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3200字】_第1頁
【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3200字】_第2頁
【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3200字】_第3頁
【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3200字】_第4頁
【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32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目錄TOC\o"1-2"\h\u3210A幼兒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報告 132363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15657二、研究方法 214219三、調查結果分析 318547(一)教師的基本情況及對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認知情況 327125(二)了解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開展情況 311501(三)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教學的教學情況 416636四、調查結論 413214(一)深化信息技術,改變教育模式 415931(二)擴大教學資源,提供教學保障 527145(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師幼交互 527163參考文獻: 6摘要: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運用于幼兒科學教育中,不僅有助于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能夠讓幼兒在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本次我園開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現狀問卷調查就是為了了解本園在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現狀情況,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為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開展以及信息技術與學前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礎。調查主要為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認知情況;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開展情況;第三部分,主要了解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教學的教學情況。關鍵字:信息技術科學教育融合科學素養(yǎng)調查背景和目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科學領域中指出:“3-6歲孩子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盵1]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從小抓起,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思維模式單一,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不足,如果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進行,不僅效率低下,還無法提升幼兒對于科學知識的興趣。將幼兒科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相融合能夠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增強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2]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是本次調查問卷的主要目的,本次問卷針對教師基本情況、信息技術掌握情況、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學開展情況、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情況相關問題進行展開,以期了解我園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融合教學的情況、現狀等等,為后續(xù)的幼兒園信息技術融合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份數據參考。研究方法課題的研究對象是以我園為例,開展調查我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情況,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結果,為今后幼兒園信息技術融合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本次發(fā)放問卷100份,共收回問卷數量95份,問卷回收率為95%,說明本次調查問卷結果有效。本次問卷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認知情況;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開展情況;第三部分,主要了解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教學的教學情況。調查結果分析教師的基本情況及對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認知情況1.教師年齡、性別以及學歷構成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收集可得,本次調查對象中90.22%為女性教師,9.78%為男性教師,女性教師占比較多。在教師年齡方面,教師年齡基本集中在25-35歲,改年齡段的教師占總調查人數的62%,25歲以下的教師占比25%,,35歲以上的教師占比13%,由此可見,教師普遍呈現年輕化,而信息技術教學是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更新,更加符合年輕教師的教學要求。在教師學歷層面,高達95%以上的教師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由此可見,我園教師隊伍學歷水平較為良好,教師專業(yè)素質較高,為本次調查設計奠定了基礎,使得本次調查設計更具有研究性和學術性。2.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認知情況通過本次問卷調查設計結果總結可以看出,由于我園幼兒教師普遍年輕化,所以大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情況較為良好,“您對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了解嗎?”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了解”的教師占大多數,占比為80.25%,這說明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改革以及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教學融合成為一種可能。(二)了解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開展情況從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總結可知,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融入學前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我園已經開始轉變教學觀念,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之中,如電子交互式白板、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幼兒播放科學實驗等等。幼兒對于世界的認知處在一個成長階段,認人識物是他們擁抱世界的第一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通過視覺、聽覺等多個維度將一個具體事物展現在幼兒眼前,讓他們直觀的感受它,從而產生深刻的印象。(三)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教學的教學情況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在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融合這一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您是否了解如何真正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這一問題,回答“不太了解”的教師占比68.66%。這說明大部分幼兒教師在科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無法做到將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融入到幼兒科學活動教育之中,幼兒教師知識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對發(fā)展幼兒技能的關注不足。例如,在科學互動知識課堂講解過程中,在講述味覺知識時,如果幼兒教師只是單純將“辣椒是紅色而且辣椒非常辣”的知識傳輸給幼兒而沒有讓幼兒弄清楚為什么辣椒是紅色的以及紅色的事物不一定都辣的,也沒有將其中的科學道理讓幼兒弄明白。調查結論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結論:(一)深化信息技術,改變教育模式信息技術的使用,深化了信息化在群體幼兒園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充分發(fā)揮了信息在促進教育、兒童發(fā)展和群體化幼兒園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創(chuàng)新了教育研究社區(qū)網絡化的新模式,解決了傳統(tǒng)時間和空間的短板和瓶頸問題,實現了交流和科研機構的時效性和普遍性,提高高質量共享和教育研究的有效性。[3]舉例來說,在幼兒園科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茖W活動的開展需要幼兒開動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對于不同的科學小實驗需要理解才能動手操作,而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將科學小實驗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幼兒面前。(二)擴大教學資源,提供教學保障信息技術引入學前教育之中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yōu)勢達到教育資源的共享,確保教師能在資源平臺上找到盡可能多的所需要的資,加大了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幫助教師更清晰的了解和分析信息化時代下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提升幼兒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的思想,從思維上進行轉變。同時,鼓勵、支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信息化教學的好處。[4](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師幼交互幼兒教師也應該明白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不能單純地認為科學精神的內涵就是給幼兒灌輸科學知識而不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并重。想要在教學之中提升教師與幼兒的交互性,需要從幼兒的需求上出發(fā)。在幼兒階段的幼兒都比較喜歡游戲,在游戲之中他們會更為積極主動,因此,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引入了游戲教學法,是一條可行之路。舉例來說,希沃白板有很多知識的表現方法和知識的測試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圖像、聲音等方式形成游戲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來創(chuàng)建科學游戲,比如“垃圾分類”的游戲,教師利用希沃白板列出生活中常見的垃圾類型,讓幼兒分辨,并進行垃圾分類,使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游戲的樂趣,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上是我園我園將信息技術與幼兒科學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情況,根據調查問卷所呈現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幼兒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為促進幼兒園教學信息化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能夠促進幼兒科學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它不僅迎合了幼兒好動求知的天性,也為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參考文獻:[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