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區(qū)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湖南省部分地區(qū)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湖南省部分地區(qū)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湖南省部分地區(qū)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湖南省部分地區(qū)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湖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材料二: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齊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行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于二國矣。且民者固服于勢,寡能懷于義。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內(nèi),海內(nèi)說其仁、美其義而為服役者七十人。蓋貴仁者寡,能義者難也。故以天下之大,而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義者一人。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nèi)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勢誠易以服人故仲尼反為臣而哀公顧為君。仲尼非懷其義,服其勢也。故以義則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勢則哀公臣仲尼。今學者之說人主也,不乘必勝之勢,而務(wù)行仁義則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數(shù)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五蠹》,有刪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境內(nèi)之民莫敢A不臣B民者C固服于勢D誠易E以服人F故仲尼反為臣G而哀公顧為君。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治,治理,與《屈原列傳》“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的“治”意思相同。

B.讓,推讓、謙讓,與《鴻門宴》“大禮不辭小讓”的“讓”意思不相同。

C.“上古競于道德”與《師說》“不拘于時”的“于”都是介詞,意義不同。

D.義,用作動詞,與《齊桓晉文之事》“刑于寡妻”的“刑”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孟子認為有人見到小孩將要掉入井中會驚懼同情,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理,

并非出于私利等其它原因。

B.韓非子將周文王與偃王事例進行對比,他認為二人雖都推行仁義,但結(jié)果截然相反,所以治國不能遵循古法,要因時而變。

C.齊國將要攻打魯國,善辯的子貢被派去說服齊人,但因其所說不能滿足齊國實際的欲望,魯國依然難逃被攻打的命運。

D.韓非子認為,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養(yǎng)道德品行,宣揚仁義思想,周游列國,天下的人都贊賞他的仁義,且肯為他效勞。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故以義則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勢則哀公臣仲尼。

14.孟子提倡以“仁政”治理天下,韓非子對此極力反對,其理由是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二加以分析。(5分)

10.BDF11.B12.D13.(1)凡是具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它們就會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一樣。

(2)因此,要講仁義,孔子就不會屈服于哀公;要講權(quán)勢,哀公卻可以使孔子俯首稱臣。14.①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先王之法已經(jīng)過時。②仁義很難做到,治理國家應(yīng)該以權(quán)勢為主?!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國內(nèi)的人沒有敢于不服從的。民眾總是屈服于權(quán)勢,權(quán)勢也確實容易使人服從。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魯哀公卻成了君主。“境內(nèi)之民莫敢不臣”,表意完整,其后B處應(yīng)斷開;“民者固服于勢”,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故其后D處應(yīng)斷開;“誠易以服人”承前省略主語“勢”,“故”為連詞,故F處應(yīng)斷開。故選BD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治理。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間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yīng)對辭令。B.“意思不相同”錯誤。推讓、謙讓。句意:謙讓的心。/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C.正確。介詞,在;介詞,表示被動。句意:上古時候人們在道德上競爭高下。/不被時俗所限制。D.正確。名詞作動詞,行義;名詞作動詞,作榜樣。句意:能行義的人實在難得。/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天下的人都贊賞他的仁義,且肯為他效勞”錯。根據(jù)“海內(nèi)說其仁、美其義而為服役者七十人”可知,贊賞他的仁、頌揚他的義并肯為他效勞的人才七十來個。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凡是,所有;“端”,萌芽、發(fā)端;“然”同“燃”,燃燒;“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若始然之火,始達之泉”。

(2)“服”,屈服;“臣”,名詞作動詞,使動用法。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世異則事異”可知,韓非子認為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先王之法已經(jīng)過時。根據(jù)“且民者固服于勢,寡能懷于義”可知,人們一向就屈服于權(quán)勢,很少能被仁義感化的;孔子與魯哀公的君臣關(guān)系,進一步說當時的學者們游說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勝的權(quán)勢,而致力于宣揚施行仁義就可以統(tǒng)治天下在事實上是肯定辦不到的。據(jù)此可知韓非子認為仁義很難做到,治理國家應(yīng)該以權(quán)勢為主。參考譯文:材料一: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之心。古代圣王有憐憫體恤之心,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之心,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間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之心,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之心;這不是因為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并非因為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不是人;沒有羞恥心,不是人;沒有謙讓心,不是人;沒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殘害君主的人。凡是具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它們就會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一樣。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有問題。材料二:古代周文王地處豐、鎬一帶,方圓不過百里,他施行仁義的政策感化了西戎,進而統(tǒng)治了天下。徐偃王統(tǒng)治著漢水東面的地方,方圓有五百里,他也施行仁義的政策,有三十六個國家向他割地朝貢。楚文王害怕徐國會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滅了徐國。所以周文王施行仁義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義卻亡了國,這證明仁義只適用于古代而不適用于今天。所以說:時代不同了,政事就會隨之不同。上古時候人們在道德上競爭高下,中古時候人們在智謀上角逐優(yōu)劣,當今社會人們在力量上較量輸贏。齊國準備進攻魯國,魯國派子貢去說服齊人。齊人說:“你的話說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說的這套空話。”于是出兵攻打魯國,把齊國的國界推進到距魯國都城只有十里遠的地方。所以說徐偃王施行仁義而徐亡了國,子貢機智善辯而魯失了地。由此說來,仁義道德、機智善辯之類,都不是用來保全國家的正道。如果當初拋棄徐偃王的仁義,不用子貢的巧辯,而是依靠徐、魯兩國的實力,去抵抗有萬輛兵車的強敵,那么齊、楚的野心也就不會在這兩個國家得逞了。況且人們一向就屈服于權(quán)勢,很少能被仁義感化的。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養(yǎng)身心,宣揚儒道,周游列國,可是天下贊賞他的仁、頌揚他的義并肯為他效勞的人才七十來個??梢娍粗厝实娜松?,能行義的人實在難得。所以天下這么大,愿意為他效勞的只有七十人,而倡導仁義的只有孔子一個。魯哀公是個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統(tǒng)治魯國,國內(nèi)的人沒有敢于不服從的。民眾總是屈服于權(quán)勢,權(quán)勢也確實容易使人服從。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魯哀公卻成了君主??鬃硬⒉皇欠挠隰敯Ч娜柿x,而是屈服于他的權(quán)勢。因此,要講仁義,孔子就不會屈服于哀公;要講權(quán)勢,哀公卻可以使孔子俯首稱臣?,F(xiàn)在的學者們游說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勝的權(quán)勢,而致力于宣揚施行仁義就可以統(tǒng)治天下;這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樣,要求天下民眾都像孔子門徒。這在事實上是肯定辦不到的。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二世用趙高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趙高常侍中用事,事皆決于趙高。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yōu)俳之觀。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于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于庭,即弒簡公于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屬郎中令!”(節(jié)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改)材料二:初,始皇尊寵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將,蒙毅常居中參謀議,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趙高者,生而隱宮。始皇聞其強力,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使教胡亥決獄。胡亥幸之。趙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當高法應(yīng)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復(fù)其官。趙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說胡亥,請詐以始皇命誅扶蘇而立胡亥為太子。胡亥然其計。趙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蹦艘娯┫嗨乖唬骸吧腺n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xiāng)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愿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數(shù)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日夜怨望不得罷歸為太子,將軍恬不矯正,知其謀,皆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秦紀二》)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昔者A司城子罕B相宋C身行D刑罰E以威行F之G期年H遂劫其君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優(yōu)俳,古代以諧謔為主的雜戲表演,也指表演雜戲的人,屬《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伶人”之列。B.“子罕相宋”的“相”是動詞,這與“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的“相”用法不同。C.“愿君審計而定之”與“愿陛下矜愍愚誠”(《陳情表》)兩句中“愿”的含義和用法不同。D.“丞相斯以為然”與“脫然有懷”(《歸去來兮辭并序》)兩句中“然”的含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斯上書揭發(fā)趙高,用“子罕代宋”“田常竊國”的典故勸諫秦二世防備趙高專權(quán)害國、劫奪帝王威信。B.李斯認為趙高有奸邪心思和危險反叛行為,且他的私產(chǎn)富足,若秦二世不采取行動,趙高可能要作亂。C.秦始皇聽說趙高辦事能力強,通曉刑法,便提拔他擔任中車府令,并讓他教胡亥學習審理判決訴訟案。D.秦始皇在給扶蘇的詔書中指責扶蘇多年未開疆立功,還導致士卒大量傷亡,最終令扶蘇和蒙恬都自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4分)(2)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4分)14.太史公評價李斯說:“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彼J為李斯的功勞不能和周公、召公并列,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說明理由。(3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解說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明確古文化常識的相關(guān)知識及詞語含義,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選項比對判斷。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對應(yīng)的信息點,再對其進行準確翻譯的基礎(chǔ)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過去司城子罕輔佐宋國,親自實行刑罰,行使威權(quán),一年后就劫奪了國君。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為主謂句,是后文的前提,其后C處斷開;“身行刑罰”是具體做法,其前后C、E處斷開;“以威行之”“以”表具體做法的目的,其前E處斷開;“期年”為時間詞,常放于句首,后面的“遂”有承接之意,末句是前面行為的結(jié)果,“期年”前G處斷開。

故選CEG。

(2)A.正確。優(yōu)俳指滑稽戲(諧謔雜戲)或演滑稽戲的演員?!段宕?伶官傳序》注釋:古代稱演戲的人為“伶”??梢姟皟?yōu)俳”屬于“伶人”之列。(另外,“優(yōu)”“伶”常合稱“優(yōu)伶”,“伶”在一些朝代還可專指演奏音樂的人。)

B.正確。意為“輔佐/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句意:司城子罕輔佐宋國。/一定不會同意。

C.錯誤。兩句中的“?!币饨詾椤跋M?,用法也相同。句意:希望您審慎地考慮一下再定奪!/希望陛下憐恤我的衷情。

D.正確。意為“正確、對/……的樣子”。句意:丞相李斯認為趙高說的正確。/解除憂慮而放松地有了某種念頭。

故選C。

(3)D.“秦始皇……”錯誤,由原文“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可知,這里是趙高聯(lián)合李斯篡改的詔書的內(nèi)容,并不是秦始皇的意思。

故選D。

(4)①“布惠施德”,給予人們?nèi)实潞投骰?;“下”,在下;“陰”,暗中。譯文:給予人們?nèi)实潞投骰?,在下得到百姓擁護,在上得到大臣擁護,暗中竊取了齊國。

②“材能”,才能;“無怨”,人緣(或:世人無怨誹/無人怨誹/不受怨謗);“孰與”,與……比,哪一點……。譯文:您的才能、謀略、功勛、人緣以及獲長子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

(5)①由材料一“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可知,李斯勸諫秦二世要防患于未然,但為時已晚,作為臣子,沒有做到及時彌補君主的過失。②由材料二“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數(shù)以不能辟地立功,……日夜怨望不得罷歸為太子,將軍恬不矯正,知其謀,皆賜死”可知,李斯聽信趙高的奸計邪說,廢掉秦始皇長子扶蘇而改立庶子胡亥為太子,且害死扶蘇、蒙恬(矯詔令其自殺)。

答案:

(1)CEG

(2)C

(3)D

(4)①給予人們?nèi)实潞投骰?,在下得到百姓擁護,在上得到大臣擁護,暗中竊取了齊國。

②您的才能、謀略、功勛、人緣以及獲長子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

(5)①李斯勸秦二世防患于未然,但為時已晚,作為臣子,沒有做到及時彌補君主的過失。②李斯聽信趙高的奸計,廢秦始皇長子扶蘇而改立庶子胡亥為太子,且害死扶蘇、蒙恬(或:矯詔令其自殺)。

參考譯文:

材料一:

二世采用趙高的計謀,就不再坐朝處理政務(wù),住在宮禁之中。趙高常常侍奉在二世身邊,獨攬朝政大權(quán),事情都由趙高決定。這時二世在甘泉宮,正迷戀著觀看角抵和雜耍的樂舞。李斯不能進見,便上書揭發(fā)趙高的短處說:“我聽說,大臣們?nèi)绻麑鞑恢倚?,沒有不危害國家的?,F(xiàn)在有大臣在陛下左右,獨斷專行地擅自殺人或者給人好處,和陛下沒有兩樣,這是非常不合適的。從前司城子罕輔佐宋國國君,親自執(zhí)行刑罰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年之后,就劫持了他的國君。田常作為齊簡公的臣子,他的爵位在齊國無人能比,他的私家財富和公家一樣多,他施舍恩德,對下得到百姓的擁護,對上得到群臣的親附,暗中取得了齊國的政權(quán),在朝廷上殺了宰予,然后就殺掉了簡公,終于獨攬了齊國的政權(quán)。這些都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現(xiàn)在趙高有邪惡不正的野心,他的行為像子罕那樣危害國君;他的私家財富,也像田家那樣富足。他一人身兼田常、子罕的逆道,來脅迫陛下的威嚴。陛下不考慮這件事,我擔心他會有變故?!倍酪呀?jīng)相信了趙高,害怕李斯殺掉他,就私下告訴了趙高。趙高說:“丞相所擔憂的只有我趙高一個人,我死了,丞相就會想仿效田常篡奪齊國政權(quán)那樣篡奪秦國的政權(quán)了?!庇谑嵌勒f:“把李斯交給郎中令處置吧!”

材料二:

當初,始皇帝尊重寵愛蒙氏兄弟,信任他們。蒙恬在外擔任大將,蒙毅則在朝中參與商議國事,稱為忠信大臣,即便是各位將領(lǐng)丞相也沒有敢與他們一爭高低的。趙高一生下來就被閹割了。始皇聽說他辦事能力很強,且通曉刑法,便提拔他擔任中車府令,并讓他教小兒子胡亥學習審理判決訴訟案。胡亥寵幸他。趙高曾經(jīng)犯下大罪,始皇派蒙毅懲治他。蒙毅判決趙高依法應(yīng)被處死。但始皇因趙高辦事靈活,赦免了他,并恢復(fù)了他的官職。趙高既然素來得到胡亥的寵幸,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勸說胡亥,讓他詐稱始皇遺詔命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胡亥同意了趙高的計策。趙高又說:“這件事如果不與丞相合謀進行,恐怕不能成功?!彪S即會見丞相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及符璽,都在胡亥那里。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我口中的一句話罷了。這件事將怎么辦呢?”李斯說:“怎么能夠說這種亡國的話呀!這件事不是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人所應(yīng)當議論的啊!”趙高道:“您的才能、謀略、功勛、人緣以及獲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壁w高說:“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蘇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您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xiāng)的結(jié)局已經(jīng)是顯而易見的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擔當皇位繼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慮一下再定奪!”丞相李斯聽后認為趙高說的正確,便與他共同謀劃,詐稱接受了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篡改始皇給扶蘇的詔書,指責他多年來不能開辟疆土、創(chuàng)立功業(yè),卻使士卒大量傷亡,并且數(shù)次上書,直言誹謗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獲準解除監(jiān)軍職務(wù),返歸咸陽當太子,而將軍蒙恬不糾正扶蘇的過失,知曉扶蘇的圖謀,令他們都自殺,將兵權(quán)移交給副將王離?!军c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湖南省長沙市平高教育集團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唐武德中,太宗圍王世充于東都,竇建德率眾來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陣汜水東,彌亙數(shù)里。諸將皆有懼色。太宗將數(shù)騎登高以望之,曰:“賊起山東,未見大敵。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逼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動,待彼氣衰,陣久卒饑,必將自退,退而擊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陣,自卯至午時,卒饑倦列坐,又爭飲水。太宗曰:“可擊矣。”命騎將建旗列陣,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東,以掩賊背。建德遽率其師卻,止東原,未及整列,太宗輕騎擊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眾騎纏幡而入,直突出賊陣后,齊張旗幟,表里俱備,賊眾大潰,生擒建德。(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后戰(zhàn)》,有刪改)材料二: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艘喙ナ匾坏篮??”靖曰:“有國有家者,易嘗不講乎攻守也。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陣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shù)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孫武所謂‘先為不可勝’者,知己者也;‘以待敵之可勝’者,知彼者也?!碧谠唬骸啊秾O子》言三軍可奪氣之妙,‘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如何?”靖曰:“夫含生稟血,鼓作斗爭,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眾,激吾勝氣,乃可以擊敵焉。吳起四機,以氣機為上,無他道也,能使人人自斗,則其銳莫當。所謂朝氣銳者,非限時刻而言也,舉一日時刻為喻也。凡三鼓而敵不衰不竭,則安能必使之惰歸哉。蓋學者徒誦空文而為敵所誘茍悟奪之之理則兵可任矣。”(節(jié)選自《李衛(wèi)公問對》,有刪改)【注】①含生稟血:指有生命者。②四機:吳起認為作戰(zhàn)有氣機、地機、事機和力機四種勝利條件。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大寫字母)填在答題卡上。蓋學者A徒誦B空C文D而為敵E所誘F茍悟奪之G之理H則兵I可任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卒,文中指最終,到頭來,與《種樹郭橐駝傳》中“若甚憐焉,而卒以禍”中的“卒”字意思相同。B.建,文中指樹立、樹起,與《諫逐客書》中“建翠鳳之旗”中的“建”意思相同。C.循,文中指沿著、順著,與《登泰山記》中“古時登山,循東谷入”中的“循”字意思相同。D.術(shù),文中指方法,與《歸去來兮辭》中“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中的“術(shù)”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率軍圍攻王世充,竇建德率兵來援救,唐太宗登高而望,認為自己必將打敗竇建德。B.竇建德在遭受唐軍襲擊后,率領(lǐng)軍隊向后撤退,遭到李世民輕騎兵攻打,又被程咬金率騎兵突擊后方,然后被殺。C.李靖認為,進攻一定要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防守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氣,這才是知己知彼的攻守之術(shù)。D.唐太宗汜水之戰(zhàn)的勝利,完美印證了《孫子兵法》中“避開敵人最初的銳氣,等待敵人懈怠思歸而攻打”戰(zhàn)略的正確性。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陣汜水東,彌亙數(shù)里。(2)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14.汜水之戰(zhàn)前,唐太宗登高而望,認為自己必將打敗竇建德,請簡要概括其原因【答案】10.DFH11.A12.B13.(1)李世民扼守武牢以阻截竇建德軍。竇建德在汜水以東布陣,軍隊綿延橫貫數(shù)里。(2)所謂防守,也不是僅僅指使城池的守備完善、使營陣的防守鞏固,還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氣,來等待時機破敵。14.①竇軍隊伍喧囂,說明其沒有嚴格號令。②竇軍迫近敵人城前而布列營陣,這說明其輕敵。③太宗預(yù)料到竇建德列陣過久會士卒饑疲,必將自行退走,乘其后退而出兵追擊,定可獲勝?!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學習兵法的人只曉得背誦書本上空洞的條文,最后必被敵人所欺騙誘惑。如果能領(lǐng)悟剝奪敵人士氣的道理,那么就能夠讓他領(lǐng)兵作戰(zhàn)了?!皩W者徒誦空文”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其后D處斷開;“而為敵所誘”是被動句,表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其后F處斷開;“茍……則……”是假設(shè)分句,意為“如果,那么”,分句中間H處斷開。故選DFH?!?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錯誤。文中指“士卒”/最終,到頭來。句意:他們列陣過久而士卒饑疲。/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B.正確。句意:命令騎兵將領(lǐng)樹立軍旗列好軍陣。/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C.正確。句意:沿著山谷向東行軍。/古時候登泰山,是沿著東面的山谷進去。D.正確。句意:還一定要擁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東西,找不到取得的辦法。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然后被殺”錯,原文“生擒建德”,沒有說被殺。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拒”,抵抗,阻截;“陣”,布陣;“彌亙”,綿延。(2)“壁”,營壘;“完”“堅”,使動用法,使……完善,使……堅固;“守”,保持。【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可知,竇軍隊伍喧囂,說明其沒有嚴格號令。②由原文“逼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可知,竇軍迫近敵人城前而布列營陣,這說明其輕敵。③由原文“待彼氣衰,陣久卒饑,必將自退,退而擊之,何往不克”可知,太宗預(yù)料到竇建德列陣過久會士卒饑疲,必將自行退走,乘其后退而出兵追擊,定可獲勝。參考譯文:材料一:唐高祖武德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在東都洛陽圍攻王世充,竇建德率領(lǐng)眾人來援救。李世民扼守武牢以阻截竇建德軍。竇建德在汜水以東布陣,軍隊綿延橫貫數(shù)里,唐軍將領(lǐng)看見都面有懼色。李世民率數(shù)名騎兵登上高岡眺望敵陣,說:“竇建德從崤山以東地區(qū)起兵,尚未遇到過強大對手。如今他們越過險要地帶而喧鬧不止,這說明其軍隊沒有嚴格的號令;迫近我們城前而布列營陣,這說明其有輕視我軍的心理。我們按兵不動,等待他們士氣衰落,他們列陣過久而士卒饑疲,一定將會自行退走,我們乘其后退而出兵追擊,哪有不勝之理!”竇建德軍擺開陣勢,從卯時直到中午時分,士卒們饑餓疲倦,坐在隊列里,又互相爭奪飲水。李世民說:“現(xiàn)在可以出擊了?!保ㄌ铺冢┟铗T兵將領(lǐng)樹立軍旗列好軍陣,從武牢登高而上進入南山,沿著山谷向東行軍,趁敵不備襲擊敵軍背后。竇建德急忙率領(lǐng)其軍向后撤退,剛剛退到東山坡處,還未來得及整頓好隊伍,李世民已率領(lǐng)輕騎兵沖殺過來。唐軍所向之處,敵軍無不瓦解潰散。唐軍大將程咬金等所率騎兵卷起軍旗沖進敵陣,徑直突擊敵軍陣后,再一齊展開旗幟,內(nèi)外奮擊,敵軍大敗,活捉了竇建德。材料二:唐太宗問:“《司馬法》說,‘國家即使強大,喜歡發(fā)動戰(zhàn)爭就一定滅亡;天下即使太平,忘記會有戰(zhàn)爭則一定有危險?!@也是攻守統(tǒng)一的道理嗎?”李靖回答說:“凡是有國有家的人(統(tǒng)治者),怎么能不講求攻守之道呢?所謂進攻,不僅僅是指攻擊敵人的城池和軍陣,還一定要擁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所謂防守,也不是僅僅指使城池的守備完善、使營陣的防守鞏固,還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氣,來等待時機破敵。孫武所說的‘先制造自己不會被敵人戰(zhàn)勝的條件’(保有我方士氣),這即是了解自己;‘等待可以戰(zhàn)勝敵人的機會’(瓦解敵人軍心),這即是了解對方。”唐太宗問:“《孫子兵法》中講到瓦解敵軍士氣的辦法是,‘敵人早上初至士氣旺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困倦士氣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善于用兵的一定先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而等到敵人懈怠思歸時再去打擊它?!朔N講法如何?”李靖回答:“一切有生命的生靈,(為了自己的存活)鼓舞振作,進行斗爭,至死也不顧惜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氣’使它這樣的。所以用兵的方法,必須先考察我軍官兵,激發(fā)起敢打必勝之仗的勇氣,這樣才能夠去進擊敵人。吳起所講的氣機、地機、事機、力機等‘四機’,‘氣機’是首要的,沒有別的道理,它能讓每個士兵都自己敢于戰(zhàn)斗,那么他就勇往直前,不可阻擋。(《孫子兵法》)所說的早上士氣猛銳,并不是限定于一日之中某個時間來說的,是拿一天中的時間來作為比喻。已經(jīng)三次擊鼓進攻,但敵人的士氣依然是不衰竭,又如何能一定使敵人懈怠思歸呢?學習兵法的人只曉得背誦書本上空洞的條文,最后必被敵人所欺騙誘惑。如果能領(lǐng)悟剝奪敵人士氣的道理,那么就能夠讓他領(lǐng)兵作戰(zhàn)了。”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兩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仆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nèi)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zhàn)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笔蓟氏缕渥h。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敝圃唬骸翱??!保ü?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平定A海內(nèi)B放C逐蠻夷D日E月F所照G莫H不賓服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即《詩經(jīng)》,其按照詩歌內(nèi)容可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B.卜筮,古代占問吉兇的兩種方法,是古代巫術(shù)的一種表現(xiàn)。C.“非其相反”與“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反”的含義不同。D.“語皆道古以害今”與“道芷陽間行”(《鴻門宴》)兩句中“道”的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斯提議禁止私學,有敢相互談?wù)摗对姟贰稌返奶幩?,知情不報的官員與罪犯同罪等,獲得了秦始皇的支持。B.周青臣極力贊揚秦始皇的功績,他認為當下百姓們都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爭的憂擾,這樣的偉業(yè)可以流傳萬世。C.淳于越認為秦始皇雖擁有天下,但秦始皇的子弟卻是普通百姓,一旦出現(xiàn)亂臣賊子,國家會陷入危急情況。D.李斯認為五帝、三代能夠因時而變地治理國家,因此秦始皇既應(yīng)該效法三代舊事,也需要根據(jù)時代而有所改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2)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14.請根據(jù)本文和《諫逐客書》,簡要評價李斯。【答案】10.BDG11.D12.D13.(1)做事不效仿古法卻能夠長久的,我從未聽說過。(2)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法令都由陛下統(tǒng)一頒布,百姓在家就努力務(wù)農(nóng)做工,讀書人就應(yīng)學習法律刑禁。14.①敢于直言進諫,《諫逐客書》開篇就提出自己的意見:逐客是不對的。本文中李斯也直言效法古代是不好的。②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諫逐客書》中李斯詳細闡述了“客之功”,本文中李斯則具體分析了效法古代的弊端。③提議刑罰施行過于極端,本文中李斯提議“焚書”,違法者處罰嚴厲,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平定天下,驅(qū)走蠻夷,日月能夠照耀到的地方,沒有不臣服于陛下的?!昂?nèi)”“蠻夷”都是名詞,分別做“平定”“放逐”的賓語,“海內(nèi)”“蠻夷”后停頓,BD處斷開?!澳保瑹o定指代詞,沒有人?!安毁e服”是謂語,二者結(jié)合結(jié)構(gòu)完整,“莫”前應(yīng)停頓,G處斷開。故需要斷句的三處為:BD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C.正確。顛倒的、方向相背的。/通“返”,“回到”或“返回到”。句意:并非故意要不同。/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D.錯誤。含義不同。稱道。/取道。句意:議論都是稱道古代非難當今。/當今取道芷陽從小路出行。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能力。D.“因此秦始皇既應(yīng)該效法三代舊事,也需要根據(jù)時代而有所改變”錯誤。原文“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意思是“而且淳于越說的只是三代的舊事,哪里值得效法呢?”由此可見,李斯并不認為秦始皇應(yīng)該效法三代舊事。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名詞作動詞,做事;“師古”,效仿古法;“聞”,聽說。(2)“一”,統(tǒng)一;“農(nóng)工”,務(wù)農(nóng)做工;“辟禁”,刑法禁令?!?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諫逐客書》開頭“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原文“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可知,《諫逐客書》開篇就提出自己的意見:逐客是不對的。本文中李斯也直言效法古代是不好的。可見,李斯敢于直言進諫。②由《諫逐客書》“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原文“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可知,《諫逐客書》中李斯詳細闡述了“客之功”,本文中李斯則具體分析了效法古代的弊端??梢姡钏褂凶吭降恼尾拍芎瓦h見。③由原文“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可知,本文中李斯提議“焚書”,違法者處罰嚴厲,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可見,李斯提議的刑罰施行過于極端。參考譯文:始皇在咸陽宮設(shè)酒宴,七十名博士上前敬酒。仆射周青臣贊揚歌頌道:“從前秦國土地不超過千里,全靠陛下神靈明圣,平定天下,驅(qū)走蠻夷,日月能夠照耀到的地方,沒有不臣服于陛下的。將諸侯的封國設(shè)置為郡縣,每個人都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爭的憂擾,這樣的偉業(yè)可以流傳萬世。自上古以來沒有哪個帝王能夠比得上陛下的功績?!笔蓟史浅8吲d。這時博士齊人淳于越進言說:“我聽說殷、周的君王統(tǒng)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讓他們輔佐王室?,F(xiàn)在陛下?lián)碛刑煜?,而子弟卻是普通百姓,一旦出現(xiàn)田常、六卿之類的臣子,沒有輔助之人,怎么來挽救呢?做事不效仿古法卻能夠長久的,我從未聽說過?,F(xiàn)在周青臣又當面阿諛奉承來加重陛下的過錯,不是一個忠臣?!笔蓟拾阉囊庖娊怀枷掠懻摗X┫嗬钏拐f:“五常不互相重復(fù),三代不互相因襲,各自按自己的方法治理國家,并非故意要不同,是時代改變了?,F(xiàn)在陛下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事業(yè),建立了萬代不朽的功勞,本不是愚蠢的儒生所能理解的。而且淳于越說的只是三代的舊事,哪里值得效法呢?從前諸侯紛爭,重金招來游說之士?,F(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法令都由陛下統(tǒng)一頒布,百姓在家就努力務(wù)農(nóng)做工,讀書人就應(yīng)學習法律刑禁。現(xiàn)在的儒生們不學習當今的法令卻學習古制,來非議當世,惑亂百姓。我冒死進言:古代天下分散紊亂,沒有人能夠統(tǒng)一號令,因此諸侯群起,議論都是稱道古代非難當今,粉飾虛夸,以淆亂真實,人人欣賞自己私下學的知識,來非議圣上確立的制度?,F(xiàn)在皇帝統(tǒng)一了天下,辨別是非黑白,讓天下只尊崇陛下一個人?,F(xiàn)在私家學問又一起反對法制教化,人們一聽到法令下達,就以各自的學問來評議,入朝時心存反感,退朝后就在街巷議論,夸獎自己的學說來博取名聲,表達異議來抬高自己,率領(lǐng)臣下來造謠生事。如果這種現(xiàn)象不禁止,就會造成陛下的威望下降,而群下會結(jié)黨營私。我認為應(yīng)該禁止私學。我請求官吏將《秦記》以外的書都燒掉。不是博士官所執(zhí)掌,天下有敢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交給地方官員一起燒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