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詩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2.唐太宗在詔令中明確規(guī)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莊子》等書列為科舉考試的項目;甚至唐朝好幾個皇帝把道士請到皇宮里煉丹。這些舉措A.沖擊了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 B.使道教成為唐正統(tǒng)思想C.使道教勢力超過了佛教 D.使儒學被統(tǒng)治者所摒棄3.對聯(lián):“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彼羁赡艹鲎哉l的手筆A.洋務運動京師大學堂學生 B.清末就讀于同文館的學生C.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學生 D.“文革”時期參與串聯(lián)的學生4.“一邊是世界市場凱旋式的擴張,一邊是連天的炮火,大量無辜者在不斷地浴血——前南聯(lián)盟境內的戰(zhàn)爭、連年的以巴沖突、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非洲一些地方的種族仇殺……這些構成全球化時代的另一張世界政治地圖?!睂Σ牧铣霈F(xiàn)的這些問題,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①推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②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國的作用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保簡⒊?,1923年)材料評述的是A.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C.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D.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6.有學者說:“光榮革命自身也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為以后的英國人們提供歷史依據(jù)?!痹搶W者意在說明光榮革命A.清除了政治體制中的君主殘余 B.開啟了保守而漸進的民主之路C.推動了代議制民主的迅速發(fā)展 D.完成了國家權力中心成功轉移7.1942年元旦,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在宣言簽字前,確定了美、英、蘇、中在前,其他國家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原則。這一原則意味著A.承認四大國在反法西斯聯(lián)盟中的特殊作用B.這個聯(lián)盟實際上被四大國所控制C.四大國在所有問題上均達成了共識D.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正式形成8.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創(chuàng)立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鋼鐵價格從1870年的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鋼鐵價格的變化突出反映了A.鐵路和輪船運輸降低產品成本 B.社會化大生產推動經濟發(fā)展C.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 D.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產生活9.“文明婚禮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監(jiān)督自由?!边@里的“文明婚姻”最顯著的特征是A.徹底沖破傳統(tǒng)婚姻束縛B.具有新舊雜陳的時代特點C.體現(xiàn)出婚姻自由的原則D.受到西方文明觀念的熏染10.《禮記·中庸》中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边@段話不適合用來形容A.新文化運動中蔡元培的辦學思想B.蘇俄1921年實行的新經濟政策C.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講話D.中共一大制訂的最高綱領11.晚清時期有人說:“火輪一開,震動龍脈,害我國體?!币韵聲r人觀點與上述材料觀點在本質上相一致的是A.(火輪諸事)是補漏縫缺之謀,非再立堂構之規(guī)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D.徒維堅船利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12.如圖以上漫畫表明,作者A.反對國民政府的內戰(zhàn)政策 B.批評了國民黨消極抗戰(zhàn)C.主張推翻國民黨腐朽統(tǒng)治 D.要求整肅吏治堅持抗戰(zhàn)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清朝前期建立的經制兵——八旗軍和綠營軍,在鴉片戰(zhàn)爭前已腐朽不堪。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八旗和綠營軍失去了鎮(zhèn)壓人們起義的作用。清政府依靠以湘軍、淮軍為骨干的漢族地主武裝“勇營”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從此,“勇”代替了“兵”。19世紀70年代,中國東南海防出現(xiàn)空前危機,清政府開始籌建近代海軍。然而,在中法戰(zhàn)爭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師先后全軍覆沒。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蓬勃興起,八國聯(lián)軍乘機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天津、北京很快相繼失陷。所有這一切,充分反映了清朝軍隊幾乎完全喪失對外抵御作用。甲午戰(zhàn)爭的刺激,促使清朝將傳統(tǒng)舊軍制向新軍制轉變,而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軍制改革是1901年清政府下詔“變法”后開始的。1901—1905年,清廷實行“新政”,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改用洋操訓練,使用新式槍炮,軍事制度的改革步入正軌,新軍也蓬勃發(fā)展起來。清政府本想通過軍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國兵權,但因清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政局不穩(wěn),所以,計劃未能完成,軍權反而落到大軍閥袁世凱手中。辛亥革命后,軍閥現(xiàn)象最終形成,并一躍而居于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摘編童遠忠《清末民初國家軍事體制改革述論》(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事改革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清末軍事改革。14.(20分)(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下面為歷史上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大事表。16世紀初葡萄牙在亞洲侵占軍事?lián)c,同時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16世紀中期西班牙占領中南美洲地區(qū),屠殺印第安人,帶來的傳染病導致人口大量死亡17世紀早期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其殖民航運霸權17世紀英國和法國成為主要的販賣奴隸的國家,導致非洲大量精壯勞動力喪失18世紀中期英法為爭奪殖民霸權,進行多次斗爭。英國最終成為“日不落帝國”19世紀初英國輸入印度的棉織品由不足100萬碼增加到5100萬碼以上19世紀40年代1845年英國輸華商品增長一倍半。中國出口多為工業(yè)原料和土特產品19世紀中期大量外國工業(yè)品充斥日本市場,日本生絲、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紀后半期英國資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戰(zhàn)前夕增加到10億英鎊19世紀末期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爭做中國的債主,搶奪路礦和辦廠權20世紀初期英國在印度的投資總額達到4.5億英鎊,鐵路線增至4萬多公里一戰(zhàn)前夕歐美工業(yè)國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近代史》采用一個新的時間尺度,對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進行階段劃分,并說明劃分依據(jù)。(11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五四運動中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根據(jù)材料“學子激昂”“眾工人”“列強抗爭”可知是五四運動,故C正確;公車上書主要是舉人聯(lián)名參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新文化運動主要是知識分子倡導,排除B;一二.九運動主要是反對日本的侵略,工人階級沒有廣泛參與,排除D。故選C。2、A【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唐朝統(tǒng)治者大力推崇道教,使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沖擊,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唐朝時期正統(tǒng)思想仍是儒學;C選項錯誤,唐朝實行三教并行,不分先后的政策,依據(jù)材料信息無法得出這些措施使道教勢力超過了佛教;D選項錯誤,唐朝統(tǒng)治者并未摒棄儒學。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3、C【解析】材料信息“白話通神……古文討厭”說明作者倡導白話文,而反對古文創(chuàng)作。結合史實可知,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故C項正確;ABD三項重要變革運動都沒有涉及文學改革,排除。點睛:材料“白話通神……古文討厭”是解題的關鍵信息點;從中分析出這次運動與文學改革有關,從四個選項中找出與文學改革有關的即可。4、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世界市場的發(fā)展及地區(qū)局部沖突不斷,為此可以解決的方案包括推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國的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①②③④符合題意,D正確,ABC排除。故選D。5、A【解析】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思想的覺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舊的思想觀念不可能運用于近代新制度、全面性的結構變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據(jù)材料提供的時間“革命成功將近十年”以及建立了新制度判斷材料評述的是辛亥革命,依據(jù)材料文字“要求全人格的覺醒”可知是反對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A項符合題意,正確,BCD三項均排除。故選A?!驹斀狻空堅诖溯斎朐斀?!6、C【解析】

據(jù)材料“光榮革命自身也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為以后的英國人們提供歷史依據(jù)。”可知,“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確立,為代議制民主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正確;據(jù)所學可知英國政體中保留了“君主”,A說法與史實不符;開啟了保守而漸進的民主之路應該是1660年的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開始,B與題意不符;據(jù)所學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D說法錯誤。7、A【解析】試題分析:美、英、蘇、中在宣言中簽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各國承認四大國在反法西斯聯(lián)盟中的作用,故選A??键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進程?四大國在反法西斯聯(lián)盟中的作用8、B【解析】

據(jù)材料“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可知,體現(xiàn)了壟斷組織的形成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即壟斷組織適應了社會化生產,B項正確;鐵路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已經出現(xiàn),A項錯誤;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材料沒有體現(xiàn),C項錯誤;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活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影響,材料沒體現(xiàn),D項錯誤。9、B【解析】

材料“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屬于中國傳統(tǒng)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說明尊重男女雙方的意愿是文明婚姻的體現(xiàn),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D選項僅能表現(xiàn)材料的一方面,過于片面,排除。10、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要求選擇否定項。材料“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狈从沉思嫒莶⒍嘣⒋娴乃枷?,新文化運動中蔡元培的辦學思想是兼容并包,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蘇俄1921年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向社會主義過渡,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并行,故B項正確,排除。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講話體現(xiàn)求同存異方針,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中共一大制訂的最高綱領照搬馬克思主義和蘇俄十月革命道路,不能體現(xiàn)多元并行,故D項符合題干要求,選D??键c: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中共一大11、C【解析】

“火輪一開,震動龍脈,害我國體?!笔欠饨浜笥^念的體現(xiàn),“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體現(xiàn)的是封建的忠君思想,倫理道德,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維新派康有為提出的,雖然不贊同學習西方的技術,但是他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都學習西方,故A項不符合題意;B項是洋務派的主張,D項也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故CD不符合題意。12、D【解析】

圖片反映了要磨去的是貪污、營私,依據(jù)圖片時間“1944”年可知,此時處于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作為抗戰(zhàn)的組成部分,作者主張要求整頓吏治為抗戰(zhàn)做出積極的貢獻。D正確;此時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內戰(zhàn)尚未發(fā)生,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要求對吏治進行整頓,不能看出國民黨的抗戰(zhàn)狀態(tài),B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要求國民黨進行整頓,并未體現(xiàn)要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C錯誤。故選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鎮(zhèn)壓人民運動的需要;甲午戰(zhàn)爭的刺激;中國武器裝備和軍事制度落后;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慘敗的教訓;為了維護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2)簡評:清王朝沒有達到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目的;袁世凱勢力乘機崛起,后來發(fā)展成北洋軍閥集團;新軍成為辛亥革命重要力量,推翻了千年君主專制制度;采用西洋的技術裝備和軍事制度,創(chuàng)辦新式軍事學校和培養(yǎng)軍事人才.加速了中國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解析】

(1)根據(jù)“八旗和綠營軍失去了鎮(zhèn)壓人們起義的作用”、“中法戰(zhàn)爭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師先后全軍覆沒”等信息得出鎮(zhèn)壓人民運動的需要;甲午戰(zhàn)爭的刺激;根據(jù)“八國聯(lián)軍乘機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天津、北京很快相繼失陷”得出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慘敗的教訓;根據(jù)“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改用洋操訓練,使用新式槍炮”得出中國武器裝備和軍事制度落后;根據(jù)“清政府本想通過軍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國兵權”得出為了維護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1)根據(jù)“軍事制度的改革步入正軌,新軍也蓬勃發(fā)展起來”、“軍閥現(xiàn)象最終形成,并一躍而居于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支配地位”等信息可知,清末軍事改革沒有使清王朝達到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目的,新軍在辛亥革命中成為重要力量,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而袁世凱勢力也發(fā)展成為北洋軍閥集團。但清末的軍事改革采用西洋的技術裝備和軍事制度,創(chuàng)辦新式軍事學校和培養(yǎng)軍事人才,加速了中國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14、示例一、工場手工業(yè)時期(16世紀初到18世紀中期)特點:赤裸裸的搶劫和掠奪。如壟斷性貿易、殖民屠殺、販賣黑奴、爭霸戰(zhàn)爭等。影響:殖民國家獲得了大量財富,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發(fā)展和興旺;加劇了殖民地的落后,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19世紀初到19世紀中期)特點:進行商品輸出,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影響:為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攫取了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廉價原料,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對亞非拉的殖民掠奪,給當?shù)厝嗣駧砹松钪貫碾y,同時客觀上沖擊了這些地區(qū)相對落后的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