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規(guī)范練3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一、選擇題1.下表摘編了一些古籍中關于三國時期東吳之地的相關記載。據此可知,當時東吳地區(qū)()出處內容《吳志·魯肅傳》孫吳“沃野萬里,士民殷富”《吳都賦》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東吳之地“其四野則畛畷多數,膏腴兼倍……國稅再熟之稻”《吳書·鐘離牧傳》鐘離牧有田二十畝,年獲六十斛米,平均每畝可達三斛A.成為全國經濟重心B.經濟得到開發(fā)C.耕作技術全國領先D.貧富差距縮小2.三國時期,魚豢著《魏略》記述“(氐族)俗能織布,善田種,畜羊豕牛馬驢騾……由與中國錯居故也”。這一現象表明,氐人當時()A.已經完全以農耕生活為主B.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產以耕織和飼養(yǎng)相結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3.史載,330年,晉成帝起先度田收稅,規(guī)定每畝稅米三升。哀帝繼位之后削減田租,每畝稅米二升。太元年間,鑒于咸康初年計算稅米,五十多萬斛收不上來的狀況,規(guī)定按人丁收稅米。這一變更從側面反映了()A.賦役沉重導致農夫抗交B.按丁收稅成為歷史必定趨勢C.大官僚大地主勢力強大D.稅制變更加重了地主的負擔4.漢唐之世,多有太后、外戚、宦官、宗室專權現象,而居于漢唐之間的東晉、南朝卻鮮有此例。這是因為東晉、南朝 ()A.皇帝勵精圖治B.皇權相對孱弱C.士族品德高潔 D.選官制度先進5.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實行各種措施解決統(tǒng)治難題,如前秦統(tǒng)治者整頓吏治、打擊豪強、尊儒重教、移民十萬戶入關中地區(qū)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祿制、均田制、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A.順應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B.促使門閥制度慢慢產生C.減弱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統(tǒng)治基礎D.強化了關中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6.南北朝時期的典籍記載了很多北方遷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導、謝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仿照的事例。細如服飾用具,瑣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擬。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他們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據此可知,當時()A.南北方的語言慢慢趨于統(tǒng)一B.經濟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異C.經濟文化實力影響社會風尚D.南方社會的包涵性強于北方7.西晉時,太子的衛(wèi)兵多達萬人,太子師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洗馬等屬官增至三四十人,皆由當時名流擔當。南朝宋武帝劉裕即位后,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時東宮兵力“至有實甲萬人”。梁朝太子精兵不下萬人。這表明,西晉、南朝時期()A.太子掌兵嚴峻威逼皇權B.官僚政治日趨完善C.皇權維系訴諸親緣關系D.皇子爭立現象頻繁8.三國時期,吳國以一隅之地與中原的曹魏相抗衡,東晉和南朝政權也都以半壁江山與北方各政權對峙。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經濟發(fā)展維持了這種局面的長期存在。這反映出()A.南北經濟發(fā)展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B.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C.北方社會安定有利于復原生產D.南北對峙阻斷溝通9.據《隋書·食貨志》載:朝廷在京師及衛(wèi)州、洛州、陜州、華州等地建倉置糧,廣招運丁,并在各縣建義倉,文帝又令各州尋便利之地,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達。由此可見()A.隋朝糧食儲運體系較完善B.隋文帝有重節(jié)儉的傳統(tǒng)C.統(tǒng)治者對農夫的殘酷剝削D.江南地區(qū)產糧超過北方10.隋朝修建的京杭大運輸河,有力地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聯系;唐代繼承發(fā)展了隋朝的建設成果,使這一主干交通構成了“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寶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線。這反映了隋唐時期 ()A.人工運輸河修建技術領先世界B.水路運輸成為主要交通形式C.經濟重心南移產生重大影響D.交通建設促進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11.史學家描述“貞觀之治”時說:“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斗米三四錢……此皆古昔未有也。”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史學家對“貞觀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詞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說明唐太宗反復強調“存百姓”的思想D.客觀公正地反映出“貞觀之治”的真實面貌12.唐太宗生擒突厥頡利可汗后,封其二子為小可汗,外示優(yōu)崇,實欲分其勢也。唐高宗分別冊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并令他們各領所部,“赤心向國”。這些舉措()A.消退了西北部游牧政權的威逼B.是唐朝國力不足下的被迫選擇C.利于分化突厥勢力以加強限制D.確保了突厥不再與唐政府為敵13.關于黃巢起義前藩鎮(zhèn)的作用,宋人認為:“世言唐所以亡,由諸侯之強,此未極于理。夫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辈牧?)A.確定了藩鎮(zhèn)對唐統(tǒng)治的主動作用B.認為藩鎮(zhèn)是唐衰落滅亡的重要因素C.基本否定了藩鎮(zhèn)對唐統(tǒng)治的作用D.認為藩鎮(zhèn)對唐統(tǒng)治有正反雙重作用14.唐代前期,各地負責監(jiān)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是與尚書省聯系,唐代中后期則不同,刺史主要是向當地節(jié)度視察使請示匯報。這一變更反映了()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權力膨脹引起中心政府警惕C.地方官制的失當減弱了中心集權D.中心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限制15.《新唐書》在論及唐昭宗時說:“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可謂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唐昭宗愚庸暴虐導致唐政權的滅亡B.唐朝氣數已盡,唐昭宗也無力回天C.唐昭宗順天應民,主見無為而治D.唐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下圖為洛陽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及洞內佛像。賓陽中洞始建于500年,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北魏時期在山西大同開鑿的云岡石窟造像比較粗獷,在服飾方面是貼體透肌,衣服短而窄,雙腳外露,表情較嚴峻。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后壁中心的本尊是釋迦牟尼的坐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寬大下垂,面相略長而清秀,表情厚重,和順并作微笑狀,右腳壓在膝下?!幾院勿B(yǎng)明《洛陽龍門北魏石窟藝術的特點》結合所學,為賓陽中洞撰寫一份解說詞。(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說明合理,不少于150字)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唐朝后期南北戶口升降比較表天寶元年(742年)戶數元和年間(806—820年)戶數下降幅度(%)元和年間戶數占全國戶數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總計6854276237343565.37100——據王育民《論唐代南北方戶口分布比重的消長》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表格中的數據變更作出合理的歷史說明。(要求:史實運用正確,邏輯體系嚴密)答案與解析課時規(guī)范練3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1.B依據材料信息可知,三國時期東吳地區(qū)的農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社會財寶有所增長,說明當時東吳地區(qū)經濟得到開發(fā),故選B項;南方地區(qū)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是在南宋時期,解除A項;三國時期,經濟重心照舊是在北方,東吳地區(qū)的耕作技術并沒有領先全國,解除C項;從材料信息無法看出三國之前該地區(qū)的貧富狀況,解除D項。2.C據材料可知,氐人能織布,擅長種田,畜羊豕牛馬驢騾,這表明白氐人當時生產以耕織和飼養(yǎng)相結合,C項正確;A項表述過于確定,解除;材料強調的是氐人的生活習俗,沒有涉及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三國時期,解除D項。3.C4.B5.A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魏晉南北朝戰(zhàn)亂紛爭的年頭里,有利于北方各民族的交融,故選A項;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在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這種選官方式促使門閥制度慢慢產生,而不是因為孝文帝改革,解除B項;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使其統(tǒng)治基礎得到加強,而不是減弱,解除C項;孝文帝改革把都城由平城遷到了洛陽,使得洛陽的戰(zhàn)略地位得到了加強,而洛陽不屬于關中地區(qū),解除D項。6.C依據所學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內容可知,此時經濟重心還未轉移到南方。材料“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他們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表明北方的風俗影響到了經濟實力稍弱的南方,C項正確;語言統(tǒng)一的說法錯誤,解除A項;消弭文化差異的說法過于確定,解除B項;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經濟實力對風俗的影響,與南方社會的包涵性無關,解除D項。7.C依據材料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統(tǒng)治者都在加強太子的兵力,以親緣關系來維系和加強政治上的皇權統(tǒng)治,故選C項;太子掌兵是為了加強皇權,解除A項;官僚政治是指具有職能專業(yè)化、職務憑資格、行動按固定規(guī)章辦事、權力分等級等特點的系統(tǒng)行政管理體制,解除B項;材料沒有反映皇子爭立現象,解除D項。8.B從材料中的“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經濟發(fā)展維持了這種局面的長期存在”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開發(fā)初見成效,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故選B項;當時北方經濟水平照舊超過南方,解除A項;北方長期戰(zhàn)亂,不利于復原生產,解除C項;D項中的“阻斷溝通”說法確定,解除。9.A據材料可知,隋朝時朝廷在各地建糧倉和便利的運糧通道,糧食儲運體系較完善,故選A項;隋文帝建糧倉目的是解決民生問題,并不是因為其節(jié)儉,解除B項;材料只提到建糧倉、通糧道,并沒有提到對農夫的殘酷剝削,解除C項;材料說的是建糧倉,并沒有說江南地區(qū)產糧超過北方,解除D項。10.D依據材料“這一主干交通構成了‘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寶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線”可知,交通建設促進了國家的統(tǒng)一穩(wěn)定,故選D項;題干內容無法說明當時中國的人工運輸河修建技術是否領先世界,解除A項;京杭大運輸河加強了南北溝通,但沒有體現水路運輸是否成為主要交通形式,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經濟重心南移,解除C項。11.A材料認為“貞觀之治”時,社會安定,經濟旺盛。“貞觀之治”以開明政治為后人所稱頌,此時處于唐朝初年,經濟慢慢復原,但材料過于夸張,夾雜了史學家對“貞觀之治”的想象成分,A項正確。12.C唐朝中心政府冊封突厥首領是羈縻政策的表現,這有利于分化突厥勢力以加強限制,C項正確;A項表述確定,解除;太宗和高宗時期正值唐朝強盛時期,B項解除;該政策并不能保證突厥不再與唐政府為敵,D項解除。13.D依據材料“夫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可知,宋人認為藩鎮(zhèn)割據減弱了唐朝的統(tǒng)治力氣,但藩鎮(zhèn)又維持了衰落中的唐朝的統(tǒng)治,故選D項,解除A、C兩項;依據材料“世言唐所以亡,由諸侯之強,此未極于理”可知,宋人認為唐朝滅亡的主要緣由不在藩鎮(zhèn),解除B項。14.C設置節(jié)度使是唐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的體現。題干中代表中心政府權力的尚書省的職能已經慢慢被地方藩鎮(zhèn)長官節(jié)度使所取代,這反映出藩鎮(zhèn)勢力的發(fā)展減弱了唐王朝的中心集權,故C項正確。15.B材料認為亡國不確定都是暴君導致的,“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也會導致亡國。結合唐朝史實可知,經過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朋黨之爭、農夫起義之后,唐朝的滅亡已成必定,B項正確。16.參考答案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建于北魏時期的洛陽,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邇确鹣衽c云岡石窟相比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點,衣袖寬大,面目表情慈祥。賓陽中洞造像之所以具有上述特點,是因為北魏孝文帝改革,變更鮮卑舊俗;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大力學習中原文化,在語言、服飾等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擠壓模擬課程設計
- 銀行支行的行政后勤工作綜述
- 寵物服務員工作總結
- 港口貨物裝卸合同三篇
- 三年級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總結
- 門診護士年終總結
- 【八年級下冊歷史】期中達標測試卷
- 2024年統(tǒng)計員年終工作總結篇
- 2024-2025學年北京門頭溝區(qū) 初三(上)期末物物理試卷(含答案)
- 分包采購委托合同(2篇)
- 2025年云南昆明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投資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HSE基礎知識培訓
-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GB/T 5483-2024天然石膏
- 2024年度托管班二人合伙協議書3篇
-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臨床(專升本)學士學位考試復習題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部編版期末綜合模擬試卷(含答案)
- 鄉(xiāng)村振興暨干部素質提升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
- IATF16949:2024標準質量手冊
- 飼料加工混凝土施工合同
- 會議會務服務投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