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新高考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這部巨著中,十位青年男女一起逃離瘟疫肆虐的城市,住到鄉(xiāng)下的一座別墅里,以講故事的辦法振作精神。它的故事主題涉及14世紀意大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主題是反對教會、揭露僧侶的腐敗和虛偽。這部小說的作者是A.塞內卡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亞2.20世紀60年代,美國漫威公司創(chuàng)造了綠巨人浩克這一漫畫人物形象,情節(jié)是蘇聯間諜在實驗中搞破壞,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馬射線的輻射而變成了綠巨人。這一藝術創(chuàng)作反映出A.美國民眾對于蘇聯崛起的恐懼B.漫畫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時代影響C.美蘇兩極對抗擴展到文化領域D.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文化事業(yè)發(fā)展3.如圖為清朝晉商商路示意圖,依據此圖能夠說明A.政治中心北移導致經濟格局變化 B.晉商主要得益于絲路起點這一地理優(yōu)勢C.晉商初步形成傳統(tǒng)市場體系網絡 D.自然經濟造成清代南北之間的商業(yè)對峙4.1985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回答美國高級企業(yè)家代表團提問時說:“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1992年初視察南方時,他又講了計劃和市場的問題。這說明A.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B.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曾經困擾著國人C.中共黨內的思想解放力度有限D.鄧小平已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5.蘇格拉底認為,對于哲學家來說,比自然界更有價值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靈,因為“只有到人的心靈轉而省察自身時才會有真正的哲學。”據此可知,蘇格拉底A.認為自然研究沒有價值 B.強調對人的理性的尊崇C.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批判智者對人性的迷戀6.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7.孫中山早期的民族主義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24年《國家建設民族主義》中則提出要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來救國。這一轉變A.突顯了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 B.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C.反映了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D.體現了其民族平等的觀念8.北宋中期,造成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是A.墾荒造田 B.榷場貿易 C.修筑長城 D.官俸兵餉9.如圖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對龍對鳳文經錦,從圖中可以看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較商周更開放,動物紋樣往往頭部寫實,而身體經過簡化,有的直接與藤蔓結為-體,有的動物體與植物體共生,形式豐富優(yōu)美、多樣化。這種變化說明A.社會思潮的活躍推動觀念改變 B.地理環(huán)境會造成藝術風格不同C.藝術創(chuàng)作受外來文化因素影響 D.社會轉型會引起藝術風格變化10.亨利四世于1604年發(fā)布敕令,規(guī)定官員只要繳納收入的1/60作為年稅,官職就可以世繼承。這會A.沖擊貴族政治 B.促進階層流動 C.削弱專制王權 D.降低行政效率11.中國近代以來,農耕時代的粗略時間觀念逐漸被精確的現代鐘表時間觀念所替代。對此時間觀念改變影響最大的是A.服飾的中西合璧 B.傳統(tǒng)建筑與西洋建筑并存C.報刊雜志的創(chuàng)辦 D.交通與通訊工具的改變12.在封建傳統(tǒng)社會中,安土重遷、戶籍嚴密、士農工商各安其位的“官”“民”二元制組織系統(tǒng)中,縣以下的各種家族社會進行自我管理,而對于流動的農工商,封建政府在絞盡腦汁尋求管理辦法時,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在依靠官方支持構建自身合法性的過程中,實際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在這一界域的薄弱控制。這主要說明商人會館的建立A.承擔封建政府基層管理職能 B.有效保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C.保障商人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D.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13.布達拉宮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漢藏人民團結協(xié)作的有力佐證。頤和園有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之稱,其中與布達拉宮有相似風格的建筑是A.智慧海 B.樂壽堂 C.佛香閣 D.四大部洲14.1982年,在聯合國第二屆裁軍大會上,中國就裁軍問題提出了基本原則,包括反對軍備競賽;各國均有權在平等的基礎上參加討論和解決裁軍問題,而不應由少數大國包辦壟斷;制止侵略,公正合理地解決地區(qū)沖突等。1985年6月和1997年9月,中國主動宣布單方面裁減100萬和50萬軍隊員額。此舉表明,中國A.打破美國遏制所形成外交僵局 B.外交主導了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C.倡導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 D.將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15.公元前406年春天,雅典的軍隊在菜斯波島和阿基征西群島間的海面上大勝斯巴達軍隊,但因風暴等原因損失了25艘戰(zhàn)艦和4000名戰(zhàn)士。有人認為損失是由于指揮官玩忽職守造成的,于是雅典公民大會判處4名指揮官死刑。該審判A.體現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體現了雅典的人文主義情懷C.說明直接民主保證司法公正 D.說明公民大會理性精神欠缺16.從唐代陸龜蒙《耒耜經》中的記載看來,農具種類已經不少,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甚至后來宋代所用的各種農具,唐也已大體具備。該現象可以說明()A.唐代的農耕經濟水平較高 B.傳統(tǒng)農業(yè)在唐代發(fā)展至頂峰C.重農政策在唐代全面貫徹 D.唐代農業(yè)生產技術日臻完備17.在古雅典某一時期,教師、醫(yī)生、會計、警察、公務員、銀行家等職業(yè)基本上都是由奴隸擔任,在經濟事務尤其是公共工程中,也大致做到了公民、奴隸同工同酬;在雅典的街上,從穿著上幾乎看不出奴隸和公民的分別,奴隸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這反映了該時期雅典A.能夠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制度具有普適性特點C.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 D.奴隸階級成為城邦的主人18.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防止資產階級腐蝕,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措施:不給黨的領導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yè)的名字;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為A.資產階級要奪取政權 B.中共的腐敗問題突出C.中共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 D.當時個人崇拜很嚴重19.1919年7月,進步報刊《每周評論》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同一時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边@表明當時A.知識階層具有參與政府管理的意識B.廣大民眾開始擁有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C.進步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認識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20.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國變前夕,大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占全世界的6.8%,先輩們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完資本主義國家百多年才走完的路,這是一個令世人感嘆、世界矚目的成就?!痹撟髡呙枋龅默F象A.是近代自然經濟瓦解的必然結果B.違背了中國近代客觀的歷史事實C.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D.承認洋務運動對經濟的客觀作用21.如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yè)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的變化(億元)年份合計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yè)公私合營工業(yè)私營工亞個體工業(yè)194914037.52.268.332.21950191644.172.850.3195126494.28.0101.260.11952343153.813.7105.270.6——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上述變化A.開始改變新中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 B.反映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方針C.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結果 D.表明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22.1896年,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指出:“人之所異于物者,為其有大腦也,故能悟為人道之極。凡有記也,亦求悟也,為其無所記,則無以為悟也。……記贏而悟絀者,蓄積雖多,皆為棄材。惟其順也,通也,靈也,故專以悟性導人者,其記性亦必隨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鈍也,故專以記性強人者,其悟性亦必隨之而減,西國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據此判斷,梁啟超旨在A.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教育改革 B.強調記性對悟性的重要價值C.提高人民的覺悟以推翻君主制度 D.弱化記性在大腦記憶中的特殊地位23.1900—1920年,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產值占工農業(yè)總產值的86%,近代工業(yè)占14%。1949年,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產值占工農業(yè)總產值的83%,近代工業(yè)占17%。由此可知,近代中國A.經濟半殖民地化 B.諸經濟因素相互依存C.動搖了傳統(tǒng)重農模式 D.產業(yè)結構呈畸形局面24.“在進行歷史研究時,人們往往迷戀于尋找單一的原因,便錯誤地將原因歸結于某一個,這樣就成為一種價值判斷。”這一主張強調歷史研究應()A.抓住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歷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認識和考察歷史D.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起點25.華東師大歷史學教授王家范在論及中國歷史上的“郡縣”和“封建”時說:“集權和分權是必難避開的兩極,相反而相成…若僅執(zhí)其一端,必偏執(zhí)僵硬而喪失生機活力?!睋耍髡哒J為A.“郡縣”優(yōu)于“封建”B.“郡縣”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優(yōu)于“郡縣”D.郡縣”和“封建”矛盾無法調和26.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規(guī)定;如將違禁出海貿易之人,不行舉首,反以外海作為內地,或為隱匿,或擅給印票,往來偵探、通商漂海,皆革職提問??滴醵哪辏?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區(qū)開放通商口岸,準許中國商人出海貿易,隨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閩、粵四海關,統(tǒng)一管理對外貿易。這一時期,導致清政府海洋政策變化的直接背景是A.收復臺灣 B.平定三藩之亂C.列強染指中國東南沿海 D.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7.為確保公民自由,羅馬通過民眾大會、元老院、保民官之間的權力分立和相互牽制的安排形成權力制衡格局。其中,保民官的憲政意義非常獨特:保民官既無立法權又無行政權,但擁有的否決權,不僅可以否定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也可以取消元老院決議的法律效力,為保護人民而對抗政府。據此分析,保民官的設置A.推動了羅馬法的進步和完善 B.緩解了羅馬帝國的社會矛盾C.有助于羅馬公民的政治平等 D.加快了羅馬憲政實施的步伐28.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總統(tǒng),戴高樂決心恢復法蘭西應有的光榮……,但是歷史已經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侖那樣的軍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國獲得長久穩(wěn)定的大國地位。戴高樂說,進步是維護國家獨立的唯一條件,一個經濟衰弱的法國,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經濟全面復蘇?!胺▏洕娜鎻吞K”主要得益于①馬歇爾計劃的援助②西歐一體化進程加快③法國政府的干預④經濟自由主義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二戰(zhàn)后存在兩種比較突出的現象,一是各類經濟組織(如歐盟、亞太經合組織等)舉行與經濟有關的峰會(如G20峰會)大大增加,二是軍事沖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等)。對此現象理解有誤的是A.經濟民主化成為歷史潮流 B.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C.一超多強格局遭受巨大挑戰(zhàn) D.和平與動蕩成為當今世界形勢的特點30.1954年6月至9月,中國有組織地開展了憲法草案討論和宣傳。據統(tǒng)計,許多地區(qū)的參與者超過當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過90%,共收到118萬多條意見、建議和問題。這一活動()A.保證了憲法的社會主義性質 B.增強了人們的民主參與意識C.標志著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 D.反映了過渡時期的根本任務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世界文明發(fā)展材料一有人認為中世紀曾是“黑暗時代”,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黑暗終于消失了,歐洲蘇醒了,滌除了污垢,又開始了思考和創(chuàng)造,……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yōu)勢。材料二有學者認為16-19世紀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歐洲體系為骨架的世界體系,還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戰(zhàn)爭與革命為基本特征的20世紀上半葉是該體系的解構過程,而恰恰在這一解構性運動中,世界歷史的整體性進一步增強了,到20世紀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歷史的轉變。問題:(1)依據材料一,分析說明歐洲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的“決定性優(yōu)勢”。(2)20世紀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轉變的因素有哪些?32.材料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首次率團訪蘇,到1954年10月赫魯曉夫率團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慶典期間。中蘇之間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協(xié)定,至此,蘇聯援華項目共計156項,通稱“156項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蘇雙方又簽署了新的協(xié)定,包括軍事工程、造船工業(yè)和原材料工業(yè)等建設項目共計16項。1955年通過口頭協(xié)議又增加2項。前后共確定174項工程。經過反復核查調整后,最后確定為.154項。因計劃公布156項在先,故通稱為“156項工程”。隨著“一五”計劃的實施,經過反復多次論證,“156項工程”中最后投入實際施工建設的共計150項?!幾酝跗妗丁?56項工程”與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系評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56項工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56項工程”實施的意義。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學派在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國家治理的實踐中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春秋末期,其核心是“仁、義、禮、智”;秦朝時,遭受毀滅性打擊;漢武帝時,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宣揚君權神授;到宋代,儒家思想與佛教和道教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哲學流派——理學,其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程朱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明朝中期,形成了以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主張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費孝通將這種由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的通路稱為中國人的“差序格局”——摘編自李寧《“大一統(tǒng)”——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材料二在古代歐洲,政權與教權之間的關系在國家治理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奴隸制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結束,西歐長期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在混亂動蕩的社會中,人們渴望王權與秩序,君權神授的封建君主專制思想應運而生。此后,世俗君權和宗教神權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斗爭,經歷了羅馬帝國的二元平等并列、11世紀之前教權臣服于王權、12世紀到13世紀教權強盛、14世紀政教斗爭等歷史階段.——摘編自王芳《比較視角下的國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論構建》(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不同時期儒家治國思想的主張。(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西方國家治理理念的異同。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據“十位青年男女”、“14世紀意大利”、“反對教會、揭露僧侶的腐敗和虛偽”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薄伽丘的《十日談》的內容,故選C;A項是斯多亞學派代表,排除;B項主張以人性對抗神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是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排除。故選C。2、B【解析】

材料表明,美國影視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針對蘇聯,這反映了在時代大背景下美國影視公司的冷戰(zhàn)思維,故選B;材料無法反映民眾的情緒,排除A;材料僅反映了美國一方,無法體現美蘇雙方,排除C;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故選B。3、C【解析】

晉商的商路以山西為中心,輻射北方諸省為主,形成全國性市場網絡,C正確;清代經濟重心仍在江南,排除A;陸上絲路起點在西安,而非山西太原,排除B;此圖為晉商示意圖,并不包括徽商等其他商幫布局,看不出南北商業(yè)格局整體結構,排除D。4、B【解析】

材料表明鄧小平多次提及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并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說明國人對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仍存在許多疑問。故答案為B項。A項1985年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開始,排除;C項鄧小平多次談及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與黨內思想解放力度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5、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蘇格拉底強調哲學應該研究人性,研究人的價值,要“省察自身”,這實質上就是認識到理性的作用,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自然研究價值的否定,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智者運動的批判,排除D項。故選B。6、A【解析】

依據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7、B【解析】

材料表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獲得了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因此這一轉變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B正確;材料突顯的是民族救國,而不是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A排除;不能因為民族精神來救國就得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結論,C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平等的觀念,D排除。故選B。8、D【解析】

北宋中期,由于冗官冗兵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官俸和兵餉,造成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答案為D;AB都能增加政府收入,排除;根據所學可知,宋沒有大量修筑長城,不是財政入不敷出的原因,C錯誤。9、D【解析】

根據材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較商周更開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方面諸侯混戰(zhàn),經濟方面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提高,小農經濟逐漸確立,思想方面百家爭鳴,因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轉型引起藝術風格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藝術風格的變化,而不是觀念的改變,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當時社會轉型對藝術風格的變化,而不是地理環(huán)境對藝術風格的變化,B項錯誤;材料所述藝術風格變化沒有體現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C項錯誤。10、D【解析】

以交納年稅作為官員任職甚至是世襲的基本條件,不能保證行政效率,D項正確;官員保證繳納年稅即可職務世襲,不能沖擊貴族政治,不利于階層流動,也不能削弱專制王權,ABC三項錯誤。11、D【解析】

交通與通訊工具的改變縮短了時間和距離,影響人們時間觀念的改變。故選D;服飾、建筑和時間關系較遠,排除AB;報刊雜志的創(chuàng)辦與時間觀念的精準度都要低于交通和通訊工具,排除C。12、D【解析】

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對流動商人的管理,從而強化了商人的家鄉(xiāng)認同和國家認同。因此,這說明商人會館的建立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故D正確;會館沒有基層管理職能,故A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保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故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商人政治地位,故C錯誤。1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頤和園的四大部洲象征著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廟建筑風格,符合題意。D正確;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不符合題意,A錯誤;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不符合題意,B錯誤;佛香閣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題意,C錯誤。故選D。14、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反對進行軍備競賽,要求各國要有平等的討論權,并率先做出了裁軍的表率,反映出中國倡導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故C正確;A項是中國重返聯合國,排除;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D項。15、D【解析】

公民大會無視海上戰(zhàn)役勝利結果,將自然原因導致的人員船只的損失歸于指揮官的失誤并判處指揮官死刑,體現了公民大會欠缺理性精神,D項正確;忽視自然原因,沒有科學分析戰(zhàn)爭損失做出的判決,不能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人文精神的體現,這一審判并不公正的,ABC三項錯誤。16、A【解析】

據材料“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唐也已大體具備”等信息反映出唐代的農具較為齊全,體現了唐代農業(yè)發(fā)展水平較高,故A項正確;明清時期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至頂峰,故B項錯誤;農具的齊全與重農政策的全面貫徹沒有因果關系,故C項錯誤;齊全的農具是農業(yè)生產技術發(fā)展的表現之一而非生產技術的完備,故D項錯誤。17、C【解析】

古雅典奴隸從事多種職業(yè),和公民同工同酬,同樣服飾,甚至可以成為大富翁,說明雅典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C項正確;奴隸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并不平等,A項錯誤;民主制度的不適用于奴隸,B項錯誤;古代雅典城邦的主人是奴隸主階級,D項錯誤。18、C【解析】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防止資產階級腐蝕,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為新中國即將成立、中共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故C正確;資產階級要奪取政權、中共的腐敗問題突出、當時個人崇拜很嚴重不符合史實,故ABD錯誤。19、C【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信息體現不出參與政府管理,故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故排除;材料信息體現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等體現出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键c: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認識20、D【解析】

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解體較快,有利于中國近代化,但不符合“短短三十年”范疇,排除A;通過材料“1900年庚子國變”“短短三十年”判定可知,洋務運動開展了30多年,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故排除B,選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性質上不同于洋務經濟,排除C。【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1、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經濟指的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前,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領導的,由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過渡性經濟。根據材料時間1949年到1952年各工業(yè)比重可知,當時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D正確;一五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A排除;一五計劃的特點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B排除;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開始于1953年,C排除。故選D。22、A【解析】

根據人腦的特點,指出只有用悟性引導才能增長記性,而“西國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等,可知梁啟超旨在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教育改革,A項正確;記性對悟性有著重要價值只是梁啟超觀點的依據,不是其主要目的,B項錯誤;“推翻君主制度”不是1896年梁啟超《變法通議》的主張,C項錯誤;弱化記性在大腦記憶中的特殊地位與材料不符,D項錯誤。23、B【解析】

據材料“1900—1920年,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產值占工農業(yè)總產值的86%,近代工業(yè)占14%。1949年,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產值占工農業(yè)總產值的83%,近代工業(yè)占17%”可知,自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yè)、手工業(yè)產值及近代工業(yè)產值是此消彼長、密切相聯,B正確;材料沒有強調“經濟半殖民地化”,而只是體現自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yè)、手工業(yè)產值及近代工業(yè)產值是此消彼長、密切相聯,A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動搖了傳統(tǒng)重農模式”,C錯誤;據材料體現的是1900年----1949年我國,農業(yè)、手工業(yè)產值及近代工業(yè)產值是此消彼長、沒有涉及“產業(yè)結構”問題,D不是材料主旨。24、C【解析】

略【詳解】從材料“錯誤地將原因歸結于某一個,這樣就成為一種價值判斷”可以看出,我們應該多角度地認識和考察歷史,避免評判歷史的單一化,故C正確。2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與材料解讀能力。結合所學和材料“若僅執(zhí)其一端,必偏執(zhí)僵硬而喪失生機活力”說明,郡縣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郡縣制?比較【名師點睛】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項目

分封制

郡縣制

相同

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積極作用;

基礎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以地域為基礎

官吏產生

世襲(世卿世祿制度)

由皇帝任免

與中央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僅是臣屬關系,沒有建立中央集權

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服從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

官吏權力

擁有封地、人口、武裝、物資;

可以對下屬進行分封;

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的權力

只有管理權

26、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83年,清朝攻克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1685年海禁政策開始松弛。由此可知,導致清政府海洋政策變化的直接背景是收復臺灣,故A正確;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故B錯誤;明末開始,列強染指中國東南沿海,故C錯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不是材料的背景,故D錯誤。27、C【解析】

材料信息是,保民官的設置實現了對行政機關和元老院的制衡,其目的是保護人民而對抗政府。由此可知,保民官的設置有助于羅馬公民的政治平等,故C正確;題干中并沒有提到羅馬法,排除A項;保民官的設置有利于保護人民對抗政府,社會矛盾緩和的結論并不準確,B項錯誤;羅馬沒有成為憲政意義上的國家,D項錯誤。28、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戴高樂時代指1959年至1969年其任職法國總統(tǒng)時期,由于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同時借助美國馬歇爾計劃對西歐的援助,加之1967年加入歐共體,使法國經濟不斷復蘇,故①②③均正確,A項符合題意;戰(zhàn)后法國實行計劃指導經濟,并未采取經濟自由主義,故④項錯誤,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9、C【解析】當今國際局勢正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現象是“一超多強”格局下國際形勢的表現,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戰(zhàn)。C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二戰(zhàn)后的局部戰(zhàn)爭有大國插手,反映了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局部戰(zhàn)爭反映了當今世界形勢動蕩;各類經濟組織的建立反映出經濟民主化的趨勢。其他三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30、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有組織地開展了憲法草案討論和宣傳,并且群眾廣泛參與,這增強了人們的民主參與意識,因此B選項正確;該活動只能體現憲法的社會主義性質,不能“保證”其性質,A選項錯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選項錯誤;1954年憲法反映了國家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根本要求,不是根本任務,D選項錯誤。故選B。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政治:教會勢力削弱,以君主為代表的世俗權力增強?;蚓鲗V仆菩兄厣陶撸?分)經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經濟發(fā)展,對外貿易和工場手工業(yè)發(fā)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2分)文化:教會所控制的思想文化專制開始衰弱,出現宗教改革,人文主義觀念產生。(2分)(2)冷戰(zhàn)結束,美蘇兩極格局終結,和平發(fā)展成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2分)歐洲一體化(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一批國際組織的完善和強化等;(2分)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網絡的發(fā)展等。(2分)【解析】試題分析:(1)依據材料一“...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yōu)勢。”提供的時間線索和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現的“決定性優(yōu)勢”。(2)20世紀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轉變的因素可以借鑒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比如:美蘇兩極格局終結、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區(qū)域經濟集團化、跨國公司、科技革命、交通通訊網絡等??键c: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