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初中教師資格《生物》考前必背試題庫(含答案解析)一、單選題1.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jié)的教學中,某教師以“我們吃的饅頭、面包中由許多的小孔,吃起來松軟可口。饅頭、面包上的小孔是怎么產生的呢?”進行導入,這種導入類型是()。A、故事導入B、設疑導入C、實驗導入D、直接導入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導入技能。設置問題進行課堂新課的導入屬于設疑導入。設疑導入是指在章節(jié)教學之始,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形式多樣和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lián)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和研究的主題。故本題選B。2.下列有關植物果實和種子發(fā)育的敘述,正確的是()。A、花生的外殼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B、蘋果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C、油桃果實內的桃核由胚珠發(fā)育而成D、蠶豆的食用部分由受精極核發(fā)育而成答案:A解析:A項,花生的外殼是果皮,是由子房壁發(fā)育來的,此項說法正確;B項,蘋果、梨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由花托和花被筒合生的部分發(fā)育形成的,只有果實中心的一小部分是由子房發(fā)育而成,此項說法錯誤;C項,桃的果皮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桃可食用部分是中果皮.因此吃完后留下的桃核是內果皮和種子,所以桃果實內的桃核由子房壁和胚珠發(fā)育而成,此項說法錯誤;D項,蠶豆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此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使表現(xiàn)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術是()。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yǎng)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科技。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因此表現(xiàn)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術。胚胎分割的特點是來自同一個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動物無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故本題選C。4.下列關于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敘述,錯誤的是()。A、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由體內各種調節(jié)機制所維持的C、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A、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各項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wěn)態(tài)的狀態(tài),A正確;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B正確;C、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各項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wěn)態(tài)的狀態(tài),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范圍內變動,C錯誤;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穩(wěn)態(tài)被破壞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D正確。故本題選C。5.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一定是()。A、生產者B、初級消費者C、次級消費者D、三級消費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營養(yǎng)級是食物鏈中營養(yǎng)物質傳遞的環(huán)節(jié),而組成食物鏈的是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生產者是營養(yǎng)傳遞的起點,為第一營養(yǎng)級;初級消費者是以生產者為食的,為第二營養(yǎng)級;次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屬于第三營養(yǎng)級。故本題選C。6.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使用取樣調查法可獲知種群密度和豐富度B、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C、群落中的各種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D、調查研究同一地點各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可揭示群落的種間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使用取樣調查法可調查種群密度,還可以調查物種的豐富度,A正確。群落的水平結構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種群,B錯誤。群落的垂直結構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呈分層現(xiàn)象,C正確。不同的種間關系呈現(xiàn)特定的數量變化曲線,故調查研究同一地點各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可推測群落的種間關系,D正確。故本題選B。7.下圖為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過程表明生物體內少量的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B、該過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1種游離的氨基酸C、最終合成的肽鏈②③④⑤在結構上各不相同D、合成①的場所主要在細胞核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基因的表達。A、一個mRNA分子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翻譯過程,可見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A正確;B、圖示表示翻譯過程,該過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B正確;C、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個mRNA為模板翻譯形成的,因此②③④⑤的最終結構相同,C錯誤;D、①為mRNA,主要是在細胞核中轉錄形成的,D正確。故本題選C。8.某教師關于“種子植物”一節(jié)的教學分析如下:本節(jié)內容選自某版本生物學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種子是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之一,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是由種子發(fā)育成幼苗,再依次長出其他的器官。學生通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將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建立聯(lián)系,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初中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種子,對種子已經有了一些直觀認識,了解種子的萌發(fā),但尚不能從生物學角度辨認種子的具體結構并說出各結構的功能。初中學生雖好奇心強、有探究欲望,但觀察事物往往無序且歸納總結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合作觀察種子并系統(tǒng)歸納植物種子的結構特點。這段教學分析包括()。a學習者分析b學習內容分析c課程標準分析d教學環(huán)境分析A、bB、cC、abcD、bcd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習需求分析。第一段主要分析了本節(jié)內容的出處,并說明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屬于學習內容分析(b)。第二段主要分析的是初中生對種子的直觀認識及心理特點,屬于學習者分析(a)。A項正確。B.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9.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yǎng)魚池邊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魚喂它捕來的昆蟲,就像喂自己的雛鳥一樣。山雀和金魚的行為分別是()。A、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B、先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C、后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D、后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yǎng)魚池邊浮到水面張口求食的金魚喂它捕來的昆蟲,這是鳥的哺育后代的繁殖行為,這種行為是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而金魚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漸形成的行為,為后天性行為。故本題選B。10.光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當天然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時光反應過程隨即發(fā)生,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氫離子沿著電子傳遞鏈流動形成ADPB、光反應過程依賴暗反應提供的NADPHC、強氧化態(tài)的葉綠素a分子促使水光解釋放氧氣D、天然色素分子為胡蘿卜素、葉綠素a和葉綠素b答案:C解析:C項:失去電子的葉綠素a變成一種強氧化劑,能從水中奪取電子,水裂解生成氧氣和氫離子,即促使水光解釋放氧氣,C項正確。A項:氫離子沿著電子傳遞鏈流動形成NADPH,A項錯誤。B項:暗反應過程依賴光反應提供的NADPH,B項錯誤。D項:天然色素還包括葉黃素,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11.市場上若有人出售下列蜂蜜,假的是()。A、棗蜜B、槐蜜C、柳蜜D、油菜蜜答案:C解析:柳的花都是單性花。花沒有花被,只有一個鱗片。柳的雄花有兩枚雄蕊,兩個蜜腺。柳的雌花有一枚雌蕊,一個蜜腺。柳的花雖然沒有花被,色彩不鮮明,但具有蜜腺,是借著花蜜來引誘昆蟲傳布花粉的,所以它是蟲媒花。但是不足以形成花蜜。故本題選C。12.下列生命觀念中,屬于生物學特有的本體觀念是()。A、進化適應觀B、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C、物質能量觀D、結構與功能觀答案:A解析:生命觀念是指初步具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以及生物進化觀念,能從分子與細胞水平認識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生物的適應性是長期進化的結果;物質和能量觀是具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和生物進化觀念,并能運用這些觀念分析和解釋簡單情境中的生命現(xiàn)象,其中穩(wěn)態(tài)與平衡、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均是與其他學科融合后所提出的觀點,而進化與適應則是生物學特有的本體觀念,故本題選A。13.某沙漠自然群落中,有一種以種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隨著生長進程會發(fā)生改變,較小的植株呈集群分布,中等植株呈隨機分布,大型植株呈均勻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這種改變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結果B、該沙漠中的所有灌木構成了一個種群C、均勻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互利共生D、集群分布主要是種子沒有遠離母株所致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生物群落。(1)種群的特征包括數量特征、遺傳特征和空間特征等。(2)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3)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群落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一些物種的種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種的種群隨之興起,最后會達到一個穩(wěn)定階段。像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較小的小灌木的集群分布與種子不能遠離母株有關,D項正確。A項:題干中的這種改變只是灌木種群在空間上分布的變化,不屬于群落的演替過程,A項錯誤。B項:群落中的各種灌木屬于多個種群,B項錯誤。C項:大灌木在空間上的均勻分布是個體所需的空間較大,相互之間種內斗爭的結果,C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14.下列屬于水溶性維生素的是()。A、維生素AB、維生素CC、維生素DD、維生素K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維生素的特征。維生素可以根據它們的溶解性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等。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中的B1、B2、B6、B12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L、維生素H、維生素PP、葉酸、泛酸、膽堿等。故本題選B。15.在中學生物學課程中,科學研究活動的主要功能包含()。①攻克當今生物學難題②發(fā)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③幫助學生記憶科學知識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能力⑤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在中學生物課程中,科學研究活動的主要功能是:發(fā)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故本題選C。16.在“觀察細胞的結構”的教學中,某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科學家的故事(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后展開深入討論。這種閱讀不屬于()。A、了解性閱讀B、理解性閱讀C、概括性閱讀D、創(chuàng)造性閱讀答案:D解析:閱讀通常可分為了解性閱讀、理解性閱讀、概括性閱讀、批判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五個等級。了解性閱讀指了解詞句的直接含義,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能概括材料的要點。理解性閱讀指不僅能照搬書,還能從字里行間找出知識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內容的探究,體會論證的嚴密,有時還能對省略部分進行適當的補充。概括性閱讀指帶著問題快速通讀全文,概括、了解問題所涉及的資料。批判性閱讀指能對書中的觀點、材料以及論證的過程提出疑問、指出問題,甚至舉岀反駁的理由。創(chuàng)造性閱讀指能發(fā)表超越文本內容的新思想、新觀點,這是最高水平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科學家的故事后展開深入討論,沒有體現(xiàn)出新思想、新觀點產生,這種閱讀不屬于創(chuàng)造性閱讀。故本題選D。17.下列屬于驗證實驗的是()。A、在學習完“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導管運輸”的內容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B、在學習“血液的組成”時,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人血永久涂片,識別紅細胞與白細胞,比較它們在血液中的含量C、在學習“植物細胞的吸收和失水”時,教師組織學生將蘿卜置于不同濃度鹽水中,觀察蘿卜條形態(tài)的變化D、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心臟的結構,并向某個血管中注水,觀察其它血管中是否有水流出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學科學研究方法。驗證性實驗是指對研究對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認識或提出了某種假說,為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而進行的一種實驗。A項,在學習完“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導管運輸”的內容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是在對原有研究對象有了一定了解后進行的驗證性實驗。故本題選A。18.教師設計的“人體的呼吸”調查問卷如下:“人體的呼吸”問卷調查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X)(1)呼吸作用就是人們常說的呼吸。()(2)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比氧氣含量高。()(3)呼吸時,呼入氣體,使胸廓增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調查能診斷學生的前科學概念B、該調查不能用于學生的自我評價C、該調查突出了探究性學習的理念D、該調查不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答案:A解析:了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并基于這樣的了解來設計教學活動是生物學教師備課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該教師設計的調查能診斷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故本題選A。19.根據下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a、c、d、b四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依次遞增,則M可以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豐富度,我國從南向北木本植物的豐富度變化的趨勢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條食物鏈,則M表示各營養(yǎng)級生物的個體數量D、若M表示基因多樣性,a~b表示四種植物,則在劇烈變化的環(huán)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A、據圖分析:一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則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大,A正確;B、我國從南向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依次遞減,即植物的豐富度變化的趨勢是b→d→c→a,B正確;C、一般情況下,由于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則營養(yǎng)級越高,所含能量越少,可以養(yǎng)活的生物體數量越少,故M表示能量的數量,食物鏈應該是b→d→c→a,C錯誤;D、基因多樣性越大的物種,在多變的環(huán)境中越不容易被淘汰,則在劇烈變化的環(huán)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D正確。故本題選C。20.在一條離體神經的中段施加電刺激,使其興奮。圖4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刺激時的膜內外電位變化及其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橫箭頭表示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神經沖動在膜上的電位變化和傳導方向。A項,刺激后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成外負內正正確,但是傳導是雙向的,此項符合題干要求。B項,同A項一樣,傳導是雙向的,此項符合題干要求。C項,膜電位和傳導方向正確,此項符合題干要求。D項,膜上電位錯誤,傳導方向正確,也此項符合題干要求。故本題選C。21.某版本的教科書中有大量的“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體現(xiàn)教科書編寫的特點()。A、活動設計突出探索性學習B、內容組織突出并再現(xiàn)了科學發(fā)展的過程C、評價方式注重多樣化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D、知識引入注重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中學生物教材?!百Y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欄目,屬于一種探究活動,突出探索性學習,故本題選A。22.科學家用含有14C的CO2來追蹤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植物體中最初能夠檢測到14C的物質是()。A、脂肪B、葡萄糖C、三碳化合物D、五碳化合物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參與暗反應,二氧化碳先與C5形成C3,C3在酶和[H]的作用下生成有機物,所以會首先在三碳化合物中檢測到14C,故本題選C。23.將帶花的白玉蘭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后花瓣變粉,與這一現(xiàn)象直接相關的組織是()。A、輸導組織B、結締組織C、分生組織D、保護組織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植物的組織。木本植物的莖包括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樹皮中含有韌皮纖維和篩管,篩管由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形成層的細胞能夠不斷地分裂向外產生韌皮部,向內產生木質部;木質部由木纖維和導管組成,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將帶花的白玉蘭枝條插人稀釋的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后花瓣變成紅色,是通過導管把紅墨水(水和無機鹽)運輸到了花瓣,導致花瓣變成紅色。導管和篩管都屬于輸導組織。B項,結締組織是人和高等動物的基本組織之一。C項,分生組織具有分裂、產生新細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莖頂。D項,保護組織主要分布在葉、莖和果實的表皮,有保護作用。故本題選A。24.人體內血液流動的方向,正確的是()。A、左心室→左心房→主動脈B、左心室→右心房→主動脈C、右心室→右心房→肺動脈D、右心房→左心室→主動脈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血液循環(huán)。人體血液只能按照一個方向流動,不能倒流,心室流向動脈,心房流向心室。血液循環(huán)分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部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循環(huán)過程中,心室和動脈相連,心房和靜脈相連。故本題選D。25.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研究者將適量且等量的正在萌發(fā)和煮熟的種子分別放入兩個保溫瓶中密閉。保溫瓶已做滅菌處理,且環(huán)境條件適宜。多次測定有關變量,繪制成圖2所示的曲線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煮熟的種子B、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fā)的種子C、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的種子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a表示萌發(fā)的種子答案:D解析:若Y表示瓶內溫度,a曲線升高,表示釋放了熱量,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熱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發(fā)的種子而不是煮熟過的種子,A項錯誤;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b曲線是水平,表示質量不變,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質量減小,因此b表示煮熟過的種子而不是萌發(fā)的種子,B項錯誤;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c曲線逐漸減少,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C表示正在萌發(fā)的種子而不是煮熟過的種子,C項錯誤;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a曲線升高,表示產生了二氧化碳,煮熟過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發(fā)的種子,D項正確。故本題選D。26.如圖表示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與植物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關系。圖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強度后測得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植物體鮮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強度的重要指標B、出現(xiàn)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溫度C、葉綠體內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點時大于B點D、在E點后再次增大光照強度,曲線有可能為EG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強度與CO2濃度的關系,同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光合作用可合成有機物,光合作用強度的重要指標是植物干重的增加量,A錯誤;據圖可知,出現(xiàn)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強度,B錯誤;從B點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葉綠體內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點時等于B點,C錯誤;在E點之前光照強度已達到光飽和點,再次增大光照強度,則曲線為EG,若E點之前光照強度沒達到光飽和點,再次增大光照強度,則曲線為EF,D正確。故本題選D。27.下列關于細胞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凋亡是細胞死亡的同義詞B、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C、正在發(fā)育以及發(fā)育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發(fā)生凋亡的數量是微小的D、細胞凋亡是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細胞凋亡。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屬于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對生物有利;細胞壞死是在不利因素影響下,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是不正常的細胞死亡,對生物體有害,細胞死亡包括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故A、D錯誤,B正確。正在發(fā)育以及發(fā)育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凋亡一直在發(fā)生,數量是非常大的,C錯誤。故本題選B。28.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向光生長能夠說明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B、生長素運送到作用部位會對代謝起催化作用C、相同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D、缺氧狀態(tài)會影響植物體內生長素的極性運輸速率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胚芽鞘向光性、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生長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兩重性。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有兩種:橫向運輸(發(fā)生在尖端,有單側光或者重力的作用)、極性運輸(不受重力和單側光的影響)。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是指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屬于主動運輸,需消耗能量,植物體內的能量主要由細胞的有氧呼吸提供,故缺乏氧氣會影響植物體內生長素的極性運輸速率,D項正確。A項:植物向光生長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因為背光側和向光側均為促進作用,A項錯誤。B項:生長素運送到作用部位會對代謝起調節(jié)作用,無催化作用,B項錯誤。C項:相同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C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29.某教師研究了“5E”教學模式對學生生物學學習興趣的影響,下列探查學生學習興趣變化的方法較為規(guī)范的是()。①使用學術界公認的學習興趣量表進行評價②使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45的自編量表進行評價③收集學生在課堂中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的信息進行評價④使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價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5E”教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5個“E”分別代表了Engage(參與)、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釋)、Elaborate(遷移)和Evaluate(評價)。①學習興趣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通常用克倫巴赫系數表示,它取值在0到1之間,其值越大,信度越高,①正確。②一般認為克倫巴赫系數應達到0.7及以上信度系數,②錯誤。③收集學生在課堂中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的信息進行評價也可以探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③正確。④“5E”教學模式的結束環(huán)節(jié)中強調應采用多種評價方法,開展老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小組互評,來檢驗是否掌握所學知識,具有診斷的功能,使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價與結束環(huán)節(jié)評價內容相悖,④錯誤。故①③正確。A項正確。B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30.圖6為人體血糖調節(jié)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血糖調節(jié)方式屬于反饋調節(jié)B、甲、乙兩種激素是協(xié)同關系C、進食后,血液中兩種激素含量都增加D、甲激素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為胰島素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血糖平衡調節(jié)。甲提供激素為胰島素,乙激素為胰高血糖素,D錯誤。兩種激素為拮抗關系,B錯誤。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組織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利于降低血糖,使血糖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而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血糖,C錯誤。故本題選A。31.關于原尿、空氣、光線、血液經過的結構,順序正確的是()。A、原尿: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球→輸尿管B、空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C、光線: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視網膜D、血液:左心房→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左心室答案:B解析:原尿經過的結構:腎小囊→腎小管,A錯誤。空氣經過的結構: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B正確。光線經過的結構: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C錯誤。血液經過的結構: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各級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動脈和心室相連,靜脈和心房相連,D錯誤。故本題選B。32.某同學喜歡吹笛子,當他吹氣使笛子發(fā)出聲音時,體內發(fā)生的變化是:()。A、膈肌頂部逐漸下降B、胸部上下徑逐漸縮小C、肋骨逐漸向上和向外運動D、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逐漸收縮答案:B解析: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和瑫r,膈肌舒張,廂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故本題選B。33.在“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先播放“鳥類求偶、交配、產卵、孵化、育雛”的照片,接著出示掛圖講解鳥卵的結構,隨后讓學生觀察鳥卵,并選出學生代表借助實物投影儀展示和講解鳥卵的結構,最后討論和總結鳥類適應陸生生活的特點,這個教學片段體現(xiàn)的主要教學技能是()。A、提問技能B、變化技能C、強化技能D、演示技能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生物教學技能。本題中,教師通過展示多種多樣的相關照片、圖片、鳥卵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以助于說明抽象原理,使用的是演示技能中的展示法。故本題選D。34.導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A、DNA改變B、基因重組C、染色體加倍D、染色體缺失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人類遺傳病。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導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造血干細胞基因突變。故本題選A。35.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可以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B、內環(huán)境是由細胞內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C、血液、組織液、淋巴共同構成內環(huán)境D、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人體的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B、C錯誤;細胞可以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如氧氣,A正確;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是恒定不變的,D錯誤。故本題選A。36.和酵母菌相比,大腸桿菌細胞中不具有的結構是()。A、細胞壁B、核糖體C、細胞膜D、成型的細胞核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大腸桿菌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只含有核糖體,質粒,沒有細胞核,有擬核;酵母菌屬真核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線粒體等。故本題選D。37.細菌通常都具有的結構是()。A、鞭毛和核膜B、質粒和莢膜C、內質網和線粒體D、細胞膜和核糖體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細菌是原核生物,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只有DN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面有莢膜、有的細菌有鞭毛。故本題選D。38.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低的是()。A、北極苔原B、溫帶草原C、熱帶雨林D、溫帶闊葉林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抵抗力穩(wěn)定性是指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分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簡單,食物網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反之越低。題中北極苔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yǎng)結構簡單,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低,故本題選A。39.圖2中參與植物體水分吸收、運輸及散失的結構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水分運輸的途徑。①為根尖成熟區(qū),②為柵欄組織,③為導管,④為保衛(wèi)細胞。吸收水分的是根尖成熟區(qū),運輸水的是導管細胞,而散失水分的是保衛(wèi)細胞。故本題選C。40.圖2為光學顯微鏡的4個鏡頭,若要在視野內看到最多的細胞,應選用的鏡頭組合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答案:B解析:甲乙一端無螺紋為目鏡,丙丁有螺紋為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最大,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甲和短物鏡丙。B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1.果實的發(fā)育過程中,發(fā)育成胚的結構是()。A、胚珠B、子房C、子房壁D、受精卵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果實的發(fā)育。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子房壁將來發(fā)育為果皮,受精卵發(fā)育為胚。故本題選D。42.藍藻、酵母菌、葉肉細胞、神經元都具有的結構是()。A、核糖體B、細胞核C、內質網D、線粒體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藍藻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菌(真核生物),葉肉細胞和神經元屬于真核細胞。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內質網和線粒體這些復雜的細胞器。而核糖體是所有細胞生物都具有的細胞器,用于合成蛋白質。所以,這些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核糖體,答案選A。43.下列有關生物工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植物細胞工程都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B、細胞工程中,可利用雙親細胞的特性篩選出雜交細胞C、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時,蛋白質的結構可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資料D、發(fā)酵工程可利用誘變育種、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選育菌種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細胞工程。植物細胞工程包括植物組織培養(yǎng),植物體細胞雜交等,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故本題選A。44.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形成具有穩(wěn)定特征的菌落。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一個單菌落屬于()。A、組織B、種群C、群落D、生態(tài)系統(tǒng)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種群的概念。菌落是指細菌或真菌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由一個細胞生長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識別的子細胞群體。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所組成的一群個體,屬于種群,B項正確。A項:組織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A項錯誤。C項:群落是指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相互聯(lián)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C項錯誤。D項: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45.教師在講授“鳥”一節(jié)內容時,讓學生觀察從家里帶來的雞的骨骼,然后分析其特點。該教師運用的課程資源類型是()。A、模型資源B、實物資源C、學校資源D、圖書館資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物課程資源。教師從家里帶來的雞的骨骼,它屬于實物,因此利用的課程資源類型是實物資源。故本題選B。46.圖3表示盛夏某植物一晝夜吸收和釋放CO2情況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bf段累計有機物B、這一天中只有ce段是有光照的時候C、d點凹陷的原因可能是氣孔關閉,CO2供應不足D、ab段中CO2釋放量增加的原因是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ce階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為有機物積累階段,A錯。bf段為光照時間,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同時也進行光合作用,B錯。d點凹陷是中午光照強度大,為了減少蒸騰失水,植物氣孔關閉,CO2供應不足,C正確。ab段為黎明時間段,氣溫升高,呼吸作用增強,因此CO2的釋放量增加,D錯。故本題選C。47.下列基因的傳遞,不能用孟德爾遺傳定律解釋的是()。A、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B、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C、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D、一對性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在減數分裂時會進行自由組合,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A正確。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但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B正確,C錯誤。一對性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而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符合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D正確。故本題選C。48.在學習“染色體組”概念時,有學生認為染色體組的數目和染色體形態(tài)種類的數目相等。經過教師的教學組織,學生意識到原來的認識是錯誤的。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概念。該教師這種教學突出體現(xiàn)的概念轉變的基礎是()。A、新概念的有效性B、新概念的合理性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D、對原有概念的不滿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科學概念的有關知識。概念轉變需要滿足的四個條件是:對原概念的不滿、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促進概念轉變的教學包括:初步階段、沖突階段和解決階段。題干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觸發(fā)對原概念的不滿,進而建立正確的新概念,這種教學方法突出體現(xiàn)了概念轉變的基礎是學生對原概念的不滿。D項正確。A、B、C三項:題干的主旨是“原來的認識是錯誤的”,所以不涉及新概念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理解性。錯誤。故本題選D。49.為了研究螞蟻對金合歡生長的影響,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實驗探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據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實驗表明,螞蟻棲居有利于金合歡的生長,B、該實驗表明,金合歡的幼苗存活率與生長高度有關,C、該實驗表明,螞蟻可以為金合歡提供營養(yǎng)D、該實驗表明,螞蟻可以幫助金合歡傳播種子。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從表中信息可知:沒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10個月中的存活率是43%,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10個月中的存活率是72%,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比沒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幼苗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所以螞蟻對金合歡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故本題選A。50.某師范生擬通過訪談法開展“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研究。他首先確定內容及結構的合理性、內容的多少、內容的難易度、內容的銜接性4個維度,然后再據此設計8個具體的訪談問題。確定上述4個維度的首要依據是()。A、關于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B、針對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嘗試性訪談結果C、“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問卷調查結果D、關于不同國家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框架的比較研究結果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訪談法。訪談法是由訪談者根據調查研究所確定的要求與目的,按照訪談提綱或問卷,通過個別訪問或集體交談的方式,系統(tǒng)而有計劃地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文獻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首先需要依據有關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圍繞課程內容再來設計問題維度,A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A。51.下列關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A、原核細胞內只有一種核酸B、真核細胞可以進行有絲分裂C、原核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D、真核細胞都有中心體和核糖體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細胞的形態(tài)與功能。A項,原核細胞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此項說法錯誤;B項,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所特有的分裂方式,原核細胞進行二分裂,此項說法正確;C項,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但部分原核細胞含有光合色素(如藍藻),也能進行光合作用,此項說法錯誤;D項,中心體存在于與低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高等植物等真核細胞中不含有中心體,此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2.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來自各營養(yǎng)級所儲存的能量B、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對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C、通過物質多級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D、某開放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物質總量會逐漸減少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過高營養(yǎng)級的遺體糞便和殘枝敗葉中的能量可以被分解者利用,A正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有些對捕食者有利,有些對被捕食者有利,B錯誤;能量的多級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C錯誤;開放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物質總量可能會逐漸遞減,也可能逐漸增加,也有可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D錯誤。故本題選A。53.下圖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此分析得出的正確表述是()。A、在K/2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B、在K/2時捕撈魚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獲量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D、圖示規(guī)律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種群的數量特征。A、在K/2時,種群的凈補充量最大,因此對于有害動物應在此之前防治,A錯誤;B、在K值時捕撈魚類得到的日捕獲量最多,使魚的數量保持在K/2以上,可以持續(xù)獲得較多的捕獲量,B錯誤;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用于指導生產實際,C正確;D、該圖示不能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由于人類與自然種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計劃生育的影響,D錯誤。故本題選C。54.某師范生擬通過訪談法開展“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研究。他首先確定了內容及結構的合理性、內容的多少、內容的難易度、內容的銜接性4個維度,然后再據此設計8個具體的訪談問題。確定上述4個維度的首要依據是()。A、關于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B、針對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嘗試性訪談結果C、“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問卷調查結果D、關于不同國家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框架的比較研究結果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學科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用訪談法開展教育研究,需要進行的主要準備工作之一是確定訪談提綱。訪談提綱一般是列出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要問題。訪談問題是從研究問題的基礎上轉換而成,是為了回答研究問題而設計的。該師范生擬通過訪談法開展“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研究,并確定了訪談問題的維度,說明他不僅選定了要研究的課題,還進行了相關研究內容的學習。文獻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該師范生所設計的問題維度,都是圍繞課程內容設置的,其首要依據是關于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A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A。55.凋亡概念的形成,側重的思維方法是()。A、演繹與推理B、假設與判斷C、概括與歸納D、模型與建模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物學習的思維方法。凋亡概念的提出,是科學家在胚胎發(fā)育學、免疫系統(tǒng)和肝細胞死亡等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概括總結提出的,我也問了任芳,在上述思維方式中,各種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是以概括與歸納為主。故本題選C。56.家兔卵巢中的細胞有的進行有絲分裂,有的進行減數分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所有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分裂B、細胞分裂前都要進行DNA的復制C、細胞分裂中都會進行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D、分裂結束后產生的子細胞都還有性染色體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成熟的細胞不能進行分裂,A錯誤;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細胞前沒有DNA分子復制,B錯誤;有絲分裂的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但是不發(fā)生聯(lián)會,C錯誤;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每個細胞分裂后的子細胞中都含2條性染色體;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每個細胞分裂后的子細胞中都含1條性染色體,D正確。故本題選D。57.關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A、DNA和RNA中有相同的五碳糖B、T2噬菌體的遺傳信息都貯存在RNA中C、組成DNA和RNA的元素都有C、H、O、N、PD、洋蔥根尖細胞中的DNA和RNA都分布在細胞核中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核酸的結構。DNA中的五碳糖是脫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錯誤;T2噬菌體是DNA病毒,其遺傳物質貯存在DNA中,B錯誤;組成DNA和RNA的元素種類相同,都是C、H、O、N、P,C正確;洋蔥根尖細胞中的RNA不在細胞核中,D錯誤。故本題選C。58.破傷風桿菌產生的痙攣毒素是一種蛋白質,會使感染者的突觸不能釋放抑制性遞質而引起肌肉痙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痙攣毒素的合成與加工過程在粗面內質網中進行B、痙攣毒素是通過作用于突觸后膜而引起肌肉痙攣的C、破傷風桿菌產生的痙攣毒素經由體液運輸到突觸D、痙攣毒素阻礙了抑制性遞質釋放,屬于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C.項:破傷風桿菌產生的痙攣毒素經血漿、組織液等運輸至突觸處發(fā)揮作用。C項正確。A項:破傷風桿菌屬于細菌,沒有內質網等具膜細胞器。B項錯誤。B.項:痙攣毒素會引起感染者的突觸不能釋放抑制性遞質,而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痙攣毒素通過作用于突觸前膜引起肌肉痙攣。B項錯誤。D.項:自身免疫病指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xiàn)了癥狀。痙攣毒素屬于外來毒素,阻礙了抑制性遞質的釋放,不屬于自身免疫病,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59.在“開花和結果”一節(jié)課的導入中,教師首先和學生一起觀看了一段“絢麗多姿的花”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后,對花的結構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帶著疑問進入了“開花和結果”這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的導入類型是()。A、事例導入B、多媒體導入C、問題導入D、經驗導入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技能。通過一段“絢麗多姿的花”的視頻導入,屬于多媒體導入。故本題選B。60.某同學大笑時用力過猛,下巴脫臼。這是由于()。A、關節(jié)窩從關節(jié)囊中滑脫B、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囊中滑脫C、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中滑脫D、關節(jié)軟骨從關節(jié)窩中滑脫答案:C解析:關節(jié)是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組成的。關節(jié)面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作關節(jié)頭,略凹陷的一面叫作關節(jié)窩。關節(jié)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jié)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jié)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jié)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jié),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lián)系起來。關節(jié)腔是由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脫臼是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中滑脫出來的現(xiàn)象。故本題選C。61.下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模型。a、b、c表示流入各營養(yǎng)級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營養(yǎng)級生物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為c=f+i+lC、若一段時間內草原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1×106kJ,那么圖中最高營養(yǎng)級所獲得的能量為×106kJD、食物鏈中處在最高營養(yǎng)級的生物是分解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能量流動的計算。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②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的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③草傳給兔子的能量傳遞效率=,兔子傳給狼的能量傳遞效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A錯誤;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為c=f+i,B錯誤;若一段時間內草原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1×106kJ,那么圖中最高營養(yǎng)級所獲得的能量為1×106×b/a×c/bkJ=c/a×106kJ,C正確;分解者不屬于食物鏈中的成分,D錯誤。故本題選C。62.視覺的形成部位是()。A、眼B、視網膜C、視神經D、大腦皮層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眼和視覺。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所以視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產生的。故本題選D。63.關于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實驗過程中,應將酶與底物分別保溫后再混合B、0℃左右的低溫降低酶活性,但其空間結構保持穩(wěn)定C、超過酶的最適溫度,酶將因為肽鍵被破壞而逐漸失活D、從生活到熱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體內最可能找到耐高溫的酶答案:C解析:答案C不正確。超過酶的最適溫度,酶的活性會下降,但酶的空間結構逐漸被破壞,而非因為肽鍵被破壞而失活。一般來說,高溫、過酸、過堿會破壞酶的空間結構從而使酶失活。A選項正確,將酶與底物分別保溫后再混合,可保證反應初始溫度準確。B選項正確,0℃左右低溫使酶活性降低,但空間結構穩(wěn)定。D選項正確,熱泉生態(tài)系統(tǒng)溫度高,生物體內可能有耐高溫的酶適應環(huán)境。所以應選擇C選項。64.關于線粒體與葉綠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均含有酶B、均能產生ATPC、均含有DNA和RNAD、均只能在陽光照射下發(fā)揮作用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細胞器,能夠自我復制,都含有少量DNA和RNA,線粒體的基質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葉綠體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A和C正確;有氧條件下,細胞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在細胞質基質以及線粒體產生ATP,有光無光都能發(fā)揮作用,葉綠體要產生ATP,必須有光,與有無氧氣無關,B正確,D錯誤。故本題選D。65.有關昆蟲口器的描述正確的是()。A、刺吸式口器適合取食花粉B、舐吸式口器是原始類型口器C、咀嚼式口器以固體組織為食D、虹吸式口器可以取食和攻擊敵害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無脊椎動物—昆蟲的結構。由于昆蟲的食性非常廣泛,口器變化也很多,一般有5種類型:咀嚼式口器,其營養(yǎng)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動物的固體組織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蟲。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類型,B錯誤,C正確;嚼吸式口器,此口器構造復雜,除大顎可用作咀嚼或塑蠟外,中舌、小顎外葉和下唇須合并構成復雜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如蜜蜂;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針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動物體內的液汁,這種口器不能食固體食物,只能刺入組織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A錯誤;舐吸式口器,其主要部分為頭部和以下唇為主構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偽氣管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體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構成食物道,舌中還有唾液管,如蠅;虹吸式口器,是以小顎的外葉左右合抱成長管狀的食物道,盤卷在頭部前下方,如鐘表的發(fā)條一樣,用時伸長,如蛾、蝶等。故本題選C。66.生活中很多食品是利用發(fā)酵生產出來的,下列未使用發(fā)酵技術的()。A、酸奶B、豆?jié){C、腐乳D、葡萄酒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發(fā)酵技術。微生物的發(fā)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制酸奶用到乳酸菌發(fā)酵,制作腐乳用到毛霉,酒釀要用到酵母菌發(fā)酵,豆?jié){的制作是機械研磨。故本題選B。67.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有些疫苗需兩次接種,初次接種產生免疫后,按規(guī)定時間間隔再次接種。若提前進行再次接種,則會減弱二次免疫效果。下列解釋合理的是()。A、提前接種會導致初次免疫產生的記憶細胞數目減少B、疫苗會因與初次免疫產生的效應T細胞結合而被裂解C、提前接種會導致初次免疫產生的漿細胞分泌的抗體減少D、二次接種的疫苗會因與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體結合而被迅速清除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人體的免疫。對于需要兩次接種的疫苗來說,第一次接種疫苗后會促使機體產生抗體,若間隔時間過短,體內會存留部分抗體,而第二次接種的疫苗作為抗原,會被抗體清除,不能引發(fā)機體通過二次免疫產生更多的記憶細胞,從而減弱二次免疫效果。D項正確。A.B、C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68.某教師閱讀了大量關于“合作學習”的文獻,通過對學生的分析,決定在自己授課的高一(2)班就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運用進行教育教學研究,該教師宜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A、實驗研究法B、問卷調查法C、行動研究法D、文獻研究法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物教學研究常用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實踐者根據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依托自身的教學實踐,自行解決此時此刻地教育實際問題,即時自行應用研究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也稱現(xiàn)場研究。教育實驗法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假說,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運用必要的控制方法,變革研究對象,探索教學的因果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深A見性和可干預性是實驗法最顯著的兩個特點。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也稱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tǒng)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故本題選C。69.為了研究環(huán)境條件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四個培養(yǎng)皿內分別放置數量相同的綠豆種子,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數日后記錄種子萌芽情況如下表:該實驗除研究水分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外,還能研究的問題是()。A、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B(tài)、光照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C、空氣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D、棉花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被子植物的一生。由表分析可知溫度同在23℃下,溫度、空氣、棉花為不變量,變量為水分和光照,所以可以推測,本實驗除研究水分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光照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故本題選B。70.某動物細胞中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B、C分別對a、b、c為顯性。用兩個純合個體雜交得F1,F(xiàn)1測交結果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則F1體細胞中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A、B、C、D、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多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的知識點。F1測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個體只能產生abc一種配子,而測交結果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說明F1的產生的配子為abc、ABC、aBc、AbC,其中a和c、A和C總在一起,說明A和a、C和c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A和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和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故本題選A。71.在資源和空間有限條件下,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圖4是某種藻類植物在不同溫度下的種群增長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19.8℃條件下環(huán)境容納量最小B、環(huán)境容納量隨環(huán)境溫度不同而改變C、24.8℃條件下,第五天左右的種群增長速率最大D、33.6℃條件下,種群數量將維持在K值恒定不變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在三條曲線中,19.8℃條件下環(huán)境中所容納量的最大個體數是最小的,所以19.8℃條件下環(huán)境容納量最小,A正確。看圖可知,在溫度不同的情況下,該藻類的個體數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環(huán)境容納量隨環(huán)境溫度不同而改變,B正確。曲線斜率表示種群的增長率,由圖中曲線可以看出,24.8℃條件下,第五天時的曲線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時種群的增長率是最大的,C正確。K值是環(huán)境的最大容納量,會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不是恒定不變的,D錯誤。故本題選D。72.下列動物行為中,全部屬于學習行為的一組是()。A、蜜蜂采蜜飛蛾撲火孔雀開屏B、貓捉老鼠蜘蛛結網鵝鴻學舌C、狗辨主客蜻蜓點水大雁南飛D、望梅止渴談虎色變老馬識途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學習行為是指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環(huán)境因素作用下,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A選項中蜜蜂采蜜、飛蛾撲火、孔雀開屏都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本能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選項中貓捉老鼠、蜘蛛結網是先天性行為,鵝鴻學舌是學習行為。C選項中狗辨主客是學習行為,蜻蜓點水、大雁南飛是先天性行為。D選項中望梅止渴、談虎色變、老馬識途都是動物通過后天學習和經驗積累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所以,正確答案是D。73.下列可能沒有發(fā)生分化的細胞是()。A、能產生ATP的細胞B、具有大液泡的細胞C、含有血紅蛋白的細胞D、釋放神經遞質的細胞答案:A解析:細胞均可以進行ATP合成,作為細胞各項活動的能量,可以產生ATP的細胞可能沒有發(fā)生分化,A項正確;經過分裂、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植物細胞含有中央大液泡,B項錯誤;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特有的蛋白,是紅細胞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所以存在血紅蛋白說明紅細胞已經分化,C項錯誤;釋放神經遞質的細胞為神經細胞,已高度分化,D項錯誤。故本題選A。74.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wèi)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病毒的生存,傳染及防治的相關知識。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A正確;B、病毒無細胞結構,只能寄生于活細胞才能生存,不能在餐具上增值,B錯誤;C、蛋白質在高溫下容易變性,使得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受到破壞,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C正確;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將病原微生物沖走,降低感染風險,D正確,故本題選B。75.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服用升壓藥后,普通小鼠很快出現(xiàn)了高血壓癥狀,且腎臟和心臟都出現(xiàn)了損傷,但帶有長頸鹿(長頸鹿血壓是人類的2.5倍)FgfrⅡ基因的小鼠服用相同的升壓藥后,血壓只有小幅上升,總體依然保持動態(tài)平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普通小鼠在實驗中起到了對照作用B、高血壓會影響小鼠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C、將FgfrⅡ基因移入小鼠體內運用了克隆技術D、研究FgfrⅡ基因有助于尋找高血壓的新療法答案:C解析:C項:將FgfrⅡ基因移入小鼠體內應運用轉基因技術,C項錯誤。與題干相符,當選。A項:普通小鼠與帶有長預鹿FgfrⅡ基因的小鼠形成對照,A項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高血壓會影響小鼠腎臟的功能,因此會影響小鼠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B項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帶有長頸鹿FgfrⅡ基因的小鼠服用相同的升壓藥后,血壓只有小幅上升,說明對FgfrⅡ基因進行研究有助于開發(fā)新的高血壓療法,D項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76.機體內的部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方式如圖3所示,其中神經元c為抑制性神經元,它的存在保證了機體反射活動的精細和協(xié)調。在箭頭處給予適宜刺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圖3A、神經元a接受刺激后膜電位變?yōu)閮蓉撏庹鼴、神經元c通過突觸釋放遞質使神經元b興奮C、神經元c可以接受神經元a和神經元b發(fā)出的信號D、神經元c對a的負反饋調節(jié)可抑制神經元a的興奮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靜息時,神經纖維的膜電位為外正內負;興奮時,興奮部位的膜電位轉變?yōu)橥庳搩日?。神經遞質有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據圖分析,神經元a的興奮可以引起神經元c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而使神經元b受抑制。神經元a接受刺激后膜內外的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珹錯誤;神經元c為抑制性神經元,神經元c通過突觸釋放遞質使神經元b受抑制,B錯誤;神經元c可以接受神經元a發(fā)出的信號,并引起神經元b釋放神經遞質,但由于突觸傳遞的單向性(軸突→樹突或胞體),神經元c不能接受神經元b發(fā)出的信號,C錯誤;據圖分析,神經元c對神經元a具有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神經元c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可及時終止神經元a的興奮,D正確。故本題選D。77.屬于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是()。A、蚊B、蝗蟲C、家蠶D、菜粉蝶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節(jié)肢動物—昆蟲的生長發(fā)育。昆蟲的變態(tài)發(fā)育有兩種,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為:卵→幼蟲→蛹→成蟲(例如:家蠶、蜜蜂、菜粉蝶、蚊、蠅);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為:卵→若蟲→成蟲(例如:蝗蟲、螳螂、螻蛄、蟋蟀、蜻蜓),故本題選B。78.公安部門通過DNA檢測確認被拐兒童與父母的親子關系,因為DNA是()。A、遺傳物質的載體B、主要的遺傳物質C、控制性狀的基本單位D、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基因、遺傳信息及性狀的關系。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A錯誤;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父母與孩子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B正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C錯誤;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D錯誤。故本題選B。79.圖1缺失的部分應填寫()。圖1A、原核細胞B、真菌細胞C、動物細胞D、植物細胞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區(qū)別。原核細胞無核膜,只有一種細胞器,即核糖體,A錯誤;真菌為分解者,無葉綠體,B錯誤;動物細胞無葉綠體,C錯誤;故本題選D。80.某教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問題探討情境導入新課教學,目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活動,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的學習。該教師的這種導入又稱為()。A、非定向導入B、定向導入C、非單向導入D、單向導入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導入技能。本節(jié)課的導入是針對本節(jié)課程內容的,屬于定向導入。故本題選B。81.某種二倍體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紅色、粉紅色四種,由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和B、)控制(如圖所示)。研究人員將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給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現(xiàn)為紅花,然后讓F1進行自交得到F2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由基因A指導合成的酶,其發(fā)揮作用的場所最可能是液泡B、親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F2中白花∶紫花∶紅花∶粉紅花的比例為4∶3∶6∶3,F(xiàn)2中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的植株占D、若研究人員用兩種不同花色的植株雜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種花色,則子代出現(xiàn)的兩種花色及其比例為紅色∶白色=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遺傳規(guī)律當中的不完全顯性計算規(guī)律。表現(xiàn)出花瓣顏色的色素位于液泡中,所以基因A指導合成的酶發(fā)揮作用的場所最可能是液泡,A正確;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給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現(xiàn)為紅花,即aa__×A_bb→A_Bb,所以親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紫花植株為AAbb,F(xiàn)1為AaBb,B正確;由B可知,F(xiàn)1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紅色(A_Bb)∶粉紅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占6份,所以F3中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的植株占3/8;子代有四種花色,即____×____→aa__,A_bb,A_Bb,A_BB,所以親本為_aBb×_aBb,又因為親本花色不同,所以一個是白色,一個是紅色,即為aaBb×AaBb,子代為新出現(xiàn)的花色為紫色和粉紅色,所以紫色(A_bb):粉紅色(A_BB)==1∶1,新出現(xiàn)的類型是紫色和粉紅色不是白色和紅色,D錯誤。故本題選D。82.血漿中的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體肽鏈合成與抗體加工的場所,正確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分子與細胞—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器??贵w是由漿細胞產生的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氨基酸首先在附著型核糖體上被利用合成蛋白質,然后進入內質網中進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再到達高爾基體中進一步加工為成熟的蛋白質。游離核糖體合成的是胞內蛋白。故本題選D。83.下列內容的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念的是()。①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②消化腺、消化液與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③自然界中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④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食物網,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物課程的性質、理念?!敖Y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也是初中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形成的觀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有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故本題選C。84.某同學進行“人體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實驗的裝置如圖4所示。該同學用嘴含住乙口進行吸氣和呼氣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瓶1中的石灰水比瓶2中的石灰水更渾濁B、從丙口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甲口吸入的高C、設置瓶1的作用是為了消除空氣中的氧氣對實驗結果的干擾D、該實驗裝置可避免將石灰水誤吸到口中或將石灰水吹出灑到桌面上答案:D解析:瓶1中的石灰水通入的是空氣,瓶2通入的是人體呼出的CO2,濃度高于空氣中的濃度,故瓶2中的石灰水比瓶1更渾濁,A項錯誤;從丙口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甲口吸入的低,B項錯誤;設置瓶1的作用是為了消除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C項錯誤;該實驗裝置可避免將石灰水誤吸到口中或將石灰水吹出灑到桌面上,D項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85.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碳元素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中B、物質循環(huán)是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進行的C、化石燃料短時間內大量燃燒可能打破碳循環(huán)的平衡D、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A項,碳元素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中,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B項,物質循環(huán)應是在無機環(huán)境與生物群落之間進行的,此項符合題干要求。C項,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huán)的平衡,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D項,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故本題選B。86.某教學班有45名學生,教師在進行“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的實驗教學時,不符合演示法規(guī)范的做法是()。A、課前錄制臨時裝片制作的視頻,在課上播放B、教師站在講臺上,口頭講解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C、教師邊用實物展示臺演示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邊進行講解D、教師在課前培訓小組長,由他們在小組內演示,并輔導其他成員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物課堂教學方法及選擇依據。演示法是教師進行實際表演和示范操作,運用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畫、圖表、幻燈片、影片和錄像帶等為學生提供直觀材料,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方式。B選項中教師只是站在講臺上口頭講解實驗過程,屬于講授法(講解法),而不是演示法。故本題選B。87.屬于社區(qū)課程資源的是()。①教材②少年宮③動物園④科研機構⑤學校圖書館⑥學生已有知識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⑥D、④⑤⑥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物課程資源。生物課程資源分為社區(qū)課程資源、學校課程資源、學生資源等。社區(qū)課程資源有:社區(qū)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少年宮、科技館、生物科學研究機構、良種站、養(yǎng)殖場、高等院校、環(huán)保機構、衛(wèi)生防疫站、醫(yī)院、園林綠化部門、環(huán)境問題突出或環(huán)保先進的企業(yè)等。題中②少年宮③動物園④科研機構屬于社區(qū)資源;①教材和⑤學校圖書館屬于學校課程資源,⑥學生已有知識屬于學生資源。故本題選B。88.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簡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兔和鼠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B、該食物網中共有6條食物鏈C、該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D、若青蛙全部死亡,對蛇的影響比對食草昆蟲的影響顯著答案:D解析:兔和鼠都吃草,存在競爭關系,A錯誤。圖中共有5條食物鏈,B錯誤。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圖中缺少微生物,C錯誤。在食物網中,被捕食者減少對捕食者的影響要大于捕食者減少對被捕食者的影響,D正確。故本題選D。89.宋朝時,人們將天花痂皮烘干、磨粉,將粉末吹到兒童鼻孔中以預防天花。這是歷史記載最早的疫苗接種方法。天花痂皮粉內的有效成分是()。A、滅活的病毒B、痂皮的細胞C、改造過的病毒D、痂皮的免疫因子答案:A解析:A項:天花痂皮粉是將痊愈后的天花患者身上的痂皮烘干、研成粉末制成的,其內含有失去活性的天花病毒,可作為疫苗,其有效成分是滅活的病毒,A項正確。B項:痂皮的細胞本身無法預防天花,B項錯誤。C項:題干中并未涉及病毒的改造,C項錯誤。D項:疫苗在免疫學上屬于抗原,接種后可激發(fā)特異性免疫機制,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針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免疫因子不是其有效成分,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90.下列有關顯微鏡的使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觀察質壁分離時不一定使用高倍鏡,因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較大B、觀察切片時,先低倍鏡后高倍鏡是因為低倍鏡下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C、低倍鏡視野中右上角有一待觀察目標,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進行觀察D、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將變暗,為提高亮度,可用大光圈或換用凹面鏡調亮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換用高倍物鏡之前,要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由于顯微鏡的成像是左右相反倒立的像,因此標本偏向右上方,就應該向右上方移動才能將標本移到視野中央,C項錯誤。A項:由于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較大,低倍鏡下很容易觀察,在觀察質壁分離時不一定要用高倍鏡,A項正確。B項:由于低倍鏡下觀察的細胞數目較多,容易找到目標,因此觀察切片時,先低倍鏡后高倍鏡觀察,B項正確。D項:用大光圈或換用凹面鏡都能使視野變亮,D項正確。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91.某教師想研究教學的問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他首先要做的是()。A、檢索文獻B、寫出論證報告C、制定課題計劃D、分析處理數據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步驟。包括選題、查閱文獻、制定研究計劃、搜集并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撰寫報告。題中該老師想研究教學的問題,說明已選題,接下來是查閱文獻。故本題選A。92.圖4示意了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過程,學生開始中學生物學課程學習的起點和完成課程學習的終點分別對應的點是()。A、,bB、a,cC、b,cD、b,d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關知識。學生在開始中學生物學課程學習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認知積累(a),以此為基礎進行生物學習。學生開始中學生物學課程學習,其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b為起點,完成課程學習之后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了極大的提升(c)。但課程結束后,隨著知識的遷移、實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會有持續(xù)的提升(d)。因此,在圖示的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進階圖中,學生開始中學生物學課程學習的起點和完成課程學習的終點分別對應的是b、c。C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C。93.屬于有性生殖的是()。A、用小麥種子進行繁殖B、用月季的葉進行繁殖C、用桃樹的枝條進行繁殖D、用馬鈴薯的塊莖進行繁殖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fā)育來的,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過程,所以屬于有性生殖。故本題選A。94.有科學家分離出一個控制日常生物節(jié)律的基因,解釋了生物內部的“生物鐘”如何工作,并因此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節(jié)律行為是先天性行為B、所有生物都有控制節(jié)律的基因C、“生物鐘”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D、“生物鐘”由基因控制且與環(huán)境無關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動物的行為。A.C兩項:節(jié)律行為指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周期性的行為,節(jié)律行為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動物生來就有的先天性行為。A項正確,C項錯誤。B.項: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節(jié)律行為和控制節(jié)律的基因。B項錯誤。D.項:性狀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物鐘”由基因控制,同時也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95.正常情況下,女性的卵細胞中,常染色體的數目和性染色體為()。A、22,XB、22,YC、23,XD、23,Y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人體染色體組的組成。正常情況下,在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有22對,性染色體只有1對。男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對+XY,女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對+XX。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中的一半,男性產生2種精子:一種是22+X,一種是22+Y;女性只產生1種卵細胞:22+X。故本題選A。96.圖1為人體部分細胞分化過程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