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9《桃花源記》_第1頁
八下9《桃花源記》_第2頁
八下9《桃花源記》_第3頁
八下9《桃花源記》_第4頁
八下9《桃花源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下9《桃花源記》知識梳理一.重點詞語:緣:沿著,順著。芳草:香草。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繽紛:繁多而錯雜的樣子。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極:非常。才:僅?;砣婚_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相:互相,指雙方。悉:都。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和孩子。是借代手法。并:都。怡然:快樂的樣子。乃:竟然。具:詳細。要:通“邀”,邀請。咸:都。云:說。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先世:先代,祖先。妻子:妻子和兒女。邑人:同鄉(xiāng)。復(fù):再,又。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既:已經(jīng)。扶:沿、順著。志:名詞作動詞,做標(biāo)記。及:到。所志:所做的標(biāo)記。遂:終于。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2.豁然開朗:比喻對某一問題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3.怡然自樂:形容和悅而得意的樣子。

4.無人問津:比喻無人過問而十分冷落。二.文言知識歸納:(一)通假字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二)古今異義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仿佛若有光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原是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統(tǒng)稱,現(xiàn)僅指運輸事業(yè)。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7.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變。8.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間隔古義:隔絕不通音信。今義: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三)一詞多義1.出不復(fù)出焉(動詞,出去)皆出酒食(動詞,拿出)2.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3.之忘路之遠近(助詞,的)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具答之(代詞,代指對方的問題)處處志之(助詞,不譯)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4.舍便舍船(shě離開,動詞)屋舍儼然(shè房屋,名詞)5.為捕魚為業(yè)(作為,動詞)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介詞)6.志:A.處處志之(做記號)B.尋向所志(記號)7.為:A.不足為外人道也(wèi對,介詞)B.捕魚為業(yè)(wéi作為,動詞)8.乃:A.見漁人,乃大驚(于是,就)B.乃不知有漢(竟然,居然)9.遂:A.遂迷(終于)B.后遂無問津者(于是,就)(四)詞類活用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窮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語云(名詞作動詞,告訴)志之(名詞作動詞,做標(biāo)記)(五)文言句式1.判斷句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2.省略句(1)省略主語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從口入。(分別省略主語“小口”“武陵人”)②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語“人們”)③(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分別省略主語“村中人”“漁人”)(2)省略賓語①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問”“要”后省略賓語“漁人”)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后面省略賓語“之”)③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延”后省略賓語“漁人”)(3)省略介詞林盡水源。(“盡”后面省略介詞“于”)三.重要句子翻譯:1、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對此感到很詫異,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這片林子的盡頭。初極狹,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5、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桃源人)見到漁人,就非常吃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桃源人)。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源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桃源人)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朝了。7、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里的人告訴漁人說:“這里的事情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起。”問題歸納:1.開篇對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圖景作鋪墊。2.作者是怎樣描繪桃花源的?有怎樣的用意?為了突出主旨,作者從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兩方面描繪了美麗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鄙钋榫埃骸捌渲型鶃矸N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弊髡咚枥L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圖景,寄托著作者的社會理想。3.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這個原因有何作用?“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交代了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對戰(zhàn)亂的厭惡、痛恨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寫了作者對秦漢以來,特別是對東晉黑暗腐朽社會的否定。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說了些什么,村民為什么嘆惋?答:(1)①講社會的動亂黑暗和秦以后的變遷。②講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難。③講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的殘酷剝削和壓迫。(2)村民嘆惋的是: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5.“處處志之”與“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不矛盾。作者這樣寫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桃花源只不過是作者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罷了。6.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結(jié)尾寫劉子驥是否多余?這樣寫并不多余。結(jié)尾寫劉子驥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探訪桃花源沒有成行,是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尋覓,在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的社會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7.說一說,桃花源奇異在何處?景奇:桃花林美景奇、桃花源內(nèi)環(huán)境奇,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人奇:桃花源人長期與世隔絕,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蹤奇:后人再去尋找桃花源,都一無所獲,不見其蹤影。8.當(dāng)漁人離開時,桃源人為什么囑托“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起什么作用?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zhàn)亂,不想讓外人知道,打擾了他們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作用:設(shè)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神秘;也為下文再尋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筆。9.桃源人“不復(fù)出焉”的原因是什么?桃源人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地方,過著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飽受戰(zhàn)亂之苦。10.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fēng)純樸,熱情好客,生活富足,沒有階級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之苦。11.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似無、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渲染了一種神秘的色彩。12.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dāng)時理想的社會?與黑暗現(xiàn)實對立,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是整個封建社會人民共同的理想。13.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一個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會?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理想?虛構(gòu)的目的在于通過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dāng)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反映了作者主張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負,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達了他對封建社會的評擊和批判。14.文中第三段寫“桃源人”初見漁人,“乃大驚”有何用意?寫出了桃源人見生人驚異,顯示桃花源與世隔絕久遠。15.你認為武陵郡太守和劉子驥尋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樣嗎?不一樣。太守是為了奪取桃花源,而劉子驥是為了欣賞和追求理想社會。16.作者把虛構(gòu)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把桃花源寫的變幻莫測,忽隱忽現(xiàn),試舉例說明,作者寫了哪些現(xiàn)實?有什么作用?文章開始交待了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的身份,結(jié)尾寫劉子驥,使虛構(gòu)的桃花源發(fā)生的一切事情變得好像是真實的。17.依據(jù)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應(yīng)具備哪些條件?自然環(huán)境美好,社會生活寧靜,物產(chǎn)豐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勞動,過著美好寧靜、幸福的生活。18.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寄托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能否變成現(xiàn)實?今天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這個理想?陶淵明的理想社會: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民風(fēng)淳樸,寧靜,自給自足。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19.作品的思想反映作者的思想,通過學(xué)習(xí)本文,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是一個看不慣社會的黑暗,厭倦了官場的斗爭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功名利祿的人。20.“世外桃源”吸引人的地方:①桃花源中的美景,(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②桃花源中人幸福、和諧的生活,他們?nèi)粘龆魅章涠?,老人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到處是一派幸福、快樂的景象;③沒有戰(zhàn)亂、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作者借桃花源表達了希望能生活在一個沒有剝削壓迫、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桃花源是當(dāng)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會。21.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22.閱讀2、3段,說說桃花源的村民們有著怎樣的特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生活安閑快樂?!氨阋€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薄緲愫每??!按逯新動写巳?,咸來問訊。”——對外界充滿好奇?!白栽葡仁辣芮貢r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與世隔絕,與世無爭?!按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外界生活的不滿。23.《桃花源記》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今天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答:(1)①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②人民安居樂業(yè),和睦相處,平等自由。②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社會安定。(2)①這一理想是對當(dāng)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愿望,具有積極意義。②它帶有一定的復(fù)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實現(xiàn)。五.理解默寫:1.描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前見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文中描寫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fēng)純樸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文中陸游《游山西村》中“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表明桃花源人與“見漁人”“乃大驚”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表明桃花有人甘愿過隱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擾的句子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11.與陸游的詩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個成語是豁然開朗。漁人甚異之。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14.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語句,文中與此相似的句子是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16.寫漁人辭行,村中人叮囑的句子是不足為外人道也。遂迷,不復(fù)得路。18.“無人問津”這一成語出自本文的原句是后遂無問津者。19.與“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男女衣著,悉如外人。20.與“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1.文章的線索: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順序?qū)l(fā)現(xiàn)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貫穿起來。第二部分真題演練學(xué)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對比閱讀(2023春·江蘇鹽城·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甲】【乙】兩部分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桃花源記》)【乙】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庇嗉疑钌街校看合闹?,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①,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犢②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③稚子,作筍蕨④,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shù)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友,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jié)數(shù)時⑤,相與劇談一晌。歸而倚仗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入目。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然此句妙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臂蒼,馳獵于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⑥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ü?jié)選自《鶴林玉露》,有刪改)【注】①剝啄:象聲詞,敲門聲。②麛(mí)犢:小鹿,也泛指幼獸。③山妻:隱士之妻。常用作對別人稱自己妻子的謙辭。④筍蕨:竹筍和蕨菜。⑤探節(jié)數(shù)時:指尋求節(jié)日或好日子。⑥袞袞(gǔn):晨霧彌漫的樣子。1.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biāo)一處)旋汲山泉拾松枝2.解釋文中加點詞語。①桑竹之屬:

②阡陌交通:③既歸竹窗下:

④相與劇談一晌: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②坐弄流泉,漱齒濯足。4.【甲】【乙】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處?【答案】1.旋汲山泉/拾松枝2.類交錯相通已經(jīng)共同,一起3.①又向前走了幾十步,由狹窄陰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②坐下來賞玩奔流的泉水,(用這水)漱口洗腳。4.都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官場的厭棄,向往悠閑自適的美好生活?!窘馕觥?.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本句句意為:就打點山泉水,撿幾根松樹枝。“汲山泉”“拾松枝”為并列關(guān)系,分述不同的動作,應(yīng)斷開;故斷句為:旋汲山泉/拾松枝。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屬于:類。(2)句意:田間小路四通八達。交通:交錯相通。(3)句意: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既:已經(jīng)。(4)句意:大家就約好一起吃飯暢談。相與:共同,一起。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重點詞語:復(fù),繼續(xù);行,向前走;豁然開朗,由狹窄陰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2)句重點詞語:坐,坐下;弄,賞玩;漱齒濯足,漱口洗腳。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把握?!短一ㄔ从洝肥菛|晉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乙文中“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意思是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時候,蒼翠的苔蘚生滿臺階,落下的花瓣鋪滿小路,沒有人來敲門打擾,惟有松樹的影子斑駁不齊,地面和空中不時傳來鳥兒的啼鳴。中午剛剛睡足,就打點山泉水,撿幾根松樹枝,煮苦茶喝它?!氨藸奎S臂蒼,馳獵于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意思是那些牽著獵狗、駕著蒼鷹,奔馳追逐在聲色名利場中的人,只看見滾滾的馬頭塵土和匆匆的過隙馬影罷了,哪知道這句話的妙處呢?同樣表現(xiàn)出自己對歸隱生活的喜愛,對追名逐利者的鄙視。據(jù)此總結(jié)作答即可?!军c睛】參考譯文:【甲】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裝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疽摇刻谱游鞯脑娭袑懙溃骸吧届o似太古,日長如小年?!蔽野鸭野苍谏钌降睦锩妫糠甏耗┫某酰ǖ臅r候),蒼翠的苔蘚生滿臺階,落下的花瓣鋪滿小路,沒有人來敲門(打擾),(惟有)松樹的影子斑駁不齊,地面和空中不時傳來鳥兒的啼鳴。午睡剛夠,就打點山泉水,撿幾根松樹枝,煮苦茶喝(它)。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樹竹子,跟小麝犢(一樣)都在高高的樹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來賞玩奔流的泉水,(用這水)漱口洗腳。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筍和蕨菜,端上麥子煮的飯,高高興興的吃一個飽。在窗子旁邊提筆起來,管他多少寫個幾十個字,(或者)展開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跡、畫卷來一起欣賞。興致來了就吟誦小詩,有時草書一兩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門到溪邊踱步,偶然遇到種田的大爺或垂釣的朋友,問問桑葉麻藤,談?wù)劰C椎竟?,猜猜天氣,遇到?jié)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約好一起吃飯暢談,回家后靠在柴門旁邊,就(只見)夕陽掛在山上,(樹林和天空)紫色綠色紛繁眾多,迅速變幻,美麗得讓人目眩。品位子西的這句詩(指前文“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句),可以說得上絕妙了。但是這句詩雖然妙,懂得那妙處的人大概少。那些牽著獵狗、駕著蒼鷹,奔馳追逐在聲色名利場中的人,只看見滾滾的馬頭塵土和匆匆的過隙馬影罷了,哪知道這句話的妙處呢?要是誰能真的理解這樣的奧妙,那么就像東坡說“的沒事靜靜地坐在這,一天時辰好像過得像兩天了,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歲”,這樣的收獲難道不多嗎?二.(2023春·河南鶴壁·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乙】同治戊辰冬十一月,余在青浦,赴章練塘勘爭蕩田案。歸途颶風(fēng)大作,舟在蕩中顛簸不可泊,乃沿湖漘①行;又被風(fēng)吹向蘆葦中,篙艫無所施,任其飄泛。良久,見一小港,遂努力循之入,入里許,遇叢莽而淺,因擊纜焉。隨從之船皆四散不可覓。風(fēng)稍定,夕陽且銜山,舟人方理篷索,余視灘際有小徑,攝衣而登。行數(shù)十步,田疇綺錯,麥已萌芽。野鳥飲啄于隴畔,見人不驚。隨塍②左右,更數(shù)百步,得一橋,過橋,升高岸,睹炊煙數(shù)縷起木末,縱步赴之。約又里余,抵一村,屋多茅茨,編槿③為界,計十余家。稻堆在場,如比如櫛,高下不一。男子春榆,婦人織絲,皆熙熙有自得之色。顧見不速客至,雞飛于塒④,犬吠于門,數(shù)人雜然問:“客舟避風(fēng)至此耶?”余應(yīng)曰:“然?!庇嘌芈穱@息,謂此亦今時之桃花源也。(陳其元《今時之桃花源》)【注釋】①漘(chún):水邊。②塍(chéng):田間土埂。③槿:落葉灌木或小喬木。④塒(shí):雞窩。5.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引凄異

非我莫屬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尋向所志

尋根究底C.處處志之

志怪者也

志存高遠D.不足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頭頭是道6.把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7.文章結(jié)尾寫到了與陶淵明同時代的真實人物劉子驥有何用意?8.【甲】中“漁人”來到“桃花源”和【乙】中的“余”來到“今時之桃花源”的原因各是什么?他們眼中的“桃花源”環(huán)境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總結(jié)。【答案】5.B6.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7.①在奇幻故事中介入真實成分,使情節(jié)曲折變化。②劉子驥是一位喜歡游山玩水,內(nèi)心向往隱世閑逸生活的名士,對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進一步的渲染與補充。③即便是如劉子驥一般的“高尚士”,也尋不到桃花源,桃花源永遠隱沒在奇山秀水之中,給世人留下無限的期盼與神往,增加其神秘感。8.原因:【甲】中“漁人”是在捕魚途中忘記路途遠近,迷失方向,誤人桃林,發(fā)現(xiàn)洞口,進入桃花源。【乙】中“余”是乘船躲避大風(fēng)到這兒。相同之處:①自然環(huán)境和諧優(yōu)美。②社會環(huán)境安定祥和。③百姓生活幸福快樂?!窘馕觥?.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A.類/連續(xù)/屬于;B.都是“尋找”的意思;C.做標(biāo)記/記載/志向;D.說/方法/道理;故選B。6.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問:詢問;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結(jié)合甲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可知,劉子驥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喜歡游山玩水,內(nèi)心也向往隱居閑適的生活,他去尋找桃花源,可以為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再結(jié)合“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可知,桃花源里生活安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劉子驥尋找不到,暗示桃花源在現(xiàn)實中不存在,給世人留下了無限的期盼和向往之情,增加了神秘感;劉子驥是一位真實的人物,而本文的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場景,這樣寫,讓文中的故事似真似幻,情節(jié)富有曲折性。8.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根據(jù)甲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可知,甲文中的漁人是在捕魚途中忘記路途遠近,迷失方向,誤人桃林,發(fā)現(xiàn)洞口,進入桃花源。根據(jù)乙文“余在青浦,赴章練塘勘爭蕩田案。歸途颶風(fēng)大作,舟在蕩中顛簸不可泊,乃沿湖漘行;又被風(fēng)吹向蘆葦中,篙艫無所施,任其飄泛。良久,見一小港,遂努力循之入”可知,“我”是乘船躲避大風(fēng)到這兒;相同之處:根據(jù)甲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和乙文“行數(shù)十步,田疇綺錯,麥已萌芽。野鳥飲啄于隴畔,見人不驚”可知,“桃花源”自然環(huán)境美好;根據(jù)甲文“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和乙文“男子春榆,婦人織絲,皆熙熙有自得之色”可知,“桃花源”的社會環(huán)境安定祥和,老百姓生活的幸??鞓?。【點睛】參考譯文:(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自得其樂。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睗O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乙)同治戊辰冬十一月,我在青浦,去章練塘,處理勘爭蕩田案?;貋淼牡缆飞巷Z風(fēng)大起,船在水中漂蕩顛簸不能停下來,于是沿著湖水邊前行。過了一段時間,我看見一個港口,就努力地沿著水流進入港口,進入一里左右,我看見水邊平地上有條小路,提起衣服棄船就上岸。走了數(shù)十步,田地縱橫交錯,麥子已經(jīng)開始發(fā)芽。野鳥在田壟旁邊喝水啄食,看見人也不驚起。大約又走了一里多,到了一個村子,房屋多是用茅草蓋的,男人在舂米,婦女在紡織,他們都和樂地生活著,面露愉悅自得之色。回頭看一個不速之客來到,雞飛到墻上的雞窩里,狗在家門前大叫,很多人紛紛地來問:“您是乘船躲避大風(fēng)才到這兒的嗎?”我回答說:“是?!蔽已芈穱@息著,認為這兒也就是如今的桃花源啊。三.(2023春·新疆阿克蘇·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刻一ㄔ从洉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9.下面句子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緣溪行

沿著,順著B.尋病終

隨即,不久C.便要還家

同“邀”,邀請D.處處志之

記號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1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以一個捕魚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biāo)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fù)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B.“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fā)”“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黃發(fā)”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C.本文的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芳草鮮美”中“鮮美”二字,造語奇特,描摹生動,“鮮”重點寫草青色,帶著大地與生俱來的蓬勃生機。D.作者以虛實相生、回環(huán)曲折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幸福安樂、恬靜自然的人間生活圖景,體現(xiàn)了東方文明特有的市美追求和社會理想?!疽摇靠鬃舆^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唬∥粽呶峋刷鬯烙诨⑽岱蛴炙姥山裎嶙佑炙姥?。”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英茏R之,苛政猛于虎也。”(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12.對文中劃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B.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C.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D.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13.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答案】9.D10.①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②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嘆惋惜。11.B12.B13.桃花源人不愿意離開的原因是:桃花源與世隔絕,遠離戰(zhàn)亂,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fēng)淳樸。人們安居樂業(yè),祥和幸福。泰山婦人不愿意離開的原因是: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遠比山中的虎患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D.句意:處處都做了記號。志:做記號;故選D。10.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的理解。重點詞有:(1)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2)為:對、向;具:詳細地;皆:都;嘆惋:感嘆惋惜。1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B.有誤?!包S發(fā)”代指老人;故選B。1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xiàn)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獨立完整的表達句意;故斷為: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故選B。1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甲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知,桃花源環(huán)境優(yōu)美,資源豐富,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安康幸福;根據(jù)“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可知,桃花源人是為躲避戰(zhàn)亂才來到這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的,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根據(jù)“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fēng)淳樸;根據(jù)乙文“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笨芍?,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于虎口,但是這里沒有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表現(xiàn)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遠比山中的虎患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點睛】參考譯文:【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裝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睗O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疽摇靠鬃勇愤^泰山腳下,有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悲傷??鬃臃鲋嚽暗臋M木聽婦人的哭聲,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您這樣哭,實在像連著有了幾件傷心事似的?!保▼D人)就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xiàn)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問:“那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年輕人要記住這件事,苛刻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四.(2023春·福建泉州·八年級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xué)校考階段練習(xí))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恳姖O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香。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遺人隨其往,尋向所態(tài),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明日,過桃源縣,至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為瘦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屢陟彌②高,石為泉嚙,皆若靈壁。(選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釋】①踞:蹲坐。②彌:更加。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便要還家(2)處處志之(3)過桃源縣(4)溯源而上15.下列對文中句子的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B.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C.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D.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16.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17.兩文中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請分別概括【甲】【乙】兩文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敬鸢浮?4.(1)通“邀”,邀請

(2)做記號

(3)經(jīng)過

(4)沿著15.B16.(1)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2)到了白馬雪濤前,(因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17.【甲】抒發(fā)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對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游覽時的喜悅之情?!窘馕觥?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1)句意: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作客。要:同“邀”,邀請。(2)句意:處處都做了記號。志:做記號。(3)句意:經(jīng)過桃源縣。過:經(jīng)過。(4)句意:沿著水向上尋找源頭。溯:沿著。1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頓。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進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停頓: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故選:B。1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1)余人,剩下的人。各,各自。復(fù),又。延,邀請。其家,他們的家里。皆,都。(2)至,到。皆,都。踞坐,蹲坐。17.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甲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乙文:乙文作者描寫了山石的險峻,桃林的繁茂,泉水的清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白馬雪濤的美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向往,抒發(fā)了游覽時的喜悅之情?!军c睛】參考譯文:【甲】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作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睗O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疽摇康诙欤?jīng)過桃源縣,到了綠蘿山下,山峰極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馬雪濤(景點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進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樹,兩邊如設(shè)錦帳,地上的花瓣有幾寸高,泉水細細的流淌。沿著水向上尋找源頭,越走越高。石頭被泉水侵蝕,都像峭壁一樣。五.(2023春·湖南常德·八年級安鄉(xiāng)縣第一中學(xué)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渡希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不足為外人道也/中軒敞者為艙 B.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各具情態(tài) D.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無所依19.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處)問

世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1.“記”又稱“雜記”,上面三段選文,或件,或記山川名勝,或記器物建筑。閱讀下面鏈接材料中這段“記”的選文,判斷它與甲、乙、丙三段文字哪一段“記”的類型相同,并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解釋原因?!炬溄硬牧稀咳涨夷?,乃登山循城而歸,暝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諸人皆曰:“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殆近之矣?!?2.甲文《桃花源記》篇末分別交代了漁人和“高尚士”劉子驥再尋桃源卻不可得,請?zhí)骄窟@樣結(jié)尾的作用?!敬鸢浮?8.D19.問/今是何世20.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21.和乙段文字“記”相同。乙段文字記的是小石潭中和小石潭邊的風(fēng)景,是記敘風(fēng)景名勝;鏈接材料描寫的是作者登山沿途看到的風(fēng)景,是記山川名勝的,所以與乙段文字相同?;颍汉鸵叶挝淖帧坝洝毕嗤?。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如材料中的“暝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描寫了月光遍布其上,呈現(xiàn)出萬影蕩漾,像魚龍起伏于波浪中的景象,與《小石潭記》寫景相似。22.答題要點示例:再尋桃花源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襯托出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同時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暗示如此美好的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不是真實存在的?!窘馕觥?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A.對、向/是;B.竟然/于是、就;C.詳細/含有;D.都解釋為“像”;故選D。19.本題考查斷句。這句話意思是: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敖袷呛问馈笔恰皢枴钡馁e語,據(jù)此斷句為:問/今是何世。20.本題考查翻譯語句。注意關(guān)鍵詞: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21.本題考查閱讀比較。由甲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和“自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不足為外人道也”可知,甲段文字記敘的是漁人來到桃花源后受到桃源村民熱情接待的事件,所以是記敘人物事件;由乙文“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可知,乙段文字記的是小石潭中和小石潭邊的風(fēng)景,所以是記敘風(fēng)景名勝;由丙文“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和“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可知,丙段文字是記“核舟”這一器物建筑的。再聯(lián)系鏈接材料,由“暝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和“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可知,這里描寫的是作者沿途看到的風(fēng)景,所以是記山川名勝的,與乙段文字相同?!瓣陨路e,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正是描寫了此處“月光遍布其上,呈現(xiàn)出萬影蕩漾,如魚龍起伏于波浪中的景象”,與《小石潭記》寫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類型相似。22.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的能力。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再尋桃花源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襯托出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依據(jù)“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可知,他是當(dāng)時一個高尚的人士;依據(jù)“未果,尋病終”可知,這交代了他離奇的結(jié)局,令人生疑。上述內(nèi)容,給讀者亦真亦幻的感覺,使尋找桃花源這件事具有神秘色彩。依據(jù)“后遂無問津者”分析,不僅給人想象的空間,而且說明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军c睛】【甲】參考譯文: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shè)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睗O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biāo)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說,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biāo)記,結(jié)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乙】參考譯文: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任何依靠。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颈繀⒖甲g文:明朝(有一個)有特殊技藝(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根據(jù)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鏈接材料】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歸。這時暮色低垂,月光遍布其上。低頭看去,只見萬影蕩漾,像魚龍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說:“這是萬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謂小盤谷,大概快到了吧。六.(2023春·廣東云浮·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刻一ㄔ从洉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2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緣溪行()

(2)才通人()

(3)咸來問訊()2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疽摇刻諠撝詡魈諠?,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亦無所辭焉醉則大適融然。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2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博學(xué)善屬文()

(2)弦徽不具()2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亦無所辭焉醉則大適融然27.請分別說出【甲】【乙】兩文中陶淵明的人物形象?!敬鸢浮?3.沿著,順著僅僅、只全,都24.(1)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2)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25.撰寫具備26.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亦無所辭焉/醉則大適融然27.①【甲】文中,陶淵明描繪了桃花源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場面,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表現(xiàn)作者是一個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不滿,希望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人。②【乙】文中,陶淵明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簡陋,生活也極為貧窮。面對如此貧苦的生活,他依然與親朋好友舉杯痛飲,個性灑脫,不拘小節(jié),自得其樂。③【乙】文的結(jié)尾處,陶淵明雖有一把琴,卻無琴弦,更不會撫琴,然而朋友相聚,他總能撫琴相和,這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的性格?!窘馕觥?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為:沿著小溪往前走。緣:沿著;②句意為:僅容一個人通過。才:僅僅,只;③句意為:都來打聽消息。咸:都、全。2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調(diào)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有:(1)黃發(fā):老年人;垂髫:小孩子;并:都。(2)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2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博學(xué)多才,善于寫文章。屬:撰寫;(2)句意為:琴沒有五音。具:具備。2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語法分析判斷句子的停頓。本句的意思是:他的親朋有時帶著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辭。每當(dāng)喝醉的時候,就十分滿足地酣睡。從沒有高興或生氣的樣子。這句話是對陶淵明不拘小節(jié),肆意與親友飲酒的情形。“其親朋好事”交代了背景,“或載酒肴而往”中的“或”是有時的意思,故此斷開?!耙酂o所辭焉”的主語與上句不同,是陶淵明,“焉”句末語氣詞,“醉則大適融然”則是醉后的表現(xiàn),故此斷開??蓳?jù)此斷句為: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亦無所辭焉/醉則大適融然。2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內(nèi)容理解。甲文陶淵明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乙文中陶淵明“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則撫而和之”一句,雖有一把琴,卻無琴弦,更不會撫琴,然而朋友相聚,他總能撫琴相和,表現(xiàn)出高雅脫俗、悠閑自得、個性灑脫、不拘小節(jié),自得其樂的生活情趣。“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寫出陶淵明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簡陋,生活也極為貧窮,表現(xiàn)其安貧樂道;“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亦無所辭焉,醉則大適融然”表現(xiàn)他為人的率真、個性灑脫、不拘小節(jié),據(jù)此歸納概括出其性格特點?!军c睛】參考譯文:(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裝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睗O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乙)陶潛,字元亮。陶潛自小情懷高尚,博學(xué)多才,善于文章;為人灑脫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樂,被鄉(xiāng)鄰所稱道。曾寫有《五柳先生傳》,寫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fēng)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他的自序是這樣的,當(dāng)時的人說這叫實錄。他的親朋好友有時帶著酒菜前往陶潛住處,他也從不推辭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覺很舒適,從沒有高興或生氣的樣子。即使有時不喝酒,也不停止寫詩詠嘆。陶潛不懂音樂但卻備有一張琴,琴沒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撫琴和著琴音說:“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勞煩音樂?!逼撸?023春·遼寧撫順·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盵乙]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①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注釋】①肥:強健。②御:駕車人。28.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A.乃大驚

乃不知有漢 B.忘路之遠近

具答之C.不足為外人道也

天子以德為 D.悉如外人

咸來問訊29.將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2)大臣法,小臣廉。30.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31.【甲】文中能夠體現(xiàn)桃花源內(nèi)人們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用原文語句回答)32.【乙】文中作者認為想要達到“大順”境界的三個條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28.D29.(1)率領(lǐng)妻子兒女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來。(2)大臣守法度,小臣廉潔。30.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3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2.家強健國強健天下強健【解析】2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連詞,于是,就/副詞,竟然;B.不同,助詞,的/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C.不同,介詞,向、對/動詞,作為;D.相同,全,都;故選D。29.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重點詞語有:(1)率,帶領(lǐng);邑人,鄰居;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2)法,守法;廉,廉潔奉公。3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士”是“以信相考”的主語,“百姓”是“以睦相守”的主語,“天下之肥也”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士人用誠信相交往,百姓把和睦作為準(zhǔn)則,天下就會太平無事。據(jù)此斷句為: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3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意思是: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逍遙快樂。這兩句話寫出桃花源中的人們安適快樂的精神狀態(tài)。3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根據(jù)“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能提煉出:家庭和睦;根據(jù)“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能概括出:君臣和諧,國強??;根據(jù)“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能概括出:施行仁政,社會秩序井然,天下強健?!军c睛】參考譯文:[甲](他找到)林子的盡頭,(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頭,山腳下有個小洞,隱約好像有點光亮。(漁夫)于是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山洞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狹窄的隧道)突然(變得)寬闊敞亮了,土地平整開曠,屋舍整整齊齊,房前屋后有良田、魚池,環(huán)繞著茂盛的桑樹、竹林。田間小路東西南北交錯縱橫,雞鳴犬吠之聲相互都能聽到。人們在田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逍遙快樂。村中人見了漁夫,于是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夫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村中人于是便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和兒女及鄰居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夫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晉朝了。漁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的人)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招待他。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桃花源里的人囑咐他說:“不要對外面的人說(這里的情況)。”[乙]父子之間心意誠厚,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夫妻之間和和美美,家業(yè)才能旺發(fā)達。大官守法公正,小官廉潔奉公,各司其職,上下相互督促,勤政為民,國家就會穩(wěn)定富強。天子把德行當(dāng)作車駕、把禮樂當(dāng)作車夫,諸侯用禮儀相交往,大夫遵循法度來相處,士人用誠信相交往,百姓把和睦作為準(zhǔn)則,天下就會太平無事。這就是太平盛世。八.(2023春·廣東東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甲】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钡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33.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的意思文言詞語理解詞義的方法提示解釋悉如外人查閱詞典法:①詳盡、詳細;②盡;③全、都(1)(填序號)處處志之詞類活用法:一狼洞其中(2)及郡下,詣太守課內(nèi)遷移法:及魯肅過尋陽(3)3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成現(xiàn)代漢語。(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乙】溫州人李庭等,大歷六年,入山斫樹,迷不知路,逢見漈(jì)水。漈水者,東越方言以掛泉為漈。中有人煙雞犬之候,尋聲渡水,忽到一處,約在甌閩之間,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環(huán)深映。有象耕鳥耘①,人甚知禮。野鳥名鴝(qú),飛行似鶴,人舍中唯祭得殺,無故不得殺之,殺則地震。有一老人,為眾所服,容貌甚和,歲收數(shù)百匹布,以備寒暑。乍見外人,亦甚驚異,問所從來,袁晁賊平未②,時政何若,具以實告。因曰:“愿來就居,得否?”云:“此間地窄,不足以容?!睘橹蔑嬍?,申以主敬。既而辭行,斫樹記道。還家,及復(fù)前蹤,群山萬首,不可尋省。(節(jié)選自顧況《仙游記》)【注釋】①象耕鳥耘: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烏之啄食,早期吳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fēng)。②袁晁賊平未:袁晁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這位老者問話的時候已經(jīng)過去8年。35.下列各項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殺 B.此人——為具言所聞/為眾所服C.具答之/具以實告 D.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以容36.請用兩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馀家37.比較【甲】【乙】兩文,從內(nèi)容與形式上說說它們的相同之處?!敬鸢浮?3.③做標(biāo)記等到,到了……的時候34.(1)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課下注釋: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2)他們(村中人、桃源中人也可)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35.C36.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馀家37.①內(nèi)容上:兩篇文章都描繪了一個沒有戰(zhàn)亂、寧靜淳樸、安居樂業(yè)的理想樂土;②形式上:兩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形式非常相似,都是“發(fā)現(xiàn)樂土——辭別樂土——再尋樂土而不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和動蕩;都借所遇理想樂土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寄予了作者的社會理想?!窘馕觥?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悉:全、都;根據(jù)查閱字典法可知,選③;(2)句意:處處都做了記號?!耙焕嵌雌渲小币鉃椋毫硪恢焕钦谀抢锎蚨础6矗好~作動詞,“打洞”的意思。根據(jù)詞類活用法可知,志的意思是:做記號;(3)句意: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凹棒斆C過尋陽”意為: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根據(jù)課內(nèi)遷移法可知,及的意思是:等到。3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2)今:現(xiàn)在。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3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