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初中物理壓力與壓強問題1.如所示,一密度均勻的實心物塊放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為p,若沿虛線將該物塊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為p',則()A.p<p' B.p>p' C.p=p' 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詳解】設原來物體的重力為G原,梯形的下表面積為S1;給原來的物體增加G部分的物體,如圖所示,成為規(guī)則物體,那么,整個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沿虛線將該物塊切去一部分,設此時剩余部分的重力為G',梯形的下表面積為S2,根據第一幅圖的情況可知,質量和面積是等比例減小的,所以總壓強是不變的。根據關系可知:;根據p總相等可得:那么:所以:p>p′;故選B。2.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體A、B高度相等,其底面積S的大小關系為SA>SB.現分別從兩柱體的上表面沿豎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發(fā)現A、B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壓強恰好均相等.則關于對切去部分的質量△mA、△mB以及底面積△SA、△SB的判斷,正確的是()A.△SA>△SB,△mA=△mB B.△SA>△SB,△mA>△mBC.△SA<△SB,△mA>△B D.△SA<△SB,△mA<△mB【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因為p==ρgh,柱體A、B高度相等,且分別從兩柱體的上表面沿豎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剩余部分對地面的相等,所以有:ρAgh=ρB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據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相等,所以有:ρA(SA﹣△SA)gh=ρB(SB﹣△SB)gh,則SA﹣△SA=SB﹣△SB,又因為SA>SB,所以,△SA>△SB,故CD錯誤;因為SA>SB,柱體A、B高度相等,所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又因為ρA=ρB,所以,mA>mB,切去部分后A、B剩余部對地面的壓力相等,所以有:(mA﹣△mA)g=(mB﹣△mB)g,即mA﹣△mA=mB﹣△mB,所以,△mA>△mB,故A錯誤,B正確.故選B.3.把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正方體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若把甲疊放在乙上面,如圖所示,則乙對地面的壓強為:A.p1+p2 B.p12+p22C. D.【答案】D【解析】【詳解】設兩正方體的密度為,邊長分別為和,甲正方體的邊長乙正方體的邊長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時,乙對桌面的壓力:乙對桌面的壓強:故選D4.裝有水的薄壁輕質柱形容器,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現將A、B、C三個實心物體分別浸沒水中(水沒有溢出);發(fā)現放入A物體時,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增加量與容器對桌面壓強增加量的比值最??;放入C物體時,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增加量與容器對桌面壓強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則A、B、C三物體密度滿足的條件是()A.ρA>ρB,ρA>ρC B.ρA<ρB,ρA<ρCC.ρA>ρB,ρA<ρC D.ρA<ρB,ρA>ρC【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設物體的質量為m,則容器對地面壓強的增加量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增加量由題知由于水的密度是確定的,物體的密度越大,比值越小,所以可知A的密度最大,C的密度最小。故選A。5.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輕質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F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從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質量的變化量相等。若甲切去部分高度為,乙抽出部分高度,它們剩余部分的質量分別為、,則()A.>,<B.>,>C.<,>D.<,<【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因為甲為規(guī)則圓柱體,乙為規(guī)則容器,則甲對地面的壓強p甲=ρ甲gh甲乙對容器底的壓強p乙=ρ乙gh乙因為他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p甲=p乙即ρ甲gh甲=ρ乙gh乙由圖可知h甲<h乙,所以ρ甲>ρ乙因為甲、乙質量的變化量相等即由圖可知:底面積S甲>S乙,所以由得,對地面的壓力F甲=p甲S甲F乙=p乙S乙因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因為他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壓力等于重力,所以G甲>G乙則由G=mg知m甲>m乙因為而且所以故選C。6.如圖甲,體積為1000cm3的實心均勻正方體A,自由放置在底面積為200cm2、高為16cm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容器重力為10N;底面積50cm2、高為10cm的長方體B通過一輕質細線懸掛于天花板,細線拉力為12N,A與B相距7cm,現往容器中注入某種液體,當液體深度為15cm時,細線拉力變?yōu)?0N,如圖乙,此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500P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液體的密度為0.8g/cm3B.從甲圖到乙圖,A物體克服重力做功42JC.從甲圖到乙圖,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增加了34ND.若輕輕剪斷乙圖中細線,待AB物體靜止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2350Pa【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液體深度為15cm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500Pa,由此可求液體的密度容器中的液體為水,故A錯誤;B.由題意知物體B的重力為12N,但在乙圖中細線的拉力變成了10N,由此可知物體A對物體B的支持力為2N,所以B對A的壓力也為2N。由乙圖可知,物體A被液體浸沒的深度物體A是體積為1000cm3的實心均勻正方體,故其邊長為10cm,所以物體A在乙中排開液體的體積所以物體A受到的浮力故可得物體A的重力從甲圖到乙圖,A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故B錯誤;C.乙容器中水的體積乙容器中水的質量乙中水的重力從甲圖到乙圖,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其增大值等于水的重力與B對A的壓力之和故C錯誤;D.乙圖中剪斷繩后,以AB兩物體為整體,其整體的質量其整體體積為其整體的密度為因為其整體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該整體在水中處于沉底狀態(tài),由于兩物塊的高度之和為20cm,而容器高度只有16cm,所以該整體有4cm高度露出水面,整體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容器所剩體積所以溢出水的體積溢出水的重力容器內所剩水的重力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重力、所剩水的重力、物塊A的重力、物塊B的重力之和所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故D正確。故選D。7.如圖所示,底面積不同的甲、乙兩個實心圓柱體,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甲>F乙.若將甲、乙分別從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則截去部分的質量△m甲、△m乙的關系是A.△m甲一定小于△m乙 B.△m甲可能小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 D.△m甲可能大于△m乙【答案】C【解析】【詳解】因為甲、乙兩個實心圓柱體對地面壓力F甲>F乙,由圖可知S甲>S乙,由壓強公式:可知,,對于自有放置在水平面的上柱體,還可以用計算物體的壓強,由圖可知,h甲<h乙,所以得到:ρ甲>ρ乙.若將甲、乙分別從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則甲截去部分對地的壓強大于乙的,因為受力面積沒有發(fā)生變化,則截去部分對地的壓力大于乙對地的壓力,水平面上放置的物體壓力等于重力,所以△G甲>△G乙,即Δm甲>Δm乙.故選C.8.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積為S的薄壁圓筒形容器,內盛某種液體,將質量分別為、、,密度分別為、、的均勻實心小球A、B、C放入液體中,A球漂浮、B球懸浮、C球下沉,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若,則B.將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C.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D.三球放入液體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答案】C【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懸浮,小球C沉底;(1)當時三小球的重力相等,物體懸浮或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體下沉時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判斷三小球受到的浮力關系;(2)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沉底,將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據此判斷剩余部分在液體中的狀態(tài);(3)由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相等時懸浮可知液體的密度,小球A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A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求出只取出A球時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的高度;(4)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根據求出B球和C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進一步求出三球放入液體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利用求出容器內液體上升的高度,利用求出三球放入液體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變化量?!驹斀狻坑蓤D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懸浮,小球C沉底;A.若,則三個小球的重力相同,因物體懸浮或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體下沉時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則小球A和B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小球C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則,故A錯誤;B.因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沉底,則將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剩余部分一定仍沉底,故B錯誤;C.由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相等時懸浮可知,液體的密度為,小球A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由可得,小球A排開液體的體積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降低的高度故C正確;D.因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由可得,B球和C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分別為,三球放入液體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容器內液體上升的高度三球放入液體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變化量故D錯誤。故選C。9.如圖,厚度不計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內裝有水,上端固定的細線懸掛著正方體M(不吸水)豎直浸在水中,M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水的深度為11cm。已知容器底面積是200cm2,重為4N,正方體M邊長為10cm,重20N;若從圖示狀態(tài)開始,將容器中的水緩慢抽出,當容器中水面下降了6cm時,細繩剛好被拉斷,立即停止抽水,不計細繩體積與質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如圖未抽出水時,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為26NB.細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8NC.M最終靜止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900PaD.M最終靜止后,M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1200Pa【答案】C【解析】【詳解】A.物體M的底面積SM=L2=(10cm)2=100cm2=0.01m2若容器內沒有物體M,水的深度為11cm時水的體積V=S容h=200cm2×11cm=2200cm3這些水的質量m=ρ水V容=1.0g/cm3×2200cm3=2200g=2.2kg因物體M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F=G容+G水+F浮=G容+G水+G排即:未抽出水時,容器內水和物體M的共同作用效果與2.2kg水的作用效果相同,則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F=G容+mg=4N+2.2kg×10N/kg=26N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原來正方體M浸入水中深度h1=(1﹣)L=×10cm=8cm水面下降6cm時正方體M浸入水中深度h2=h1﹣△h=8cm﹣6cm=2cm則物體M排開水的體積V排=SMh2=100cm2×2cm=200cm3=2×10﹣4m3此時正方體M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所以細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拉=G﹣F浮=20N﹣2N=18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細繩剛好被拉斷時,容器內水的深度h3=h﹣△h=11cm﹣6cm=5cm容器內剩余水的體積V水剩=S容h3﹣V排=200cm2×5cm﹣200cm3=800cm3當物體M恰好浸沒時,需要水的體積V水=(S容﹣SM)L=(200cm2100cm2)10cm=1000cm3>800cm3所以,細繩被拉斷、M最終靜止后,M沒有浸沒,則此時容器內水的深度h4===8cm=0.08m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ρ水gh4=1.0×103kg/m3×10N/kg×0.08m=800Pa故C錯誤,符合題意;D.M最終靜止后,排開水的體積V排′=SMh4=100cm2×8cm=800cm3=8×10﹣4m3正方體M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G﹣F浮′=20N﹣8N=12NM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M===1200Pa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0.如圖所示的兩個容積相同的圓筒形容器,分別裝滿不同的液體,已知距容器底部距離相等的A、B兩點處液體壓強pA=pB,則兩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力F甲、F乙和壓強p甲、p乙的關系是()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察液體壓強和壓力的比較。突破點是要明確液體壓強公式中h的意義,從而得到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另外在比較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時,要分成上下兩部分來考慮,上部分壓強相等,下部分h相等,從而得出結論?!驹斀狻恳后w壓強公式中,h表示待測點到自由液面的距離,因此,而,所以。由于兩容器容積相等,根據公式,兩液體的質量,兩容器底所受的液體壓力等于液體重力,所以;A點下面液體產生的壓強大于B點下面液體產生的壓強,而兩容器中上部分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故選A11.如圖所示,有兩個正方體實心物體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重24N,B重3N。若物體B對A的壓強與此時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則物體A的密度ρA與物體B的密度ρB之比為()A.1:2 B.27:8 C.8:27 D.3:1【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因為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物體B對A的壓強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因為物體B對A的壓強與此時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即pA=pB,所以,由以上兩式解得又因為實心正方體的重力所以,物體A與物體B的密度之比故選C。12.如圖所示,A、B兩個柱形容器(SA>SB,容器足夠高),分別盛有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質量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可能等于p乙B.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一定大于p乙C.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一定小于F乙D.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一定大于p乙【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由題知m甲=m乙根據重力大小公式G=mg得G甲=G乙由圖可知h甲>h乙,V甲>V乙由密度公式得ρ甲<ρ乙由于是柱形容器,有V=hS,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壓強定義式和密度公式可得,液體對容器底面壓力為F=pS=ρghS=ρVg=mg=G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又根據SA>SB,得p甲<p乙A.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質量的甲、乙液體后,有m甲’=m甲+Δm,m乙’=m乙+Δm根據m甲=m乙得m甲’=m乙’則可得出p甲′<p乙′故A錯誤;B.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甲、乙液體后,m甲’=m甲-ΔVρ甲,m乙’=m乙-ΔVρ乙根據m甲=m乙,ρ甲<ρ乙得m甲’>m乙’則G甲’>G乙’故無法得出p甲′與p乙′的確定關系,故B錯誤;C.分別向A、B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m甲′=m甲+ρ甲ΔhS甲,m乙′=m乙+ρ乙ΔhS乙故G甲′=G甲+ρ甲gΔhS甲,G乙′=G乙+ρ乙gΔhS乙則p甲′=p甲+ρ甲gΔh,p乙′=p乙+ρ乙gΔh根據p甲<p乙,ρ甲<ρ乙得p甲+ρ甲gΔh<p乙+ρ乙gΔh即p甲′<p乙′故C正確;D.分別從A、B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體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m甲′=m甲-ρ甲ΔhS甲,m乙′=m乙-ρ乙ΔhS乙故G甲′=G甲-ρ甲gΔhS甲,G乙′=G乙-ρ乙gΔhS乙則p甲′=p甲-ρ甲gΔh,p乙′=p乙-ρ乙gΔh故無法得出p甲′與p乙′的確定關系,故D錯誤。故選C。13.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實心長方體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現各自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且將切去部分疊放到對方上面,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下列做法中,符合實際的是A.如果它們原來的壓力相等,切去相等質量后,p甲一定大于p乙B.如果它們原來的壓力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甲一定小于p乙C.如果它們原來的壓強相等,切去相等質量后,p甲可能大于p乙D.如果它們原來的壓強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甲一定大于p乙【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A.如果兩物體原來的壓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質量,剩余質量、壓力都相等,但甲的接觸面積大,對水平面的壓強較?。籅.如果兩物體原來的壓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厚度,根據體積公式V=Sh,h相同,,得到V甲>V乙,甲剩余的質量小于乙剩余的質量,甲的壓力小于乙的壓力,根據壓強公式,,,可以得到p甲<p乙;C.兩個物體原來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由圖知甲的重力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質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積不變,乙剩余的重力大于甲剩余的重力,也就是乙對水平面的壓強小于甲對水平面的壓強;D.甲、乙都是長方體即柱體,壓強用p=ρgh分析,它們原來的壓強相同,由公式p=ρgh知,甲物體的密度較大,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積不變,甲減小的重力大于乙減小的物重,甲對水平面的壓強小于乙對水平面的壓強.14.如圖所示,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若在兩容器中分別抽出相同高度的液體,則抽出液體的質量△m甲、△m乙的關系是A.△m甲一定小于△m乙B.△m甲可能等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D.△m甲可能大于△m乙【答案】A【解析】【詳解】由知道,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是:F=pS=ρ液ghS,因為甲、乙兩種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即ρ甲gh甲S甲=ρ乙gh乙S乙,由圖知道,h甲>h乙,所以ρ甲S甲<ρ乙S乙;若在兩容器中分別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體,則抽出液體的質量分別是:△m甲=ρ甲△hS甲,△m乙=ρ乙△hS乙,由以上分析知道,△m甲<△m乙,故只有A符合題意。15.將質量相等且分布均勻的圓柱體甲、乙放在水平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均切去高度?h,甲、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與切去部分高度?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初始高度h甲<h乙B.甲、乙初始壓強p甲<p乙C.ρ甲>ρ乙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質量,甲、乙剩下部分對地面的壓強一定是【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可知,當沿水平方向均切去高度?h時,壓強最先變?yōu)?的是乙,說明乙的高度小于甲的高度,故A錯誤;B.當?h=0時,根據圖可以看出甲的壓強大于乙的壓強,故B錯誤;C.切去相同的高度,則減小的壓強為,根據圖像可以看出切去相同的高度,甲減少的壓強大于乙減少的壓強,所以根據可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正確;D.因為初始壓強甲的壓強大于乙的壓強,且甲和乙的質量相同,所以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力相同,根據公式得,甲的底面積小于乙的底面積,甲和乙的質量相同,所以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力相同,切去相同的質量,則減小的壓力相同,所以剩余部分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力相等,因為甲的底面積小,根據公式得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大于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故D錯誤。故選C。二、初中物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6.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后面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形成了較大的光斑,此時光斑離透鏡12.0厘米,若將透鏡遠離白紙則光斑變小,則焦距可能小于12.0厘米也可能大于12.0厘米B.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虛像,它不是能量的聚集C.水中鉛筆看起來變彎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我們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而成的等大虛像【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后面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形成了較大的光斑,此時光斑離透鏡12.0厘米,若將透鏡遠離白紙則光斑變小,根據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通過焦點,太陽光是相當于平行光的,所以白紙越靠近凸透鏡,光斑越大,則焦距是大于12.0cm的,A錯誤;B.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所形成的暗區(qū),不是物體的像,B錯誤;C.水中鉛筆看起來變彎折是由于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C正確;D.我們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形成的,不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而成的等大虛像,D錯誤。故選C。17.如圖,小明在實驗室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先把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發(fā)現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圖的四個實驗情境中,能夠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A.B.C.D.【答案】B【解析】【詳解】A.把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發(fā)現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說明此時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由圖甲可得,此時像距為15cm,故可以得到化簡可得此外,由圖甲可知,像距為15cm時,物距在窗外,說明此時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15cm,且光路可逆,若物距為15cm時,像的位置應該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圍。選項A圖中物距為10cm,此時像距應該超出光具座范圍或成虛像,故A不符合題意;B.此時物距約為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為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滿足和焦距更接近15cm的條件,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C.若此時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則物距等于像距為20cm,則焦距為10cm,更接近7.5cm,不符合題意;D.若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則像距為12cm,此時蠟燭應該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圍,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8.小軍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蠟燭放置在35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的虛像B.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放大的像D.該實驗現象能說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答案】C【解析】A.光屏上能呈現燭焰的像,說明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錯誤;B.凸透鏡成實像時,都是倒立的,成虛像時是正立的,如圖成的是實像,是倒立的,故B錯誤;C.由圖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間,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放大的像,故C正確;D.該實驗現象能說明投影機的成像特點,而照相機利用的是成縮小實像的規(guī)律,故D錯誤;故選C。點睛: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荚嚨膬热荩瑧斡浲雇哥R的成像規(guī)律,有些同學總是記不住,要下點功夫,可以結合成像光路圖進行練習、記憶。1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歡同學先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左側某一位置,把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右側,然后移動光屏,恰好在凸透鏡右側26cm處的光屏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的像,則()A.焦距可能是8cmB.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時,將光屏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光屏上才會出現倒立放大實像C.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然后將蠟燭逐漸靠近凸透鏡的過程中,像的大小會變小D.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然后把凸透鏡往右移動2f,所成的像也會往右移動,且移動距離小于2f【答案】C【解析】【詳解】A.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知,在光屏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的像,那么像距符合關系式,因為,所以,可解得所以焦距不可能是8cm,A項不合題意;B.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時,由于,這時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凸透鏡的右側是不能成像的,B項不合題意;C.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然后將蠟燭逐漸靠近凸透鏡的過程中,根據凸透鏡的動態(tài)成像規(guī)律可知,像的大小會變小,選項C符合題意;D.若將此蠟燭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然后把凸透鏡往右移動2f,這個過程分兩個階段,物距還在小于一倍焦距時,所成的虛像往左移動到無窮遠處,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后,會成實像,所成的實像會從右端無窮遠處往左移動,D項不合題意。20.如圖所示,紙筒底部中心開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開兩個小孔b、c,蠟燭放在紙筒前,此時光屏上觀察到三個像.在b、c兩孔處放置兩相同的三棱鏡,同時移動光屏,到某一位置時光屏上只出現一個清晰的更亮的像.則b、c兩小孔處三棱鏡放置的方式可能是A. B. C. D.【答案】A【解析】【詳解】三棱鏡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會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則在b、c兩處放置的三棱鏡的方式應該是凸透鏡的形狀(中間厚,邊緣?。?,故BCD項不符合題意,A項符合題意。21.如圖所示,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4c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的應用是投影儀,且凸透鏡的焦距小于12cmB.只將凸透鏡向左移動,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像C.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近視眼鏡,凸透鏡和光屏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上會成清晰的像D.將蠟燭移到距離凸透鏡18cm,向右調節(jié)光屏到適當位置,在光屏上可能得到放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42-2025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測定
- GB/T 45211.2-2025小麥抗病蟲性評價技術規(guī)程第2部分:葉銹病
- 清潔服務外包協(xié)議
- 建筑行業(yè)臨時用工勞動合同
- 國際油氣貿易合同文檔
- 環(huán)保產業(yè)投資協(xié)議書
- 出借咨詢與服務協(xié)議
- 在線醫(yī)療咨詢平臺推廣合作協(xié)議
- 銷售承包的合同
- 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投資合同
- 【《蘇泊爾公司存貨管理的優(yōu)化建議分析》13000字論文】
- 2024年車載SoC發(fā)展趨勢及TOP10分析報告-2024-09-零部件
- 伽馬數據: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yè)趨勢及潛力分析報告
- 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下冊全冊課件(2024年春季版)
- 高一英語完形填空專項訓練100(附答案)及解析
- 收費站稽查管理制度
- NB-T31056-2014風力發(fā)電機組接地技術規(guī)范
- DL5190.5-2019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guī)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統(tǒng)
- 農信銀支付系統(tǒng)文檔
- 華為認證HCIA-Security安全H12-711考試題庫及答案
- 建筑工地春節(jié)前安全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