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_第1頁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_第2頁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_第3頁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_第4頁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要: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主張通過教師的引導,促使學生主動研究世界、社會等問題。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承擔引導者的職責,促使學生主動開展獨立學習、合作討論,并且要立足于現(xiàn)行教材的知識內容,選取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周圍世界為教學參照對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充分表達想法、開展探究活動、交流社會問題,借助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方式,將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探究式教學德國的第斯多惠是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在他看來,教育工作的重點應當在鼓勵、喚醒方面,而不應當僅限于本領的傳授。這里所說的鼓勵是促進學生開展主動探究活動,培養(yǎng)追求真理的信念,秉持科學態(tài)度,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刺激學生的潛在能力,大力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喚醒其參與意識;而使之達到增強自信心,鼓舞斗志的效果。針對以上要求,探究式教學模式都能滿足。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對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在課堂上經(jīng)常能看到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身影。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課堂還是出現(xiàn)了“冷場”的尷尬現(xiàn)象,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難免會出現(xiàn)焦慮的心情,那么怎么樣做才能讓學生都愿意把手舉起來呢?甚至是自告奮勇、情不自禁地參與呢?本研究深入探索了這一問題,現(xiàn)將相關教學經(jīng)驗分享如下。一、探究式教學的內涵探究式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這個特征可以從四方面體現(xiàn),包括了學生觀、評價觀、學習觀、教師觀。這個特點同樣適用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課堂上使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這時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導師,他的任務是刺激學生主動開展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找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設置相應的學習情境,營造合適的探究氛圍,推動探究活動發(fā)展,探究的深度由教師把握,最終給予活動評價。在此過程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教師提供的相關條件,學生明確了探究目標,思索該如何探究問題,采用了相關的方式方法,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開拓個人思路,與其他同學和教師開展溝通與交流,描述探究活動的結果,為自己的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二、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的一般模式第一,提出問題:在正式提出問題以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考慮他們的實際需求,立足于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知、體驗情況和感情,從中提取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關的問題。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通過課本講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尋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別,描述問題。第二,作出假設:即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探究活動,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假設。例如與他人交往互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假設雙方的角色互換,那么就會面對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換個角度想一想,看看結果會怎樣,從而探究出避免和解決沖突的辦法,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第三,設計探究計劃:教師設計具體詳細的探究計劃,羅列在探究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還需要設計對照實驗,通過這種方式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第四,執(zhí)行計劃:教師可以從三方面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分別是觀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做實驗,當搜集工作完成后,應當對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開展評價。第五,得出結論:詳細闡述社會現(xiàn)象,針對上一步所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最終得出探究結論。第六,交流、評價:通過書面的方式記錄探究式教學的全部流程,歸納本次探究活動的結論。三、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第一,重點工作應當是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形式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地進行探究性學習。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和形式思維能力。比如有些學生不會積極樂觀地思考和對待事物,不會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寬容、欣賞他人。第二,要提出具體的探究式問題,否則學生就會感到似懂非懂,無從下手,從而就會導致探究學習的效果不明顯。第三,在合理引導探究的過程中把握課堂時間。按照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課程要求,要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展現(xiàn)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用心靈感受社會、研究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教學工作需要在20分鐘內完成,時間的確很難把握。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把握重點、難點,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避免浪費時間,從而影響探究的效率。第四,促使探究實踐活動的最大價值得以發(fā)揮。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好各種活動準備等,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實踐,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發(fā)問時間。第五,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探究式教學工作而言,教師需要引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借助高新技術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社會現(xiàn)象,降低課程學習的難度系數(sh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四、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措施(一)讓問題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從我國新課標的相關內容中可知,教學課程內容不應當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當挖掘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站在發(fā)展的角度,促使學生將課本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所以對教師而言,設置的課堂內容必須盡可能貼合實際生活,回歸生活,回歸自然。無論是提出的問題還是創(chuàng)設的情境如果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以及年齡特點與心理需求,那就成了“怪題”,也就失去了針對性,學生當然難以回答,自然就變得“千斤重”了。因此,教師應當多觀察,多與學生開展溝通交流活動,低下身與學生做朋友,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特點、生活狀態(tài)等。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生命活動。所以教師的教學工作應當具備生活化特點,以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作為基礎,創(chuàng)造相應的氛圍和場景,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去探究、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并引導他們最終用課本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其過一種有道德的遵紀守法的生活,使道德與法治課程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會尊重》一課時,在拓展部分教師講到了尊重他人隱私時,就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小紅最近總會收到一些信,看信時總是很開心,但是學習成績卻下降很快,教師和她的媽媽都很擔心,他們很想知道那些信都寫了些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紅的成績下降了。一天,教師看到小紅桌子下的抽屜里有一封信,便悄悄地收了起來,并和她的媽媽商量想拆開看一看,同學們認為小紅、媽媽、教師都應該如何做?”結果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堪比一場辯論會。不用教師煞費口舌地講解,學生在自主地研究中便明白了要尊重他人隱私的道理,并紛紛表示以后也要與自己的父母多溝通,從而達到了教學回歸生活的良好效果。(二)結合最熱點問題,引境激趣巧鼓勵對學生而言,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通常都是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課堂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開展研究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對課堂本身而言,增加了活力氣息。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這課的教學中,教師拋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研究:“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說明了什么?改革開放的成就表明了什么?‘科技興國又說明了什么?”討論時,教師先把學生編好學習小組,最后讓學生匯報小組研究的結果。這樣便于聚集群體的智慧,很多靠學生一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變得輕松起來,學生自然愿意舉手回答思考結果,并對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有了非常正確的認識,由此也在學生心中樹立了振興中華文明的信念。(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活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人處于放松的環(huán)境中,從事喜歡的事情,那么就能激發(fā)他最大的潛力。所以,教師要想盡辦法,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提升課堂的活力,促使學生能夠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的各項能力得以發(fā)揮,思考速度變得更快,創(chuàng)新力得以提升,所以學生更愿意將想法表達出來。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只能使課堂變得呆板。再以教學尊重他人隱私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就用到了多種活動方式,在研究媽媽與小紅應該如何做時,教師設置了模擬“心理訪談”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做主持人,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親歷體驗,充分感悟,從而極大地刺激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模擬法庭、小品表演、辯論會、書寫贈言、播放錄像、音樂渲染、實物展示等方式,開放和活躍課堂,使學生感覺到新鮮、好奇,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使其躍躍欲試、大膽發(fā)言。(四)常用鼓勵性評價,以顯著提升效果為什么學生年級越高,就越不愿舉手發(fā)言了呢?為什么學習越好的學生有的越不愿舉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凸顯,他們更關注教師以及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追求完美、害怕出錯。由于害怕心態(tài)的影響,學生對自己的想法不自信,覺得自己可能會出錯,也可能會遭受教師和同學的嘲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應該經(jīng)常通過稱贊的語言鼓勵學生,還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例如,在講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時,要盡量讓積極的學生解答,滿足他們小小的虛榮心,鼓勵他們“你的思維很敏捷,你的知識很豐富”等;而講到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時,就應該多鼓勵那些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你的見解很獨到,很有新意和思想”等;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應循序漸進地設置問題,鼓勵他們開動腦筋,跟上大家,“你很有進步,你真聰明”等。這樣一來,一定會使學生在教學中變得更大膽和活躍??傊?,對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應當運用自身的創(chuàng)新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教學思路,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使課堂成為學生自我成長的實現(xiàn)過程,成為千帆競發(fā)、海納百川、百花齊放的智慧樂園。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教師要不斷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智慧、好奇與潛能,使他們在課堂上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躍躍欲試,都愿意把手舉起來。這有助于學生以后的社會生活,能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并不成熟,雖然了解部分生活的道理,但是他們的認知狀態(tài)處于朦朧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