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含反思、作業(yè)、備課素材)_第1頁
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含反思、作業(yè)、備課素材)_第2頁
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含反思、作業(yè)、備課素材)_第3頁
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含反思、作業(yè)、備課素材)_第4頁
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含反思、作業(yè)、備課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古詩兩首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教學之情。

要求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3.背誦兩首古詩。理解詩句,體會情感。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重點1.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難點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具

有關(guān)李白、孟浩然和王維的生平材料

準備

教學

兩課時

課時

課文詳解

黃鶴(送)樓送孟醺03)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ci)黃鶴樓,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fā),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4-1

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孤帆遠影碧空盡,

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

唯(W0)見長江天際流o

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送元三使安西,

渭(wM)城朝雨泡(yi)輕塵,

渭城清晨的一場如穌小雨,潤濕了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勸君更盡一杯酒,

4-1

朋友,請再喝完這杯醇香的美酒吧!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等你西行出了陽關(guān)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

2.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3.背誦本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二交流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倆是什么關(guān)系?

3.本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三讀本詩,要求讀準字音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

(2)借助文后注釋,理解字、詞、詩句的意思。

(3)標畫出疑惑之處。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3.學生自愿或?qū)W習小組推薦兩名同學講解古詩。

重點指導:“西辭”“盡”“唯”“天際”等重點詞語。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①送:送別。②之:去,到。③廣陵:揚州。

釋義: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2)故人西辭黃鶴樓

①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②辭:辭別。

釋義:老朋友在西邊辭別黃鶴樓。

(3)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①煙花:形容花開得繁茂,像浮動的煙霧。②下:去,到。

釋義:陽春三月,順流東下到揚州去。

(4)孤帆遠影碧空盡

①孤帆:單獨的一條船。②遠影:遠遠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盡:消失了,沒有了。

釋義:孤獨的小船漸漸消失在水天盡頭。

(5)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唯:只。②見:看見。③天際:天邊。

釋義:只看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五體會詩境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2.想象“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口頭描述,想象美景。)

李白此時有心情賞春景嗎?為什么?從哪兒看出?

3.這時江面上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到好友孟浩然的船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六拓展練習,訓練說寫

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在生活上相互照顧,在學業(yè)上相互

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

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分角色表演

一下當時的情景。(注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2.分組研討準備。

3.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1.課前應認真布置預習方案,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李白、孟浩然的生平及二人的深厚友

誼,了解詩中涉及的地理位置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詩意,體會詩

境。

2.“西辭”“下”應適當指導一下,因為,這里面涉及一些地理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有一

定難度?!拔鬓o”即從西邊離開(向東而去)。因為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辭別時自然

面向西,所以說“西辭”?!跋隆奔错橀L江而下。因為長江自西向東流,孟浩然從西邊的黃鶴

樓前往東邊的揚州,是順流而下。

3.詩的后兩句只寫所見之景,卻將詩人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應引導學

生領(lǐng)會這種寫法——借物抒情的妙處,嘗試著運用于習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詩也

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

陵》,今天我們將學習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了解詩人

交流課前收集的作者的資料。

三讀古詩,學會生字

四解詩意

1.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古詩。(自學方法同上節(jié)課。)

2.交流、解惑、答疑。

重點點撥:

(1)渭城朝雨遇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的清晨,一場如酥的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楊柳,被雨水沖洗得

更加翠色欲滴。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朋友,請你再喝盡這杯醇香的美酒,等你西行出了陽關(guān)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

老友了。

五入詩境

1.想象“渭城朝雨泄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景象。

(1)用詞或短語概括景色特點。

(2)用筆畫一畫美景。

2.作者此時是怎樣的心情?可以從哪些詞中看出來?

讀一讀,想象詩人當時的語言、神態(tài)、行動。

3.用語言把心中這一感人的畫面描述出來。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的意境。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1.“安西”“渭城”“陽關(guān)”三個地理位置應明確一下,能結(jié)合地圖最好,使學生能較為

直觀地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元二要前往的地方及陽關(guān)的所在,這對學生理解詩意有很

大幫助。

2.詩的前兩句寫景,給人一種清新美好的感覺;后兩句敘事,傳達出淡淡的傷感。這種借

景抒情的方式很見風致,要引導學生體會它的妙處,并運用于習作。

3.“勸君更盡一杯酒”耐人尋味,應結(jié)合背景解讀一番。朋友要西出陽關(guān),這雖是壯舉,

卻要長途跋涉,備嘗艱辛,這臨行之際的一杯酒,不僅含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了對朋

友處境、心情的體貼,也飽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分別在即,要說的話一定很多,但千頭

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

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簡單寫寫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緣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黃鶴樓

相會。這天,他們在黃鶴樓愉快地重逢,互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

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朝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

而設的一機構(gòu)的簡稱,地點在今新疆庫車。這位友人是奉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

的,多在渭城送別。

2.你怎樣理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盡”“唯”三字?

孤:單獨的。盡:消失了。唯:只。這三個字匯聚而成一種濃濃的惆悵之情。

3.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對朋友的依戀之情?

備課資料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

漫游中度過。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

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他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

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有《李太白集》。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ji8),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先世

為太原祁(q|')(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崇信佛教。中年

后居于藍田霸(wdng)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其詩、

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

孟”。有《王右丞集》。

2.黃鶴樓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漢市蛇山黃鵠磯頭。相傳它始建于三國吳黃

武二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jīng)滄桑,屢毀屢建,不絕于世,可考證的就達三十余次之

多。黃鶴樓最后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八月,因附近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

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shù)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

1981年7月,黃鶴樓開始重建,到1984年建成。重建的黃鶴樓在蛇山上,5層,高50.4

米。山高樓聳,氣勢雄偉,無與倫比。

3.李謫(zh存)仙的由來

34歲時,李白來到京城長安,遇到了他仰慕已久的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已經(jīng)76歲高齡,

讀過李白的詩作,他贊嘆不已,尤其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

賀知章連連說:“這樣的詩真可以泣鬼神哪!”他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交于仆人出

去換酒,與李白共飲。

李白正當壯年,神采飄逸,雙目有神,又寫出這樣感人的詩篇,賀知章對他的瑰麗詩歌和

瀟灑出塵的風采感到十分驚異,竟說:“你是不是太白星下凡到人間?”

從此,也就有人稱呼李白為“謫仙”了。

4.送別詩積累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睫,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

心在玉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

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1搭石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

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等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要求

3.邊讀邊想象畫面,豐富文中空白點,體會思想感情。

重點1.體會平凡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的美。

難點2.運用想象的方法,豐富文章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

教具

插圖

準備

教學

兩課時

課時

課文詳解

搭石知識點詳解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O漲,這里讀“zhang”,指(水位、

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每年汛(xtin)期,山洪暴物價等)上升。

發(fā),溪水猛漲。。[①這句話有什么作用?]山洪過后,人們出

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②這①用簡潔的語言點明溪水

句話說明了什么?]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的特點,為搭石的出現(xiàn)作鋪墊。

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②說明了小溪與鄉(xiāng)親們的生活密

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

切相關(guān),是出門的必經(jīng)之路。

踏過,這就是搭石。[句導讀: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是搭

?處,這里讀“ch?!保傅胤?。

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敘述了家鄉(xiāng)的搭石以及搭石

③作者使用“無論怎樣”“只

的原因。

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句導讀:中心句,總寫

“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等詞句

了搭石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

描寫老人的認真細致,表現(xiàn)了他

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

們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優(yōu)秀品質(zhì)。

(qi6n)責這里的人懶惰(dud)o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

④鄉(xiāng)親們不想自己掉進水

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

里,更不希望別人掉入溪中,他們

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

滿意了才肯離去。[③這句話是怎樣表現(xiàn)出老人們身上的這樣協(xié)調(diào)有序地走著,彼此照顧,

優(yōu)秀品質(zhì)的?]彼此關(guān)心,既利己,又利人,是一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描寫鄉(xiāng)親們擺搭石的情種多么和諧美好的田園生活啊。

景。

家鄉(xiāng)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s。)語。[句導⑤比喻,作者描寫一行人走

讀:用俗語總領(lǐng)本自然段,點明走搭石的特點——緊走。]搭石時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像輕快的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巧

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用疊詞“踏踏”“漾漾”“綽綽”,

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生動地表現(xiàn)出搭石是一道美麗的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風景,仿佛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了一

(xi6)調(diào)有序(x口)?。邰苓@一行人走在搭石上,為何能做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

到如此協(xié)調(diào)有序,竟能像音樂一般如畫一樣呢?]前面的抬⑥這個事例表明山里人有

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著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

波漾漾,人影綽(chu6)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⑤這句話⑦重點句解析:結(jié)尾這句話

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含意深刻。一塊塊、一排排搭石,

段導讀:第3自然段主要描寫人們走搭石的情景。靜靜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

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無怨無悔、默默無語。鄉(xiāng)親們也

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像這些美好而可愛的搭石一樣,

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在生活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他

話,才相背而行。[句導讀:通過這一事例,我們體會到淳樸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的優(yōu)秀品

的山里人相互謙讓的好品質(zhì)。]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

質(zhì)代代相傳,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輕人總要伏(f。)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

當然的事。[⑥這個事例能夠表明什么?]

段導讀:第4自然段用兩個事例表現(xiàn)出山里人有著樸

素而美好的心靈。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既描繪了人們緊走搭石的

美好畫面,又用典型事例反映出人們的美好心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

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⑦怎樣理解這句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贊美了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

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會寫生字,理解“理所當然、聯(lián)結(jié)、懶惰”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3.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出示課前畫好的小溪圖)“嘩啦啦、嘩啦啦",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流淌,它流過田

野,經(jīng)過果園,滋潤著土地,澆灌著良田。它就像一條鋪滿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緩緩向前。咦,

溪中那一塊塊、一排排石頭是誰擺放的?它為人們帶來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理解題意

什么叫搭石?讀課文畫出答案。(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

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

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三默讀全文,整體感知

1.借助字典,學會生字。

⑴序:xu,注意“予”不要寫成“矛”。⑵暴:ba。,注意“泰”不要寫成“泰”。

(3)褲:kCi,注意左邊是“木”,不是/⑷衡:h存ng,注意中間的“冢’是十筆,

不是九筆。

2.把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懂。

(1)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時性的上漲時期。(2)挽褲:把褲子挽起來。

(3)唯獨:單單;只。(4)譴責:責備;嚴正申斥。

(5)理所當然:從道理上說應當這樣。

3.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質(zhì)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小組交流。

3.全班梳理問題,以備下節(jié)課學習。

(1)誰搭石?怎樣搭?

(2)人們?nèi)绾巫叽钍?/p>

(3)畫出含意深刻的句子。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課后反思

1.課前應讓學生觀察配圖,然后談談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

結(jié)合配圖猜想課文內(nèi)容。這樣能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2.讀過課文后,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搭石,怎樣搭石,如何走搭石。

3.組織學生,以游戲的方式展示怎樣搭石,如何走搭石??傻绞彝饬嘘牐嫵觥靶∠焙?/p>

“溪水中的搭石”,讓學生演繹“緊走搭石”的情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內(nèi)容,從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2.利用合理想象,豐富文中內(nèi)容,感悟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出示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有待解決的問題。

2.找出與之對應的段落。

板書:什么叫搭石?(第1自然段)

誰?如何擺搭石?(第2自然段)

人們?nèi)绾巫叽钍?第3、4自然段)

二細讀各段,體會情感

1.開門見山,直插重點。

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畫出有關(guān)語句或段落。

(1)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

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

石。

(2)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

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3)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

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4)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

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2.細致研究,體會情感。

教師:“美”這個字我們常用,用它夸人長得美,用它贊景色美。今天同學們找到文中體

現(xiàn)的美,不僅僅局限在人的外貌、秀麗的景色。它讓你們感到了什么美?美在哪里?

任選幾處重點語句或段落,根據(jù)自學提示學習。

出示幻燈片:

▲自學提示

讀一讀所選語句。

來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想象畫面:人物怎樣想的?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

來這些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思維假設:

老人踩著石頭向?qū)Π蹲呷?,忽然腳下的石頭一歪,老人險些踩空。這可太危險了。老人毫

不猶豫地轉(zhuǎn)身走到岸邊,準備再找塊石頭放在溪中。他連續(xù)擺了幾塊都不合適,石頭還是太小

了,老人此時已是大汗淋漓,他繼續(xù)找著,終于一塊大石頭被發(fā)現(xiàn)了。老人彎腰去搬,由于石頭

太重,老人試了半天,也沒能搬動石頭。老人停歇片刻,咬緊牙關(guān)又去搬那塊石頭,終于把石頭

擺到了溪水中。老人顧不得擦汗,站在上面試了試,石頭穩(wěn)極了。老人咧開嘴笑了,這回誰過

小溪都不會有危險了……這些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老人時刻想著他人的心靈美、行為美。(交

流時,鼓勵學生合理想象,補充內(nèi)容,表達情感。)

三拓展思路,加深認識

1.你對“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

感”怎樣理解?(作者借搭石頌揚人們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

2.你對“美”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課后反思

1.可要求學生熟讀第3、4自然段,就這兩段內(nèi)容編排一出情景劇,展示鄉(xiāng)親們走搭石的

協(xié)調(diào)有序和美感,呈現(xiàn)走搭石禮讓敬老的情節(jié)。

2.請學生結(jié)合演情景劇或觀情景劇的感受暢談課文中的“美”,并試著揭示這種美的實

質(zhì)。

3.課后指導學生閱讀《古井》一文,與《搭石》作比較并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心懷他人

無私奉獻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選字填空。

洪長漲穩(wěn)隱

h6ngh6ngzhangzhangwenyTn

山色潮大當約

2.寫出加點詞的反義詞。

(1)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里的人懶惰。(勤勞)

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處如有序!(雜亂無章)

3.讀完課文,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嗎?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

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

4.為什么要“緊走搭石”?

5.為什么說搭石“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備課資料

作者簡介

劉章,1939年生于承德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原名劉璽,我國當代著名詩人,出版了《劉章

詩選》《南國行》等詩集。其作品《知音歌》獲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望海潮?端

陽詩會》獲第三屆河北文藝振興獎;詩集《劉章詩選》獲第四屆河北文藝振興獎;《父親》獲

建黨70周年征文一等獎;《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獲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征文獎;《雷鋒又

回到我們身邊來》獲河北省“四化新貌”文藝獎;詩集《北山戀》獲河北省首屆金牛文學獎;

組詩《北山戀》獲全國中青年詩人優(yōu)秀新詩獎。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教學

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要求

3.在閱讀中感悟、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1.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

重點

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勞累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難點

2.體會含意深刻的語句,感受真情。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準備

教學

兩課時

課時

課文詳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知識點詳解年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①為什么作者要把①因為時間越精確,越能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精確到“7時30分”呢?]陽光灑滿了美麗夠說明故事令人難忘,同時又說

的杭(h6ng)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jīng)飄來甜絲絲明了時間的緊急和寶貴。

的香氣。[②這句話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②景物描寫,“陽光”“桂

段導讀: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樹”“香氣”這些詞有力地表現(xiàn)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

出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是清新而美

紅潤起來。[③找出句中一組反義詞,說說它們的作用。]這

麗的。

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hudn)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

③“蒼白”“紅潤”,充分

像即將凋(diao)零的含苞(bao)的花朵,唯有骨髓(suT)

說明身患重病的小錢因為缺乏

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zhan)放。[④這句話使用的

活力,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奄奄

修辭手法是什么?意在表現(xiàn)什么?]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

一息。

骨髓,又談何容易。[句導讀:這句話是過渡句,‘'然而"一詞

④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

有轉(zhuǎn)折的意思。]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

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jīng)輾(zhan)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

轉(zhuǎn),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句導讀:用具體數(shù)字說明開放就將凋零,這個正值花季的

找到適合的骨髓難度特別大,同時反襯小錢的幸運。]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描寫身患白血病的大陸就將結(jié)束短暫的生命,從而說明

青年小錢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骨髓移植對他來說事關(guān)生命、十

在同一時刻,[⑤“同一時刻”指什么時刻?]海峽彼岸的萬火急。

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I。)匆匆⑤“同一時刻”指的是

地走進手術(shù)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

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xf)擊了臺灣地區(qū)。分。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⑥為什么這里要插入關(guān)于地

?余震:大地震后發(fā)生的小震。

震的描寫?]

段導讀:第3自然段寫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臺灣花蓮

⑥表明李博士和臺灣青年

慈濟醫(yī)院,李博士冒著余震的危險準備抽取臺灣青年骨髓的

正處于危險之中,并為下文突出

感人場面。

二人的不顧自身安危勇于救人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

的精神做好鋪墊。

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⑦作者直接寫怎樣抽取骨髓就可

⑦這樣是為了補充說明臺

以了,為什么要寫他的家人呢?]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

灣青年目前的處境,從側(cè)面襯托

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huai)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⑧

這句話是什么描寫?意在表現(xiàn)什么?]他的高尚品格。

段導讀:第4自然段運用插敘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臺灣⑧心理描寫,表現(xiàn)和突出

青年的處境和一心救人的高尚品格。了臺灣青年心系大陸同胞的可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貴品質(zhì)。

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句導讀:這句話主要寫抽?著,在這里讀zhu6o

取骨髓進展不順利,暗示了他們所處環(huán)境的危險。]此時此

亥“,跑到空曠(kuang)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⑨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

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⑨余震的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從

不斷,臺灣青年為什么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jīng)過一次又一“靜靜地”一詞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

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zdn)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的堅定沉著,為了挽救海峽彼岸

髓,終于從身軀(q口)里涓涓流出……的小錢的生命,將?自己的安危置

段導讀:第5自然段寫在余震隨時都會發(fā)生的情況下,之度外。

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不顧自身安危,為小錢抽取骨髓,挽救其⑩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生命。既點明手術(shù)的成功,又自然地引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起了下文。

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shù)氐尼t(yī)護人員一起

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shù)。?重點句解析:寶島臺灣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主要描寫海峽彼岸的李博士

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

和臺灣青年,甘冒生命危險在余震中抽取骨髓,并馬不停蹄

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

趕到杭州為小錢做手術(shù)。

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

小錢得救了。[⑩這句話起什么作用?]兩岸骨肉同胞

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

(bdo)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

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

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

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

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

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

代傳下去。[?怎樣理解結(jié)尾兩句話?]

世代相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小錢得救了,同時點明文章

中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

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本單元的前兩課分別讓我們感受了朋友間深厚的友情和鄰里間濃濃的親情。今天學習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fā)生在杭州和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它非常感

人。你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嗎?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字典,學會生字,弄懂不理解的詞。

三檢查學習情況

1.重點學習易寫錯的生字。

⑴桂:右邊是六筆,不要寫成五筆。(2)灣:右邊“彎”兩點向外。

⑶暫:下邊是“日”,不要寫成“目”。

2.重點學習易讀錯的生字。

(1)襲:讀x?,不要讀成xTo⑵暫:讀z4n,不要讀成zhan0

(3)胞:讀bdo,不要讀成paoo⑷髓:讀suT,不要讀成suio

3.理解詞語。

(1)突如其來:突然來到或發(fā)生。⑵期待:期望;等待。

四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思考各自然段的意思。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要點。

全文共7個自然段。

(1)1999年9月22日,杭州的早晨飄滿桂花的香氣。

(2)18歲的小錢不幸患了白血病,生命垂危,幸運的是在臺灣找到了適合給他移植骨髓

的人。

(3)此時在臺灣,李博士在余震中準備從一位青年身上抽取骨髓。

(4)在災難中,青年為了挽救海峽另一邊的小錢的生命,顧不得照顧家人,也不顧自己的

安危,等待著抽取骨髓。

(5)經(jīng)過一次次努力,臺灣青年的骨髓被抽取出來。

(6)抽取的骨髓十幾個小時后被送到杭州,并被及時輸入到小錢的身體里。

(7)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3.文章描寫了幾個不同場景?分別是什么?

兩個場景:

(1)在杭州某醫(yī)院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

命骨髓。

(2)在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

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課后反思

1.借助對比感悟,深化課文理解。

作者在細節(jié)描寫上多次運用對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

朗讀:“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配以杭州美景圖片,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小

錢即將享受不到美好生活的可憐;“步履匆匆”與“7.3級大地震”聯(lián)系起來讀,更能想象到

李博士救死扶傷的高大形象;“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與“他知道……期待著他

的骨髓”聯(lián)系起來讀,更能感受到臺灣青年雖心系家人,但仍堅持躺在手術(shù)臺上的不平凡的舉

動?!按藭r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與“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

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聯(lián)系起來,他們一心為小錢著想的形象躍然紙上,海峽兩岸的骨肉親

情彰顯無余。

2.多種形式朗讀,情感得以升華。

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三個層次的讀。一是以“期待”為切入點,教師播放杭州美景圖,

配以對比的語言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小錢的病情嚴重,生命垂危,理解骨髓移植對

小錢的重要,這是一種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二是通過自由讀,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實情,多次引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冒著

生命危險做骨髓移植手術(shù),比照閱讀,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博大的愛心。三是在理解了骨髓

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捐獻抽取骨髓后,讀描寫李博士辛苦奔

波的段落,學生的感受就會更深。經(jīng)過這三個層次的閱讀,手術(shù)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種種細節(jié)就會

潛移默化地內(nèi)化成一種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學生心中,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會變成學生心中

一座永遠割舍不掉的心橋。從一開始的朗讀,到找令自己感動的句子,品讀重點句,重點詞,

等等,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交流,感受李博士和那位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

中救助遠在大洋彼岸的陌生的小錢的過程,從而體會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從朗讀入手,理解感悟

1.指名讀兩個不同的場景,其他學生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小組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3.全班交流,相互補充。

(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指適合移植骨髓的人。小錢18歲就得了絕癥,移植骨髓是唯一的方法,合

適的骨髓很難找,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簡直太令人激動了。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列軍的含苞的花朵,唯有

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紋首。

“凋零”讓我們感到生命即值結(jié)束,幸福美好將離他遠去,我們?yōu)樗麄?、難過。“綻放”

讓我們感到希望,對他的美好未來充滿憧憬。

教師:大家設想,小錢得知自己得了絕癥后會想到什么?有什么樣的神態(tài)?

當他知道找到合適的骨髓時又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心情?

⑵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那位臺灣青年無私的精神令我感動,當時他沒有過多地考慮家人及自己的安危,而一心

想著拯救別人的生命,要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

你聽說過地震嗎?地震會造成什么危害?舉例講一講。(目的在于體會“災難”一詞,感受

到臺灣青年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還一心想著別人的可貴精神。)

(3)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經(jīng)過一次又一

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突如其來”讓我們知道余震不知何時就會突然來臨,是大是小都是謎。這更說明危險

隨時都可能來臨,危及他們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在一次次努力,是拯救別人生命的

想法支撐著他們,他們無私的行為令我們感動。

(4)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小錢得救了,他將從死亡的魔爪中掙脫出來,獲得新生,是海峽另一邊的骨肉同胞給予了

他新生。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令人激動的消息。

4.品讀,抒發(fā)情感。

(1)小組內(nèi)讀,互評。

(2)指名讀,評讀。(讀出情感,仔細體會。)

二深入閱讀課文,拓展思路,加深體會

1.讀全文,如果你是小錢,當你得救了,想感激誰?為什么感激?

(1)感激臺灣青年。

①心系白血病人,是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

②余震時,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青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堅持捐獻骨髓。他想的是

海峽另一邊的小錢,他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激李博士。

①從相關(guān)資料中可以知道李博士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他組織創(chuàng)辦的臺灣慈濟骨髓捐

獻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白血病患者。

②在余震中,他冒著生命危險抽取骨髓,并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連夜為小錢

做手術(shù),忘掉危險,忘掉疲勞,一心想的就是生命垂危的病人。

(3)感激醫(yī)護人員、親人、朋友、同學……因為他們給予了自己鼓勵,給予了幫助。

(4)感激所有關(guān)心自己、幫助自己、愛自己的人。

2.體會重點語句。

如何理解“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

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臺灣與大陸雖被海峽隔斷,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隔斷的。兩岸骨肉同胞心與心

相連,共同用愛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橋,它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兩岸骨肉同胞的

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jīng)久不息,世代相傳。

3.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什么?

三總結(jié)全文內(nèi)容,點明主題,深化印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們?nèi)椭?,我們有很多的機會能幫助別人,一句溫暖的

話,一個鼓勵的眼神……給予對方的都是巨大的幫助。幫助別人,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快樂,

因為給予是快樂的。給,永遠比拿快樂!

課后反思

1.溝通課堂內(nèi)外,拓展文本資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

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于地震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缺乏具體直觀的感受。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

解手術(shù)時的危險,感受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為救助小錢不顧個人安危的高貴品質(zhì),教師可補充

地震時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的錄像資料,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又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

的骨髓,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shù)氐尼t(y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

手術(shù)。”在這一句的處理中,對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教師可出示祖國地圖,配以李博士

在每一時間段所奔赴的地點,將抽象的語言化為一連串具體的數(shù)據(j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對

于李博士和醫(yī)護人員的不辭勞苦會有更直接的感受。

2.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讀寫結(jié)合。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經(jīng)常有意識地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無

疑會對學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處。本課的課后題是: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

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教師可把這道題的思路進行拓展,改為學生自由選擇想

對誰說便對誰吐露心聲,這樣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站在不同人的立場上去斟酌語言,更具有創(chuàng)

新性和開放性。而且把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筆表達出來,既對他們學習知識后的及時

檢驗,也是人文情感的理解和升華。

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生命垂危期待骨髓

不顧危險取骨髓

爭分奪秒護送骨髓

愛心架橋移植骨髓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y\zh\haixiax\jTzant\ngkdngkuang

2.寫出形近字并分別組詞。

掛(掛面)(彼(彼此)]泳(游泳)J

洼(洼地)[被(被子)I次血脈)

3.課文描寫了幾個場景?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課文描寫了兩個場景:①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靜靜地躺在

病床上”,期待著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②在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一位臺灣青年在余震中

“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抽取自己的骨髓。

這兩個不同的場景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兩位青年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可是,兩相

對照,臺灣青年那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形象便鮮明起來。

4.課文為什么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為題?

備課資料

1.作者簡介

竹林,女,1949年生于上海。她創(chuàng)作有《女巫》《嗚咽的瀾滄江》等大量的長篇小說以

及中短篇小說、散文。自傳體長篇小說《摯愛在人間》獲全國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她的《流血

的太陽》《竹林村的孩子們》等兒童文學作品受到好評。

2.白血病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血液病。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發(fā)展,可

以用化療、放療等方法遏制病變的白細胞,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復發(fā)

率高,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