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_第1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_第2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_第3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_第4頁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中國教育史)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題后含答案及解析)題型有:1.單項選擇題2.辨析題3.簡答題4.分析論述題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古代文獻記載中,我國西周時期設在王都的小學和大學,總稱為()。(2008年)A.都學B.鄉(xiāng)學C.國學D.官學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西周教育制度的掌握情況。西周時期,設在王都的小學、大學,總稱為國學;設在王都郊外六鄉(xiāng)行政區(qū)中的地方學校,總稱為鄉(xiāng)學。因此,本題選C。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種族生活相適應的、天性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xiàn)形式;教育既無須周密地考慮使它產生,也無須科學予以指導,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边@種教育起源說屬于()。(2010年)A.神話起源說B.生物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旨在考查教育起源說。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在其所著的《動物界的教育》一書中,從生物學的角度認為,動物生存競爭的本能是教育產生的基礎,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美國教育家孟祿,在其所著《原始部落及其最簡單形式的教育》一書中,對“生物起源說”進行批判,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為兒童對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產生的基礎,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蘇聯(lián)的教育研究者對前兩種教育起源說進行批判,他們依據(j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及《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等著作,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fā),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提出了教育的“勞動起源說”。因此,本題選B。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3.西周時期貴族家庭的兒童教育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要求,在其最初階段更為注重()。(2012年)A.學習計數(shù)和練習寫字B.訓練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D.養(yǎng)成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西周教育制度的熟悉程度。西周時期,貴族子弟的訓練過程,先經過家庭教育,然后才進行學校教育。在家庭中,從小就進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習慣的教育,進而教以初步的禮儀規(guī)則,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內事。從7歲開始進行男女有別的教育,男女兒童的教育開始分途。女子接受女德教育,為將來成為賢妻良母作準備,其教育局限在家庭內,相對地被輕視。比較夏代、商代,西周的貴族家庭教育已有較大的進步,能按兒童年齡的發(fā)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家庭教育的過程也有較明顯的計劃性。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4.據(jù)《禮記.王制》記載,西周天子和諸侯所設大學分別稱為()。(2014年)A.成均泮宮B.辟雍庠序C.辟雍泮宮D.辟雍澤宮正確答案:C解析:《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日辟雍,諸侯曰泮宮?!贝髮W的教育,服從于培養(yǎng)統(tǒng)治者的需要,學大藝,履大節(jié)。因此,本題選C。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5.西周學校以“六藝”為課程,根據(jù)程度分別安排在小學或大學學習,其中被稱為“小藝”,安排在小學學習的是()。(2015年)A.詩書B.禮樂C.射御D.書數(shù)正確答案:D解析:在古代,“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又有“大藝”“小藝”之分,書、數(shù)為小藝,是西周小學的課程;禮、樂、射、御為大藝,主要是大學的課程。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6.《大學》是儒家學者論述大學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學的終極目標是()。(2017年)A.“明明德”B.“止于至善”C.“化民成俗”D.“明人倫”正確答案:B解析:《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是儒家對大學教育的目的和為學做人目標的綱領性表達,“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7.“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觀點的提出者是()。(2007年)A.孔子B.孟子C.荀子D.莊子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孟子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孟子道性善”是其中重要的一派觀點,而且是第一次從理論高度對人自身本質加以認識和闡述,并形成論證政事必先論證教育、論證教育必先論證人性的思維習慣。孟子以為,仁義禮智這些人的“良知”“良能”,是人所固有的。但同時,孟軻的“性善論”卻又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成為其教育思想的基礎。其一,“性善論”說明了人性是人類所獨有的、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屬性。其二,“性善論”還包含了一個人類種系發(fā)展的前提在內。所以人性的善是人類學習的結果,是人類緩慢進化的結果。其三,“性善論”不僅揭示了人之“類”,而且揭示了人之“故”。人性之“故”就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孟子認為教育是擴充“善性”的過程。盡管他說仁義禮智是“我固有之”,但他又不認為人生來就具備現(xiàn)成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質,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道德的可能性。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謂“端”,是指事物的開頭或緣由。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心理傾向不過是仁義禮智的起始點或可能性??赡懿坏扔趯崿F(xiàn),要將“四端”轉化為現(xiàn)實的道德品質,需要靠學習與教育,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孟軻以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導人保存、找回和擴充其固有的善端。沒有教育,不要說性善,人就幾乎無異于禽獸了。孟子所說的“善端”只是人的某種可能性,將可能變成現(xiàn)實,要靠教育、物質生活條件、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促使人所固有的“善端”成長起來。題中原始材料充分反映了孟子教育學說的“內發(fā)論”特點??鬃拥乃枷氩痪邆溥@樣鮮明的特點,荀子的教育思想屬于“外鑠論”,而莊子是反對傳統(tǒng)的學問之道的。因此,本題選B。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8.孔子重視啟發(fā)式教學,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朱熹對“憤”的解釋是()。(2008年)A.“達其辭”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開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正確答案:D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孔子的教學方法之“啟發(fā)誘導”的掌握。他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朱熹《論語集注》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fā)謂達其辭?!敝R模塊:中國教育史9.春秋戰(zhàn)國之際,儒墨兩家并稱“顯學”,在教育問題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張是()。(2010年)A.重視道德教育B.重視文史教育C.輕視禮樂教育D.輕視科技教育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墨家的教育思想之科學和技術教育。墨家的自然科學教育有很高的造詣,涉及數(shù)學、光學、聲學、力學以及心理學等許多方面,其教育內容的科學價值在當時居世界領先地位。而儒家則重視的是以仁、禮為中心的人倫教育,忽視的是科學技術教育。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0.被朱熹稱為“為學之序”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2011年)A.《大學》B.《中庸》C.《論衡》D.《白鹿洞書院揭示》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中庸》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吨杏埂穼糯逃碚摰呢暙I在于它對學習過程的闡述?!吨杏埂分械摹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把學習過程具體概括為學、問、思、辨、行五個先后相續(xù)的步驟,這一表述概括了知識獲得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順序。學、問、思、辨、行被后世學者引為求知的一般方法和途徑,朱熹曾稱之為“為學之序”,列為《白鹿洞書院揭示》的重要規(guī)定,因此產生了很大影響。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1.先秦墨家所倡導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內容是()。(2011年)A.政治教育B.科技教育C.藝術訓練D.軍事訓練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先秦墨家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墨家所倡導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學和技術教育以及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育。政治和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兼愛”“非攻”和“尚賢”??茖W和技術教育包括生產和軍事、科學技術知識教育及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其目的在于幫助兼士獲得“各從事其所能”的實際本領。墨家的自然科學教育有很高的造詣,涉及數(shù)學、光學、聲學、力學以及心理學等許多方面,是先秦墨家所倡導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內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育包括認識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邏輯的教育,其目的在于訓練和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善于與人論辯,以雄辯的邏輯力量去說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2.下列引語最符合孔子關于教育對象主張的是()。(2014年)A.“唯上智與下愚不移”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仕而優(yōu)則學”D.“自行惰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正確答案:A解析:孔子認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有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變的。所以他主張:“有教無類”,對每一個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沒有貧富貴賤的區(qū)別。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3.《學記》所闡述的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早在孟軻時就已提出,他將其闡述為()。(2015年)A.“不陵節(jié)而施”B.“學不躐等”C.“當其可”D.“盈科而后進”正確答案:D解析:“不陵節(jié)而施”“學不躐等”是《學記》對于循序漸進原則的闡述;“當其可”是《學記》對于及時施教原則的闡述,是說要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盈科而后進”是孟子對于循序漸進原則的闡述,強調學習和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孟子認為,讀書正確的進程應當像源源不斷的流水那樣,注滿一個洼坎之后再注入下一個洼坎,未注滿時絕不下流,由此漸次流入大海。而教學也應當像流水那樣,注意每一個知識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注意學習的知識的連續(xù)性,按照一定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4.“君子之學也,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這一學習過程論述出自()。(2016年)A.《論語》B.《墨子》C.《孟子》D.《荀子》正確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荀況對于學習過程的分析與看法。荀子說:“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奔淳拥膶W習,進入到耳朵,明通在心,灌注在全身,表現(xiàn)在行動上?!叭牒醵敝傅氖恰奥勔姟?,“箸乎心”指的是“知”,“布乎四體”指的是“行”,“行乎動靜”指的是貫通到全身,并在行為舉止上表現(xiàn)出來。荀子尤其強調聞見,以為聞見是學習的起點、基礎和知識的來源,人的學習開始于“天官之當簿其類”,即耳、目、鼻、口、形等感官對外物的接觸。不同的感官與不同種類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屬性相接觸后,就形成了不同的感覺,又使進一步的學習活動成為可能。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5.在中國教育史上,提出對知識要堅持“效驗”“有證”、對師長要敢于質疑問難的教育家是()。(2008年)A.墨翟B.孟軻C.王充D.韓愈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王充“論學習”的有關知識。王充強調“以心原物”“是非者、不徒耳目,必開心意”。王充認為,分辨知識真?zhèn)蔚囊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堅持“效驗”“有證”的原則,要使立論成立,不僅僅要有雄辯的推理,更要有事實的根據(jù)、有實踐的檢驗。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6.對于先秦儒家學者所概括出的五種人倫關系,董仲舒最為強調的三種是()。(2009年)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婦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婦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內容。所謂“王道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盡管“三綱”思想并非由董仲舒首先提出,但他對此進行了系統(tǒng)論證并使之在教育和倫理實踐中產生深刻影響。從此以后,臣忠、子孝、妻順成為封建社會中最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7.漢代察舉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2010年)A.孝廉B.達于教化C.賢良方正D.茂材正確答案:A解析:作為兩漢仕進制度主體的察舉制是從漢文帝時開始的,察舉發(fā)展為一種比較完備的入仕途徑,并得以真正確立其在兩漢仕進制度中的主體地位,則是在武帝時期。在元光元年(前134年)產生了歲舉性的科目,即孝廉一科,而且人數(shù)也有了具體的規(guī)定,這標志著察舉以選官常制的姿態(tài)登上了漢朝仕進的舞臺;武帝時察舉取士的范圍有所擴大,由原來基本限于現(xiàn)任官吏的范圍擴大到布衣之士,察舉科目也于“賢良”之外,增加了“孝廉”“秀才”等新科目;在選舉考試中,儒家學者受到特別的優(yōu)待,開創(chuàng)了察舉制主要以儒術取士的新局面。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孝廉科就是察舉孝子廉吏。漢惠帝、呂后都曾有詔舉“孝悌力田”之舉。漢武帝確立了獨尊儒術的基本政策,選拔統(tǒng)治人才特別重視人的品德。根據(jù)儒家的思想,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任官從政以廉為方,因此,察舉孝廉被確定為選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為漢代察舉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察舉孝廉原為兩個科目,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就是舉孝一人,察廉一人。然而終兩漢之世,孝廉往往連稱而混同于一科。因此,本題選A。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8.隨著“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國經學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標志是()。(2011年)A.設置博士B.守師法家法C.建立察舉制D.創(chuàng)辦太學正確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太學”。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為博士置弟子,標志著太學的正式設立,也意味著以經學教育為基本內容的中國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確立。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19.“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边@句強調知識作用的話出自()。(2014年)A.荀況B.王充C.王安石D.顏元正確答案:B解析:“人有知學,則有力矣”,意思是說,人有了知識,就有了力量,出自東漢哲學家王充的無神論著作《論衡》。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0.漢代實施察舉制度,貫徹儒家“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謂“材”是指()。(2014年)A.經述之才B.吏治之才C.辭章之才D.貨殖之才正確答案:B解析:“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即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薦上來,經過考核再加以錄用,使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和社會上的各類人才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任官唯賢。這是董仲舒為了克服官吏任用過程中論資排輩的現(xiàn)象提出的,是對官吏管理和選拔的規(guī)定,標志著漢代選仕制度的一大改進。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1.王充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鴻儒,其有別于儒生、通人的顯著特征是()。(2016年)A.博賢古今B.講注章句C.興論立說D.上書正確答案:C解析:“鴻儒”為能獨立思考,著書立說,有自己的見解的人。其最明顯的特征是能夠“靜思著文,連結篇章”“興論立說”。王充的培養(yǎng)目標為:第一是“鴻儒”;第二是“文人”;第三是“通人”;第四是“儒生”。他認為死守章句只能培養(yǎng)“章句之生”,對社會沒有用處;只有培養(yǎng)博古通今、著書立說的“鴻儒”,才對社會有好處。這種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主張是很有見地的。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2.科舉考試中偏重測試考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試方式是()。(2008年)A.帖經B.策論C.詩賦D.經義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科舉考試的方法。科舉制自產生后,就不斷探索考試的方法,經過唐代200多年的發(fā)展,終于形成了帖經、口試、墨義、策問和詩賦五種方法。帖經,是把所試的經書任揭一頁,將其左右兩邊遮住,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zhí)w住三字,令應試者填出來,主要考查考生的記誦能力,對考生的其他能力是無法檢查的。口試,讓考生當場口頭回答問題。墨義,一種簡單的筆試問答,主要考查考生的記憶能力,也較為簡單,主要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讀經書、注疏即可。策問,相對較為高深,是有關時事政治的系列問答題,具體辦法是設題指事,由考生行文對策,對策要求考生通曉經史,熟悉時政,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見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方法。詩賦,命題創(chuàng)作詩詞,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因此,本題選B。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3.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在學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設學,設立()。(2009年)A.玄儒文史四館B.玄儒律算四館C.文史律算四館D.文史書算四館正確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基本教育史常識的識記情況。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四館”與總明觀成為當時最為顯著的官學機構,分科設學是其主要特征。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征召名儒雷次宗至京師,開儒學館;翌年,立玄學館、史學館、文學館。四館并列,各就其專業(yè)招收學生進行教學。這一舉動的歷史意義在于:興辦的研究老莊學說的玄學、研究古今歷史的史學、研究辭章的文學與研究經術的儒學并列,不愧是古代學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領域的實際變化。因此,本題選A。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4.國子學始立于()。(2010年)A.西晉B.東晉C.南朝D.北朝正確答案:A解析:國子學是西晉專門創(chuàng)辦的培養(yǎng)貴族子弟的學校,這是其教育制度的一個主要特點。成寧二年(276年)晉武帝下令創(chuàng)立國子學,咸寧四年(278年)確定了國子學的學官制度,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1人,助教15人,以教國子學生?;莸墼等?293年)明確了國子學的入學資格,規(guī)定官品第五以上的子弟方能入學。國子學的設立,正是為了滿足士族階級享有教育特權,嚴格士庶之別的愿望。因此,本題選A。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5.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逼渌^“道”具體是指()。(2010年)A.禮樂B.禮法C.仁義D.天理正確答案:C解析:韓愈總結了以往教師工作的經驗,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彼?guī)定教師工作的三項任務,都有它特定的時代內容。三項中最主要的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都要貫串“傳道”,為“傳道”服務。韓愈在歷史上首先提出教師的基本任務,其文字表達比較概括,比較明確,有主有次,一經提出,便流傳為共知的名言,也為以后的教師所接受。韓愈主張以“道”為求師的標準,即所謂“學無常師”,凡有道就可以為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社會上有道的人不少,皆可以為師,求學的范圍就不應受到限制,而應當學無常師。他所言的“道”絕非道理、天理與禮法,而是“仁義”,這是因為韓愈以儒學衛(wèi)道者自居,極力維護儒家的道統(tǒng),反對佛老學說,強調儒學的歷史地位和發(fā)揚儒學傳統(tǒng)的重要性,主張復興儒學,提出把儒學所維護的封建倫理綱常作為治國、修身、論事的最高準則。因此,本題選C。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6.從唐代到清末,科舉考試中最常用的考試方式是()。(2011年)A.帖經和詩賦B.墨義和策論C.策論和詩賦D.經義和帖經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科舉考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婆e制自產生后,就不斷探索考試的方法,經過唐代200多年的發(fā)展,終于形成了帖經、口試、墨義、策問和詩賦五種方法。帖經,是把所試的經書任揭一頁,將其左右兩邊遮住,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zhí)w住三字,令應試者填出來,主要考查考生的記誦能力,對考生的其他能力是無法檢查的??谠?,讓考生當場口頭回答問題。墨義,一種簡單的筆試問答,主要考查考生的記憶能力,也較為簡單,主要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讀經書、注疏即可。策問,相對較為高深,是有關時事政治的系列問答題,具體辦法是設題指事,由考生行文對策,對策要求考生通曉經史,熟悉時政,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見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方法。詩賦,命題創(chuàng)作詩詞,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最常用的考試方式是策論和詩賦。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7.唐代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和崇文館、弘文館,屬同類性質的學校,其設立體現(xiàn)了當時學校教育的()。(2012年)A.系統(tǒng)性B.等級性C.制度化D.專門化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唐代官學體系的熟悉程度。唐代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當完備的官學教育體系,是我國封建社會學校教育的典型。六學二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算學、書學、弘文館、崇文館)組成了中央官學的主干,由國子監(jiān)管理,體現(xiàn)了當時學校教育的制度化。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8.以下選項中,不屬于韓愈《師說》中論及的“相師”的是()。(2014年)A.學無常師B.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烠.術業(yè)有專攻D.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正確答案:C解析: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其意為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29.唐代中央官學體系中實施儒學教育的學校主要為()。(2015年)A.國子學、太學、四門學B.國子學、太學、中書學C.太學、四門學、中書學D.國子學、四門學、中書學正確答案:A解析:唐在隋的基礎上,中央設有“六學”和“二館”。其中,“六學”具體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傲鶎W”中的前三學屬于普通學校,學習儒家經典,后三學屬于??茖W校。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30.科舉制度區(qū)別于察舉制度的根本之處在于()。(2015年)A.開設繁多的考試科目B.建立完備的防弊制度C.自愿報名、逐級考選D.地方推薦、中央考試正確答案:C解析: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生徒(由學校將考試合格的學生選送);二是鄉(xiāng)貢(由州縣選送)。報考時間大約是從每年的十月一日開始。報考的辦法是,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業(yè)成者。中央官學的學生,由國子監(jiān)祭酒負責選拔,地方官學的學生,由長史負責選拔。這是科舉制的特點之一。相對而言,作為兩漢仕進制度主體的察舉制是從漢文帝時開始的。察舉發(fā)展為一種比較完備的入仕途徑,并得以真正確立其在兩漢仕進制度中的主體地位,則是在武帝時期。察舉制作為漢代選拔官吏的制度,從漢武帝時開始,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員推舉,經過考核,任以官職。設有孝廉、賢良文學、秀才等科。目的在于擴大封建統(tǒng)治基礎,成為漢代做官的重要途徑之一。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31.下列唐代中央官學中,入學年齡限制最為寬松的是()。(2016年)A.國子學B.太學C.四門學D.廣文館正確答案:D解析:唐朝中央官學的主干有國子監(jiān)領導下的六學一館。六學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和律學,一館是指750年設立的廣文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廣文館都屬國子監(jiān)管理。唐朝對“六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人數(shù)、招收學生的標準以及教學內容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唯廣文館生不受年齡限制。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辨析題首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32.《學記》所說的“教學相長”,本意是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相促進,共同提高。(2016年)正確答案:錯誤?!秾W記》中的“教學相長”是作為一條教師自我提高的規(guī)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相互促進,而是僅指教師這一方的以教為學。它說明了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他教導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相互推動,使教師不斷進步。后人在注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作了引申,將其視為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雙方的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學相長有本意和引申義之分,題目所指為引申義,并非本意。解析:《學記》也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育問題的論著,故屬于高頻考點。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33.“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明荀況在師生關系問題上強調不唯師說。(2011年)正確答案:錯誤?!秳駥W》中這段話闡明了持久的學習和教育對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蘊含了學生必須向老師學習求教的思想,但推導不出在師生關系問題上不唯師說的結論,荀況也并無不唯師說的思想。荀況認為,教師與天、地、君、親處在并列的地位,關系到國家的治理;教師是禮、義的化身,人的完善沒有比向老師學習更為有效的辦法。因此強調學生必須服從教師,“師云亦云”,否則就是背叛。據(jù)此提出尊師,并以是否尊師為國家興衰的標志。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荀況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在先秦儒家諸子中,荀況是最為提倡尊師的,表達了與孔孟頗為不同的見解。荀況進而把師提到與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他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他將教師視為治國之本。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荀況片面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服從,主張“師云亦云”,甚至認為“言而不稱師,謂之畔(叛);教而不稱師,謂之倍(背)。倍畔之人,明君不內(納),朝士大夫遇諸涂不與言?!北撑呀處?,不依師法言行者,人人都應當唾棄他。荀況的尊師思想對后世中國封建社會“師道尊嚴”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簡答題34.簡述孔子的教師觀。(2007年)正確答案:孔丘熱愛教育事業(yè),敏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是他所主張的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1)學而不厭。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yǎng),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條件。(2)溫故知新。教師負有傳遞和發(fā)展文化知識的使命,既要注意繼承,又要探索創(chuàng)新。既要了解掌握過去的政治歷史知識,又要借鑒有益的歷史經驗認識當代的社會問題,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3)誨人不倦。教師以教為業(yè),也以教為樂,要樹立“誨人不倦”的精神。誨人不倦還表現(xiàn)在以耐心說服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4)以身作則。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方式,不僅有言教,還有身教,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5)愛護學生。教師應該愛護關懷學生,表現(xiàn)在要學生們努力進德修業(yè),成為具有從政才能的君子,為實現(xiàn)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標而共同奮斗。(6)教學相長。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是可以教學相長的。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孔子教師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鬃佑嘘P教師問題的論述是從教師如何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教師如何對待學生兩方面展開的,由此也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師思想的基礎??忌鷳搹摹敖處熥陨硇摒B(yǎng)”和“教師如何對待學生”這兩個方面答題,并能就上述方面略作展開。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35.簡述墨家教育的特色。(2009年)正確答案:(1)代表農民與小工商業(yè)者、注重社會和生產實踐的教育團體。(2)以教育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培養(yǎng)能實現(xiàn)“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具有“德行”“言談”“道術”三方面素質的“兼士”。(4)注重科學技術和思維訓練的教育內容。(5)強調主動和創(chuàng)造的教育、教學方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自詡“鄙人”“賤人”,其思想傾向代表著“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他認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建立一個民眾平等、互助的“兼愛”社會,對人的教育是一種社會的興利避害,教育則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一批能實現(xiàn)“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人才;他強調科技和技術的教育以及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提出“主動”“創(chuàng)造”“實踐”“量力”。知識模塊:中國教育史分析論述題必答題36.有觀點認為春秋戰(zhàn)國教育思想體現(xiàn)出平等精神,請依據(jù)實例對這種觀點進行評析。(2012年)正確答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權衰落,禮樂破壞,官學失去政權依托,使壟斷的文化學術向下層擴散,出現(xiàn)“學術下移”現(xiàn)象,為私學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打破了“學在官府”“官守學業(yè)”的傳統(tǒng),使文化知識傳播于民間;私學的自由講學、自由傳授也促進了各學派的形成,揭開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序幕,也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中,有部分體現(xiàn)“平等精神”,如孔子的“有教無類”、孟子的性善論中的人性平等說、墨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