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專題十二文言文梳理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_第2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專題十二文言文梳理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_第3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專題十二文言文梳理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_第4頁
2025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專題十二文言文梳理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案7阿房宮賦六國論基礎(chǔ)梳理誦讀課文,將下列空缺部分補充完整。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義暴霜露,斬荊棘同“曝”,暴露2.詞類活用序號例句活用類型意義(1)六王畢,四海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2)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名詞作狀語乘輦車(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動詞作名詞指金玉珍寶等物(4)未云何龍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龍(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詞作動詞滅族(6)楚人一炬名詞作動詞點燃,焚燒(7)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形容詞作動詞保全(8)義不賂秦名詞作動詞堅持正義(9)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名詞作動詞降低身份(10)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詞作動詞以禮相待3.一詞多義序號詞語例句用法和意義(1)固①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形容詞,頑固②理固宜然副詞,本來③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過秦論》)形容詞,地勢險要、城郭堅固④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諫太宗十思疏》)動詞,穩(wěn)固⑤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蘭亭集序》)副詞,乃⑥其將固可襲而虜也(《周亞夫軍細柳》)副詞,必、一定⑦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動詞,鞏固⑧君子固窮(成語)動詞,安守(2)得①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動詞,得到②此言得之形容詞,得當(dāng)、合適③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助動詞,能、能夠④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蘇武傳》)動詞,被俘獲⑤開卷有得(成語)名詞,收獲⑥暫得于己,快然自足(《蘭亭集序》)動詞,感到得意、滿足⑦善萬物之得時[《歸去來兮辭(并序)》]動詞,順應(yīng)⑧吾得兄事之(《鴻門宴》)副詞,必須、應(yīng)該⑨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動詞,實現(xiàn)⑩慮而后能得(《大學(xué)之道》)形容詞,處事合宜?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動詞,同“德”,感恩、感激(3)亡①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動詞,失去、丟失②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動詞,滅亡③死而不亡者壽(《〈老子〉四章》)動詞,腐朽④故不孝不慈亡(《兼愛》)動詞,同“無”,沒有⑤其一人夜亡(《蘇武傳》)動詞,逃跑⑥寧溘死以流亡兮[《離騷》(節(jié)選)]動詞,消逝(4)于①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介詞,表示比較,相當(dāng)于“比”②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介詞,到③同俗自媚于眾(《答司馬諫議書》)介詞,向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介詞,對于⑤不拘于時(《師說》)介詞,引出被動行為的施事者,相當(dāng)于“被”⑥在止于至善(《大學(xué)之道》)介詞,到⑦王于興師,修我戈矛(《無衣》)助詞,用于句中以湊足音節(jié)(5)與①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動詞,親附、親近②當(dāng)與秦相較介詞,跟③夫六國與秦皆諸侯連詞,和④可得聞與(《齊桓晉文之事》)語助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感嘆或反詰⑤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動詞,結(jié)交、同盟⑥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動詞,贊成⑦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動詞,給予⑧而能與世推移(《屈原列傳》)介詞,隨著⑨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蘭亭集序》)動詞,交往⑩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介詞,同4.古今異義序號例句古義今義(1)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遮蔽不讓聚在一起,使斷絕往來(2)直走咸陽通達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3)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致工巧指各用心機,互相排擠(4)始速禍焉招致迅速;快(5)刺客不行不動身前往不可以;不被允許(6)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可惜值得憐憫(7)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輩、父輩父親的父親(8)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這實際上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zhuǎn)折意)(9)可謂智力孤危指智謀、國勢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10)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事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5.特殊句式序號例句句式特點(指出標(biāo)志詞)(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省略句,“波”前省略介詞“于”(2)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省略句,“奉”前省略主語“諸侯”,“侵”前省略主語“秦國”(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被動句,標(biāo)志詞“為……所……”(4)茍以天下之大定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之”(5)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判斷句,標(biāo)志詞“非”(6)洎牧以讒誅被動句,“誅”含被動語意6.文化知識(1)〔賦〕文體名。講究文采、韻節(jié),兼具詩歌與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小賦多為抒情作品。大賦則多用鋪張的手法,描寫都城、宮宇、園苑和帝王奢華的生活,于篇末或寓諷諫之意。(2)〔論〕文體名。分為兩種:一是政論,主要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二是史論,通過評價歷史,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读鶉摗肪蛯儆谑氛摗#?)〔錙銖〕極小的重量單位,六銖等于一錙,四錙等于一兩。比喻極細微的數(shù)量,如成語“錙銖必較”。(4)〔九土〕指九州?!渡袝び碡暋分杏涊d,中國上古地理區(qū)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后用作中國的代稱。(5)〔戍卒〕舊時指駐守邊疆的士兵?!栋⒎繉m賦》中“戍卒叫”指陳涉、吳廣起義。秦末賦役繁重,刑政苛暴。陳涉、吳廣發(fā)動同行戍卒九百人起義,后起義軍迅速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建立張楚政權(quán),拉開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序幕。(6)〔郡〕春秋至隋唐時的地方行政區(qū)域名。春秋末年以后,各國開始在邊地設(shè)郡。戰(zhàn)國時在邊郡設(shè)縣,漸形成縣統(tǒng)于郡的兩級制。秦統(tǒng)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下設(shè)縣。長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政權(quán)組織的一部分。模擬檢測(共33分)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2020·全國Ⅲ卷]《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xiàn)阿房宮的奢華,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多于機上之工女”,嘈雜的音樂聲“多于市人之言語”。(2)[2019·全國Ⅱ卷]杜牧《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兩句,寫阿房宮占地極廣且極為高大,以表現(xiàn)其雄壯之美。(3)《紅樓夢》中,“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描寫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氣,《阿房宮賦》中與之意義相近的句子是“鼎鐺玉石,金塊珠礫”。(4)[2020·新高考Ⅱ卷]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遠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5)面對虎視眈眈的強權(quán)外敵,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幻想,正如蘇洵在《六國論》中以“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八個字寫出了五國的軟弱無能和秦國的步步緊逼,極言賂秦之害。(6)《六國論》中蘇洵引用古人的話“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進一步證明再多的土地也填不滿秦國無限的欲望,形象地說明了賂秦的危害。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1)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4分)譯文:假使六國能夠各自愛惜他們的百姓,那么足以抵抗秦國;假使秦國又能夠愛惜六國的百姓,那么可以依次傳遞三世乃至萬世而做君主,誰能夠消滅它呢?[解析]“使”“愛”“遞”各1分,句意1分。(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4分)譯文: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天天削弱,月月割地,而走向滅亡。[解析]“為……所……”被動句、“劫”、“亡”各1分,句意1分。(3)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4分)譯文: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舊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解析]“天下之大”定語后置、第二個“下”、“故事”各1分,句意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題。(9分)蘇子曰:《春秋》書戰(zhàn),未有若此之嚴而盡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當(dāng)夷狄之微者,至于敗績,宋公之罪,蓋可見矣。而《公羊傳》以為文王之戰(zhàn)不過此,學(xué)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辯。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爾。而宋襄公執(zhí)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敗國衄,乃欲以不重傷、不禽二毛欺諸侯。人能紾[注]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饑于壺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傷、二毛,此豈可謂其情也哉?以愚觀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為可以文取也。其得喪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則同也。使莽無成,則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古人有言:“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毕骞型跽咧畮?,猶足以當(dāng)桓公之師,一戰(zhàn)之余,救死扶傷不暇。此獨妄庸耳。(節(jié)選自蘇軾《宋襄公論》)【注】〔紾〕扭轉(zhuǎn)。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君子殺一牛A猶不忍B而宋公戕一國G君若犬豕D然E此而忍為之F天下G孰有不忍者耶?[答案]BEF[解析]“君子殺一牛猶不忍”中,“君子”為主語,“不忍”為謂語,“猶”意為“尚且”,表示遞進關(guān)系?!岸喂抟粐羧谷弧敝?,“宋公”為主語,“戕”為謂語,“國君”為賓語,“若……然”意為“像……一樣”,“若犬豕然”為補語?!按硕虨橹敝?,“此”為主語,“忍為”為謂語,“之”為句末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疤煜率胗胁蝗陶咭敝校疤煜隆敝柑煜碌氖虑?,“孰”是疑問代詞,意為“什么”,“有……者”意為“有……的(事情)”,“天下”為先行詞,表示“孰”字所指代的范圍。綜上,應(yīng)在B、E、F三處斷開。原文加上標(biāo)點為:君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二毛,頭發(fā)斑白。常借指頭發(fā)斑白的老人。B.不情,指沒有感情,與成語“不情之請”的“不情”意思不同。C.名,名聲,與《阿房宮賦》中“輦來于秦”的“輦”用法不同。D.喪,失去,與《六國論》中“六國互喪”的“喪”意思不同。[解析]A.解說正確。B.文中的“不情”意為“不合情理”,與“不情之請”的“不情”意思相同,解說錯誤。C.“輦來于秦”的“輦”意為“乘輦車”,是名詞作狀語,而“名”無活用現(xiàn)象,二者用法不同,解說正確。D.“六國互喪”的“喪”意為“滅亡”,與文中的“喪”意思不同,解說正確。故選B。5.蘇軾為什么認為宋襄公是一個想用不仁手段竊取“仁者”美名的人?(3分)答:①宋襄公殺害鄫國的國君鄫子,就像屠殺豬狗一樣,毫無仁義之心;②宋襄公是想用仁義的名聲騙取諸侯霸主的地位。(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3分。)[解析]根據(jù)原文“而宋襄公執(zhí)鄫子用于次睢之社……不忍者耶”可知,宋襄公殺害鄫國的國君鄫子,就像屠殺豬狗一樣,毫無仁義之心。根據(jù)原文“泓之役,身敗國衄,乃欲以不重傷、不禽二毛欺諸侯”“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可知,宋襄公是想用仁義的名聲騙取諸侯霸主的地位。[參考譯文]蘇軾認為:《春秋》記載戰(zhàn)爭,沒有像這樣嚴謹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的上公。憑借天子的上公的身份,去抵擋夷狄這樣的卑微者,最終打了敗仗,宋襄公的罪過,是顯而易見的了。而《公羊傳》認為文王之戰(zhàn)不過如此,學(xué)者們對此有懷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辨明。宋襄公不僅僅是行仁義而不能善終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質(zhì),竊取仁者的美名罷了。宋襄公捉拿鄫國的君主鄫子并(將他殺害)用來祭祀睢水旁邊的神廟。君子殺一頭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殺害一國的君主就像屠殺豬狗一樣,這樣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來,天下的事情還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戰(zhàn),宋襄公負傷、宋國受到重創(chuàng),竟然想以不使受傷的敵人再次受傷、不捉拿頭發(fā)斑白的老人為借口來欺騙各國諸侯。一個人能扭傷他兄弟的手臂奪取食物,卻能夠?qū)χ埵橙甜嚢ゐI,天下人都知道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