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古詩鑒賞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
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
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
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
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
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
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
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翠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
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
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
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
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
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
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
的創(chuàng)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
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
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
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
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
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
確,神氣索然。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
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
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
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
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
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廉J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
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二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領在一個“望”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
鳥。
2.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抒發(fā)詩人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3.請體會“城春草木深”中“深”的妙處。
“草木深”表面是寫春天來臨,草木繁茂,實際是寫都城淪陷,草盛人稀,荒涼蕭條的社會
現狀。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
4.怎樣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時”和“恨別”是詩的核心內容。花鳥本來可以帶給人歡樂,但因自己憂時恨別,現在
見了鮮花反而落淚,聽見鳥鳴反而心驚。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蘊含豐富。
5.怎樣理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連三月”緊承“感時花濺淚”,“家書抵萬金”緊承“恨別鳥驚心”?!斑B三月”,見
出戰(zhàn)禍之長;“家書抵萬金”,極言難得,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
6.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眼望京城的頹敗景象,思念遠在家鄉(xiāng)的妻小,郁結在心頭的苦痛
無法排解,只好以手搔頭,這一抓撓,卻又徒增發(fā)短衰老之嘆。
這句詩,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三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請體會“煙籠寒水月籠沙”中“籠”和“寒”的妙處。
兩個“籠”字把煙、水、月、沙四者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朦朧冷寂的極淡雅的水邊
夜色圖。
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2.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后兩句表面上指責歌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一一封建貴
族、官僚、豪紳。
這首詩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諷喻晚唐統(tǒng)治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
的深切憂思。
3.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的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
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聲色。
四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請體會“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妙處。
頷聯(lián)運用來兩個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和個人的命運。用“風飄絮”來比喻國家無可挽回的敗
局,''雨打萍"則是文天祥一生浮沉的政治生涯的寫照。
2.請體會“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妙處。
頸聯(lián)利用來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憂慮不安的心情,極為巧妙新奇。運用了雙關,
具體描述了在抗元戰(zhàn)爭中艱苦難忘的經歷。
3.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文天祥在這首詩中慨嘆抗元事業(yè)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春,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作者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
2.請體會首聯(lián)的妙處。
首聯(lián)點明送別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所,并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三秦大地拱衛(wèi)著雄偉的京
城,從這兒遙望風煙迷蒙的岷江五大渡口。一個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與蜀川聯(lián)系起
來?!帮L煙望五津”即“望風煙五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風煙”二字,更顯上任路
途的艱險,微露傷感之意。
3.為什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會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lián)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心意相通,即使遠隔
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
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
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感悟詩人的情懷,說說這首詩為什么在古代送別詩中是別具一格的。
贈別詩大多是根據各自得特點和所處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黯然銷魂”的心理狀態(tài),情調很感
傷。但王勃的這首詩一反其道,另辟蹊徑,不作悲酸語,全無世俗態(tài),字里行間體現出積極
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六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請理解“白日斜”的作用?
“白日斜”交待時間。抬頭看天,已是夕陽西下,黃昏將至,更添一種日暮途窮的感覺,表
現了詩人胸中的憂慮、怨恨以及失落感。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好在哪里?試作分析。
這兩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腐朽的官場里,龔自珍是一朵孤花,可惜這
朵花開得不是時候。如今詩人辭官離京了,好比落花離開枝頭。然而落花的生命并未終結,
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fā)揮作用?!奥浼t不是無情物”,
移情于物,已是勝人一籌;“化作春泥更護花”,則是新生命的贊歌,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
念的執(zhí)著追求。
七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景色,詩中哪些字是緊扣“早”字來寫的?
初新漸淺幾處才
2.“兒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因為是早春,并不是處處有黃鶯,家家有春燕,只是零零落落的幾處或幾家有這些念春
的使者。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錢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4.請體會“爭”和“啄”的妙處。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一個“啄”字,寫出了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
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個字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
的活力與生機。
28
推薦八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2.這首詩善于運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雞鳴見日升”既是寫雞鳴日出的燦爛圖景,也是詩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實寫,也是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
“最高層”字面上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暗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
相承,試比較這兩句詩的異同。
兩句詩表現技法極為相似,兩者都用比喻闡釋深刻的哲理。
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
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
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九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這首詩既描寫了唐朝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又表現了詩人渴望建立功業(yè)的愛
國思想。
2.此詩以時間為序,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戰(zhàn)斗場面,后四句寫夜間襲擊敵人的情景。
3.詩中的“黑云壓城城欲摧”隱喻敵人勢力的強大與猖狂,又以“中光向日金鱗開”隱喻
將士的英勇不屈。
4.詩人在詩中借軍中將士的口吻,表達自己忠君愛國的心愿的詩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5.對“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據說王安石曾批評說:“方黑云壓城,豈有向日
之甲光?”你對這兩句詩有何理解?
其實詩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想象之詞,不一定是實寫。再說,從云縫中射
出一縷陽光也不是不可能的。
6.理解“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的妙處。
這兩句詩把激戰(zhàn)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蒼涼、悲
壯的氣氛。
7.請體會“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中“易水”的作用。
“易水”二字既點明了交戰(zhàn)的地點,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國時刺客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
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暗示了將士們具有那種壯懷激烈的豪情。
8.這首詩用濃墨重彩描繪戰(zhàn)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請結合具體詞語分析。
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點染以“金鱗”“燕脂”“紅旗”“黃金臺”“玉龍”,畫面色彩
斑瀾。用以描繪悲壯慘烈的戰(zhàn)爭,顯得奇異詭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
2.“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用兩個典故表達歸京之后怎樣的感受?
“聞笛賦”表現對許多已經去世舊友的懷念?!盃€柯人”說明自己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
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了。
3.全詩的情感基調有一個根本的轉變,哪一句體現了這一轉變?(C)
A.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B.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傳頌千古的名句,它表達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樣
一種心態(tài)?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劉禹錫不幸被貶二十三年,
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來,沉舟的旁邊千帆過往,病樹前面萬木向榮。詩人對世事的
變遷和仕宦的沉浮,表現出豁達的胸懷。
哲理是: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著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下去。
二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理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妙處。
“無力”和“殘”緊扣暮春時節(jié)的景物特點,演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
楚的感覺。
2.“相見時難別亦難”,“難”在哪些方面?
“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
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現在,我們往往給這一詩句賦予了新的內涵,請說說
你的理解。
表現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4.理解“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妙處。
這兩句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惫试娙宿D寫對方即從曉妝
對鏡落筆。“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
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跳躅苦吟吧,“應
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
三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方式,這首也是如此。寫景圍繞“異”字著筆,
勾勒出一副充滿肅殺之氣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將士內心的苦悶,那種壯志未酬、
有家難歸的抑郁情懷。寫景與抒情的完美結合,表現出一種蒼涼悲壯的風格。
1.這首詞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詞中描繪邊地奇異的秋景,表現作者慨嘆功業(yè)未立和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的復雜心情。
2.描述“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傍晚時分,四面?zhèn)鱽肀苯赜械穆曧懀c軍中的號角聲交織在一起:在層巒疊峰之中,只見
烽煙直上,夕陽殘照,襯出一座早早閉門的孤城。
詞人筆下的西北邊境的秋景,多么悲涼奇異;而從“孤城閉”三字中,也隱隱透出當時軍事
態(tài)勢的嚴重。
3.理解“衡陽雁去無留意”的妙處。
連南飛的大雁都毫無留戀之意,何況是離鄉(xiāng)戍邊的將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描述“枯藤老樹昏鴉”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
哀鳴。
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昏鴉尚能
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p>
2.“小橋流水人家”是恬靜明麗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與上下句所描寫的景物截然不同,作
者這樣安排達到了怎樣的效果,請結合小令作簡要分析。
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炊煙裊裊的農家小院。
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
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
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3.描述“古道西風瘦馬”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
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
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五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詩中兩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別怎樣理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涼的秋夜雨景書寫客愁旅況。詩人因歸期難料,秋夜聽雨,倍感
孤寂凄涼。第二次的“巴山夜雨”寫想像中他日兩人同在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的情景,表
現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這樣寫使詩境于回環(huán)映照中更增情韻,融凄清與溫煦、黯然與神往、寂寥與慰藉為一體。
2.后兩句表現了詩人的愿望,詩人想象出什么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后兩句遙想異日重逢,西窗剪燭,重話巴山夜雨情景,表現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容,說說你對這一成語的理解。
原指與妻子團聚,秉燭長談離別之情。后泛指與親友相逢敘舊。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薦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苓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苓菜,左右金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敘述的內容。
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
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一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
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
2.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對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樣子的詩句是:求之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3.請談談“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的妙處。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后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古代傳說雎鳩雌雄相
和而鳴,形影不離象征愛情。一個青年小伙兒,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
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會引起他的無限情思,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
理想的配偶。
這種含蓄委婉又生動形象的藝術手法使全詩產生了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4.體會“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妙處。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己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
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
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5.賞析“流”的妙處。
“流”字用得極妙,極寫少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的去采摘芳菜的忙碌和
姿態(tài)的優(yōu)美,使全篇充滿了動感和生機。
6.如何理解詩的最后兩小節(jié)?
四、五章,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是這位害相思之苦
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扒偕阎?,“友”,親密相愛;以彈琴奏
瑟,喻其相會相處時的諧和愉快?!扮姽臉分?,則是結婚時的熱鬧場面。這幻想當然并非現
實,但幻由情生。
7.《關雎》巧妙地運用了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形式,有何作用?
各章結構大致相同,內容遞進,起到加重感情,增強節(jié)奏感的藝術效果。
二兼葭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澗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填。
兼葭凄凄,白露未己。所謂伊人,在水之浚。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扯。
1.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熱戀者對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失望之情。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表現的畫面,并體會其作用。
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己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
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
這兩句描繪所見景物的詩句,不但是起興,以引起正文,而且是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點
明季節(jié)的景物描寫,既烘托深秋空寂悲涼的氣氛作用,又流露了主人公悵然若失凄婉的感情。
3.描寫蘆葦,首章用“蒼蒼”,次章用“凄凄”,末章用“采采”,這三個詞語有何作用?
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
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4.描寫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這三個詞語有何作用?
這三個詞語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表現了時間發(fā)展的軌
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
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三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這首詞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抒寫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悼念。
2.如何理解“一曲新詞酒一杯”?
只身一人,新詞“一曲”,清酒“一杯”,自吟自飲,借酒消愁愁更愁,孤單冷寂的情景,可
感可見。
3.如何理解“夕陽西下幾時回”?
詞人從人事的變遷,想到流光的易逝,不禁發(fā)出了“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嘆。這西下的夕
陽,既是寫景,也是詞人心情的反映。于是借景抒情;形象生動地傾吐了滿腔的沉郁,抒發(fā)
了不盡的幽思;同時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現的微妙情懷。
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含有怎樣的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
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
只是“彳以曾相識”罷了。
5.體會“獨徘徊”的含義。
詩人在花間小路上沉默無語,獨自徘徊,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憶與思念之中。“徘徊”反映
心緒的彷徨不寧?!蔼殹弊指莱隽斯录胖?,傷感之重。
四相見歡[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全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
2.描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所表現的意境。
仰視天空,缺月如鉤,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
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
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怎能不產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
何止是梧桐?
3.簡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
4.請體會“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中的“鎖”字的妙處。
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然而“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xiāng)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起來。
5.請體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的妙處。
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
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云,故國家園不堪回首,帝王
江山亦毀于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
悲恨哽咽于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
6.請體會“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中“別是"二字的妙處。
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
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也難能體會。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雅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1.“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淡陂行》),讀此詩不要忽略一個“奇”字。請你結合具體內
容談談本詩的“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卑讶藥腼L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詩人將北國
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嚴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別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
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云
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
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詩人能從雪
花聯(lián)想到梨花,顯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也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大雪紛飛,
滿眼是銀白世界,然而,在這皚皚白雪中,中軍帳上那一面鮮紅的旗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
冷色基調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襯得整個畫面更加潔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活力,給
人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2.體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的妙處。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卑讶藥腼L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詩人將北國
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嚴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別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
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云
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
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詩人能從雪
花聯(lián)想到梨花,顯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體會“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句詩的妙處。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也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大雪紛飛,
滿眼是銀白世界,然而,在這皚皚白雪中,中軍帳上那一面鮮紅的旗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
冷色基調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襯得整個畫面更加潔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活力,給
人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4.有人說“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一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
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你談談他們妙在何處。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出友人已經上路,而詩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
著友人遠去的馬蹄印而不愿離去,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樣,綿綿不斷,真是言有盡而
意無窮。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寫出友人的船雖然已經消失在天邊,而詩人依然站
在黃鶴樓上,久久望著友人遠去的方向不愿離去,悠悠情思如同那江水一樣,滔滔不絕,真
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兩句詩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表現了詩人閑適的生
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2.“心遠”是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心遠地自偏”與“而無車馬喧”有何聯(lián)系,你對這兩句
詩是如何理解的?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
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
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采菊”這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了詩人超然物
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為什么作者
要這樣寫?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
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略到無限
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lián)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時
嚴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二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寫世路艱險、功業(yè)難建的苦悶心情。
2.文中具體寫出行路難的兩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運用了典故的兩句: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最能體現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的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停杯投箸”和“拔劍四顧”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餐具華貴,美酒佳肴的價格很高,宴席的檔次很高,可是李白心里堵得慌,酒也喝不下,菜
也吃不下?!巴1扼纭薄鞍蝿λ念櫋?,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
4.談談你對詩中的名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理解。
這兩句想像離開長安后渡過黃河與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實際上是以山川的險阻比喻世路的艱
難。
5.“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痹娙艘脙蓚€典故表達自己怎樣的愿望?
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
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位古人開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終成為名垂青
史的人物。提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表象詩人希望能像姜太公、伊尹那樣建功立業(yè)。
6.談談你對詩中的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睦斫狻?/p>
表現詩人相信自己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時機一定會有的,到那時將掛起風帆直渡大海。詩人在
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極為苦悶之時,仍然表現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強烈的自信心。
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
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
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2.體會“八月秋高風怒號”中“風怒號”的作用。
“風怒號”寫風勢之大,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
而使詩句不僅富有動作性,而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
3.體會“卷”“飛”“渡”“灑”“掛胃”“飄轉”等動詞的作用。
細致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這一個接一個的動態(tài)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痛
苦的心弦。詩人寓情意于客觀描寫之中。我們讀這兒句詩,分明地看見一個衣衫單薄、破舊
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
了起來,吹過江去,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焦灼和怨憤之情從他的眼神和臉色上分明
地流露著。
4.理解“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的作用。
這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5.怎樣理解“長夜沾濕何由徹”這句話?
一語雙關,詩人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
展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自己、國家不都在風雨飄搖中掙扎嗎?深重的災難呵,什
么時候才是個盡頭?
6.“自經喪亂少睡眠”中的“喪亂”是指歷史上的什么事件?我們學過的哪些詩歌反映了這
個事件?
安史之亂?!洞和?。
7.你認為此詩之所一能震撼讀者的心靈,除了詩歌本身的藝術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
因?
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四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
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這首懷古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小令,從壯麗的山河中,聯(lián)想到歷代的興亡,又從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發(fā)
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統(tǒng)治階級殘暴貪欲的痛恨和對勞動大眾所受苦難的同情。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所表現的畫面,并體會其作
用。
群山連綿起伏,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fā)怒,潼關外
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
寫出了“峰巒”和“波濤”的雄偉氣勢,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險峻,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
熱愛。
3.“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中“聚”和“怒”生動形象,請你說說你的理解。
“聚”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字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這兩個字寫
出了“峰巒”和“波濤”的雄偉氣勢,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險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動
態(tài)意象中,暗含著一幅千軍聚集、萬馬怒吼的朝代爭斗的歷史畫卷。
4.“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什么歷史規(guī)律?
歷代王朝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興,則大興土木,建宮殿,修樓閣,筑池
苑,圍獵場……濫用民力,勞民傷財;亡,則兵燹為害,人民死亡流散,田園荒廢。
五觀滄海
[東漢末年]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詩中展現海島生機勃勃的詩句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展現大海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的
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所表現的場面。
在這水波搖蕩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
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
人生意盎然之感。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
3.為什么作者筆下的秋天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
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
驥伏楊,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4.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所表現的場景。請
你談談對這幾句詩的理解。
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
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
這四句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展現在讀者面前:詩
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
宏偉氣象。這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這樣壯麗的
詩境來自詩人宏偉的政治抱負,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
5.分析《觀滄?!分凶髡呤窃鯓咏杈笆闱椋榫敖蝗诘??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極寫大海的遼闊壯
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
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展現在讀者面前:詩
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
宏偉氣象。這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這樣壯麗的
詩境表現了詩人宏偉的政治抱負,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
《游山西村》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
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豚,是小
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
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澳Α倍郑莱隽嗽娙藢r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弊x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
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
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兒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
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
婉別致,所以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lián)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
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于是頓生茫
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
朗,發(fā)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lián)給人們的啟發(fā),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
讀后,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
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
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
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lián)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lián)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
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
后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jié)日
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p>
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xiāng)土風俗,顯
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lián)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
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睙o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
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
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
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xiāng),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此詩寫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贊助張浚北伐,
被投降派劾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
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xiāng)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
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
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
“柳暗”一聯(lián)。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
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愿為頻
來之約”(方東樹《昭昧詹言》)。尤其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
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江城子密州出獵
上闋著力描寫出獵的陣勢,豪興勃發(fā),氣勢恢宏。“狂”字是核心,雖是聊發(fā),卻緣自真實。
蘇軾外任或謫居時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況。如《十拍子》:“強染霜髭扶翠袖,
莫道狂夫不解狂??穹蚶细?。”
他寫這首詞時節(jié)三十八歲,卻自稱“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
“為報”句寫出太守與人民的親切關系和頗為自負的豪情。
下闋抒寫為國效力的愿望。從熙寧三年到七年,遼和西夏數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賠銀,喪
權辱國,令許多尚氣節(jié)之士義憤難平.故蘇軾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愿和盤托出,
其“狂"字下面潛涵的赤誠令人肅然起敬。
詞中一連串表現動態(tài)的詞如發(fā)、牽、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動形象。
[賞析]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雖訂立過屈辱的和約,可是軍事上的威脅
還是很嚴重的。這首詞前段寫打獵的場面有聲有色。后段從打獵引申到“天狼”,表現出作
者抗擊敵人的壯志和決心。全篇的氣概都很豪邁,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
艷的吳儂軟語,變成可報國立功的黃鐘之音,拓展了詞的表現范圍,提高了詞的意境。
這首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冬。蘇軾詞風于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
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
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
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碧K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
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fā)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
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
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fā)”,與“少年”二字形成
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
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扒T卷平岡”,一‘‘卷"字,
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
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
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
的壯闊場面,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tài)。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
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fā)斑白,又有什么關系!以“老”襯“狂”,更表現出作者壯
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
擾。蘇軾由出獵聯(lián)想到國事,聯(lián)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
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皶斓窆?/p>
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
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
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詞中表現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
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tài)橫生,“狂”態(tài)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
詞作柔弱的格調,“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
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38歲便自稱“老夫”,頗有俳惻意味。開頭說老夫
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fā)發(fā)少年人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
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
全,人數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熬砥綄睒O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
擻。下面一層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
自挽弓馬前射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zhèn)
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后,又特別突出地表現了作
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出現了一點白發(fā)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并
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yè)。這里作者用
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
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
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
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
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
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
精神。
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與溫庭筠的《望江南》格調
截然不同。寫此詞后,蘇軾曾寫信給朋友說這首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
(《與鮮于子駿簡》),可見當時的作者已意識到詞應有兩種不同的風格,蘇軾在他的一些詞
作中便是自覺地實踐著自己的風格。
一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1.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這首詩借助長江雄奇壯闊的風景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并流露出詩人鄉(xiāng)愁鄉(xiāng)
思的真摯情懷。
2.本詩是如何把小景與大景互相映襯的?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以小景與大景互相映襯,春潮漲平之后,江面十分開闊,這是
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順風而來,這是眼中小景。詩人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
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3.“風正一帆懸”中的“風正”可否換成“風順”?為什么?
“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
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
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
4.體會"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生”和“入”的妙處,體會這句話蘊含的哲理。
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將景物擬人化而富有生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
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二赤壁
[唐]杜牧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
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
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fā)現了。
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
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
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后兩句是議論,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
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
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
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
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詩中的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
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
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
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
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
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
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chuàng)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如果我們將“銅
雀春深鎖二喬”改寫成“國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韻腳雖然無一不合,但一點詩味也沒有
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
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另外,有的詩論家也注意到了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
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如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
國不保王堯衢《古唐詩合解》也說:“杜牧精于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边@些看法,
都是值得加以考慮的。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
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
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
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
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
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1.從以小見大的角度賞析詩歌。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
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
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zhàn)的風云人物,后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
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
三《游山西村》
[宋]陸游
1.簡述陸游《游山西村》的思想內容?
贊美農村風光和淳樸的民俗,流露出熱愛農村生活的情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聯(lián)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臺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選配與編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大學《水資源系統(tǒng)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華東理工大學《國學經典選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隔膜壓縮機開機停機操作規(guī)程
- 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藥學基礎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遵義醫(yī)科大學《材料與結構選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Python程序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旅游職業(yè)學院《地下水資源勘查與評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審計理論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工作責任心測評
- 人教精通版5年級(上下冊)單詞表(含音標)
- 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材分析
- 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課件+-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大廈物業(yè)管理保潔服務標準5篇
- 神經內科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評分標準(試行)
- 城市設計與城市更新培訓
- 2023年貴州省銅仁市中考數學真題試題含解析
- 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量表(WHOQOL-BREF)
- 某送電線路安全健康環(huán)境與文明施工監(jiān)理細則
- PEP-3心理教育量表-評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