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學協(xié)作體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漢時期錢幣使用非常普遍,除黃金、銅錢外,基本沒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換媒介。到東漢,黃金首先退出流通領域,而布帛在交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來用錢幣支付的賞賜、犯罪贖金、人頭稅等漸次改用布帛。這反映了東漢時期A.中外貿易出現(xiàn)嚴重逆差B.田莊經營影響了市場活力C.濫發(fā)錢幣引發(fā)通貨膨脹D.賦稅征收改變了商業(yè)環(huán)境2.1928年的《井岡山土地法》規(guī)定,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1929年的《興國土地法》調整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調整A.有力地回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B.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C.反映了“左”傾錯誤逐步泛濫D.表明中共的右傾錯誤得到清算3.“無論是為了羅馬人的利益或是為了羅馬的安全,都不允許將外國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睘榇?,羅馬人A.頒布成文法 B.完善公民法 C.實施萬民法 D.提出自然法4.抗戰(zhàn)時期,中共領導的邊區(qū)民主選舉中,陜甘寧邊區(qū)有80%的選民參加了選舉,綏德、清潤、延川等地達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簡發(fā)明了“圈選”“豆選”“洞選”、流動票箱、挨門串戶等選舉方式。這主要體現(xiàn)出A.人民民主選舉廣泛真實 B.民主政權建設包容開放C.邊區(qū)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到廣泛支持5.有學者認為,電視臺“名家講座”雖然辦得好,但內容過于偏重帝王將相的活動和宮廷瑣事,離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倡導的“新史學”宗旨相去甚遠。這里所說的“新史學”宗旨是A.充當?shù)弁醯摹罢谓炭茣?B.讓國民從中受益C.復興傳統(tǒng)史學 D.宣傳歷史進化論6.1990年1月,鄧小平在上海視察期間,特別提出:“請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改革開放的旗幟。”隨后,上海A.開發(fā)開放了浦東地區(qū) B.確立了“上海五國機制”C.建立了首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D.成為長三角經濟開放區(qū)的中心城市7.某電文載“把皇帝帶到沈陽。……我們可以制造歡迎中國皇帝的公眾輿論,來制造一場看起來很像是中國的政治運動?!贝穗娢娜糇鳛榈谝皇质妨弦?,適用于研究A.二次革命 B.洪憲帝制C.護國運動 D.偽滿洲國8.新中國成立前,由于為數(shù)眾多的1日產婆采用落后的接生辦法,造成了嚴重的產婦和嬰兒死亡問題。1955年,中國農村通過訓練和改造舊產婆,實行新的接生法,兒童的成活率明顯提高。這說明當時A.科學掃盲推動社會改造深入 B.黨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農村C.農村婦女樂于接受新生事物 D.優(yōu)生節(jié)育已經成為國家戰(zhàn)略9.中國古代某位皇帝“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他還設置了A.參知政事B.殿閣大學士C.內閣D.軍機處10.“19世紀下半葉是近代科學的鼎盛期,技術進步開始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代科學革命的種子在這一世紀獲得了豐收,技術取得了輝煌勝利。”這時期的“技術進步”A.主要源于技術工人經驗積累B.使蒸汽機成為產業(yè)革命原動力C.促使現(xiàn)代工廠制度開始建立D.使資本主義由此確立全球優(yōu)勢11.1923年前后在孫中山對革命進行了反思:“改造中國、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隨后他A.發(fā)動二次革命 B.成立國民政府C.進行北伐戰(zhàn)爭 D.主張國共合作12.最初,羅馬大法官審理案件,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僅是機械地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辦理。然而隨著《布艾體亞法》的頒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決定訴訟程式的權力,大法官就有了指揮訴訟過程的主動權力。從而,使法官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法律創(chuàng)制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公平”、“正義”對法律進行解釋、補充和糾正,這一變化體現(xiàn)了A.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權和立法權 B.司法審判具有高度的靈活性C.司法審判注重保障公民的權利 D.司法程序中形式主義較嚴重13.美國立國以來,總統(tǒng)領導過多次戰(zhàn)爭,參議員戈德華特1973年統(tǒng)計美國有204次戰(zhàn)爭,其中只有5次經過國會宣戰(zhàn)。杜魯門向朝鮮派兵,肯尼迪和約翰遜向越南派兵,尼克松轟炸柬埔寨,都是使國會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事實的。材料說明美國A.聯(lián)邦政府權力不斷擴大 B.冷戰(zhàn)思維逐步遭到漠視C.爭奪霸權已是首要戰(zhàn)略 D.分權制衡天平有所失衡14.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在推行馬歇爾計劃時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wèi)性措施。伴隨著經濟合作的運動又出現(xiàn)了一個共同自衛(wèi)的運動?!庇纱丝芍绹珜У墓餐孕l(wèi)運動是A.加入聯(lián)合國B.組建歐共體C.成立反法西斯同盟D.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5.“該組織于1945年4月由50個國家在美國費城召開制憲會議,10月24日憲章生效。該組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起了積極作用?!币陨衔淖謱ο聢D代表的組織表述有誤的是A.時間B.地點C.性質D.影響16.司馬遷筆下的漢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長生的昏君;撰《漢書》的班固卻對漢武帝贊賞有加,認為他“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司馬光則說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材料最能說明A.歷史是一種解釋B.歷史可以隨意解釋C.歷史很難有真相D.時代影響歷史解釋17.表為中美貿易的相關資料。關于資料的解讀,正確的是A.中美對抗造成1972年以前兩國沒有貿易往來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貿易額的急速攀升C.中國大量引進美國資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貿易出現(xiàn)巨大逆差D.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推動了1985年對美出口的快速增長18.西周青銅器“衛(wèi)盉”銘文記載了裘衛(wèi)家族第三代隨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這種規(guī)格違背了A.禪讓制 B.內外服制 C.禮制 D.內外朝制19.西周統(tǒng)治者從殷周鼎革(改朝換代)中體驗到“天命靡?!钡臍v史哲理,進而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言論旨在A.消除天命神權對周代政治的影響 B.維護貴族集團內部的和諧C.強調周代統(tǒng)治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D.鞏固仁政思想的主導地位20.荀子明確提出了“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的觀點,認為正是“諸侯異政,百家異說”才造成了社會的動亂。除儒學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統(tǒng)統(tǒng)是“無用之辯”,“無用之辯”是“治之大殃”,必須予以根絕。據此可知A.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學說獨尊的設想B.荀子的主張適應了政治統(tǒng)一的需要C.其他學派思想有缺陷,無存在價值D.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思想統(tǒng)一的論述21.春秋以前,戰(zhàn)爭攻防只著重在險要的關隘.并無派兵戍邊之舉,甚至連關隘也只是戰(zhàn)時才有人駐守。春秋以后,陳兵守境.爭奪邊隙之地成為常態(tài)。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源于A.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權制確立 D.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22.下圖所示為蔣介石的一封信件,來源于國民政府軍委會戰(zhàn)時新聞檢查局檔案。對此信件的分析,錯誤的是A.它寫于1943年4月29日B.它反映出國共兩黨既合作又相互斗爭C.它說明國共兩黨正處于敵對時期D.對陜甘寧邊區(qū)的態(tài)度說明了蔣介石的階級屬性23.明清之際的學者董含說:“昔士大夫以清望為重,鄉(xiāng)里富人,羞與為伍,有攀附者必峻絕之。今人崇尚財貨,賄擁資厚者,反屈體降志,或訂忘形之交,或結婚姻之雅。”這說明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在民間已走向破產B.進步知識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C.傳統(tǒng)儒學提倡的義利觀遭到摒棄D.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價值觀24.下表為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領導的陜北地區(qū)民主代議機關名稱的變化。這一變化源于開始時間代議機關名稱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陜甘邊區(qū)蘇維埃代表大會1936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陜北省蘇維埃代表大會1937年5月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qū)議會1938年11月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1945年10月陜甘寧邊區(qū)下轄縣(鄉(xiāng))將參議會改為人民代表大會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B.中國共產黨對社會性質的認識C.國共兩黨階級斗爭的推動D.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發(fā)展變化25.中共中央決定,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有利于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B.農民獲得了土地買賣的自主權C.使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被取代D.推動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26.下表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表鎮(zhèn)別戶數(shù)兵數(shù)戶:兵兵數(shù)出處魏博74498700001.1:1《舊唐書》卷一二七《洪經綸傳》成德63604500001.3:1《舊唐書》卷一四四《陽惠元傳》武寧37251300001.2:1《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記》澤潞26059200001.3:1《舊唐書》卷一三二《李抱真?zhèn)鳌坊次?2867500000.3:1《舊唐書》卷二一四《吳元濟傳》由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A.藩鎮(zhèn)擁兵自重脫離中央控制B.戰(zhàn)事多導致軍事參與率較高C.朝廷軍隊征兵標準日趨嚴格D.呈現(xiàn)出北強南弱的戰(zhàn)略態(tài)勢27.1921年10月,列寧在黨的代表會議上指出:“新經濟政策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而且僅僅在于:要找到我們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來的那種新經濟同農民經濟的結合點?!边@里,列寧主要強調A.利用市場機制B.建立工農聯(lián)盟C.生產資料公有D.按勞分配產品28.“近世言秦政,率斥其專制。然按實而論,秦人初創(chuàng)中國統(tǒng)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這段話①全面肯定秦朝的專制統(tǒng)治②認為秦朝實行專制統(tǒng)治是時勢所需③肯定了秦統(tǒng)一全國的功績④認為專制統(tǒng)治有利于鞏固秦的統(tǒng)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9.夏商西周時,營建王城先置宗廟、立社壇,宮城中東西并列有宗廟與宮殿,國之大事均在宗廟和社壇中進行。東周時,諸侯國營建都城則將宮殿置于宮城中央,宗廟遷出宮城。這一變化反映出A.國家由分裂到統(tǒng)一 B.各諸侯國尊奉王室C.集權體制逐步確立 D.禮樂制度更為成熟30.明朝政治制度下,雖一切事權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許多事情是必經廷推、廷議、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撫、總督開會來公開推舉,是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決,是為“廷議”;倘使有重大的獄訟無法解決,也由七卿、九卿開會定讞,是為“廷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權外的決策機構C.皇權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50-1900年世界制造業(yè)產量的相對份額(%)年份國家175018001830186018801900英國1.94.39.519.922.918.5德國2.93.53.54.58.513.2美國0.10.82.47.214.723.6中國32.833.329.819.712.56.2——選自(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有刪節(jié)

(1)根據以上數(shù)據按國別說明,1750—1900年間英、德、美、中四國在世界制造業(yè)產量中份額變化的趨勢。(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各國出現(xiàn)上述變化的原因。32.在商業(yè)資本主義時代,(荷蘭)阿姆斯特丹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但嚴格說來它還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因為還不存在統(tǒng)一的國際貨幣制度?!酝跫迂S《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從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看,與材料一所說的“商業(yè)資本主義時代”對應的是手工工場時代還是工廠制時代?為什么在這一時代里,荷蘭阿姆斯特丹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東周時期,中國很多地方都出現(xiàn)了嚴格意義上的城市。在這些城市里,不僅有王室宮殿和祖廟,還有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貿易中心,更有學校等教育設施,產生了一批分屬不同學派的古典哲學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顯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現(xiàn)為這種城市是政權首腦機關、軍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業(yè)制作中心——主要是為王室服務的。祭祀和軍事這兩件事作為國家政治的頭等大事,無疑直接影響了都城的城市面貌?!幾远魏暾瘛吨袊糯缙诔鞘谢M程與最初的文明》材料二宋代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無地的客戶和少地的主戶,或是在農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尋找謀生的機會。而政府的財稅政策導致地方的賦稅征斂相當繁重,民間“規(guī)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戶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干脆“舉戶鬻產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商業(yè)開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圍形成了許多“草市”和“市鎮(zhèn)”,有些市鎮(zhèn)還因貿易發(fā)達和人口增加出現(xiàn)郊區(qū)城市化。宋代社會救濟系統(tǒng)發(fā)達,但賑濟范圍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災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捎^。其中一些流民在災后滯留在城市和市郊,成為新的城市居民?!幇桌顏啞端未鞘谢M程中的城市居民結構變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先秦時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變化及其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西漢時期錢幣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漢時期的商業(yè)交換比較發(fā)達。而東漢時期金屬貨幣退出流通領域,改用布帛作為交換的一般等價物,體現(xiàn)了東漢時期市場的衰退,根據所學可知,東漢時期,田莊經濟發(fā)展較快,影響了市場交換,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貨幣流通而不是中外貿易,故A項錯誤;通讀材料可知,沒有涉及到濫發(fā)錢幣,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西漢時期金屬貨幣使用頻繁,沒有涉及賦稅征收,故D項錯誤。2、B【解析】

由“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到“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體現(xiàn)了中共的土地政策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而不斷調整,革命對象逐步明確,革命策略趨于靈活,這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故B正確;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是在1927年,故A錯誤;材料和“左”傾錯誤無關,故C錯誤;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故D錯誤。3、C【解析】

據“不允許將外國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可知此時的羅馬法涵蓋了羅馬自由民之外的其它地區(qū)自由民,即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zhí)岢鰧嵤┤f民法,故選C;頒布成文法和完善公民法主要是針對羅馬內部自由民,排除AB;提出自然法是西塞羅提出的,是一種法律觀念,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選C。4、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邊區(qū)政府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采取靈活多樣的投票方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參加基層選舉,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選舉的廣泛真實,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體現(xiàn)在邊區(qū)民主政權包容社會各方面的代表,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陜甘寧邊區(qū)的民主選舉,不是邊區(qū)文化教育落后,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民眾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態(tài)度,D選項錯誤。故選A。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與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梁啟超的新史學不是“內容過于偏重帝王將相的活動和宮廷瑣事”,結合時代背景可知“新史學”以國民群體為歷史重心,以全體國民為讀者對象,持歷史進化的觀點,綜合分析可知新史學的宗旨是為全體國民寫史,寫全體國民的歷史。故選B??键c:史學理論與方法?歷史方法論?歷史文化常識6、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是開發(fā)開放浦東地區(qū),A項符合題意;確立“上海五國機制”是在1996年,B項錯誤;建立首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城市是1980年代初的大連,C項錯誤;上海一直是長江流域改革開放的中心城市,D項錯誤。7、D【解析】根據材料中“把皇帝帶到沈陽”指的是溥儀在日本侵華以后實施的建立偽滿洲政權的史實,所以D正確,ACB不符合題意。8、A【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通過訓練和改造舊產婆,實行新的接生方法取代“落后的接生辦法”,兒童的成活率明顯提高,故A符合題意;B、C、D與材料無關。9、B【解析】據材料“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的史實,明太祖還設殿閣大學士,故B項正確;參知政事屬于宋代,故A項錯誤;內閣屬于明成祖時期,故C項錯誤;軍機處屬于清朝,故D項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明太祖廢丞相的史實入手,注意題干設問的是“他還設置了”,據此即可進行正確判斷。10、D【解析】

根據“19世紀下半葉”,結合所學,這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確立了資本主義對整個世界的統(tǒng)治,故D正確;ABC屬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時間不符合“19世紀下半葉”,排除。【點睛】解答本體的關鍵信息是“19世紀下半葉”,結合所學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知識分析解答。11、D【解析】

1923年,孫中山反思革命的路向,思想發(fā)生深刻的變化。1924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共兩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故D項符合題意;二次革命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于1913年在中國發(fā)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故A項不符合題意;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tǒng),故B項不符合題意;北伐革命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間發(fā)動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故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2、B【解析】

材料表明,以前法官職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規(guī)定審理案件,《布艾體亞法》頒布后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法律進行解釋、補充和糾正,由此可以得出司法審判突破了程序束縛,更加靈活務實,故B正確;法官只擁有司法權,沒有立法權,故A不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公平、正義,沒有突出保護公民權利問題,故C不正確;《布艾體亞法》頒布后,司法更加注重實用靈活,而不是程序,故D不正確。13、D【解析】

題干顯示美國總統(tǒng)領導下的戰(zhàn)爭,往往是在事后讓國會承認既成事實,體現(xiàn)了美國總統(tǒng)權力在特殊時期的上升,這顯然與美國政治體制中的分權制衡不符,說明這一制衡體系有所失衡,D正確;材料只列舉了戰(zhàn)爭行為中總統(tǒng)權力的上升,不能證明行政權不斷擴大,排除A;從杜魯門至尼克松均處于冷戰(zhàn)時期,冷戰(zhàn)思維不可能逐步遭到漠視,排除B;材料重點在講述總統(tǒng)與國會的相互關系,而非與蘇聯(lián)爭奪霸權,排除C。14、D【解析】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抵御外部侵略的保衛(wèi)性措施,是一個共同的自衛(wèi)運動,故D正確;聯(lián)合國并非一個共同自衛(wèi)的運動,A錯誤;歐共體是歐洲一體化組織,并非由美國倡導的,B錯誤;成立反法西斯聯(lián)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1947年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5、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該組織是聯(lián)合國,其成立于1945年4月,由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制定憲章,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材料中對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的地點表述有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題關鍵是對聯(lián)合國基本信息的準確掌握。16、A【解析】從材料“司馬遷筆下的漢武帝”“撰《漢書》的班固卻對漢武帝”“司馬光則說漢武帝”中可以看出,針對同一個人物有著不同認識和評價,這說明了歷史是一種解釋,故A項正確;B項錯誤,錯在“隨意”;C項錯誤,錯在“很難有”;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17、D【解析】

考點: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ぶ忻狸P系正?;??!驹斀狻吭囶}分析:題目涉及到1972——1985年中美之間的貿易,A項1972年以前中國兩國沒有貿易往來說法錯誤;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而B錯誤;1980年中國剛改革開放大量引進美國資金是錯誤的,排除C項。根據圖示內容可知,1980年開始,中美貿易額迅速增長,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應該與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有關,故正確的選項為D。18、C【解析】

“鼎”、“簋”的數(shù)量顯示的是所處的階層和地位,是西周禮制的體現(xiàn),享用“五鼎八簋”違背的是禮制,故選C項;禪讓制是古代君主權力的傳承制度,內外服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內外朝制是西漢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制度,都與題意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19、C【解析】

西周統(tǒng)治者以“天命靡常”來解釋殷商的滅亡,以“惟德是輔”來說明周代統(tǒng)治的合理性和權威性,故選C項;西周統(tǒng)治依然是在利用“皇天”的影響,排除A項;宗法制以宗族血緣作為權力傳承的依據,維護了貴族集團內部的相對和諧,排除B項;仁政思想是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提出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分析解答即可。20、D【解析】

荀子提出“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的觀點,主張以儒家思想統(tǒng)一思想,說明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思想統(tǒng)一的論述,故選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最早提出”,排除A;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人,是國家分裂時期,排除B;材料說明思想統(tǒng)一的重要性,無法體現(xiàn)其他學派思想有缺陷,排除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除儒學外,其他各派都……必須予以根絕”,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1、A【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關隘據點,春秋以后對邊地爭奪成為常態(tài),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諸侯國對土地愈加重視,故答案為A項;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開墾有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戰(zhàn)國變法有關,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所反映的戰(zhàn)爭爭奪與思想文化領域沒有聯(lián)系,排除D項。2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民國三十二年,即1943年,此時屬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故C項表述錯誤,符合題干要求,故答案為C項;ABD項表述符合史實,故排除??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zhàn)爭(國共合作)23、D【解析】試題分析:材料反映了士大夫階層從“羞與富商為伍”到主動結交富商,甚至與富商通婚,說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觀念,D項正確??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yè)的發(fā)展·明清時期商業(yè)的發(fā)展24、D【解析】

根據材料“中共領導的陜北地區(qū)民主代議機關名稱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根據社會矛盾的變化來調整代議機關的名稱,這是中共成熟的表現(xiàn),1937——1945年處于全民族抗戰(zhàn)階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這一時期代議機關主要叫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qū)議會或者參議會,D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無必然關系,主要和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有關,A選項排除。從1840——1949年中國一直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選項排除。1937——1945年期間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選項排除。25、A【解析】

根據材料“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可知有利于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A選項符合題意。中國的土地所有權屬于國家所有,農民只有經營權,B選項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被取代,C選項排除。材料未反映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種經營方式的改變,D選項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和相關知識的準確把握。26、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較高。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后期社會動蕩劇烈,藩鎮(zhèn)之間和中央與藩鎮(zhèn)之間的戰(zhàn)爭頻發(fā),導致軍事參與率較高,士兵征發(fā)較多,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并非所有的藩鎮(zhèn)擁兵自重脫離中央控制,結合所學可知,即使是割據的魏博、成德等河朔藩鎮(zhèn)也并未完全脫離中央;C選項錯誤,材料中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較高,其征兵標準較低;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比較南北方藩鎮(zhèn)的情況。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7、A【解析】試題分析:新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來擴大生產,從而改善和鞏固工農聯(lián)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因此選A考點:新經濟政策點評: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與教訓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故本專題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內容上看,高考命題的熱點和重點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從命題方式上看,注重把蘇聯(lián)不同時期的改革作縱向比較或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羅斯福新政作比較。28、B【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材料“然按實而論,秦人初創(chuàng)中國統(tǒng)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可知材料整體上肯定了秦始皇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策措施,但并沒有全面肯定其專制主義統(tǒng)治,作者主要是從國家統(tǒng)一、社會進步的角度評價秦始皇的措施。故②③④正確,選B項??键c: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9、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東周時期都城營建突出了國君宮殿的地位,彰顯了國君的權威,反映出集權體制的逐步確立,因此C選項正確;這一變化不能反映統(tǒng)一的趨勢,A選項錯誤;東周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B選項錯誤;東周是禮樂制度的崩潰時期,D選項錯誤。故選C。30、C【解析】

根據“有許多事情是必經廷推、廷議、廷鞫”可知,材料強調明朝時期的皇權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約,故C正確;明朝實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項;“廷推”、“廷議”、“廷鞫”都沒有最終的決策權,排除B項;材料與行政效率無關,排除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趨勢:英國制造業(yè)的比重在1750~1880年間不斷提高,但1880年后開始下降。德國制造業(yè)的比重在1860年以后有了顯著提高。美國在世界制造業(yè)的比重不斷提高,到1900年已居領先地位。清朝前期中國在世界制造業(yè)比重處于領先地位,但進入19世紀后逐步下降。(2)原因:英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后繼力不足。德國:德國統(tǒng)一以后,資本主義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處于領先地位,到20世紀初,成為歐洲頭號工業(yè)強國。美國:南北戰(zhàn)爭以后,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美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到20世紀初,美國取代了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成為世界頭號工業(yè)化國家。中國:閉關自守,1840年后國門被打開,受到西方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