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課內(nèi)外實詞考查(一)(一)材料一: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xiāng)方矣。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節(jié)選自《荀子·樂論》)材料二: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將以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仁者弗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非以刻鏤、華文章之色,以為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為不甘也;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為不安也。雖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保ü?jié)選自《墨子·非樂》)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君子以鐘A鼓B道志C,以琴瑟D樂心E;動F以干戚G,飾H以羽旄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樂者,樂也”,兩個“樂”讀音不同,后一個“樂”意思與“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中的“樂”相同。B.“所以道樂也”中“所以”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用法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所以”相同。C.“所美”“所樂”“所甘”為所字結(jié)構(gòu),可譯為“美麗的東西”、“快樂的聲音”、“甘甜的美味”等名詞性短語。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荀子提倡禮樂教化,主張通過禮樂教化使人心向善,他認為君子的音樂得以流行,人民群眾就有了正確方向,就能做到樂而不亂。B.荀子在《樂論》里表達的觀點與《勸學》里的思想是一致的,都強調(diào)后天學習的重要,它可以使人積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備焉。C.墨子認為,仁人應該講求對天下有利、為天下除害的準則,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他指出音樂既不能愉悅?cè)说纳硇?,又不能利國利民。D.墨子以“節(jié)用”為原則,以“兼愛交利”為核心,提出反對統(tǒng)治者以音樂為工具奢侈享樂的主張,這是具有人民性和進步性的表現(xiàn)。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2)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14.根據(jù)材料二的第二段,歸納墨子“非樂”的兩點理由。(3分)【答案與解析】10.CEG介賓短語“以鐘鼓”作“道志”的狀語,介賓短語“以琴瑟”作“樂心”的狀語,“以干戚”“以羽旄”分別作“動”和“飾”的補語。畫線句子的正確標點為: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用鐘鼓來引導人的志向,用琴瑟來悅樂人心;用盾牌斧頭等舞動具跳舞,用羽毛和牦牛尾等來裝飾。11.AA項,后一個“樂”的意思是“快樂”,而“樂盤游“的“樂”“樂”是形容詞意動用法,意思是“以……為快樂”。12.C.墨子否定的是音樂行為,并沒有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承認音樂有愉悅?cè)松硇牡淖饔谩?3.(1)所以,音樂是治理的重要資源,但墨子卻要反對音樂。(得分點:治人,治理;盛,重要的資源;非,反對。)(2)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跡;向下考慮,不符合萬民的利益。(得分點:上考,向上考察;中,符合;下度,向下考慮。)14.①民眾不能從中獲得衣食財;②天下的紛亂不能借此得到治理。首先對文段進行分層,抓住重點句“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進行歸納即可?!緟⒖甲g文】(一)君子用鐘鼓來引導人的志向,用琴瑟來悅樂人心;用盾牌斧頭等舞動具跳舞,用羽毛和牦牛尾等來裝飾。用石磬、簫管來伴奏。所以君子的音樂,清明好像天,廣大好像地,俯仰回旋好像四時變化。所以君子的音樂流行而志向清明,禮儀修養(yǎng)好,人的德行就做到了。君子的音樂令人耳聰目明,性情平和,可以移風易俗,令天下安寧,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所以說:音樂,就是快樂。君子的音樂在于得到做人之道,小人的音樂在于滿足欲望。用君子做人之道制約欲望,就可以得到快樂而不致有禍亂。因為欲望而忘記做人之道,就是受迷惑而不快樂。所以音樂,就是引導人快樂的。金石絲竹樂器,就是引導人有德行的。君子的音樂流行,人民就向著正確方向了。所以,音樂是治理的重要資源,但墨子卻要反對音樂。(二)墨子說:“仁人做事,必須講求對天下有利,為天下除害,將以此作為天下的準則。對人有利的,就做;對人無利的,就停止?!比收咛嫣煜驴紤],并不是為了能見到美麗的東西,聽到快樂的聲音,嘗到美味,使身體安適。讓這些來掠取民眾的衣食財物,仁人是不做的。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對音樂,并不是認為大鐘、響鼓、琴、瑟、竽、笙的聲音不使人感到快樂,并不是以為雕刻、紋飾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為煎灸的豢養(yǎng)的牛豬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為居住在高臺厚榭深遠之屋中不安適。雖然身體知道安適,口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麗,耳朵知道快樂,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跡;向下考慮,不符合萬民的利益。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活動是錯誤的!”民眾有三種憂患: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累的人得不到休息。這三樣是民眾的最大憂患。然而當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民眾的衣食財物將能得到嗎?我認為未必是這樣。且不談這一點,現(xiàn)在大國攻擊小國,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nèi)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如果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天下的紛亂將會得到治理嗎?我以為未必是這樣的。所以墨子說:“且向萬民征斂很多錢財,制作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有利于天下,為天下除害,是無補于事的?!保ǘ┨K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鼻赝踉唬骸肮讶寺勚好鸩回S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庇谑钦f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秦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戰(zhàn)國策·秦策一》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義不同。B.“愿大王少留意”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含義不同。C.“以大王之賢”與“尊賢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劍南詩稿·文章》)兩句中的“文章”含義不同。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不遠千里而庭教之”與“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兩句中的“少”字含義不同。B.“愿以異日”與“異日圖將美景”(柳永《望海潮》)兩句中的“異日”含義不同。C.“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與“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儼然”含義不同。D.“臣請奏其效”與“吾家讀書久不效”(《歸有光《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效”字含義相同。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形容枯槁”與“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紅樓夢》)兩句中的“形容”含義不同。B.“乃夜發(fā)書”與“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兩句中的“發(fā)”字含義不同。C.“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同。D.“資用乏絕”與“生生所資”(《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資”字含義不同。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簡練以為揣摩”中的“揣摩”與現(xiàn)在漢語意思相同,“簡練”和現(xiàn)代漢語意思不同。B.“期年,揣摩成”與“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兩句中的“期”字含義相同。C.“受相印”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受”字含義不同。D.“以抑強秦”與“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抑”字含義相同。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山東之國”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國論》)兩句中的“山東”含義不同。B.“杜左右之口”與“杜耳惡聞”“防微杜漸”中的“杜”字含義相同。C.“富貴則親戚畏懼”與“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親戚”含義相同。D.“貧窮則父母不子”與“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詩經(jīng)·衛(wèi)風·氓》)兩句中的“子”字含義不同。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與“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厚”字含義不同。B.“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兩句中的“順”字含義不同。C.“說秦王書十上”與“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D.“黑貂之裘弊”與“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過秦論》)兩句中的“弊”字含義不同。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而說不行”與“然是說,余尤疑之”(《石鐘山記》)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B.“黃金百斤盡”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兩句中的“盡”字含義不同。C.“資用乏絕”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D.“羸縢履蹻”與“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赤壁之戰(zhàn)》)兩句中的“羸”字含義相同。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羸縢履蹻”與“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圯上敬履》》)兩句中的“履”字含義不同。B.“負書擔橐”與“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負”字含義不同。C.“面目犁黑”與“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面目”字含義不同。D.“狀有愧色”與“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愧”字含義不同。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妻不下紝”中的“紝”本是“織布帛的絲縷”的意思,這里引申為“織布機”。這句話是說蘇秦回到家里,妻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根本不搭理他。B.“嫂不為炊”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學庵筆記》)兩句中的“炊”字含義不同。C.“嫂不以我為叔”中的“叔”是女性對其丈夫的弟弟的稱呼,與稱父親的弟弟不同。D.“是皆秦之罪也”與“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兩句中的“皆”字含義不同。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陳篋數(shù)十”與“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陳”字含義相同。B.“引錐自刺其股”與“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引”字含義不同。C.“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與“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口技》)兩句中的“于是”含義相同。D.“抵掌而談”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兩句中的“抵”字含義不同。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革車”,意思是古代兵車的一種。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B.“約從散橫”從,同“縱”,指“合縱”的策略。橫,指“連橫”的策略。訂立合縱的盟約,離散連橫的關(guān)系,從而抑制強大的秦國。C.“從風而服”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兩句中的“從”字含義不同。D.“使趙大重”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兩句中的“重”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與“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特”字含義不同。B.“伏軾”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上。《莊子·漁父》:“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之難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車。C.“廷說諸侯之王”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廷”字含義相同。D.“天下莫之能伉”與“分庭伉(抗)禮”的“伉”含義不同。后者“伉”是“對等、平等”的意思,用來比喻彼此地位或勢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對立。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將說楚王”與“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詩經(jīng)·鄴風·靜女》兩句中的“說”字含義不同。B.“側(cè)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現(xiàn)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樣子或目光輕蔑地看。C.“嫂蛇行匍伏”句中的“蛇”是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本句描繪了嫂子聽到頗有成就的蘇秦到來的消息后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心理。D.“四拜自跪而謝”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何前倨而后卑也”與成語“登高自卑”的“卑”字含義相同,都是“卑賤低下”的意思。B.“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與“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管晏列傳》》)兩句中的“多”含義不同。C.“勢位富厚”與“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兩句中的“勢”含義不同。D.“嗟乎”嘆詞,表示感嘆。與《師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嗟乎”的含義相同。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路過洛陽”與“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兩句中的“過”含義不同。B.“郊迎三十里”與“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兩句中的“郊”字含義相同。C.“傾耳而聽”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而”字含義和用法相同。D.“蓋可忽乎哉”與“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書》)兩句中的“蓋”含義不同?!敬鸢概c解析】1.CC項,前者是“賢能”的意思,后者是“賢士”的意思。A項,前者是“起初、起先”的意思,后者是“才”的意思。B項,前者是“稍稍、稍微”的意思,后者是“時間短,不久,一會兒”的意思。D項,前者是“禮樂法令”的意思,后者是“泛指著作”的意思。2.BB項,二者都是“日后,將來”的意思。A項,前者是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之上”的意思,后者是“古代稱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意思。C項,前者是“嚴肅的樣子”,后者是“整齊的樣子”。D項,二者都是名詞“功效、成效”的意思。3.AA項,二者都是“形態(tài)容貌”的意思。B項,前者是“打開”的意思,后者是“發(fā)出”的意思。C項,二者都是“大腿”的意思。D項,前者是“財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給”的意思。4.DD項,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A項,“簡練”文中的意思是“挑選”。B項,二者都是“滿一年”的意思。C項,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傳授”的意思。5.AA項,二者都是“崤山以東”的意思。B項,三者都是“堵塞”的意思。C項,都是“內(nèi)外親屬,包括母系親屬和父系親屬”的意思。D項,前者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當兒子”,后者是第二人稱代詞你,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6.CC項,前者是“勸說”的意思,后者是“評議、談論”的意思。A項,前者是形容詞“深厚”的意思,后者是副詞“優(yōu)厚地、好好地”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順從、順應民心”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合理的”。D項,前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穿破”的意思,后者是“衰落、疲憊”的意思。7.DD項,前者是“纏繞”的意思,纏著綁腿布;后者是形容詞“疲弱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學說、觀點”的意思。B項,前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盡、耗盡”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盡頭”的意思。C項,前者是“困乏、斷絕”的意思,后者是“橫渡、越過”的意思。8.BB項,二者都是動詞“背著”的意思。A項,前者是名詞作動詞“穿鞋”“穿著草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的為動用法“為(給)……穿鞋”。C項,前者是本義“臉上”的意思,后者是引申義“臉面”的意思。D項,前者是形容詞“羞愧”的意思,作“色”的定語;后者是“感到慚愧”的意思,其后帶賓語“貴家子”。9.DD項,二者都是副詞,表示判斷,“全是、都是”的意思。A項解析正確。B項,前者是動詞“做飯”的意思,句中“為”是介詞(weì),其后省略賓語“之”,代指蘇秦,即“為(之)炊”。后者是名詞“飯”的意思,其前是表示領(lǐng)屬性定語的“之”,謂語是動詞“為”(weí),即“做”的意思,所以“炊”作名詞。C項解析正確。10.CC項,前者是連詞。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者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意思。原文“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A項,二者都是“陳設、擺列”的意思。B項,前者是“拿”的意思,后者是“牽,拉”,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的意思。D項,前者是“拍、擊”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兩人談得來,關(guān)系融洽。后者是“值、相當”的意思。11.CC項,二者都是動詞“跟隨、跟從”的意思。前者語句的意思是華山以東各國隨風折服。AB項敘述正確。D項,前者是動詞“加重”的意思,其前有使令性動詞“使”,所以“重”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這句話的意思是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后者是形容詞“重要的”“具有較大影響意義的”的意思。12.AA項,二者都是“只是,只不過”的意思。B項敘述正確。C項,二者都是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之上”的意思。D項,前者通“抗”,是動詞“抵御、抵抗、匹敵”的意思。后者通“抗”,是形容詞“對等、平等”的意思。13.BB項,“目光輕蔑地看”錯誤,“側(cè)目而視”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或誤解為“尊敬”。A項,前者是“游說、勸說”的意思,后者通“悅”,“喜歡”的意思。D項,二者都是“道歉、謝罪”的意思。14.AA項,前者是“卑賤低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低處”的意思,要想登到高處必須從低處開始攀登,比喻做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B項,前者是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的意思。后者是動詞“稱贊”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干,反而贊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C項,前者是“權(quán)勢”的意思,后者是“形勢、情勢”的意思。D項,分析正確。15.BB項,前者是名詞作狀語“在郊外”,后者是名詞“郊區(qū)、郊野”的意思。A項,前者是動詞“經(jīng)過”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探望、拜訪”的意思。C項,二者都是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D項前者是表示反問的語氣詞“難道”的意思,后者是副詞“大概、大約”的意思?!緟⒖甲g文】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xiàn)這件事?!鼻赝趸卮鹫f:“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qū)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F(xiàn)在您一本正經(jīng)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眲裾f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xiāng)。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氐郊依?,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于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復選擇、熟習、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游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游說當代國君了!”于是在宮殿之下謁見并游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跟在他的后面,用來聯(lián)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黃金萬鎰被他化用,隨從車騎絡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隨風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那個蘇秦,只不過是出于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伏在車軾之上,牽著馬的勒頭,橫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蘇秦將去游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cè)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趾高氣揚,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碧K秦嘆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quán)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文言文課內(nèi)外實詞考查(二)(一)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民和齊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如是,則百姓莫不安其處,樂其鄉(xiāng),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聲于是白,光輝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為師,是王者之始也。樂姚冶以險,則民流僈鄙賤矣;流僈則亂,鄙賤則爭;亂爭則兵弱城犯,敵國危之。如是,則百姓不安其處,不樂其鄉(xiāng),不足其上矣。故禮樂廢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詩商,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節(jié)選自《荀子?樂論》材料二: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苯裢豕笕宋ㄎ恽偬幐吲_厚榭之上而視之,鐘猶是延鼎②也,弗撞擊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撞擊之,惟勿撞擊,將必不使老與遲者,老與遲者耳目不聰明,股肱不畢強,聲不和調(diào),明不轉(zhuǎn)樸。將必使當年,因其耳目之聰明,股肱之畢強,聲之和調(diào),眉之轉(zhuǎn)樸。使丈夫為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廢婦人紡績織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為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節(jié)選自《墨子?非樂》)【注】①唯毋:同與下文的“惟勿”,發(fā)語詞,多譯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扣著鼎。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然后名聲于是A白B,光輝于是C大D,四海之民E莫不愿得F以為師G,是H王者之始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莫,沒有;不。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意思相同。B.審,推究。與“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中“審”意思不同。C.畢,全,都。與“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中的“畢”意思相同D.虧,損耗,減少。與“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中“虧”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荀子里提倡禮樂教化,認為禮樂教化可以約束人的行為,消除人性之惡,促使人心向善,同時又有利于建構(gòu)和諧的社會,確保國家安全。B.荀子肯定音樂的教化作用,同時又主張“賤邪音”“禁淫聲”,對音樂不可任其自流,他的這種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C.墨子反對荀子的觀點,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認為音樂既不利民也不利國,民眾不能從中獲得衣食財物,天下也不能借助音樂獲得治理。D.非樂,就是禁止音樂,反對從事音樂活動,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兼愛”,即視人如己,不分親疏遠近、貧賤富貴,同等程度地愛一切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流僈則亂,鄙賤則爭;亂爭則兵弱城犯,敵國危之。(2)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14.材料二的第一段抨擊了王公大人,簡要概括其原因。(3分)【答案與解析】10.BDG“于是”是“就”的意思,其后當有能作謂語的詞語,“白”和“光”不難與“于是”斷開。故必選B、D?!八暮V瘛笔侵髡Z,其后不可斷開;“得以”是能夠的意思,“得以為師”即能夠把這個國家作為老師的,“得以”之間不可斷開。故選G?!笆恰敝复拔膬?nèi)容,作“王者之始也”的主語,可不斷開。11.AA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是代詞,意思為:沒有什么;沒有誰。與“百姓莫不安其處”中的“莫”意思不同。12.CC項,“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無中生有。墨子否定的是音樂行為,并沒有直接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13.(1)放縱怠惰就會有禍亂,粗俗卑下就會有爭奪;有禍亂爭奪,國家就會軍隊疲弱,城池被侵犯,敵國會傷害它。(得分點:流僈,放縱怠惰;鄙賤,粗俗卑下;兵弱,軍隊疲弱。)(2)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nèi)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得分點:劫,擄掠;暴,欺負;傲,鄙視;寇亂,外寇內(nèi)亂。)14.王公貴族從事音樂活動,需要動用青壯年勞動力,浪費人們耕田、種菜、植樹的時間,荒廢人們紡紗、績麻、織布等事情。梳理文段,抓住重點句“使丈夫為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廢婦人紡績織纴之事”“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進行歸納整理即可?!緟⒖甲g文】(一)音樂滲入人心很深,感化人也很快速,所以先圣王謹慎地為音樂做文飾。音樂中和平順,人民就和睦而不放縱。音樂嚴肅莊重,人民就整齊而不混亂。人民和睦整齊,軍隊就強勁,城池就鞏固,敵國就不敢觸犯它了。這樣,百姓就不會不安于居住的地方,而樂于在故鄉(xiāng),以及滿足在上位的人。然后國家的名聲就會光明,光輝就會大,四海的人民沒有不愿意能夠以這個國家作為老師的,這就是成為王者的開始。音樂如果美麗妖媚而險惡,人民就放縱怠惰粗俗卑下。放縱怠惰就會有禍亂,粗俗卑下就會有爭奪。有禍亂爭奪,國家就會軍隊疲弱,城池被侵犯,敵國會傷害它。這樣,百姓就不會安于居住的地方,不會樂于在故鄉(xiāng),不會滿足上位的人。所以禮樂廢除了,邪惡音樂興起,就是國家被傷害削弱侮辱的根本。所以先圣王尊崇禮樂而輕視邪惡的音樂。先圣王序列官員,說:“整治法令,推究詩歌,禁止邪惡音樂,根據(jù)時勢整理,令傲慢無禮粗鄙不正當?shù)囊魳罚桓覕_亂正當?shù)囊魳?,這是太師的工作。(二)民眾有三種憂患: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累的人得不到休息。這三樣是民眾的最大憂患。然而當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民眾的衣食財物將能得到嗎?我認為未必是這樣。且不談這一點,現(xiàn)在大國攻擊小國,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nèi)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如果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天下的紛亂將會得到治理嗎?我以為未必是這樣的。所以墨子說:“且向萬民征斂很多錢財,制作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有利于天下,為天下除害,是無補于事的?!彼阅诱f:“從事音樂是錯誤的!”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從高臺厚榭上看去,鐘猶如倒扣著鼎一樣,不撞擊它,將會有什么樂處呢?這就是說必定要撞擊它。一旦撞擊,將不會使用老人和反應遲鈍的人。老人與反應遲鈍的人,耳不聰,目不明,四肢不強壯,聲音不和諧,眼神不靈敏。必將使用壯年人,用其耳聰目明,強壯的四肢,聲音調(diào)和,眼神敏捷。如果使男人撞鐘,就要浪費男人耕田、種菜、植樹的時間;如果讓婦女撞鐘,就要荒廢婦女紡紗、績麻、織布等事情。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從事音樂活動,掠奪民眾的衣食財物,大規(guī)模地敲擊樂器。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是錯誤的!”(二)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背醪宦牐唬骸拔崾律埔?!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牐炫e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取曲沃”與“西取由余于戎”(《諫逐客書》)中的“取”字含義不同。B.“其后秦欲伐齊”與“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中的“其”字含義不同。C.“子為寡人慮之”與“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為”字含義相同。D.“張儀南見楚王”與“南取百越之地”(《過秦論》)中的“南”字用法相同。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群臣聞見者畢賀”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的“者”字含義不同。B.“諸士大夫皆賀”與“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諸”字含義不同。C.“而患必至也”與“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將伐顓臾》)中的“患”字含義相同。D.“何也”意思是為什么呢,“何”與《回鄉(xiāng)偶書》“笑問客從何處來”中的“何”字含義不同。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其后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B.“惠王患之”與“無敵國外患”(《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C.“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與“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兩句中的“茍”字含義相同。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兩句中的“畢”字含義不同。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敝”字含義相同。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含義不同。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國土”的意思,和現(xiàn)在漢語的“土壤”含義不同。D.“廣從六里”與“約從離衡”《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楚王大說”與“秦伯說”(《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B.“不傷一人”與“何傷乎?”(《侍坐》)兩句中的“傷”字含義相同。C.“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而絕江河”(《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含義不同。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楚王不聽”與“聽臣微志”(《陳情表》)兩句中的“聽”字含義相同。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含義相同。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弭口無言”與“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諫厲王弭謗》)兩句中的“弭”字含義相同。B.“以待吾事”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兩句中的“以”字含義不同。C.“張儀反”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列子·湯問》)兩句中的“反”字含義相同。D.“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與“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因”字含義不同。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兩句中的“因”字含義相同。B.“乃出見使者”與“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同。C.“楚兵大敗于杜陵”與“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左傳》)兩句中的“大敗”含義不同。D.“夫秦所以重王者”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之子》)兩句中的“夫”字含義不同。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齊、楚之交善”中的“之”為助詞,處在主謂之間,不譯,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之”用法相同。B.“不榖得商于之田”中的“不榖”是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與《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中的“不榖”含義相同。C.“秦所以重王者”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兩句中“重”的含義不同。D.“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兩句中“先”的含義不同。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張儀”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shù)。B.“子為寡人慮之”中的“慮”為“考慮”之意,與《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慮”含義相同。C.“今齊王之罪甚厚”與“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韓非子·五蠹》)兩句中的“罪”字含義相同。D.“而大國與之歡”與“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琵琶行》)兩句中的“歡”字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若此”中的“若”是假設連詞,翻譯為“如果”,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若”含義不同。B.“則是北弱齊”與“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如孀妻弱子”(《列子·湯問》)兩句中的“弱”字含義相同。C.“私商于之地以為利”與“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私”字含義不同。D.“子獨不賀”與“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月夜》)兩句中的“獨”字含義不同。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必受欺于張儀”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兩句中的“于”字含義不同。B.“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與“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兩句中的“于”字含義不同。C.“乃出見使者曰”與“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兩句中的“乃”字含義相同。D.“廣從六里”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xiāng)偶書》)兩句中的“從”字含義不同。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欲興師伐秦”與“遙襟俯暢,逸興遄飛”(《滕王閣序》)兩句中的“興”字含義不同。B.“伐秦,非計也”與“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兩句中的“計”字含義不同。C.“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與“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相同。D.“遂舉兵伐秦”與“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兩句中的“舉”字含義相同。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秦與齊合”與“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B.“遂舉兵伐秦”與“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jīng)·秦風·無衣》)兩句中的“兵”字含義相同。C.“計失于陳軫”與“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滕王閣序》)兩句中的“失”字含義不同。D.“過聽于張儀”與“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兩句中的“過”字含義不同。【參考答案】1.A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說法錯誤。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lǐng)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說法正確。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2.CC項,前者為介詞,“替”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演奏”的意思;A項,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賓語是處所,后者是“得到”的意思,其賓語是人物(由余);B項,前者是指示代詞“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稱代詞“他們”;D項,“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詞作狀語”。3.CC項,前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擔心”的意思;A項,前者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后者是“者”字結(jié)構(gòu)中的代詞,代指人;B項,前者是形容詞“眾”“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詞“之于”的意思;D項,前者是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4.BB項,前者是動詞“憂慮”的意思,后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A項,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耀”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詞“全,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結(jié)”的意思。5.AA項,前者是形容詞“破敗”的意思,后者是“使……破敗”的意思;B項,前者是“認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把……做成”的意思;C項,前者是“國土”“國家”的意思,后者是“土地”的意思;D項,都同“縱”。6.BB項,前者是“傷害”的意思,后者是“妨得”的意思;A項,都通“悅”,高興;C項,前者是“斷絕”的意思,后者是“橫渡”的意思;D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7.AA項,前者是“聽從”的意思,后者是“允許”“滿足”的意思;B項,前者是形容詞“好,完美”的意思,后者是動詞“與……交好”的意思:C項,都是語氣副詞,表祈使,可譯為“還是”“可要”;D項,前者是介詞“和”“跟”的意思,后者是動詞“親附”“結(jié)交”的意思。8.AA項,前者是“閉”的意思,“弭口”即閉口;后者是“禁止”“消除”的意思,“弭謗”即“禁止非議”“消除誹謗”。B項。前者是目的連詞“來”;后者是介詞“因為”;C項,二者都通“返”,都是“返回”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詞“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介詞“由,通過”的意思。9.BB項二者都是“接見”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介詞“趁機”的意思;C項,前者是“慘重的失敗”的意思;后者是“戰(zhàn)勝,使失敗”的意思,二者最大區(qū)別是:后者“大敗”后有賓語“之”,所以是使動用法;D項,前者是句首發(fā)語詞;后者與“子”合稱“夫子”,表示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10.AA項,前者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翻譯為“齊楚的交情”;后者為助詞,處在主謂之間,不譯。B項,二者都是謙稱之詞,含義相同。C項,前者是“重視”的意思,后者是“重量大”“比重大”的意思;D項,前者是形容詞,“先于秦”的省略;后者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先”即“把……放在前面”。11.CC項,前者是名詞“罪惡”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懲罰、治罪”的意思。A項描述正確;B項正確,后者也是動詞“考慮”的意思;D項,前者是動詞“交好,交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歡樂、快樂”的意思。12.BB項,前者是“削弱”“使衰弱”的意思;后者是“年幼、年少”的意思。A項,前者假設連詞,后者是動詞“像”“好像”的意思。C項,前者是動詞“占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私下、偷偷地”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詞“唯獨”“只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獨自”的意思。13.AA項,二者都是介詞,表被動。B項前者是介詞“從”“到”的意思,后者是介詞“對、對于”的意思。C項,二者都是副詞“才”的意思。D項,前者通“縱”,“長、豎”的意思;后者是介詞“從”“自”的意思。14.DD項,前者是“興起、興”的意思;后者是“殺盡”的意思。A項,前者是動詞“派遣、發(fā)動”的意思;后者是名詞“興致、情趣”的意思。B項,前者是名詞“好計策、計謀”的意思;后者是動詞“商議,謀劃”的意思。C項,二者都是“損失、丟失”的意思。15.BB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A項,前者是并列連詞“和”的意思;后者是動詞“給予”的意思。C項,前者是“錯失”的意思;后者是“迷失”,引申為“仕途不遇”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詞“過分、過于”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探望、拜訪”的意思。【參考譯文】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攻齊國,由于齊、楚友好,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楚兩國關(guān)系正密切,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看。”于是張儀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說:“現(xiàn)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重的,秦國準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關(guān)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讓我勸說秦王獻上商于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背淹醴浅8吲d,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已經(jīng)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甭犚娺@話的群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最后晉見,唯獨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睉淹鯁枺骸盀槭裁??”陳軫回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楚國如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儀欺騙。結(jié)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一定會進攻楚國。”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懷王派使者跟齊國斷絕邦交。張儀回到秦國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jié)成功。楚國派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背构?jié)回國報告楚懷王,懷王大怒,準備發(fā)兵去攻打秦國。陳軫說:“攻打秦國,不是一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此機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跟秦連兵伐齊,這樣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償回來?!背淹鯖]有采納,于是發(fā)兵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梢姡耐恋夭⒎遣淮螅嗣窈椭T侯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陷入幾乎亡國的慘境,是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告,而過于聽信張儀的緣故。文言文課內(nèi)外實詞考查(三)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玻 敝貫橹s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壁w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鼻赝醮罂郑畹卣埥涤谖?。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將伐魏”與“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將”字的含義不同。B.“魏王聞之”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兩句中的“之”字的含義不同。C.“告之曰”與“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兩句中的“告”字的含義相同。D.“子為寡人謀”與“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兩句中的“為”字的含義相同。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聞之”與“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兩句中的“聞”字含義不同。B.“夜見孟嘗君”與“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兩句中的“夜”字含義不同。C.“秦且攻魏”與“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兩句中的“且”字含義相同。D.“孟嘗君之趙”與“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兩句中的“之”字含義相同。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得聞乎”意思是能講給我聽聽嗎?“聞”使動用法,其后省略賓語“余”,即趙王。B.“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中的“兵”是軍隊的意思,與《詩經(jīng)·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中的“兵”含義相同。C.“魏之兵非能弱于趙”與“而青于藍”(《勸學》)兩句中的“于”用法和意義相同。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中的“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與《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含義不同。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與“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愿”字含義相同。B.“歃盟”的意思是歃血為盟,古人盟會時,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舊時指宣誓締約,現(xiàn)指階級的聯(lián)合,國與國的聯(lián)合。C.“許諾”的意思是“同意,應允”,與《史記·項羽本紀》“項伯許諾”中的“許諾”含義相同。D.“歲不熟”的意思是年成不豐熟?!笆臁敝钢参锏墓麑嵒蚍N子長成,又特指莊稼可收割或有收成。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王尚未許也”與“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兩句中的“尚”字含義相同。B.“臣效便計于王”與“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兩句中的“效”字含義相同。C.“王不用臣之忠計”與“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九章·涉江》)兩句中的“用”字含義不同。D.“魏王折節(jié)割地”中的“折節(jié)”意思是魏王主動改變志節(jié)、降低身份、降下身段,投秦之所好,以求秦退兵。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嘗君”名文,食客數(shù)千人,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雞鳴狗盜之徒,無貧貴賤,皆招致之,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B.“寡人愿子之行也!”與“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兩句中的“之”字含義相同。C.“文愿借兵以救魏”與“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以”字含義相同。D.“燕王尚未許也”與“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保ā稌鴳崱罚﹥删渲械摹霸S”字含義不同。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效便計于王”與“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兩句中的“于”字含義不同。B.“文請行矣”與“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兩句中的“行”字含義相同。C.“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與“恐托付不效”(《出師表》)兩句中的“恐”字含義相同。D.“秦必去矣”與“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必”字含義不同。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國之半與秦”與“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與”字含義相同。B.“秦必去矣”與“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兩句中的“去”字含義不同。C.“秦已去魏”與“已矣乎!”(《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已”字含義相同。D.“魏王悉韓、魏之兵”與“悉使羸兵負草填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兩句中的“悉”字含義不同。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國之利也”與“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兩句中的“利”字含義不同。B.“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莊子·養(yǎng)生主》)兩句中的“而”字含義相同。C.“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與“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D.“燕不救魏”與“或師焉,或不焉”(《師說》)兩句中的“不”字含義不同。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請行矣”與“于是公子請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兩句中的“請”字含義不同。B.“又西借秦兵”與“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兩句中的“西”字含義相同。C.“王且何利?”與“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兩句中的“何”字含義相同。D.“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與“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養(yǎng)生主》)兩句中的“乎”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與“度道里會遇之禮畢”(《《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道里”的含義相同。B.“寡人聽子”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禮記·大學》)兩句中的“聽”字的含義不同。C.“乃為之起兵八萬”與“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兩句中的“乃”字的含義不同。D.“以從田文”與“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的含義不同。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為之起兵八萬”與“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兩句中的“起”字的含義相同。B.“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與“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兩句中的“輸”字的含義相同。C.“魏王大說曰”與“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兩句中的“說”字的含義不同。D.“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與“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詩經(jīng)·蒹葭》)兩句中的“且”字的含義相同。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大恐”與“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恐”字的含義不同。B.“割地請降于魏”與“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請”字的含義相同。C.“歸燕、趙之兵”與“自牧歸荑,洵美且異”(《詩經(jīng)·邶風·靜女》)兩句中的“歸”字的含義不同。D.“而封田文”與“又欲肆其西封”(《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封”字的含義不同。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謂趙王曰”與“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謂”字的含義相同。B.“文愿借兵以救魏”與“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愿”字的含義不同。C.“愿大王救之”與“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兩句中的“愿”字的含義相同。D.“國之半”為定語后置句,“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國之半”翻譯為“半個魏國”?!緟⒖即鸢浮?.CC項,前者譯為“成為趙國的屏障”;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為“被(受)蒙蔽”之意,表示被動。A項,寡人君主謙稱,正確。B項,乘四馬一車,正確。D項,文言文中“國”即“國都”,正確。2.CC項,前者是“告訴”的意思,后者是“告慰”的意思。A項,前者是副詞“將要”的意思;后者是“大將軍”的意思。B項,前者是代詞,代指“秦國準備攻打魏國”;后者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作定語后置的標志。D項,二者都是介詞“替,給”的意思。3.CC項,前者是“將要”的意思,后面懂得動作“攻”即將發(fā)生;后者是“將近”的意思,后面跟表示時間的名詞。A項,前者是“聽說”的意思,后者是“聽見”的意思;B項,前者是名詞作狀語,翻譯為“在夜里”,后者是“夜晚”的意思;D項,二者含義都是動詞“到”的意思。4.BB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者是“兵器”“武器”的意思。C項正確,符合結(jié)構(gòu)“形容詞+介詞(于)”,“于”表示比較。D項,前者是“……的原因”的意思,后者意思是“是用來的……”。5.AA項,前者是動詞“希望”的意思,后者是名詞“愿望”的意思。6.BA項,二者都是副詞,意思都是“仍然”,表示動作行為仍在繼續(xù)。B項,前者是“貢獻、進獻”的意思,后者是“效果、功效”的意思;C項,前者是“使用、采納”的意思,后者是“被任用”的意思。7.CB項,二者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白又小北臼且粋€獨立的句子,加“之”后就變成這個句子的賓語了。“松柏后凋”也本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加“之”后就變成這個句子的賓語了。C項,前者是目的連詞,連結(jié)兩個動詞,譯為“來”;后者是介詞,表示原因,后面跟名詞,譯為“因為”“由于”。D項,前者是動詞“答應”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期望”的意思。8.BB項,前者是動詞“離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行為”的意思。A項,前者是介詞“對、向”的意思,后者是介詞“比”的意思。C項,二者都是“恐怕”的意思,表示推測。D項,前者是副詞“一定”的意思,后者是假設連詞“倘偌,假如”的意思。9.CC項,前者是副詞“已經(jīng)”或“……之后”的意思;后者是動詞“停止”“算了吧”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動詞“給予”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離開”的意思,引申為“撤軍”。后者是“相距、距離”的意思。D項,前者做動詞,根據(jù)語境翻譯為“率領(lǐng)所有的”,后者是副詞,全部,全都的意思。10.BB項,前者是連詞,連結(jié)動詞“出”和“望”,兩個動詞有先后關(guān)系,所以這里“而”表示順承,翻譯為“就”。后者是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翻譯為“可是”。A項,前者是名詞“利益”“好處”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快、迅猛”的意思。C項,二者都表示假設關(guān)系,翻譯為“即使”。D項,前者是否定副詞,暗示前后句為否定的假設關(guān)系。后者通“否”,根據(jù)語境,翻譯為“不從師”。11.CC項,前者的意思是“有什么”,后者是動詞,通“呵”,意思是“問,盤問,詰問”。A項,前者是“請求”“懇請”的意思,后者是“邀請”的意思。B項,二者都是方位名詞作狀語,翻譯為“向西”。其共同特征是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西+動詞”結(jié)構(gòu)。D項,前者是疑問句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翻譯為“呢”;后者是用作形容詞、副詞詞尾。相當于“然”。12.CC項,前者是副詞“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竟然”的意思。A項,二者的意思是“路上行程、路程”。B項,前者是“聽從”的意思;后者是“聽到”的意思。D項,前者是動詞“跟隨”的意思,后者古同“縱”,南北方向,也指合縱的盟約。13.AA項,前者是“派遣”的意思,后者是“起義,起事”的意思。B項,二者都是“運輸、輸送”的意思。C項,前者通“悅”,“高興”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敘說”的意思。D項,二者都是連詞,表示遞進關(guān)系,翻譯為“而且”。14.BB項,前者動詞“請求”的意思,“向魏國割地求和”;后者是副詞,表示請求對方允許說話人(即“我”)做某事。A項,前者意思是“恐懼、害怕”;后者是“恐怕,表示估計兼擔心”的意思。C項,前者是“歸還”的意思;后者通“饋”,“贈送”的意思。D項,前者是“加封”的意思,后者是“疆域,分界”的意思。15.CC項,前者是代詞,代指魏國;后者是動詞“到、往”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對……說”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希望”的意思;后者是名詞“愿望”的意思。D項正確。【參考譯文】秦國準備攻打魏國,魏王聽說以后,晚上會見了相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準備攻打魏國,您為我出謀劃策,該怎么辦?”孟嘗君說:“如果有諸侯的救援,那么國家可以保全?!蔽和跽f:“我希望您為我走一趟?!辈⑧嵵氐貫樗麥蕚浜靡话佥v戰(zhàn)車。孟嘗君到了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借兵來救魏國?!壁w王說:“我不能借?!泵蠂L君說:“敢來向大王借兵的,是忠于大王的人啊。”趙王說:“可以聽聽你的道理嗎?”孟嘗君說:“趙軍并不比魏軍強,魏軍并不比趙軍弱。可是趙國年年太平無事,百姓也不見年年死亡;相反魏國年年戰(zhàn)亂,百姓年年有死亡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魏國在西邊成了趙國的屏障。如果趙國不救魏國,魏國就要與秦國結(jié)盟。這樣,趙國就等于直接和強秦為鄰。趙國將年年有戰(zhàn)亂,百姓將年年有死亡。這就是我所說的‘忠于大王’啊。”趙王答應借兵,于是為魏國派兵十萬,戰(zhàn)車三百輛。孟嘗君又到北邊去拜見燕王,說:“現(xiàn)在秦國準備攻打魏國,希望大王能救援魏國?!毖嗤跽f:“我們連著兩年收成不好,如果又要行軍數(shù)千里去援助魏國,可怎么辦呢?”孟嘗君田文說:“行軍數(shù)千里去救人,這是國家的大利。現(xiàn)在,魏王一出國門就可以看見秦軍,即使想要行軍數(shù)千里去救人可能嗎?”燕王還未答應借兵,田文接著說:“我獻給大王有利的計謀,可大王不用我的忠心計策,那么我只得請求離開。我擔心天下將要發(fā)生大的變化呀。”燕王說:“大變化我能夠聽聽嗎?”田文說:“如果燕國不援救魏國,魏王就會割地屈膝求和,把半個魏國獻給秦國,秦軍一定會撤退。秦軍從魏國撤退以后,魏王率領(lǐng)韓、魏大軍,又從西邊借來秦軍,再聯(lián)合趙軍,用四國聯(lián)軍去攻打燕國,大王還有什么好處呢?當魏、秦、韓、趙四國聯(lián)軍兵臨城下之時,到底是‘行數(shù)千里去助人’有利呢?還是出燕都南門就看見四國聯(lián)軍有利呢?四國兵臨城下,燕國和四國相距已很近了,運輸也方便了,這個時候,大王又有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可以走了,我聽從您的(建議)。”于是為魏國派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隨田文。魏王非常高興,說:“您借來燕、趙軍隊很多,而且又快?!鼻赝跏趾ε拢阆蛭簢畹厍蠛?,于是魏國歸還燕、趙的軍隊,并加封田文。文言文課內(nèi)外實詞考查(四)(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玻俊睂υ唬骸胺蚯厮灾赝跽?,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背醪宦牐唬骸拔崾律埔?!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牐炫e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之所以會幾乎亡國,是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告,而過于聽信張儀的緣故。(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2022全國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2.(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取曲沃”與“西取由余于戎”(《諫逐客書》)中的“取”字含義不同。B.“其后秦欲伐齊”與“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中的“其”字含義不同。C.“子為寡人慮之”與“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為”字含義相同。D.“張儀南見楚王”與“南取百越之地”(《過秦論》)中的“南”字用法相同。3.(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群臣聞見者畢賀”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的“者”字含義不同。B.“諸士大夫皆賀”與“投諸渤海之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冬明春安全生產(chǎn)
- 醫(yī)療器械公司屋頂搭建施工合同
- 礦泉水廠施工合同文本
- 電商客服人員聘用合同書
- 物流行業(yè)稅務籌劃
- 健身教練操作工招聘協(xié)議
- 橋梁擴建電纜頂管施工合同
- 學校體育館鋼結(jié)構(gòu)樓梯施工合同
- 保齡球器材租賃合同模板
- 水上婚禮婚禮樂隊游艇租賃合同
- 四川省巴中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市人民醫(yī)院卒中防治中心培訓制度
- 可隨意編輯【封面+自薦信+簡歷】百年樹人寓意求職個人簡歷
- 中國審美文化史第四講唐代課件
- 中醫(yī)經(jīng)穴推拿模板課件
- 《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課件
- 遼寧省火力發(fā)電企業(yè)名錄2017年158家
- “美麗醫(yī)院”建設工作匯報材料
- 鉆孔灌注樁鉆進成孔原始記錄表
- 中石油氣集團公司 會計核算辦法
- 小學綜合實踐二年級上冊第1單元《主題活動一:交通標志我會認》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