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春季學期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26/wKhkFma97yiADgptAAJzqvlLCpo909.jpg)
![教材.教案-春季學期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26/wKhkFma97yiADgptAAJzqvlLCpo9092.jpg)
![教材.教案-春季學期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26/wKhkFma97yiADgptAAJzqvlLCpo9093.jpg)
![教材.教案-春季學期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26/wKhkFma97yiADgptAAJzqvlLCpo9094.jpg)
![教材.教案-春季學期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26/wKhkFma97yiADgptAAJzqvlLCpo90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分析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shù)、圓柱與圓錐、比例、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整理和復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shù)與代數(shù)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shù)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統(tǒng)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shù)據(jù)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tǒng)計圖表雖便于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tǒng)計等知識的學習,教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發(fā)展學生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shù)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整理和復習單元是在完成小學數(shù)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1.了解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能根據(jù)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5.能從統(tǒng)計圖表準確提取統(tǒng)計信息,正確解釋統(tǒng)計結果,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shù)據(jù)可能產生誤導。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推理的能力。9.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一、負數(shù)(3課時)二、百分數(shù)(7課時)1.折扣?????????????????????1課時2.成數(shù)?????????????????????1課時3.稅率?????????????????????1課時4.利率?????????????????????1課時5.解決問題?????????????????????1課時三、圓柱與圓錐(9課時)1.圓柱?????????????????????6課時左右2.圓錐?????????????????????2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左右3.比例的應用??????????????????5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自行車里的數(shù)學?????????????????1課時五、數(shù)學廣角(3課時)六、整理和復習(27課時)1.數(shù)與代數(shù)???????????????????10課時左右2.空間與圖形??????????????????9課時左右3.統(tǒng)計與概率??????????????????4課時左右4.綜合應用???????????????????4課時第一單元負數(shù)單元內容:教材P2-9,教參P16-28的意義,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币酝摂?shù)的教學安排在中學階段,現(xiàn)在安排在本單元主要是考慮到負數(sh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了一些負數(shù),有了初步認識負數(shù)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數(shù)概念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正確的讀、寫正數(shù)和負數(shù),知道0既不是正2.初步學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第一課時1.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了解負數(shù)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shù)的需要和方便。2.使學生知道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又不是負數(shù)。正數(shù)都大于0,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xiàn)象)1、游戲: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guī)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二、教學例1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①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shù)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零下溫度。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shù)據(jù)(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零上溫2、學生交流、討論。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①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②如果有學生發(fā)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五、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水結冰時的溫度是。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shù)和負數(shù)(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六、課堂小結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表示。七、作業(yè)設計第二課時2、初步體會數(shù)軸上數(shù)的順序,完成對數(shù)的結構的初步構建。-4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1、怎樣在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1、2、3、4、5、6、7)(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shù)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shù)軸。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并比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shù)軸比較數(shù)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值大的負數(shù)反而小。6、總結: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三、鞏固練習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為正數(shù),不足的記為負數(shù),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1)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第三課時教學內容:負數(shù)練習課,補充整理。2、在完成了作業(yè)本習題后的重點題講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習重、難點:引導學生對個單元的知識加以梳理歸納,使知識得以整理內化一、知識整理,梳理成表。數(shù)數(shù)正小數(shù)正分數(shù)正整數(shù)、正分數(shù)、正小數(shù)數(shù)0數(shù)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負小數(shù)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負小數(shù)二、講解學生困惑和疑難問題B22B-20)C104、最小的負數(shù)是-1。三、作業(yè)超市(1)開啟后的盒裝牛奶應貯藏于0℃—4℃,并在48小時內喝完。(2)水沸騰的溫度是100℃。水結冰的溫度是0℃。(3)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在南極,是-88.3℃。(4)月球表面的最高氣溫是127℃,最低氣溫是-183℃。(5)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為100℃以上,而背陽面卻低于-100℃,但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內的溫度始終保持在21℃,非常適宜宇航員工作。2、填一填(1)如果張軍向東走30米,記作+30米,那么李剛向西走50米,記作米。如果張軍向北走40米,記作+40米,那么李剛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記作0m,海拔高度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為-751.502.4-3.1—3.1(1)以明明家為起點,向東走為正,向西走為負。如果明明從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0()A、8噸記為-8噸B、15噸記為+5噸C、6噸記為-4噸D、+3噸表示重量為13噸(4)一種餅干包裝袋上標著:凈重(150±5克表示這種餅干標準的質量是150克,實五、引導學生全課總結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2)教學內容第8頁“折扣”、做一做及練習二第1至3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明確折扣的含義,能熟練地把折扣寫成分數(shù)、百分數(shù),正確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過程與方法;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教法與學法:引導交流,合作探究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圣誕節(jié)期間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銷活動?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進行促銷的?二、新課講授(1)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yè)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2)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課件出示)(3)引導提問: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xiàn)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4)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xiàn)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5)學生動手操作、計算、討論,找出規(guī)律: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xiàn)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通俗來講,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xiàn)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①導學生分析題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誰為單位“1”?②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原價×85%=實際售價③學生獨立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xiàn)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①導學生理解題意:只花了九折的錢怎么理解?以誰為單位“1”?②學生試算,獨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并板書。在某商店促銷活動時,原價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個,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引導學生分析,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讓學生明確:“折上折”相當于連三、鞏固練習作業(yè)設計★銅仁到貴陽的單程機票原價為680元一張,媽媽買到一張打三五折的特價機票,★★★某商店打折促銷,原價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車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幾輛車,商家★★★★小紅在某文具店買了一套文具,老板給小紅打七折的優(yōu)惠,小紅節(jié)約了12元,這★★★★★媽媽進了一批水果來賣,每千克的進價加上3元為每千克的售價。一位顧客買這種水果10千克,媽媽給她打八折,結果賺了10元。這種水果每千克的進價是多少錢?板書設計百分數(shù):折扣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1)180×85%=153(元2)160-160×90%答:買這輛車用了153元。=160-144160×(1-90%)心得反思教學課題百分數(shù):成數(shù)教學內容第9頁“成數(shù)”、做一做及練習二第4、5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明確成數(shù)的含義。能熟練的把成數(shù)寫成分數(shù)、百分數(shù)。正確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過程與方法:通過成數(shù)的計算,進一步掌握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成數(shù)的理解和計算。教學難點:會解決生活中關于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教法與學法:合作交流,引導探究教學準備:課件一、情景導入同學們有留意到類似的新聞報道嗎?(學生匯報相關報導)二、新課講授成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通稱“幾成”(1)剛才大家都說了很多有成數(shù)的發(fā)展變化情況,那么這些“成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隨機板書)成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二成十分之二20%①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②北京出游人數(shù)比去年增加兩成。(1)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2)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理解題意:①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②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1-25%)③學生獨立根據(jù)關系式,列式解答。=350×75%=350-350×0.25=350×0.75=350-87.5=262.5(萬千瓦時)=262.5(萬千瓦時)三、練習鞏固1、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2、完成練習二第4、5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成數(shù)的知識,你們對成數(shù)的知識有哪些了解?作業(yè)設計★某鄉(xiāng)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梵凈山2013年累計旅游人次是18萬人次,★★★大坪完小2013年的在校生人數(shù)有820人,比2012年在校生人數(shù)減少了二成,大坪年年產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13年的年★★★★★某地前年的糧食產量為3000噸,去年因為洪水及病蟲害的影響比前年減產近三成。預計今年的產量會比去年增加45%,今年的糧食產量是多少噸?板書設計百分數(shù):成數(shù)二成十分之二20%)=350×75%=350-350×0.25=350×0.75=350-87.5=262.5(萬千瓦時)=262.5(萬千瓦時)心得反思第3課時教學課題百分數(shù):稅率教學內容第10頁“稅率”、做一做及練習二第6、7、8、10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jù)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過程與方法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教學重點稅率的理解和稅額的計算。教法與學法合作交流,引導探究一、情景導入二、新課講授(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2)試說說以下稅率各表示什么意思。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EQ\*jc3\*hps31\o\al(\s\up0(”),,)相當于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三、鞏固練習EQ\*jc3\*hps31\o\al(\s\up0(”),。)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納稅的知識,你們對納稅的知識有哪些了解?作業(yè)設計一、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铩锍觳宛^8月份在繳納了5%的營業(yè)稅后,收入為5.7萬元。楚天餐館8月份的稅前收入是多少?★★★★某中介公司為顧客出售房屋,會按房屋售價的2%收取中介費。該中介公司為李奶奶出售了一套房屋,收取中介費3200元。按規(guī)定賣房還要按房屋售價的1.5%繳納契稅。板書設計百分數(shù):稅率應納稅額=收入額×稅率收入額=應納稅額÷稅率稅率=應納稅額÷收入額×100%30×5%=1.5(萬元)心得反思教學課題百分數(shù):利率教學內容第11頁“利率”、做一做及練習二第9、11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過程與方法: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以及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教學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法與學法:引導交流,合作探究教學準備:件一、情景導入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板書課題:利率二、新課講授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閱讀教材第11頁的內容,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例題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2)閱讀教材第11頁表格,了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課件出示存款憑條,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后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利息=本金×利率×時間連本帶息取回的錢=本金+利息(3)學生閱讀理解例4,計算后交流匯報,教師板書:5000+5000×3.75%×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錢。三、鞏固練習1、2012年8月,張爺爺把兒子寄來的8000元錢存入銀行,存期5年,年利率為4.75%,到期支取時,張爺爺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時張爺爺一共能取回多少錢?3、樂樂把50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兩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準備把利息的80%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計算利息?怎么計算取回的總錢數(shù)?65%X+3.5×4=20☆媽媽將500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為4.25%。到期后將會得到多少利☆☆王庚今年的年終獎金有3萬元,他準備全部存入銀行,存期為兩年,年利率為3.75%?!睢睢顮敔攲肽甑耐诵萁鹑看嫒脬y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爸爸將家里30000元存入銀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4.25%。存期剛滿兩年時,板書設計百分數(shù):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總錢數(shù)=本金+利息5000+5000×3.75%×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錢。心得反思第5課時教學課題百分數(shù):整理與復習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練地掌握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過歸納整理,是學生熟練地掌握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真審題,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教法與學法:引導交流,合作探究教學準備:件一、復習整理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折扣、成數(shù)、稅率、利率等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它們更多的應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們來回憶下之前的內容。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隨機板書,繪制表格。折扣幾折表示百分之幾十原價×折扣數(shù)=現(xiàn)價1、找準單位“1.2、正確理解數(shù)量關系成數(shù)幾成表示百分之幾十稅率應繳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總錢數(shù)=本金+利率二、綜合運用課件出示例5。1、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及問題,嘗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2、利用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歸納出解題思路。(1)在A商場買,直接用總價乘以50%就能算出實際花費。(2)在B商場買,先看總價中有幾個100,230里有兩個100,然后從總價里減去2個3、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再交流匯報,教師板書:=230-100答:在A商場買應付115元,在B商場,買應付130元;選擇A商場更省錢。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解。2、完成練習二第12題,再集體交流訂正。板書設計百分數(shù):整理與復習知識回顧折扣幾折表示百分之幾十原價×折扣數(shù)=現(xiàn)價1、找準單位“1”2、正確理解數(shù)量關系成數(shù)幾成表示百分之幾十稅率應繳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總錢數(shù)=本金+利率=230-100答:在A商場買應付115元,在B商場,買應付130元;選擇A商場更省錢。心得反思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教參P29-52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5、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3)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2、圓錐的認識第一課時圓柱的認識教學目標: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2、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1、出示實物圖,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按形狀將他們分2、在這些形體中,哪些我們已經認識,并且知道它們的特征了?1、觀察這些圓柱,想一想,點擊出示研究問題,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相同點,那么點擊出示問題,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呢?1、老師這兒有一個茶葉盒,外面有一層包裝紙,我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面積,可是這個包裝紙是一個曲面,直接計算比較困難,你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第2題橫著放,它的高是多少?你怎么算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紙親自動手卷一個圓柱試一試。沿高剪┤斜著剪:平行四邊形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第二課時圓柱的表面積教參P35-38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一、鋪墊孕伏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二、探究新知(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jù)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側面積練習:練習二第5題(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4.教學例4(1)出示例4。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shù)是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三、鞏固練習?)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例4: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第三課時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一)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一、復習鋪墊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長,對于求側面積較有利。但在求底面積時,要先應用C÷π÷2來求出圓柱的底面半徑)二、實際應用(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2)學生獨立完成第13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并指名板演。(1)用教具輔助,引導學生思考:前輪轉動一周,壓路面的面積是指什么?(通過圓柱教具的直觀演示,使學生看到所壓路面的面積就是前輪的側面積)(2)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幾個面?(側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個底面積)(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后嘗試獨立解題。(2)集體評講,讓學生理解計算“制作中間的軸需要多大的硬紙板”,就是計算硬紙軸的側面積,衛(wèi)生紙的寬度就是硬紙板的高度。因此,計算油漆的面積就是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與圓柱側面積之和減去圓柱的一個底面積。(3)提醒學生將計算結果化成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shù),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保留近似數(shù)。三、作業(yè)設計1、練習二第8、10、15、17、18及20題完成在作業(yè)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第四課時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二)教學目標: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一、復習準備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長,對于求側面積較有利。但在求底面積時,要先應用C÷π÷2來求出圓柱的底面半徑)二、實際應用(2)學生獨立完成第8題,并指名板演。(1)用教具輔助,引導學生思考(2)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求兩種畫布各用多少”分別求哪幾個面的面積?(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后嘗試獨立解題。(2)集體評講,讓學生理解計算“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計算兩個圓環(huán)的面積。第五課時圓柱的體積1-4題。教參P39-41。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一、復習鋪墊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二、探究新課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課件演示)(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3)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確: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2、教學補充例題(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①V=Sh50×2.1=105(立方厘米)②2.1米=210厘米V=Sh50×210=10500(立方厘米)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V=Sh0.5×2.1=1.05(立方米)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V=Sh0.005×2.1=0.0105(立方米)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1)出示例5,并讓學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應先知道杯子的容積)(2)學生嘗試完成例6。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5、比較一下補充例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圓柱的體底面直徑,要先求底面積,再求體積.)三、鞏固練習2、練習三的第2題.這兩道題分別是已知底面半徑(或直徑)和高,求圓柱體積的習題.要求學生審題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圓柱的體積。五、板書設計: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或V=πr2h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第六課時圓柱的體積練習課1、使學生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一、復習鋪墊1、復習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2、復習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6題,并指名板演。二、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思考:要求糧囤所能裝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獨立完成。(1)指導學生變換公式:因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學生選擇喜愛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目。(1)學生讀題后,指名說說對題意的理解:求減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門所占的空間,而月亮門所占的空間是一個底面直徑為2米,高為0.25米的圓柱。(2)在充分理解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4、練習三第9、10題(1)學生獨立審題,完成9、10兩題。(需先求出圓柱形玻璃杯的容積,用公式V=Sh)圓柱的底面積。利用這個底面積再求出另一個圓柱的體積。第七課時圓錐的認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圓錐問題的方法.導要特別注意.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jù)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2、通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一、復習鋪墊二、新課探究(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3、測量圓錐的高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5、虛擬的圓錐(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么將三角(2)通過操作,使學生發(fā)現(xiàn)轉動出來的是圓錐,并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三、課堂練習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第八課時圓錐的體積教學內容:教材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教參P44-46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一、復習鋪墊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二、新課探究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jù)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③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五、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六、作業(yè)設計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第九課時整理和復習教學內容:教材P29頁第1-3題,完成P30練習五。教參P47-481、復習,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2、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一、復習圓柱(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面是一個曲面.)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圓柱的側面長×高)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3、圓柱的體積(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把圓柱切割開,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么?區(qū)分清所求的是圓柱的表面積或體積時再計算)二、復習圓錐1.圓錐的特征(1)圓錐有哪幾個部分?有什么特點?(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2)做第91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3)小題.己知道的形狀是圓錐的實物.2.圓錐的體積.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三、課堂練習(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第一課時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都相等)5:=2.4:1.660:40=15:102.4:1.6=60:40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shù)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jù)。②做P33“做一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2)P34“做一做”。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1)6:9和9:12(2)1.4:2和7:10(3)0.5:0.2和:4、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么兩個內項的和一定是15。3、請你用20以內的四個合數(shù)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第二課時解比例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2、通過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1)把未知項設為X。解:設這座模型的高是X米。(3)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并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shù)X(4)學生說,教師板書解比例的過程。教師: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shù)x。這種分數(shù)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變成方程來求解嗎?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出求解過程。解答后,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解的。4、總結解比例的過程。?(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據(jù)是什么?解比例的書寫格式應注意什么?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第一課時成正比例的量2、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斷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fā)現(xiàn)思考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一、四顧舊知,復習鋪墊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2、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求單價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求工作效率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7小時行駛630千米,8小時行駛720千米??(1)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計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的比值一樣或固定不變,在數(shù)學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們的關系是:路程/時間=速度(一定)(板書)同學們通過填表,交流,知道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即:路程/時間=速度(一定)(1)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表??總價8.216.424.632.841.049.257.4??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總價/米數(shù)=單價(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3)看書P39,進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x/y=k(一定)(5)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2)體積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這個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5)不計算,根據(jù)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225立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須具備什么條件?怎樣判斷成正比例的量?第二課時成反比例的量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一、復習鋪墊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問題: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A、學生討論交流。(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三、鞏固練習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五、課堂練習P45~46練習七第6~11題。第三課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教學內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弄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3、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難點:正反比例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教學重點:能判斷正、反比例。1、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2、教學補充例題分組討論、交流:說一說怎樣想的,同時填空。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偨Y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的比例關系。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3、比較正比例、反比例的關系大)相對應的每兩個量的積一定。三、鞏固練習判斷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中的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么關系。為什么?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總價一定,數(shù)量和單價—數(shù)量一定,總價和單價—2.判斷下面一些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為什么?(4)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三總量,如果長是一定的,寬和面積成正例關系。這三種量再什么條件下還能組成比例關系,是哪種比例關系。認識比例尺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含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學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教學難點: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地圖一、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二、揭示課題,提出疑問揭示本節(jié)課題,讓處于對新知好奇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學習師:為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展示學生的畫圖結果。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自己是怎么畫的。生1:前項表示圖上距離,后項表示實際距離。生2:比的前項或后項為1師: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呈現(xiàn)北京市地圖讓生找出“比例尺”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嘗試改寫。師板書例1.呈現(xiàn)課本第53頁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師強調實際距離的單位要改寫成所要五、鞏固練習,深化概念(1)比例尺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尺子()(2)一副圖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實際距離擴大80倍()(3)比例尺的后項一定比前項大()(4)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是1:8000000()2、教師黑板的長為3米,在圖紙上的長為3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3、精密儀表上的一個零件4毫米,量得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8厘米,求這幅圖紙的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如何?給自己打打分。七、布置學生填質疑卡八、作業(yè)課本練習八的第2、3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實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中,體會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實際,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樂趣,感受到比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合作學習的情感。教學重點: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教學難點:比例尺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也就是說知道其中的兩個量,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二.教學求實際距離.1、求東門小學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下面,我們就帶上比例尺,進行一次地圖上的旅行吧?,F(xiàn)在我們從東門小學出發(fā)到鐵塔預設二:從東門小學到鐵塔寺實際距離大約多少米?(評:真了不起,這個問題很有價值,老師給同學們也提供了同樣的地圖,請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鐵塔寺的實際距離。生做,師巡視方法一:方程。剛才我們根據(jù)比例尺的數(shù)量關系,利用比例尺的意義直接解決了這個問題。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實際距離。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因為“圖上距離∶實所以可以推出“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我們組就是根據(jù)這種關系求實際距離的。方法三:我們組是這樣想的:根據(jù)比例尺“1∶10000”推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0倍,所以從學校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結果之后,因為單位不統(tǒng)一,所以還要把實際距離的單位轉化為“米”,隨即問:怎么列式?(教師板書)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從不同角度,想出多種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教師小結:我們的數(shù)學就是那么奇妙,在變與不變之間存在著一定得規(guī)律。雖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義來靈活解答的。3、練習:先量出鐵塔寺到濟寧人民公園的圖上距離,再算出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米?游覽了古老的鐵塔寺,讓我們再一起去從新修建的濟寧人民公園逛逛!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郵電大樓模型,高為16.8厘米,郵電大樓的實際高度是多少米?師讀題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圖,圖中的表盤的直徑是20厘米,這個表盤的實際直徑在我們課本八十七頁,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知識就能幫助你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你的旅程。祝愿大家能夠渡過一個愉快的五一假期。《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內容:教科書56——58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的圖形;通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3、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準備:方格紙兩張、彩筆、尺子。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初步感知畫在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3、通過畫正方形了解畫法。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放大后正方形的過程。4、經歷畫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過程。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畫的過程。學生提出自己的置疑。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學生提出的置疑。選取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師配合多媒體課件隨機演示驗證的過程。學生比較放大后圖形和原來的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并總結概括。多媒體出示。(二)感知圖形的縮小。選取學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體完成按一定的比縮小后畫出的圖形。學生試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嘗試總結。學生試總結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的特點。教師在學生充分的發(fā)言之后用多媒體出示圖形放大和縮小的特點。學生選擇并說明理由。通過此題使學生區(qū)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多媒體出示目測題:右面的國旗圖片是把左面的圖片按什么比縮小的?學生先目測,教師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驗證。(12)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出示(3)請你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述3個三角形之間的放大和縮小關系。用比例解決問題1、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以前學過的用歸一、歸總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2、提高學生對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答應用題的習慣。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歸一、歸總應用題。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2、下面各題中各有哪三種量?那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是變化的?變化的規(guī)律怎樣?它們成(1)用一批紙裝訂練習本,每本30頁,可裝訂200本,每本50頁,可裝訂120本。3、課件出示例5情境圖,問:你能說出這幅圖的意思嗎?(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1)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2)引入新課:象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討論如何運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這類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1)學生再次讀題,理解題意。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2)根據(jù)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3)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12.88=χ10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8χ=12.8×10χ=128÷8χ=16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4)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1)出示例6情境圖,你能說出這幅圖的意思嗎?(指名回答)(2)學生根據(jù)例5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種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系,再進行解答。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數(shù)學廣角第一課時《抽屜原理》2、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通過操作發(fā)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教學重點:認識“抽屜原理”。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師:象這樣的現(xiàn)象中隱藏著什么數(shù)學奧秘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2、自主探究(2)小組合作操作驗證:請拿出鉛筆和文具盒小組合作擺一擺、放一放。(3)交流討論,匯報。可能如下:用實物擺一擺,把所有的擺放結果都羅列出來。如果每個文具盒中只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1枝還要放進其中的一個文具盒,所第三種:數(shù)的分解。一種結果的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數(shù)是不小于2的。請學生繼續(xù)思考:如果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把100枝鉛筆放進數(shù)據(jù)較小時可以采用枚舉法,也可用假設法直接思考,而當數(shù)據(jù)較大時,用假設法思考比3、引導發(fā)現(xiàn)只要放的鉛筆數(shù)比盒子的數(shù)量多1,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2、交流探究的結果,可能如下:共有3種情況。在任何一種結果中,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把5本書“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個抽屜放進2本書,還剩下1本。把剩下的這1本放進任何一個抽屜,該抽屜里就有由此可見,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3本書。同樣,7÷2=3?1把7本書放進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49÷2=4?1把9本書放進放進2個抽屜中,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5本書。3、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可以用它來解決很多有趣的問題呢。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四、全課總結,回歸生活2、回歸生活:你還能舉出一些能用抽屜原理解釋的生活中的例子嗎?第二課時抽取游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進一步掌握抽屜原理,掌握抽屜原理的反向求法。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思考的習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2.找到抽屜原理問題中被分的物品。教學過程3、得出結論:把顏色看作抽屜。有兩種顏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們的顏色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二)研究規(guī)律小結:確定什么是抽屜什么是物體是解決抽屜問題的關鍵。三、鞏固訓練,促進內化2、解決課前有趣的問題3、有紅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讓你閉上眼睛去摸,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2、回歸生活:你還能舉出一些能用抽屜原理解釋的生活中的例子嗎?第三課時節(jié)約用水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進一步鞏固鞏固比例知識、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過的知識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品教學重難點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提出問題?。┒?、問題討論,明白道理1、交流課前搜集的信息,暢談有關水的認識。2、課件展示相關資料,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狀況。3、交流感想,強化體驗。三、參與活動,親身體驗(獨立分析計算、匯報計算結果,交流想法)四、解決問題,提出方案分組討論一下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1、學生分組討論,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節(jié)水片段。2、出示節(jié)水倡議,生齊讀: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節(jié)約每一滴水做起。整理和復習所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及知識規(guī)律,對于全面復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的指導。要樹(一)數(shù)與代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含義復習目標1、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意義。2、使學生熟練的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和整數(shù)、小數(shù)數(shù)位順序表,并能正確的熟練的讀、寫整數(shù)與小數(shù),會比較數(shù)的大小。3、能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互化。復習過程一、回顧與交流(1)你學過哪些數(shù)?說一說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①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如:整數(shù)、小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4.3.2《角的比較與運算》聽評課記錄
- 生化儀器維修合同(2篇)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5.1《總體平均數(shù)與方差的估計》聽評課記錄1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 人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29.2《三視圖》聽評課記錄(二)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6.6 角的大小比較》聽評課記錄1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口算心算題天天練75套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4.1 體積與容積 》北師大版
- 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1.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聽評課記錄4
- 藥膳與食療試題及答案高中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市場拓展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4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2025中國鐵塔集團安徽分公司招聘29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qū)智慧化評價導則
- 固定資產借用登記表
- 行業(yè)會計比較ppt課件(完整版)
- 法語工程詞匯(路橋、隧道、房建)
- 地推管理制度(完整版)
- NUDD新獨難異失效模式預防檢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