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桂梧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新高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商代是青銅文明的繁榮時期。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常鑄有銘文,標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對象,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說明器物的用途。從材料看,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A.強化國家政權機能 B.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C.突破血緣組織框架 D.完善宗法制度2.《史記·殷本紀》記載:“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庥谏??!睂ι鲜鍪妨峡捶ㄕ_的是A.《史記》素以“信史”著稱故該史料可信B.該記述屬于神話傳說,基本無歷史價值C.該史料屬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參考價值D.該史料屬于文獻史料,可尋求實物印證3.據《左傳》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仔細觀察《秦滅六國示意圖》,秦所滅六國中屬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4.“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材料中的“我”所代表的國家是A.英國B.法國C.波蘭D.捷克斯洛伐克5.考古發(fā)現,西周大多諸侯國的青銅器皿上出現了與周王銘文書寫極為相似的文字形式,這不僅在黃河中下游諸侯國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吳、越等諸侯國也多有發(fā)現。這表明當時A.民族融合趨勢日益加強 B.周天子加強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認同 D.工官制下對產品實行標準化生產6.下表為輪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統(tǒng)計(1890—1911年)(單位:銀兩)總計:1628400上繳商部北洋兵輪軍費南洋公學、北洋公學、達成館及出洋肄業(yè)經費賑災、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等其他事項32400600000700000296000這反映出輪船招商局A.緩解了清政府財政壓力 B.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fā)展C.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D.成為了清政府主要財源7.962年,宋太祖下詔令,禁止新中進士到主考官那里謝恩;又命令進士及第的人不得稱主考官為“恩師”“師門”,也不能自稱“門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舉人必須通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才算合格,這樣,被錄取的人便成為“天子門生”。此詔令旨在A.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B.防止選官結黨營私C.打擊貴族特權利益 D.推進科舉公平公正8.唐代有的學者拋棄了漢儒的注疏之學,由注重章句轉向強調經義:有的學者主張“以已意解經”:有的學者提出了“何為性”和“如何修性”的問題。這些現象A.背離先秦孔孟之道 B.導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現 D.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9.布衣將相之局基本結束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這個時代可確定的是A.夏、商 B.商、周 C.秦、漢 D.秦末以前10.13世界末到17世紀,被稱為西歐的”原初現代化”時期?,F代意識的興起是其中一個表規(guī),其歷程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他們并非環(huán)環(huán)緊扣,但精神實質卻機通相融。這四場運動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務上的自主性 B.培養(yǎng)新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精神C.激發(fā)人運用理性的勇氣和決心 D.推進人類自主自覺自信的形成11.自從秦國商鞅變法后,“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則父在而子分居,財產獨立”就成為習俗,漢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遺產”,由此內生為千百年來中國家庭的一種制度文化。該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義是A.推動了男女平等觀念的逐步形成 B.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C.解決了傳統(tǒng)家庭內部復雜的矛盾 D.促進了一家一戶生產方式的增長12.“他是一個階級的引領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領者,也是另一種新型社會的預言者。他的學說,拋棄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縝密和嚴謹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這段話高度評價了A.伏爾泰和其反封建學說 B.盧梭和其社會契約學說C.達爾文和其進化論學說 D.馬克思和其社會主義理論13.“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恢復行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tǒng)一而制定的一項大膽的、創(chuàng)造性的戰(zhàn)略構想。其獲人大通過正式成為國家法律制度是在A.1980年,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B.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C.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D.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14.下列為我國“一五”計劃基建投資比重分配柱狀圖。這一投資結構體現了建國初我國A.重工業(yè)位居于世界前列B.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國情15.下表是近代上海外企變化統(tǒng)計表。據此判斷A.世界大戰(zhàn)削弱了西歐在上海經濟地位 B.世界大戰(zhàn)也影響美蘇大國在滬的投資C.在滬外企變化反映列國在華勢力消長 D.從在滬外企變化中可看到民企的發(fā)展16.某次重要會議的決議指出:“要從下述觀點來進行經濟建設……從一個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在資本主義包圍環(huán)境下絕不會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而成為一個按社會主義方式進行建設的獨立的經濟單位?!边@次會議是A.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B.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C.1925年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D.1990年第三次蘇聯人民代表(非常)大會17.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統(tǒng)制經濟”。具體內容有依靠外授、大量借債和發(fā)行國內公債、壟斷金融擴增稅收實行專賣制度、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等。這一政策A.有利于應對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B.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fā)展 D.是應對持久抗戰(zhàn)所做出的政策調整18.如表是清朝中期刑部檔案中農村雇工案件年代案件總數長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乾隆1761—1780934350乾隆1781慶1801—1820283107176如表可以說明清朝中期A.社會腐敗逐漸嚴重 B.階級矛盾十分尖銳C.刑事犯罪特別猖獗 D.農村雇工日益增加19.唐代的“市”由“市令”專管或地方官兼職掌控,并規(guī)定“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zhèn)或有焉”?!皠铡背蔀楦骷壍胤绞袌龉芾砗投愂諜C構。這反映出A.地方分裂勢力增強B.重農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場觀念變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20.漢代祿秩等級是從屬于職位的,官員若無職位則無等級可言,魏晉南北朝時官階制卻開始向另一種“品位分等”類型過渡了。當時有兩種“品位分等”:一種是“門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產物;另一種則是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北朝社會較南朝更為安定B.南朝官員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員收入更穩(wěn)定21.標語、口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時代發(fā)展的特征。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標語、口號,正確的一組是①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②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③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22.公元前5世紀,雅典公民參與公共生活,是在一種復雜的關系網中進行的。一個人同時隸屬于多個組織,各組織對其成員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義務。當其無法兼顧各方利益時,不得不權衡先后,在相互沖突的義務間保持平衡。這種權衡與抉擇從側面反映了A.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政治出現衰落趨勢C.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質 D.公民權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約23.《放足歌》:“玉齡女子哭吞聲,哭向床前問慈母。母親愛兒自孩提,如何縛兒如縛雞。兒足骨折兒心碎,晝不能行夜不寐。鄰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學堂去讀書?!边@種現象出現于()A.鴉片戰(zhàn)爭之后 B.洋務運動之后 C.戊戌變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24.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彼羁赡艹鲎哉l的手筆A.洋務運動京師大學堂學生 B.清末就讀于同文館的學生C.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學生 D.“文革”時期參與串聯的學生25.2008年是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周年,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組織本科生社會實踐團隊進行了一次針對安徽農民的問卷調查。下圖顯示了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據此得出的結論最為準確的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發(fā)源于安徽 B.家庭承包責任制非常適合國情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嚴重的挫折 D.家庭承包責任制需要調整完善26.1877年,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到達倫敦,所攜帶的國書卻是專為“惋惜滇案”的,“并無充當公使文憑”。清廷依照與周邊藩屬國交往的規(guī)則,派出郭嵩燾、劉錫鴻一正一副兩人,結果英國以不符合國際慣例為由,拒絕承認劉錫鴻的外交身份。這說明當時A.傳統(tǒng)朝貢體系及觀念已經瓦解B.傳統(tǒng)觀念阻礙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晚清政府對近代外交毫無了解D.晚清謀求外交轉型受到英國阻撓27.《貞觀政要》載:貞觀三年,唐太宗強調,中書、門下官員“若惟署詔赦,行文書而已,人誰不堪……自今詔敕疑有不穩(wěn)便,皆須執(zhí)言,無得妄有畏懼,知而寢默?!边@說明唐設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權力 C.減少決策失誤 D.加強中央集權28.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9.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說:“我國不可狐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這個觀點反映近代日本的一個特點,即A.“脫亞入歐”B.“和魂漢才”C.“師夷長技”D.“尊王攘夷”30.20世紀70年代,中國之所以能夠擺脫某些大國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對付蘇聯,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沖破了與西方國家交往的障礙,拋棄了非敵即友的陳腐觀念。但是,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卻認為中國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這表明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A.擺脫了蘇聯的威脅B.延續(xù)意識形態(tài)外交C.拯救了美國的衰落D.奉行國家利益至上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隨商船前往中國,并致信中國皇帝。不幸,船隊到好望角時遇難,又遭遇葡萄牙艦隊襲擊,最終全部覆沒,信件并未送到。以下節(jié)選自該信:“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國忠實臣民里查·阿倫及托馬斯·布羅菲爾德,系我英格蘭王國倫敦城之商人。彼等堅決懇求吾人準許彼等取海道前往貴國貿易。蓋貴國治理堅固而賢明,其聲譽傳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僅欲參見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貴國期間,遵循貴國之法令?!袂笾磷鹬菹?,凡我國人來貴國某處、某港、某地、某鎮(zhèn)或某城貿易時,務請賜以自由出入之權,與其他國人在貴國貿易所享受者,一無差等。則吾人在他方面不獨對于陛下盡具事上國之道,且為我兩國國君及臣民之互愛與貿易起見,愿對于貴國人民之入境貿易者,到處予以自由,加以保護(如陛下以為善者)?!薄獡捴轮小段黠L拂夕陽:鴉片戰(zhàn)爭前中西關系》材料二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中國,這是歷史上英國君主對中國的第一次國事訪問?!杏㈦p方交換了有紀念意義的禮品?!踹€把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當年寫給明朝萬歷皇帝的一封信(當時未能送達)作為禮物當面贈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獡r任中國外交部長助理唐龍彬《憶英國女王第一次訪華》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國的目的,并比較當時中英兩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的背景,并分析其贈送書信傳遞了哪些信息。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儒家論述的“天下”,其實往往關鍵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S著核心區(qū)域逐漸擴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漸漸融入中國,而漸漸膨脹的中國擁有了更遙遠的四夷,人們口中的“天下”,有時候指的是“中國”,有時候則包括了“中國”和“四夷”。漢代之后特別是到了隋唐,“天下”越來越兼帶“中國”與“四夷”。此后,在“天下”觀念里始終有“內”“外”的區(qū)別,有“華”“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異。——據黃興濤《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對殖民侵略的反抗過程,也是從“華夷之辯”到中華民族的建構過程,正是同仇敵愾的反抗侵略斗爭,成就了中華民族;對滿族王權的反抗過程,同時也是“新民”的建構過程,將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因此;正如“民族國家”這個合成詞所表達的那樣,“民”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政治屬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國家,而是人民之國家;“族”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文化屬性,她是中華民族之國家?!獡灾居隆吨腥A民族與中國認同——論憲法愛國主義》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天下觀”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前期推動中華民族觀念形成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后實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義。33.材料晁錯力主振興漢室經濟,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晁錯上了一篇《論貴粟疏》,疏中他細致地分析了農民與商人之間的矛盾,導致農民流亡、糧食匱乏的嚴重狀況,提出重農抑商、入栗于官等主張,被文帝接受。晁錯接著又給文帝上了一疏,勸文帝務農桑,薄賦斂,廣蓄積,號令有時。晁錯對匈奴的態(tài)度比較強硬,開始主張武力平定,此議不為文帝所接受,之后他仍主張積極備戰(zhàn),提出移民實邊的策略。對晁錯提出的移民實邊、寓兵于農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諸實施。晁錯的削藩主張是對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繼承,晁錯不僅有削藩的言論,而且參與了削藩的行動。在晁錯的策劃下,景帝“削吳會稽、豫章郡”。吳楚等七國既反,漢景帝接受袁盎獻策“今計獨斬錯”,為平定叛亂,誅殺了晁錯。吳楚七國叛亂平息后,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班固曾評價晁錯說:“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錯雖不終,世哀其忠?!薄g自班固《漢書·袁盎晁錯傳》等(1)根據材料,慨括晁錯的治國思想主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晁錯治國思想主張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功能是“禮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銅銘文中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內容,強化了國家政權機能,A正確;B與材料無關;C違背史實;D材料未涉及。【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讀取和描述能力,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強化國家政權機能。2、D【解析】

題意中記載的內容屬于文獻史料,但是有待實物的考證,故選D項?!妒酚洝酚涊d雖然以信史著稱,但大禹治水和封于商屬于沒有實物考證的記載,不能就此推斷該則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A項。大禹治水和被封于商是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史料中記載的內容,并不能將其完全歸于神話傳說而認定其毫無歷史價值,故排除B項?!妒酚洝分械挠涊d屬于司馬遷二次加工整理的記載,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項?!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直接史料與間接史料的含義,并準確把握直接史料、間接史料的關系。3、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戰(zhàn)國后期的地圖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燕國,D項正確;與圖中②④對應的是戰(zhàn)國初期“三家分晉”建立的韓國和趙國,AB兩項錯誤;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統(tǒng)治的齊國,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C項錯誤。4、D【解析】材料信息“慕尼黑做出的決定”說明這個國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故D項正確;英法是《慕尼黑協定》的制定者,故AB錯誤;波蘭是下一個受害者,故C項錯誤。5、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當時周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和南方得到傳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認同,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涉及,排除;周天子對地方實行的是間接統(tǒng)治,B選項排除;文字形式相似不能說明實行標準化生產,D選項錯誤。故選C。6、A【解析】

材料中的輪船招商局是洋務企業(yè),從材料可以看出輪船招商局的盈余部分有大量的為國家的軍事教育經濟發(fā)展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政府的財政壓力,A正確;材料不是突出強調促進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排除B;輪船招商局是航運業(yè),不能掌控國家經濟命脈,排除C;根據材料數據不能得出輪船招商局成為清朝政府主要的財政來源結論,排除D。7、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宋太祖時期禁止進士“謝恩”并通過親自主持殿試以防止主考官與進士形成裙帶關系,故B項正確;題干未涉及削弱相權,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體現對貴族特權的打擊,排除C項;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但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D項。故選B。8、D【解析】

唐代學者拋開漢儒的研究方法,強調經義,關注經義中的人性和修養(yǎng)等問題,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D項正確;唐代研究儒家經義,并未背離孔孟之道,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佛、道的傳播與教義,B項錯誤;人性與修性方法不是世界本源,不能說明其為唯物思想,C項錯誤。9、B【解析】

根據所學,“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是指先秦時期的商、周貴族政治時代,B正確;夏朝并不是貴族政治時期,排除A項;CD項已經是官僚政治時代,排除。10、D【解析】

根據材料“他們并非環(huán)環(huán)緊扣,但精神實質卻機通相融”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均彰顯了人們在自然界與社會中的主體意識,共同推進人類在精神層面自主自覺自信的形成,故D項正確;建立人在信仰事務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項;培養(yǎng)新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精神指的是科學革命,排除B項;激發(fā)人類運用理性的勇氣和決心指的是啟蒙運動,排除C項。故選D。11、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國的分家現象,這一現象有利于推動古代中國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的發(fā)展,故答案為D項;分家現象與男女平等沒有關系,排除A項;分家現象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沒有必然聯系,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干中“主要意義”的要求,排除。12、D【解析】

材料中“他的學說,拋棄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縝密和嚴謹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克服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種種弊端,成為無產階級斗爭的理論指導和指明了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故選D;AB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斗爭理論,與材料“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的信息不符,排除;達爾文和其進化論屬于生物學領域的革命,與材料中“另一種新型社會的預言者”的信息不符,C錯誤。1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闡述了“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獲得大會通過,“一國兩制”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基本政策,故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14、D【解析】

依據表格信息可知,這體現了我國“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是由于新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以及當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這體現了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建設與國情緊密結合。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在我國重工業(yè)在世界上的地位,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初期重工業(yè)基礎薄弱,發(fā)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B選項錯誤,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出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C選項錯誤,依據表格可知,這一時期輕工業(yè)、農業(yè)、城市公用領域投資比例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5、D【解析】

戰(zhàn)爭局勢導致上海外企不斷減少,由此可以推斷出民企的發(fā)展,D正確;二戰(zhàn)期間在上海的企業(yè),只有瑞士和蘇聯設廠,而瑞士屬于西歐,排除A;一戰(zhàn)期間蘇聯并未在上海投資,這并不是因為世界大戰(zhàn),而是因為蘇聯解決國內問題,排除B;二戰(zhàn)后蘇聯在華投資超過美國,但是并不能證明蘇聯在華勢力超越美國,排除C。16、C【解析】

“從一個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而成為一個按社會主義方式進行建設的獨立的經濟單位”表明新經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蘇聯決定開始工業(yè)化建設,該會議應該是1925年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故C正確;ABD時間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7、D【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39”并依據所學可知,“統(tǒng)制經濟”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對于與抗戰(zhàn)有關的國民經濟各部門按照統(tǒng)一的計劃進行生產,這是應對持久抗戰(zhàn)所作出的政策調整。D正確;依據所學可知,該政策并非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A排除;此時中國已經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排除;依據所學可知,該政策不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排除。故選D。18、D【解析】

據材料數據可知,雍正年間到嘉慶年間,農村雇工案件數量增多,說明這時期農村雇工日益增加,D項正確;農村雇工案件的增多與社會腐敗和階級矛盾尖銳無關,A、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農村雇工案件以民事糾紛為主,而不是刑事犯罪,C項錯誤。19、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唐朝“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規(guī)定非州縣不得設市并以市令來管理市,在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zhèn)或有焉”,規(guī)定設務來管理地方市場,說明市的管理有所變化,表明政府市場觀念發(fā)生變化,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唐到宋,政府對市的管理方面的變化,無法體現地方分裂勢力增強,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一直貫徹重農抑商政策,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宋代時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時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選項錯誤。20、C【解析】

從材料“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诒背瘏s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決功績,這有利于調動官員的積極性,說明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故C項符合題意;南北朝時南方較北方安定,故A項錯誤;“門品秩序”即等級高低取決于出身,對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員要想升遷很困難,甚至隨時會丟掉現有官職,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員的安全感很差,收入當然也難以穩(wěn)定,實際上第二種“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強普通官員的安全感與穩(wěn)定性,因為在官職之外,再冠以“品位”,無疑等于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險,B、D項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趕超英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是1950到1953年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口號,“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四件事按時間先后排序為②①③④,D項正確;其他排列順序均存在錯誤,ABC三項不符合題意。22、C【解析】

根據材料“當其無法兼顧各方利益時,不得不權衡先后,在相互沖突的義務間保持平衡”結合所學可知雅典公民的自由程度史無前例;自由的本質是對各種要求的權衡抉擇,這種自由本質是在遵從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故選C;ABD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23、D【解析】

材料“鄰家有女已放足”反映的就是放足,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曾頒布廢止纏足的法令,故D正確。鴉片戰(zhàn)爭之后和洋務運動之后尚未沒有提及放足事宜,故A項和B項錯誤。戊戌變法之后是提出,并沒有強制執(zhí)行,故C項錯誤。24、C【解析】材料信息“白話通神……古文討厭”說明作者倡導白話文,而反對古文創(chuàng)作。結合史實可知,這種現象出現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故C項正確;ABD三項重要變革運動都沒有涉及文學改革,排除。點睛:材料“白話通神……古文討厭”是解題的關鍵信息點;從中分析出這次運動與文學改革有關,從四個選項中找出與文學改革有關的即可。25、D【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來看,認為“總體比較好,但存在問題的”所占的比例最多,認為“對農村發(fā)展有不利影響的”占13%。說明當時大部分人認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一些問題,不夠完善,因此家庭承包責任制需要調整完善。D正確;對安徽進行調查,不代表改革發(fā)源于安徽,A錯誤;材料表明部分人認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非常適合國情’的說法不對,B錯誤;材料表明絕大部分人認為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總體是好的,因此不能說受到了嚴重的挫折,C錯誤。故選D。26、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燾、劉錫鴻出使英國,但不給近代意義上的國書,只是按照傳統(tǒng)頒發(fā)一道詔書而已,而英國以不符合國際慣例為由,拒絕承認劉錫鴻的外交身份,這反映近代中國外交帶有傳統(tǒng)的外交觀念,說明傳統(tǒng)觀念阻礙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項正確。由材料“清廷依照與周邊藩屬國交往的規(guī)則”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帶有傳統(tǒng)的朝貢外交觀念,并不是已經瓦解,A項錯誤。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對近代外交毫無了解,C項錯誤。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國阻撓中國外交轉型,D項錯誤。27、C【解析】

根據“疑有不穩(wěn)便,皆須執(zhí)言,無得妄有畏懼”,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認為,通過三省六部制,皇帝可以將自己不確定的事情,召集百官商量,做出正確的決定,可以減少決策失誤,故選C;AB兩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D。28、A【解析】

依據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29、A【解析】

根據材料中福澤諭吉所說的對鄰邦和西洋國家的態(tài)度,可知這是日本近代所謂的“脫亞入歐”論,A項正確;“和魂漢才”是古代日本學習中國的做法、“師夷長技”和“尊王攘夷”分別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學習和武裝倒幕運動,這些活動與“與其坐等鄰邦之進……不如脫離其行伍”的說法不符,BCD三項錯誤。30、D【解析】

20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中國面臨著蘇聯的威脅,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中國和美國關系進行改善,D正確;當時中蘇關系正處于惡化時期,擺脫了蘇聯的威脅的說法有誤,A錯誤;中國當時已經突破意識形態(tài)外交,B錯誤;中國并不能拯救美國的衰落,C錯誤。點睛:中美關系發(fā)展【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試圖與葡萄牙爭奪東方市場;與中國建立平等自由的貿易關系。同:政治:都是君主制國家;都是封建制度;經濟:農業(yè)經濟都比較發(fā)達;商品經濟發(fā)展,都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異:政治:英國有議會制傳統(tǒng);中國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經濟:英國:開展圈地運動;實行重商主義;開展殖民運動;鼓勵資本主義發(fā)展。中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2)背景:中英關系角度: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結束,兩國關系發(fā)展;中國角度: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fā)展;英國角度:英國經濟發(fā)展困難,國際地位下降;國際背景角度:兩極格局,美蘇冷戰(zhàn),中英兩國需要自保。信息:書信為明朝時的英國來信,英國想借此表明中英友好往來歷史悠久,希望一直延續(xù)合作;書信內容為英國希望中國允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英國借此書信,希望中國繼續(xù)開放市場,深化經濟合作?!窘馕觥?/p>

(1)目的:依據材料“1596年”“其他國人在貴國貿易所享受者,一無差等”并結合英國的崛起可知,英國想要與中國建立平等自由的貿易關系,從而打開中國市場,與葡萄牙爭奪東方市場。同:依據材料時間“1596年”并結合中英兩國的史實來看,兩國在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制度;經濟上農業(yè)經濟都比較發(fā)達,而且商品經濟發(fā)展,都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異:從政治上看,英國有議會制傳統(tǒng),英國國王權力受議會限制,但中國中央君主專制高度強化;從經濟上看,英國開展了圈地運動,實行重商主義,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