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5.1《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練習
一、語言文字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長:生長。B.必固其根本固:使……穩(wěn)固。
C.重念蒙君實視遇厚視遇:看待,對待。D.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強:加強。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以征典書檄典:掌管。B.王器其直,無恨意器:器重。
C.詔征平治征:征伐。D.以從其尚尚:崇尚,此處指意愿。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既聞征所為,促召之今君處必爭之地B.以征典書檄以從其尚
C.太子蚤從征言以從其尚D.乃擢秘書丞語終日乃還
二、名篇名句默寫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借用古人的話“"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舟和水的關系,應當深切戒慎,并用“”的形象比喻,勸誡皇上對待國家治理不可疏忽大意。
(2)剛進入高中,大部分同學都能滿懷信心,立下宏愿,但是很多同學卻不能做到善始善終。用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句子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兩句話謙虛地表達自己不能承擔禮樂治國的重任。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的發(fā)言,國家由中等國家變?yōu)樾?,成就也僅僅是“足民”,還特意強調“___,___”,更是主動表達了謙遜的態(tài)度。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深奧的問題通俗化,便在首段開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況,說明“___,___"的道理。
(3)“榆關”即今天的山海關,古人稱之為“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這一古稱在古詩詞中頻繁出現(xiàn),如“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臣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其能開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內盡心膂,外竭股肱,和若鹽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韓信項氏之亡命。殷湯致禮,定王業(yè)于南巢;漢祖登壇,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棄于伊尹,項羽垂恩于韓信,寧肯敗已成之國,為滅亡之虜乎?孟子曰:“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雖臣之事君無二志,至于去就之節(jié),當緣恩之厚薄,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
在朝群臣,當主樞機之寄者,或地鄰秦、晉,或業(yè)與經(jīng)綸,并立事立功,皆一時之選,處之衡軸,為任重矣。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則心懷茍且。心懷茍且,則節(jié)義不立。節(jié)義不立,則名教不興。名教不興,而可與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又聞國家重惜功臣,不念舊惡,方之前圣,一無所間。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
夫委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職,則重大臣而輕小臣;至于有事,則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輕,疑其所重,將求至治,豈可得乎?又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今或責小臣以大體,或責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據(jù),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過獲罪,小臣或以大體受罰。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
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為下無可信矣。若必下無可信,則上亦有可疑矣。上下相疑,則不可以言至治矣。夫以四海之廣,士庶之眾,豈無一二可信之人哉?蓋信之則無不可,疑之則無可信者,豈獨臣之過乎?夫以一介庸夫結為交友,以身相許,死且不渝,況君臣契合,寄同魚水。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此雖下之立忠未有明著,亦由上懷不信,待之過薄之所致也。上誠能博求時俊,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漢,夫何足數(shù)!
(取材于《貞觀政要》)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臣相遇遇:投合、契合
B.當緣恩之厚薄緣:依據(jù)憑借,以……而定
C.一無所間間:差別、不同
D.急于小罪急:急速、迅猛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未之有也②夫上之不信于下
B.①臣或犯之②今或責小臣以大體
C.①信其所輕②待之過薄之所致
D.①小臣不可委以大事②夫以四海之廣也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盡心膂,外竭股肱
國君在內盡心盡力,大臣在外竭力輔佐
B.川壅而潰,其傷必多
就像河水沖垮堤壩,泛濫成災,傷害的人一定很多
C.職非其位,罰非其辜
職責和職位不相符合,所懲罰的事情,不屬于他們各自的職責
D.五帝可俯而六矣
就可以俯瞰五帝了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湯和漢高祖得伊尹和韓信輔佐,成就帝王霸業(yè)。
B.如果臣子得過且過,就會樹立不起忠君報國的節(jié)義,以致綱常不振,國家不穩(wěn)。
C.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
D.臣子碰到小事就改志,因小利而變心,作者認為這只是臣子的過錯,與君王無關。
10.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為太宗提出具體的“十思”來“積德義”,本文同為魏征的諫言,試結合全文概括魏征建議君王應如何做以達到“君臣相遇”。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臣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其能開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內盡心膂,外竭股肱,和若鹽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韓信項氏之亡命。殷湯致禮,定王業(yè)于南巢;漢祖登壇,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棄于伊尹,項羽垂恩于韓信,寧肯敗已成之國,為滅亡之虜乎?孟子曰:“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雖臣之事君無二志,至于去就之節(jié),當緣恩之厚薄,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
在朝群臣,當主樞機之寄者,或地鄰秦、晉,或業(yè)與經(jīng)綸,并立事立功,皆一時之選,處之衡軸,為任重矣。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則心懷茍且。心懷茍且,則節(jié)義不立。節(jié)義不立,則名教不興。名教不興,而可與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又聞國家重惜功臣,不念舊惡,方之前圣,一無所間。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
夫委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職,則重大臣而輕小臣;至于有事,則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輕,疑其所重,將求至治,豈可得乎?又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今或責小臣以大體,或責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據(jù),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過獲罪,小臣或以大體受罰。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
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為下無可信矣。若必下無可信,則上亦有可疑矣。上下相疑,則不可以言至治矣。夫以四海之廣,士庶之眾,豈無一二可信之人哉?蓋信之則無不可,疑之則無可信者,豈獨臣之過乎?夫以一介庸夫結為交友,以身相許,死且不渝,況君臣契合,寄同魚水。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此雖下之立忠未有明著,亦由上懷不信,待之過薄之所致也。上誠能博求時俊,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漢,夫何足數(shù)!
(取材于《貞觀政要》)
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臣相遇遇:投合、契合
B.當緣恩之厚薄緣:依據(jù)憑借,以……而定
C.一無所間間:差別、不同
D.急于小罪急:急速、迅猛
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未之有也②夫上之不信于下
B.①臣或犯之②今或責小臣以大體
C.①信其所輕②待之過薄之所致
D.①小臣不可委以大事②夫以四海之廣也
1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盡心膂,外竭股肱
國君在內盡心盡力,大臣在外竭力輔佐
B.川壅而潰,其傷必多
就像河水沖垮堤壩,泛濫成災,傷害的人一定很多
C.職非其位,罰非其辜
職責和職位不相符合,所懲罰的事情,不屬于他們各自的職責
D.五帝可俯而六矣
就可以俯瞰五帝了
1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湯和漢高祖得伊尹和韓信輔佐,成就帝王霸業(yè)。
B.如果臣子得過且過,就會樹立不起忠君報國的節(jié)義,以致綱常不振,國家不穩(wěn)。
C.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
D.臣子碰到小事就改志,因小利而變心,作者認為這只是臣子的過錯,與君王無關。
15.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為太宗提出具體的“十思”來“積德義”,本文同為魏征的諫言,試結合全文概括魏征建議君王應如何做以達到“君臣相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長:生長,這里指長得好。
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水道。
C.人君當神器之重當:主持,掌握。
D.永保無疆之休休:休息,安息。
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能克終者蓋寡"中的“克”與“克勤克儉"的“克”字含義相同,
B.豫游,指出游,游樂。帝王秋天出巡為“豫”,春天出游為“游”。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中的“景”與“高山景行"中的“景”含義不同。
D.三驅,指古代圣賢之君在打獵布網(wǎng)時只設三面而有意網(wǎng)開一面,以體現(xiàn)圣人的“好生之仁"。
18.下列對選文第一段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開篇連用三句構成排比,對仗工整,比喻精切,說明人君安國“必積德義”,為下文蓄勢。
B.作者用三個含“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論證,將下愚和明哲對映,這是委婉陳述,也是嚴肅的勸諫。
C.“人君”句開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為,正面立說,強調“居安思危,成奢以儉"的重要。
D.全段多用駢偶,或相對為文,辭工文暢,音律和諧,鏗鏘成韻,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崎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梗棘矜,非鋸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過秦論》上篇)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載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tǒng)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過秦論》下篇)
19.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故周王A序得B其道C千余載D不絕E秦F本末G并失H故不能長
2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與“越陌度阡”(《短歌行》)兩句中的“阡陌"含義不同。
B.“致萬乘之勢”與“以致天下怨謗也"(《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的“致”含義不同。
C.七廟,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場所,常用作國家的代稱,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D.“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與“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壅蔽"含義相同。
2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善用對比論證,把秦與六國對比、秦與陳涉對比、陳涉與山東諸國對比等。
B.秦設置公卿、大夫和士,專門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導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C.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國家才能夠傳承一千多年而不斷絕。
D.材料二告誡后人,想要國家長治久安,就要吸取經(jīng)驗教訓,取舍有序,變化適時。
2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23.秦一統(tǒng)天下,四海歸一,但二世而亡,請你根據(jù)選文概括秦亡的原因。
四、小閱讀
24.《諫太宗十思疏》理真情切,情與理得到了有機的交融,不僅使情的抒發(fā)不失之空泛,更使理化為了一種閃爍著個性色彩的情思。《答司馬諫議書》體裁雖是書信,其實也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論文。王安石用不到四百個字的短信就把司馬光的錯誤觀點徹底駁倒。請分析文本的論證藝術。
(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主要是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來勸諫唐太宗的?
(2)王安石是如何一步一步通過反駁對方來論證自己的論點的?
五、文言小題
25.下列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以為與君實游處之日久游處:交往共處
B.永保無疆之休休:喜慶福祿
C.仁者播其惠惠:恩惠
D.簡能而任之簡:選拔
參考答案:
1.D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推斷能力。答題步驟:(1)審題??匆笫沁x正確的還是選不正確的,(2)對有把握的選項迅速作出判斷,(3)借助方法,主攻難點。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1)依形推義法(2)語境分析法(3)語法分析法(4)妙用修辭法(5)成語印證法(6)課文求義法(7)鄰字借推法(8)聯(lián)想推斷法(9)代入檢驗法(10)古今對比法。
D項,“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大意是“即使想多做一番解釋,終究一定不會得到你的理解”,可見“強:加強”解釋錯誤,根據(jù)語境,“強"應該“有余”“頻繁"多次”;“強聒"譯為“頻繁地稱說”。
故選D。
2.C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推斷能力。答題步驟:(1)審題??匆笫沁x正確的還是選不正確的,(2)對有把握的選項迅速作出判斷,(3)借助方法,主攻難點。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1)依形推義法(2)語境分析法(3)語法分析法(4)妙用修辭法(5)成語印證法(6)課文求義法(7)鄰字借推法(8)聯(lián)想推斷法(9)代入檢驗法(10)古今對比法。
C項,“征"解釋錯誤,根據(jù)語境,“征”指魏征。
故選C。
3.C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掌握能力。虛詞的數(shù)量同實詞比較起來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靈活,因而復習要正確地掌握和使用確實不易。在虛詞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較其差異,重點掌握一些易用錯的虛詞及關聯(lián)詞語的搭配和所表示的關系。通過增強語感,有意識地體味它們在句中的作用來提高虛詞的辨析運用能力。題型以幾個容易出錯的虛詞的辨析、關聯(lián)詞語的搭配運用為主,干擾點為其中雖常見但不易辨識的虛詞。
A項,分別為:代詞,他;助詞,的。
B項,分別為:介詞,用;介詞,來。
C項,都是動詞,“聽從"之意。
D項,分別為:連詞,于是;連詞,才。
故選C。
4.載舟覆舟奔車朽索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載”“索"繁”“寡"俟”等。
5.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少時過桂嶺壯歲出榆關)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俟"摐”“旌旆"畔”。
6.D7.C8.D9.D10.對臣子以禮相待;信任自己所選之人;不要隨意改變任職的原則;職位低的不委以大任,職位高的不因小錯責備;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統(tǒng)一準則,公平對待。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君臣要投合契合(配合協(xié)調、相得益彰)。
B.句意:應當以君主對臣子的恩德而定。
C.句意:沒有什么區(qū)別。
D.嚴厲。句意:對小過錯反而嚴厲處理。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代詞,這樣的事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樣的事情)。/皇上既然對臣下不信任。
B.有的/有時。句意:還有些臣子敢于觸犯。/現(xiàn)在有時責令小臣辦大事。
C.助詞,與后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句意:這是信任自己所輕視的。/對待下屬過于苛求所導致的。
D.介詞,把/憑著。句意: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把大事委托給他們)。/憑著我國疆域遼闊。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六:成為六帝,數(shù)詞做動詞。句意:可以與五帝同俯視天下而成為六帝(五帝相提并論)。
故選D。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作者認為這只是臣子的過錯,與君王無關"錯誤,由原文最后一段“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可知,也與君王有關,并非只是臣子的過錯。
故選D。
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念要點的能力。
君王從自身角度,采取一些措施,采用恰當?shù)脑瓌t,可以達到“君臣相遇"的效果。
這些措施或原則,如原文第一段“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國君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要有禮。
如原文第二段“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對臣子要有充分的信任,不會產(chǎn)生疑慮才能相契合。
如原文第二段“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處理事情以及法律的寬或嚴的原則要統(tǒng)一,這樣才能做到公平,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
如原文第三段“今委之以職……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不要隨意改變任職的原則。
如原文第三段“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臣子的職責和職位要相符合,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
參考譯文:
君臣要投合契合(配合協(xié)調、相得益彰),自古以來就是很難得的。就像把石頭投進水中,讓石頭順從流水,千年才能遇上一次;而讓流水順從石頭,時時刻刻都能發(fā)生。君臣能夠秉持公正的道義,讓天下人才發(fā)揮各自的才能,國君在內盡心盡力,大臣在外竭力輔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湯中的鹽和梅,堅固得就像金石一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祿,而在于以禮相待。因此伊尹是有莘國的陪嫁之臣,韓信是從項羽手下逃亡的大將。商湯給伊尹以禮遇,在伊尹的幫助下,在南巢成就了王業(yè);漢高祖請韓信登壇拜將,于是在垓下成就了帝功。如果夏桀不嫌棄伊尹,項羽施恩于韓信,難道會喪失已成之國而做亡國之虜嗎?孟子說:“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會視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馬,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做糞土,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仇敵?!彪m然臣子對待君主沒有二心,至于進退的禮節(jié),應當以君主對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為君主,怎么可以對臣下無禮呢?
在朝身任要職的眾大臣,擔當主管機要部門的委托的人,有的是在西北地區(qū)(陜西、山西一帶)擔任過邊防的重臣,有的是在朝廷參與朝政的要員。他們都建功立業(yè),功勛卓著,都是當代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處在最關鍵的重要地位,責任非常重大。朝廷給他們的責任雖然重,但對他們的信任卻不深,這樣就會使人有時產(chǎn)生疑慮。有疑慮就會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就樹立不起忠君報國的節(jié)義,節(jié)義樹立不起來,綱常名教就不能振興,名教不能振興,而想鞏固太平基業(yè),保住七百年的大唐國運,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又聽說國家愛惜功臣,對他們過去的過錯不再計較。這與以前圣明的國君所做的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陛下對大事寬大,對小過錯反而嚴厲處理,有時發(fā)脾氣訓斥人,不免帶有自己的愛憎之心(偏見),這樣是不能處理好朝政的。國君法令嚴厲,還有些臣子敢于觸犯,更何況在上位的人帶頭違犯,下面就更加不可收拾了。就像河水沖垮堤壩,泛濫成災,傷害的人一定很多。又讓那黎民百姓該怎么辦呢?因此,治理國家怎么可以不深思?怎么可以不熟慮呢?
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也是處理政務的正確法則?,F(xiàn)在委任職權時,卻是重視大臣而輕視小臣,遇到事情時,又輕信小臣而懷疑大臣。這是信任自己所輕視的,而懷疑自己所重視的。這種做法,想實現(xiàn)天下大治,怎么可能呢?再者,朝政貴在有穩(wěn)定的規(guī)范,不能經(jīng)常變化。現(xiàn)在有時責令小臣辦大事,有時又責令大臣去管理小事,小臣處在他不該占據(jù)的位置,而大臣又失去他應當擔當?shù)穆氊煛4蟪蓟蛘咭驗樾∵^錯而獲罪,小臣或者因為大事故而受罰。職責和職位不相符合,所懲罰的事情,不屬于他們各自的職責。要求他們沒有私心,竭盡全力,豈不是很難嗎?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
皇上既然對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認為臣下無可信之處。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讓人可疑的地方。國君與臣子之間互相不信任,就談不上天下大治了。憑著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難道連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都沒有嗎?用信任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沒有絕對不能用的人;用懷疑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選不到信得過的人,難道這只是臣子的過失嗎?即使普通人,一旦結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來報答,縱然死也不會改變,更何況君臣之間默契得如同魚和水的關系呢?如果國君像堯、舜那樣,臣子像稷、契一樣,怎么會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變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變心的道理呢?這雖然是由于臣下不夠忠心耿耿,也是由于國君心懷猜疑、對待下屬過于苛求所導致的。陛下要是真能廣泛地尋求當代賢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會天下大治,就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提并論了。夏、商、周、漢,又算得了什么!
(取材于《貞觀政要》)
11.D12.C13.D14.D15.對臣子以禮相待;信任自己所選之人;不要隨意改變任職的原則;職位低的不委以大任,職位高的不因小錯責備;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統(tǒng)一準則,公平對待。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君臣要投合契合(配合協(xié)調、相得益彰)。
B.句意:應當以君主對臣子的恩德而定。
C.句意:沒有什么區(qū)別。
D.嚴厲。句意:對小過錯反而嚴厲處理。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代詞,這樣的事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樣的事情)。/皇上既然對臣下不信任。
B.有的/有時。句意:還有些臣子敢于觸犯。/現(xiàn)在有時責令小臣辦大事。
C.助詞,與后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句意:這是信任自己所輕視的。/對待下屬過于苛求所導致的。
D.介詞,把/憑著。句意: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把大事委托給他們)。/憑著我國疆域遼闊。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六:成為六帝,數(shù)詞做動詞。句意:可以與五帝同俯視天下而成為六帝(五帝相提并論)。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作者認為這只是臣子的過錯,與君王無關"錯誤,由原文最后一段“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可知,也與君王有關,并非只是臣子的過錯。
故選D。
1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念要點的能力。
君王從自身角度,采取一些措施,采用恰當?shù)脑瓌t,可以達到“君臣相遇"的效果。
這些措施或原則,如原文第一段“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國君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要有禮。
如原文第二段“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對臣子要有充分的信任,不會產(chǎn)生疑慮才能相契合。
如原文第二段“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處理事情以及法律的寬或嚴的原則要統(tǒng)一,這樣才能做到公平,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
如原文第三段“今委之以職……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不要隨意改變任職的原則。
如原文第三段“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臣子的職責和職位要相符合,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
參考譯文:
君臣要投合契合(配合協(xié)調、相得益彰),自古以來就是很難得的。就像把石頭投進水中,讓石頭順從流水,千年才能遇上一次;而讓流水順從石頭,時時刻刻都能發(fā)生。君臣能夠秉持公正的道義,讓天下人才發(fā)揮各自的才能,國君在內盡心盡力,大臣在外竭力輔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湯中的鹽和梅,堅固得就像金石一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祿,而在于以禮相待。因此伊尹是有莘國的陪嫁之臣,韓信是從項羽手下逃亡的大將。商湯給伊尹以禮遇,在伊尹的幫助下,在南巢成就了王業(yè);漢高祖請韓信登壇拜將,于是在垓下成就了帝功。如果夏桀不嫌棄伊尹,項羽施恩于韓信,難道會喪失已成之國而做亡國之虜嗎?孟子說:“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會視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馬,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做糞土,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仇敵。”雖然臣子對待君主沒有二心,至于進退的禮節(jié),應當以君主對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為君主,怎么可以對臣下無禮呢?
在朝身任要職的眾大臣,擔當主管機要部門的委托的人,有的是在西北地區(qū)(陜西、山西一帶)擔任過邊防的重臣,有的是在朝廷參與朝政的要員。他們都建功立業(yè),功勛卓著,都是當代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處在最關鍵的重要地位,責任非常重大。朝廷給他們的責任雖然重,但對他們的信任卻不深,這樣就會使人有時產(chǎn)生疑慮。有疑慮就會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就樹立不起忠君報國的節(jié)義,節(jié)義樹立不起來,綱常名教就不能振興,名教不能振興,而想鞏固太平基業(yè),保住七百年的大唐國運,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又聽說國家愛惜功臣,對他們過去的過錯不再計較。這與以前圣明的國君所做的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陛下對大事寬大,對小過錯反而嚴厲處理,有時發(fā)脾氣訓斥人,不免帶有自己的愛憎之心(偏見),這樣是不能處理好朝政的。國君法令嚴厲,還有些臣子敢于觸犯,更何況在上位的人帶頭違犯,下面就更加不可收拾了。就像河水沖垮堤壩,泛濫成災,傷害的人一定很多。又讓那黎民百姓該怎么辦呢?因此,治理國家怎么可以不深思?怎么可以不熟慮呢?
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也是處理政務的正確法則?,F(xiàn)在委任職權時,卻是重視大臣而輕視小臣,遇到事情時,又輕信小臣而懷疑大臣。這是信任自己所輕視的,而懷疑自己所重視的。這種做法,想實現(xiàn)天下大治,怎么可能呢?再者,朝政貴在有穩(wěn)定的規(guī)范,不能經(jīng)常變化?,F(xiàn)在有時責令小臣辦大事,有時又責令大臣去管理小事,小臣處在他不該占據(jù)的位置,而大臣又失去他應當擔當?shù)穆氊?。大臣或者因為小過錯而獲罪,小臣或者因為大事故而受罰。職責和職位不相符合,所懲罰的事情,不屬于他們各自的職責。要求他們沒有私心,竭盡全力,豈不是很難嗎?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
皇上既然對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認為臣下無可信之處。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讓人可疑的地方。國君與臣子之間互相不信任,就談不上天下大治了。憑著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難道連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都沒有嗎?用信任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沒有絕對不能用的人;用懷疑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選不到信得過的人,難道這只是臣子的過失嗎?即使普通人,一旦結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來報答,縱然死也不會改變,更何況君臣之間默契得如同魚和水的關系呢?如果國君像堯、舜那樣,臣子像稷、契一樣,怎么會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變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變心的道理呢?這雖然是由于臣下不夠忠心耿耿,也是由于國君心懷猜疑、對待下屬過于苛求所導致的。陛下要是真能廣泛地尋求當代賢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會天下大治,就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提并論了。夏、商、周、漢,又算得了什么!
(取材于《貞觀政要》)
16.D17.C18.C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休:喜慶,福祿。句意:永保無窮的福祿。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都是“能夠"的意思。句意: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既能勤勞,又能節(jié)儉。
B.正確。
C.錯誤。都是“大、重大”的意思。句意: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仰望高山,通行大道,寓意高尚的品行讓人敬仰。
D.正確。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
C.“正面立說"錯誤,應為“反面立說”。
故選C。
參考譯文: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聽說,想要樹長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穩(wěn)固;想要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德行和道義。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遠,根不穩(wěn)固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很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處在天地間重要的地位上,將推崇皇權的高峻,永保無窮的福祿。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這就如同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遠啊。
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一個不是(創(chuàng)業(yè)之初)在深深的憂慮中而德行顯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卻德行衰微的。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德行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德行不足,這是為什么呢?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志愿,就會放縱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胡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至親骨肉也將成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人民,用盛怒來威嚇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心里卻不服氣。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懼的是百姓心懷怨恨;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奔馳的馬車卻用朽爛的繩索,怎么可以忽視呢!
身為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見到自己貪圖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警誡自己,將要興建什么就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帝位高面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處于百川之下卻能容納百川,喜愛田獵就想到網(wǎng)開一面,捕殺有度,擔心懈息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讒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貶斥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施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尚書》所講的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選好的意見而加以采納,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貢獻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廣布他的仁愛,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逐(效力),對君主來說便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的年壽,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說什么百姓就會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費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的耳、明亮的眼,虧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19.CEH20.A21.B22.(1)(他們)砍下樹木做武器,高舉竹竿當旗幟,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樣聚集,像回聲那樣響應,擔著糧食,像影子一樣緊緊跟從。(2)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義(迷失了道路),忠臣不敢進諫,智士不敢出主意。23.①不實施仁義;②秦王們驕傲自滿,錯而不改;③秦地有勸諫直言的忌諱。
【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
“周王序得其道"主謂賓俱全,后面C處斷開;
“千余載不絕”省略主語周,“秦"是下句主語,其前E處斷開;
“秦本末并失”是主謂句,“故"一般放在句子前面,其前H處斷開。
故選CEH。
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錯誤。含義相同?!摆淠啊倍际侵浮疤镩g小道"。句意:興起在鄉(xiāng)野之間。/越過田間小路。
B.正確。達到;招致。句意:發(fā)展為有萬輛兵車的強國。/以至于天下受害之人爭相誹謗于我。
C.正確。
D.正確。都是“被堵塞、蒙蔽”的意思。句意: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擔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
故選A。
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導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錯誤。原文明確說明“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可知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故選B。
2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兵”,武器;“云”,名詞作狀語,像云那樣;“贏”,擔著;“景”,通“影”,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2)“是以”,因此;“道”,道義;“諫”,進諫;“謀”,出主意。
2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由原文“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可知,是因為秦朝不實施仁義。
由原文“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恭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可知,秦王們驕傲自滿,錯而不改。
由原文“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因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可知,秦地有勸諫直言的忌諱。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還震懾著遠方。然而陳涉是一個用破甕作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發(fā)戍守邊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明,也沒有陶朱(范蠡)猗頓那樣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興起在鄉(xiāng)野之間,帶領著疲乏散亂的戍卒,統(tǒng)率著幾百個人,轉身攻打秦國,砍下木棍做武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天下的人就像風云那樣迅速匯集起來,像回響那樣應聲而起,挑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英雄豪杰一齊起來,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說,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關的險要堅固,還像從前一樣。陳涉的地位,并不比齊楚燕趙韓宋衛(wèi)中山的國君尊貴;鋤耙戟柄,并不比鉤戟長矛鋒利;被征發(fā)戍守邊地的民眾,并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深謀遠慮,行軍與指揮作戰(zhàn)的本領,也比不上先前六國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敗完全不同,;功業(yè)完全相反,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關以東各國諸侯來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較一下他們的權威,衡量衡量他們的實力,那簡直不能夠同年而語,相提并論。然而秦國當初憑借很小的地方,發(fā)展為有萬輛兵車的強國,進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來與它地位相同的諸侯國都來向秦國朝拜稱臣,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當作家,把崤山函谷關當作宮墻。可是陳涉一個人首倡起義,秦王朝的七代宗廟就被毀壞,連秦王子嬰也死在別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譏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來防守天下的形勢是不同的啊。"
材料二:
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柔弱而沒有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于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guī),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重疊雙腳站立,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jīng)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備,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
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guī)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甲乙丙丁四方關于建立物流通道的合同
- 2024年北師大新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一數(shù)學上冊月考試卷
- 兒童心理視角下的消費習慣養(yǎng)成
- 農(nóng)業(yè)金融科技小微企業(yè)的金融創(chuàng)新機會探討
- 辦公環(huán)境下的學生德育游戲體驗設計
- 企業(yè)培訓中員工激勵機制設計策略
- 辦公室環(huán)境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方案
- 2025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限公司招聘1007人(二)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郵政莆田市分公司招聘員工3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專升本英語寫作專題講解課件
- 干預策略患兒床頭抬高影響
- 平安保險授權委托書
- 電力增容改造技術標模板
- 血培養(yǎng)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 梁靜茹《勇氣》的歌詞
- 國家開放大學02150-計算機網(wǎng)絡(本)期末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 國開2023年春《理工英語3》機考網(wǎng)考期末復習資料參考答案
- 員工安全培訓教育制度
- 譯林版一年級英語上冊期末試卷
- 阿爾瓦·阿爾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