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與句式一、教學目標1.學生掌握文言虛詞與句式題型命題特點和命題規(guī)律;2.學生學習文言虛詞與句式新題型的解題方法,形成解題思路和技巧;3.學生注重積累,對文言虛詞與句式熟記于心。二、自主學習過程必備知識鏈接:㈠虛詞:

虛詞是“實詞”的對稱。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fā)生關系,發(fā)生什么樣的關系,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于、與、也、則、者、之。其中“因、以、于、則、之、乃、而”考試中比較常見。1、而連詞關系例句譯并列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哆^秦論》又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而且、并且承接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丁粗改箱洝岛笮颉肪?、接著,或不譯轉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秳駥W》但是、卻假設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恶T婉貞》如果、假如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吾恂恂而起?!恫渡哒哒f》連接狀語,可不譯代詞某所,而母立于茲?!俄椉管幹尽纺愕?、你復音虛詞而已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限止語氣,罷了2、以介詞表工具、方法等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豆讶酥趪病忿梢灾淙灰??!跺羞b游》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表提賓秦亦不以城予趙?!读H藺相如列傳》把表原因且吾以捕蛇獨存?!恫渡哒哒f》因、由于表時間、處所,同“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十月,自亦師乘風雪,……至于泰安?!兜翘┥接洝吩凇谋韺ο?,同“與”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和、跟、率領、帶領連詞表并列遞進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又、而且、并且表承接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而、或省去表目的作《師說》以貽之?!稁熣f》來、用來、以致表因果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因為表修飾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稓w去來兮辭》地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無以、有以足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今之臣無以易薛季昶。臣恐天下有識之士,聞之有以窺陛下也。奚足以語文事?因此、無法、有機會、夠得上(續(xù)表:)3、之結構助詞表修飾多于南畝之農夫?!栋⒎繉m賦》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秳駥W》不譯取消句子獨立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不譯賓語前置的標志何陋之有?《陋室銘》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譯音節(jié)助詞形容詞、副詞尾頃之,執(zhí)一象笏至?!俄椉管幹尽凡蛔g調整音節(jié)月出于東山之上?!冻啾谫x》無義代詞代人、物、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稁熣f》他(們)、它(們)指示代詞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這、那動詞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往,到……去(續(xù)表:)4、因介詞介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方式振聲激場,伺者因此覺知?!稄埡鈧鳌芬蛸e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因人成事。(《毛遂自薦》

因利乘便。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而欓T宴》因為、由于、趁機、趁著、憑借、經過、通過、依靠連詞表順承相如因持璧卻立?!读H藺相如列傳》于是、便名詞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原因、機會動詞蒙故業(yè),因遺策?!哆^秦論》依靠、順著、繼承5、于介詞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得復見將軍于此?!而欓T宴》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队伟U山記》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由于表比較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秳駥W》比、勝過表被動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被復音

詞于是承接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读H藺相如列傳》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在這、從這㈡文言句式:1、判斷句有標志形式例句“者……也”表判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也”、“……者,……”表判斷。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凹础薄澳恕薄皠t”“皆”“本”“誠”“亦”“素”“必”表判斷?!俺急静家隆!保ㄖT葛亮《出師表》)用“此……”、“是……”表示判斷的,可譯為“這(是)……”。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用“非”表示否定判斷。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無標志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可以轉化為“……者,……也”句式。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2、被動句有標志形式例句用介詞“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用介詞“于”引出行為的主動者,“于”放到動詞后,它的形式是:“動詞+于+主動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用“見”“見……于……”表被動。在動詞前用“見”或又在動詞后加“于”引進主動者。它的形式是:“見+動詞”或者“見+動詞+于+主動者”。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用“為”“為……所……”表示被動?!盀椤狈旁趧釉~前邊引出行為的主動者,它的形式是:“為+主動者+動詞”或者“為+主動者+所+動詞”。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動關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動詞”或者“被(受)+動詞+于+主動者”。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見”也表被動)無標志沒有語言標志,動詞從意念上表被動。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3、倒裝句主謂倒置形式例句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甚矣,汝之不惠?。ㄈ曛换荩∩跻樱。┒ㄕZ后置“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之…者…”為標志,即“中心詞+之(而)+后置定語+者”的形式?!爸笔嵌ㄕZ后置的標志。馬之千里者(《馬說》)用數量詞作定語時,數量詞大多數放在中心詞的后面。中心詞+數量詞。嘗貽余核舟一?!爸行脑~+之+后置定語(形容詞)”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賓語前置形式例句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余、吾、爾、自、之、是】+動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主+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主+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介+動?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賓+介+動余是以記之

(《捕蛇者說》用“之”“之為”或“是”將賓語前置.格式:主+賓+之(是)+動夫晉,何罪之有?(《燭之武退秦師》)“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亞父南向坐

(《鴻門宴》)

(續(xù)表:)狀語后置形式例句格式:動+以+賓申之以孝悌之義格式:動+于+賓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格式:動+乎(相當“于”)+賓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格式:形+于+賓長于臣(《鴻門宴》)

(續(xù)表:)4、省略句省略句形式例句主語的省略。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說》)謂語的省略。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賓語與兼語的省略屠懼,投(之)以骨。(蒲松齡《狼》)5、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格式形式例句表陳述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表示被動)、…之謂也(…說的就是…)、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用……做……)、唯……是(“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見…于…(表被動的固定格式)、與其……孰若……、與其……寧……(與其……不如(寧可)……)、與其……寧……(與其……寧可……)表疑問"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意思是"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么樣"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何……之為"?!昂稳纭保ㄔ趺礃樱啊危ê┮浴?“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憑什么,表示疑問。)文言固定格式表感嘆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這樣啊)表反問"無乃"又寫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豈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不亦……乎?"可譯為:"不……嗎?","難道不……嗎?"“亦”是副詞,用來加強反問語氣。"得無……乎"("得毋"、"得微"、"得非"),意思是"該不會"、"莫不是"、"只怕是"、"豈不是"、"莫非"等,表揣測、推測的疑問詞。"……孰與……"(跟......相......)、"……何如……"。用法相同。"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與"孰與"、"何如"這種用法相同的還有"孰若"、"孰如"、"何若"等。"何(奚、曷)以(用)……為""何以為""何……為"。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還要……干什么呢?"“為什么要…呢”,表反問的句式。"豈……哉(乎)"、"獨……哉",意思是"難道……嗎"(續(xù)表:)㈢關鍵能力與方法1、虛詞可以根據語境推敲,利用句式特點、語法知識、句子意思等來研究分析,從而確定虛詞意義與用法。方法具體闡釋典例分析語境句意推斷法根據上下文和句子的大意推斷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句子的大意是“堆積土石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這里興起”,由此確定“焉”是介詞兼指示代詞,相當于“于此”方法具體闡釋典例分析對稱分析法有些文言句子講究整齊、對稱,抓住這一點,我們可從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推知對應位置的另外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中“因”“乘”處于對應位置,“乘”是介詞“憑借”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憑借”的意思(續(xù)表:)方法具體闡釋典例分析語法辨析法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有些文言詞語,需將其代入句中,分析其在句子結構上的位置,以此來確定用法“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分別是“人”和“我”,賓語分別是“刀俎”和“魚肉”,前兩個“為”處于謂語位置,譯為“是”;末句中的“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反問的語氣助詞(續(xù)表:)方法具體闡釋典例分析判斷詞性法有些文言虛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可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之二蟲又何知”的“之”修飾“二蟲”,是代詞“這”;“燕趙之君”的“之”處于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是助詞“的”;“水為之”的“之”處于賓語位置,是代詞“它”(續(xù)表:)2、熟記下列能力訓練指津⑴⑵⑶三、合作探究---剖析典例:㈠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余聞而愈悲【答案】連詞,表承接“來”“就”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答案】連接狀語和動詞,表修飾3、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答案】連詞,表假設“如果”4、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答案】連詞,表因果“因而”5、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答案】代詞,通“爾”,“你”“你的”6、既而兒醒,大啼【答案】時間副詞詞尾,助詞。㈡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1、忠不必用矣,賢不必以【答案】動詞“使用”2、宮之奇以其族行【答案】動詞“率領”3、農民以鬻子者【答案】動詞“有”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答案】介詞“在,從”5、高祖以圣武定鼎【答案】介詞“依靠”6、背晉以歸梁【答案】表承接㈢寫出下面文言文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1)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2)?”孟嘗君曰:“有諸侯之(3)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重為(4)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5)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蓖踉唬骸翱傻寐労?6)?”孟嘗君曰:“夫(7)趙之兵非能強于(8)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9)民歲死者,何(10)也?以(11)其(12)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13)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14)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15)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16)救之(17)!”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18)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19)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20)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21)將有大變也?!蓖踉唬骸按笞兛傻寐労酰俊痹唬骸把嗖痪任?,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22)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23)因(24)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25),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26)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27)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28)魏。因(29)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1)且:______________

(2)奈何:______________(3)之:______________(4)為:________________(5)以:______________(6)乎:________________(7)夫:______________(8)于:________________(9)而:______________(10)何:______________(11)以:____________(12)其:______________(13)與:____________(14)所以:____________(15)為:____________(16)之:______________(17)之:____________(18)而:______________(19)之:____________(20)于:______________(21)之:____________(22)以:______________(23)以:____________(24)因:______________(25)矣:____________(26)乃:______________(27)且:____________(28)于:______________(29)因:____________答案:(1)副詞,將,將要(2)怎么辦(3)助詞,的(4)介詞,給,替(5)連詞,表示目的關系,來(6)句末語氣助詞,嗎(7)助詞,用于句首,表示要發(fā)議論或概述事物(8)介詞,比(9)連詞,表并列,可不譯(10)疑問代詞,為什么(11)連詞,因為(12)代詞,它的,指魏國的(13)介詞,和,跟,同(14)連詞,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15)介詞,給,替(16)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17)代詞,它,代魏國(18)連詞,表承接關系,不譯(19)助詞,的(20)介詞,向(21)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22)介詞,把(23)副詞,再,又(24)介詞,依靠,憑借(25)助詞,可不譯(26)副詞,就(27)連詞,并且(28)介詞,向(29)副詞,于是[參考譯文]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了這件事,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您替我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了諸侯援救,那么國家可以存續(xù)下來。”魏王說:“我希望您去做這件事!”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兵車。孟嘗君到了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國!”趙王說:“我不能借?!泵蠂L君說:“我冒昧地借兵,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壁w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孟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強大,魏國的軍隊并非比趙國的軍隊弱小。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年年戰(zhàn)亂且百姓沒有年年死亡,但魏國的土地年年戰(zhàn)亂且百姓年年有死亡的,為什么?因為魏國在西邊做趙國的屏障?,F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與秦國歃血結盟,這樣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趙國的土地也將年年戰(zhàn)亂,百姓也將年年死亡。這就是我所說的效忠于大王。”趙王答應了,為魏國派出十萬士兵、三百輛兵車。孟嘗君又北上拜見燕王說:“現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希望大王前去援救魏國!”燕王說:“我國年成歉收兩年了,現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怎么能辦得到呢?”孟嘗君田文說:“跋涉幾千里去援救別人,這有利于燕國。現在魏王出了國門便看見秦軍,即使想跋涉幾千里去援助他人,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孟嘗君田文說:“我給大王獻上有利的計策,但大王不采用我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恐怕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毖嗤跽f:“我可以聽聽這個大的變化嗎?”孟嘗君說:“燕國不援救魏國,魏王就會屈節(jié)割地,把一半的國土送給秦國,秦兵一定會離開魏國。秦兵離開魏國后,魏王傾盡韓國、魏國的軍隊,又向西借秦國軍隊,再依靠趙國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兵力攻打燕國,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燕國是跋涉幾千里去援助他人好,還是一出去就看見敵軍好?對于四國軍隊來說路程很近而且運輸也方便,這對大王有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我聽從您的?!庇谑菫槊蠂L君派出八萬士兵、二百輛兵車,跟從孟嘗君。魏王非常高興地說:“您借到燕國、趙國這么多士兵,而且很快啊?!鼻赝醴浅?只?,割讓土地向魏國請求講和。魏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士兵,并且封賞了孟嘗君田文。㈣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余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選自《東坡志林·卷五》)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蘇先生說:圣人不能創(chuàng)造時勢,也不能違背時勢。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不違背時勢罷了。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____________②諸侯相并____________③其勢足以建侯樹屏____________答案:①設置②吞并③勢力3.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并解釋。①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____________②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____________③其勢足以建侯樹屏____________答案:①代詞,放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②助詞,表判斷語氣③代詞,他們的[參考譯文]蘇先生說:圣人不能創(chuàng)造時勢,也不能違背時勢。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不違背時勢罷了。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諸侯如果無罪就不可以剝奪他們的封國,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分封制度、設置郡守,能行得通嗎?這就是所說的不能創(chuàng)造時勢。周朝衰落,諸侯互相吞并,齊國、晉國、秦國、楚國的國土都達到方圓一千余里,他們的勢力足夠來分封諸侯、樹立屏障。到了七國國君都稱了王,做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終究沒有分封諸侯。世人害怕諸侯造成的災禍已經很久了,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這一點。四、當堂訓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㈠文言句式判斷:1、栗者,民之所種。(判斷)

2、而君幸于趙王。(被動)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被動)4、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被動)5、莫我知也乎?(賓語前置)6、微斯人,吾誰與歸?(賓語前置)7、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8、是以后世無傳矣。(賓語前置)㈡判斷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譯:1、后置定語:⑴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⑵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驢》)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2、賓語前置:⑶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譯文:“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⑷問女何所思?(《木蘭辭》)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么?”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蛟唬?徐)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