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2 六國論同步練習 魯人版必修4_第1頁
高中語文 1.2 六國論同步練習 魯人版必修4_第2頁
高中語文 1.2 六國論同步練習 魯人版必修4_第3頁
高中語文 1.2 六國論同步練習 魯人版必修4_第4頁
高中語文 1.2 六國論同步練習 魯人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國論(時間:45分鐘滿分:60分)積累與運用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革滅殆盡(dài) 暴霜露(bào)B.弊在賂秦(lù) 為國者(wèi)C.思厥先祖父(jué) 勝負之數(shù)(shù)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讒誅(jí)解析A項“暴”應讀為“pù”;B項“為”應讀為“wéi”;D項“洎”應讀為“jì”。答案C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后秦擊趙者再(兩次),李牧連卻之B.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分開)矣C.至于顛覆,理固宜然(這樣)D.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招致)禍焉解析B項應是“清楚”之意。答案B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3分)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②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③師不必賢于弟子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⑤可謂智力孤危⑥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⑦思厥先祖父⑧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解析①到……;②舊事,前例;⑤智謀力量;⑦祖輩父輩;⑧那實際上。答案A4.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稱代詞的一項是()(3分)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③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⑤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⑥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⑤解析②第一人稱;④第二人稱;⑥沒有人稱代詞。答案C5.下列各句從句式特點上分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句讀之不知②惟弈秋之為聽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④皆不可限以時月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⑥其勢弱于秦⑦唯利是圖⑧吞舟是漏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解析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答案C6.下面句中“于”的用法與“其勢弱于秦”相同的一項是()(3分)A.齊人勿附于秦 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師不必賢于弟子解析例句與D項都是介詞“比”。答案D閱讀與鑒賞一、課內(nèi)精讀閱讀下文,完成7~9題。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7.“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與“始速禍焉”兩句中的“與”“速”的意思是()(3分)A.參加招致 B.結交加速C.交好招致 D.同加速解析注意對“速”的翻譯,招致。答案C8.選出對下面短句理解正確的一項()(3分)①洎牧以讒誅②誠不得已A.eq\b\lc\{\rc\(\a\vs4\al\co1(①等到李牧因為受誣陷而被趙王殺死。,②真正是不得已的事。))B.eq\b\lc\{\rc\(\a\vs4\al\co1(①等到李牧因為進讒言而被趙王殺死。,②真正是不得已的事。))C.eq\b\lc\{\rc\(\a\vs4\al\co1(①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而被趙王殺死。,②確實是不得已的事。))D.eq\b\lc\{\rc\(\a\vs4\al\co1(①等到李牧因為受誣陷而被趙王殺死。,②確實是不得已的事。))解析“洎”是“等到”;“以”是“因為”;“讒”是“讒言”;“誠”是“確實”。答案C9.分別選出對下面語句理解正確的一項。(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3分)A.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幾乎將要消滅的時候。B.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將要消滅他們的時候。C.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D.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他們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2)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分)A.那么恐怕秦國的人連吃飯也不安穩(wěn)了。B.那么恐怕秦國人吞掉六國也難以下咽了。C.那么恐怕秦國人即使被喂養(yǎng)也吃不安穩(wěn)了。D.那么恐怕秦國人白給他吃也難以下咽了。解析(1)根據(jù)語意確定翻譯。(2)此為意譯,四項比較得出。答案(1)C(2)A二、課外拓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題。六國論蘇轍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①,而蔽山東②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昔者范雎③用于秦而收韓,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④,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見矣。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山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⑤之以蔽⑥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⑦二國委⑧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⑨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選自《欒城集》,有刪節(jié))【注】①沖:交通要道。②山東:戰(zhàn)國時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以西為“山西”。六國和秦國分別處于山東、山西。③范雎(jū):戰(zhàn)國時魏人,后入秦為相。④剛、壽:分別在現(xiàn)在的山東兗州、東平附近。⑤藉:踐踏,這里指依靠。⑥蔽:擋住,這里指掩護。⑦以:拿出。⑧委:舍棄。⑨疆埸(yì):邊界。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A.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 郊:城外。B.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 委:舍棄。C.韓魏不能獨當秦 當:抵擋。D.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 陰:暗中。解析A項“郊”指國土,不是指“城外”。答案A1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eq\b\lc\{\rc\(\a\vs4\al\co1(以五倍之地,以攻山西千里之秦))B.eq\b\lc\{\rc\(\a\vs4\al\co1(而不免于滅亡,而見利之淺))C.eq\b\lc\{\rc\(\a\vs4\al\co1(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且不知天下之勢))D.eq\b\lc\{\rc\(\a\vs4\al\co1(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解析C項均為“的”;A項前為“憑借”,后為“來”;B項前為“卻”,后為“而且”;D項前為“替”,后為“認為”。答案C12.選出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B.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C.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D.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解析A項中的“山西”指殽山以西;B項中的“休息”在文中是休養(yǎng)生息的意思;D項中的“出身”指挺身而出。答案C1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和蘇洵的《六國論》都是史論,本意都不是悲嘆六國的滅亡,而是 借古諷今,諷諫當朝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鑒。B.對秦國來說,韓、魏之所以重要,在于這兩個國家是秦國進攻山東各國 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來,六國如能團結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增強了文章論 辯的力量。解析B項對秦國來說,韓、魏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于這兩個國家是秦國進攻山東各國的交通要道,還在于越過韓國、穿過魏國去進攻另一國的國都,韓、魏如果從背后乘機攻打,就非常危險了。答案B14.用原文句子回答問題。(8分)A.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或整合文意,表述為:六國不免于滅亡,在于不知佐韓、魏以擯秦)B.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國有了韓國和魏國,就像人有了心腹大患一樣。(2)舍棄小小的韓國與魏國,(讓他們)來抵擋虎狼一般的秦國,他們怎么能不屈服并且投向秦國呢?【參考譯文】我讀過史記中六國世家的故事,內(nèi)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諸侯,憑著比秦國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邊面積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為這件事作深遠的思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因此我總是怪罪那時候的一些謀臣,在考慮憂患時是這般地粗略,圖謀利益時又是那么地膚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勢??!秦國要和諸侯爭奪天下的目標,不是放在齊、楚、燕、趙等地區(qū),而是放在韓、魏的邊境上;諸侯要和秦國爭奪天下的目標,也不是放在齊、楚、燕、趙等地區(qū),而是放在韓、魏的邊境上。對秦國來說,韓、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樣;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卻掩護著殽山東邊的所有國家,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區(qū),再也沒有比得上韓、魏兩國了。從前范雎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韓國,商鞅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魏國。秦昭王在還沒獲得韓、魏的歸心以前,卻出兵去攻打齊國的剛、壽一帶,范雎就認為是可憂的。既然這樣那么秦國忌憚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了。秦國要對燕、趙兩國動用兵力,這對秦國是危險的事情。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人家的國都,燕、趙在前面抵擋它,韓、魏就從后面偷襲他,這是危險的途徑啊??墒钱斍貒スゴ蜓唷②w時,卻不曾有韓、魏的顧慮,就是因為韓、魏歸附了秦國的緣故啊。韓、魏是諸侯各國的屏障,卻讓秦國人能夠在他們的國境內(nèi)進出自如,這難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勢嗎?任由小小的韓、魏兩國,去抵擋像虎狼一般強橫的秦國,他們怎能不屈服而歸向秦國呢?韓、魏一屈服而歸向秦國,從此以后秦國人就可以出動軍隊直達東邊各國,而且讓全天下到處都遭受到他的禍害。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卻必須靠著他們?nèi)ジ糸_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