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牛欄山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南朝蕭統(tǒng)所編《文選》收有李陵《答蘇武書》,其中有云:“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前人多不疑,然唐代劉知幾指出:“觀其文體,不類西漢人,殆后來所為,假稱陵作也?!鼻宕聦W誠也指出:“偽者何所取乎?當是南北朝時有南人羈北,而事類李陵,不忍明言者,擬此書以見志耳?!苯袢硕鄬ⅰ洞鹛K武書》作為研究古代文學和思想的重要佐證資料。這可以說明A.文史雖不分家,但文學終究不是歷史B.歷史研究要去偽存真,須擯棄偽作C.偽作未必毫無用處,也有價值可以挖掘D.書寫歷史應避免臆斷,需有理有據2.日軍某部《戰(zhàn)斗詳報》載:12月13日(1937年),“根據旅團部命令,俘虜全部殺掉,其方法可以十幾名為一組槍殺?!迸c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盧溝橋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九一八事變3.“春季里來艷陽天,桃花紅,李化白、百鳥鬧聲喧……共產暴動處處紅旗現,直打得土豪劣紳逃到天外邊。共產黨齊努力,大家團結緊,推翻統(tǒng)治的政權,重把天地安”,這是流行于大別山區(qū)的歌謠。此時,中國共產黨正在A.組織武裝起義,挽救國民革命 B.開展土地革命,工農武裝割據C.突破重重圍剿,進行戰(zhàn)略轉移 D.倡導國共合作,團結一致抗日4.古代雅典即將上任的執(zhí)政官,在接受資格審查時他不僅要說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還要說出他們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羅的祭壇,以及他們家庭墓地的地點。這種儀式有助于()A.擴大雅典的對外貿易 B.維系公民的身份認同C.消除公民均貧富差距 D.保護氏族貴族的權威5.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一些超大企業(yè)在設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和信息網絡的同時,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說明壟斷組織A.推動了現代管理學的誕生 B.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C.使企業(yè)生產的計劃性增強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6.下圖是一張革命運動中的臨時兌換券,它頒發(fā)于A.二次革命時期 B.文學革命時期 C.五四運動時期 D.北伐戰(zhàn)爭時期7.“該組織于1945年4月由50個國家在美國費城召開制憲會議,10月24日憲章生效。該組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起了積極作用?!币陨衔淖謱ο聢D代表的組織表述有誤的是A.時間B.地點C.性質D.影響8.下表反映了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qū)郡縣設置情況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qū)郡縣設置情況表古國始封國都今地存滅始置州郡縣時期莒少昊后贏娃國,周武王封之于莒。莒縣歷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戰(zhàn)國時滅于楚。秦因置(莒)縣薛黃帝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為候。藤州市東薛城歷夏商西周,至戰(zhàn)國滅于齊。秦因置郡,西漢廢郡為縣。魯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歷西周春秋,戰(zhàn)國為楚所滅。西漢置縣屬魯國,西晉始置郡。單有虞氏舜帝師所封。單縣春秋時為魯單父邑西漢因置單父縣對表所反映的情況的合理解釋是A.姬姓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B.秦漢郡縣往往沿襲先秦古國國名C.兼并戰(zhàn)爭嚴重破壞先秦文明D.以郡統(tǒng)縣的傳統(tǒng)發(fā)端于秦漢時期9.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者認為“禮”是“國之干”,堅持以“禮”作為對歷史人物的評判依據。這里的“禮”主要是指A.風俗B.貢賦C.秩序D.禮儀10.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與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A.商鞅提出重農抑商政策B.秦始皇頒布“黔首自實田”的法令C.唐太宗時期推行輕徭薄賦政策D.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11.無論是古羅馬的輝煌,文藝復興的風潮,還是天主教廷的無上尊崇,所有這些偉大的時代,都幸運地留存下了被銘刻上歷史標記的偉大建筑。其中,圣彼得大教堂作為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凝聚了眾多巨匠心血。下列選項中,對其表述正確的是A.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等都參與了教堂設計方案的修改與施工B.教堂的大圓頂由拉斐爾設計并指導建成C.教堂內有米開朗琪羅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最后的審判》D.主祭壇上面覆蓋的鎖金青銅華蓋由貝爾尼尼設計建造12.王守仁是這樣闡述他的“良知”概念的:“夫人者,天地之心;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本來面目,即吾圣門所謂良知”。據此可知,心學A.衍生出一定的思想解放傾向 B.體現出濃厚的客觀唯心主義C.適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需要 D.形成了鮮明的實用主義特征13.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澤東先后發(fā)表了《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毛澤東的這些著作A.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完成 B.堅定了國人抗日必勝信心C.建立在革命實踐基礎之上 D.發(fā)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14.1992年,丹麥民眾擔心歐盟會使本國失去“主權、獨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否決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2005年法、荷蘭民眾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反對削弱國家主權,因此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意在擴大歐盟超國家權力的《歐洲憲法條約》。這表明A.價值觀趨同有利一體化進程 B.主權讓渡制約一體化發(fā)展C.全球化進程中應維護民族獨立 D.歐洲各國應放棄民族主義15.下表是古代我國縣級政區(qū)區(qū)分等級標準表(節(jié)選)據上表可以推知A.縣域面積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 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斷削弱C.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基層治理 D.基層治理趨向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16.明清時期,山東柳子戲傳到蘇州,旅居北京的文人吳長元留下“吳下傳來補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的詩句;產生于陜西、甘肅一帶的秦腔,曾因魏長生的到來,在揚州出現“到處笙簫,盡唱魏三之句”的熱潮。對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解釋合理的是A.政府的文化政策較為寬松B.運河促進了南北文化交流C.北方士大夫文化品味更高D.儒家思想借戲曲藝術傳播17.學界普遍認為古希臘戲劇起源于對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戲劇主要是描寫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紀戲劇出現越來越多對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這一變化反映了A.戲劇服務對象轉向民眾 B.宗教信仰喪失主導地位 C.人文主義思想逐漸興起 D.戲劇創(chuàng)作開始面向生活18.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史實可以表明唐朝時A.民族間矛盾已經消除 B.婦女沒有人身自由C.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團結19.如果想要拍攝有關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專題片,最符合要求的外景地是A.半坡遺址 B.姜寨遺址 C.二里頭遺址 D.河姆渡遺址20.劉錫鴻認為中國空虛不在無船無炮,而在無人無財,此皆政教之過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紛紛講求,致群鷲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飭紀綱;郭嵩燾認為西洋立國以政教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異而歲不同,中國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自以為安。兩種兩人均認為A.政體亟須調整 B.西方技藝為末 C.綱常政教為本 D.不能僅學技術21.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綱》中指出:“太平天國革命解除了種種封建束縛,特別是在克復蘇、浙地區(qū)后,執(zhí)行獎勵工商業(yè),大力扶植生產的政策,城鄉(xiāng)資本主義因素十分活躍,農產絲業(yè)大量增產,貿易繁榮,商業(yè)興盛。”據此,羅爾綱認為太平天國運動()A.刺激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B.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發(fā)展要求C.部分突破了農民階級局限性 D.使中國的經濟結構開始變動22.中國近代史上某政府發(fā)表宣言:“中國八十余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當今中國統(tǒng)一告成之時,應進一步遵正當之手續(xù),實行重訂新約,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權之宗旨?!睋牧闲畔⑴袛?,該政府當是A.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23.戰(zhàn)國后期的《魏戶律》禁止無子嗣之家收養(yǎng)其他家的孩子,禁止無力娶妻者入贅女家。這一規(guī)定的目的是A.維護宗法制度 B.促進小農經濟發(fā)展 C.加強中央集權 D.樹立法家思想權威24.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B.國內政治局面的穩(wěn)定C.政府扶持國民經濟的發(fā)展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25.在美國人民評選的“最受歡迎的總統(tǒng)”中,羅斯福常名列前茅,原因之一是他A.領導美國獨立 B.引導美國走出經濟危機C.維護聯邦統(tǒng)一 D.倡議成立國際聯盟26.近代以來,中國人普遍以炎黃子孫自稱?!把S”概念形成并載入文獻始于A.夏朝 B.西周 C.東周 D.秦漢27.伯里克利時代曾通過一項關于懲治不相信現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見解者的法律,蘇格拉底認為它是不公正的法律,但是當他被按照此項法律判處死刑時,卻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據此可推知,蘇格拉底認為A.古代雅典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公民社會責任高于個人生命C.古代雅典居民都有機會擔任公職 D.雅典城邦必須保證個人自由28.據《元史·百官志三》記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庇纱伺袛嘈核犞貞撐挥谙聢D中的A.AB.BC.CD.D29.孫中山先生在《民報發(fā)刊詞》中說:“夫歐、美社會之禍,伏之數十年,及今而后發(fā)現之,又不能使之謎去……試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還視歐、美,彼且膛乎后也?!睂O中山基于這一認識提出了()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30.如圖漫畫發(fā)表于1908年廣州《時事畫報》第九期以上漫畫反映了當時A.農民運動日益高漲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改良運動遭到壓制 D.專制統(tǒng)治瀕于崩潰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因為有了白色政權間的長期的分裂和戰(zhàn)爭,便給了一種條件,使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qū)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的中間發(fā)生和堅持下來。……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fā)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摘自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材料二——摘編自《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目錄完成下列要求:(1)觀察材料一中的地圖,概括1929—1932年間革命根據地的特點;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呈現這些特點的原因。(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當代中國這兩次思想解放及其歷史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從中得出的感悟。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逐步察覺到列強強國的秘訣在于教育。咸豐十年,馮桂芬提出采西學,設學館。清政府基于對西方藝學的需求,陸續(xù)開辦軍事技術以及專門實用學堂。甲午戰(zhàn)后,西學課程增添了政治、倫理等科目。面對學堂內部中西學之爭,京師大學堂明文規(guī)定經學是各學根本。1907年,學部奏準《修改各學堂考試章程》,明確各學堂必須考試經史課目,原來未設經史課目的學堂,也必須加試經學一題、中國史學一題?!幾浴秲砂缎戮幹袊贰返炔牧隙?952年國家在院系調整過程中開始有目的的設置專業(yè)。在“以俄為師”的引導下,中國高等教育以蘇聯等高等學校制度為參考系,取消大學中的院一級,進而設置具體的專業(yè)系科,包括工、農、醫(yī)、師范、政法、財經等。到1953年初,全國各大高校設置專業(yè)215種,其中工科專業(yè)在整個高等教育學科中占絕對優(yōu)勢,共107種。師范、文科、理科、農科、財經等相對均等,數量集中在15—21種之間,但政法專業(yè)相對較少,只有2種。——摘編自張全紅《新中國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調整及其經驗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教育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調整的背景和影響。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現在上海幾個女學堂的女學生,一個個神清氣爽、磊落大方,……身體沒有一點彎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樣細直。這一種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潔,如水之清,比那種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腳伶仃的樣子,真是天地了?!蹲鰧W生的快樂》《女學報》材料二有人勸不要纏足,還有女史張靜嫻說纏足是害天理、害人倫、害國事、害人命,把婦女纏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說的好得很。妹子從那兒起,這足總沒好生纏他?!妒嫦膳分玛惏嘞膳繒贰杜畬W報》1903年11月材料三五千余年兮進化人群,育蠶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蠶業(yè)學校成,振興實業(yè)之先聲。利權外溢兮國民困,優(yōu)勝劣敗在競爭。衣被蒼生,組織交明,我曹責任非輕?!杜有Q業(yè)學校校歌》《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材料四父母之命這句話固然視為天經地義不可改易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應該要曉得,這幾千年來的禮教風俗到了今天決計行不通!……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些現在世界的大勢!閉關自守,做不到了;農業(yè)經濟組織下的狀態(tài),保不住了。——陸秋心《婚姻問題的三個時期》(《新婦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五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個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個配偶,沒有不經過一番社會規(guī)定的手續(xù)?!M孝通《生育制度》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什么新氣象?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這種新氣象的成因有哪些?(2)根據材料三中的歌詞,說明女子蠶業(yè)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什么?(3)綜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紀初婦女的觀念發(fā)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4)據材料四、五,不同學者在婚姻自由度問題上的視角分別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全面認識這一問題?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今人多將《答蘇武書》作為研究古代文學和思想的重要佐證資料”表明偽作未必毫無用處,也有價值可以挖掘,故C正確,排除B;材料未體現擯棄偽作、避免臆斷,排除AD。【點睛】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題的關鍵是“今人多將《答蘇武書》作為研究古代文學和思想的重要佐證資料”。2、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殺,C正確;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A排除;八一三事變是日本侵略上海,B錯誤;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東北,D錯誤。3、B【解析】材料“直打得土豪劣紳逃到天外邊”可以聯系所學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提出的主要宣傳口號之一。故B項正確。A項挽救國民革命說法錯誤。C項是1934年的長征,D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故ACD排除。4、B【解析】

從材料中要求說出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墳地可以看出,是為了考察其父母是不是城邦的公民,這是為了維系公民的身份認同,故選B;材料這種儀式與擴大雅典的對外貿易、消除公民均貧富差距無關,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逐漸削弱氏族貴族的特權,排除D。5、C【解析】

根據“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可以看出企業(yè)注重做好相關的計劃,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證明現代管理學的誕生,A項錯誤;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自由放任政策的內容,排除D項。6、D【解析】

根據材料“中華民國十五年”可以計算出是1926年,正是北伐時期,D項正確;二次革命時期是1913年,A項錯誤;文學革命是1917年,B項錯誤;五四運動是1919年時期,C項錯誤。7、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該組織是聯合國,其成立于1945年4月,由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制定憲章,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材料中對聯合國制憲會議的地點表述有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是對聯合國基本信息的準確掌握。8、B【解析】

根據表中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先秦時期,山東地區(qū)封國林立,隨著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的來臨,這些古國漸趨埋滅,而后繼朝代的大多郡縣名卻以這些古國名為名,故B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中莒薛封國均非姬姓封國,排除;C項,兼并戰(zhàn)爭嚴重破壞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壞先秦文明的說法過于絕對,且缺乏材料依據,排除。D項,以郡統(tǒng)縣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行于秦漢,排除。9、C【解析】

儒家認為確立禮是國家的軀干,是評價歷史人物標準。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那么對于一國而言,“禮”即是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故C項正確。風俗屬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貢賦是諸侯國向天子繳納的賦稅,故B項錯誤。禮儀屬于行為規(guī)范,不是材料中“禮”的主要含義,故D項錯誤?!军c睛】儒家認為確立禮是國家的軀干,認為殺害有禮者,就是在戕害國家軀體,制造禍端。那么對于一國而言,“禮”即是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在封建時代,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和準則。禮既是中國古代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10、C【解析】

材料中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等信息表明孟子認為橫征暴斂會給民眾生活帶來嚴重困難,政府應當推行輕徭薄賦政策。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反映孟子主張重農抑商,排除A項;“黔首自實田”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排除B項;方田均稅法是清丈土地整理田賦地籍的制度,與材料主張輕徭薄賦不同,排除D項。11、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圣彼得大教堂內,教皇馬爾巴諾八世紀念碑和教皇阿勒桑德羅七世紀念以及碑以及殿堂的中央的青銅華蓋均為貝爾尼尼的杰作,故D項正確;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圣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并沒有達·芬奇,排除A項;教堂中央的圓頂由米開朗基羅設計,兩重結構,內部明亮,排除B項;教堂內有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并非《最后的審判》,排除C項。故選D。12、A【解析】

王守仁對良知的解釋,強調每個人都有內在良知,還原本來面目,據此可知心學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衍生出了一定的思想解放傾向,A項正確;心學主張?zhí)炖砑词潜拘?,屬于主觀唯心主義,B項錯誤;心學維護封建倫理、致良知與適應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不符,C項錯誤;實用主義與心學強調明心見性不符,D項錯誤。13、C【解析】

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國共產黨已經經歷過了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正在進行抗戰(zhàn),毛澤東正是對在對中國革命經驗進行系統(tǒng)總結的基礎上,發(fā)表了這些重要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C正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階段性的理論創(chuàng)新過程,不同時期的新理論都可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構成部分,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以毛澤東思想為例,其最終提出是在中共七大,排除A;這些著作并非宣傳抗日必勝,百團大戰(zhàn)堅定了國人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排除B;這一時期尚處于革命階段,排除D。14、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希臘、法國、荷蘭等國不希望過度削弱國家的主權,從而反對歐盟權力的擴大,這體現了主權讓渡的程度影響了歐盟的一體化發(fā)展,故選B項;材料體現的是價值觀念分歧,故排除A項;歐盟是區(qū)域集團化,材料主旨不是強調經濟全球化,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是說明歐洲各國應放棄民族主義,排除D項。15、D【解析】

由我國古代縣級政區(qū)分等標準看出,對縣級政區(qū)的分等標準逐漸降低,說明政府對人口的控制逐漸松弛,這有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D正確;材料只有對縣級政區(qū)的分等的戶數和糧食產量標準,不能據此得出縣域面積縮小,排除A;古代中國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呈現上升趨勢,而非減弱,排除B;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基層治理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C。16、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蘇州、揚州人民可以熟知來自山東、陜西地區(qū)的民謠,結合所學,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大運河地位進一步提高,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故選擇B選項;明清時君主專制不斷加強達到頂峰,文化政策日益嚴格,故排除A選項;材料主旨是運河發(fā)達促進文化交流,不能說明北方士大夫的品味更高,故排除C選項;材料不能體現儒家思想的傳播,故排除D選項。【點睛】本題考查明清時期中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需了解明清時期中國文化的傳播途徑等等。17、C【解析】

公元前5世紀,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使得當時人們的關注點從“神”變?yōu)椤叭恕?,體現了人文精神的興起,故C項不符合題意;古希臘戲劇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民眾,沒有發(fā)生轉變,排A項不符合題意;戲劇內容轉變適應了當時市民政治生活的需求,“宗教喪失主導地位”與史實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D項“開始面向生活”與史實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18、C【解析】

唐朝將公主嫁到吐蕃,促進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見唐朝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C正確;A中“已經”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干無關且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主旨是民族之間交往,而非唐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問題,排除D。19、D【解析】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積的木建筑遺跡,故D符合題意;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浐河東岸,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姜寨遺址是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為主的遺址,而黃河流域以栽培粟為代表,故AB不符合題意;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20、B【解析】

根據材料,劉錫鴻認為西方技藝是“末”,中國的綱常倫理是“本”,主張整傷綱常倫理,反對洋務派專注于學習西方技術的做法;郭高認為西方技術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國力增強,反對洋務派只學習西方科技,主張不僅學習西方技術還要學習西方制度,所以兩者都認為西方的技藝為末,B項正確;材料中的兩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員,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維護傳統(tǒng),A項錯誤;材料中兩者的“綱常政教”是不同的,C項錯誤;D項是郭嵩燾的觀點,錯誤。故選B。21、B【解析】

據材料“解除種種封建束縛”“城鄉(xiāng)資本主義因素十分活躍”“貿易繁榮,商業(yè)興盛”可知,太平天國革命從政治、經濟上解除了封建束縛,推動資本主義因素的發(fā)展,即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發(fā)展的要求,故B項正確;A項是對“城鄉(xiāng)資本主義因素十分活躍”的曲解,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農民階級局限性問題,故C項錯誤;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已開始發(fā)生變動,而太平天國運動直到1851年才開始興起,故D項錯誤。22、D【解析】

材料中強調“中國八十余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可知是1927年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D正確;清政府結束于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都成立于1912年,A、B、C與材料不符。23、A【解析】

《魏戶律》禁止收養(yǎng)其他人家的孩子和入贅女家的規(guī)定,體現了其重視父系家長權力,維護血緣宗法制度的目的,A項正確;不能收養(yǎng)其他人家的孩子和入贅女家的規(guī)定不能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與小農經濟的發(fā)展無關,B項錯誤;這一項規(guī)定與加強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無益,C項錯誤;材料中的禁令與樹立法家思想的權威,實行以法治國不符,D項錯誤。24、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個時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fā)展實業(yè),激發(fā)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yè)的熱情;在第二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積極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政府扶持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選項正確;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而不是這兩個時期,故A選項錯誤;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把持國內政治,局面不穩(wěn)定,故B選項錯誤;在第一個時期“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當政,不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故D選項錯誤。25、B【解析】

羅斯福新政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破壞,故B正確;A是華盛頓,排除;C是林肯,排除;D是威爾遜,排除。26、C【解析】

“炎黃子孫”稱呼的來歷,最早可以定位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期史書《國語》中記載當時的人都是炎帝和黃帝的后人,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答案為C;ABD不符題意,排除。27、B【解析】

雅典立法“瀆神罪”,蘇格拉底遵守公民的義務,尊重法律,雖遭受不公待遇仍選擇維護法律權威,體現了他十分看重法律,認為公民社會責任高于個人生命,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體現人人平等,排除A項;C、D兩項與材料信息無關,均排除。28、A【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是元朝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tǒng)轄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的軍政事務的機構,A是西藏,故選A;B是東北,C是北京,D是,不符合宣政院所轄之地,排除BC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聯系所學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析解答。29、C【解析】

材料中孫中山認為歐美等國家只是解決了政治革命,但未解決社會革命,故中國要既要解決政治革命問題,更要解決社會革命問題,由此孫中山提出了民生主義,C項符合題意。民族主義屬于民族革命,排除A項;民權主義屬于政治革命,排除B項;民主主義不是孫中山的思想成果,排除D項。30、D【解析】

1908年《時事畫報》上刊登的《革命奈何》一畫,形象描繪出面對革命的火山,清政府已經回天乏力,反映了當時專制統(tǒng)治瀕于崩潰,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反映農民運動日益高漲,A項錯誤;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以后,B項錯誤;改良運動遭到壓制是在19世紀末,C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分布比較分散,面積大小各異,大多在兩省或三省的交界處,總體位于中國的南方。原因: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照搬蘇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一再失??;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促進了根據地不斷的發(fā)展;當時中共力量相對弱小,選擇敵人統(tǒng)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多省交界的地方有利于生存和發(fā)展;大革命的影響南方群眾的革命基礎較好。(2)第一次思想解放: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起步。第二次思想解放:鄧小平南方談話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方向,為黨的十四大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做好了理論準備推動我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走向深化。(3)感悟: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選擇正確的革命道路與建設道路;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解析】

(1)特點,據圖片信息可知,1929-1932年時期中共開辟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南方地區(qū),且分布較分散,中央根據面積最大,各根據地的面積大小各異,大多在兩省或三省的交界處。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照搬蘇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但從城市奪取政權的斗爭相繼失??;毛澤東逐漸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促進了根據地的開辟和發(fā)展,但當時中共力量相對弱小,只能選擇敵人統(tǒng)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多省交界的地方來壯大力量等結合當時中國國情、中共黨力量、群眾基礎方面分析回答。(2)第一次思想解放,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戰(zhàn)勝“兩個凡是”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破了“左”傾錯誤對人思想的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理論基礎,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起步。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南方談話破除姓“社”姓“資”,進一步解放人們思想,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化,為1992年10月召開十四大奠定了基礎。(3)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或建設社會經濟過程中不斷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斷發(fā)展豐富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要不斷解放人的思想,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經濟政策的制定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并與時俱進,及時做調整。32、(1)特點:向西方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