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專題三、四檢測卷 蘇教版選修《史記》_第1頁
高中語文 專題三、四檢測卷 蘇教版選修《史記》_第2頁
高中語文 專題三、四檢測卷 蘇教版選修《史記》_第3頁
高中語文 專題三、四檢測卷 蘇教版選修《史記》_第4頁
高中語文 專題三、四檢測卷 蘇教版選修《史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四檢測卷(時間:90分鐘分值:120分)一、基礎知識(2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廣暫騰而上胡兒馬B.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C.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D.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解析B“鄉(xiāng)”同“向”;C“指”同“旨”;D“距”同“拒”。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徇:示眾B.是夜會暮,胡兵終怪之 會:適逢,恰巧C.鮑叔遂進管仲 進:舉薦D.爭寵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解析D項,害:忌妒答案D3.下面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因而厚遇之B.鮑叔知其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C.臣少好相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D.人之我信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解析B項均為動詞,知道。A分別為遇見,相遇/對待;C分別為看相,相面/官職名,相國;D分別為相信/忠誠。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eq\b\lc\{\rc\(\a\vs4\al\co1(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籍何以至此))[B.eq\b\lc\{\rc\(\a\vs4\al\co1(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夫六國與秦皆諸侯))C.eq\b\lc\{\rc\(\a\vs4\al\co1(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明道德之廣崇))D.eq\b\lc\{\rc\(\a\vs4\al\co1(良工能巧而不能順,善因禍而為福))解析“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以”,介詞“用”/介詞“憑”。B項,“與”,介詞“和”/連詞“和”。D項,“而”,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會項伯欲活張良B.令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堅其意C.惠王患之D.管仲因而信之解析C項為意動用法,A、B、D三項皆為使動用法。答案C6.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始大人常以臣無賴B.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C.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D.吾道不行矣解析A項指“沒有出息”;C項指“質樸的鄉(xiāng)里人”;D項指“不被實行”。答案B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而令廣并于右將軍軍B.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C.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D.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解析C為被動句,ABD均為狀語后置句。答案C8.名句填充。(任選8空,8分)(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不舍晝夜。”(3)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_。(4)歲寒,____________。(5)己所不欲,____________。(6)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7)言必信,____________。(8)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9)人無遠慮,____________。 (以上選自《論語》)答案(1)擇其善者而從之(2)逝者如斯夫(3)匹夫不可奪志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勿施于人(6)不令而行雖令不從(7)行必果(8)必先利其器(9)必有近憂二、文段翻譯(10分)翻譯下面文段中畫線的句子。9.高祖被酒,夜行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备咦孀恚唬骸皦咽啃?,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比四艘詪灋椴徽\,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1)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嫗子何為見殺?(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走上前,拔出劍斬殺白蛇。白蛇就被分成兩段,路通了。(2)你的兒子為什么被殺了?(3)我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xiàn)在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哭。【參考譯文】劉邦酒醉,晚上行走在大澤中,命令一個人在前面探路。這個人回來報告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路,我們還是回去吧。”劉邦喝醉了,說:“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上前,拔劍斬殺蛇。蛇從正中間被分為兩段,路通了。走了幾里地,醉,于是倒在地上。劉邦隊伍中走在后面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一個老太太連夜放聲啼哭。人們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我兒子被人殺,所以痛哭。”人們問:“你的兒子為什么被殺?”她說:“我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xiàn)在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哭?!比藗冇谑钦J為她不誠實說謊,想要告她,這個老太太就突然不見了。后面的人趕到前面,劉邦才醒過來。人們報告了他這一情況,高祖就心里覺得高興,心生自豪感,跟隨他的人越來越敬畏他。10.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封人而乞食。綺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1)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沒被處死,并被齊國重用,你將怎么來報答我?(2)假如像你說的那樣,我將任用賢良的人,重用有才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我用什么來報答你呢?【參考譯文】管仲被捆綁著,從魯國押往齊國,在路上,非常饑渴,路過綺烏郡時向驛站的人要飯吃。驛站的人跪在地上請他吃食物,非常恭敬。驛站的人趁機私下里對管仲說:“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而沒被處死,還被齊國重用的話,你要怎么報答我呢?”管仲回答說:“假如真像你說的話,那么我重用賢良的人,使用賢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我用什么來報答你呢?”驛站的人因此怨恨管仲。三、課內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奈何絕秦歡 絕:斷絕B.楚人既咎子蘭 咎:責怪C.屈平既嫉之 嫉:嫉妒D.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屬:連續(xù)解析C項,嫉:恨。答案C12.下面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竟死于秦而歸葬外欺于張儀B.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留懷王,以求割地C.秦虎狼之國冀幸君之一悟D.為天下笑如姬父為人所殺解析D均為介詞,表被動。A分別為介詞,在/介詞,表被動;B分別為連詞,表原因/連詞,表目的;C分別為助詞,的/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答案D13.下列對原文的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秦以“與楚婚”為借口邀懷王會,從結果來看,其目的被屈原識破,即使這樣,頃襄王也沒有任用屈原。B.屈原在位期間不能勸阻懷王赴秦,遭流放的時候仍心系祖國。C.懷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這樣悲慘的下場,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這樣的忠臣。D.文段有敘有議,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現(xiàn)屈原忠君愛國的高尚品德。解析B項,勸阻懷王是在屈原“不復在位”期間。答案B1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0分)(1)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雖然被流放,可還是眷念楚國,掛念懷王,沒有忘記想返回朝廷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夠完全覺悟,社會風氣能完全改變。(2)國君無論是愚昧還是聰明,賢能還是不賢能,沒有哪個不想尋求忠臣、推薦賢人來輔佐自己的,可是亡國破家的總是一個連著一個。四、課外閱讀(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題?;腹珕栔蚊裼诠茏英?。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被腹唬骸吧?。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仁,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被腹唬骸吧圃眨 被腹謫栐唬骸肮讶擞拚愿蓵r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曰:“可?!惫唬骸鞍彩级??”管子對曰:“始于愛民?!惫唬骸皭勖裰滥魏??”管子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被腹谖?,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腹珖@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對?;腹唬骸岸雍喂什粚Γ俊惫茏訉υ唬骸熬邪酝踔?,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被腹唬骸爸俑负鸀槿??盍不當言,寡人豈有鄉(xiāng)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將安聞道而得度哉?”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被腹児w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人甚傷勞而上舉事不時。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舉事以時則人不傷勞?!被腹唬骸肮讶寺勚俑钢源巳?,聞命矣,不敢擅也,將薦之先君?!泵魅眨猿谔珡R之門,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遠者示之以禮義。行此數(shù)年,而民歸之如流水。(節(jié)選自《管子》,《四部叢刊》本,有刪改)【注】①管子:名促,字夷吾,齊國國相。②干時:謀求定時會盟諸侯。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澤命不渝,信也渝:堅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濟大水有舟楫也濟:渡過解析渝,改變。答案B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結于君B.拱手而問曰朝濟而夕設版焉C.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烡.寡人聞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續(xù)耳解析A.第一個是介詞,到;第二個是介詞,與,跟。B.第一個“而”表修飾;第二個“而”表順承。C.均為連詞,那么。D.第一個是用于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第二個是結構助詞,的。答案C1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以民為本思想的一組是 ()(3分)①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②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③省刑罰,薄賦斂④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⑤齊國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遠者示之以禮義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⑥ D.②④⑤解析②說的是齊國百姓現(xiàn)在的處境,④⑥均說的是齊桓公在內政外交方面落實管仲建議的具體措施,并非直接體現(xiàn)以民為本的思想。①說的是關心百姓疾苦,③說的是對百姓減少刑罰賦稅,⑤是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①③⑤均能直接體現(xiàn)以民為本的思想。答案A18.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信”“仁”“嚴”“禮”是為政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國君要對百姓講究信用,施行仁愛,嚴肅法紀,提倡禮義。B.齊桓公想通過修明政事,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達到會盟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認可和輔佐。C.對于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D.齊桓公有抱負,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擁護。解析管仲對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并沒有“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而是提出了如何稱霸天下的政治主張。答案C1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勿懼以罪,勿止以力。(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令不改,則民正矣。(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的兩個“以”均作介詞,用;“懼”“止”均為使動用法,其后省略了賓語。(2)“改”即成語“朝令夕改”之“改”。(3)“若”,表假設;“霸主”做動詞,成就霸王之業(yè);“本事”即“根本之事”。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罰讓百姓害怕,不要用強力讓百姓止步不來(或“不要用刑罰恐嚇百姓,不要用強力制止百姓”)。(2)(國君)發(fā)出的政令不隨便更改,那么百姓就會走上正軌(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稱霸諸侯、成就一番大事嗎?那么就一定要從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緟⒖甲g文】桓公問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說:“凡治理人民,必須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罰讓百姓害怕,不要用強力讓百姓止步不來。注意這四點,就可以治理好了?!被腹f:“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管仲回答說:“誠信而竭近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點,就可以實行。”桓公說:“請詳細加以說明?!惫苤倩卮鹫f:“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贊美。常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強加于人,就是仁;內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被腹f:“好?。 被腹謫柕溃骸拔蚁胄廾髡乱灾\求定時會盟天下諸侯,可以做到嗎?”管子回答說:“可以。”桓公說:“從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說:“從愛民做起。”桓公說:“愛民之道是怎樣的?”管子回答說:“諸侯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領地,使他們事業(yè)互相關連,俸祿互相補助,人民就相親了。減少刑罰,少收賦稅,人民就富裕了。各鄉(xiāng)選用賢士,使之施教于國,人民就有禮了。(國君)發(fā)出的政令不隨便更改,那么百姓就會走上正軌。這些就是愛民之道?!被腹次恢?,管仲、隰朋進見。站了一會兒,有兩只鴻雁飛過?;腹珖@息說:“仲父,那些鴻雁,時而南飛,時而北飛,時而去,時而來,不論四方多遠,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為它們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們的意向通達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沒有回答。桓公說:“你們兩位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說:“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業(yè)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被腹f:“仲父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