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課件_第1頁
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課件_第2頁
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課件_第3頁
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課件_第4頁
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水文部分探討地球上水的性質(zhì)、分布、循環(huán)、運動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地理環(huán)境、人類社會之間相互關(guān)系

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質(zhì)與分布地球上的水是指地球上水圈內(nèi)所有形式的水,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澤水、冰川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大汽水等。在地理環(huán)境要素中,水是最活躍的因子,在其循環(huán)運動過程中,與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之間,處于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之中。使其水量與水質(zhì)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水又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保證人類生活和發(fā)展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物質(zhì)條件之一。第一節(jié)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質(zhì)一、水的形態(tài)及其轉(zhuǎn)化(一)水分子存在形式由于水分子具有極性,在自然界,水不完全是單水分子H2O,而更多的情況下是水分子的聚合體。水分子聚合體包括:單水分子(H2O)雙水分子(H2O)2三水分子(H2O)3(二)水的三態(tài)及其轉(zhuǎn)化

隨著水溫的變化,三態(tài)水分子的聚合體也在不斷的變化。1)隨著水溫的升高,水分子聚合體不斷地減少,而單水分子不斷地增多。2)隨著溫度的降低,水分子聚合體不斷增多,單水分子不斷減少。3)水溫在3.98℃時,結(jié)合緊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所以此時水的密度最大,比重為1。

不同水溫水分子聚合體的分布(%)分子式冰水0℃0℃4℃38℃98℃H2O019202936(H2O)24158595051(H2O)35923212113二、水的熱學性質(zhì)水變成水汽或冰融成水都要吸收熱量。相反,水汽凝結(jié)和水結(jié)成冰都要放出熱量,而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的。這種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水的潛熱。水在0℃直接蒸發(fā),其潛熱為2500J/g;在100℃時,汽化潛熱為2257J/g;冰在0℃時,融解潛熱為1401J/g;冰直接升華,潛熱為1401+2500=3901J/g。水的熱容量與潛熱特性,對整個地球上的熱量變化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冬季不致過冷,夏季不致過熱。

三、水溫(一)海水溫度1.海水熱量的收支海水的熱量收支收入支出1、太陽和天空的短波輻射1、海面輻射2、大氣長波輻射2、海水蒸發(fā)3、地殼內(nèi)熱3、洋流輸送4、凝結(jié)釋熱4、海水垂直交換5、洋流熱量輸送6、海水垂直交換7、化學、生物、放射性物質(zhì)放出的熱量

8、海水運動產(chǎn)生的熱量

2.海水溫度的分布1)海水溫度的水平分布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溫約為17.4℃,其中太平洋最高,達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溫的分布特點是:水溫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海區(qū)水溫最高;大洋東西兩側(cè),水溫分布有明顯差異;在寒暖流交匯處等溫線特別密集,水溫水平梯度很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溫普遍高于冬季,而水溫的水平梯度則冬季大于夏季。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緯0°—30°之間以印度洋水溫最高。在南北緯50°—60°之間大西洋水溫相差懸殊。2)水溫的垂直分布——從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勻遞減。在南北緯40°之間,海水垂直結(jié)構(gòu)可分兩層:表層暖水對流層:(一般深度達600—1000米)表層暖水對流層的最上一層(約0—100米)受氣候影響明顯,紊動混合強烈,對流旺盛,水溫垂直分布均勻,垂直梯度極小,故稱為表層擾動層。在此層下部與冷水之間形成一個溫躍層,水溫垂直梯度遞減率達最大值。深層冷水平流層。海水溫度年較差海區(qū)海水年較差(℃)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和熱帶不超過1-21-2,熱帶東部3-5熱帶西部7-124-6東部4.5-6溫帶西部14-174-5東部5-8寒帶(亞極地)海洋4-52-2.53.海水溫度的時間變化1)水溫的日變:水溫的日變很小,日較差不超過0.4℃,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小2)水溫的年變:從赤道和熱帶海區(qū)向中緯增大,然后向高緯減小,大洋西側(cè)較東側(cè)變幅大,北半球較南半球大。4.海冰

含有鹽分的海水,其冰點和最大密度溫度都隨鹽度的增加而降低;

當海水的鹽度大于24.695×10-3時,冰點溫度高于最大密度溫度;而鹽度小于24.695×10-3時,冰點溫度低于最大密度溫度;只有鹽度在24.695×10-3時,海水的冰點溫度與最大密度溫度相同。(二)河水溫度影響因素:太陽輻射、氣溫、補給源等。河流水溫在空間分布上大體與氣溫一致。略高于當?shù)氐哪昶骄鶜鉁?,但差值不大,但在封凍期長、冬季氣溫低的地區(qū),差值增大;河流水溫年變化主要受季節(jié)影響,春季河水熱量收入比支出大,因而河水溫度升高,最高水溫多出現(xiàn)在盛夏;秋冬河水熱量收入比支出小,溫度降低,最低水溫多出現(xiàn)在冬季氣溫最低的時候。一般在清晨,表面水溫低,愈向河底水溫愈高,成逆溫現(xiàn)象。在14時左右,表面水溫高,愈向河底水溫愈低,成正溫現(xiàn)象,河水溫度的日變幅較小。(三)湖泊、水庫水溫1.水溫的分布正溫層:上層水溫高,下層水溫低,但不低于4℃,逆溫層:出現(xiàn)上層水溫低,下層水溫高,但不高于4℃。2.湖水溫度的變化日變化:表層最明顯,隨溫度的增加日變幅逐漸減小,最高水溫一般出現(xiàn)在每天的14—18時,最低水溫出現(xiàn)在5—8時,水溫日變幅在陰天和晴天之間的差別也較大。年變化:與當?shù)貧鉁啬曜兿嗨?,但最高、最低水溫出現(xiàn)的時間要遲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水溫月平均最高值多出現(xiàn)在7、8月,月平均最低值多出現(xiàn)在1、2月。

湖溫年較差比氣溫年較差小,大湖較小湖小。我國湖面水溫年變幅最大是太湖,最大值可達38℃。高山、高原區(qū)湖泊水溫年變幅最小。(四)地下水的水溫在日常溫層以上,水溫有明顯的晝夜變化;在年常溫層以上,水溫具有季節(jié)性變化。在年常溫層中,地下水溫度變化很少,一般不超過0.1℃。而在年常溫層以下,地下水溫則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其變化規(guī)律決定于一個地區(qū)的地熱增溫級。地熱增溫級是指在常溫層以下,溫度每升高1℃所需增加的深度,單位為m/℃。各處地熱增溫級不同,一般為33m/℃。在不同地區(qū),地下水溫度差異很大。如在新火山地區(qū),地下水溫可達100℃以上;而在寒帶、極地及高山、高原地區(qū),地下水的溫度很低,有的可低至-5℃。地下水的溫度差異可分為如下幾類(表1-4)。地下水溫度分類(℃)類別非常冷水極冷水冷水溫水熱水極熱水沸騰水溫度<00-44-2020-3737-4242-100>100

地下水在一定地質(zhì)條件下,因受地球內(nèi)部熱能的影響而形成地下熱水。它通過一定的通道,例如,沿斷裂破碎帶、鉆孔等上涌,致使地熱增溫級大大提高,這種地區(qū)叫地熱異常區(qū)。具有良好的地質(zhì)構(gòu)造及水文地質(zhì)條件的地熱異常區(qū),有可能形成大量地下熱水或天然蒸汽的地熱田。地下熱水溫度分類相熱水類型熱水名稱溫度界限(℃)主要用途液相熱水低溫熱水20-40灌溉、浴療、洗滌中溫熱水40-60生活、取暖、鍋爐用水、調(diào)節(jié)灌溉水源高溫熱水60-100取暖、工業(yè)熱供水、鍋爐用水、發(fā)電液氣相過熱水低溫過熱水>100發(fā)電、動力高溫過熱水>374發(fā)電、動力四、水的密度(一)純水的密度純水密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水溫(℃)-20-10(冰)0(水)03.9810(水)100密度(g/cm3)0.94030.91860.91670.99991.0000.99970.9584(二)海水密度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nèi)所含海水的質(zhì)量,其單位為g/cm3。

習慣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指在一個大氣壓力條件下,海水的密度與水溫3.98℃時蒸餾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數(shù)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狀況,是決定海流運動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海水的密度與溫度、鹽度和壓力的關(guān)系比較復雜,凡是影響海水溫度和鹽度變化的地理因素,都影響密度變化。密度分布規(guī)律:大洋表面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線大致與緯線平行。赤道地區(qū)由于溫度很高,鹽度較低,因而表面海水的密度很小。亞熱帶海區(qū)鹽度雖然很高,但那里的溫度也很高,所以密度仍然不大,極地海區(qū)由于溫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結(jié)構(gòu)總是穩(wěn)定的,密度向下遞增。

五、水色與透明度(一)水色影響因素:水體的光學性質(zhì)、水中懸浮物質(zhì)及浮游生物的顏色、天空狀況、水體底質(zhì)的顏色。如海水水色多呈蔚藍色、綠色;水色常用水色計測定(二)透明度透明度是表示各種水體能見程度的一個量度。影響因素:水體的清濁程度、水面波動、天氣狀況、太陽光照等。透明度的測定:通常是把透明度板(白色圓盤直徑為30厘米)放到水中,從水面上方垂直用肉眼向下注視圓盤,測出直到看不見圓盤時為止的深度,單位以米表示。

水色和透明度,都反映了水體的光學特性。水面上光線越強,透入越深,透明度就越大;反之則小。水色越高透明度越大,水色越低透明度越小。大洋水色與透明度對照水色號1-22-55-99-1011-13水色藍青藍青綠綠黃透明度(m)26.723.216.215.55.0世界上透明度最大的海洋——馬尾藻海馬尾藻海(SargassoSea),是大西洋北部的一個海,因海面漂浮大量馬尾藻而得名。馬尾藻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海岸線的海,嚴格來說,它只是被幾條主要洋流圍出的一個特定的區(qū)域。墨西哥灣暖流在其西,北大西洋暖流在其北,加那利寒流在其東,北赤道暖流在其南,約長3200公里,寬1100公里。地理位置約在西經(jīng)40度至70度,北緯25度至35度。百慕大群島位于該海的西部。

第二節(jié)地球上水的化學性質(zhì)一、天然水的化學成分目前各種水體里已發(fā)現(xiàn)80多種元素。天然水中各種物質(zhì)按性質(zhì)通常分為三大類:懸浮物質(zhì):膠體物質(zhì):溶解物質(zhì):

礦化度是天然水中各種元素的離子、分子與化合物的總量二、天然水的礦化過程(各種溶解質(zhì)在天然水中的累積和轉(zhuǎn)化)溶濾作用:

土壤和巖石中某些成分進入水中的過程稱溶濾作用。吸附性陽離子交替作用:

天然水中離子從溶液中轉(zhuǎn)移到膠體上,同時膠體上原來吸附的離子轉(zhuǎn)移到溶液中的陽離子交換過程。氧化作用:

天然水中的氧化作用,包括使圍巖的礦物氧化和使水中有機物氧化。還原作用:

在還原環(huán)境里,天然水若與含有機物的圍巖(油泥、石油等)接觸,或受到過量的有機物污染,碳氫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鹽還原。蒸發(fā)濃縮作用:

蒸發(fā)濃縮作用主要出現(xiàn)在干旱地區(qū)?;旌献饔?

雨水滲入補給地下水,地下水補給河水,河水注入湖泊或大海,河口段的潮水上溯,濱海含水層的海水入侵等,都是天然水的混合,混合后礦化度和化學組成發(fā)生變化。

三、天然水的分類

按礦化度分類:天然水按礦化度分類(g/l)類型低礦化

(淡水)弱礦化

(微咸水)中度礦化

(咸水)強礦化

(鹽水)高礦化

(鹵水)礦化度<11-2424-3535-50>50按水的硬度分類: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含量越高,硬度越大。硬度單位通常采用“德國度”,“德國度”一度相當于一升水中含氧化鈣10毫克或氧化鎂7.2毫克。水的硬度表

鈣、鎂離子毫克當量數(shù)極軟水<1.5軟水1.5-3.0弱硬水3.0-6.0硬水6.0-9.0極硬水>9.0

四、水體的化學性質(zhì)(一)大氣水的化學組成及特性大氣降水含有多種離子及微生物和灰塵。1、降水中的物質(zhì)來源:海面上汽包崩解和浪花卷起的泡沫飛濺彌散在空中,水滴蒸發(fā)成極細的干鹽粒。風從地面吹起的揚塵;火山爆發(fā)噴入大氣的易溶物質(zhì)及塵埃;人類活動向大氣排放的廢氣和煙塵。2、大氣水的化學成分和性質(zhì)有以下特點:溶解氣體的含量近于飽和降水普遍顯酸性(二)海水的化學組成及特點1.海水的化學組成大量元素:氯、鈉、鎂、硫、鈣、鉀、溴、碳、鍶、硼、硅、氟等12種,其含量約占全部海水化學元素含量的99.8—99.9%。微量元素:其它元素在海洋中含量極少,都在1毫克/升以下。海水化學元素最大特點之一是上述12種主要離子濃度之間的比例幾乎不變,因此稱為海水組成的恒定性。

2.海水的鹽度海水鹽度是指單位質(zhì)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質(zhì)的質(zhì)量。

海水中鹽類的來源對海水中鹽類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海水中的鹽類是由河流帶來的。另一種說法是,由于海底火山活動使海洋中的氯化物和硫酸鹽增多。(三)河水化學成分的特點河水的礦化度普遍低,一般小于1克/升,平均只有0.15—0.35克/升。河水中各種離子的含量差異很大。河水化學組成的空間分布有差異性。河水化學組成的時間變化明顯。(四)湖水化學成分的特點1.湖水的礦化度有差異。按照礦化度,通常將湖泊分為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鹽湖幾種類型。2.湖中生物作用強烈。營養(yǎng)元素(N、P)在湖水、生物體、底質(zhì)中循環(huán),各地的淡水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富營養(yǎng)化的趨勢。3.湖水交替緩慢,深水湖有分層性,隨著水深的增加,溶解氧的含量降低,CO2的含量增加。(五)地下水的化學特征1.土壤和巖石圈各種元素及化合物都可能存在于地下水中。2.礦化度變化范圍大。3.地下水的化學成分的時間變化極為緩慢,常需以地質(zhì)年代衡量。4.地下水與大氣接觸有很大的局限性,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層,此層可溶入氧氣成為地下水氧化作用帶。CO2的含量比較多。第三節(jié)地球上水的分布與水資源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物質(zhì)之一。它以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三種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與地下,成為大氣水、海水、陸地水,以及存在于所有動、植物有機體內(nèi)的生物水,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相互聯(lián)系的水圈。水的類型分布面積(104km2)水量(104km3)水深(m)世界水儲量中的(%)占總儲量占淡水儲量海洋水36130133800370096.5

地下水1348023401741.7

其中地下淡水134801053780.7630.1土壤水82001.650.20.0010.05冰川和永久雪蓋1622.752406.4114631.7468.7永凍土底冰2.130.0140.2220.86淡水湖泊123.649.173.60.0070.26咸水湖泊82.238.54103.80.006

沼澤水268.261.1474.280.00080.03河床水14.880.2120.0140.00020.006生物水510000.1120.0020.00010.003大氣水510001.1290.0250.0010.04總量51000138598.4612718100

淡水儲量1480035029.21235(?)2.53100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水資源涵義與特性(一)水資源的涵義廣義水資源:世界上一切水體。狹義水資源:指在一定時期內(nèi),能被人類直接或間接開發(fā)利用的那一部分動態(tài)水體,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淡水,個別地方還包括微咸水。(二)水資源的特性水資源的循環(huán)再生性與其有限性: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利用的廣泛性和不可代替性。利與害的兩重性三、世界水資源包括南極冰川在內(nèi),世界各大洲陸地年徑流總量為4.68萬,1971年全世界人口為36.4億,人均年徑流量為12900立方米;1982年世界人口增到45億,則人均占有徑流量減為10400立方米;1990年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徑流量下降為7800立方米,我國人均為2338立方米。大陸

徑流量占總徑流量的(%)(mm)(km3)歐洲30632107亞洲3321441031非洲151457010北美洲339820017南美洲6611176025澳洲4533481大洋洲161020404南極洲15623105總陸面31446800100表1-21主要國家人均徑流水量(1985)國家巴西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印度平均年徑流量(億m3)519123122029702281132711517800人口(萬人)119092409229801475010310069389人均水量(m3/人)43700129600129201900026322450目前世界上60%的地區(qū)面臨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個國家的水資源嚴重匱缺。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每天大約有11億人口得不到干凈的水,每天大約有6000名兒童死于不衛(wèi)生的水和不合格的衛(wèi)生條件所引起的疾病。隨著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